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达标检测卷 语文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81841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4.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达标检测卷 语文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达标检测卷 语文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达标检测卷 语文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达标检测卷 语文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达标检测卷 语文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达标检测卷 语文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达标检测卷 语文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达标检测卷 语文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达标检测卷 语文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达标检测卷 语文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达标检测卷 语文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达标检测卷 语文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达标检测卷 语文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达标检测卷 语文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达标检测卷 语文版.docx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达标检测卷 语文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达标检测卷 语文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达标检测卷 语文版.docx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达标检测卷语文版

第四单元达标检测卷

一、基础积累与运用(34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3分)

A.惘然(wǎng)恣睢(jū) 阴晦(huì)执拗(niù)

B.讪讪(shàn)濡湿(rú)祭祀(shì)山坳(ào)

C.挑衅(xìn)歧视(qí)瑟缩(sè)油渍(zì)

D.嗤笑(chī)伪装(wěi)吮吸(yǔn)讴歌(ōu)

2.下列词语中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3分)

A.嘀咕  箫索  鄙夷  大名鼎鼎

B.恣睢隔膜拂动煞有介事

C.讪讪打拱狡黠声嘶力揭

D.挑畔张皇惘然珠光宝气

3.下列各项中加点成语的用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妈妈总是煞有介事地对我说:

“如果不好好学习,将来你就会一事无成……”

B.大名鼎鼎不一定是好事,默默无闻才是最伟大的情怀。

C.这是一个大型水果批发市场,每天门庭若市,来来往往的人们忙着采购各种新鲜水果。

D.自私的人总是挖空心思地盘算着如何获取自己的利益。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每一个节日都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

B.由于建成了公共自行车运行系统,为济宁市民“绿色出行”提供了便利条件。

C.国务院要求加快推进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速降费,加强服务水平。

D.如果将烟草税提高50%,可使烟民减少4900万,避免约1100万人不因吸烟死亡。

5.下列对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棵大树依然挺立着,烈日烤灼着它,干渴折磨着它,然而它没有倒下,它坚韧而顽强地活着。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了这棵大树所经受的种种磨难,表现了它的坚韧和顽强。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幅天高日丽、红碧交辉的彩色图画,令人心旷神怡。

C.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体现了老城暖和安适的特点。

D.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可悲的厚障壁”形象地表达出“我”与闰土之间因观念、地位、生活环境的差异所带来的精神上的隔膜。

6.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在孩子想象的世界里,没有什么不可能的,没有什么不能实现的,但如此神奇和美丽的想象力,却如花蕊中的一颗露珠一样脆弱,轻轻的一点外力,便可能摧残掉它。

②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我们根本不知道孩子天然的想象力有多重要,他们天然的想象力又是如何表现的。

③我们很多成年人,似乎不明白这个道理,在生活中,常无心扮演着这个非常可怕的角色。

④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朵花,但最美的大概就是孩子那种天然的想象力了,清澈、晶莹,有着无限的创造力和无限的可能性。

⑤因此,我们常以各种名义轻而易举就把孩子那珍贵的想象力毁灭掉了。

A.①④⑤②③     B.①③④②⑤

C.④①③②⑤D.④⑤②③①

7.下面几个话语情境分别存在表述不当之处,请指出并加以修改,使之准确、得体。

(6分)

情境一:

小说《天龙八部》第四十一回写道:

萧峰对段正淳说:

“大理段王爷,令爱千金在此,你好好管教吧!

”说着携起阿紫的手,走到段正淳身前,轻轻将她推过去。

情境二:

腾讯体育消息:

参加中国围棋世界冠军争霸赛的选手古力赛前表示:

“明天的对手是江维杰,他在上届比赛中曾把我打下了冠军的宝座,希望他明天能承让。

 

8.夏令营开展“用地图说家乡”活动,请根据右图拟写一段150字左右的发言稿,向来自全国各地的营员介绍衢州。

要求:

①用一个比喻,让人记住地图的形状。

②用一个主题词,凸显家乡的特点。

(10分)

 

二、阅读(36分)

(一)(20分)

守 桥

葛俊康

①学校坐落在山脚下的大坝上,从学校大门出来走一百多米就有一条小河,小河上的一座石桥年久失修,局部已经开始了垮塌,老葛每天都要到石桥上走走,看看,修一修,补一补。

老葛以前是学校的老师,退休后和老伴一起把家搬到了石桥的旁边。

②由于前几天连续的暴雨,山洪暴发,河水开始猛涨。

这天早晨,天刚亮,老葛一来到桥头就被惊呆了。

只见那汹涌的洪水,怒吼着从山上冲下来,挟带着大量的泥沙、石块、树枝,咆哮如雷地奔腾着,冲到桥洞口,顺着桥洞,吼一声,冲出去,往下游狂奔。

老葛站在桥头,感到石桥仿佛在颤抖,在呻吟。

老葛的心,也紧跟着抖动了一下。

这时,一棵大桃树,如一只下山的猛虎,从上游冲了下来。

冲到桥洞口,横在那里,不走了。

洪水轰轰隆隆地响着。

大树拦在那里,不一会儿上面就挂满了各种漂浮物。

老葛看着大树,心里轰的一声大响,大叫一声:

“坏了。

”说完,就往石桥下冲。

妻子听到喊声,也从屋里冲了出来。

③老葛冲到桥洞口,用手不停地拉扯着大桃树。

大桃树卡在那里,死死地,动都不动。

洪水咆哮着,不停地狂涌着往桥上扑。

妻子忙上前帮着老葛。

两人拉扯了一会儿,大桃树还是死死地卡着。

树上的漂浮物越聚越多,越堆越厚。

④老葛站在桥上,望着桥上汹涌而来的洪水,和惊马般横冲直撞的树枝、竹木、乱草,双腿开始了颤抖,一种毛骨悚然、不寒而栗的感觉瞬间就贯遍了全身。

老葛跺了几下脚。

看了一眼妻子,说:

“还站着干啥?

快回家去拿锯子。

⑤此时,洪水越来越大,眼看就要漫到桥面上了。

老葛的心更慌了。

老葛知道,再不想办法,这桥肯定是不保了。

桥垮了,孩子们上学咋办?

老葛扒掉上衣,脱掉长裤,裸着身子站在桥上,用手撕扯着挂在大树上的一些树枝、乱草。

⑥妻子拿来锯子、绳子。

老葛把绳子一头拴在身上,另一头紧紧地拴在了桥头的一棵大树上。

老葛拿着锯子,毫不犹豫地跳到河里。

妻子用手拉着绳子。

老葛一手拿锯子,一手抓住大树,往树上爬。

爬上大树,老葛抹了一把脸上的泥水,横坐在上面,开始锯树。

妻子站在桥上,双手紧紧地抓住绳子,满脸的担心,说:

“慢点,慢点,不要慌!

千万不要让洪水把你冲下去了。

”老葛没回答,坐在树上,双腿死死地夹住树干,用力地锯着那根最长的最粗的树枝。

⑦不一会儿,有学生来上课了,走到桥头,吓傻了,站在那里不知所措。

老葛忙让他们站在桥头,不要上桥。

学生们乖乖站在那里,看着老葛。

学校的老师也赶过来了。

村主任也来了。

跟在村主任身后的,还有几位年轻人,村主任一看,太危险了,忙跑上前让人把老葛拉了上来。

村主任把绳子拴在树枝上,然后让几位年轻人奋力地往旁边拉。

经过几番折腾,树枝终于被拉开了。

漂浮物随着洪水,轰的一声冲出桥洞,往下游狂奔而去。

⑧水位下去了,桥面完全露了出来。

老葛站在桥上,看着滚滚而去的洪水,再看看正慢慢过桥的几位学生,眉头深深地皱了一下。

⑨几天后,老葛被评为了乡里的抗洪抢险先进个人,得了一本荣誉证书,还有两千块钱奖金。

拿到奖金后,老葛和妻子又从自家的存折里取出了仅有的一万元,买了水泥、河沙、石子,叫上几位年轻人帮着把石桥彻底地加固了一下。

⑩修桥的时候,学校的校长和村主任都来到了现场。

村主任问老葛还有啥要求,差钱啥的村里可以帮着解决。

老葛朝他们看了看,笑了笑,说:

“我还真有个要求,不知你们答不答应?

”村主任说:

“答应答应,肯定答应,您说就是。

”老葛转头看了看不远处的学校,说:

“我想给孩子们再上堂课。

”校长一听,愣了一下,走上前,紧紧地拉住老葛的手,啥话都没说,眼里慢慢地就开始了湿润。

9.阅读文章②~⑧段,概括补充“守桥”的情节。

(4分)

开端:

老葛看见洪水涌来,一棵大桃树堵在了桥洞口。

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尾:

村主任和年轻人合力拉开了堵在桥洞口的大桃树。

10.第②段画线句描写洪水来时的情景有什么作用?

(4分)

 

11.品味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6分)

(1)老葛看着大树,心里轰的一声大响,大叫一声:

“坏了。

”(“轰的一声大响”有什么表达效果?

)(3分)

 

(2)校长一听,愣了一下,走上前,紧紧地拉住老葛的手,啥话都没说,眼里慢慢地就开始了湿润。

(“愣”“紧紧”“慢慢”“湿润”反映了校长怎样的心理变化?

)(3分)

 

12.文章以“守桥”为标题有什么妙处?

请简要分析。

(6分)

 

(二)(16分)

看自行车的女人

梁晓声

①想为那个看自行车的女人写点什么的念头,已萌生在我心里很久了。

②第一次见到她,是在北京一家医院前的人行道上。

一个胖女人企图夺她装钱的书包,书包的带子已从她肩头滑落,搭垂在手臂上。

身材瘦小的她双手将书包紧紧搂在怀里,以带着哭腔的声音叫嚷:

“你不能这样啊,我每天挣点儿钱多不容易呀!

③她40余岁,穿着一套旧迷彩服,戴着一顶旧迷彩单帽。

那身衣服一看就是地摊货。

脚下是一双老式旧布鞋,没穿袜子,脚面晒得很黑。

帽舌下,她的两只眼睛,呈现着莫大而又无助的惊恐。

④我从围观者的议论中听明白了两个女人纠缠的原因:

那胖女人存车时,忘了拿放在车筐里的包,包丢了。

她认为这个看自行车的外地女人应该负责任,并且怀疑是被她藏起来了。

⑤胖女人一用力,终于将看自行车的女人那书包夺了去,她将一只手伸进包里去掏,却只不过掏出了一把零钱。

“当”的一声,一只小搪瓷碗抛在看自行车女人的脚旁,抢夺者骑上自己的自行车,带着装有一把零钱的别人的书包,扬长而去。

⑥看自行车的女人追了几步,回头看看一排自行车,慢慢走回原地,捡起自己的小搪瓷碗,瞧着发愣。

忽然,她把头往身旁的大树上一抵,呜呜哭了……

⑦第二次见到她,是在一家商场的自行车场。

我因没买到合适的东西,带着的一百元钱也就没破开。

取自行车时,我歉意地说:

“忘带存车的零钱了,一百元你能找得开吗?

”我以为她会朝不好的方面猜疑我,因为一个人从商场出来,居然说自己兜里连几角零钱都没有,不大可信的。

她望着我怔了怔,然后一笑,很不好意思地说:

“那就不用给钱了,走吧走吧!

”她当时那笑,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我们许多人,不是已被猜度惯了吗?

偶尔有一次竟不被明明有理由猜度我们的人所猜度,于是我们自己反倒觉得很稀奇了。

每每的,竟至于感激起来。

我当时的心情就是那样。

应该不好意思的是我,她倒那么不好意思。

⑧后来我又去那家商场,付存车费时,我说:

“上次欠你两毛钱,这次一起付给你。

”我之所以如此主动,是我觉得她肯定记得我欠她两毛钱的事,若由她提醒,我会尴尬的。

不料她又像上次那样怔了怔,然后一笑,很不好意思地说:

“不用啊,不用啊!

”硬塞还给了我两毛钱。

我将装东西的纸箱夹在车后座上,忍不住问她:

“来北京多久了?

”“还不到半年。

”“家乡的日子怎么样?

”“不容易啊……再加上我儿子又上了大学……”她将“大学”两个字说出特别强调的意味,一脸自豪。

我推自行车下人行道时,觉得后轮很轻,回头一看,她正替我提着后轮呢。

骑上自行车刚蹬了几下,纸箱掉了,她跑过来,从书包里掏出一截塑料绳……

⑨这年冬天,雪后的一个晚上,单位一位退休摄影师给我打电话,让我替他写一封表扬信。

他要表扬的,就是那个看自行车的女人。

“我到那家商场去,遇到熟人聊了一会儿,竟忘了取自行车,拎兜也忘在车筐里了。

拎兜里的几百元钱倒没什么,关键是我洗的三百多张老照片啊!

干了一辈子摄影,那些老照片可都是我的宝呀!

天黑了我才想起来,急忙赶去,你猜怎么着?

就剩我那辆车了!

商场早关门了,看车的女人在冷风中站着,抱着我的拎兜,守着我那辆旧自行车。

人心不可以没有了感动呀,是不是?

人对人也不可以不知感激呀,是不是?

”他在电话里言辞恳切。

⑩不久前我又去那家商场,见看自行车的已经换成一个男人了,我想问原先那个女人到哪里去了,张了张嘴,却什么也没问。

我祈愿她永远也不会再碰到什么欺负她的人,比如那个抢夺了她书包的胖女人。

⑪阳光底下,人与人应该是平等的。

弱者有时对这平等反倒显得诚惶诚恐似的,不是他们不配,而是因为这起码的平等往往太少,太少……

(有删改)

13.本文写了“看自行车的女人”的哪几件事?

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

(4分)

 

14.品读第③段和第⑥段,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结合相关语句进行赏析。

(4分)

第③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⑥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本文表现了作者的理性思考。

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请以第⑦段为例进行分析。

(4分)

 

16.从全文看,“我”为什么想为“看自行车的女人”写点儿什么?

(4分)

 

三、作文(50分)

17.成长的岁月使我不再责怪自己曾有的懦弱,因为我懂得了峰顶之下的小草,更是一种执着的生命。

成长的岁月使我不再为月有阴晴圆缺而叹息,因为我懂得了光阴能够轮回,月亮永远是圆的。

每个人有着不同的成长经历,当然也有着不同的成长故事。

请以“成长中的故事”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

答案:

第四单元达标检测卷

一、1.C 点拨:

A项,“睢”应读“suī”;B项,“祀”应读“sì”;D项“吮”应读“shǔn”。

2.B 点拨:

A项,“箫”应写为“萧”;C项,“揭”应写为“竭”;D项,“畔”应写为“衅”。

3.C 点拨:

本题运用【成语误用五判断法】。

C项,“门庭若市”指门口和庭院里热闹得像市场一样,形容交际来往的人很多。

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4.A 点拨:

B项缺主语;C项“加强……水平”搭配不当;D项“避免约1100万人不因吸烟死亡”的意思与所要表达的相反,应去掉句中的“不”。

5.A 点拨:

A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大树的坚韧和顽强。

6.C 点拨:

本题运用【句子排序“四步解题”法】。

此段先抓“中心句”——强调孩子有天然的想象力,统领全文;接着指出这种想象力很脆弱,容易被摧残;然后再

指出摧残这种想象力的就是成人,并分析其中的原因,由此得出结论。

抓住“因此”这样的标志词语也很快能判定⑤为结尾句。

7.①“令爱千金”改为“令爱”或“令千金”;②“承让”改为“手下留情”。

点拨:

“令爱千金”重复啰嗦,应为“令爱”或“令千金”;“承让”是比赛时获胜方所说的谦辞,意思是自己胜得侥幸,承蒙对方的谦让,不能请对方“承让”。

8.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

我带来一株三叶草,它就是我的家乡衢州。

瞧,三个叶片分别是开化、江山、龙游,中心是常山、柯城、衢江。

三叶草是幸运的象征,我的家乡是幸运之城:

拥有六千年的漫长历史,她是幸运的!

沐浴孔宗南迁的儒风,她是幸运的!

经受战火的洗礼和劫难的考验,古城墙上开出新的花朵,她是幸运的!

衢州这株幸运草欢迎你!

来衢州,享幸运!

点拨:

解答此题要结合题目要求审清图意,要结合有关数字、关键词等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表达图意要力争做到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回答此题时应注意要求:

①用一个比喻,让人记住地图的形状。

②用一个主题词,凸显家乡的特点。

二、

(一)9.发展:

老葛拉不动卡在桥洞口的桃树,树上的漂浮物越聚越多,石桥危在旦夕。

(2分)

高潮:

老葛奋不顾身跳入洪水中,用锯子锯树。

(2分)

点拨:

本题考查对文章情节的梳理和概括能力。

解题时,可先确定并概括小说的高潮部分。

小说的高潮,是故事最感人、矛盾最激烈、人物形象最鲜明的部分。

在本文中,高潮是“老葛奋不顾身跳入洪水中,用锯子锯树”。

发展在高潮之前,也就是“用锯子锯树”的原因:

“树上的漂浮物越聚越多,石桥危在旦夕。

10.①交代了洪水来势凶猛、情况危急,渲染紧张气氛,引起读者阅读兴趣;②引出下文,为下文描写大桃树被洪水冲下卡在桥洞口做铺垫;③推动情节发展;④表现出主人公老葛英勇、善良、责任心强、甘于奉献的优秀品质。

(4分)

点拨:

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

解决本题要先对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①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

②渲染气氛。

③烘托人物心情。

④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

⑤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⑥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做铺垫。

⑦深化作品主题。

⑧象征暗示。

本题可结合①②⑤⑥来作答。

11.

(1)运用心理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老葛看到桃树卡在洞口时内心的震惊与担心,表现出形势的危急,以及老葛准确的预见性和强烈的责任心。

(3分)

点拨:

“轰的一声大响”生动而形象地表现出了主人公内心的震惊与担心,“大叫一声”则表现出了形势的危急及主人公强烈的责任心。

(2)运用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写出校长在听到老葛的要求竟然是再给孩子们上一堂课时,由不解到理解再到心生敬佩的心理变化过程。

(3分)

点拨:

本题考查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

这几个词语,生动而准确地表现了校长的心理和情感变化过程。

校长现在被深深打动,“愣了一下”说明之前校长还不理解他这样做的原因。

12.“守桥”是主人公老葛退休后义务承担起来的“工作”;“守桥”概括了文章中老葛在洪水中奋力守桥这一主要情节;主人公老葛守住了学校门前河上的小桥,守住了孩子们上学的路,同时,也守住了内心这座“教书育人”的“桥”,表现出他对教师这一职业的无限尊重与热爱。

(6分)

点拨:

本题考查题目的含义,要从表层含义、深层含义两方面解答。

本文题目非常巧妙,桥是“架在水上或空中便于通行的建筑物”,但在文中,老葛守住了这座桥,深层里,他守住了“教书育人”这座“桥”。

而教育,又是成人与孩子的传承,现实与未来的纽带。

(二)13.①她被胖女人冤枉,被抢走了装钱的书包。

②她知道“我”没零钱时,免收“我”的存车费。

③她不要“我”补给她的存车费,还帮“我”抬车、捆纸箱。

④她等候忘了取车的摄影师,并帮他保管拎兜。

(每点1分。

意思对即可)

点拨:

本题运用【概括小说故事情节法】。

通读全文,看文章按时间顺序记叙了“看自行车的女人”的哪几件事。

可以抓住关键语句,如“第一次见到她”“第二次见到她”“后来我又去那家商场”“这年冬天,雪后的一个晚上”,明确关于“看自行车的女人”的四件事。

然后用“什么人做什么事,结果怎样”进行概括。

14.第③段:

主要运用了外貌描写。

(1分)“旧迷彩服”“老式旧布鞋”“脚面晒得很黑”写出了她衣服的廉价、穿着的过时、工作的辛苦。

(1分)或:

主要运用了神态描写。

(1分)“她的两只眼睛,呈现着莫大而又无助的惊恐”写出了她当时的处境和内心的惊恐。

(1分)

第⑥段:

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

(1分)“追”“回头看看”“慢慢走回”“捡起”“瞧”“抵”“哭”写出了她被抢后的为难、无助与伤心。

(1分)(意思对即可。

点拨:

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描写及作用的分析。

第一步,细读文字,明确相关段落所用的描写方法。

第③段描写女人的眼神与衣着,主要运用了外貌描写与神态描写。

第⑥段描写女人的行为、表现,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

第二步,结合具体语境,分析描写方法的表达效果。

15.在叙述她免收“我”存车费这件事后进行议论。

(1分)由她对“我”的信任、体谅,引起了“我”对人与人之间猜度与信任的感慨,引人深思。

(3分)(意思对即可)

点拨: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写作手法的能力。

题干要求以第⑦段为例分析作者是如何做到理性思考的。

分析第⑦段的结构,它按照表达方式的不同分为叙事、议论两层,叙议结合。

先明确记叙了什么事,后明确事后阐发了什么观点。

16.①看自行车的女人的遭遇令“我”同情,她对“我”的体谅、对工作的尽职尽责令“我”感动。

(2分)②看自行车的女人是社会中弱者的代表,为她写点什么是为了呼吁人们尊重他们,平等对待他们。

(2分)

点拨: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人物形象与文章主旨的能力。

把握人物形象可以通过文中的四件事,分析出“看自行车的女人”的内在美好品质。

再通过文章结尾,分析出作者的写作目的。

两者结合作答。

三、17.思路点拨:

成长,一个永恒的话题。

试着回望一下自己已走过的这一段人生之旅。

随着年龄的增长,你的身体渐渐地长高,你的知识渐渐地丰富,你的思想渐渐地成熟,你的性格渐渐地形成。

在你人生的这一段起始之路上,你留下了一串怎样的足迹呢?

或许你忘不了训练场上挂在每个人脸上的晶莹的汗珠,荣获团体奖时那欢呼雀跃的场面;或许你忘不了当我们取得进步时,老师脸上那会心的微笑;或许你忘不了早读课上的齐声歌唱;或许你忘不了自习课上的纸团大战;或许你忘不了毕业时的泪流满面………成长的足迹,即人生中比较深刻的经历和过程,思想上的成长远比生理上的成长重要。

此题较宜写成回忆性的记叙文或散文。

它给我们提示出一条明显的行文线索:

年龄的增加,身心的成长。

文章主体部分可用一种并列式结构来铺排,而在选材内容上则应有一种层递式的扩展。

要竭力捕捉自己成长中的闪光点,来给文章增辉。

例文:

成长不烦恼

①一个人,静坐在屋后的小树林里,听潺潺水声,看流水奔腾向前,不禁想起了“逝者如斯”的古语。

在不知不觉间,那悦耳动听的鸟鸣,灿烂的朝阳,已经伴着我,一天天,一年年,成长至今。

回望走过的路,一路深深浅浅的脚印,记下了我奋进的历程。

陪着我的还有那踏实的脚印中隐约着的五个大字:

成长不烦恼!

F1

②小时候,父母是港湾,是最坚实的依靠。

每次在外面受了委屈,只有跑回家,躲在妈妈怀里大哭一场,听听温柔的安慰,我才能擦干泪。

现在不同了,我长大了,更学会了靠自己。

我开始勇敢,每当父母看着我坚强,看着我面对挫折自信的微笑,他们总笑着说:

“孩子,你长大了,能干了!

”成长,学会了自强自立,真高兴!

F2

③渐渐长大,读懂了鲁迅的犀利,朱自清的柔美,冰心的婉约……慢慢地,心中升腾起一种对文学特殊的情愫。

我看到柔美的月色下一朵粉色荷花悄悄地开放,更听到树梢枝头花苞绽开的轻响……我开始追逐心中的梦。

F3道路是布满荆棘的,但成功是甜蜜的。

我捏着铅印的“豆腐块”,兴奋得手舞足蹈……成长,有梦就去追,真高兴!

④也许有人会问:

难道你的成长中就没有失败的悲伤吗?

不,我也有过许多失败。

只是我认为,每次的失败都是新的起点,都意味着离那个光辉的终点更近了一步。

失败是一枚青橄榄,初尝酸涩,细品甘甜。

我们必会在一次次失败的摸爬滚打中锻炼出一身的坚韧、耐心和勇气。

既然如此,失败何足为惧?

要记住:

没什么能挡住我们前进的步伐!

成长,从失败中收获,真高兴!

F4

⑤其实,成长的喜悦与欢乐又何止这些呢?

运动会上的奋力拼搏、集体的团结温暖、友情的细腻温馨、懂得了更多道理、学习更广博的知识、更加成熟而有内涵……如此种种,不都是成长中收获的喜悦吗?

F5

⑥现在,你还会抱怨成长中“处处皆烦恼”,而无乐趣吗?

敞开心扉,拥抱成长吧!

⑦我的成长不烦恼!

F6

点评:

第一段为我们创设了优美的场景。

“成长不烦恼”,开篇点题。

“他们总笑着说:

‘孩子,你长大了,能干了!

’”用父母的语言侧面体现了“我”的成长。

 

融情于景,优美语句的使用为文章添色。

将失败比作“青橄榄”,运用比喻的修辞让我们理解失败的真谛,“失败何足为惧?

”一个反问点明成长中失败是必不可少的,要从中汲取勇气。

运用排比句的形式细数成长中的快乐,使“成长不烦恼”的主题更加充实。

结尾再次点题,首尾呼应。

  总评:

本文开头小作者由生活中看到、听到的点滴,展开回忆,想到自己的成长历程。

在点滴的细节中描绘自己成长中积累的乐趣。

文章开篇点题,紧扣主旨,结尾言简意赅,落地有声,在结构上一气呵成。

在内容上通过自己的体验告诉人们,只要用乐观的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