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教育《弹琴姑娘》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825371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教育《弹琴姑娘》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精品教育《弹琴姑娘》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精品教育《弹琴姑娘》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精品教育《弹琴姑娘》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精品教育《弹琴姑娘》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精品教育《弹琴姑娘》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精品教育《弹琴姑娘》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精品教育《弹琴姑娘》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教育《弹琴姑娘》教学设计.docx

《精品教育《弹琴姑娘》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教育《弹琴姑娘》教学设计.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品教育《弹琴姑娘》教学设计.docx

精品教育《弹琴姑娘》教学设计

《弹琴姑娘》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方法,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工整书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段和第6段。

3.读懂课文,感受弹琴姑娘勤学苦练、锲而不舍的精神。

4.学习课文将琴声与景色融为一体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朗读课文中体会弹琴姑娘锲而不舍的精神,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儿童文学家陈伯吹先生的文章《弹琴姑娘》。

从课题你了解到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是——生:

弹琴姑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阅读,听写词语。

(淅沥淅沥——可以表示哪些声音?

锲而不舍——什么意思?

钦佩可以用什么词代替?

猜猜这里谁钦佩谁?

俊秀——形容谁的?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想一想,课文围绕弹琴姑娘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强调学生读书要养成良好的读书姿势。

3.学生汇报,鼓励学生用一句话把课文内容概括出来。

教师:

我们再来一起回顾故事内容。

走进那条长长的胡同里,去认识那位让儿童文学家也钦佩的弹琴姑娘。

三、聆听琴声,敬意产生

教师:

同学们,究竟是什么打动了儿童文学家的心,让他对一个小女孩如此钦佩?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到字里行间去寻找原因。

1.生默读勾画,师巡视。

教师:

同学们,现在咱们交流。

哪些词语和哪段话所描绘的情景打动了作者的心?

2.学生汇报。

学生:

读“不论清晨、夜晚……老是听到……”(这段话是弹琴姑娘持之以恒地练习给作者留下印象。

教师:

咱们再往具体想,你认为哪些场景让作者印象更加深刻?

先不要说,再读读。

3.生自由读弹琴姑娘四季弹琴的部分。

4.汇报我四季听琴的感受。

①生汇报,按照自己的理解读一读。

师相机引导“只要……就……洒在……洒在……也洒到……”读出这琴声让春雨有了活力,我相信作者听了心里会微微一动。

谁再来读?

②汇报夏日听琴的感受。

(是啊,闷热的夏日里,窗口动听的琴声仍不断,难怪作者会边走边想边钦佩这弹琴人。

③是谁又让天高气爽的秋日更加静谧恬静呢?

生汇报。

琴声声声入耳,我是赞叹不绝。

④汇报冬日琴声迎接风雪夜归人的感受。

(琴声给作者留下怎样的印象?

让作者有怎样的想法?

⑤体会“我”的情感变化。

教师:

同学们,作者是一位儿童文学家,有一颗敏感的心,他在这一年四季听琴感受中情感变化也不同。

他的内心有什么样的感触呢?

情感变化的原因又是什么?

总结:

这一部分通过“我”听琴声的感受和情感变化来间接描写小姑娘的品质。

小组交流读书感受,并汇报。

可串读创设情景,生说感受。

说说锲而不舍可以用什么词代替?

赞赞这弹琴人。

师相机板书(猜想-钦佩-赞美-想见)

⑥作者四季听琴的感受,你最喜欢哪个季节的感受?

找出来读一读。

⑦读课后2题的句子,体会琴声与景色融为一体的美妙感受。

四、谋面解惑,虔诚祝福

教师:

作者达成心愿见到了让她赞叹不已的那位弹琴人了吗?

课文哪些语句直接描写了弹琴的小姑娘?

1.生勾画出描写姑娘的句子,读一读这些句子,说说眼前的小姑娘给你怎样的印象。

2.课文直接写小姑娘的地方不多,都是通过琴声或作者的感受描写的,写得简略。

作者有几次见到小姑娘?

两次见面作者又有什么感受?

五、深化感情,联系生活

1、质疑理解“虔诚”一词。

2、小组探究“我”为什么“禁不住虔诚地、默默地祝福这个勤学苦练的弹琴姑娘”。

引导学生回归文本,用课文中的句子作为依据阐述自己的观点。

3、指导朗读“我禁不住虔诚地、默默地祝福这个勤学苦练的弹琴姑娘”,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创设情景读)

(1)春天的日子多雨……我禁不住虔诚地、默默地祝福这个勤学苦练的弹琴姑娘。

(2)夏天的黄昏……我禁不住虔诚地、默默地祝福这个勤学苦练的弹琴姑娘。

(3)秋天天高气爽……我禁不住虔诚地、默默地祝福这个勤学苦练的弹琴姑娘。

(4)冬天的寒夜……我禁不住虔诚地、默默地祝福这个勤学苦练的弹琴姑娘。

4、总结:

联系生活,谈谈你的收获。

5、试着背一背第2段和第6段。

《弹琴的姑娘》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感受弹琴姑娘勤学苦练、锲而不舍的精神,了解老教师辛勤的付出。

3、读中感悟琴声的动听、美好,体会课文将琴声与景色融为一体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朗读课文中体会弹琴姑娘锲而不舍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配乐入文,导入课题。

1、放钢琴曲,让学生欣赏。

(同学们喜欢听钢琴曲吗?

今天上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

钢琴声中(没钢琴声时,你听)老师范读第一自然段

2、同学们,这琴声好听吗?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条长长的胡同,去认识那位让儿童文学家也钦佩的弹琴姑娘。

(板书课题,齐读质疑)

二、复习初读,整体感知。

师导语:

同学们心中有这么多的小问号,这很好!

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我们走进课文,读好课文,要想读好课文,首先要读好课文中的生字。

1、复习词语。

淅沥淅沥滞留钦佩锲而不舍俊秀入场券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2、这位弹琴姑娘到底是什么样子呢?

快速默读课文7-12段,找出课文中直接对小姑娘进行描写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三、品读课文,探究阅读。

(一)、根据学生汇报,教师出示:

到了最后一个节目了,一个年纪小小的、脖子上还系着红领巾的小姑娘,每弹完一支曲子,总是欲罢不能地一次又一次地谢幕。

“欲罢不能”是什么意思?

为何琴声如此令人欲罢不能?

为何琴声如此令人陶醉?

为何琴声如此打动每一位听众?

请你快速默读课文1-9段,让我们在字里行间去寻找,用波浪线画出作者一年四季听琴感受变化的句子。

1、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好奇、钦佩、赞美、感谢)

2、导语:

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琴声,竟让作者产生这么多的情感变化?

先让我们一起走进春天。

课件出示:

只要琴声一响,雨点就轻松活泼起来,轻轻细细地洒在树叶上,洒在马路上,洒在行人的雨伞上,也洒到人家关着的玻璃窗上……洒得长长的胡同里稀湿稀湿,耀出一片亮光来。

它们多么淘气呵,跳着快乐的集体舞,跟着琴声的节拍──叮咚!

叮咚!

叮叮咚咚……

A、指名读,评价指导。

(注意课件上重点词语变颜色引导学生去读。

B、导语:

读得很流畅,但还不够活泼。

文中有一个拟人句“跳着快乐的集体舞”是什么样子呢?

(出示视频校园集体舞。

)引导学生将这种集体舞的活泼跳跃带进文本再读。

(哈,就像在跳踢踏舞呢,真有趣。

用手打打节奏。

C、雨点在音乐的带动下多么活泼可爱,作者用一个洒字写出了一切。

听老师读想象:

透过这个洒字,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把你想象到的画面带入这段话中再读。

D、带着这样的心情一起读:

“叮咚!

叮咚!

叮叮咚咚!

3、导语:

雨点在音乐的伴奏下,仿佛是一只可爱的小精灵,难怪作者老是在想:

“。

”而夏天的琴声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感受。

课件出示:

夏天的黄昏,屋子里还滞(zhi)留着一股热气。

人们都到街头、湖滨、广场、公园里去乘凉,然而在那窗口里,仍然不断地传出好听的琴声──叮咚!

叮咚!

叮叮咚咚……

A、指名读,注意变红的字词读法。

B、滞留是什么意思?

从这个词语中你看出了什么?

C、在这闷热的夏天里,大汗淋漓,你最想做点什么呢?

D、而小姑娘却在一直弹琴,我们仿佛看到了:

当汗水湿透了她的衣服时,在那窗口里,仍然不断地传出好听的琴声。

当时,在那窗口里,仍然不断地传出好听的琴声。

当时,在那窗口里,仍然不断地传出好听的琴声。

当时,在那窗口里,仍然不断地传出好听的琴声。

当时,在那窗口里,仍然不断地传出好听的琴声。

难怪作者钦佩地说:

“(真是拳不离口、曲不离手)”!

E、总结:

听着小姑娘如此美妙的琴声,看着小姑娘如此的努力,你还觉得热吗?

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举一个例子说明一下自己的心情!

)小姑娘的琴声在炎热的夏天给我们带来了凉爽,带着这样的心情一起读:

“叮咚!

叮咚!

叮叮咚咚!

3、导语:

秋天来临,天高气爽,那琴声还一直在“叮咚!

叮咚!

叮叮咚咚!

课件出示:

顽皮的星孩子们,一刻不停地眨着眼睛,逗着那个弹琴的人。

可是像夜莺般的、流水般的琴声,却一直从那窗口里传出来──叮咚!

叮咚!

叮叮咚咚……

A、指名读,注意变红的字。

B、想不想看一看这美丽的月夜?

(出示gif图片)导语:

在这美丽的月夜,你最想做点什么呢?

(引导学生将自己的这种想法带进去读)

C、是啊!

连顽皮的星孩子也眨着眼睛,它们想对对小姑娘说点什么呢?

(学生扮演小姑娘和星孩子。

D、看了你们的表演,老师终于明白了作者为什么总是不停地赞美着这个弹琴的人了,真是(锲而不舍)(齐读)。

E、导语:

好!

就让我们在这幽静的夜晚,一起聆听这流水般、夜莺般的钢琴声,它会带给你怎样的遐想呢?

带着这样的遐想让我们在音乐中一起读。

4、导语:

冬天的寒夜,大雪纷飞,北风呼啸,在那扇窗口前依然不停地响着琴声。

叮咚!

叮咚!

叮叮咚咚……

课件出示:

冬天的寒夜,有时刮风,有时飘雪,我夜深回来,走进这条长长的胡同,没遇见过一个人,可是一阵熟悉的、使人感到安慰的琴声,却来迎接我这个风雪夜归人──叮咚!

叮咚!

叮叮咚咚……

A、指名读,注意变红的词语。

B、在这寒冷的冬夜,小姑娘会遇到什么困难呢?

C、但是她有没有停止,有没有放弃呢?

即使,她却一直在弹。

即使,她却不断在弹。

即使,她却从不放弃。

D、师:

飘雪的冬夜,寂静的胡同,如果你是这位风雪夜归人,这样的琴声会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呢?

伴着音乐,带着你的感受一起读!

(叮咚!

叮咚!

叮叮咚咚……)

5、指导写法:

侧面描写。

导语:

春的活泼、夏的凉爽、秋的幽静、冬的温暖,小姑娘四季的琴声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感受,而我们有幸跟随着作者也听了四季的琴声。

其实在文中对这样的琴声描写的地方还有两处,课件出示:

A、有一个黄昏,我刚从街东口进来,又听到了琴声,就……

B、我回到家,刚在书桌旁坐下来,……

学生朗读,从这些琴声中你听出来了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弹琴姑娘呢?

教师指出:

这些方面,都是属于侧面描写,我们在作文中要经常用到。

6、所以作者会禁不住(课文最后一段)

7、下面就让我们再次跟随琴声一起走进那条胡同,倾听一下那带给我们不同感受的琴声。

(出示第一段再读)

三、(作业)

“丁冬!

丁冬!

丁丁冬冬……”的琴声,传进我的耳朵里,灌注到我的心里的,是--------------------------,更是-------------------------------------。

四、板书。

弹琴姑娘

春好奇

夏钦佩

秋赞美

冬祝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