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代诗歌赏析阅读练习及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819561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2.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古代诗歌赏析阅读练习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高考古代诗歌赏析阅读练习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高考古代诗歌赏析阅读练习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高考古代诗歌赏析阅读练习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高考古代诗歌赏析阅读练习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高考古代诗歌赏析阅读练习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高考古代诗歌赏析阅读练习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高考古代诗歌赏析阅读练习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高考古代诗歌赏析阅读练习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高考古代诗歌赏析阅读练习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高考古代诗歌赏析阅读练习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高考古代诗歌赏析阅读练习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高考古代诗歌赏析阅读练习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高考古代诗歌赏析阅读练习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高考古代诗歌赏析阅读练习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高考古代诗歌赏析阅读练习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高考古代诗歌赏析阅读练习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高考古代诗歌赏析阅读练习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高考古代诗歌赏析阅读练习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高考古代诗歌赏析阅读练习及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古代诗歌赏析阅读练习及答案.docx

《高考古代诗歌赏析阅读练习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古代诗歌赏析阅读练习及答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古代诗歌赏析阅读练习及答案.docx

高考古代诗歌赏析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青玉案·与朱景参会北岭陆  游

西风挟雨声翻浪。

恰洗尽、黄茅瘴。

老惯人间齐得丧。

千岩高卧,五湖归棹,替却凌烟像。

故人小驻平戎帐。

白羽腰间气何壮。

我老渔樵君将相。

小槽红酒,晚香丹荔,记取蛮江上。

【注】①宋绍兴二十八年(1158),陆游与时任县尉的朱景参情好甚笃,他们一同游览北岭的时候写下了这首词。

②凌烟像:

唐太宗将开国文武功臣魏征、尉迟恭等二十四人的肖像画于阁中,以资褒扬纪念。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由自然界的风雨写起,“声翻浪”从听觉角度突出了风雨来势之猛烈。

B.随着黄茅瘴气被秋风秋雨一扫而光,压抑在词人心头的愁绪也暂时得以消除。

C.“老惯人间齐得丧”,是说自己历尽人间万事,已把得失荣辱看得超然平淡了。

D.“千岩高卧”以下三句紧承上句而来,写词人看破了世俗名利,过起了隐居生活。

15.词的下片是如何写友人朱景参的?

寄托着词人怎样的情感?

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面句子空缺的部分。

(6分)

(1)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        ,        ”两句从一个国家所面临的内外形势角度,揭示了国家灭亡的原因。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         ”一句,点出了南朝刘义隆北伐时渴望建立功勋,而“         ”一句则与之形成对比,写出惨败的结果,告诫南宋统治者应吸取历史教训。

(3)《琵琶行》中表现琵琶女与作者对自己的不幸身世互相同情和情深意厚的句子是“    ,    ”。

诗歌(9分):

14.D

15.(6分)答案第一问:

①对比。

把词人自身与朱景参不同的处境和心情进行对比,词人设想若干年后,老友驻扎在军营中,腰间佩着箭,出入将相之中,气势是何等壮阔,而词人却不思功名,在渔樵中老去。

②通过行为、外貌等对人物进行刻画。

通过对朱景参驻守平戎帐内,羽箭腰间的行为、外貌的描写,表现友人的形象。

(3分,答出一点即可,如答“想象”亦可酌情给分)

  第二问:

通过对友人的描写,表现了词人对友人建功立业的希冀之情,也表达了词人在消极中寄希望于未来,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

(3分)

默写(6分)

16.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2)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3)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①

陆游

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②,驿路梨花处处开。

【注】①这是诗人得悉均州的武矩报捷官军收复西京洛阳而作的。

当时武钜知均州,故诗人称其武均州。

②悬知:

料想,预知。

朝陵使:

朝祭陵墓的使者。

北宋皇帝陵墓在洛阳。

14.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3分)

A.颔联以“千年计”和“一日回”进行对比,强调天道正义在南宋一方,金主想统治中原的计谋终成迷梦,随着武均州收付西京而一朝破灭。

B.本诗和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感情同中有异,相同的是都有收复失地的快意,不同的是本诗含有自己功业无成的伤感。

C.诗的前三联描写了将军得胜、捷报传来、赦令颁布的景象,虽是虚笔,情境却形象可感。

D.这首诗写诗人听到捷报传来后不能自已的欢欣鼓舞之情,表现了诗人对国事的关心。

15.这首诗的最后一句诗人是怎样抒发情感的?

试作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学习和思考不能分离,《论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阐述了人们在求取知识时应把学和思结合起来的道理。

(2)周敦颐在《爱莲说》中,以莲“,”的特点来比况君子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

(3)杜甫《登高》中包含着诗人多重人生之悲,其中“_______________”一句写到难返故里、漂泊不定、万物萧索之悲,“_____________”一句则体现了孤寂一躯、抱病登台、人近寿终之悲。

(2)古代诗歌阅读(9分)

14.B【解析】B项,错在“对自己功业无成的伤感”。

从全诗看,诗人写这首诗时的情绪是乐观的,毫无伤感可言。

这首诗写诗人听到捷报传来后不能自已的欢欣鼓舞之情,表现了诗人对国事的关心。

15.①尾句描写寒食节时朝陵驿道上处处盛开的梨花,通过联想方式,想象朝陵驿道上使者奔驰的热烈欢快的场面;(3分)②以景结情,表达诗人对故土收复、皇陵得以朝祭的欢愉之情,寄寓着国家中兴的美好愿景。

(3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示例: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15-16题。

秋发庾岭①

汤显祖

枫叶沾秋影,凉蝉隐夕晖。

梧云初掩霭,花露欲霏微②。

岭色随行掉,江光满客衣。

徘徊今夜月,孤鹊正南飞。

【注】①万历十九年,汤显祖因上书抨击朝政,被贬为徐闻县典史,此诗写于赴任途中。

②霏微:

迷蒙。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中“枫叶”“凉蝉”紧扣题目中的“秋”字,也暗合诗人当时的心境。

B.颔联写两岸景色,远近结合,景物色彩相对柔和,略给诗人带来一丝慰藉。

C.颈联中的“随”字,将两岸的山色随船行而不断变换色彩的情状写得生动形象。

D.江面上的波光洒满前来送别的客人衣服上,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依依不舍之情。

16.诗歌尾联是化用曹操《短歌行》中诗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鹊”这一意象在两首诗中都出现,其比喻义和诗人借其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8分)

(1)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对自然景物的深沉思索唤起了作者的少年记忆,“,”两句领起了作者对革命同志和革命活的追忆。

(2)屈原《离骚》中用比喻手法写自己因为品性高洁而遭人构陷的句子是:

“,。

(3)曹操《短歌行》中“,”两句,原是写姑娘思念情人,诗中借用,表达作者渴望得到有才学的人。

(4)宋人诗文讲究“理趣”,王安石以游褒禅山之事,说“,”之理,表明“尽志则无悔”的观点。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D(“江光满客衣”的“客”不是“前来送别的客人”,该句意思是波光洒在身为迁客、逐客的作者身上。

16.①《短歌行》中曹操以“乌鹊”比喻贤士,以乌鹊绕树寻找栖身之地比喻贤士们都在寻找寄身之地,诗人借此表达了希望能招揽人才、完成统一天下大业的雄心壮志;②本诗中汤显祖以“孤鹊”比喻自己,以孤鹊南飞比喻自己被贬谪到南方边远之地,以孤鹊徘徊无依比喻前途的渺茫黯淡,诗人借此表达了内心的孤独冷寂和迷茫伤感。

(6分;每点3分,其中“乌鹊”或“孤鹊”比喻义1分,作者情感分析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3)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7.

(1)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2)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3)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4)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8分;每写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夏日题老将林亭①张蠙

百战功成翻爱静,侯门渐欲似仙家。

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

井放辘轳②闲浸酒,笼开鹦鹉报煎茶。

几人图在凌烟阁③,曾不交锋向塞沙?

【注】①老将林亭:

老将,指朝廷功臣。

林亭,指老将的住所。

②辘轳:

利用轮轴制成的一种起重工具,用在井上汲水。

这里是指用井水浸酒,使酒冰爽。

③凌烟阁:

贞观十七年二月,唐太宗李世民为表彰功臣,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图像。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百战功成”“侯门”“似仙家”等描述中可以看出诗中的老将身经百战功成名就,又身处显赫侯门,但现在已经退隐。

B.颔联“墙头雨细垂纤草”一句描写墙头上细雨蒙蒙,低垂着纤纤绿草,一个“垂”字更显在细雨滋润下绿草茂盛生长之势。

C.颈联“笼开鹦鹉报煎茶”一句描绘了老将打开鹦鹉笼子,任其自由往来,好让它在有客光临时报告主人,督请煎茶待客的情景。

D.尾联诗人用“凌烟阁”的典故和反问的句式表明了老将的功劳是不可抹杀的,以此对老将进行规劝与宽慰,从而点明主旨。

15.本诗反映了老将怎样的心境?

请结合老将的居所环境和日常生活状态进行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共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⑴杜牧在《阿房宫赋》中,通过“,?

”两句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

⑵《锦瑟》一诗中,“,”两句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

⑶《左传•曹刿论战》中,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因为“,”,

所以才下令追击敌兵。

14、答案:

B(“垂”字更显在细雨下绿草毫无生气的样子。

15、答案:

1、本诗反映了老将退隐后闲适中蕴含着孤寂、失意与无奈的心境。

(或“闲适但心怀被弃置不用的落寞失意”。

答题时抓住闲适但孤寂两方面意思对即可)(2分)

2、从居所环境上看:

围墙上雨丝细细、“纤草”低垂,一派年久失修,毫无生气的样子,园林中风自吹拂、花自飘零,一派幽静冷落的景象。

从园林的萧条之景可以看出园林主人的孤寂失意的心境。

(2分))

3、从日常生活状态上看:

“似仙家”反映老将过上了不问世事的隐士生活,但也可见门第冷落和他内心的寂寞。

老将用井水浸酒,以饮酒自娱;以鹦鹉为伴,以品茶自乐,安闲中也透露出些许孤寂无奈。

(2分)

附:

诗歌赏析

关于这首诗的背景,《分类诗话》曾载:

一日,前蜀后主王衍与徐太后游成都东门内的大慈寺,见壁上题有“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欣赏良久,询问寺僧,知是张蠙(pín)所作。

由此可见,这首诗很可能是作者游大慈寺后有感而作的,具体创作时间不祥。

这首诗歌所写的是中国古代历史一个常见的现象,那就是“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据《五代史》载,先主王建晚年“多忌好杀,诸将有功名者,多因事诛之。

”后主王衍继位后,对那些老臣也都采取弃而不用的政策。

张蠙唐末曾避乱于蜀,王建立蜀,任过膳部员外郎、金堂令等职,因此,这首诗所写的内容,是有一定历史依据的。

本诗首联“百战功成翻爱静,侯门渐欲似仙家”,概括点出老将心境的寂寞及其门第的冷落。

一个“翻”字,甚妙。

老将有别于隐士,不应“爱静”,却“翻爱静”;“侯门”与仙人的洞府有异,不应相似,偏“渐欲似”,这就把这位老将不同于一般的性格揭示出来。

颔联、颈联四句,作了具体刻画。

“墙头雨细垂纤草”,“侯门”的围墙,经斜风细雨侵蚀,无人问津,年久失修,已是“纤草”丛生,斑剥陆离。

状“纤草”着一“垂”字,见毫无生气的样子,荒凉冷落之意,自在言外。

“水面风回聚落花”,写园内湖面上,阵阵轻微的旋风,打着圈儿,把那零零落落浮在水面上的花瓣,卷聚在一起。

这里只用了七个字,却勾画出一幅风自吹拂、花自飘零、湖面凄清、寂寞萧条的景象。

园林冷落如许,主人心境可知。

这是诗人寓情于物之笔。

“井放辘轳闲浸酒”,老将取井水之凉,使酒清凉爽口,写其闲适生活。

“笼开鹦鹉报煎茶”,打开鹦鹉笼子,任其自由往来,好让它在有客光临时报告主人,督请煎茶待客。

这两句从侧面借助物情来反映人情,不仅使画面的形象鲜明生动,构成一个清幽深邃的意境,而且深刻细腻地揭示出老将的生活情趣和精神状态,手法相当高明。

尾联“几人图在凌烟阁,曾不交锋向塞沙”,用反诘的句式对老将进行规劝与慰勉,揭出诗的主旨。

据《新五代史》载:

蜀王建五年曾起寿昌殿于龙兴宫,“画建像于壁”,并且还起“扶天阁,画诸功臣像”。

这两句是说:

在凌烟阁画像留名的人,又有谁不曾在战场上立过功呢?

功劳是不可抹煞的,感到寂寞与萧条是大可不必的。

这诗在艺术上也很有特色。

前六句铺写老将寂寞闲适的“仙家”生活,后二句笔锋一转,点明旨意,文势波澜曲折。

本来,以“百战”之功赢得封侯的老将,在诗人看来更应竭力报国。

可“功成”反爱起“静”来,这是出人意外的;“静”且不说,还愈来愈欲“似仙家”,一点世事也不关心了;不唯如此,竟连自己居住的园林也懒得去经营修葺了。

铺写老将的消沉,一层比一层深入,反过来证明规劝老将的理由越来越充分。

如果说,前者是“画龙”,那么后者就是“点睛”;二者相辅相成,既对立又统一,使诗歌的“理”,在情景交融的画面中表现出来,规劝之旨,体现于诗情画意之中。

16、

(1)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2)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3)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9-10题。

鹧鸪天·和昌父①

辛弃疾

万事纷纷一笑中。

渊明把菊对秋风。

细看爽气今犹在,惟有南山一似翁。

情味好,语言工。

三贤高会古来同。

谁知止酒停云老,独立斜阳数过鸿。

  注:

①作者的朋友赵昌父以淡泊名利、思归山林而闻名。

9.简要分析上阕选用陶渊明事迹的表达效果。

(5分)

10.词的下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6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生乎吾后,        ,吾从而师之。

(韩愈《师说》) 

(2)寄蜉蝣于天地,        。

(苏轼《赤壁赋》) 

(3)        ,夕揽洲之宿莽。

(屈原《离骚》) 

(4)同是天涯沦落人,        。

(白居易《琵琶行》) 

(5)箫鼓追随春社近,        。

(陆游《游山西村》) 

(6)        ,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7)有匪君子,如切如磋,        。

(《诗经·淇奥》) 

(8)仰不愧于天,        ,二乐也。

(《孟子·尽心上》)

9.用典手法;(1分)展现陶渊明超脱世俗、富有情趣的形象特点;(1分)表达追慕之情;(1分)为下文吟咏同样淡泊名利、乐于归隐的赵昌父和自身做铺垫。

(2分)

10.①因友人与自己拥有相同的归隐追求而产生的知音之乐;②对友人的思念;③与友人的深挚友谊。

(每点2分,6分)

11.

(1)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2)渺沧海之一粟

(3)朝搴阰之木兰兮

(4)相逢何必曾相识

(5)衣冠简朴古风存

(6)长风破浪会有时

(7)如琢如磨

(8)俯不怍于人(8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l4~15题。

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

辛弃疾

客子久不到,好景为君留。

西楼着意吟赏,何必问更筹?

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浩荡百川流。

鲸饮未吞海,剑气已横秋。

野光浮,天宇迥,物华幽。

中州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

谁念英雄老矣?

不道功名蕞尔,决策尚悠悠。

此事费分说,来日且扶头!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诗歌上片重在写景,在写景中言情抒怀,前四句为情造文,描写有我之景,情景很好地融为一体。

B.诗中“鲸饮未吞海”句化用了杜甫“饮如长鲸吸百川”,极度夸张,具有一种豪迈精神和阳刚之气。

C.下片“野光浮,天宇迥,物华幽”三句在结构上承上启下,紧承上片的写景,引出后面叙事抒怀。

D.这首词采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行文波澜起伏,写景生动形象,议论富有情理,抒情真切动人。

15.词中“中州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一句有怎样的作用?

请结合本词内容进行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自述自己早年出身平民,亲自劳作,只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商隐《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分别用了两个典故表现其人生的恍惑和思念的哀怨。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说,现在看刘裕当年所居之地,见到的只是“__________,________”。

14.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及手法赏析的综合能力。

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

选项D,“这首词采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理解有误。

根据对诗词内容的理解,采用的是欲抑先扬的手法。

“客子久不到,好景为君留。

西楼着意吟赏,何必问更筹?

”起首四句“客子久不到,好景为君留。

西楼着意吟赏,何必问更筹”。

为情造文,但此处的景还属于有我之景,所以作者在感性的陶醉中,还保持着清醒,保持着理性,还没有彻底地把自己忘怀,都是在有意体现词人的豪迈之情。

故答案选D。

15.①全词的主旨句,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作者不由愁思满怀。

②全词的基调也由前面的雄壮豪迈而变为后半部分的哀凉悲伤。

③作者忧心国事,雄心壮志,自然引出下文功业未建的感慨和无奈。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赏析诗歌的情感能力。

这类试题一般要先理解诗词内容,然后结合对诗句的分析,进而把握诗歌的情感主旨。

本题题干要求是:

词中“中州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一句有怎样的作用?

请结合本词内容进行分析。

根据对诗词内容的理解:

“中州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

”这一句,是全词的主旨,一想到大好河山还在金人的手中,广大的中原百姓还在水深火热中煎熬,不由得我愁思满怀了。

可是想起丢失中原的遗恨,不知今夜有多少人在发愁!

那些掌握权柄的大人物们,有谁想起有志的英雄已成老朽?

不料抗战的功勋还建立得很小很少,朝廷的决策遥遥无期,叫人没盼头。

这件事没法分说清楚,让我们明天再喝个大醉方休。

作者明知故说,突出地表达了自己的痛苦之重,愁思之深。

16.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

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

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

苟全、诸侯、蝴蝶、杜鹃、斜阳、巷陌。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杂诗七首(其五)

曹植

仆夫早严驾,吾行将远游。

远游欲何之?

吴国为我仇。

将骋万里途,东路[注]安足由?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

愿欲一轻济,惜哉无方舟。

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

[注]东路,指曹植奉命从洛阳回自己封地鄄城(在今山东省)的路。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四句自问自答,强调诗人心中的远游是要远征东吴,为国杀敌。

B.诗人远游时遇到了长江的悲风、淮泗的急流,暗示理想受阻的现实。

C.“惜哉无方舟”一句语义双关,抒发了诗人报国无门的悲愤与无奈。

D.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不愿闲居封地、甘心替国分忧的情感。

 14.B【解析】“诗人远游遇到”分析不正确。

诗人尚未远游,“长江的悲风、淮泗的急流”只是诗人的想象。

15.曹植的诗歌具有“刚健之美”,请结合本诗简要分析。

(6分)

15.①诗人虽济河无舟,征伐无路,但仍壮志不衰,想远游“赴国忧”,抒情主人公形象明朗刚健;②诗中洋溢着不惧逆境、不愿虚度岁月,渴求驰骋沙场报国立功的壮志豪情,情怀、思想内容刚健有力;③设问、反问以及动词“骋”“赴”等的使用,明朗自然,干练有力,语言有刚健之美。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风格。

这是对诗歌整体风格的鉴赏,较之语言风格更不好把握。

鉴赏整体风格可以从诗中塑造的形象、诗歌的思想感情以及语言特点这几个角度分析,最后总结出诗歌的整体风格。

诗歌风格是“刚健之美。

从诗歌塑造的形象来看,这是一个充满豪情、慷慨激昂的形象。

“吴国为我仇”语意慷慨,感情激昂,与其说是叙事,不如说是掷地有声的战斗誓言,它赋予了这次“远游”以极不平凡的意义,使诗歌一开始就涂上了豪迈悲壮的色彩。

“愿欲一轻济,惜哉无方舟”以欲渡江河而无船比喻自己空怀壮志却不被任用、报效无门。

作者在诗的结尾情不自禁地发出呼喊:

“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

”这是他发自肺腑的心声,他不愿闲居,甘愿为国家的忧患赴汤蹈火,这一志向在他的其它诗文中多有流露,然而在此诗中多了几分凄怆与苍凉。

可见这一抒情主人公形象明朗刚健。

从思想感情上看,这一首写作者自己立功立业殉国赴难的志愿。

本篇可能作于黄初四年(223)诗人辞别洛阳东归封地鄄城的途中。

诗人不得不奉命归藩,然而他的心却向往着南征东吴,征战沙场。

“将骋万里途,东路安足由?

”他多不愿意踏上东到鄄城的路啊!

长江上激越的风声,滚滚东去的淮水泗水,都在召唤他,令他浑身热血沸腾。

他多想渡过江啊!

“惜哉无方舟”!

诗人表面上是惋惜无舟可波,实质上是暗喻自己名为藩王,实为囚徒,被剥夺了参政权利,报国无门。

他在诗中委婉地控诉了曹丕对他的压制,痛切地呼喊:

闲居不是我的志向,我情愿为解除国患而赴汤踏火!

诗中洋溢着不惧逆境、不愿虚度岁月,渴求驰骋沙场报国立功的壮志豪情,情怀,思想内容刚健有力。

从语言风格看,“将骋万里途”着一“骋”字,便一扫可能因此而产生的悲凉气氛,反而有力地衬托出壮士出征的豪迈之情。

“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

”这是他发自肺腑的心声,“赴”字写出他不愿闲居,甘愿为国家的忧患赴汤蹈火。

加上设问“远游欲何之?

吴国为我仇”,反问“将骋万里途,东路安足由?

”,使得语言明朗自然,干练有力,有刚健之美。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李商隐《锦瑟》中诗人用“,”两句,感慨岁月的变化,表达对美好年华的思念。

(2)杜牧的《阿房宫赋》中,描写阿房宫随地形而建、宫室结构的交错和精巧的句子是“,”。

(3)龚自珍《己亥杂诗》中“,”两句,借自然的循环法自比,表示自己虽辞官,仍关心国家命运。

16.

(1)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2)各抱地势,钩心斗角(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4-15题。

穆穆清风至

(汉)无名氏

穆穆①清风至,吹我罗衣裾。

青袍似春草,草长条风舒。

朝登津梁上,褰②裳望所思。

安得抱柱③信,皎日以为期。

注释①穆穆:

清明柔和的样子。

②褰:

把衣服提起来。

③抱柱:

《庄子・盗跖》:

“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梁”与上文“津梁”都指桥梁。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春色触发的怀远之情,在古代闺情诗中有很多,例如李白的《春思》: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本诗也是一首闺情诗。

B.春风吹动了衣襟,使主人公想起了心上人的青袍也一定是在春风中飘拂着,这种用恋人的衣着代指恋人的手法与《诗经》中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C.《诗经•氓》中的主人公对氓因思念而望: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这与本诗主人公“望”不到所思之人时抒发的情感相同,都是含蓄而委婉的。

D.很多汉代古诗和这首无名氏的作品一样,具有素朴的民歌风格,平淡纯净,一往情深,如“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15.对本诗最后两句所表达的情感,有人认为是“深怨”,有人认为是“热烈的期待”,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看法。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春花秋月之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简洁抽象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