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稀有宝石.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819300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949.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稀有宝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第五章稀有宝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第五章稀有宝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第五章稀有宝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第五章稀有宝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第五章稀有宝石.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第五章稀有宝石.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第五章稀有宝石.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第五章稀有宝石.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第五章稀有宝石.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第五章稀有宝石.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第五章稀有宝石.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第五章稀有宝石.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第五章稀有宝石.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第五章稀有宝石.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第五章稀有宝石.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第五章稀有宝石.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第五章稀有宝石.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第五章稀有宝石.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第五章稀有宝石.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五章稀有宝石.docx

《第五章稀有宝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稀有宝石.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五章稀有宝石.docx

第五章稀有宝石

第五章稀有宝石

学习目标:

了解稀有宝石的品种及其宝石学特征,掌握与相似于常见宝石之间的鉴别特征。

学习内容:

稀有宝石品种的宝石学性质,如萤石、方钠石、堇青石、方柱石、磷灰石、赛黄晶、红柱石、透辉石、顽火辉石、锂辉石、柱晶石、硅铍石、黝帘石、符山石、硼铝镁石、蓝锥矿、榍石

课时安排:

  理论8学时实践8学时自学16学时作业2次

§1萤石

§2方钠石

§3方柱石

§4堇青石

§5磷灰石

§6赛黄晶

§7红柱石

§8硅铍石

§9柱晶石

§10透辉石

§11顽火辉石

§12锂辉石

§13坦桑石

§14硼铝镁石

§15符山石

§16蓝锥矿

§17榍石

第一节萤石(Fluorite)

一、基本性质

  1.化学成分氟化钙,CaF2

  2.晶体结构立方晶系

  3.颜色萤石颜色丰富多彩,可有各种颜色产出,除红和黑色外的几乎所有颜色,颜色条带发育。

图5-1-1

图5-1-2

图5-1-3

萤石的各种颜色

紫色萤石中的生长色带

  4.结晶习性立方晶体(但由于完全并且易裂的解理,常呈解理八面体形态)。

具穿插双晶。

  5.解理完全的八面体解理(四组)

  6.断口贝壳状

  7.硬度4

  8.比重3.18

  9.折射率1.434

  10.光性各向同性

  10.光泽弱玻璃光泽

  11.透明度透明、半透明、不透明

  12.色散、极低(0.007)

  13.吸收光谱可显稀土元素线

  14.发光性长波紫外光下发明亮的蓝白色荧光,短波下较弱。

  15.包裹体可含固相交二相和三相的包裹体。

二、鉴定要点:

  1.原石的鉴别:

等轴晶系晶体的形态为八面体、立方体或呈晶簇状产出,形态各异,紫色萤石可见生长条带。

由于存在四组完全解理,在大块的不规则状萤石中可打出完好的八面体晶形。

  2.成品的鉴别:

均质,单折射RI1.434、相对密度值中等SG3.18、紫外光下发荧光、解理发育,破口处可见阶梯状,由于硬度低,表面耐磨程度差,光泽弱及颜色生长条带为主要区分依据。

第二节方钠石(Sodalite)

图5-2-1

图5-2-2

暗蓝色的方钠石

方钠石中的白色网脉

一、基本特征

  1.化学成分氯的钠铝硅酸盐,Na8[AlSiO4]6Cl2

  2.晶系立方晶系

  3.习性菱形十二面体解理(6组)

  4.解理明显,菱形十二面体解理

  5.断口贝壳状到不平坦状

  6.硬度5.5-6

  7.比重2.28

  8.折射率1.48

  9.光性各向同性

  10.光泽玻璃光泽

  11.透明度透明到不透明

  12.颜色:

黄色、深蓝色,常有白色及粉红色网脉。

  13.发光性:

查尔斯滤色镜下变红。

二、鉴定要点:

  方钠石的主要识别特征:

为深蓝色、多晶结构、低RI1.48、低SG2.28在2.65的重液中呈漂浮状态、查尔斯滤色镜下变红,放大观察可见白色的物质分布于其中。

  颜色与青金石较为接近,主要区分点在于青金石为多种矿物组合,内有黄铁矿颗粒和方解石呈星点状或团块状分布。

第三节方柱石(Seapolite)

化学成分

晶系及结晶习性

光学性质

内部显微特征

方柱石鉴定要点

一、化学成分

  (Na,Ca)4(Al(Al,Si)Si2O8)3(Cl,F,OH,CO3,SO4)为钠柱石Na4[AlSi3O8]Cl和钙柱石Ca[Al2Si2O8] 3CO3类质同像系列的中间成员。

随着成分中Ca的含量增多,折射率、双折射率和密度也增大。

二、晶系及结晶习性

  四方晶系,柱状晶体,沿c轴延长,常带有丝状或纤维状外观。

图5-3-1方柱石的晶体素描图

三、光学性质

  1.颜色:

主要有紫色,粉色,另有无色,黄,绿,蓝色。

  2.透明度及光泽:

透明至半透明,玻璃光泽。

  3.光性:

一轴晶,负光性。

  4.折射率和双折射率:

RI:

1.54~1.58,DR:

0.004~0.037

  5.多色性:

粉、紫色者具中一强多色,黄色者具弱一中多色性。

  6.荧光:

与产地和颜色有关,无色和黄色者可有粉色到橙色的荧光色。

  7.色散:

低0.017

  8.解理及断口:

柱面解理不完全,不平坦断口。

  9.硬度:

摩氏硬度:

6.0

  10.相对密度:

2.50~2.74

四、内部显微特征

  常见管状包裹体,排列方向平行c轴。

另有各种因相互气液相包裹体。

图5-3-2

方柱石猫眼

五、方柱石鉴定要点

  1.原石的鉴别:

四方柱状晶体,晶体两端常破碎,晶面上有密集的纵纹。

  2.成品鉴别:

方柱石易于与石英、绿柱石类宝石相混。

  石英为一轴晶(+),而方柱石为一轴晶(-),紫色方柱石与紫晶很相似,但紫色方柱石的折射率和双折射率都较低,折射率为1.536~1.551,两个RI值小于1.550,双折射率为0.005。

方柱石的折射率值与绿柱石宝石折射率重叠时,绿柱石的双折射率约为0.006。

此时,方柱石的双折射率明显较大,另外,方柱石的多色性与荧光特征亦是区分依据之一。

 

紫色方柱石

紫晶

堇青石

颜色

浅紫、紫色

紫色、紫红色

紫蓝色、蓝色

折射仪

RI

1.53-1.54

1.544-1.553

1.54-1.55

DR

0.004-0.009

0.009

0.008-0.012

光性

一轴(-)

一轴(+)

二轴晶

二色镜

二色性明显

浅紫至深紫色

二色性明显

紫色至蓝紫色

三色性显著

紫蓝色\蓝色\浅黄色

放大观察

典型的针管状包体为方柱石的有效识别特征

折边生长色带,带状的红色包体,气液两相包体

晶体包体,常见锆石晕,也可含赤铁矿包体,多时呈红色,构成血射堇青石.

相对密度

2.50±

2.65

2.57

  紫色方柱与紫晶和堇青石RI、DR、及颜色上易相混

  方柱石(无色\黄色)易于绿柱石和水晶相混

 

方柱石

绿柱石

水晶

折射仪

RI

1.54-1.58

1.56-1.59

1.544-1.553

DR

0.009-0.026少数0.037

0.004-0.009

0.009

光性

一轴(-)

一轴(-)

一轴(+)

偏光仪

黑十字干涉图

黑十字干涉图

"牛眼"干涉图

相对密度

2.5-2.74浅色偏高

2.65重液中下沉

2.70-2.90

2.65重液中下沉

2.65

在2.65重液中悬浮

显微镜下

可见针管状包体

可见不连续状针管状包体,构成"雨状"包体

气液包体,晶体包体负晶

第四节堇青石(Iolite)

化学成分

晶系及结晶习性

物理光学性质

内部显微特征

鉴定要点

一、化学成分

  (Mg,Fe)2Al3AlSi5O18。

其中Mg和Fe可形成完全的类质同象代替。

自然界中,绝大多数堇青石是富镁。

二、晶系及结晶习性

  属斜方晶系,常呈短柱状晶体或水蚀卵石状产出。

三、物理光学性质

  1.颜色:

  宝石级品种颜色为蓝色和蓝紫色,堇青石也可呈无色、微黄白色、绿色、褐色和灰色等。

图5-4-1

蓝色堇青石

  2.光泽及透明度:

  玻璃光泽,透明至半透明。

  3.光性

  二轴晶,负光性。

  4.折射率与双折射率:

RI:

1.54-1.55,DR:

0.01±0.002与其成分中Mg和Fe的比例有关,当富Mg时,折射率偏低,而富铁时折射率则偏光。

  5.多色性:

强,三色性表现为黄紫、黄、蓝色。

肉眼可见,如果从不同方向观察,可看到不同的颜色。

图5-4-2

堇青石多色性肉眼可见

  6.发光性:

  7.吸收光谱:

表现为铁吸收谱。

  8.解理

  堇青石可具有三组解理,其中{010}为中等解理,{100}和{001}为不完全解理,断口为参差状。

  9.硬度:

摩氏硬度为7~7.5

  相对密度:

2.60,随Fe的含量增多而逐渐变大。

四、内部显微特征:

  常见的矿物包裹体有赤铁矿或针铁矿、磷灰石、锆石及气体液包体等。

其中斯里兰卡产的一种堇青石包裹主要为赤铁矿和针铁矿,颜色为红色,绝大多数颗粒呈板状和针状,并呈定向排列,当包裹体大量出现时可使堇青石呈现红色,这种堇青石又被称为"血射堇青石"(Bloodshot)。

图5-4-3

堇青石内裂隙

五、鉴定要点

  与堇青石相似的宝石有蓝宝石、紫晶、方柱石、碧玺、坦桑石等。

关键区分依据为:

RI值和DR值、相对密度值,颜色多色性,浅色品种干涉图及方柱石的荧光特征。

  堇青石与紫晶、方柱石的鉴别见方柱石章节。

  堇青石的颜色外观与蓝宝石、蓝碧玺、坦桑石极为相似:

只要小心测试,较容易区分。

  蓝宝石:

具有明亮玻璃光泽,RI1.76-1.78DR0.008一轴晶(-),多色性为明显的二色性蓝色至蓝绿色,典型光谱为蓝区三条强的吸收窄带(450、460、470nm处),放大观察具有六方或直边生长色带,金红石针状包体和气液两相包体。

  蓝碧玺:

RI1.62-1.65DR0.018一轴(-)多色性明显至强(二色性),SG3.01-3.11在2.65重液中下沉,而堇青石SG小,在2.65重液中呈漂浮状态。

  坦桑黝帘石:

明显的三色性与堇青石相似,但各自表现的三个方向性颜色有差异。

坦桑黝帘石的RI、SG高于堇青石,RI1.69-1.70DR0.009二轴晶宝石,SG3.35。

第五节磷灰石(Apatite)

化学成分

晶系及结晶习性

物理光学性质

鉴定要点

 一、化学成分

  磷灰石是钙的磷酸盐Ca5(PO4)3(F,OH,Cl),其中Ca3+常被Sr2+、Mn2+离子取代,并含有微量的Ce、U、Th等稀土元素。

二、晶系及结晶习性

  磷灰石属六方晶系。

晶体常呈六方短柱状,厚板状、粒状,一些晶体还可见发育完好的六方双锥。

图5-5-1

磷灰石的晶体素描图

三、物理光学性质

  1.颜色

  常见的颜色有绿色、浅绿色、天蓝色、紫色、黄-浅黄色、粉红色及无色等。

磷灰石的颜色多样性与其所含的稀土元素的种类及含量密切相关。

图5-5-2

各种颜色的磷灰石

  2.光泽及透明度玻璃光泽,透明一半透明。

  3.光性非均质体,一轴晶,负光性。

  4.折射率与双折射率:

常因成分的变化而有一定变化范围,宝石级折射率值为1.63-1.64,DR值为0.003±0.002。

  5.多色性:

蓝绿色的磷灰石多色性比较明显。

  6.发光性:

磷灰石的荧光因颜色不同而不同,LWWV和SWWW均可见。

  7.吸收光谱:

蓝色和绿色的磷灰石显示稀土元素的混合吸收谱。

吸收光谱二个。

  8.解理:

解理不发育,{0001}不完全解理至中等,{1010}不完全,断口不平坦。

  9.硬度:

摩氏硬度为5。

  10.相对密度:

宝石常为3.18-3.20。

  11.11.内部特征:

多种因相包裹体。

气液相包裹体、负晶、长管状包裹体、生长结构线等。

图5-5-3

图5-5-4

磷灰石猫眼效应

四、鉴定要点:

  与磷灰相似的宝石有碧玺、绿柱石、托帕石等,其中双折率值、相对密度及典型光谱为重要区分依据。

  磷灰石双折射率值低,DR0.002-0.006,相似宝石的折射率都大于磷灰石;相对密度SG3.18,在3.05的重液中漂浮,在3.32的重液中下沉;而相似宝石在3.32重液中均呈下沉状态;磷灰石具有典型稀土谱,而碧玺、绿柱石和托帕石无典型光谱。

第六节赛黄晶(Danburite)

  1.化学成分:

钙硼硅酸盐,CaB2[SiO4]2

  2.晶系:

斜方晶系

  3.习性:

圆顶、菱形断面的具沟痕的柱体。

有明显的凿形外观。

图5-6-1

晶体形态和阶梯形刻面宝石

4.解理底面解理,不明显

  5.断口半贝壳状

  6.硬度7

  7.比重3

  8.折射率1.63-1.64

  9.双折射率0.006

  10.光性二轴晶。

光性取决于照明所用光的波长,红到绿光时为负光性,蓝光时为正光性。

  11.光泽玻璃光泽

  12.透明度透明

  13.色散低(0.017)

  14.颜色黄色及无色,偶见粉红色。

  15.吸收光谱某些样品中见稀土元素线。

  16.发光性长、短波紫外光下可发蓝色荧光。

  17.鉴定要点折射率、低双折率、二轴晶宝石和相对密度作为关键区分依据。

第七节红柱石(Andalusite)

化学成分

晶系及结晶习性

物理光学性质

内部显微特征

红柱石的品种

鉴定要点

一、化学成分:

铝硅酸盐。

  成分为Al2SiO5。

其中Al常被Fe3+、Mn2+替代,一些红柱石在生长过程中还可以捕获细小石墨及粘土矿物的颗粒,并可在红柱石内部呈定向排列,在其横断面上形成黑十字,亦称空晶石。

二、晶系及结晶习性

  斜方晶系。

常为柱状晶体,晶体的横断面为几乎呈正方形,红柱石的柱状集合体还常呈放射状,形似菊花,又称为菊花石。

三、物理光学性质

  1.颜色

  褐绿色到褐红色,少量呈褐色、粉红色或紫色。

图5-7-1红柱石颜色

  2.光泽及透明度:

玻璃光泽。

宝石级红柱石透明至半透明。

  3.光性:

二轴晶、负光性。

  4.折射率与双折射率:

RI:

1.63-1.65,DR:

0.010±0.003,含锰者DR高达0.029。

  5.多色性

多色性很强,肉眼可见,一些样品还可见三色性。

黄绿色的红柱石多色性为黄色、绿色至红色。

图5-7-2红柱石多色性明显

  6.发光性:

多数无萤虫,部分因产地而异。

  7.吸收光谱绿色、淡红褐色的红柱石显铁的吸收谱。

  8.解理

  红柱石可见两组解理,其中{110}方向为中等解理,{100}方向为不完全解理,断口呈参差状。

  9.硬度:

摩氏硬度为6.5~7.5

  10.相对密度:

宝石级为3.18

四、内部显微特征

  常见包裹体磷灰石、金红石、白云母、石墨及各种矿物呈对角线分布,构成"黑十字",气液包裹体以及色带、解理、双晶纹等生长结构。

图5-7-3红柱石的空晶石品种中的暗色包体呈"黑十字"分布

五、红柱石的品种:

  除各种颜色的不透明红柱石之外,另有空晶石及红柱石猫眼。

图5-7-4

图5-7-5

猫眼效应

空晶石

六、鉴定要点

  红柱石相似宝石有碧玺、托帕石、赛黄晶等,关键区分依据为:

DR值轴性及光性、相对密度值,多色性等。

 

红柱石

碧玺

托帕石

赛黄晶

晶体形态

斜方柱+斜方锥的聚形,晶面有密集的纵纹

三方和六方柱+三方单锥,晶面有密的纵纹

斜方柱和斜方锥的聚形,晶面有密集的纵纹,底面解理发育

斜方长柱状,晶体的呈形,底面解理育

RI

1.63-1.64

1.62-1.65

1.61-1.64

1.63-1.64

DR

0.010

0.018

0.008-0.010

0.006

光性

二轴晶(-)

一轴晶(-)

二轴晶(+)

二轴晶

SG

3.18

3.01-3.11

3.53-3.56

3.00

3.05重液

3.05↑

3.05缓慢↑或↓

3.05↓

3.05↑

3.32重液

3.32↓

3.32↓

3.32↓

3.32↑

多色性

显著褐红\灰绿

明显体色深浅上变化

明显

弱多色性

第八节硅铍石(Phenakite)

  1.化学成分铍硅酸盐,Be2SiO4

  2.晶系三方晶系

  3.习性板状和柱状晶体,外观与水晶相似,又称"似晶石"

图5-8-1

硅铍石晶体

  4.解理明显,柱面解理

  5.断口贝壳状

  6.硬度7.5

  7.比重2.95

  8.折射率1.65-1.67

  9.双折射率0.016

  10.光性一轴晶正光性

  11.光泽明亮玻璃光泽

  12.透明度透明的

  13.色散低(0.15)

  14.颜色粉红色、浅黄色、绿色和无色

  15.鉴定要点:

RI与DR、比重为主要区分依据

 

硅铍石

水晶

绿柱石

托帕石

RI

1.65-1.67

1.544-1.553

1.56-1.59

1.61-1.62

DR

0.016

0.009

0.004-0.009

0.010

光性

一轴晶(+)

一轴晶(+)

一轴晶(-)

二轴晶(+)

相对密度

2.95

2.65

2.70-2.90

3.53-3.56

偏光镜下

黑十字干涉图

中空十字干涉图

黑十字干涉图

二轴晶干涉图

放大观察

刻面棱双影明显

气液包体、负晶

"雨状"包体

初始解理

  成品无色的硅铍石易于无色水晶、无色绿柱石、无色托帕石相混

第九节柱晶石(Kornerupine)

  1.化学成分:

镁铝铁的硼硅酸盐,Mg3Al6(Si,Al,B)5O21(OH)

  2.晶体结构斜方晶系

  3.习性柱状晶体,多为水蚀卵石

  4.解理柱面解理

  5.断口贝壳状

  6.硬度6.5

  7.比重3.3

  8.折射率1.67-1.68

  9.双折射率0.013

  10.光性二轴晶负光性

  11.光泽玻璃光泽

  12.透明度透明到半透明

  13.色散低(0.019)

  14.颜色黄、绿、褐色,无色

图5-9-1

绿色和褐色柱晶石

  15.多色性明显,颜色为褐色和绿色。

  16.光学效应猫眼和星光效应

  17.吸收光谱表现为铁吸收谱,紫区有一强带,蓝一绿区有较弱带

  18.鉴定要点:

RI及DR、SG值负光性为主要依据,对猫眼品种与RI相近与其它宝石和顽火辉石、透辉石猫眼的准确区分依赖于大型测试仪器。

第十节透辉石(Diopside)

一、基本性质

  1.成分:

钙镁硅酸盐CaMg(SiO3)2为辉石族CaMg(SiO3)2--CaFe(SiO3)2为类质同象系列;

  CaMg--caFé中间成员有次透辉石、铁次透辉石,其中富含Cr的透辉石也称铬透辉石(变种)。

  CaMg(SiO3)2CaFe(SiO3)2

  透辉石次透辉石铁次透辉石钙铁辉石

  成分中Mg与Fe成完全类质同象代替,随着铁的含量多而颜色由浅至深。

  2.结晶特点:

单斜晶系,晶体发育完好时呈柱状、粗短柱状,也有晶体碎块、水蚀卵石。

  3.颜色:

无色、灰色、淡绿、深绿、褐色和黑色。

  4.品种:

a铬透辉石:

为鲜艳的绿色,颜色由铬所致;

      b星光透辉石:

黑色,为四射不对称星光;

      c青透辉石:

晶体细小,颜色为深紫色、蓝色,极少见。

图5-10-1

图5-10-2

图5-10-3

各种颜色的透辉石

透明品种

星光透辉石

  5.力学性质:

H5SG3.30(3.26-3.32)星光可为3.35,两组明显解理以近90o相交。

  6.光学性质:

二轴(+)RI1.67-1.70DR0.025,低色散(0.013)多色性弱到中等,铬透辉石具有明显的黄色和绿色的多色性。

玻璃光泽,透明到不透明。

  7.光谱:

铬透辉石显示铬谱,红区有一双线(690nm)、635、655和670nm处有三条弱吸收带,蓝绿区508、505有吸收线,490nm有一吸收带。

其它品种光谱不典型。

图5-10-4铬透辉石的典型光谱

  8.光学效应:

猫眼和星光效应。

星光是由定向拉长状磁铁矿包体所造成,具有磁性;

  9.发光性:

SW紫外光下发出蓝或乳白色和橙黄色荧光;LW紫外光下有时发出浅紫色光。

  10.产状产地:

产于富含Ca的变质岩中和金伯利岩中(铬透辉石);产地有巴西、意大利、缅甸、南非、西伯利亚、巴基斯坦、印度等地。

二、透辉石的主要鉴别特征

  颜色:

绿色、黄褐色、黑色

  RI:

1.67-1.70DR0.025二轴(+)

  SG:

3.30(3.26-3.32)

  多色性:

明显

  内含物:

放大观察可见双影象,晶体包体,星光透辉石可见黑色的拉长状磁铁矿。

  光谱:

铬透辉石显示铬谱

第十一节顽火辉石(Enstatite)

  名字来源于希腊语,意为对抗,因熔点高而得名。

为斜方辉石族。

一、基本性质

  1.成分:

顽火辉石是斜方辉石族中的一个亚种。

斜方辉石族是一个复杂的铁镁硅酸盐固溶体系列。

由于铁的成分加大,矿物晶体颜色变深,无宝石意义,大多数作为很好的收藏品。

顽火辉石因含铁量低,为宝石中所用。

  Mg2[Si2O6]Fe2[Si2O6]

  顽火辉石古铜辉石紫苏辉石铁紫苏辉石尤莱辉石斜方铁辉石

  顽火辉石成分MgO和SiO2为主,次要成分为Al、Ca、TiO2和MnO,含Fe量少于5%

  2.结晶习性;斜方晶系,晶体呈柱状,通常完好的晶体少见,双晶常见,大多数以水蚀卵石产出。

  3.颜色:

无色、灰色、绿色、褐色等。

图5-11-1绿色和褐色的透明品种

  4.力学性质:

H5.5SG3.30(3.20-3.30)明显的柱面解理,两组交角近于90o。

  5.光学性质:

二轴(+)RI1.65-1.68DR0.010低色散,多色性褐色强、绿色弱,玻璃光泽,透明至微透明

  6.吸收光谱:

具有典型光谱,各种颜色在蓝绿区506nm处有一强吸收线,铬致色的除此带外,红区还有一双线

图5-11-2顽火辉石的典型光谱

  7.特殊光学效应:

星光和猫眼。

图5-11-3

顽火辉石猫眼

  8.产状产地:

顽火辉石主要产于基性和超基性岩及层状侵入岩中、火成岩、变质岩等岩石中。

主要产地有澳大利亚、缅甸、印度和南非。

二、主要鉴别特征

  1.分光镜观察:

具有典型光谱,各种颜色包括无色,在蓝绿区506nm处有一强吸收线,铬致色的除此带外,红区还有一双线。

506nm吸收线为顽火辉石的诊断线;

  2.折射仪测定:

二轴(+)RI1.65-1.68DR0.010;

  3.二色镜下:

多色性褐色强、绿色弱;

  4.放大观察:

由于硬度低,表面耐磨程度差,破口处可见阶梯状断口

第十二节锂辉石(Spodumene)

一、基本性质

  1.成分:

锂铝硅酸盐LiAl(SiO3)2为一种辉石族矿物。

  2.结晶特点:

单斜晶系,柱状晶体,扁平柱状晶体,常有熔蚀现象,并有明显的三角形表面印痕。

图5-12-1锂辉石的柱状晶体

  3.颜色:

粉红色-紫红色、黄色、绿色、无色等。

图5-12-2

锂辉石颜色品种

  4.品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