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枣核教案精选.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82637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7.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枣核教案精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枣核教案精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枣核教案精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枣核教案精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枣核教案精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枣核教案精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枣核教案精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枣核教案精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枣核教案精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枣核教案精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枣核教案精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枣核教案精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枣核教案精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枣核教案精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枣核教案精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枣核教案精选.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枣核教案精选.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枣核教案精选.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枣核教案精选.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枣核教案精选.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枣核教案精选.docx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枣核教案精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枣核教案精选.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枣核教案精选.docx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枣核教案精选

《28*枣核》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枣核》是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最后一篇略读课文。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是以“有趣的故事”为主题编排的。

《枣核》这个民间故事,生动地讲述了一个只有枣核大小的孩子,机智勇敢地帮助老百姓夺回牲口,惩治恶官的故事。

以曲折的情节、生动的语言、积极的主题,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前三篇课文的学习基础上,这篇课文的学习不仅要学生感知文本内容,分析人物的形象特点,感受人物的情感,还要让学生能借助图片、根据人物关系提示等方式来对故事进行复述。

 

【学情分析】:

   

三年级第二学期,学生思维活跃,想象丰富,特别喜欢读故事,对有趣的民间故事更是情有独钟,而且他们已经形成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

因此,教学时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学习经验自己感悟,教师适当在方法上给予指导,帮助他们在读书时,养成关注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特点和有条理、突出重点的复述习惯。

  

【教学目标】:

  

1、 速读课文,认识“爹、核 ”等8个生字。

读准“折、涨”两个多音字。

并对故事的主要内容进行概述。

 

2、 借助提示,复述故事。

 

3、 体会民间故事的魅力,并产生对民间文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 通过品读课文,抓住人物语言、动作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品质。

 

2、 借助提示,对故事进行复述。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明确学习任务。

 

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故事吗?

那么这些故事你们知道吗?

出示故事图片,学生说故事名字。

同学们把它们归类:

上面的两个是什么类型的故事?

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

那下面这两个呢?

对,它们都是民间故事,那回忆前一课的学习,告诉我民间故事有什么特点?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也是一个民间故事。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 细心的同学想必早已发现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学生回答) 

请同学们读课前导读(课件出示),根据阅读提示的要求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设计意图:

课堂伊始,用说说故事名字的方式让学生区分不同的故事类型,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并根据课前导读明确学习任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二、 合作练讲,感受故事特点。

 

过渡:

现在老师就迫不及待想给同学们讲枣核的一部分故事内容,来感受民间故事口口相传,口头创作的特点。

这需要在家仔细听,认真想,准备好了吗?

 

1、 师生配合讲1-3自然段内容。

 

2、 你们从中知道了什么?

 

3、 只有枣核大小的孩子却本领多多,这与民间故事中的哪个特点相对应?

 

【设计意图: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让学生根据老师的引领来猜想故事,感受民间故事的特点外,还激发了学生对复述故事的兴趣。

 三、 整体感知,概括故事内容。

 

过渡:

故事到这只是开头呢!

请同学们翻到110页,迅速默读课文4-13自然段。

 1、 提出读书要求:

故事中还讲了谁?

他们与枣核之间发生了哪些事?

 

学生自由读书,教师巡视指导。

 

2、 认读课文生字。

强调“折”“涨”是多音字。

 

3、 看看这些字词相对应的是故事中的哪些人物?

 

4、 用两三句话把他们之间的事概括地说一说。

 

【设计意图:

扫清语言障碍,在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从而完成了初读目标,并为准确复述课文做好铺垫。

】 

四、 品读感悟,体会人物形象。

 

过渡:

概括的方式只能让我们知道故事的大概,但枣核这个人物到底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

我们就得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来体会,课文中就有不少这样的描写。

下面我们就根据要求动笔吧!

 

1、 谁找到了动作描写的词语?

出现最多的是哪个动作,找同学读并说说感受。

 

(由这几个蹦中,我们的脑海中立刻浮现了一个机智灵活,胆识超人的孩子,真让人不由得拍手叫好。

) 

2、 那谁找到了枣核说的话?

学生汇报说感受。

 

3、 带领学生感情读这四句话:

 

枣核听出爹娘的担忧,安慰着说:

-------------

乡亲们的牲口被牵走了,聪明的枣核自信地说:

------------

面对乡亲们的不信任,枣核不急不躁地说:

------------  

县官带着衙役怒气冲冲地来捉人,枣核知道必须站出来,镇定地说:

------------   

(从这些语言中,我们可以看出枣核的懂事与善良,还有着比成年人都自叹不如的大度与勇气。

)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通过边读边画、交流汇报等形式来解决课文重点,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更好地理解了故事内容及有趣情节,同时提升学生对人物刻画方法的认识。

】 

五、 复述故事,感受讲述乐趣。

 

过渡:

故事中的枣核本领高强,锄强扶弱,这正突显了民间故事的美好追求这一特点,传递着老百姓的喜怒之情,对受迫害的老百姓十分同情,痛恨作恶的官吏。

你们愿意把枣核这个民间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吗?

 

1、 根据人物之间的情节图,自己练习或与同桌试着讲一讲喜欢的内容。

 

2、 集体交流。

根据星级要求,师生共同评价。

 

【设计意图:

在课堂的难点突破上,给学生提供说与评的一定依据,让学生大胆讲述,勇于表现。

通过故事的复述,从而将枣核美好形象具体化,加深学生对民间故事的兴趣,也有助于培养他们把故事说清楚、说连贯。

】 

六、 能力比拼,自选作业内容。

 

(一)出示其他民间故事图片,激发学生读故事的兴趣。

 

(二)请在作业自选商场中至少选一道题完成。

 1、把《枣核》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2、小练笔:

试着续编《枣核》这故事。

 

3、找自己喜欢的民间故事读一读,讲一讲。

 

4、继续搜集其他的民间故事,出一份主题为“民间故事”的手抄报。

 

七、板书设计:

 

28*枣核                    

民间故事 

 孝顺  

口头相传 

口头创作 

智赶牲口           

人小本领大      

大胆想象 

美好追求             

智斗县官 聪明                     

(学生相应板书) 

【设计意图:

本板书设计注重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集合了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和教师的引导点拨的教学思想。

较好地反映了课文要表现的人物特点,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教学课题

28*枣核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根据要求独立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

3.学习枣核孝顺的品质和不畏强权、勇敢坚毅的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

能根据要求独立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

难点:

学习枣核孝顺的品质和不畏强权、勇敢坚毅的精神。

教学准备

师:

多媒体

生:

 按要求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一、激趣交流,引出课题

师:

孩子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如果你遇到了麻烦,你们都是如何解决的?

生:

我请教别人帮助,让他们教我如何解决麻烦。

师:

你是个虚心好学的孩子。

生:

我绕开麻烦,尽量从其他地方走过去。

师:

你是个敢于换位思考的孩子,有思想。

生:

我自己动脑筋思考解决麻烦的办法,然后再大胆地与麻烦作斗争并战胜它。

师:

老师欣赏你,因为你是个勇敢无畏的孩子。

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这个故事人物,名字非常奇怪一一枣核(板书:

枣核)孩子们,看到这个名字你们会产生哪些想法呢?

生:

为什么叫这样奇怪的名字呢?

生:

枣核是不是长得很小,像小小的枣核那样呢?

……

师:

你们的脑瓜里装的问题可真不少。

要想找到问题的答案,还是让我们一起走进故事里去,答案全在故事中。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本课新词(我会认的生字)

男女同学分读

同学们读的非常准确,老师要加大难度了,去掉拼音看看你们还能不能快速地读出来。

多音字

2.通过课前预习,学生交流自己对课文都有哪些认知。

()

预设:

知道了枣核长得很小、知道了枣核名字的由来、知道了枣核最后把县官斗输了……

适时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想一想这则民间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试着用自己的话进行概述(讲述了一个叫枣核的孩子人小智慧大、勇敢智斗县官的故事)

3.()质疑:

故事中的孩子为什么会取“枣核”这样一个有趣的名字呢?

课文中哪一自然段给我们介绍了他名字的由来?

(1)学生交流,适时第1自然段。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枣核不仅因为小得跟“枣核”一般,还因为他是为了满足父母盼子心切才来到这个世界的,所以寄托了父母对这个孩子的深深爱意。

随文理解“果然”(事实跟愿望一致)。

(2)教师指导感情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注意读出枣核父母“叹着气”的语气。

三、再读课文,了解枣核

1.激趣引入:

别看枣核长得小,可人家身上却有很多令人敬佩的品质呢!

孩子们,快速读课文,结合课文中的描写说说枣核都有哪些可贵的品质。

2.学生自读、圈画,然后进行交流汇报。

教师归纳板书:

孝顺、勤快、聪明、勇敢。

让学生再次从课文中找出相关描写,然后与同学交流。

3.交流对枣核“孝顺””品质的感知。

(1)学生说说自己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枣核是个孝顺的孩子的,第2自然段父母与枣核的对话,引导学生说说自己从中体会到了父母怎样的心情(看到枣核老是不长高,既有些失望,更有对他今后生活的担忧)。

适时指导学生感情朗读父母的对话。

微信关注公众号:

好老师好童学教学团队,每日免费领取教学教辅资料

(2)再读枣核的回答,想一想枣核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

教师适时归纳板书:

安慰爹娘,让学生从中体会他对父母的孝顺。

(3)指导分角色朗读父母和枣核的对话,注意读出各自不同的语气。

4.体会枣核的“勤快”品质。

(1)请自读课文第3自然段,从文中画出描写枣核“勤快”的词句,说说自己从中都体会到了什么(枣核天天干活,说明他不怕累,还学会了很多本领……)。

适时引导他们抓住“能……能……”、“比别人打得多”等

体会枣核比别人更勤快能干的特点(板书:

不怕累、本领多)。

(2)师:

你是否像枣核一样勤快,说说你平时是否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又是如何对待做事情,学本领的。

(3)进一步体会枣核的“勤快”品质。

同时想象体验枣核邻居,父母内心的感受,说说他们各自都会说些什么。

预设:

邻居:

枣核真勤快,他比其他人厉害多了。

父母:

枣核帮我们做了这么多事情,真是个勤快、懂事的好孩子。

4.指名读第4自然段,请你从这段话中找出过渡句,“枣核不光勤快,也很聪明”。

(1)师:

你能根据这句话说说下面的内容主要是绕着枣核哪一方面品质来写的吗?

(聪明)

师:

聪明的枣核是怎样牵出牲口的?

(答案)(板书:

牵性口)

师:

枣核为什么能成功牵出牲口?

生1:

他三番五次戏弄衙役,弄得衙役没有了耐心。

生2:

他选择的时机很好,在衙役睡着之后才开始行动。

生3:

他利用自己的优势躲在驴的耳朵里没让人发现。

师:

所以我们不得不说,枣核真是一个(聪明的孩子)。

(2)重点引导他们研读第9~13自然段,说说枣核是如何跟县官较量的(板书:

斗县官)。

画出相关的细节描写,说说自己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师:

牲口没了,官府岂能善罢甘休。

当县官听到牲口是枣核牵的,立刻下令要绑枣核,聪明的枣核可不害怕,他是怎样应对的?

衙役们拿出铁链来绑枣核,噗的一声,枣核从铁链缝里蹦了出来,站在那里哈哈大笑。

衙役们急得不知怎么办才好……

瞧瞧枣核的表现,他面对衙役们的抓捕镇定自若,反观衙役们却急的不知怎么办才好,无可奈何,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些描写都体现着枣核是一个(机灵、聪明)的孩子。

枣核又是怎样斗县官的呢?

()

(3)质疑探究:

枣核如此一个不起眼的小孩子,为什么敢跟县官斗呢?

除了聪明之外,他还具备怎样的品质?

(勇敢)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表现枣核“勇敢”品质的描写,引导他们抓住枣核对县官说的那番话及他敢戏弄衙役和县官的表现,体会其不畏强暴的品质(板书:

不畏强暴)

(4)乡亲们看到枣核与县官斗智斗勇,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生1:

瞧瞧县官那样,他拿枣核没办法,枣核真厉害。

生2:

枣核真勇敢,真了不起。

……

(5)指名分角色朗读第4~13自然段,注意读出不同人物的说话语气及情感表现。

(6)这件事之后,枣核可能还有哪些聪明能干的故事?

四、拓展延伸,课堂小结

1.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其他智斗强暴的故事(或者生活中的真人真事),适时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话进行描述,并将故事人物与枣核进行比较,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

2.教师小结:

是啊,别看有些人渺小不足道,但是他们身上潜藏的能量却是巨大的。

孩子们,放学后,希望你们能把枣核的故事讲给身边熟悉的人听听。

 

板书设计

28*枣核

孝顺:

安慰爹娘

勤快:

不怕累、本领多

聪明:

牵牲口、斗县官

勇敢:

不畏强暴

 

课后反思

 

 

《枣核》

教学目标

1.自主默读课文,抓住“关键人物、主要事件”理清文章脉络,了解人物特点。

2.感受民间故事的魅力,实践训练借助表格复述故事,不遗漏重要情节。

3.展开想象尝试续编故事。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教学难点

体会枣核的聪明勇敢。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国的民间故事源远流长,它用曲折的故事和鲜活的语言,反映了人们的生活和习俗,表达了人们的愿望和思想,凝聚了人们的智慧和才能,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多姿多彩的民间故事,去感受故事的有趣,去汲取智慧,去辨别真假美丑。

今天我们继续认识“枣核”这个朋友,揭示课题。

二、回顾学法,品悟主人公形象

1.回顾学法:

熟读课文→厘清顺序→抓住重点→有序复述。

2.你认为故事的主角枣核是一个怎么样的孩子?

文中其他人物分别是怎样的人?

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并说说理由。

3.学生交流。

枣核:

勤劳、能干、聪明、勇敢;枣核爹娘和乡亲们:

善良;县官和衙役:

蛮横无理。

三、以例悟法,深入自读

重点情节,练习复述。

1.明确学习任务:

复述枣核运用自己的智慧帮助乡亲们的故事。

2.熟读课文,厘清顺序。

思考:

(1)枣核是怎样帮助乡亲们夺回牲口并惩治县官的?

(2)学生交流:

牵走牲口→智赶牲口→勇担责任→智惩县官。

(3)借助表格提示重点学习课文表现枣核聪明、勇敢的部分,练习复述。

内容

人物言行

衙役

枣核

县官

智赶牲口

勇担责任

智惩县官

4.评价要点:

☆按顺序复述;☆重要情节讲具体;☆讲出的故事有趣味。

四、图书拓展,自主阅读

1.默读图书“小小的人儿”一组中的《灯花姑娘》《长发妹》两篇文章。

2.小组交流,合作学习。

(1)抓住“主要人物”与“主要事件”梳理故事的主要内容。

(2)两人复述《灯花姑娘》,两人复述《长发妹》,注意详细复述重点情节。

《灯花姑娘》情节

人物言行

老爷爷

恶少

灯花姑娘

《长发妹》情节

人物言行

长发妹

山神

老人

五、交流汇报,分享收获

1.生交流。

2.听故事的同学评价。

评价要点:

☆按顺序复述;☆重要情节讲具体;☆讲出的故事有趣味。

六、创设情境,续编故事

1.出示:

枣核大摇大摆离开县衙后,回到村子里,村民们有何反应?

爹娘又会说些什么呢?

请同学们动笔续编《枣核》,让你的故事与众不同。

2.推荐优秀故事全班分享。

板书设计

枣核有序复述

灯花姑娘主要人物详述重点

长发妹主要情节人物言行

《28*枣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会认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折、涨”。

   

2.能正确、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1.默读课文,首先明白“枣核”指的是什么,然后运用词语联想课文内容的方法掌握故事梗概,弄清课文是通过哪几件事情来表现枣核的品质的。

 

2.结合关键词句的提示,复述故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枣核聪明和勇敢品质。

 

教学重点:

1.运用词语联想课文内容的方法掌握故事梗概。

 

2.弄清课文是通过哪几件事情来表现枣核的品质的,并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

作者是怎样写出枣核的聪明和勇敢的。

 

教学准备:

教师课前搜集图片,制作课件;学生课前预习课文。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PPT出示:

光头强)师:

这是谁?

你看到他会想到谁?

 

2.PPT出示:

阳。

(预设情景如下) 

师:

这个字读什么?

 

生:

(yáng) 

师:

看到这个字你能想到什么?

 

生:

太阳、阳光…… 

师:

那当你看到“太阳、阳光”你又会想到什么?

 

生:

晴朗的天气、暖和、温暖、阳光明媚、万里无云…… 

师:

刚才我们通过一个“阳”字想到了“太阳、阳光”,又通过“太阳、阳光”想到了“晴朗的天气、暖和、温暖、阳光明媚、万里无云……”这种想有什么特点?

 

生:

一个连着一个,由这个想到另外很多的事物。

 

师:

这种想我们称之为“联想”。

好玩吗?

 

师:

下面我们再来进行联想。

(板书:

枣)大家一起读一下这个字,读到这“枣”字你想到了什么?

 

生:

枣子、大枣、枣核…… 

师:

刚才有同学说到到“枣核”(此时在“枣”字后面板书:

核),那你知道枣核是什么吗?

 

生:

枣子的核。

 

师:

(PPT出示:

牲口、官府、县衙门、折腾)请大家读一读这些词语。

当你读到枣核这个词的时候你联想到了什么?

 

生:

我想到了课文《枣核》 

师:

你可真厉害。

那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枣核》这篇课文。

(就此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一)解题 

师:

课文中写的“枣核”是什么?

(是一个孩子)这让你联想到了课文的哪个自然段?

 

生:

第一自然段。

 

抽生读第一自然段,指导“叹着气说……”这一句的朗读。

 

师:

他为什么叫枣核?

这里其实写的是枣核的什么?

(枣核的身世及名字的由来) 

师:

看来大家课前预习的不错呀?

下面我要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同学们敢接受检查吗?

 

【设计意图:

意在让学生明白文中的枣核是一个像枣核那么大的孩子,孩子的名字叫枣核,也就是枣核的身世及名字的由来,为学习枣核的品质作铺垫】 

(二)检查生字词,扫清字词障碍。

(PPT) 

1.出示以下字词,学生认读。

(分两个层次出现:

一是本课要求会认读的生字词,二是课文中带了拼音的其它生字词) 

枣核   夫妻    爹娘   扶犁   折腾   困得很   

牲口   官府   善罢甘休   涨得通红  勤快   大旱   

县衙门   衙役   不信咧  争辩   拴牛   缰绳  

吆喝   搜人   岂能  铁链  塞进   钱褡   

通过指名读和齐读等方式,订正字音。

 

2.多音字:

涨(zhàng)(饱涨)(zhǎng)(涨潮) 

折(zhē)(折腾)(zhé)(打折)(shé)(折本) 

(三)初步感受枣核的品质。

 

1.师:

开始我们已经知道了枣核就是像枣核那么大的一个孩子。

 

在他的身上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呢?

他还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

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在文中用波浪线勾画出相关的语句。

 

2.汇报 

生:

(预设)勤快、聪明(教师根据学生回答作板书) 

找到的句子可能是第三自然段第一句和第四自然段第一句。

学生读出来后,教师PPT出示句子:

枣核不光勤快,也很聪明。

 

师:

这个句子既写了勤快也写了聪明,包涵了两个品质,请大家看一下“勤快”是在这句话的前面的文段中写的还是这句话后面的文段中写的?

 

生:

找出描写“勤快”的段落并朗读。

同时让学生知道枣核的勤快体现在:

天天干活,会扶犁、能赶驴、能打柴。

(板书:

天天干活、扶犁、赶驴、打柴) 

师:

“聪明”是在这句话的前面的文段中写的还是这句话后面的文段中写的?

其实当我们读到这句话的时候就知道它既概括了上文的内容,也告诉了我们下文将要写的内容,这样的句子叫做过渡句。

(让学生知晓这是一个过渡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又让学生明白课文主要就是从勤快和聪明这两个品质来写枣核的) 

句式训练:

不光……也……(学生说话练习) 

三、借助联想,感悟理解 

(一)借助关键词句,联想课文内容,感悟人物品质。

 

1.PPT出示“愁得很”,师:

你会联想到谁在发愁?

(大伙儿)他们为什么发愁?

 

师:

这个时候谁站出来了?

他说了什么?

其他人是什么反应?

(指导朗读第五自然的对话) 

2.PPT出示:

“吆喝”,师:

你会联想到谁在哪里吆喝?

那他是怎样吆喝的?

(学生模仿吆喝并做动作)请大家快速小声的读一读第六七自段,找一找:

枣核吆喝了几次?

 

师:

枣核吆喝了几次?

(3次)师:

第一次是在什么情况下吆喝的?

衙役们是什么反应,结果怎样?

(让学生读出相关语句) 

第二次、第三次同上。

 

师:

枣核为什么要吆喝三次?

(等衙役困乏后好牵回牛驴)这里写出了枣核的什么品质?

(聪明)还能够看出什么?

(学生自由说,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如:

勇敢) 

3.师:

以上作者是通过一件什么事来写出枣核聪明和勇敢的?

(板书:

救回牲口) 

4.PPT出示:

“牲口是我牵的……”,师:

你联想到了什么?

(枣核站出来主动承担) 

师:

读一读枣核说的那句话,这里写出了枣核的什么品质?

(敢做敢当) 

5.PPT出示:

“铁链、钱褡”,师:

你联想到了什么?

(衙役们用铁链绑枣核,结果枣核从铁链缝蹦了出来,只好把他装进钱褡里) 

6.PPT出示:

县官鼻子都气歪了,师:

你联想到了哪里?

(第十二自然段) 

师:

读到这里的时候也觉得枣核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机灵、勇敢) 

师:

县官的鼻子是真的气歪了吗?

(体会夸张的手法) 

7.PPT出示“荡秋千、大摇大摆”,师:

看到这两个词,你联想到了什么?

生回答并读句子。

 

读到这里的时候也觉得枣核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聪明、机智) 8.师:

刚才我们通过对“牲口是我牵的……”“铁链、钱褡”“县官鼻子都气歪了”“荡秋千、大摇大摆”这些词句的联想,作者实际上又是写了一件什么事来反映枣核的聪明、机智的呢?

(板书:

智斗县官) 

【设计意图:

一是通过联想,学生在课文中找到相关语句,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尤其是对话,为后边复述故事作铺垫;二是通过对关键词句的阅读,理解文法和枣核品质。

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四、结合板书、指导复述。

 

过渡:

这个故事虽然只是一个民间传说,但是故事的主人公枣核“人小志气大,英雄出少年”的形象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请你用自己的话复述一下这个故事。

 

1.复述方法小提示:

 

(1)复述之前,我们先在脑海里想想这个故事先讲了什么,后讲了什么。

 

(2)罗列出可参照的关键词,利用词语来联想内容。

 

(3)复述不是完全照着课文背诵,而是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出来。

可以有所取舍,但要突出重点,必要时可加入自己的想象。

 

2.(再次出示关键词句)教师对照关键词句,一步步地引导学生复述。

 

3.抽生当场复述(如果课堂上没有时间,就让学生课外完成)。

 

【设计意图:

复述是学生要掌握的学习方法之一,在这里给予复述的方法提示很有必要。

整个过程由扶到放,让学生学会复述。

】 

五、课堂延伸、续编故事 

1.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或朋友听。

 

2.枣核大摇大摆的离开了县衙之后,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课后把你想到的故事写下来。

【设计意图:

落实单元目标】 

板书设计:

 

28.  枣核 

枣核那么大的孩子    身世及名字的由来 天天干活、扶犁      

勤劳             赶驴、打柴 

救回牲口             聪明            

 顺利脱险             勇敢             

敢作敢当 机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