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矿讲稿5浮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825231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1.0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选矿讲稿5浮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选矿讲稿5浮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选矿讲稿5浮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选矿讲稿5浮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选矿讲稿5浮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选矿讲稿5浮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选矿讲稿5浮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选矿讲稿5浮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选矿讲稿5浮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选矿讲稿5浮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选矿讲稿5浮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选矿讲稿5浮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选矿讲稿5浮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选矿讲稿5浮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选矿讲稿5浮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选矿讲稿5浮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选矿讲稿5浮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选矿讲稿5浮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选矿讲稿5浮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选矿讲稿5浮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选矿讲稿5浮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选矿讲稿5浮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选矿讲稿5浮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选矿讲稿5浮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902年由Potter首先取得专利权。

分选作用主要在气-水-固三相界面发生,疏水矿粒念附气泡上浮,亲水矿粒留于水中。

四、浮选的特点

1.优点:

(1)对贫矿、细粒矿、杂矿石有更大适应性,处理细粒浸染的矿物特别有效。

(2)分选效率高、富集比高;

(3)有益于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

2.缺点:

(1)需要将矿石磨细;

(2)浮选药剂较贵;

(3)易造成环境污染;

(4)辅助生产过程(浓缩、过滤、干燥等)交复杂。

3.应用:

浮选法原则上可选别所有矿石。

目前,可选别各种黑色、有色、稀有金属、贵金属矿物100多种有用矿物。

每年经浮选处理的矿石已超过十亿吨。

可以肯定的说,浮选法是一种最重要的选矿方法。

第二节浮选基本原理

一、相界面、润湿现象与天然可浮性

1.相界面:

浮选过程中的充气矿浆,是有矿物颗粒、水、气泡组成的。

矿粒是固相,水是液相,气泡是气相。

通常把浮选过程中的充气矿浆叫做三相体系。

相间的分界面叫相界面。

2.润湿现象:

润湿是自然界常见的现象。

任意两种流体与固体接触,所发生的附着、展开或浸没现象(广义的说)称为润湿过程。

其结果是一种流体被另一种流体从固体表面部分或全部被排挤或取代,这是一种物理过程,且是可逆的。

润湿现象的产生是由于水分子结构的偶极现象及矿物晶格构造不同所引起的。

判断矿物表面润湿性的大小,常用接触角表示,接触角的大小随着疏水程度的增大而增加,颗粒疏水性越高,越容易被稳定气泡吸附。

图石英、石蜡被水浸湿情形

接触角的大小与固-气(γSA),固-液(γSW)以及液-气(γWA)界面的表面张力有关,平衡状态时如右图所示。

3.接触角的定义:

三相润湿周边上任一点处的气液界面切线与固体表面之间包含液相的夹角称为接触角,用θ表示。

若按照物理化学方面理解,在三个界面上分别存在三个张力(界面张力),用符号σ固水、σ固气、σ水气表示。

根据几何关系,可列出平衡方程式:

浸于水中的矿物表面所形成的接触角

(5-2)

接触角是反映矿物表面亲水性与疏水性强弱的一个物理量。

接触角越大,表示矿物表面的亲水性越弱,疏水性越强,矿物在气泡表面的附着也就越稳固,因而越易浮选;

反之,则难以浮选。

◆对矿物的润湿性与可浮性的量度,可用两个指标来衡量:

◆润湿性指标:

cosθ

◆可浮性指标:

1-cosθ

◆由此可见,通过测定矿物的接触角,可以对各种矿物的天然可浮性作出大致的评价。

θ角减小,润湿性提高,矿物表面亲水性增强,可浮性变差;

θ角增大,润湿性降低,矿物表面疏水性增强,可浮性变好。

结论:

矿物的接触角越大,其表面疏水性越强,可浮性越好。

表部分矿物的接触角

矿物名称

θ0

78

黄铁矿

30

滑石

64

重晶石

辉钼矿

60

方解石

20

方铅矿

47

石灰石

0~10

闪锌矿

46

石英

0~4

萤石

41

云母

~0

二、矿粒向气泡附着的基本过程

矿粒向气泡选择性附着的过程是浮选的基本行为。

1.矿粒向气泡附着前后的热力学条件分析

设σ固水、σ固气、σ水气分别表示相应的界面自由能(J/m2)

S水气、S固气S固水分别表示相应的界面表面积(m2)。

附着前系统自由能Ea为:

Ea=S水气·

σ水气+S固水·

σ固水

矿粒向气泡附着后系统自由能(假定附着面积为单位面积,1m2)Eb为:

Eb=(S水气-1)·

σ水气+(S固水-1)·

σ固水+σ固气·

1

附着前后自由能变化值ΔE为:

△E=Ea-Eb=σ水气+σ固水-σ固气

将式(5-2)代入,得

△E=σ水气(1-cosθ)

其中,σ水气气水界面自由能,水的表面张力。

可以看出,ΔE仅与θ值有关。

当矿物表面完全亲水时,θ=0,cosθ=1,1-cosθ=0,则ΔE=0,矿粒不能自动附着在气泡上。

随着θ增大,矿粒疏水性增加,润湿性cosθ减小,ΔE增大,可浮性增加。

随着ΔE增大,矿粒附着在气泡上的可能性越大,其可浮性越来越好。

2.矿粒向气泡附着的动力学分析

3.三个阶段:

1)矿粒与气泡相互接近与接触阶段;

2)矿粒与气泡之间的水化膜变薄与破裂阶段;

3)矿粒在气泡上附着阶段(下页分析)。

即矿粒与气泡之间的附着力2πr·

σ水气sinθ必须大于重力效应(脱落力效应)。

矿粒附着于气泡的过程能否实现,关键在于能否提高被浮矿物表面的疏水性,增大接触角θ值。

第三节浮选药剂

在浮选过程中,使用浮选药剂来改变矿物的表面性质,是控制矿物浮选行为的一种灵活有效的手段。

一、浮选药剂的作用与种类

1.作用:

矿物能否浮选取决于矿物表面的润湿性。

自然界中的矿物,绝大多数可浮性都很差,必须用浮选药剂来加强。

而且这种加强必须要有选择性,即只能加强一种矿物或某几种矿物的可浮性,而对其他矿物不仅不能加强有时还要削弱。

这样,就可以人为地控制矿物的浮选行为。

浮选之所以能被广泛应用于矿物加工,重要的原因在于它能通过浮选药剂灵活、有效地控制浮选过程,成功地将矿物按人们的要求加以分开,使资源得到综合利用。

2.种类:

浮选药剂按其用体,可分为:

捕收剂、起泡剂、抑制剂、活化剂、调整剂。

部分药剂同时具有多种作用。

二、捕收剂

(一)捕收剂结构及分类

能选择性地作用于矿物表面并使其疏水的有机物为捕收剂。

捕收剂作用于矿物一水界面,通过提高矿物的疏水性,使矿粒能更牢固地附着于气泡而上浮。

选择性作用于矿物表面,使矿物表面疏水的有机物质。

如,黄药、油酸、煤油等。

2.应具有以下特点:

(1)来源广,易于制取;

(2)价格低,便于使用,即易溶于水,无臭、无毒,成分稳定,不易变质等;

(3)捕收作用强,具有足够的活性;

3.按照捕收剂的分子结构,捕收剂可分为以下三类:

异极性捕收剂

非极性油类捕收剂

两性捕收剂

4.捕收剂作用原理

(1)异极性捕收剂

如黄药(R-OCSSNa)、脂肪酸(R-COOH)、胺类(R-NH3)等。

该类捕收剂的分子由极性基和非极性基(R-)构成。

在极性基中由于有未被饱和的原子价,因此具有活性。

非极性基中,全部原子价均饱和,因此,具有很低的化学活性,不被水所润湿,也不与其它化合物反映,对矿物表面起疏水作用。

黄药分子选择性取向矿物表面固着,形成一层疏水性薄膜。

它与矿物表面作用时,固着在矿物表面上(亲固基)。

另外,异极性捕收剂又可分为离子型(阴离子型、阳离子型)和非离子型捕收剂。

(2)非极性油类捕收剂(R-H),如煤油、变压器油等,对内以较强的共价键结合,对外则呈现为弱的分子键,因此易于附着在表面同样呈弱分子键的非极性矿物上,如石墨、辉钼矿等。

(3)另外,还有两性捕收剂。

(二)硫化矿浮选常用的捕收剂(黄药、黑药):

1.黄药:

学名烃基二硫代碳酸盐(ROCSSMe)。

(1)黄药结构及种类:

按烃基中碳原子数的多少,在黄药前冠以不同名称,CH3CH2OCSSMe称乙基黄药,CH3CH2CH2CH2OCSSMe称丁基黄药。

黄药有钾盐和钠盐两种,分别称之为钾黄药和钠黄药。

两者捕收性基本相同,钾黄药较稳定,钠黄药成本略低。

黄药是硫化矿物最常用的捕收剂。

(2)黄药的性质

①物理性质—常温下是黄色粉末状固体,常因杂质的存在而使颜色稍深有刺激性臭味,有毒,可燃,易溶于水、丙酮和醇。

②稳定性—黄药是一种不稳定的化合物,遇热分解,遇水或酸也可分解,遇水引起分解的速度较慢、遇酸则很快分解。

分解后产物为醇、二硫化碳和苛性钠;

黄药遇碱,或者本身含有游离的碱时可以引起分解而生成一些硫代碳酸盐、硫化物及其他一些杂质。

③在水中解离:

ROCSSMe=ROCSS-+Me+

实践中经常控制矿浆的pH值以防止黄酸离子的分解,矿浆pH值越低分解越快。

在碱性矿浆中黄药是足够稳定的。

(3)黄药捕收剂原理:

二价硫离子(S2-)具有很大的离子半径,易被极化,可以形成离子键和共价键。

当它和极化力很强的金属阳离子作用时可以产生彼此的极化形成金属键。

硫化矿物晶体具有类似于金属的性质,如都具有金属光泽和导电性等。

由于二价硫离子可以和矿物表面上极化力强的金属离子(Me+)形成离子键、共价键或金属键,故可使黄药阴离子牢固地固着于这类矿物表面。

实践表明,黄药可以成功地浮选有色金属硫化矿和经硫化后的有色金属氧化矿。

2.黑药:

学名烃基二硫代磷酸盐-R2PO2SSH(Me)。

黑药是仅次于黄药、应用较广的硫化矿捕收剂。

生产中用的较多的是甲酚黑药和丁基胺黑药两种。

甲酚黑药:

为暗绿色油状液体,比重为1.1,微溶于水,有难闻的臭味,能烧伤皮肤,具有起泡能力。

丁基胺黑药:

是一种白色细粒结晶粉末,微臭,易溶于水。

不易变质,较稳定,具有起泡性,无腐蚀性。

由于黑药具有起泡性能,使用时用量不易过大,一般为25-100g/T。

黑药多用于浮选含黄铁矿的硫化铜矿、铅锌及铜锌多金属矿。

(二)氧化矿浮选常用的捕收剂:

1.捕收剂类型

常用的阴离子型捕收剂为脂肪酸及其皂类。

其中较常用见是油酸(C17H33-COOH)或油酸钠。

由于油酸、油酸钠是由植物油脂制取,来源受到限制,目前,常用氧化石蜡皂与塔尔油代替。

2.石蜡皂和塔尔油物性

(1)氧化石蜡皂是以石蜡为原料,经氧化、皂化制得。

其通式为CnH2n+1COONa(n=5-20)。

外观呈暗黄色油脂膏状物,溶于水,起泡性能较差,捕收能力较差,但选择性好。

(2)塔尔油是以木材为原料的碱法造纸厂产出的一种纸浆废液,由于含有部分脂肪酸,故可作为捕收剂使用。

此外,还有甲苯砷酸、羟肟酸类、磺酸类和硫酸脂类等氧化矿捕收剂。

用来浮选非硫化矿物(例如白钨矿、锡石、磷灰石、萤石、重晶石、弱磁性矿物-赤铁矿、褐铁矿)。

(三)硅酸盐矿物浮选常用的捕收剂:

1.捕收剂类型:

胺类捕收剂分子在水中解离出阳离子,阳离子上带有起疏水作用的烃基,属于阳离子捕收剂,常用的胺类阳离子捕收剂有十二烷基第一胺。

在水中分解为:

C12H25NH2+H2O→C12H25NH3++OH-

式中的胺阳离子与矿物表面作用,形成疏水性表面。

胺阳离子的浓度决定于溶液的PH值。

在酸性及弱碱性溶液中,胺阳离子均占优势。

当PH值超过9时,胺多以分子状态存在,胺在强酸性矿浆中捕收作用亦减低。

2.用途:

用于有色金属氧化矿、石英、长石、云母等铝硅酸盐和钾盐捕收剂。

胺类捕收剂具有起泡性能。

3.使用时注意事项:

不能与阴离子捕收剂同时加入;

水的硬度过高时,用量增大;

胺能优先附着于矿泥上,浮选前应脱泥;

可与中性油类捕收剂混合使用。

(四)非极性矿物浮选常用捕收剂:

1.非极性油类(烃油)捕收剂

主要成分为脂肪族烷烃(CnH2n+2),工业生产中,最常用的是煤油。

2.非极性烃类油与矿物表面的作用机理

矿物表面有极性和非极性之分。

当矿物表面属于非极性表面时,σ固油<σ固水,矿物表面对油分子吸引力大于对水分子的吸引力,油滴吸附到矿物的表面。

当矿物表面是极性表面时,σ固水<σ固油,矿物表面对油分子的吸引力小于对水分子的吸引力,矿物表面覆盖了一层水化膜,油分子不能在矿物表面吸附,仍以油滴状态留在水中。

非极性烃类油对这种表面没有捕收作用。

非极性烃类油的捕收作用是由于它能够在非极性矿物表面吸附及在矿物表面展开并形成油膜。

非极性烃类油对矿物捕收作用的强弱取决于矿物表面非极性部分所占比例。

3.特点:

烃油整个分子是非极性的,没有极性基。

本身具有很强的疏水性,难溶于水。

在矿浆中不能以离子或分子状态与矿物表面作用,而是以油滴在矿物表面上展开,因而这类药剂的主要特征是不会和矿物表面发生化学反应。

4.应用:

由于有前述的特征,油类捕收剂只能做为天然疏水性很强的矿物如石墨、辉钼矿、煤炭、自然硫、滑石等矿物的捕收剂。

三、起泡剂

为了产生浮选所必须的大量而稳定的起泡,必须向浮选矿浆中添加起泡剂。

具有起泡作用的表面活性物质称为起泡剂。

起泡剂多为异极性的表面活性物质、微溶于水,成分比较稳定。

2.起泡剂的作用

起泡剂本身不产生气泡。

在向充气煤浆中添加起泡剂后,它能将气流分散成大量直径合适,并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小气泡,气泡与疏水性煤粒粘附,实现矿化,升浮到液面,形成泡沫层。

图6起泡剂分子在气液界面上的吸附和排列

3.起泡剂的作用机理

起泡剂多数是杂极性表面活性剂,可以在气-液界面吸附浓集,降低气液表面能,使气泡体系能量降低,促使空气分散,生成直径较小的气泡,并能在相界面上进行定向排列,以其极性端指向水,非极性端指向气。

由于极性端和水分子发生作用,在气饱表面形成一层水化层,阻碍了气泡的兼并,同时还可增加气泡抗变形及破裂的能力

4.起泡剂起泡性能及要求

起泡剂性能的好坏,取决于起泡能力、泡沫的稳定性此外,泡沫的大小,泡沫的比表面积(可用显微镜或透射光进行测量)以及泡沫的粘度、弹性,抗张强度也很重要,但一般很少侧量。

大小合适:

过小,浮力不够;

过大,泡的表面积减少,浮选效率低。

强度适中:

不坚固,易破灭兼并;

太坚固,不利于存运。

5.常用的气泡剂有:

(1)松油

用途较广。

是由松树的根、枝、茎干馏或蒸馏所得。

主要成分为萜烯醇C10H17OH。

性状为淡黄色油状液体,比重0.9-0.95,有刺激作用。

当有杂质时,具有一定的捕收能力。

有时可单独使用浮选辉钼矿、石墨和煤。

(2)二号油

我国工业上应用最广。

主要成分也是萜烯醇。

二号油为淡黄色油状液体,有松木香味,是松脂用水蒸得的松节油,加硫酸及酒精进行水合作用所得的产品。

比重0.9-0.91,起泡性能强,泡沫稍脆,无捕收性能。

松油与二号油均易燃,应妥善保管。

使用时直接以油加入。

(3)甲酚酸与重吡啶

①甲酚酸是炼焦工业副产品,含有酚、甲酚及二甲酚的混合物。

甲酚酸气泡能力较松油弱,泡沫性脆,选择性较好。

②重吡啶也是炼焦副产品,主要是吡啶和烃油组成的复杂混合物。

③樟脑油。

它是樟树的树叶及根经过蒸馏得到的原油,在提出樟脑后残余油分的总称。

分为白色油、红色油及兰色油三种。

白色油可代替松油使用,选择性较好,红色油生成的泡沫较粘,兰色油兼有起泡及捕收能力,选择性差。

④合成起泡剂。

该合成剂中的4号浮选油,起泡性较松油强二倍多,选择性良好。

同时具有易溶、易洗落、不受PH值及水的硬度影响等特点。

近年来,世界各地趋向于使用合成起泡剂,如脂肪醇类起泡剂。

四、抑制剂

抑制剂是削弱捕收剂与矿物表面的作用,从而降低与恶化矿物可浮性的一种浮选药剂。

2.抑制剂的作用:

为了提高矿物质表面的亲水性,削弱其对捕收剂的吸附能力,增大与矿物的可浮性差异,可在矿物表面形成亲水性薄膜,抑制其可浮性,阻止捕收剂与被抑制矿物的相互作用。

其亲水膜越牢固,抑制作用也越强。

3.抑制剂在矿物表面形成的亲水性薄膜有以下几种形式:

(1)在矿物表面形成难溶性亲水化合物薄膜;

(2)在矿物表面形成胶体吸附膜;

(3)在矿物表面形成离子吸附膜。

4.抑制剂药剂种类及对矿物的抑制作用

抑制剂药剂有重铬酸盐、石灰、硫酸锌、氰化物、水玻璃、硫化钠、一号纤维素等。

(1)重铬酸盐可以在方铅矿表面形成难溶而亲水的铬酸铅薄膜,是方铅矿的良好抑制剂;

(2)石灰是黄铁矿的良好抑制剂;

在矿物表面生成亲水的氢氧化铁薄膜,增加了黄铁矿表面的润湿性而引起抑制作用

(3)硫酸锌与硫化钠等其它药剂配合使用,可以以至闪锌矿;

抑制机理为,与OH-生成氢氧化锌亲水胶粒,吸附在闪锌矿表面,阻碍矿物表面与捕收剂相互作用,使闪锌矿受到抑制。

(4)硫化钠是硫化矿的抑制剂,如抑制方铅矿、石英等;

抑制机理为,硫化钠水解成HS-或S-离子,能够吸附在硫化矿表面上,阻碍矿物对捕收剂离子的吸附

(5)氰化钾是某些硫化矿物有效的抑制剂。

起抑制作用的主要是CN-。

在生产中,多用来抑制闪锌矿,黄铁矿等。

缺点是氰化钾有剧毒,造成环境污染。

(6)水玻璃对硅酸盐和铝硅酸盐矿物有强抑制作用。

如抑制绿柱石、锂辉石、长石、云母;

五、活化剂

凡能增强矿物表面对捕收剂的吸附能力的药剂称为活化剂。

活化剂是用来提高被抑制矿物的浮游活性。

2.活化剂作用方式:

活化剂一般通过以下几种方式使矿物得到活化:

①难溶的活化薄膜在矿物表面生成。

例如:

白铅矿很难被黄药捕收,但经硫化钠作用后,白铅矿表面生成了硫化铅的薄膜后很容易用黄药浮选。

②活化离子在矿物表面的吸附。

纯石英不能被脂肪酸类捕收剂浮选,但石英吸附Ca2+、Ba2+离子后借Ca2+、Ba2+离子对脂肪酸捕收剂的吸附就能实现浮选。

③清洗矿物表面的抑制性亲水薄膜。

如黄铁矿,在强碱介质中矿物表面上生成了亲水的Fe(OH)3薄膜,使之不能被黄药浮选。

用硫酸使黄铁矿表面亲水薄膜消失后便能用黄药浮选。

④消除矿浆中有害离子的影响。

如硫化矿浮选时,矿浆中存在S2-或HS-离子,硫化矿往往不能被黄药浮选,只有当这些离子消失并出现游离氧以后才能实现浮选。

3.常用的活化剂:

1)硫酸铜及有色重金属可溶性盐

硫酸铜(CuSO4·

5H2O)是实际中最常用的一种活化剂。

它可以活化闪锌矿、黄铁矿、磁黄铁矿和钻镍等硫化矿物的浮选。

理论上研究最多的是硫酸铜Cu2+对闪锌矿的活化作用,普遍认为是在闪锌矿表面生成硫化铜的薄膜:

ZnS)ZnS+Cu2+=ZnS)CuS+Zn2+

2)碱土金属和部分重金属的阳离子

属于这一类的活化剂有:

Ca2+、Mg2+、Ba2+、Fe3+等金属阳离子。

当使用脂肪酸类捕收剂时,这些离子可活化石英和其他硅酸盐矿物的浮选。

3)可溶性硫化物

包括硫化钠(Na2S·

9H2O)、硫氢化钠、硫化氢及硫化钙等,最常用的是硫化钠。

有色金属氧化矿,如孔雀石、铅矶、白铅矿等直接用黄药不能浮选,但与硫化钠作用后却能很好地用黄药浮选。

4)无机酸、碱

有时使用硫酸、苛性钠、苏打等作为活化剂。

它们的主要作用是清洗掉矿物表面的氧化膜或粘附的矿泥。

如黄铁矿表面存在氢氧化铁亲水薄膜时失去可浮性,用硫酸清洗掉薄膜后黄铁矿恢复可浮性被石灰抑制的黄铁矿或磁黄铁矿;

原因是使矿物表面吸附钙生成的CaCO3沉淀自矿物表面剥落,露出新鲜的表面以吸附黄药离子实现浮选

六、介质调整剂

介质的pH值是浮选的重要工艺参数。

矿物通常要在一定的pH值范围,浮选过程才有最佳的选择性。

1.调整介质pH值,一般有以下作用:

①调整重金属阳离子的浓度。

提高介质pH值,可明显降低金属阳离子浓度,如果Me+是有害离子,则可减少它的有害影响;

②调整捕收剂的离子浓度。

捕收剂在水中呈分子或离子状态存在与介质值有密切关系,调整pH值可调整呈分子或离子状态存在的比例;

③调整抑制剂的浓度。

一些抑制剂由强碱和弱酸构成,在水中可以水解,故介质pH值直接影响它的水解程度;

④调整矿泥的分散与凝聚。

实际应用的pH调整剂也是矿泥的分散剂或凝聚剂,起到分散矿泥或使矿桨产生凝聚的作用;

⑤调整捕收剂与矿物之间的作用。

捕收剂离子与矿物的作用与矿浆的pH值有密切关系,调整介质pH值可改变矿物表面电性及药剂的性能。

2.常用的PH调整剂特点及用途

①石灰,又称白灰,有效组成为CaO,是一种最廉价、最广泛的pH调整剂,石灰是一种强碱,可使矿浆PH值提高到11-12以上。

②苏打,即碳酸钠(Na2CO3),是一种强碱弱酸盐。

它是比石灰弱得多的一种碱性调整剂,调整范围在8-10左右。

在采用脂肪酸类捕收剂时,苏打能消除矿桨中Ca2+、Mg2+等有害离子的影响,并且对矿泥有分散作用,能减弱或消除矿泥的不良影响。

③苛性钠是强碱,因价格贵而较少使用,只有在不能用石灰但又必须在强碱矿浆中浮选时才使用。

④硫酸在欲降低矿浆pH值时常使用,它可活化硫化铁矿物的浮选,因为硫酸可以消除硫化铁表面的氢氧化铁亲水薄膜.在浮选绿往石、锆英石、金红石等时常用硫酸作预处理,以调整矿物的可浮性。

经酸洗后,这些矿物的表面得到净化,从而有利于浮选分离。

七、絮凝剂与有机抑制剂

促使矿浆中细粒联合变成较大团粒的药剂,称为絮凝剂。

絮凝剂往往又具有抑制剂作用。

絮凝剂主要是带有正(负)电性的基团中和一些水中带有负(正)电性难于分离的一些粒子或者叫颗粒,降低其电势,使其处于不稳定状态,并利用其聚合性质使得这些颗粒集中,

2.颗粒的分散与聚集状态

细粒物料,特别是粒度小于5-10um的矿泥,由于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是一个热力学不稳定体系,故细粒物料之间的粘附常可自发产生,也由于范德华力作用而互相吸引,常呈无选择的粘附状态。

加上矿浆中一些“难免离子”的作用,使粒子表面电位降低,从而更使细泥产生粘附矿浆中细粒物料之间的粘附,根据作用本质的差异可分为三种:

①细粒受无机电解质的作用,粒子表面电动电位下降,从而引起互相聚集生成聚合体,称为凝聚。

②颗粒在捕收剂作用下,表面形成疏水膜,各颗粒疏水膜之间粘附缔合成团,称为团聚

③细粒通过高分子絮凝剂的桥联作用构成松散的、多孔的、具有三度空间结构的絮状体,称为絮凝。

3.常用分散剂

为使矿浆中矿粒处于分散状态必须加人分散剂。

常用的分散剂有苏打、水玻璃、三聚磷酸盐、丹宁、木素磺酸盐等分散作用的共同特征是使矿粒表面的负电性增强,增大矿粒之间的排斥力,并使矿粒表面呈现强的亲水性,防止矿粒聚结。

需强烈分散矿泥时要在加人分散剂前先加苛性钠使矿浆pH值升高,在强碱介质中矿泥才具有高分散性。

①水玻璃—最广泛使用的分散剂。

价廉,分散效果好水玻璃在水中生成H2SiO3分子、SiO32-和HSiO3-离子及水玻璃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