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控制系统》实验指导书.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817683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8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过程控制系统》实验指导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过程控制系统》实验指导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过程控制系统》实验指导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过程控制系统》实验指导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过程控制系统》实验指导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过程控制系统》实验指导书.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过程控制系统》实验指导书.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过程控制系统》实验指导书.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过程控制系统》实验指导书.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过程控制系统》实验指导书.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过程控制系统》实验指导书.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过程控制系统》实验指导书.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过程控制系统》实验指导书.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过程控制系统》实验指导书.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过程控制系统》实验指导书.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过程控制系统》实验指导书.doc

《《过程控制系统》实验指导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过程控制系统》实验指导书.doc(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过程控制系统》实验指导书.doc

《过程控制系统》

实验指导书

电气工程学院自动化系

09年5月

实验项目

实验编号

实验名称

时数

页码

01

过程控制实验装置的构成与基本操作

2

02

单回路控制系统对象特性测试实验

2

03

单回路控制系统基本PID控制实验

2

04

微分先行PID控制实验

2

05

2

学生实验须知

一实验要求

1认真进行实验预习和准备,应教师要求于实验前完成实验准备报告;

2按照安排的时间、地点和分组签到和参加实验。

因故调换应提交调换申请并经教师批准;

3在指定实验台(位置)进行实验,不得随意调换,不得动用非实验设备;

4实验时,主动参与,认真细致,互助合作,注意安全。

有问题主动向教师请教。

5实验结束,整理好实验设备,报告指导教师检查实验结果,经认可后方可离开。

6损坏设备,应予以赔偿。

二实验报告基本要求

1在院统一印制的实验报告用纸上书写报告;

2书写整洁,符号、表格和曲线规范;

3实验记录数据真实客观,实验结果分析认真正确;

4按时呈交。

实验报告作为教学档案由院留存。

三实验成绩评定

1每项实验的成绩综合学生出勤、实验过程(参与程度,实验结果,设备安全和人身安全)情况和实验报告质量(内容和规范性)给出。

不参加实验或不提交报告者,该项实验成绩为0分。

2实验成绩计入课程平时成绩表;

3不参加实验及不提交报告达三次者,将取消该课程考核资格。

实验一过程控制实验装置的构成与基本操作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本实验装置的结构与组成。

2、掌握单回路控制系统的基本组建方式。

3、掌握实验装置的基本操作与仪表的调整方法。

二、实验设备

1、THGK-1型过程控制实验装置一套

GK-02GK-03GK-04GK-07

2、计算机一套

三、实验装置的结构框图

1、过程控制实验装置结构图

2、S500系列变频器

(3)多段速运行控制

四、实验步骤:

1、设备组装与检查:

1)、将GK-02、GK-03、GK-04、GK-07挂箱由右至左依次挂于实验屏上。

并将挂件的三芯蓝插头插于相应的插座中。

2)、先打开空气开关再打开钥匙开关,此时停止按钮红灯亮。

3)、按下起动按钮,此时交流电压表指示为220V,所有的三芯蓝插座得电。

4)、关闭各个挂件的电源进行连线。

2、单回路控制系统接线:

1)、控制方式1:

将GK-04模拟PID调节器的自动/手动切换开关拨到“手动”位置,电位器输出接其给定,传感器接其反馈输入,并将其“输出“接GK-07变频器的“2”与“5”两端(注意:

2正、5负),GK-07的输出“A、B、C”接到GK-01面板上三相异步电机的“U1、V1、W1”输入端;GK-07的“SD”与“STR”短接,设定变频器相关参数,调节电位器输出,使电机驱动泵正转打水(若此时电机为反转,则“SD”与“STF”短接)。

2)、控制方式2:

传感器输出接GK-02单片机控制器输入,将单片机控制器的“输出1”端接GK-07变频器的“2”与“5”两端(注意:

2正、5负);单片机控制器rs232通讯端口接计算机串口1,将GK-07变频器的输出“A、B、C”接到GK-01面板上三相异步电机的“U1、V1、W1”输入端;GK-07的“SD”与“STR”短接,使电机正转打水(若此时电机为反转,则“SD”与“STF”短接)。

3)、控制方式3:

传感器输出接数字仪表控制器输入,将仪表的“输出”端接加热器两端;对数字仪表控制器参数进行设定。

3、变频器控制接线方式:

1)、电位器控制方式:

将电位器的自动/手动切换开关拨到“手动”位置,电位器输出接GK-07变频器的“2”与“5”两端(注意:

2正、5负),GK-07的输出“A、B、C”接到GK-01面板上三相异步电机的“U1、V1、W1”输入端;GK-07的“SD”与“STR”短接,设定变频器相关参数,调节电位器输出,使电机驱动泵正转打水(若此时电机为反转,则“SD”与“STF”)。

2)、电流控制方式:

将数字控制仪表的4~20mA输出接GK-07变频器的“”与“5”两端(注意:

4正、5负),GK-07的输出“A、B、C”接到GK-01面板上三相异步电机的“U1、V1、W1”输入端;GK-07的“SD”与“STR”短接,设定变频器相关参数,使电机驱动泵正转打水(若此时电机为反转,则“SD”与“STF”)。

3)、电压控制方式:

将数字控制仪表的0~5V输出接GK-07变频器的“2”与“5”两端(注意:

2正、5负),GK-07的输出“A、B、C”接到GK-01面板上三相异步电机的“U1、V1、W1”输入端;GK-07的“SD”与“STR”短接,设定变频器相关参数,使电机驱动泵正转打水(若此时电机为反转,则“SD”与“STF”)。

五:

实验报告要求

绘制实验中的三种控制系统接线图。

实验二单回路控制系统对象特性测试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温度对象的数学模型及其阶跃响应曲线。

2.根据由实际测得的对象的温度阶跃响应曲线,用相关的方法分别确定它们的参数。

二、实验设备

1.wk-1型温度控制实验装置一套

2.计算机系统一套

三、实验原理

阶跃响应测试法是系统在开环运行条件下,待系统稳定后,通过调节器或其他操作器,手动改变对象的输入信号(阶跃信号)。

同时,记录对象的输出数据或阶跃响应曲线,然后根据已给定对象模型的结构形式,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确定模型中各参数。

电加热器温度对象模型可用用一阶惯性加滞后环节来近似描述时,常可用两点法直接求取对象参数。

其传递函数可以近似为:

(2.1)

式中T为对象的时间常数,为纯滞后时间,K为放大系数。

1.实验装置系统框图

A/D

D/A

接口

多路模拟量输出通道

屏幕显示

开关量输出通道

开关量输入通道

键盘

多路模拟量输入通道

执行机构与

数据显示

计算机

手动/自动转换

图2.1WK-1型温度控制系统组成

0.1

0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0.393

0.55

0.632

0.865

0.393

图2.2带纯滞后对象的一阶近似

2.两点计算法

被控量以相对值表示,即,当或时有

(2.2)

选择几个不同的时间,,可得相应的,如图2.2所示。

由此可得在时间与的两个联立方程

(2.3)

两边取对数:

(2.4)

联解得:

(2.5)

在响应曲线上量出与、相对应的、值,即可按上式计算时间常数T及纯滞后值。

一般选择,,因此得:

(2.6)

(2.7)

计算出T和后,还应在、、时刻所对应的曲线值进行校验,与下列数值相近时为合格,即:

时,(2.8)

时,(2.9)

时,(2.10)

这样计算出的T与较上述切线法准确。

放大系数K按式(2.11)求取。

(2.11)

式中为阶跃信号幅值。

四、实验步骤

1.启动计算机,并通电实验装置,可控调压器开关拨到自动位置;

2.进入TC运行环境,运行实验程序set09.c,按顺序输入以下各参数:

Ts:

3(采样周期)

U:

3或4(阶跃信号幅值)

Sum:

500(总采样个数)

3.观察温度系统阶跃响应记录曲线,了解滞后特性,等500个点采集完毕后,计算机会自动处理相关数据,请检验计算出的T和在、、时刻所对应的曲线值是否与下列数值相近,即

时,

时,

时,

4.检验合格时,把有关数据记录在下表格中。

序号

Ts

U

Sum

K

T

1

2

3

5.重复步骤2~4,适当改变Ts或U值,做2~3组,最后把合格K、T和求平均后作为对象的特性参数。

五、思考题

1.除了两点计算法,还有那些其他方法?

把两点法与其他方法的优缺点进行比较。

实验三单回路控制系统PID控制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PID控制原理。

2.掌握PID参数调整方法。

二、实验设备

1.wk-1型温度控制实验装置一套

2.计算机系统一套

三、实验原理

PID控制中,存在着比例、积分和微分三种作用。

比例控制环节的输出量与输入量之间为一种固定的正比例关系,当偏差作为输入量时,只要一出现偏差,就能及时地产生与之成比例的调节作用,具有控制及时的特点,控制作用的强弱取决于比例系数Kp的大小。

其不足之处是存在静差,特别是对于扰动较大、惯性也较大的系统,仅采用单纯的比例调节,很难兼顾动态和稳态特性。

Kp的大小要根据被控对象的特性来折中选取,既能使静差减小,又要得到较好的控制品质。

积分控制可以对偏差进行记忆并积分,有利于消除静差。

只要偏差不为零,它将通过累积作用影响输出控制量,以求减小偏差,直到偏差为零;积分时间Ti越大,则积分速度越慢,积分作用就越弱,反之几分作用强;缺点是具有滞后特性,会降低系统的响应速度。

微分控制的输出能够反映输入偏差变化的速度,而对于一个固定不变的偏差,不管其值多大也不会有微分作用输出,它根据偏差变化的速度,提前给出较大的调节作用,使偏差尽快消除。

具有比例、积分和微分三种作用的连续系统的PID控制控制规律为:

(3.1)

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离散化的数字PID控制算法分为两种,一种称为位置式PID控制,其离散的表达式为:

(3.2)

位置式算法的最大缺点是:

新的控制输出与系统过去的状态有关,需要对过去所有的偏差累加计算,计算机的运算量非常大。

另一种称为增量式PID控制,其离散的增量表达式为:

(3.3)

(3.4)

采用增量式算法,减小了计算量,而且每次只输出微小控制增量,使执行机构不至于剧烈变化,减小了执行机构出故障的概率。

四实验步骤

1.启动计算机,并通电实验装置,可控调压器开关拨到自动位置;

2.进入TC运行环境,运行实验程序pid09.c,按顺序输入以下各参数:

Ts:

5(采样周期)

Set:

100(给定值)

Kp,Ti,Td:

0.2,140,30(P、I、D初始值)

3.等控制进入稳态后,记录有关参数,然后退出本组参数控制,打开降温风扇帮助快速降温,等温度降到与上组起始温度时,再开始下一组控制,保持Ti、Td不变,增减Kp值,步长为0.05,分别做1~2组实验,观察控制效果有何变化,并与步骤2做比较;

4.同步骤3,保持Kp、Td不变,增减Ti值,步长为20,分别做1~2组实验,观察控制效果有何变化,并与步骤2做比较;

5.同步骤3,保持Kp、Ti不变,增减Td值,步长为10,分别做1~2组实验,观察控制效果有何变化,并与步骤2做比较;

6.把有关数据记录在下表格中。

序号

Ts

Set

Kp

Ti

Td

tr

max

ts

曲线

1

2

3

五、思考题:

根据实验结果总结PID控制规律。

实验四微分先行PID控制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微分先行PID控制原理。

2.掌握微分先行PID的调整方法。

二、实验设备

1.wk-1型温度控制实验装置一套

2.计算机系统一套

三、实验原理

在基本PID控制中,微分环节有助于减小超调,克服振荡,使系统趋于稳定,但当被控制量突然变化时,正比于偏差变化率的微分输出就很大;但由于其持续时间很短,执行机构因惯性或动作范围的限制,其实际动作位置并未达到控制量的要求值,因而也就限制了微分的正常校正作用,其后果必然使过渡过程变得迟钝和缓慢,系统的动态性能或者降低系统的动态品质。

对微分算法的一种改进就是采用微分先行PID控制结构,其控制思想是:

它将微分环节移到反馈通道中来,只对被控量进行微分,不对给定值微分,这样在改变给定值时,对输出的影响是比较缓和的,从而达到对系统性能的改善,特别适用于给定值频繁变化的场合,微分先行PID的结构图如图4.1所示。

图4.1微分先行PID控制结构图

微分先行PID的增量控制表达式:

(4.1)

采用微分先行PID控制后,微分环节不仅把被控变量,而且其变化速度值,都作为测量值输入到比例积分控制器中,从而加强了系统抑制超调的能力,补偿了过程滞后,达到改善系统控制质量的目的。

微分先行PID控制属于基本PID控制的一个改进算法,在实验教学安排上应安排在基本PID控制实验之后。

四实验步骤

1.启动计算机,并通电实验装置,可控调压器开关拨到自动位置;

2.进入TC运行环境,运行实验程序weifenpid.c,按顺序输入以下各参数:

Ts:

5(采样周期)

Set:

100(给定值)

Kp,Ti,Td:

0.1,160,30(P、I、D初始值)

3.等控制进入稳态后,记录有关参数,然后退出本组参数控制,打开降温风扇帮助快速降温,等温度降到与上组起始温度时,再开始下一组控制,保持Kp、Ti不变,改变Td,再分别做1~2组实验,观察控制效果有何变化,并与步骤2做比较;

4.与同样参数值得基本PID控制结果进行比较,并比较输出控制量的区别,总结微分先行PID控制算法的优缺点。

5.把有关数据记录在下表格中。

序号

Ts

Set

Kp

Ti

Td

tr

max

e0

ts

曲线

1

2

3

五、思考题:

请简述微分先行PID控制与普通PID控制的区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