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三轮非选择题规范练三遗传与变异类.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826239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20.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三轮非选择题规范练三遗传与变异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高考生物三轮非选择题规范练三遗传与变异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高考生物三轮非选择题规范练三遗传与变异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高考生物三轮非选择题规范练三遗传与变异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高考生物三轮非选择题规范练三遗传与变异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高考生物三轮非选择题规范练三遗传与变异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高考生物三轮非选择题规范练三遗传与变异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高考生物三轮非选择题规范练三遗传与变异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高考生物三轮非选择题规范练三遗传与变异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高考生物三轮非选择题规范练三遗传与变异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高考生物三轮非选择题规范练三遗传与变异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高考生物三轮非选择题规范练三遗传与变异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高考生物三轮非选择题规范练三遗传与变异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高考生物三轮非选择题规范练三遗传与变异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高考生物三轮非选择题规范练三遗传与变异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高考生物三轮非选择题规范练三遗传与变异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高考生物三轮非选择题规范练三遗传与变异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高考生物三轮非选择题规范练三遗传与变异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高考生物三轮非选择题规范练三遗传与变异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高考生物三轮非选择题规范练三遗传与变异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三轮非选择题规范练三遗传与变异类.docx

《高考生物三轮非选择题规范练三遗传与变异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三轮非选择题规范练三遗传与变异类.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生物三轮非选择题规范练三遗传与变异类.docx

高考生物三轮非选择题规范练三遗传与变异类

三、遗传与变异类

一、近六年考查角度剖析

年份

题号

考查角度

2016

甲卷

32

(图示类)

【自由组合定律】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本题的难点在于显隐性的判断与亲本基因型的判断,而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图形的分析,推断出相应的基因型,就能准确答题。

乙卷

32

(文字表述)

【基因分离定律】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及其应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判断控制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

丙卷

【生物变异】本题的知识点是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及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对基础知识进行识记。

2015

全国Ⅰ

32

(文字表述)

【基因频率计算】本题的知识点是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和应用,随机交配与自交遗传概率计算的不同点,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应用相关知识综合解答问题的能力。

全国Ⅱ

【伴性遗传应用】本题的知识点是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结合题干信息综合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及写出遗传图解的能力。

2014

新课标全国Ⅰ

32

(文字表述)

【杂交育种】本题考查杂交育种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新课标全国Ⅱ

32

(遗传系谱图)

【伴性遗传】本题考查了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学生要能够识记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和Y染色体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根据遗传特点进行相关判断;明确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中,雄性要么是显性纯合子,要么是隐性纯合子,只有雌性可能为杂合子。

2013

新课标全国Ⅰ

31

(文字表述)

【基因的分离定律】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及应用、基因突变,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突变的特征,能根据题干信息推断该白花植株是基因突变产生,且为纯合子;还要求学生根据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设计杂交实验进行验证。

新课标全国Ⅱ

32

(文字表述)

【自由组合定律】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要求学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根据题意推断出长翅是显性性状;再根据题干中已给出的假设推断出其他4种假设;最后根据题干要求,结合伴性遗传的特点作出判断。

2012

新课标

全国

31

(文字表述)

【基因分离定律】该题以明确告知鼠的毛色性状受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为出发点,通过子代性状变化的分析,考查学生对最基本的遗传定律——分离定律和基因突变的理解和运用。

2011

新课标

全国

32

(图示类)

【自由组合定律】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及应用,首先要求学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n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且完全显性时,F2中显性个体所占的比例;其次要求学生根据乙×丙和甲×丁两个杂交组合F2中红色个体占全部个体的比例,推测红花和白花这一相对性状由4对等位基因控制。

二、基本模型回归

1.遗传基本规律的实质及验证方法。

2.显隐性的判断、纯合子和杂合子的判断、基因位置的判断、常规的基因型和表现型推断、遗传系谱图中遗传方式的判断。

3.常规的基因型和表现型概率计算、自由交配所产生子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推断及概率计算、遗传系谱图患病概率的计算。

4.异常情况下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推断和概率计算等——分解组合思想、配子相乘法、活用棋盘格法。

5.变异类型的判断方法。

6.进化的基本观点及相关基因频率的计算。

三、热点模型预测

热点模型一 遗传基本规律的原理及相关拓展应用

1.果蝇为遗传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材料。

依据所学的遗传变异的知识,结合所给出的材料,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基本思维过程—推断基因型及概率计算)果蝇眼色有红色、朱砂色和白色三种表现型,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基因A、a和基因B、b)控制,其中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

基因B存在时果蝇表现为红眼,基因A和B都不存在时果蝇表现为白眼,其余情况果蝇表现为朱砂眼。

现将一只白眼雌果蝇和一只雄果蝇作为亲本进行杂交,杂交后代F1中个体自由交配得F2,F2雌雄果蝇中白眼个体所占的比例都是1/8。

F1雄果蝇和雌果蝇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F2杂合雌果蝇中红眼占________。

(2)(基本思维过程—纯合致死问题分析)控制果蝇展翅的基因D位于3号染色体上,该基因纯合致死。

若利用基因型为Dd的果蝇种群逐代随机交配来保存D基因,该方法是否可行?

__________(填“可行”或“不可行”),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基本思维过程—反向考查自由组合定律适用条件)摩尔根用灰身长翅(BBVV)与黑身残翅(bbvv)的果蝇杂交,将F1中雌果蝇与黑身残翅雄果蝇进行测交,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不为1∶1∶1∶1,说明F1中雌果蝇产生了________种配子。

实验结果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这两对等位基因不满足该定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基本条件。

答案 

(1)AaXbY和AaXBXb 2/3 

(2)不可行 D基因纯合致死,逐代随机交配,D基因频率逐渐降低(合理即可) (3)4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解析 

(1)一只白眼雌果蝇(aaXbXb)和一只雄果蝇作为亲本杂交得F1,F1中个体自由交配得F2,F2雌雄果蝇中白眼个体所占的比例都是

(即

×

),说明F1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Y,雌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Xb,则F2中杂合雌果蝇所占的比例为

×

AaXbXb+1×

__XBXb=

,F2红眼杂合雌果蝇所占的比例为1×

(__XBXb)=

,故F2杂合雌果蝇中红眼占

÷

(2)由题干信息可知,控制果蝇展翅的基因D纯合致死,若利用基因型为Dd的果蝇种群逐代随机交配来保存D基因,则每代中都会出现D基因纯合致死现象,导致D基因频率逐渐降低,故利用基因型为Dd的果蝇种群逐代随机交配来保存D基因的方法不可行。

(3)摩尔根用灰身长翅(BBVV)与黑身残翅(bbvv)的果蝇杂交,得到F1个体基因型为BbVv,将其中雌果蝇(BbVv)与黑身残翅雄果蝇(bbvv)进行测交,由于雄果蝇只产生1种配子(bv),而子代却出现四种表现型,说明F1中雌果蝇产生了4种配子。

但是子代的表现型比例不为1∶1∶1∶1,说明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即这两对基因并非是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

2.(交叉互换的拓展分析)水稻的高秆对矮秆为完全显性,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抗病对易感病为完全显性,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现有纯合高秆抗病和纯合矮秆易感病的两种亲本杂交,所得F1自交,多次重复实验,统计F2的表现型及比例都近似有如下结果:

高秆抗病∶高秆易感病∶矮秆抗病∶矮秆易感病=66∶9∶9∶16。

据实验结果回答问题:

(1)控制抗病和易感病的等位基因____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2)上述两对等位基因之间____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3)F2中出现了亲本所没有的新的性状组合,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进行了____________,具体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期。

(4)有人针对上述实验结果提出了假说:

①控制上述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上。

②F1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比例都是AB∶Ab∶aB∶ab=4∶1∶1∶4。

③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为验证上述假说,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并预期实验结果:

实验设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遵循 

(2)不遵循 (3)重新组合(基因重组) 减数分裂的四分体(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 (4)一 将两纯合亲本杂交得到的F1与纯合矮秆易感病的水稻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所得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其比例为:

高秆抗病∶高秆易感病∶矮秆抗病∶矮秆易感病=4∶1∶1∶4

解析 

(1)F1中抗病∶易感病=(66+9)∶(9+16)=3∶1,高秆∶矮秆=(66+9)∶(9+16)=3∶1,因此控制抗病和易感病、高秆和矮秆的等位基因的遗传都符合基因分离定律。

(2)F1的性状分离比不符合9∶3∶3∶1及其变式,因此这两对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3)F1中出现新的性状组合,最可能的原因是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发生了交叉互换。

(4)题中假设F1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雌雄配子AB∶Ab∶aB∶ab=4∶1∶1∶4,如果假设成立,那么对F1进行测交,子代中高秆抗病∶高秆易感病∶矮秆抗病∶矮秆易感病=4∶1∶1∶4。

3.(自由组合定律实质的拓展应用及基因型的探究)某植物红花和白花这对相对性状同时受三对等位基因控制(A、a;B、b;C、c),这些基因独立遗传。

当个体的基因型中每对等位基因都至少有一个显性基因时(即A_B_C_)才开红花,否则开白花。

(1)纯种白花品系可能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若一品系的纯种白花与其他不同基因型的白花品系杂交,子代均为白花,其最可能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

(2)现有不同品系的纯种白花1、2、3、4,为确定其基因组成,拟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1:

各品系与纯种红花植株杂交,获得F1。

步骤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统计子代表现型。

根据实验结果,可推断:

若子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该品系含一对隐性基因。

若子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该品系含两对隐性基因。

若子代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该品系含三对隐性基因。

答案 

(1)7 aabbcc

(2)将F1与白花品系aabbcc测交 红花∶白花=1∶1 红花∶白花=1∶3 红花∶白花=1∶7(或各品系F1自交,红花∶白花=3∶1 红花∶白花=9∶7 红花∶白花=27∶37)

解析 

(1)由题可知,由于个体的基因型中每对等位基因都至少含有一个显性基因时(即A_B_C_)才开红花,其他全是白花,纯合子品系基因型有2×2×2=8种,纯合子红花基因型有1种为AABBCC,因此纯种白花品系基因型有7种。

子代均为白花,说明后代中不能同时出现含有A_B_C_的基因型,因此该纯种白花一定是aabbcc。

(2)纯种白花1、2、3、4与纯种红花植株杂交,再将F1与对应白花品系(aabbcc)测交,统计F2后代的表现型以及比例。

纯种红花基因型为ABBBCC,若该品系含一对隐性基因,则基因型为AAbbCC或aaBBCC或AABBcc,其杂交F1基因型为AABbCC或AaBBCC或AABBCc,再跟aabbcc进行测交,其测交后代中,红花的概率为1/2,白花的概率=1/2,则后代中红花∶白花=1∶1。

若该品系含两对隐性基因,其基因型为aaBBcc或AAbbcc或aabbCC,F1基因型为AaBBCc或AABbCc或AaBbCC,其测交后代,红花的概率为1/2×1/2=1/4,白花的概率=3/4,测交后代红花∶白花=1∶3。

若该品系含三对隐性基因其基因型为aabbcc,因此F1基因型为AaBbCc,其测交后代,红花的概率为1/2×1/2×1/2=1/8,白花的概率=7/8,因此后代红花∶白花=1∶7。

或各品系F1自交,若后代红花∶白花=3∶1,说明该品系含一对显性基因;若自交后代中红花∶白花=9∶7,说明该品系含两对隐性基因;若自交后代中红花∶白花=27∶37,说明该品系含三对隐性基因。

4.(致死原因探究)某动物体色的鲜艳与不鲜艳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已知在含有基因A、a的同源染色体上,有一条染色体带有致死基因,但致死基因的表达会受到性激素的影响。

请根据下列杂交组合及杂交结果回答问题。

杂交

组合

亲本类型

子代

鲜艳(♀)×鲜艳(♂)

鲜艳437

鲜艳215

鲜艳(♂)×不鲜艳(♀)

鲜艳222,不鲜艳220

鲜艳224,不鲜艳226

乙组的鲜艳F1自交

鲜艳716,不鲜艳242

鲜艳486,不鲜艳238

(1)体色的鲜艳与不鲜艳的这对性状中,__________为显性性状,甲组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

(2)从上述杂交组合中可以判断致死基因是________(填“显”或“隐”)性基因。

(3)丙组的子代中导致雌雄中鲜艳与不鲜艳比例差异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你的解释:

①设计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结果和结论:

一组子代性状比例是2∶1,另一组子代性状比例是1∶1,则假设正确。

答案 

(1)鲜艳 AA(♀)、Aa(♂)

(2)隐

(3)AA雄性个体含两个致死基因而死亡 ①分别取丙组子代中的鲜艳雌雄个体与不鲜艳异性个体测交,并统计后代中鲜艳与不鲜艳个体的比例

解析 

(1)

(2)杂交组合丙,鲜艳自交,后代出现了不鲜艳,说明鲜艳是显性性状(A_),不鲜艳是隐性性状(aa)。

根据题干信息在含有基因A、a的同源染色体上,有一条染色体带有致死基因,表格中甲组鲜艳的后代没有出现不鲜艳,且雌性∶雄性=2∶1,且根据杂交组合丙说明致死的基因是隐性基因,甲组雌性亲本的基因型为AA,雄性亲本的基因型为Aa。

(3)丙组的子代中导致雌雄中鲜艳与不鲜艳比例差异的可能原因是AA雄性个体含两个致死基因而死亡。

分别取丙组子代中的鲜艳雌雄个体与不鲜艳异性个体测交,并统计后代中鲜艳与不鲜艳个体的比例,若一组子代性状比例是2∶1,另一组子代性状比例是1∶1,则假设正确。

5.(9∶3∶3∶1变式主题下染色体缺失致死问题分析)某植物花色产生机理为:

白色前体物→黄色→红色,已知A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控制黄色,B基因控制红色。

研究人员用纯种白花和纯种黄花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实验结果如下表中甲组所示。

组别

亲本

F1

F2

白花×黄花

红花

红花∶黄花∶白花=9∶3∶4

白花×黄花

红花

红花∶黄花∶白花=3∶1∶4

(1)根据甲组实验结果,可推知控制花色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______________定律。

(2)研究人员某次重复该实验,结果如表中乙组所示。

经检测得知,乙组F1的2号染色体缺失导致含缺失染色体的雄配子致死。

由此推测乙组中F1的2号染色体的缺失部分_________(包含/不包含)A-a基因,发生染色体缺失的是________(A/a)基因所在的2号染色体。

(3)为检测某红花植株(染色体正常)基因型,以乙组F1红花作亲本与之进行正反交。

①若正反交子代表现型相同,则该红花植株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

②若正交子代红花∶白花=1∶1,反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则该待测红花植株基因型为__________。

③若正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黄花∶白花=9∶3∶4,则该待测红花植株基因型为________。

答案 

(1)自由组合(分离和自由组合)

(2)不包含 A

(3)①AABB或AABb ②红花∶白花=3∶1 AaBB ③红花∶黄花∶白花=3∶1∶4 AaBb

解析 

(1)根据甲组实验F2中红花∶黄花∶白花=9∶3∶4,推知控制花色的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因此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

(2)由题意可知红花基因型为A_B_,黄花基因型为A_bb,白花基因型为aa__,F1红花基因型均为AaBb,乙组F2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黄花∶白花=3A_B_∶1A_bb∶4aa__;两对基因首先分析一对:

A_∶aa=4∶4;而检测得知乙组F1的2号染色体缺失导致雄配子致死,缺失的染色体有四种情况,我们逐一分析如下:

①缺失部位含A:

若缺失部位含A,F1不应该为红色,错误。

②缺失部位含a:

F2中不应有白色aa__,错误。

③含A的染色体缺失,但是A没有缺失;F1基因型可以表示为A-a;自交后代为:

    雌配子

雄配子

A-

a

a

A-a

aa

A_(雄配子致死)

Bb自交后代为:

3B_∶1bb。

考虑两对基因后代为:

1A-a

1aa

3B_

3A-aB_红花

3aaB_白花

1bb

1A-ab_黄花

1aabb白花

能够解释实验结果。

④含a的染色体缺失,但是a没有缺失,F1基因型可以表示为Aa-,自交后代为:

    雌配子

雄配子

A

a_

A

AA

Aa_

a_(雄配子致死)

后代无aa或aa_,即不可能有白花,错误。

故可判断2号染色体的缺失部分不包含A、a基因,发生染色体缺失的是A基因所在的2号染色体。

(3)根据

(2)的结论,乙组F1红花2号基因型为A-aBb;产生的雄配子只有aB、ab两种,产生的雌配子有四种。

正反交实验结果如下表:

亲本

待测植株基因型

子代表现型及比例

乙组F1

红花(♂)×待测红花(♀)

AABB

全为红花

AABb

红花∶黄花=3∶1

AaBB

红花∶白花=1∶1

AaBb

红花∶黄花∶白花=3∶1∶4

乙组F1

红花(♀)×待测红花(♂)

AABB

全为红花

AABb

红花∶黄花=3∶1

AaBB

红花∶白花=3∶1

AaBb

红花∶黄花∶白花=9∶3∶4

热点模型二 基因位置的推断与分析

6.果蝇是一种非常小的蝇类,遗传学家摩尔根曾因对果蝇的研究而获得诺贝尔奖。

果蝇的灰身(B)和黑身(b),长翅(V)和残翅(v),红眼(R)和白眼(r)分别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B、b与V、v位于常染色体上,R、r位于X染色体上。

在研究过程中摩尔根将发现汇成下表:

P

灰身♀×黑身♂

红眼♀×白眼♂

F1

灰身

红眼

F2

灰身∶黑身=3∶1

红眼∶白眼=3∶1

(1)(正反交的原理及应用)以上表格中的两对相对性状中,如果进行正交与反交,产生的结果不一致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般情况下,用一对相对性状的真核生物亲本进行正交和反交,如果结果一致,可说明控制该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_。

(2)(基因自由定律实验拓展应用)实验一:

现有纯种的灰身长翅和黑身残翅果蝇,请设计实验探究灰身、黑身和长翅、残翅这两对性状的遗传是否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第一步:

取纯种的灰身长翅和黑身残翅果蝇杂交,得F1;

第二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

统计后代表现型及比例。

结果预测:

如果后代出现四种表现型,且灰身长翅∶黑身长翅∶灰身残翅∶黑身残翅=________________,则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反之,则不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3)(区分伴X和常染色体遗传基本思路与方法)实验二:

已知雌雄果蝇均有红眼和白眼类型。

若用一次交配实验即可证明这对基因位于何种染色体上,选择的亲本表现型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预期及相应结论:

①子代中雌果蝇全部为红眼,雄果蝇全部为白眼,则这对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

②子代中雌、雄果蝇全部为红眼,则这对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

③子代中雌、雄果蝇均既有红眼又有白眼,则这对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

答案 

(1)红眼和白眼(R、r) 常染色体上

(2)让F1与黑身残翅果蝇测交(或让F1相互交配)

1∶1∶1∶1(或9∶3∶3∶1)

(3)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①X ②常 ③常

解析 

(1)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正交和反交,产生的结果不一致。

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正交和反交的结果一致。

(2)若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F1测交后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为1∶1∶1∶1。

F1自交后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

(3)通过一次杂交实验证明基因位于何种染色体上,可选择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杂交。

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XrXr×XRY→XRXr∶XrY;若位于常染色体上,则rr×RR→Rr或rr×Rr→Rr∶rr。

7.(染色体变异——三体问题的分析)三体细胞减数分裂时,任意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分离时,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任一极。

三体玉米减数分裂一般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一类是n+1型,即配子中含有两条该同源染色体;一类是n型,即配子中含有一条该同源染色体。

n+1型配子若为卵细胞可正常参与受精,若为花粉则不能参与受精。

(1)(三体变异情景下的子代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推断与概率计算)已知玉米抗病(B)对感病(b)为显性。

以基因型为bbb的三体玉米作为母本,基因型为BB的普通玉米为父本杂交,F1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_____,取F1中三体玉米为母本,与感病普通玉米为父本杂交,则子代中表现为抗病与感病的比例为________。

(2)(三体变异情景下的基因位置的推断与辨析)现有2号染色体三体且感病玉米,若要通过杂交实验来确定感病基因是位于2号染色体上还是其他染色体上,则:

①该实验的思路:

a.以纯合抗病普通玉米为父本,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母本杂交;

b.从F1中选出三体植株作为________(填“父本”或“母本”)与感病普通玉米进行杂交;

c.分析F2表现抗病与感病的比例。

②实验结果及结论:

若F2表现型及比例为抗病∶感病=________,则感病基因在其他染色体上;

若F2表现型及比例为抗病∶感病=________,则感病基因在2号染色体上。

答案 

(1)Bbb、Bb 1∶1 

(2)①a.该三体且感病玉米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