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和心理学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826353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8.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和心理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文学和心理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文学和心理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文学和心理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文学和心理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文学和心理学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文学和心理学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文学和心理学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文学和心理学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文学和心理学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文学和心理学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文学和心理学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文学和心理学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文学和心理学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文学和心理学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文学和心理学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文学和心理学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文学和心理学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学和心理学教案.docx

《文学和心理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和心理学教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文学和心理学教案.docx

文学和心理学教案

篇一:

《心理学》教案

《心理学》教案

王明珠

一、课程名称:

《心理学》

教材: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郭德俊主编,刘惠军副主编

二、授课班级:

15汉语言文学①②③班

三、辅导内容(各章重难点)

第一章绪论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p2

二、心理学为什么是中间科学?

p6

1、心理现象的本质是脑的机能,心理学要研究脑对心理的关系与作用,研究的目标和手段跟自然科学一样,因而心理学具有自然科学的性质。

2、心理的发生和发展离不开社会环境的影响,因而心理学具有社会科学的性质。

3、综上两点,说明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

三、心理学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p6-7

1、描述和测量

2、解释和说明

3、预测和控制

四、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p10-13

1、观察法(播放延迟满足实验的视频)

2、心理测量法

3、实验法

4、个案法

五、20世纪心理学有哪些派别?

主要代表人物是谁?

第一章意识和注意

一、如何理解意识概念?

p25

1、意识是一种觉知。

2、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机能。

3、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

二、常见的不同意识状态有哪几种?

p27-28

1、睡眠与梦

2、催眠

3、白日梦和幻想

4、特殊药物下的意识状态

三、什么是注意?

它有何特点?

p31

1、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特点:

指向性和集中性。

四、注意有哪些分类?

p32-35

1、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

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能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

(1)相对强烈的刺激;

(2)突然发生变化的刺激;

(3)不断变化的刺激;(4)刺激物与周围事物的反差。

2、随意注意(有意注意)。

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引起有意注意的条件是:

(1)培养间接兴趣;

(2)明确活动的目的、任务的前提下,合理地组织活动;(3)丰富的经验;(4)坚强的意志,排除干扰。

3、随意后注意。

指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五、注意的品质主要指什么?

p35-37

1、注意的稳定性。

2、注意的广度。

(示图)

3、注意的分配。

条件:

(1)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至少有一种应是高度熟练的;

(2)注意的分配还取决于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的性质。

4、注意的转移。

第二章感觉和知觉

一、什么是感觉?

感觉有哪些种类?

1、感觉:

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上所产生的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2、种类:

第一类是外部感觉,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肤觉五种。

第二类感觉是反映机体本身各部分运动或内部器官发生的变化,这类感觉有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

二、感觉阈限。

1、人的感官和神经系统只对一定范围内的刺激做出反应,这个刺激范围及相应的感觉能力,称为感觉阈限(感受性)。

2、差别阈限(最小可觉差):

刚刚能够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别。

3、绝对阈限:

个体觉察到刺激存在的最低强度。

三、三色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它在解释颜色感觉时与对立过程理论有哪些

不同?

p57-58

1、有三类视锥细胞,分别对红、绿和蓝这三种不同波长的光敏感。

当它们受到不同波长的光刺激时,在心理上就会产生不同的颜色感觉。

红、绿、蓝是基

本的颜色感觉,其他的颜色感觉都是由这三种颜色组成的,黑和白的感觉是由视杆细胞产生的。

四、什么是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恒常性有哪几种?

p61-63

1、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像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稳定的特点。

2、包括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和颜色恒常性。

五、知觉的组织原则有哪些?

p63(参考图3-6)

1、邻近原则

2、相似性原则

3、连续性原则

4、闭合原则

5、同域原则

六、

七、深度知觉的单眼线索有:

线条透视、相对大小、阴影、遮挡、纹理梯度。

什么是似动?

似动的形式有哪些?

1、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位置变化。

2、形式:

动景运动、诱发运动、自主运动。

第三章记忆

一、什么是记忆?

信息加工观点是如何解释记忆的?

p77

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信息加工的观点认为,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二、什么是组块?

影响组块的因素是什么?

p83

所谓组块,是指在信息编码过程中,将几种水平的代码归并成一个高水平的、单一代码的编码过程。

影响组块的因素是经验。

三、加工水平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这一理论强调用信息加工深度来解释记忆,认为没有必要将记忆分为长时记忆

篇二:

2015精神分析与文学教案一

精神分析与文学教案

引论

一、普通心理学

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1)心理过程:

是指人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反映客观事物特性的心理活动,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①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

感觉:

通过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感知外界事物的个别属性。

知觉:

对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

记忆:

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

想象:

对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思维:

对客观事物的间接和概括的反映。

②情感:

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体验,分喜、怒、哀、乐、爱、憎、惧。

包括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③意志:

根据自己的目的,调节自己的主观行动实现目的的过程,包括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力。

(2)个性心理:

是个人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①个性倾向性:

人从事活动的基本动力,如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

②个性心理特征:

个人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如气质、性格和能力

气质:

个人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动力特征,分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性格:

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大致分理智型、情绪型和意志型。

能力:

人完成某项活动所必需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二、西方心理学主要派别:

心理学有一个漫长的过去,但只有一个短暂的现在。

冯特1879年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奠定了实验心理学的基础。

费希纳运用心理实验的方法研究审美现象,标志着文艺心理学的诞生。

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

詹姆斯;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

华生、斯金纳;完形主义心理学:

阿恩海姆;日内瓦学派心理学:

皮亚杰;人本主义心理学:

马斯洛;认知心理学:

西蒙;实验心理学。

精神分析心理学:

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弗洛姆。

三、心理和大脑

心理是大脑的机能,人的各种心理活动如情感、态度、性格、意志等都是大脑的机能。

大脑的物质基础:

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由神经元也就是神经细胞构成,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脑)和周围神经系统。

神经元由胞体和突触两部分构成,具有接受、传递和处理信息的功能,通过通电的或化学物质进行。

大脑大约有1000亿个神经元,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史蒂文森说:

“人脑被认为是由1000亿个神经元组合而成,与我们银河系中的星星数大致相同。

每个神经元又有1000-10000个突触,大脑大约有1百万亿-1千万亿个突触

四、阅读篇目: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奥)弗洛伊德著,《梦的解析》,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1年。

(奥)弗洛伊德著,《精神分析引论》,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1年。

(奥)弗洛伊德著,《日常生活的精神病理学》,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1年。

(奥)弗洛伊德著,《弗洛伊德论美文选》,知识出版社,1987年版。

(美)斯佩克特著,高建平译:

《艺术与精神分析》,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年。

冯川著,《文学与心理学》,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

(美)弗洛姆著,《被遗忘的语言》,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1年版。

(奥)阿德勒著,李心明译,《挑战自卑》,华龄出版社,1996年。

徐光兴主编,《世界文学名著心理案例集》,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

吕俊华著,《艺术创作与变态心理》,三联书店,1987年。

(美)阿瑞提著,《创造的秘密》,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

蓝棣之:

《现代文学经典:

症侯式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叶舒宪主编,《文学与治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

邹强著,《中国经典文本中梦意象的美学研究》,齐鲁书社,2007年版。

王宁著:

《文学与精神分析》,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

第一章精神分析理论概述

托夫勒《预测与前提》:

弗洛伊德和牛顿、达尔文、马克思一样,是有意或无意塑造了我们世界观的人物。

黎黑:

如果说伟大可以由影响的范围去,那么弗洛伊德无疑是最伟大的心理学家,几乎没有哪方面对人性的探索未留下他的印迹,他的著作影响了正在影响着文学、哲学、神学、伦理学、政治学、社会学和大众心理学。

波林:

谁想在今后三个世纪内写出一部心理学史,而不提弗洛伊德的名字,那就不可能自诩为一部完整的心理学史,他是一个思想领域的开拓者,思考着用一种新的方法去了解人性。

一、弗洛伊德和精神分析学派

1、生平和学术成就

弗洛伊德(1856-1939):

奥地利精神病医生,著名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说的创始人。

精神分析疗法:

1888年和1889年曾到法国向沙可和伯恩海姆学习催眠法,1895年与布洛伊尔合作,创立谈话疗法;自已创造自由联想,释梦。

将精神分析疗法的临床实践系统化、理论化,创立了一整套关于无意识和梦幻的学说。

主要著作:

《释梦》、《精神分析引论》、《日常生活的精神病理学》、《弗洛伊德论美文选》《自我和本我》、《图腾与禁忌》、《文明及其缺憾》。

在文学、艺术、美学、哲学、宗教、伦理学、人类学、神话学、民俗学、教育学等社会科学领域产生影响。

2、精神分析学派:

1900年《释梦》出版,1909年与荣格受美国克拉克大学校长霍尔邀请讲学,1910年成立国际精神分析学会,主要成员有荣格、阿德勒、弗洛姆、霍妮、艾里克森等人。

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理论

1、无意识理论

《精神分析引论》:

精神分析的第一个令人不快的命题是:

心理过程主要是无意识的,至于意识的心理过程则仅仅是整个心灵的分离的部分和动作。

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三个层面。

意识是人对外部刺激和自身感知、记忆和思维的觉知和对

自身活动产生、维持和终止的监控。

无意识是人类心理活动中很难或永远不能进入意识中的心理内容,由最原始的、与生俱来的各种本能和及后天生活中被意识压抑的各种欲望组成,它是个体精神生活的实质、人格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人类社会形成的基础和社会发展内在动力。

弗洛伊德《日常生活的精神病理学》论无意识

读误:

美国总统休斯毕业于波恩(bonn)大学。

k先生写信:

“事不宜迟,我建立你马去攻击(insult)x教授。

2、俄狄浦斯情结

弗洛伊德认为3至5岁儿童对母亲有强烈的依恋性,而将父亲看作竞争对手。

如《俄狄浦斯王》,《哈姆莱特》,达芬奇在《蒙娜丽莎》中表现他的俄狄浦斯情结,劳伦斯。

3、三重人格理论

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三重人格:

本我:

快乐原则。

自我:

现实原则。

超我:

理想原则。

人物性格的二重组合:

刘再复的《性格组合论》

4、升华理论

压抑本我,自我防御机制:

移置作用和升华作用。

移置作用是将心理能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的过程。

升华作用是将心理能量转移到社会化领域中较高尚的目标。

如追求知识、从事慈善事业和文化艺术。

本能:

部分人升华,部分升华。

狂欢节。

5、梦的理论

弗洛伊德是给予梦以系统解释的第一人。

弗洛伊德:

“梦的解释是通向理解心灵的无意识活动的皇家大道。

梦是有意义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析:

是义和隐义,显梦和隐梦;梦的解析方法是自由联想和本能象征。

梦是(被意识压抑的)欲望的(变形了的)满足。

其形成机制包括意象、凝缩作用、移置作用和象征作用。

二、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1、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的基础观点

个人无意识:

弗洛伊德;集体无意识:

所有地方和个人皆有的大体相似的内容和行为方式,具有集体性、普遍性和遗传性。

由原型构成。

人格面具是在公共场合中表现出来的人格方面

阿妮玛和阿妮姆斯:

阿妮玛指男性心灵中的女性成分或意向,阿妮姆斯则是指女性心灵中的男性成分或意向。

荣格:

“每个男人心中都携带着永恒的女性心象,这不是某个特定的女人的形象,而是一个确切的女性心象。

这一心象根本是无意识的,是镂刻在男性有机体组织内的原始起源的遗传要素,是我们祖先有关女性的全部经验的印痕或原型,它仿佛是女人所曾给予过的一切印象的积淀。

阴影是人的心灵中遗传下来的最黑暗隐秘、最深层的邪恶倾向。

如个人的野心、虚荣、嫉妒、贪婪、嗔恨、攻击等。

自性是统一、组织和秩序的原型,它把人格统一起来,给它以一种稳定感和一体感。

二、分析心理学与文学

(1)心理模式的作品和幻觉模式的作品

心理模式的作品:

来自作家的个人心理体验;幻觉模式的作品:

来自原型

荣格:

当原型的情境发生之时,我们会突然体会到一种异常的释放感就不足为奇了,就像被一种不可抗拒的强力所操纵,这时我们已不再是个人,而是全体,整个人类的声音在我们心中回响。

”如但丁,歌德,尼采等。

艺术家创作作品时,听从植根于无意识原型的自主情结的操纵,使其精神返回到集体无意识之中,进入一种“神秘参与”之中,成为集体无意识的代言人。

三、荣格对梦的分析

例一“砍头”之梦:

一位已婚的年轻女人以优越的成绩毕业于一流的女子大学,和她的丈夫和其他男人相处得很好,但另一方面她偶然会乱发脾气,出言不逊,令人敬而远之,这给予她一种无法忍受的不满足感。

她在这时作了一个梦:

她梦到自己在一条人龙中,排队的人全部是像她一样年轻的妇女,当她向前看她们到底要到那里去时,看到每个走在最前头的,都被断头台斩首。

她害怕地留在人龙里,好像在轮到她时,她也自愿顺从同样的对待。

再如“火车翻车”之梦:

这是一位功成名就、颇有社会地位的人做的梦:

我因为马上要上路旅行而非常慌忙,到处找我的行李,但就是找不到。

时间飞一般地过去,火车很快就要开了。

最后我终于把东西收拾齐备了。

我们街上一阵疾走,但却发现忘记了一个装有重要文件的公文包。

我上气不接下气地冲回去,终于找到了它。

我赶紧往火车站跑,但却感到难以前进。

我用了最后的力气冲上了站台,却看见火车已经雾气腾腾地开出到调车场。

火车很长很长,以一种奇怪的s形曲线向前奔跑着,这时我头脑中出现了一个念头:

如果司机粗心大意,那么他在开到直道时就会加速,而此时后面的车厢却仍在弯道上,火车的加速就会造成翻车。

就在我正要高声喊叫的时候,司机打开了节流阀,后面的车厢可怕地摇晃起来,接着便被抛出了轨道。

一场可怕的灾难发生了,我被吓得醒了过来。

四、情结

情结:

被压抑在个人无意识中的情绪、思想、知觉和记忆的群集。

具有情绪性、稳定性、自主性。

(1)自主情结:

心理中分裂了的一部分,在意识的统治之外过着自己的生活,艺术家创作作品时,听从其操纵,使精神返回到集体无意识之中。

(2)俄狄浦斯情结:

弗洛伊德认为3至5岁儿童对母亲有强烈的依恋性,而将父亲看作竞争对手。

如达芬奇在《蒙娜丽莎》中表现他的俄狄浦斯情结。

劳伦斯

(3)自卑情结:

阿德勒《自卑与超越》:

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自卑感,因为我们发现我们自己所处的地位是我们希望加以改进的。

(4)英雄情结:

向外表现为个人野心、自我逞能、喜爱冒险、目中无人等,向内表现为自我惩罚、自我毁灭等心理倾向。

如鲁迅、海明威等。

(5)自恋情结:

喜爱个人的理想化影像。

如冯小青:

瘦影自怜春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妾映镜中花映水,不知秋思落谁多。

又时时喜与影语,斜阳花际,烟空水清,辄临池自照,絮絮如问答。

三、弗洛姆的社会无意识

1、定义:

是指社会的大多数成员共同被压抑的领域,这些共同被压抑的因素正是该社会所不允许它的成员们意识到的内容。

2、社会无意识产生的文化机制和心理机制:

文化机制是社会过滤器,它允许某些以验通过这个过滤器,而阻止别的经验成为意识,主要包括语言、逻辑和禁忌:

语言通过它的词汇、语法和句法,通过固定在其中的整个精神来决定哪些经验能进入我们的意识之中。

逻辑是在各种特定的文化中直接规范人的思维的规律,如亚里斯多德的普通逻辑学。

禁忌是最重要的社会过滤器,它包括各种传统的风俗习惯,又包括因时因地制宜的具体法律和规章等。

除了社会的种种禁忌之外,还有个人对这些禁忌的完善,这一点因家庭的不同而不同。

而且凡是同一个人的整个生命结构和生长原则不相容的欲望,凡是同人道主义良心(即我们内心以人的充分发展名义说话的声音)不相容的欲望(破坏性冲动、退回母体的冲动、死亡的冲动、吃掉那些我想与之亲近的人的冲动)也往往加以压抑。

心理机制是压抑:

压抑的主要原因在于对孤立与排斥的焦虑:

与别人保持一致的需求乃是人的最强烈的欲望,正是对孤立与排斥的这种焦虑,使人们压抑了对那些被禁忌的事情的认识,因为这种认识意味着差异,意味着被孤立、被排斥。

任何一个社会为了自身的生存,都必须以某种方式塑造其成员的性格,从而使他们能够自觉自愿地去做事情;他们的社会职能必须内化,转变为渴望去做某些事情而不是非得去做某些事情不可。

一个社会不能容许人们偏离这一模式,因为如果这种社会性性格丧失了它的凝聚力和稳定性,许多个人的所作所为就不再符合社会的希望,而社会在一定形式中的生存就会受到威胁。

因此,意识和无意识是受社会制约的,意识是人能够觉察到的一切情感和思想,因为它们能够顺利通过文化机制和心理机制。

所有那些不能够通过的经验将永远留在知觉的外面,也就是说它们将始终是无意识。

意识代表着社会性的人,代表着个人被偶然抛入其中的历史境遇给他设置的种种限制。

无意识是整个人减去其符合于社会的部分。

它代表着具有普遍性的人,代表着植根于整个宇宙的全人,它代表着他身上的精神;它代表着人的全部往昔直到人类诞生之初,它代表着人的全部未来直到人充分成其为人。

意识代表由社会所塑造的一小部分经验,而无意识代表具有普遍性的人的全部丰富深邃的经验,那么一个人在社会中实际处于一种半睡眠状态:

人与现实的接触只是极其有限的接触,他相信为现实的东西,无论是外在的还是内在的,大部分都出自他头脑中营造的一整套虚构。

他对现实的觉察,仅限于他的社会职能认为必要的程度,他对物质实在和社会现实的认识,仅限于他为了驾驭它而需要认识的程度。

总之,他对现实的认识,仅限于生存目的认为必要的程度。

大多数人的意识基本上是由各种虚构和幻想组成的虚假意识,而那些他未能觉察到的东西却恰恰是真实的。

作为偶然的、社会的人的我,被分隔在作为整个人性的人的我之外,我对我自己来说是一个陌生人,我被割裂在人性经验的广阔领域之外,自始自终是人和一块碎片,是一个畸形人,仅仅体验到于已于人来说都是真实的东西的极小一部分。

3、象征和梦

象征通常被界定为“代表他物的某物”,可分为习惯性象征、偶发性象征和普遍性象征:

习惯性象征由某种约定俗成的原因而形成,包括语词和图像,如table代替看到、摸到和使用的桌子,一面旗帜代表一个特定国家,十字架象征基督教堂。

普遍性象征是指在象征和它所代表的东西之间有一种内在联系。

它深深植根于情绪或思想与感官经验的亲密体验中,如火象征权力、光明、活力、愉悦、庄严、狂欢和毁灭;水象征沉重、缓慢、平和舒适。

偶发性象征在象征和象征物之间没有内在关系,它只是与个人的情感相联系。

如某人在城市里有

篇三:

心理学教案

《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案1

《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案2

《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案3

《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案4

《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案5

篇四:

心理学教案

心态的力量

莱西市第二实验小学孙婷婷

[主题背景]

现实和未来都要求人们从小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这些都与人的心态有关。

可以说,如果没有较高的心理素质,就很难适应21世纪的激烈竞争。

另外,现代社会的快速进步和发展也使得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面临着更多更大的压力和挑战。

社会的发展变化对学校培养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设计此次活动,旨在让学生懂得不但要有强健的体魄,有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更要有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活动目标]

1、让学生知道烦恼是每个人都会经常遇到的,要用积极的心态看问题。

2、学习调整心态的方法,学会用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生活和学习。

3、培养积极、健康的心态,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增强应对挫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音乐)。

2、学生带好笔。

学生奖品

[活动过程]

一、热身准备

一起听音乐唱《健康歌》,让自己的身心得到充分的放松。

师:

请大家坐好,请大家轻轻的把眼睛闭上,轻轻的呼吸,慢慢的,你的身体

从头到脚,一点一点的放松下来……你的注意力就在此时此地。

随着呼吸,你的身体慢慢地越来越放松,你觉得自己更放松了,呼吸更慢了。

你觉得舒服吗?

二、情景表演,感悟积极心态的重要性

师:

是什么在左右着我们的心态,影响着我们的心情呢?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小品。

(一)活动:

表演《卖鞋的故事》

有两位朋友在同一天到一个岛上卖鞋,奇怪的是岛上没有人穿鞋。

一位朋友很消极,发现没有人穿鞋,觉得没有市场,于是第二天愁眉苦脸地就离开了。

另一个朋友却继续留下来考察,很高兴所有人都还没有穿鞋,都有可能买他的鞋,于是开始开拓他的市场,生意做得非常红火。

看完了这表演,让同学们互相说说自己有什么感受?

生交流。

师小结:

是啊,当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往好的

方面想,不要只看到困难。

(二)活动:

听老师讲故事,帮老大妈解决难题:

一位老大妈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卖伞,二女儿卖鞋。

晴天的时候,大女儿的伞就卖不出去,雨天的时候,二女儿的鞋就卖不出去。

于是老大妈晴天的时候就为大女儿苦恼,雨天的时候就为二女儿困烦。

聪明的小朋友你能不能帮帮她?

师总结:

从以上两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

积极乐观的心态会让我们的学习生活过得很高兴,而消极的心态会让我们很难过,所以,当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要换个角度来思考。

三、拓展延伸,培养积极的心态

师:

假如你行进在沙漠里,饥渴的你,看到了半杯水,你会是什么态度?

高兴?

还是怅惘?

生1:

我会想还有半杯水,真好!

生2:

我会想:

怎么只剩下半杯了呢?

师小结:

其实就半杯了,这个时候,谁都得喝,但喝的时候,心情却大不相同,同样喝的都是半杯水,那么为什么不以高兴的态度喝掉呢?

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也会有不如意的时候,就如沙漠里的这杯水,永远不会满满一杯,因为会有风吹日晒,能剩下半杯,真的不错了。

所以,当我们遇到半杯水的时候,要感恩,换个角度想,杯子有大有小,大杯子的半杯不就相当于小杯子的一杯吗?

就像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不要向上比,要向下比。

这样,你就会觉得知足,觉得快乐。

四、总结全课,运用积极的心态解决问题

师:

哪位同学愿意说一说,你今天学会了怎样看待问题的方法?

列一列自己在学习上碰到的难题,生活上的难题,换角度想问题看看能不能解决,然后互相讨论。

请同学来讲一讲自己知道的积极乐观的小故事,或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小情节。

师:

今天的课马上就要结束了,你能说说这节课的收获吗?

同学们,我们要对同学们的积极表现给予充分地肯定,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上都能积极乐观。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才能成为自己心灵的主人,才能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

篇五:

心理学教案

树立自信,扬帆远航

一、背景分析

带着八年级的收获与喜悦,带着对九年级的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