富顺县永发煤矿安全评价报告修改稿精品.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81518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86 大小:98.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富顺县永发煤矿安全评价报告修改稿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富顺县永发煤矿安全评价报告修改稿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富顺县永发煤矿安全评价报告修改稿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富顺县永发煤矿安全评价报告修改稿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富顺县永发煤矿安全评价报告修改稿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富顺县永发煤矿安全评价报告修改稿精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6页
富顺县永发煤矿安全评价报告修改稿精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6页
富顺县永发煤矿安全评价报告修改稿精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6页
富顺县永发煤矿安全评价报告修改稿精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6页
富顺县永发煤矿安全评价报告修改稿精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6页
富顺县永发煤矿安全评价报告修改稿精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6页
富顺县永发煤矿安全评价报告修改稿精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6页
富顺县永发煤矿安全评价报告修改稿精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6页
富顺县永发煤矿安全评价报告修改稿精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6页
富顺县永发煤矿安全评价报告修改稿精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6页
富顺县永发煤矿安全评价报告修改稿精品.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6页
富顺县永发煤矿安全评价报告修改稿精品.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6页
富顺县永发煤矿安全评价报告修改稿精品.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6页
富顺县永发煤矿安全评价报告修改稿精品.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6页
富顺县永发煤矿安全评价报告修改稿精品.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6页
亲,该文档总共8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富顺县永发煤矿安全评价报告修改稿精品.docx

《富顺县永发煤矿安全评价报告修改稿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富顺县永发煤矿安全评价报告修改稿精品.docx(8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富顺县永发煤矿安全评价报告修改稿精品.docx

富顺县永发煤矿安全评价报告修改稿精品

富顺县永发煤业有限公司(永发煤矿)

 

安全现状综合评价报告

 

四川为天安全科技评估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二00五年五月三十日

富顺县永发煤业有限公司(永发煤矿)

安全现状综合评价报告

 

煤炭生产许可证编号:

X220203006Y2

项目编号:

XZ2005-169

项目规模:

3万吨/年

单位负责人:

技术负责人:

项目负责人:

报告编写人:

 

四川为天安全科技评估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二00五年五月三十日

评价人员名单及签字表

专业

姓名

职务或职称

评价资格证号

签名

矿山机械

易俊忠

评价师

APR-2838-2003

采矿

钱胜堂

评价师

APR-10461-2004

矿山机械

詹京

评价师

APR-11767-2005

矿山测量

徐守祥

评价师

APR-2824-2003

采矿

王庆均

评价师

APR-3713-2003

 

附件

一、评价委托书

二、参加安全评价人员《资格证书》

三、其它主要材料或鉴定文件

1、煤炭生产许可证

2、矿长资格证书

3、营业执照

4、采矿许可证

5、瓦斯等级鉴定有关文件

6、煤尘爆炸性鉴定文件

7、煤的自燃倾向性鉴定文件

8、富顺县安监局富安发(2005)10号文件

四、附图

1、井上、下对照图(01)

2、采掘工程平面图(02)

3、通风系统及避灾路线图(03)

前言

安全评价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方针的具体措施,是消除隐患,防范事故的一项治本之策。

评价的目的和意义在于,通过评价,识别生产过程中潜在危险和有害因素,分析可能引起灾害事故的主要原因,找出煤矿各系统中存在的各种潜在危险,为企业及时掌握生产系统的安全状况,实行自我控制提供科学决策依据,落实针对性安全措施,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控制重大事故发生和减少一般事故;也为各级安全管理部门提供管理依据,实现由传统安全管理向现代安全管理的转变,提高矿井安全工作水平。

四川为天安全科技评估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受富顺县永发煤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发煤矿)的委托,于2004年9月下旬组织了由管理、采掘、通风、机运等专业的专家组成的调研小组,对该矿地面及井下生产系统的安全现状进行了现场调研和技术咨询,提出了整改意见和措施。

此后,煤矿企业在当地主管部门及安监总部门的监督指导下,进行了整改。

我公司于2004年11月和2005年3月、5月,再次派出评价组,对该矿安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编写了永发煤矿安全现状综合评价报告。

此次评价工作,得到了各级煤监(安监)部门和永发煤矿各级领导以及技术管理人员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但由于时间仓促,水平所限,缺点错误在所难免,恳请各位领导、专家和煤矿领导及工程技术人员批评指正,以求今后的评价工作开展得更好。

第一章矿井基本情况

1.1企业简况

1、企业名称及沿革:

该矿始建于1992年,原名“富顺县许家煤矿三井”,1997年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更名为“永发煤业有限公司”,法人代表、矿长郭少江,技术负责人钟世华。

现经济类型属私人承包的有限责任公司,隶属于古佛镇。

2、交通位置:

永发煤矿位于自贡市富顺县古佛镇鹿鸣村九组,古(佛)——中(石)公路旁,距富顺县城30公里,有水泥公路直通隆昌、泸州,交通较方便(参见《永发煤矿交通位置图》)。

主井口坐标为:

X=3231060m,Y=35524920m,Z=324m。

地理坐标为:

东经105°15′22.4″,北纬29°11′45″。

3、生产规模及服务年限

该矿设计生产能力为3万吨/年,《采矿许可证》和《生产许可证》核定生产能力均为3万吨/年;2003年实际生产原煤2.4万吨,2004年实际产煤2.7万吨。

据该矿提供资料,截止2004年底,矿井尚有可采储量24.42万吨,按设计生产能力3万吨/年和储量备用系数1.3计算,尚有服务年限6年左右。

4、四证情况:

该矿四证齐全,详情见下表1-1。

表1-1四证情况一览表

证照名称

采矿许可证

煤炭生产许可证

矿长资格证

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发证机关

四川省国土资源厅

煤炭生产许可

证颁证办公室

四川煤矿

安全监察局

自贡富顺县

工商行政管理局

证照号码

5100000330834

X220203006Y2

00050475

5103221800637(1—1)

发证日期

2003年12月29日

2004年3月

2004年11月22日

1996年12月12日

有效期限

2003年12月29日~2007年12月

2004年3月~2007年12月

2006年11月

2005年6月30日

备注

矿长郭少江

每年例行年检

5、机构设置与职工人数:

矿成立了以法人代表、矿长、副矿长、技术负责人、工会负责人、各职能科室和主要生产班组长组成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

并设有安全科、生产技术科等业务职能部门。

现有从业人员120人,其中采煤60人,掘进15人,运输30人,其他工种15人。

配备了工程技术人员3人,其中采煤、通风、机电各1人。

有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人员共21人,其构成如下表:

表1-2特种作业人员构成表

工种

配备人数

持证人数

工种

配备人数

持证人数

绞车司机

3

3

电钳工

3

3

瓦检员

6

6

安全员

3

3

爆破工

6

6

主要通风机司机

2

1

水泵工

1

1

安全监控系统主机管理人员

3

1

6、工时制度:

矿井工时制度为“一采一准”即早班采煤,中班掘进,运输为两班作业。

7、安全生产管理:

该矿重视安全生产管理,制定了较完备的规章制度(参见下表):

表1-3矿井安全管理制度一览表

类别

名称

安全生产

管理制度

通风瓦斯管理制度、瓦斯检查制度、瓦检员瓦斯巡回检查和请示报告制度、巷道维修制度、通风安全风险保证金制度检查制度、安全生产奖惩制度、安全定期检查制度、爆炸材料领退制度、运输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晚上值班制度、定期召开安全会议制度、班前会议制度、井口检身制度、特殊工种相互监督制度、入井须知、新工人培训教育制度、其它有害气体检查制度、顶板管理制度、工程质量验收制度、交接班管理制度、放炮管理制度、设备安装定期保养维修制度、防治水管理制度、职工劳动纪律制度、民主监督制度、永发煤矿2005年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永发煤矿2005年关于矿井自然灾害预防及事故发生处理预案等26项。

管理人员安全生产

责任制和生产工人岗位责任制

矿长安全生产责任制、副矿长(安全、机电)安全生产责任制、技术负责人及技术员安全生产责任制、队(班组)长安全生产责任制;装缷工岗位责任制、掘进岗位责任制、拖工岗位责任制、采煤工岗位责任制、摘挂钩工岗位责任制、绞车工岗位责任制、钉道工岗位责任制、主扇风机运行工岗位责任制、通风工岗位责任制、电工岗位责任制、充电工岗位责任制、水泵工岗位责任制、维修工岗位责任制、运输工岗位责任制、井口检身员岗位责任制、瓦检员及放炮员岗位责任制、岗位工人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烧水工岗位责任制、铁工岗位责任制、木工岗位责任制、爆炸物品采购员岗位责任制、会计员岗位责任制、出纳员岗位责任制等27项。

各工种操作规程

瓦检员及放炮员安全操作规程、电工安全操作规程、充电工安全操作规程、运输工操作规程、摘挂钩工操作规程、采煤工操作规程、井巷维修工操作规程、拖工操作规程、主要通风机安全操作规程、通风工操作规程、水泵工安全操作规程、绞车工操作规程、生产班长操作规程、机修工操作规程、钉道工操作规程、发碹工操作规程等16项。

安全技

术措施

火灾防治措施、排放瓦斯安全措施、主要通风机停风安全措施、巷道维修安全措施、职业危害防治措施、巷道贯通措施、采煤工作面安全管理措施、放炮装药安全管理措施、五大灾害防治管理规定措施等13项。

8、矿井开采范围

根据《采矿许可证》核定边界,矿区井田开采范围共由6个拐点圈定,井田走向长约1050m,倾斜长约650m,井田面积0.69100Km2(拐点坐标详见《采矿许可证》)。

核准开采煤层为天铁炭、三型炭、双连炭,开采垂深为+150~+30m。

9、与邻矿关系及采空区情况

据永发煤矿提供《井上下对照图》,该矿南与许家煤矿相邻,其间留有边界煤柱150m;上部+90m以上大部分为本矿采空区,未分布有老窑或生产小井;矿井开采以来,本矿采空区已标注在《采掘工程平面图》上。

1.2矿井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

永发煤矿地处四川盆地南缘,矿区及周边属低山丘陵地貌,区内地表最高点海拔标高346m,最低点海拔标高268m。

井田及周边地形起伏较大,北高南低,一般相对高差30-90m,沟谷切割较浅,地形坡度20-35o。

2、气候

本区为亚热带大陆季风气候,具有冬暖春旱、夏季炎热、雨量充沛、雨热同季等特点。

在暴雨、洪涝、大风、冰雹等灾害性天气出现。

据多年气象观测资料,年平均气温17.90C,极端最高气温39.60C,要端最低气温-2.10C。

多年平均降雨量1058.8mm,降水主要集中在5~10月,占全年的84.7%。

多年平均日照1275.4h,平均相对湿度84%,平均无霜期340天。

3、地震

据不完全统计,本区(1536~1985年)共发生8次地震,震级为4.7~5.75级,一般震级小,多为微震或弱震,表明区内大部分断裂的活动性不强。

按地震区划资料,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地震活动对区内影响较小,地震灾害较轻。

4、矿区地质及构造特征

矿山位于石燕桥背斜龙贯山勘探区方田井田内,矿山地质构造简单,没有大的构造出现,地层呈斜状产出,倾向275°~300°,倾角8°~11°,矿山范围内在巷道中见有小型逆断层(断距6—10m),对开采造成一定的影响。

5、煤层赋存条件

永发煤矿井田内共有三层煤,其煤(岩)地层属三迭系上统须家河组第五段(T3Xj5)。

煤层赋存具体情况见表1-4:

表1—4煤层赋存情况及煤层特征一览表

煤层名称及编号

(上至下)

天铁炭(亦称铁炭)

三型炭

双连

备注

含煤地层、成煤地质时期

三迭系上统须家河组第五段(T3Xj5)

评价时仅开采天铁炭和三型炭。

煤种

烟煤

烟煤

烟煤

顶板岩性

伪顶为炭质页岩,厚约0.3m,直接顶为砂质页岩,厚约0.8~1.2m,节理裂隙发育,稳定性差;

砂质泥岩、粉砂岩,相对较稳定,对开采条件有利。

砂质泥岩、粉砂岩,相对较稳定,对开采条件有利。

底板岩性

底板为砂质页岩,其岩石较坚硬。

粉砂岩、砂质泥岩

粉砂岩、砂质泥岩

层间距(m)

20m左右

17m左右

最大厚度(m)

0.4

0.28

0.35

最小厚度(m)

0.2

0.13

0.15

平均厚度(m)

0.3

0.405

0.25

煤层稳定性

较稳定

较稳定

不稳定

煤层倾角(度)

8~11(平均10)

8~11(平均10)

8~11(平均10)

平均灰分%

54.15

33.78

未采,无资料

固定炭%

27.81

41.69

平均挥发分%

18.04

24.53

全硫(SQg)

3.43

0.74

发热量(Mj/kg)

16.20

22.16

1.3矿井开采技术条件

1、瓦斯

根据自经贸产业[2004]53号文件《自贡市经济贸易委员会关于富顺煤矿2004年度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的批复》,永发煤矿为高瓦斯矿井,其绝对瓦斯涌出量为1.8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为16.5m3/t。

2、煤尘爆炸性和煤的自燃倾向性

矿井主采的天铁炭、三型炭经四川省煤炭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2004年8月31日鉴定,结果是:

两层煤煤的自燃倾向性为不易自燃,煤尘无爆炸危险性。

3、矿井水文地质条件

据该矿提供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中的水文资料,矿井最大涌水量为25m3/h,最小涌水量为6m3/h,正常涌水量为13m3/h。

评价时矿井提供最新涌水量资料为:

矿井最大涌水量15m3/h,正常涌水量为10m3/h。

从《井上下对照图》上可知,矿区内有一小溪沟,由南向北流经矿区,其流量受季节性影响;矿区内地面有三座小水库,估算蓄水面积1200m2~2500m2不等,库容量3000~10000m3不等。

库底距煤层垂距约200m左右,对矿井现开采范围无明显影响。

矿井水文地质条件总体上属简单类型。

4、其它灾害情况

矿井无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无冲击地压和热害威胁,泥石流、雷击威胁甚小。

1.4矿井主要生产系统

1.4.1矿井开拓、开采系统

1、矿井开拓方式与巷道布置

矿井采用斜井开拓,井筒大体位于井田走向中央部位,主井和风井采用中央并列式布置,相距31m,风井口标高高于主井口标高0.6m。

主斜井井口标高为+324m,以倾角260破顶穿层进入三型炭煤层底板,落平标高为+162m;落平后掘井底车场50m,然后在三型炭煤层底板中垂直于煤层走向,掘二级绞车道上部石门车场60m,揭穿三型炭煤层后,以+162.656m高程为变坡点,顺三型炭煤层(倾角100)布置二级绞车道,在+87.580m处落平。

为便于分区段回采,先后大致在+137m、+110m、+87m标高处布置甩车场和各区段南北运输巷。

为便于分层开采,集中运输,在三型炭+110m南大巷距二级绞车道20m处布置一段长14m石门车场后沿250倾角布置天铁炭绞车道,在+121.780m标高处揭穿天铁炭煤层后沿天铁炭煤层布置+120m水平天铁炭南北运输巷。

在二级绞车道以西,相距二级绞车道15m,平行于二级绞车道布置了一条专门行人的2#行人下山。

风井井口标高为+324.600m,井底标高为+162m,以一段水平联络巷(长10m)与行人下山连接,形成回风系统。

为便于三型炭采区和工作面接替,在距二级绞车道井底以西50m处布置三级绞车道,在+62.330m处落平后沿煤层走向布置三型炭+60m水平运输大巷和工作面配风巷,为实现后退回采作准备。

在三级绞车道以西,平行于三级绞车道布置3#行人下山,相距18m。

采煤工作面沿走向每隔20m左右在煤柱中掘进一运煤小巷(矿方称岔子),将工作面划分为若干个条带,运煤小巷在工作面向上推进时进行“沿空护巷”——采后破底1.0m左右,作为人员进出和煤炭运输通道,巷道断面一般为1.8m×1.6m。

主要井巷特征见表1-5:

 

表1-5矿井主要井巷特征表

在用主要

巷道名称

倾角、坡度

长度

(m)

巷道

形状

设计断面

(宽×高)

主要

用途

支护形式

备注

主斜井

260

343

半圆拱

2m×2.0m

提升

进风

料石砌碹

井口标高+324m,井底标高+162m。

二级绞车道

100

450(含上部平车场)

矩形

2.0m×2.0m

提升

进风

裸巷为主,

局部木棚

沿三型炭煤层布置,变坡点标高+162.656m,落平点标高+87.58m。

2#行人下山

10°

390

矩形

1.8m×1.8m

回风、

行人

裸巷为主,

局部木棚

沿三型炭煤层布置。

三级绞车道

10°

110

矩形

2.0m×2.0m

进风、

运输

裸巷为主,

局部木棚

沿三型炭煤层布置,变坡点标高+88.46m,落平点标高+62.33m。

3#行人下山

10°

110

矩形

1.8m×1.8m

回风、

行人

裸巷为主,

局部木棚

沿三型炭煤层布置。

天铁炭绞车道

10°

35

矩形

2.0m×2.0m

进风、

运输

裸巷为主,

局部木棚或砌碹

沿天铁炭煤

层布置

天铁炭+120m南北大巷

5~7‰

320

梯形

2.0m×2.0m

进风、

运输

裸巷为主,

局部木棚或砌碹

沿天铁炭煤

层布置

+90m三型炭

南北大巷

5~7‰

390

梯形

2.0m×2.0m

进风、

运输

裸巷为主,

局部木棚或砌碹

沿厚炭煤

层布置

副斜井

26°

350

半圆

2.0m×2.0m

回风

砖碹

岩巷,井口标高+324.600m,落平标高+162.840m

备注

砖碹巷道变形不大,基本符合设计断面;但裸巷各处断面均有所差异,实际断面总体符合设计要求,局部地段(数米到数十米不等)高度或宽度小于设计断面0.10~0.3m。

以上巷道相互关系参见《采掘工程平面图》。

2、矿井水平划分、采区布置及开采情况

矿井共开采天铁炭和三型炭。

开采程序为先采三型炭,后采天铁炭,先采上水平后采下水平。

按一般开采技术规范,开采两层以上煤炭时,应按由上而下程序开采。

但由于天铁炭距三型炭层间距达20m左右,且开采两层煤均采用充填表法处理采空区,经现场观察,开采三型炭对天铁炭顶、底板无明显影响。

天铁炭共有两个水平:

+138m和+120m;+138m以上已采完。

三型炭共有两个水平:

+90m和+60m;+90mm水平共分为三个区段开采,+138m和+110m以上已先后采完。

水平划分、采区布置及现有采掘工作分布见表1-6。

表1-6生产水平、采区划分及采掘工作面分布情况表

煤层名称

水平划

分个数

采区个数

生产采煤

工作面个数

备用工作面个数

掘进工作

面个数

备注

三型炭

+90m

南北翼

各1个

北翼9101

+110m以上已采完。

+60m水平还可能向下延深,并布置南翼采区。

+60m

北翼1个

三型炭+60m水平北运输大巷

天铁炭

+130m

南北各1个

北1101

南1202

+138m以上已采完

采用采区前进式布置,区内前进式开采,采用倾斜仰采。

现有三个采煤工作面和一个掘进工作面。

采煤工作面详情见表1-7。

表1—7采煤工作面基本情况表

煤层名称及采面编号

天铁炭1101采面

天铁炭1202采面

三型炭9101采煤工作面

采煤方法

倾斜长壁(仰采)

倾斜长壁(仰采)

倾斜长壁(仰采)

设计走向长度(m)

80

140

240

设计倾斜长度(m)

140

160

120(平均)

倾角(0)

10°

10°

10°

煤层厚度(m)

0.4左右

0.3左右

工作面采高(m)

1.0

1.0

0.8

支护方式及柱排距

木支柱(1m×1m)

木支柱(1m×1m)

木支柱(1m×1m)

采空区处理方法

充填法

充填法

条带充填法

落煤方式

手镐

手镐

手镐

月推进度(m/月)

20~25

20~25

15~20

月产量(t)

650~800

1000~1200

1500~1800

最大控顶距(m)

3

3

3

最小控顶距(m)

2

2

2

工作面运输方式

人力拖钢船或竹船,载重100kg

人力拖钢船或竹船,载重100kg

人力拖钢船或竹船,载重100kg

劳动组织

早班采煤,编制15人

早班采煤,编制20人

早班采煤,编制35人

掘进工作面情况见表1—8。

表1—8掘进工作面基本情况表

掘进工作面名称

+60m北大巷

备注

巷道特性

半煤岩巷

该掘进工作面为后退式回采作准备。

巷道形状

梯形

巷道尺寸(m)

平均2.0×2.0

破岩方式

钻眼爆破

打眼机具

MZ-1.2煤电钻

爆炸物品

三级煤矿许用炸药和八号瞬发电雷管

支护

木棚

矸石运输方式

人工装矸,人力推车到车场,绞车提升。

通风方式

YBT32-2(2.2kw)局部通风机压入式通风

供电

掘进未采用“三专”供电,亦未采用有选择性漏电保护装置的线路供电。

劳动组织

中班,编制7人

该矿为高瓦斯矿井,根据《煤矿安全规程(2004版)》第48条规定,必须采用后退式回采。

但由于长期采用前进式回采,须有一个采掘部署的过渡调整期。

鉴此,富顺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富顺县煤炭工业管理办公室以富安发(2005)10号文件形式发出了《关于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其中第八条规定:

“加快采煤方法的改革,高沼气矿井必须于2005年12月底以前将倾斜壁式采煤法改为走向长壁式采煤法,区内后退,实现采区通风合理可靠”。

目前,该矿正在加快调整进度,为年底前改为后退式回采作积极准备,预计十月前后可实现+60m水平北采区第Ⅰ采煤工作面(6101采面)后退式回采。

1.4.2.矿井通风系统

矿井采用中央并列抽出式通风,主井口和风井口平距31m,高差0.6m,自然风压对通风影响可忽略不计。

矿井在地面安装了两台主要通风机,一台运行,一台备用。

主要通风机房设有2人值班看守,其中1人有证;评价时风机运转正常;风机房离办公室仅50m左右,未单独安装电话,无轴承温度计,无水柱计,无防爆门和反风道等设施。

掘进工作面采用局部通风机压入式通风。

局部通风使用风筒为Ф400、300mm抗静电阻燃风筒。

掘进运输大巷与配风巷之间联络眼时,一般采用扩散通风;当超过6m时则采用局部通风机压入式通风。

风机技术参数及安装地点见表1—9。

表1-9通风设备技术参数表

使用地点

设备名称

风机型号

转速(r/min)

全风压(Pa)

风量(m3/min)

地面风机房

主要通风机

(运行)

4-72–11NO12D

22KW

900

1793

973

地面风机房

主要通风机

(备用)

4-72–11NO12D

22KW

900

1793

973

三型炭+60m水平北大巷

掘进工作面

局部通风机

YBT32-2(2.2KW)

2980

960~380

55-101

备注

井下另有YBT32-2(2.2kw)一台、YBT42-2(5.5kw)2台局部通风机(以前掘进时使用过的设备,评价时未接线)。

矿井各主要用风点风量分配见表1—10,需风量计算见表1-11。

 

表1—10主要用风点风量分配表

配风点

测风处断面(m2)

需风量(m3/min)

实供风量(m3/min)

风速(m/s)

瓦斯浓度(%)

主斜井

3.96

643

685

2.88

三型炭+60m北

大巷掘进工作面

4.0

53(Q出)

68(Q出)

0.15

105(Q吸)

138(Q吸)

天铁炭1101采面

120

55+37=94

0.34

天铁炭1202采面

120

94+29+26=149

0.30

三型炭9101采面

140

198

0.32

二级绞车道

4.72

640

2.26

2#行人下山上段

3.2

29

35(未设风窗调节,根据经验估算的风门漏风量)

副斜井

3.96

700

3.11

0.30

排风量

742

0.29

备注

1、矿井内部有效风量率=矿井有效风量÷总进风量×1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