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中的心理抚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824485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长中的心理抚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成长中的心理抚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成长中的心理抚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成长中的心理抚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成长中的心理抚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成长中的心理抚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成长中的心理抚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成长中的心理抚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成长中的心理抚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成长中的心理抚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成长中的心理抚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成长中的心理抚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长中的心理抚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成长中的心理抚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长中的心理抚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成长中的心理抚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孩子是喂出来的,脾气是带出来的”,孩子在幼小时,大人的陪伴和教育非常重要。

正如,孩子成年后喜欢的食物,取决于小时候父母常给他吃的;

孩子小时候脱离了熟悉的环境,会变成沉默内向;

小时候没人管,孤弱无助的感觉会伴随直至他长大。

  “抚养者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末代皇帝溥仪就是个例子。

”李玫瑾教授说,溥仪年幼调皮,着实把大臣和太监们折腾得够呛,老师拿古代圣贤为例子苦劝也无效,最后还是奶妈出面才“镇”住了他。

“奶妈把小皇帝往怀里一搂,告诉他,大臣太监也是人,以后别折腾人家了好吗?

小皇帝立马点头了”。

听了李玫瑾说的故事,家长们都会心地笑了起来。

  李玫瑾趁热打铁:

“孩子12岁之前是心理抚养的关键期,3岁之前,父母一定要自己带孩子。

当孩子眷恋你,离不开你时,你才对他有教育和控制的能力。

所以家长们要多陪陪孩子。

 “糖果训练”培养控制力

  李玫瑾认为,现在不少孩子缺乏一个自我控制的教育过程,导致成年后控制力较差。

大人可以这样训练孩子:

给他一些糖果等喜欢的零食,分量比平时多一些,并与他约好,明天的这个时候,如果零食还能剩下来一些,他就能再得到双份零食。

  第一次训练时,大多数孩子会忍不住吃掉所有的零食,家长看到了也别吭气。

第二天再按约定,拿了糖果找孩子,哟,违约了?

马上收起糖果走人。

这时候孩子虽然很沮丧,但是明白了控制住“馋虫”的好处。

如果之前家长们做过“说不”的训练,孩子也不敢跟你哭闹。

隔一段时间再训练第二、第三次,孩子们自然会吸取教训,学会自我控制。

   

杀亲案:

家庭教育的悲剧

“北京李磊杀亲案等这些杀亲案是有共同性的,主要就在于人格方面的缺陷。

”李玫瑾认为,“心理发展是个连续的过程,早期如果没能抚养孩子而形成情感依恋关系,后期就很容易在管理过程中失去管理权,你管他,他就会恨你。

据李玫瑾分析,李磊性格好斗,常与人打架。

这些都体现出他不太成熟、不太懂事的性格特点。

始终令人惊诧的是,作案之后,李磊没有寻找藏身之处,而是选择去海南三亚旅行,被捕后还称“三亚真好,如果有来生,一定来三亚”。

“他杀了那么多人,还有心思去享受。

那么对这种人而言,藏起来是很痛苦的,是需要忍的。

他忍不了,就一定要挥霍。

”据报道,李磊在逃亡期间疯狂挥霍,每天花钱过万元。

李玫瑾分析认为,李磊存在着严重的心理缺陷。

接触了很多耸人听闻的杀人案件之后,李玫瑾发现,早期的教育和抚养,对一个人的心理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她利用自己的博客“农家小院”来发表“心理抚育”系列博文。

她写道:

“只有建立了幼儿对抚养人的依恋,才能发生幼儿与抚养人的‘心理上的依赖关系’,这种含有感情成分的心理依赖关系,会使儿童自觉自愿地接受抚养人在管教和观念方面的影响。

如果人在生命的初期没有形成过这种心理依恋关系,那么,人的心理异常发展的可能性就会增大。

这种人容易形成冷漠、拒绝他人、无情残酷等性格。

李玫瑾认为,父母一定要亲自抚养孩子,“要建立孩子对父母的依恋情感,同时还要有性格方面的教育,要让他想到别人,不能以自我为中心,不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她认为,没有接受过很好的性格教育的孩子,往往会出现弱能的情况,体现为自尊心特强、脾气大。

“当其成年以后,只要遇到问题,遇到麻烦,就有可能出现危险的结果。

他不会用复杂的方式处理,只会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

李磊就是其中的典型,情感教育的不连续和性格的缺陷,使他最终将屠刀伸向了自己的骨肉至亲。

“当你拥有一个孩子的时候,教育就已经开始了。

”李玫瑾教授说,“可惜的是,在独生子女时代,父母没有试验期,当你终于明白抚育的道理时,可能已经错过了最佳教育期。

学会对孩子说“不”

  孩子没人照顾不行,但过分宠爱也不行。

李玫瑾教授说,许多“逆子杀亲”案件的凶手,很多是小时候父母惯出来的。

小时候惯得太厉害,长大后再管束,容易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逆子”倾向就是这么来的。

因此,家长们要学会“恩威并施”。

  在李玫瑾看来,孩子3~6岁期间一定要进行性格培养。

在6岁之前对孩子说“不”,他可能会哭闹、打滚,最后仍会服从;

要是拖到12岁以后再说“不”,孩子可能会反抗,比如离家出走甚至采取自残自杀等极端方式。

  如何对孩子说“不”?

李玫瑾教了家长们一招,孩子哭闹、不听话的时候,要遵循“四不”原则:

不打、不骂、不急于讲道理、不走开。

家长只需做一件事——把孩子带回卧室或书房,关上门进行一对一的教育。

首先告诉孩子,今天这件事是你不对,然后可以笑眯眯地坐下,看孩子哭闹。

等孩子哭累了,再找条热毛巾帮孩子擦擦脸。

年龄大一些的孩子要是不吃这一套,家长们也可以先问他“你这样做对吗”?

在孩子争辩的时候,静静地盯着他看,等他安静下来。

总之,家长需要表达一种态度:

这件事是你不对,你再闹也没有用,我说不行就是不行。

  孩子不吭气了,这时候家长可以给他一个商量的机会。

家长可以告诉孩子,以后有什么想法就好好跟大人说,我们会好好考虑。

比如,想吃第二根冰棍?

现在不行,下午几点以后可以吃;

想买玩具?

现在不行,期末考试以后我们再买。

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李玫瑾教授常常听到朋友的抱怨:

我的孩子有这个那个毛病,怎么改啊?

在她看来,问题的根源常常在父母身上。

大人们学会从自身找原因,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家长们于是开始了“现场学习”。

有位母亲举手提问:

9岁的女儿特别爱哭,被老师批评了哭,与同学有矛盾了也哭,怎么办?

李玫瑾分析说,这跟孩子小时候被照顾得太周到有关。

在孩子哭的时候,家长不要做任何事情,让她哭个够。

如果孩子一哭,家长就有反应,反而不好。

如果事发原因很重要,家长可以干预一下;

如果不重要,可以暂时不理睬。

  另一位母亲诉苦说,自己送孩子上了一些兴趣班,如围棋、钢琴、舞蹈等。

刚开始孩子进步很快,现在却出现了逆反心理,对大人的督促非常抗拒。

李玫瑾表示,家长的过度控制,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自由度少了,产生了排斥心理。

每天给孩子安排1/3的时间学习就够了,其余时间让他自己玩耍。

另外,家长送孩子参加兴趣班的目的性太强了,比如学钢琴不是为了欣赏音乐,而是为了考级。

要是把它当成一件好玩的事情,孩子学会弹一首曲子,全家人一起唱,其乐融融,孩子也就有动力了。

  一名家长紧接着问,孩子7岁多了,不愿意与别人分享自己的东西,但去别人家时不仅要吃东西,还要把东西带回来。

这是不是自私?

大家都笑了起来,李玫瑾也笑着建议说,父母要多给孩子创造机会,比如在大家庭的聚会中,交给他一个任务:

把切好的西瓜等水果食物,给每一个人分发过去,形成与别人分享的习惯。

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

李玫瑾教授提出,青春期(13-18岁)是成长转折的关键期。

心理变化出现几种情况:

独立意识增强,尊重意识增强,逆反心理突出,抽象能力+想象内容不平衡,同伴影响力上升,性意识觉醒。

面对这些变化,李教授认为要了解孩子发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有可能是学校学习的失败——学校教育的特征是比较和竞争,学校教育的模式是同一模式,容易忽略素质差异。

因此,作为父母的我们要适时对教育方式进行调整:

1、命令变商量 

2、以朋友般的态度尊重待之 

3、让孩子为家庭的重大问题分忧分责 

4、善于从孩子的角度发现自己教育方式中的问题 

5、要关注孩子最好的朋友及相关家庭背景 

6、关注孩子的兴趣取向,尽可能共同欣赏,引导良好的兴趣 

7、要给孩子以信任 

8、为他的善良、成长、负责的表现而骄傲!

李教授还指出了父母在进行青春期教育过程中,要注意的几点:

一、有些话要点到为止。

父母要管住自己的嘴!

二、当发现孩子迷上网络时,1、对孩子的兴趣表示肯定;

2、经常与他讨论他感兴趣的内容;

3、鼓励并拓展他发展其他的有益的兴趣;

4、不要太焦虑

三、当发现孩子初恋时,对策——给孩子写封家书,祝贺孩子长大了,有很好的社会性发展;

告诉孩子你的恋爱开始于何时,有何感想;

告诉孩子真正的爱是什么,其中的道理与责任;

给孩子以充分的信任,让他把握分寸。

(中学可以交朋友,但不要确定男女朋友关系。

)帮助孩子提高鉴赏异性的水平。

二、有一万个理由,都不可原谅

时代周报:

近期发生了数起震惊全国的杀害儿童等无辜者的案件。

目前社会上出现一种声音,存在“报复社会”一说,媒体报道也多有集中于凶手多元、矛盾的人性,困窘的生活,这样的视角存在什么盲点吗?

李玫瑾:

这些行为伤害了人类最基本的情感,对于这类犯罪,我们全社会的态度应该很鲜明,不能把这种原因归为社会,也不能归类于弱者,这是不正确的,还有谁比孩子们更弱的?

如果允许这种方式的话,那我们这个社会就会疯狂,所有人都会疯狂。

我在第一起案件发生后,曾经说过这个话,这种案件就应该当场击毙犯罪分子,绝对不让它再拖延,只有这样才能震慑这些犯罪人,因为这些人在他发狂的时候跟他讲道理是没用的。

在这类案件上,全社会的态度应该一致起来,不管你有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杀害弱小的孩子都是不可原谅的,这是无耻的行径,不是有情可原的犯罪。

如果我们在这问题上非常果断,非常坚决,社会态度非常一致的话,这类案件就会减少。

这是一种很特殊的犯罪类型,这些人的心理问题其实我们很清楚,他们往往是在能力上已经出问题了,但这并不是重点,我们知道社会有很多能力相对较弱的人,但他们也不会杀人,为什么呢?

因为他的心理还是正常的。

最严重的心理问题是什么?

是能力很弱、却又特别“自尊”,低能配上强自尊,这种人就不仅自己痛苦,他一定会不择手段地让别人痛苦。

至于讲这些凶手行凶前都有复杂的人性,甚至展现过善良的一面,这太正常不过了,我接触那么多罪犯,整个人从头到尾十恶不赦的没有,都有复杂性,媒体不能追求文学效应而剑走偏锋,用社会科学的分析来看,更重要的是看他们走偏的心理结构及其成因才有社会价值。

那么,这些犯罪份子之所以会做出这种极端行为真正的原因你倾向于认为是什么?

他们有些人不是生活不下去,你比如像南平的那个案件,郑民生并不是说单位不给他工作机会,是他自己辞掉的,他说领导对他不好,我们知道领导跟下属特别和谐的不多,如果连这点痛苦都不能忍受的话,一个人能干什么。

另外我们知道,他说让他绝望的是失恋,我曾经在北京参与某社区矫正的志愿者活动,曾做过心理学顾问,社区领导和志愿者给我们提的一个问题是,某个在社区矫正的人员当他没有房子时,我们可以给他先找一间房子,没有工作,我们可以先给他找一份工作,让他一个月能有点收入养活自己,可当他跟我们提出:

能否给我找一老婆?

这时候我们就做不到了,怎么办?

也就是说,他的生活问题社会可以帮忙,但婚恋问题是人性格问题,哪个女人能跟一个无能且过于敏感、还把自己看得“很中心”的男人在一起?

如果一个男人没有担当,不愿付出,只考虑自己、自我中心……,哪个女人能和他在一起生活?

所以,当他把这种愤怒迁怒于社会,社会不能认为有道理,这实际上是性格所致而不是社会的事情。

这个问题我们怎么办,有时我也觉得很无能,我们不能跟某女性说,你能否凑合着跟他过?

为了社会安定,你也要跟他过,谁能解决这个问题?

不能。

那么你看这类案件很多犯罪人都有这个问题,都是女人无法跟他过下去,离他而去,结果伤了他严重的“自尊”,他觉得失意,被抛弃的感觉。

邱兴华为什么杀道长,他当时已经有这个危机感,他妻子已经对他不满,他觉得妻子已经看不起他了(尽管事实不是这样,可是他从来不知道自己错在哪儿)。

所以很多这类犯罪人出问题是他根本不知道自己错在哪儿,因此他不能调整自己而将愤怒迁移给别人,迁移给社会。

家庭教育失当造成自我认知障碍

怎么去理解他们这种心理状况呢?

能力弱,又自尊心强,特敏感,特容易受刺激。

这是他早年的家庭抚养造就的,往往先是宠爱,宠爱到一定程度以后这个人就会自恋,自我中心,觉得别人都应该顺着他,宠着他,重视他……当这个孩子走向社会的时候,他会感觉到无法去面对这个社会,因为家里人可以让着他,迁就他,而社会是没有宠爱的,这种人走入社会一定会深感痛苦。

他们属于不务实的人,夸夸其谈,自我中心,他们的要求太高,而事实上又没有能力达到自己期待的要求,这也就是我们心理学上讲的自我认知存在障碍,不能明确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所以他不能自我调整适应现实。

这种人大多会出现偏执人格的特征。

我们可以观察,这几起案件的犯罪人有着一个共同特征,都有明显的偏执表现。

其偏执的原因就是前而分析的这个原因。

所以,为什么说“不好预防这种人”,因为预防需要提前几十年,在他幼年时告诉他们的父母如何进行正确的教育。

而现在说这些话是“远水解不了近火”,我们只能尽量预防以后,但不能防止今天(这类发狂的人),这也是我说的“不是所有的犯罪人都能预防”的原因。

如果早期家庭的支持系统、社会的支持系统比较健全健康的话,这类情况会不会能够减少?

当然会。

因此家庭教育相当重要,但现在我们在这个环节存在的问题太多了,很多父母并不知道该怎么教育子女,好像以为任何人只要把孩子生出来,就天然是父母了。

我们在家庭这块,观念上的误区太多,很多父母以为给予孩子最好的物质条件就是对孩子负责,于是拼命去赚钱,错过了孩子心灵养育的关键时期,如果等到青春期出了问题再来下功夫,那时候为时已晚,我们的父母应该在孩子还幼小的时候,看起来很乖的时候,就给予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和性格培育。

这需要陪伴孩子的成长,最重要的要是知道,对孩子的性格教育比智力方面的教育更重要。

社会虽然可以进行家庭教育的宣传工作,但所有的社会努力还是要通过家庭、通过父母完成,如果父母不称职,社会该怎么办?

社会能否替代父母?

如何替代?

这些问题都相当复杂。

目前,我们社会在这方面做得太不够了。

三、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那些做了孩子父母的人,你可曾反思过:

自己称职吗?

嘻!

倒新鲜。

谁不会做父母?

一说:

管吃管喝,供他长大。

省吃俭用,先为孩子。

有的是钱,任凭花销。

家教陪读,琴棋书画。

孩子的妈妈说:

我为孩子操碎了心,磨破了嘴。

孩子爸爸说:

我为了孩子辛勤工作,殚精竭虑。

可怜天下父母心!

父母之爱,至善,至纯,至真,最为伟大。

教育离不开爱,但是,有了爱并不等同于就有了教育。

舔犊之情,爱子之态,动物亦然。

从对孩子的教育层面上来说,很多父母还是“文盲”,不服也罢,叫屈也罢,事实就是如此。

动辄以爱的名义,但是有的恰恰是“过度的爱”,是溺爱、错爱、误爱、乱爱、胡爱,好心人照样可能误做坏事,聪明人照样可能做糊涂事,在家庭教育上并不鲜见,不是主观所为,而是认识短浅所致。

例如,孩子母亲的叨叨不休,孩子爸爸的棍棒相加,孩子父母的择校不止,给孩子安排的大大小小的无止境的兴趣班,等等,都是因“爱”惹的祸。

孩子成长的道路主要有三条:

学校、家庭、社会。

很多家长却只只看到学校这一条,忽视了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教育的重大作用,此大谬也。

在学校里,一个教师要走上讲台,必须要经过师范院校的几年苦读,经过教育学、心理学的考试,经过全国教师资格的考试,然后经过先周先学期的备课备学生,才能台上四十五分钟,谁知台下的十年功?

做人父母者,未曾有一点准备,不曾看得一本家庭教育的书籍,忽然间就成了人父人母,又是“第一次”,孩子的人生又不容试验,谁敢轻言自己做家长称职?

父母对孩子的作用不容小觑。

纵观孩子一生,在一定程度上说,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和影响更大。

父母是相伴孩子一生的“终生教师”,而在学校里的每一个老师则只是伴随孩子一段时光的。

为说明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作用之大,举几个大家熟悉的例子。

先说“孟母断织”、“孟母三迁”。

看到孩子不上进,拿起剪刀,“咔嚓”一声把早起晚眠唧唧复唧唧即将织成的布匹一剪两断,中途辍学即如此,此情此境足叫孩子终生不忘,触及灵魂。

为了孩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多次搬家,最终挨着学堂而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社会环境这是孩子教育的重要因素。

还有“岳母刺字”,一个“精忠报国”的刺字,成了岳飞戎马一生的行为准则。

事实证明,很多“问题学生”的形成,家庭因素是关键。

家庭中的不和谐、训斥棒打、吵吵闹闹、摔摔打打、嗜赌嗜酒等等因素,对孩子的反面教育作用更大。

孩子在学校里得到了几年的正面教育,不抵不和谐家庭中的一年的反面教育。

有人跳出来便说:

我们那儿老王家两口子大字不识一个,打工为生,孩子照样考上了博士,这是不是说明孩子的进步与否与孩子父母的学习不学习没啥关系?

错!

你仔细调查这个现象,则发现这样的特例是这个家庭其实是暗合了教育规律。

我国古代有一句话,叫“寒门出贵子”,或者“自古将相出寒门”。

这样的家庭一般具备下列优势:

一是情境的激励作用。

家庭生活的多艰,父母维持生计的艰辛,天天早出晚归,一分钱掰成两半花,这些现象对孩子的激励作用是巨大的,困则思变,穷则思改,孩子学习的动力比富家子弟要大得多。

孟子说: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有些富家子弟,往往条件优越,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不缺吃,不缺穿,不缺钱,坐吃山空,情志萎靡,学习缺乏动力。

二是上述文盲家庭中往往更具备民主意识。

父母没有文化的,往往更敬畏文化知识,看到孩子的一点进步就欣喜不已,看到孩子学到一点知识就高兴万分。

他们往往用一种欣赏的、不干涉的、民主的姿态观照孩子的学习。

当然那种不干涉的姿态是出于没有文化的无奈。

但是有些“半瓶子”父母,自恃肚子里有些墨水,喜欢对孩子进行看上去“头头是道”的指导和批评,表现为絮絮叨叨、指指点点、喋喋不休、夸夸其谈、自以为是,用心良苦却成空,孩子不但不领情,而且生烦、生厌,进而逆反,该学的也不学了。

父母对孩子的关心指导有个“度”的问题,尽量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做到恰如其分,漠然置之不可,关心过度同样不可,正所谓过犹不及。

要使孩子天天向上,父母就要好好学习。

孩子的父母必要要好好学学教育孩子之道,补好课,跟好孩子成长的步伐,干预不干涉,指导不代劳,引导不越权,授之以渔而不是供一辈子鱼,扶上马送一程而不是牵一辈子马,让家庭教育真正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和拓展。

父母如何好好学习?

方法众多,可以读读书,可以取取经,可以上上网,可以培训班,可以交流会,可以写心得,可以走出去,可以引进来,等等。

道路千条,读书为便。

现在,很多地方已经认识到搞好家长培训的重要性,很多家长学校纷纷开设,供家长阅读的书籍已经是比比可见。

例如,教育博士李镇西的《做最好的家长》就是其中的优秀书籍。

又如山东省潍坊市搞的“亲子共成长”实验就是其中的优秀活动。

让家长读书,并不是有意难为家长,不是让家长去做学问、成专家。

而是以轻松的心态,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做法,去看看“人家”是怎样做的,听听专家是怎样说的。

就是要求那些家长们,在闲暇之余读书一点,得心得一点,改做法一点,让孩子进步一点,坚持不懈,循序渐进,收获由少变多,点点收获汇集成线,线可成面,面可成体,立体交叉,多面多元。

那时的父母才是称职的家长,那时孩子的家庭收获就不是一点了,而是全面发展了。

有几个重要观念需要家长在学习中好好把握,那就是“民主与科学”意识。

家庭中的民主氛围非常重要,专制氛围非常的糟糕。

孩子是人,是独立的人,是个体的人,是完整的人,是发展的人,更需要人格的受尊重,更需要心灵的被呵护和被赏识。

一个现代化的家庭首先是一个民主氛围浓厚的家庭,在这种氛围中,再讲究科学的方法。

对这些科学的方法举几个例子:

对待孩子的错误,宽容的心态比呵责更重要。

对待孩子考试的失败,呵护孩子的学习信心比批评更重要。

关注孩子的分数,不若关注孩子的幸福指数更重要。

面对学习的压力,让孩子感知求知的快乐更重要。

面对物欲浮躁,培养孩子的书香气更重要。

学而无疑,远不如在学习中问题越来越多更重要。

面对孩子的缺点,需要故意视而不见或者轻描淡写。

面对孩子的优点,需要用放大镜来观照或者大肆渲染。

要鼓励孩子勇敢地抛头露面,让孩子在集体活动中学会合作。

让孩子知道:

帮助别人的人最快乐,善良的人最美丽。

等等。

“家长也是教育者!

”为了孩子的健康全面成长,作为家长必须要树立这样的观念。

在这种观念下,好好学习,会做家长,能做家长,做称职的家长,让孩子在家庭中有科学与民主的氛围,在家庭中感到快乐,得到赏识,获得进步,阳光发展,全面发展,和谐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