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备安装工艺与识图》课程标准.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817271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1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设备安装工艺与识图》课程标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建筑设备安装工艺与识图》课程标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建筑设备安装工艺与识图》课程标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建筑设备安装工艺与识图》课程标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建筑设备安装工艺与识图》课程标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建筑设备安装工艺与识图》课程标准.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建筑设备安装工艺与识图》课程标准.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建筑设备安装工艺与识图》课程标准.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建筑设备安装工艺与识图》课程标准.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设备安装工艺与识图》课程标准.doc

《《建筑设备安装工艺与识图》课程标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设备安装工艺与识图》课程标准.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建筑设备安装工艺与识图》课程标准.doc

工程造价专业《建筑设备安装工艺与识图》

《建筑设备安装工艺与识图》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二、课程理念

三、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知识性目标

二、技能性目标

三、情感性目标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一、课程总框架

二、学习模块(单元)

内容标准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教材选用与编写建议

三、考核评价建议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第一部分课程概述

现代建筑、特别是高层建筑的发展,对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给排水、采暖、通风空调、消防设备、建筑电气等系统的设备日趋复杂,建筑设备投资在建筑总投资中的比重越来越大。

因此,从事建筑类各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需要对建筑物中的给排水、供暖、通风空调、煤气供应、供配电等系统在建筑中的设置和应用情况有所了解,以做到既能完美的体现建筑物的设计和使用功能,又能尽量地减少能量的损耗和资源的浪费。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建筑设备安装工艺与识图》是工程造价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适用于高中毕业后三年专科学制。

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前续课程为《房屋建筑构造》、《建筑制图》,后续课程为《建筑安装工程预算》。

《建筑安装工程工艺与识图》在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本课程从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出发,确立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现代建筑行业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所必需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立足于素质教育,加强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观念。

2.本课程是工程造价专业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水、暖、电、通风、空调等各专业知识,是工程造价人员所必备的专业知识,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承前启后的主干地位。

二、课程理念

本课程从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总目标出发,对基本理论的讲授以应用为目的,教学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原则,注重反映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尽可能做到理论与工程实际相联系,体现知识与能力的结合,力求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

在实践活动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工作认真负责的严谨态度和热爱专业、积极进取的职业情感。

1.发挥基础课作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本课程教学环节包括理论知识讲授、识图练习和现场实践等过程,是一个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相结合、课堂传授和现场实习相结合、继承传统学科理论和创新意识相结合的职业化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建筑行业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途径。

2.以学生为主题,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实现向自主学习方式的转变。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包括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自信心、独立思考的习惯,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合作交流的意识,解决专业问题的综合能力等方面。

3.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拓展校企合作渠道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实用性很强的课程。

应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进一步拓展校企合作渠道,开辟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给学生提供贴近现场和亲身实践的机会,实现课程教学的职业性和开放性。

4.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多样化教学方式

充分利用音像、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丰富课堂教学手段,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知水平和综合应用能力。

教材、教案、课业等教学资源实现电子化、网络化,切实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三、设计思路

《建筑设备安装工艺与识图》以培养学生职业基础能力为课程目标。

为保证教学内容紧跟行业发展,与工程实际应用相一致,在课程开发过程中,注重深入施工现场进行调研,充分发挥企业兼职教师的作用,校企合作编制课程标准、整合教学内容,构建校企合作的课程框架。

1.本课程以宽基础、重实际、会应用的专业岗位技能要求,选取和整合教学内容。

2.本课程内容以教学主题模块为基本单元,将水暖电等专业知识作为组织学生课程学习的主要线索,以实际案例教学为手段,通过识图练习,使学生逐步认识到本课程在工作中的重要性。

3.在课堂与实训基地一体化的学习场所,以案例分析、行动导向组织实施教学,营造真实的职业氛围,实现现场教学、边讲边练,突出课程的开放性和职业性。

4.建立一套以能力考核为核心、以过程考核为重点的学习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知识性目标

(1)熟悉建筑给排水、消防系统等工程的组成、分类,掌握给排水管道的敷设要求及安装方法,能够熟练释读给排水、消防工程施工图。

(2)熟悉建筑采暖系统的分类组成,掌握采暖系统、布置原则、敷设方式、安装工艺要求等,能够熟练释读采暖施工图。

(3)了解通风与空调工程的分类,,熟悉通风空调工程基本组成,熟悉风管的制作安装要求,以及与建筑的配合。

(4)熟悉建筑供配电、电器照明、弱电与消防电器的基本组成及与建筑的配合,能够熟练释读电气照明、建筑弱电施工图。

二、技能性目标

(1)具有将给排水、采暖、通风空调、电气各专业与土建专业相配合的能力;

(2)能够正确选择给排水、采暖、通风空调、电气等各专业施工管材、线材、管件、部件、零件等;

(3)学会查阅各种相关的规范、图集和工程资料,能够正确领会并执行国家有关建筑标准、规程、规范;

(5)具有识读和绘制一般建筑给排水、采暖、通风空调、电气施工图的基本能力;

(6)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处理施工中的有关问题。

三、情感性目标

1.养成辩证思维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保持对专业的学习兴趣和愿望,具有正确的技术观和较强的技术创新意识,培养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迎接未来社会挑战、实现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遵纪守法,为人正直诚实,具有公平竞争的意识,有良好的社会公德。

3.培养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及吃苦耐劳的精神,具有爱岗敬业、奋发进取、团结协作的品质,加强工程质量意识和职业道德观念。

4.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

建筑本身既是技术,又是艺术,注重学生对人文素质的感悟,提高学生社会交往、处理公共关系的能力。

5.拥有健康的体魄,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劳动习惯,具备健全的心理和乐观的人生态度。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一、课程总框架

课程编码

06020918

计划学时

64

学分

2

开设学期

第3学期

学习模块

划分及学时分配

序号

主题描述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模块1

建筑给排水

10

4

模块2

建筑采暖系统

8

4

模块3

通风空调系统

6

4

模块4

建筑供配电及照明系统

10

4

模块5

建筑弱电

6

4

合计

40

20

学生应有基础

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学生应具备以下知识与技能:

1.熟悉建筑工程制图的基本知识,掌握建筑制图标准的一般规定,具有计算机CAD辅助制图的操作技能;

2.通过房屋建筑构造相关知识的学习,掌握房屋建筑的基本组成、构造设计原理、图示方法;

3.具有资料检索、查询,获取信息、收集资料的基本能力

二、学习模块内容标准

本课程以行业标准及专业教学内容为依据,设计了5个主题学习模块,每个学习模块的理论教学以建筑设备各系统的组成与安装为主线,教师在相关主题模块的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来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本课程与工程实际的紧密联系。

同时,加强课堂实践教学环节,对各主题学习模块提出了实践教学活动的具体建议,旨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习模块1:

建筑给排水系统计划学时:

14学时(其中实践学时4学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室内给水系统、中水系统、排水系统的分类、组成及各系统工作原理;

2.熟悉各种管材的特点及用途,能够正确选用给排水管材及管件;

3.熟悉建筑室内给排水管道的布置原则和敷设方法;

4.掌握建筑室内给排水管道的安装要求,熟悉质量验收标准,能够对施工质量进行初步验收;

5.熟练释读建筑给排水施工图。

教学内容

1.建筑给水系统的分类、组成及给水方式;

2.给水管材、管件及给水附件;

3.给水管道的布置、敷设及安装要求;

4.室内消防给水系统;

5.热水供应

6.建筑中水系统

7.建筑室内排水系统的分类、组成;

8.排水管材、卫生设备;

9.排水管道的布置、敷设及安装要求。

教学活动设计

1.教学条件:

在多媒体教室上课,提供教学课件、工程实物录像、施工图纸、国家现行的规范及标准、图集等教学参考资料。

2.教学方法:

施工图样分析、课堂讨论等。

3.实践活动建议:

(1)为配合课堂教学,可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到施工现场参观并现场教学,或观看图片、录像等相关资料,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能力。

(2)针对实际工程图纸,采用角色扮演法,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扮演不同技术角色(如设计、施工、监理等),查找图纸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主要考核点

知识

室内给排水、中水、消防系统的组成、管材的选择、安装要求、质量验收标准等。

技能

能够熟练识读室内给排水、消防给水系统的施工图。

学习模块2:

建筑采暖系统计划学时:

12学时(其中实践学时4学时)

学习目标

1.熟悉热水和蒸汽采暖系统的组成、系统形式和工作原理;

2.了解热风采暖、辐射采暖的应用;

3.掌握采暖管道的布置、敷设及安装要求,明确其与土建施工的配合关系;

4.熟悉各种采暖设备;

5.能够熟练释读建筑采暖施工图。

教学内容

1.供热与采暖的基本概念;

2.采暖的分类;采暖系统的组成;

3.自然循环热水采暖系统的工作原理、系统布置形式;

4.机械循环热水采暖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系统布置形式;

5.蒸汽采暖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系统布置形式;

6.采暖设备

7.燃气供应系统组成

教学活动设计

1.教学条件:

在多媒体教室上课,提供教学课件、工程实物录像、施工图纸、国家现行的规范及标准、图集等教学参考资料。

2.教学方法:

施工图样分析、课堂讨论等。

3.实践活动建议:

(1)为配合课堂教学,可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到施工现场参观并现场教学,或观看图片、录像等相关资料,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能力。

(2)针对实际工程图纸,采用角色扮演法,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扮演不同技术角色(如设计、施工、监理等),查找图纸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主要考核点

知识

热水采暖、蒸汽采暖系统的组成、布置形式、管材的选择、安装要求、质量验收标准等。

技能

通过施工图实例识图训练,使学生能够熟练释读建筑采暖施工图。

学习模块3:

通风空调系统计划学时:

10学时(其中实践学时4学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建筑通风的任务和方式,了解通风系统的组成和和工作原理。

2.了解机械通风系统的常用设备与管道的作用和工作原理,掌握设备和管道的布置要求,明确其与土建施工的配合关系。

3.了解空调系统的分类与组成、工作原理,了解空调制冷的基本原理,明确其与土建施工的配合关系。

4.初步掌握通风与空调施工图的识读。

教学内容

1.通风系统的分类、组成;

2.通风系统常用设备、附件;

3.空调调节的分类、组成;

4.空气处理设备;

5.空气调节制冷装置

6.通风空调系统管道布置、施工图释读。

教学活动设计

1.教学条件:

在多媒体教室上课,提供教学课件、工程实物录像、施工图纸、国家现行的规范及标准、图集等教学参考资料。

2.教学方法:

施工图样分析、课堂讨论等。

3.实践活动建议:

(1)为配合课堂教学,可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到施工现场参观并现场教学,或观看图片、录像等相关资料,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能力。

(2)针对实际工程图纸,采用角色扮演法,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扮演不同技术角色(如设计、施工、监理等),查找图纸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主要考核点

知识

通风空调系统组成、管道布置与安装;半集中式空调系统常用设备。

技能

通过施工图实例识读实训,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给通风空调施工图的识读。

学习模块4:

建筑供配电及照明系统计划学时:

14学时(其中实践学时4学时)

学习目标

1.了解电气照明的基本知识,了解电光源的基本概念;

2.掌握电光源及灯具的分类及选择;

2.掌握室内照明线路的布置和敷设,能够释读电气施工图。

3.了解雷电的形成及其危害,了解建筑物的防雷措施和建筑物的防雷等级划分,了解接地和安全用电。

4.了解低压电器的分类和基本保护措施,了解常用的控制与保护电器,了解异步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环节。

5.掌握电气安装与土建施工的配合关系。

教学内容

1.室内变配电设备安装

2.光源及灯具的分类、选用;灯具的安装;

3.室内照明线路的组成、布置与敷设;

4.配电箱与控制电器的安装

5.室内配线工程;

6.电气动力工程安装

7.防雷、接地与安全用电;

教学活动设计

1.教学条件:

在多媒体教室上课,提供教学课件、工程实物录像、施工图纸、国家现行的规范及标准、图集等教学参考资料。

2.教学方法:

施工图样分析、课堂讨论等。

3.实践活动建议:

(1)为配合课堂教学,可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到施工现场参观并现场教学,或观看图片、录像等相关资料,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能力。

(2)针对实际工程图纸,采用角色扮演法,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扮演不同技术角色(如设计、施工、监理等),查找图纸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主要考核点

知识

电光源、灯具的选择与应用;照明线路的布置与敷设;配电箱安装;架空线路、电缆配线等。

技能

能够正确选择电光源;熟悉配电线路布置原则;能够熟练释读电气施工图。

学习模块5:

建筑弱电系统计划学时:

10学时(其中实践学时4学时)

学习目标

1.掌握有线电视系统的组成、安装方法;

2.掌握电话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组成;

3.熟悉广播系统的组成、安装方法;

4.熟悉电控门技术

5.掌握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系统的组成与安装;

6.了解建筑小区智能化管理系统。

教学内容

1.有线电视系统;

2.电话通信和计算机网络系统;

3.广播系统;

4.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系统

5.建筑小区智能化管理系统。

教学活动设计

1.教学条件:

在多媒体教室上课,提供教学课件、工程实物录像、施工图纸、国家现行的规范及标准、图集等教学参考资料。

2.教学方法:

施工图样分析、课堂讨论等。

3.实践活动建议:

(1)为配合课堂教学,可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到施工现场参观并现场教学,或观看图片、录像等相关资料,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能力。

(2)针对实际工程图纸,采用角色扮演法,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扮演不同技术角色(如设计、施工、监理等),查找图纸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主要考核点

知识

电话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有线电视系统、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系统。

技能

熟悉各种建筑弱电系统的组成,能够熟练释读弱电施工图。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一)师资要求

本课程由2名专任教师和1名企业兼职教师组成课程教学团队,校内专任教师应获得高校教师资格证,具有建筑安装工程相关专业的业务水平及技术能力,同时应有较丰富的建筑安装工程施工经验。

专任教师应紧跟行业动态,即时了解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具有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设计能力;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和具备驾驭课堂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

兼职教师应在建筑设计、施工、监理、房地产等建筑企业,具有两年以上实际工作经历和相应的职业资格,具备课程教学能力、组织能力、语言沟通及表达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

(二)教学条件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在教学计划中,除完成以专业理论知识为主的课堂授课外,还布置了以学习性任务与模拟岗位工作任务为主的识图技能训练。

以真实工程项目的施工图为实训素材,采用真题实做的方式,在真实的工作氛围中逐步培养学生熟练识读工程图的综合应用能力以及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职业能力。

(三)教学方法建议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努力倡导探究式、开放式教学。

要从学生的认知和能力结构特点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参与、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在课堂授课和实践教学中可以灵活运用以下教学方法:

1.探究式教学法

该方法旨在激发学生主动观察、思考、阅读、动手的学习兴趣,进而分析、总结客观规律,既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又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该方法可用于本课程的理论教学中,由教师事先提出先导问题,引导学生课后观察、现场印证或查阅资料,然后进行课堂讨论、分析得出答案。

该教学方法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形成了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开放性学习的氛围。

2.案例教学法

在课堂授课时,通过典型工程的案例教学(如建筑给排水施工图、采暖施工图、电气施工图等)为学生提供一种模仿、借鉴和引伸的范例,即丰富了教学内容,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经验积累。

3.角色扮演教学法

该方法适用于图纸审查与模拟图纸会审会议等实践教学环节中。

教师提出明确的实训任务,学生分成小组,不同小组或不同成员分别扮演图纸会审工作中的不同岗位角色(如设计方、施工方、监理方、甲方代表等),在教师指导下各种角色协作完成学习(工作)任务。

这种教学方法旨在把学生融入有意义的岗位任务中,使学生更快地进入工作状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和探索精神,学生维护所扮演角色的团体利益,分工合作,团结协作,并且善于处理在实训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问题和相互间的人际关系,有效地锻练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岗位适应能力,做到“做中学,学中做。

二、教材选用与编写建议

1.教材选用建议

本课程教材应为适应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适合高职高专教学规律,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实用性教材。

可选用由正规出版社出版的规划教材或优秀教材,或选用由学校与企业合作编写的工学结合、特色鲜明的校本教材,并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提供有效的教学参考资料,包括:

常用国家(行业)建筑结构设计规范、标准、工具书及各种相关标准图集、技术范本等。

本课程还应提供典型工程的成套施工图纸、实训任务书等配套教学资料,满足实践教学需要。

2.教材编写建议

本教材的编写应力求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按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对基本理论的讲授以应用为目的,教学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度。

打破传统学科式知识体系,依据施工图识读与会审的职业岗位要求,选取并整合教学内容,将工程制图、建筑安装常用材料有机融合在一起,以民用住宅、办公楼等典型工程项目为载体,归纳和总结建筑安装施工图的基本内容、表达方法和识读技巧。

尽可能做到理论与工程实际相联系,体现知识与能力相结合,力求反映校企合作教材的特点。

本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应吸纳企业专家参与教材编写,教学内容应紧跟行业发展现状,引入行业新技术、新标准、职业情境、工作规范和实际工程案例,实现教材内容与生产实际的“无缝对接”。

3.推荐教材:

《建筑设备安装工艺与识图》主编:

陈思荣机械工业出版社

《建筑安装工程识图与施工工艺》主编:

汤万龙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三、评价考核建议

1.评价理念

课程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对学生的考核与评价,不仅要考察学生对本门课程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了解和掌握情况,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体验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对本门课程学习的结果,更要重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评价体系要体现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突出阶段评价、目标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

应充分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全面而客观地完成评价。

同时,要重视评价结果对教学效果的反馈作用,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完善教学过程。

2.评价机制

在系部专业教学团队的指导下,建立以“知识为辅、能力为主,过程为主、结果为辅”的课程考核评价机制和评价标准,经系部组织校企双方论证通过后,由课程教学小组组织实施。

3.评价标准

本课程以平时表现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纪律性以及表达与沟通能力;以书面考试的形式,考察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以答疑的形式考察学生在某一阶段的进步情况;以学生在学习(工作)性任务实训中的表现和阶段性工作成果,考察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专业技能、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以及与他人沟通合作的团队意识。

课程考核评价标准

序号

学习模块

建议考核方式

评分

分值

合计

各模块

过程考核

30

100

平时作业

30

期末理论考试

40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

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是课程建设的重要途径。

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技术和各种媒体(报纸、杂志、电视等)获取信息和资料,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不断充实、更新课程内容。

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融合教材、教案和课件三部分内容,丰富课堂信息量。

教案的编写应该比《课程标准》的要求更具体,更生动,更便于操作。

因此,教案的编写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应在课程内容标准、呈现方式、案例选择等方面为实践活动的实施创造条件。

多媒体课件直观性强,信息量大、易于学生接受,成为教材的有力补充。

此外,本课程还应配置包括常用国家(行业)规范、标准、工具书及各种常用标准图集、技术文件范本等工程技术资料,以及试题库等配套完整的教学资源。

同时,课堂教学应多采用模型、实物和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讲授过程中采用录像、图片演示、实物讲解、学生动手操作相结合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意识,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课程建设还应积极开发网络教学资源,包括建立课程网站,为学生提供相关的网络课程资料、网上答疑、行业动态等,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开放性学习的互动平台。

编写人:

李占巧

审定:

工程造价专业教学团队

制定日期:

2016年7月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