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重点.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820213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5.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学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管理学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管理学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管理学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管理学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管理学重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管理学重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管理学重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管理学重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管理学重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管理学重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管理学重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管理学重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管理学重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管理学重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管理学重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管理学重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管理学重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管理学重点.docx

《管理学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学重点.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管理学重点.docx

管理学重点

管理学二星级重点(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1.管理的定义5

2.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6

3.二十世纪90年代管理理论新发展(精益思想和核心能力已考,但仍要背,注意学习型组织和业务流程再造)22

4.两种社会责任观33

5.社会责任与利润取向38

6.为什么决策遵命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85

7.决策过程的步骤87

8.定性决策方法(考过德尔菲技术和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的简答)94

9.定量决策方法(考过不确定型决策方法类型的简答)97

10.计划的概念和类型111

11.计划的层次(或孔茨和韦里克对计划的分类)117

12.计划的编制过程120

13.企业可选择的各种战略类型(考过前向一体化和虚拟运作的名解)130

14.计划政治实施的方法133

15.组织设计的两个方面的工作内容、目的和原则150

16.为达到组织设计的理想效果,组织设计者需完成的工作152

17.组织的部门化的定义和基本原则?

基本形式?

162

18.影响管理幅度设计的因素170

19.组织层级设计中的集权与分权173

20.授权的定义和原则173、174

21.人力资源计划的过程和人力资源计划编制的原则177

22.外部招聘的优缺点181

23.招聘员工的程序和方法181

24.管理人员的培训方法(彼得原理)188

25.绩效评估的作用和步骤190

26.组织变革的动因和目标、过程195

27.组织变革的阻力及管理200

28.压力、冲突的定义201203

29.组织冲突的影响(建设性冲突和破坏性冲突)203

30.组织文化的概念、结构和塑造途径207、210

31.领导权力来源和风格类型223225

32.激励的需要理论和过程理论(公平理论考过论述,大致看一下就行,期望理论考过名解,还是要认真看看)239

33.新的激励手段250

34.沟通的类别(2010考了工具式沟通的名解)256

35.有效沟通的定义、障碍和克服261

36.零和谈判、双赢谈判267

37.控制的类型(考过自适应控制的名解)278

38.有效控制的特征289

39.预算控制的定义295

40.生产控制、财务控制方法的内容299,301

41.综合控制方法(考过标杆控制的名解、平衡计分卡的控制指标内涵的简答)306

42.创新和维持的关系320

43.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323

44.工作流程再造的内容333-337

45.技术创新战略选择设计哪几个方面348

三星级重点(论述或案例分析的理论基础)

1.决策的影响因素(其中的环境因素考过简答)89

2.战略环境分析的内容(其中考过买房讨价还价能力的简答)126

3.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154

4.控制的过程282

政策科学重点

1.政策科学定义16

2.软科学定义18

3.政策科学研究途径(可能是论述也可能单独出一个简答,06年考过精英途径的内容,08年考过新制度主义的名解)19

4.政策定义50

5.政治文化定义65

6.公共决策系统包含的子系统71

7.利益集团定义92

8.大众传媒对政策制定的影响100

9.现代政策研究政治的定义、类型、功能和研究方法101

10.中国政策研究组织存在的问题和改革的思考116、118、

11.公共决策体制的分类(包括利弊)141

12.议会制的基本形式(09年考过内阁-议会制的简答)143

13.议行合一的定义148

14.如何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150

15.过半数原则的特征和缺陷154

16.政策工具的类型(除了社会化手段189在10年考过论述,剩的都要背,包括定义、评价)172、177

17.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途径和策略214、217

18.方案规划的原则222

19.政策法律化定义239

20.中国政策制定的特定242

21.国外可借鉴的公众参与政策制定的方式和程序245

22.政策执行的环节、基本手段262266

23.政策变通定义272

24.“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表现、成因和治理275

25.政策执行的互动理论模式285

26.政策评估定义309

27.政策评估的模式318

28.政策失败原因325

29.政策评估面临的困难329

30.发展我国政策评估事业的思考336

31.政策监控、政策监督、政策控制、政策调整定义344、349、353、356

32.政策调整的原因和影响358

33.我国的政策监控机制的组成372

34.如何完善我国政策监控机制380

35.政策终结定义、类型、策略390394399

36.政策分析基本因素428

37.政策问题界定过程434

38.澄清和确定政策目标的困难和途径442、444

39.备选方案产生的步骤和方法448

40.直觉预测方法460

41.方案比较的内容和方法464

42.政策效果定义、类型469

43.系统分析定义、内容485、489

44.公共定价法定义555

45.政策价值观定义、构成要素577

46.价值评价一般原则585

47.如何看待公平和效率问题587

48.创造性思维的定义和方法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6-2007学年期末考试

公共政策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5分)

1、公共政策:

国家(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动或所规定的行为准则(4分),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1分)。

2、精英决策:

将公共政策看成是反映占统治地位的精英们的价值和偏好的一种决策理论,是托马斯·戴伊(T.R.Dye)和哈蒙·齐格勒(HarmonZeigler)于1975年在《民主政治的讽刺》中提出来的(1分)。

其基本点是,不是人民大众通过他们的需求与行动决定公共政策,而是占统治地位的精英们决定了公共政策,然后由政府官员和机构加以实施(4分)。

3、方案规划:

对政策问题的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或方案的活动过程,它包括问题界定、目标确立、方案设计、后果预测、方案抉择等五个环节。

(5分)

4、政策终结:

政策决策者通过对政策进行慎重的评估后,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终止那些过时的、多余的、不必要的或无效的政策的一种行为。

(5分)

5、政策周期:

政策经过制定——执行——评估——监控——终结这几个阶段后形成了一个周期;(2分)同时它还表明,新的政策往往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常常是原有政策的延续,是为适应新情况对原政策加以修调整,从而形成政策的一个新周期,实现新老政策的交替循环。

(3分)

二、简答:

(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公共政策的分析要素。

政策问题、政策目标、政策方案、政策方案、政策模型、政策资源、政策评价标准、政策效果、政策环境、政策信息。

(10分)

2、简述政策工具的分类。

根据政策工具的强制性程度来分类,政策工具可以分为自愿性工具(非强制性工具)、强制性工具和混合性工具三类。

(1分)

强制性工具:

管制、公共企业、直接提供;(3分)

自愿性工具:

家庭和社区、志愿者组织、市场;(3分)

混合工具:

信息和规劝、补贴、产权拍卖、税收和使用者付费(3分)

3、政策评估可能面临的限制

政策评估在实际操作上和应用上仍面临很多限制。

这些限制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探讨:

执行上的问题和评估研究结果应用上的问题。

(2分)

(一)执行上的困难:

(4分)

1、决策方案与实际产生影响之间的因果关系不易确定。

2、政策的影响广泛分散而不易评估。

3、政策评估所需资料不易获得。

4、有时政府未必支持

(二)应用上的限制(4分)

1、资讯的特色2、研究的形式3、政治与官僚结构4、利害关系人的互动5、研究者与决策者之间的沟通。

三、论述(每小题15分,共30分)

1、举例说明公共决策的规则。

全体一致规则的含义及其特征和优劣;(5分)过半数规则的内涵、特征及其变异形式。

(5分)举例说明(5分)。

2、对大学生自杀现象存在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这是纯粹的个人问题,政府不必理会;一种观点认为是公共问题,公共政策应该介入。

试从方法论角度评价这两种观点,并讨论公共政策能否解决自杀问题。

1)从人本主义和实用主义两种方法论来评价。

(6分)

2)从社会问题、公共问题、公共政策问题的视角来讨论。

(9分)

四、案例分析(15分)

作为建构公共秩序的公共政策必须坚持渐进性和灵活性相统一的原则,整合各方利益、减少摩擦且尽可能消除政策障碍和隐患,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增进社会效益和达成公共利益。

(6分)

要实现政策变迁过程中的“以旧换新”和有效的公共管理,必须做到:

首先,公共决策需要细致周延、思维慎密,避免草率和仓促,如果制定不力势必导致出台政策仓促而流于形式,这对政策的后续执行显然极为不利;(3分)

其次,决策方案设计必须顾及政策利害相关人,全面统筹、有序规划并寻找政策的关键点,在该案例中尤其重要的是落实中巴车出城的补偿问题,切实保障中巴车主的利益;(3分)

再次,降低政策变迁成本,减缓政策变迁压力,比如充分考虑中巴车的“出城成本”,或实行分批出城,或规划好出城后的营运线路,让中巴车出城后有路可跑,有乘客可载;最后,选择好政策公示和执行的最佳时机,讲究实施策略。

比如,在该案例中,市区禁运中巴的时机选择在第五届全国城市运动会举办之前并通过公共媒体大肆进行政策动员,从而使该政策得以顺利推广和实施。

(3分)

三分钟让你记住毛泽东各阶段代表著作

请记住以下三句话即可:

  1、萌芽阶段——“国民党分析运动”

  2、形成阶段——“井冈山红色本本之火”

  3、成熟阶段——“共产党论战争与文学”

  这三句话还可以这样联想记忆:

“国民党拿着井冈山红色本本之火就称自己是共产党了”

  详细解释:

  毛泽东思想萌芽阶段:

1921——1928年(共产党创立和国民革命时期),记忆法——“国民党分析运动”

  详细解释:

  国民党——《国民党右派分离的原因及其对于革命的影响》;

  分析——《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5年

  1.分析了中国资产阶级的特殊情况,科学地划分为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指出各自的政治态度。

  2.指出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

  3.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对象。

  4.提出“谁是我们的敌人?

谁是我们的朋友?

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阐明认清对象对革命胜利的极端重要性。

  5.最早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文章。

  运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年3月

  1.总结辛亥革命失败原因:

“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

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

  2.指出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

  3.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对象

  4.分析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标志:

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毛泽东思想形成阶段:

1928——1935年(土地革命中前期),记忆法——“井冈山红色本本之火”,

  详细解释:

  井冈山——《井冈山的斗争》;

  《井冈山的斗争》1928年11月

  提出根据地建设及工农武装斗争的具体措施。

  红色——《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928年10月

  首次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概念,论述了红色政权存在与发展的条件。

  本本——《反对本本主义》;

  《反对本本主义》1930年

  1.是党内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的文献

  2.是党内第一篇提出思想路线的文章

  3.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4.认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

开始形成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思想

5.提出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6.基本形成了包含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基本思想。

基本形成了明确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之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1月

  1.建立红色政权的必要性及其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

  2.阐述了中共领导的红军和小块红色区域存在发展的可能性,提出“乡村中心”的思想。

  3.明确提出巩固和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路线与政策。

  4.提出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标志:

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理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活的灵魂。

  毛泽东思想成熟阶段:

1935——1945年(土地革命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记忆法——“共产党论战争与文学”,

  详细解释:

  共产党——《共产党发刊词》、《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1938年10月

  1.指出:

“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科学的态度是实事求是”。

  2.明确提出“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具体化”

  《共产党人发刊词》1939年

  1.提出党在革命中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2.第一次提出“马列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

  3.把党的建设称为“伟大的工程”

  4.指出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中国革命的两个武器,党组织是掌握这两个武器的英勇战士

  5.分析了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的对帝(帝、封)、革命动力(无、农、城、民)、革命的形式(武装斗争)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年

  1.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科学概念,即“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2.强调认清中国国情的重要性“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依据”

  3.分析了社会性质,提出革命对象、革命动力

  4.指出中国革命如果没有无产阶级的领导,就必然不能胜利

  5.提出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6.进一步揭示了中国革命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建设农村根据地的重要性

  论——《论持久战》、《论联合政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实践论》、《矛盾论》、《新民主主义论》;《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1935年

  1.指出“半殖民地的政治和经济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这是“他们从娘肚子带出来的老毛病”

  2.阐明了与民族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的可能性,分析了买办资产阶级发生分裂和比那化的可能性

  3.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即革命性和动摇性、妥协性是由软弱性决定的

  《实践论》1937年

  1.提示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特征:

①实践是认识的源泉;②实践是认识的动力;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的唯一标准。

  2.揭示了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

①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②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由理性认识能动地飞跃到实践。

  3.发展了认识论关于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思想。

  《矛盾论》1937年

  1.坚持和发展了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思想。

  2.提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辩证关系原理。

  3.论述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原理。

  《论持久战》1938年5月

  1.分析了中日双方矛盾的四个基本特点:

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关键)、敌寡助我多助

  2.批驳“速胜论”和“亡国论”

  3.预见了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

防御、相持、反攻

  4.阐明兵民是胜利之本的思想,即要依靠人民来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5.把抗日游击战争放在战略地位考察,依据国情,即“中国是一个处于进步时代的大而弱的国家”

  6.阐明了战略防御理论,应承认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

《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

  1.指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

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

  2.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3.论述了“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体、政体,并提出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归纳纲领

  4.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

  5.第一次完整提出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论联合政府》1945年中共七大

  1.指出只有经过民主主义,才能达到社会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天经地义

  2.提出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由各党各派组成“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

  3.对人民战争的思想作了概括: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充分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有一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军队作为骨干,有一整套的正确战略战术,善于根据情况的变化,进行游击战和运动战,并以根据地为依托,实行“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进行人民战争

  4.概括了我党的三大优良作风:

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战争——《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6年12月

  分析了中国革命战争的四个特点:

  ①中国是一个正好子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的大国,而且经过了1924——1927年的革命

  ②敌人的强大

  ③人民军队的弱小

  ④共产党的领导和土地革命

  ①④规定了中国人民军队的可能发展和可能战胜其敌人

  ②③规定了中国人民军队的不可能很快发展和不可能很快战胜其敌人,这就决定了战争的持久性

  《战争和战略问题》1938年11月

  提出“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是战争解决问题。

  文——《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学——《改造我们的学习》。

  《改造我们的学习》1941年

  对“实事求是”作了新解释:

“事实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认为这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42年

  第一次提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

  中心问题,即“基本上是一个为群众的问题和一个如何为群众的问题”

  第一次从哲学高度对党的群众路线作了理论概括,把党的群众路线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辩证法和唯物论有机地统一起来。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提示:

记住了这三句话基本上就可以把毛泽东各阶段的代表著作记住了,你只需要根据著作名所含的是哪句话的关键字,就可以判断该著作是属于哪个阶段的!

  补充:

  毛泽东思想继续发展阶段:

1945年后(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以后)

  《目前形式和我们的任务》1947年

  1.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经济纲领:

  ①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②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③保护民主工商业

  2.提出土改的两个原则:

①必须满足贫农雇农的要求

  ②必须坚决地团结中农,不要损害中农的利益

  3.人民军队的十大军事原则

  《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1948年

  1.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2.提出土地改革的总路线:

“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工业生产”

  3.第一次把官僚资本主义列为革命对象

将革命进行到底》1948年

  第一次公开使用人民民主专政概念。

  中共中央政治局报告中首次提出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1948年

  1.制定了迅速夺取全国胜利的各项政策,确立了革命胜利后建设人民民主专政新国家的蓝图,为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指明了道路,在政治、思想、理论上做了准备。

  2.说明在全国胜利局面下,党的工作中心必须由乡村转到城市,必须把恢复和发展生产作为党的中心任务。

  3.分析了当时中国的五种经济成分的发展状况和党必须采取的正确政策。

  4.估计了中国人民民主革命胜利后国内外的阶级斗争的新形势,提醒全党警惕“糖衣炮弹”,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

  1.总结中国民主革命胜利基本经验,“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2.完整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进一步完善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3.科学阐明新中国国家政权的性质及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与相互关系

  4.指出“我们现在的方针是节制资本主义,而不是消灭资本主义”

  5.提出新中国在政治上必须实行一边倒,即倒向社会主义一边

  《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GC》1955年

  在按语中指出“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

在社会经济制度发生根本变革的时期,尤其是这样。

  《论十大关系》1956年

  1.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根据中国情况走自己道路的根本思想,标志着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始。

  2.阐述了正确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某些矛盾的基本原则,强调要处理好这些矛盾的各个方面以调动各种积极因素。

  3.阐述了重工业、农业的关系

  4.论述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5.第一次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6.将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作为一个大问题提出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

  1.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的矛盾问题,提出了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

  2.分析了社会主要矛盾和党的中心任务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3.论及了民主与专政,民主与集中的关系。

  4.辨证地论证了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

  5.指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是我国具体的历史条件的产物。

  6.详尽论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不是首次提出)。

  7.阐述了知识分子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