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浙科版必修三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作业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827741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42.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浙科版必修三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作业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学年浙科版必修三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作业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学年浙科版必修三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作业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学年浙科版必修三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作业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学年浙科版必修三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作业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学年浙科版必修三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作业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学年浙科版必修三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作业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学年浙科版必修三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作业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学年浙科版必修三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作业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学年浙科版必修三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作业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学年浙科版必修三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作业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学年浙科版必修三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作业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学年浙科版必修三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作业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学年浙科版必修三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作业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学年浙科版必修三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作业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学年浙科版必修三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作业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学年浙科版必修三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作业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学年浙科版必修三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作业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学年浙科版必修三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作业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学年浙科版必修三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作业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浙科版必修三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作业Word下载.docx

《学年浙科版必修三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作业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浙科版必修三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作业Word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浙科版必修三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作业Word下载.docx

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无需能量

D.若刺激a、b之间的任何一个位点,图示电流计的指针均偏转两次

【解析】

试题分析:

电流计指针偏转的方向取决于局部电流的方向,本电流表的两个电极未接受刺激时,膜外都为正电位,因此如图②,当电流表的一个电极受到刺激时,兴奋处膜外为负电位,未兴奋处为正电位,因此b右侧给予一个刺激,b、a处会先后兴奋,依次为②一①一②一③一②,A错误;

图①a和图②a、图③a电极处的膜均处于未兴奋状态,此时仍有离子进出,B正确;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离不开膜内外Na十、K+分布不平衡形成的浓度梯度差,而Na+、K+分布不平衡状态是通过消耗能量来维持的,C错误;

刺激a、b之间的中点,图示电流计的指针不偏转,D错误。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神经调节,意在考查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理解。

4.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

B.神经细胞外侧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同

C.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能够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

D.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

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故A正确;

神经纤维膜外的局部电流方向是由未兴奋部位指向兴奋部位,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反,故B错误;

神经递质分为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因此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能引起的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故C正确;

静息电位的产生与K+外流有关,动作电位的产生与Na+内流有关,故D正确。

本题考查兴奋的传导和传递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5.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三位发现大脑“内置GPS”的科学家,大脑定位系统的一关键组成部分是“网格细胞”,这种神经细胞的兴奋能形成坐标系,可以精确定位和寻找路径。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网格细胞”能释放信号分子,能与其他细胞形成较多的突触

B.“网格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外的电位表现为负电位

C.不同个体内“内置GPS”的性能存在差异

D.“内置GPS”上兴奋的传导都是双向的

根据题意,“网格细胞”是神经细胞,能够产生兴奋释放神经递质,可能与其他神经细胞形成较多的突触,故A正确;

神经细胞兴奋时,兴奋部位的电位为动作电位,为外负内正,故B正确;

不同个体的遗传物质不同,所以不同个体内“内置GPS”的性能存在差异,故C正确;

“内置GPS”上兴奋的传导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的,而在神经元之间是单向的,故D错误。

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6.下图所示,若甲乙两图均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式,则以下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乙图中细胞4可以是:

神经细胞、肌肉细胞、腺体

B.信息从细胞3传递到细胞4和从细胞1传递到细胞2时都需要经过细胞外液

C.细胞2、细胞4都可能依靠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蛋白来识别信息

D.如果细胞l是胰岛A细胞,则细胞2主要是肝脏和肌肉细胞

【解析】由反射弧的结构可知,乙图中细胞4可以是:

神经细胞、肌肉细胞、腺体,A正确;

组织细胞生活的环境是组织液,所以信息从细胞3传递到细胞4和从细胞1传递到细胞2时都需要经过细胞外液,B正确;

细胞2、细胞4都可能依靠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蛋白来识别信息,C正确;

如果细胞l是胰岛A细胞,则细胞2主要是肝脏细胞,肌糖原不能分解形成葡萄糖,D错误。

【考点定位】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7.脊神经的前根和后根都是由神经纤维组成的,分别属于神经元的()

  A.轴突和树突  B.树突和轴突  C.轴突和轴突  D.树突和树突

【答案】C

【解析】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向是一定的,即只能是树突→胞体→轴突,而不能反过来传递。

脊神经的前根由灰质前角发出的运动神经纤维组成,胞体仅位于灰质前角内,负责将中枢的指令传向外周,故运动神经纤维由轴突组成。

而脊神经的后根负责将外周感受刺激产生的冲动传人脊髓,但由于胞体位于脊髓外的神经节上,因此亦为轴突)

8.某人因车祸大脑右半球的躯体运动中枢受损伤,出现左侧肢体瘫痪,此时他两下肢的膝跳反射情况是

A.两下肢均有

B.左下肢有,右下肢没有

C.两下肢均没有

D.右下肢有,左下肢没有

【答案】A

某人因车祸大脑右半球的躯体运动中枢受损伤,但膝跳反射中枢位于脊髓,脊髓没有受损伤,故该病人在进行膝跳反射实验时,两腿都有膝跳反射.

本题考查膝跳反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9.如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刺激c点,检测各位点电位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电表①不偏转,电表②偏转两次

B.a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是由于突触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

C.兴奋由c传到e时,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

D.若检测到b、d点有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双向传导的

A、由于突触处的兴奋传递是单向的,故电流表①指针不偏转;

而传递到电流表②两极的时间不同,故可发生两次偏转,A正确;

B、a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是由于突触处的兴奋传递是单向的,而不是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是抑制性递质,B错误;

C、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有促进兴奋的,也有抑制兴奋的,兴奋由c传到e时需要经过突触,在突触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C正确;

D、在左侧第一个神经元上的a点给予一个刺激,兴奋将从a点传到b点,再传到d点,不能说明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双向传导的,D正确.

B.

10.下列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刺激点膜电位由静息电位转为动作电位的过程是

A.④→①B.②→③C.③→②D.①→④

【解析】据图分析可知,④表现为外正内负,为静息电位,①表现为外负内正,为动作电位,因此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刺激点膜电位由静息电位转为动作电位的过程是④→①,故选A。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兴奋产生的机理和电位变化,能够准确判断四幅图中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进而做出合理的选择。

11.如图所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下列与此相关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a点兴奋时,Na+内流

B.①②③是神经元树突的末端

C.神经递质能通过⑥进入神经元N中

D.神经递质必然引起神经元N的兴奋

【解析】静息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

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A正确;

①②③是神经元轴突的末端,B错误;

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引起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神经递质不会通过突触后膜进入神经元,C错误;

神经递质分为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D错误。

【考点定位】突触的结构

【名师点睛】

12.19世纪英国著名外科医生贝尔和法国生理学家马让迪发现,动物的脊神经是由背根和腹根组成的(如图所示),两人进行如下实验,研究背根和腹根的功能。

①分别电刺激每对脊神经根的腹根和背根均可引起动物同侧后肢发生运动反应 ②在一对脊神经根的背根中央处剪断(图中甲箭头所示)电刺激背根向中段B,动物后肢发生运动反应;

电刺激背根外周段A,动物后肢不发生反应 ③在另一对脊神经根的腹根中央处剪断(图中乙箭头所示),电刺激腹根向中段D,动物后肢不发生反应,电刺激腹根外周段C,动物后肢发生运动反应。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通常要将实验动物的脑破坏,保留脊髓,以排除脑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实验①的作用证明脊神经的背根、腹根结构完好,功能正常

C.由②、③结果可知背根的功能是运动,腹根的功能是感受

D.上述实验可以看出组成一根神经的许多神经纤维之间的功能互不干扰

【分析】

据图分析:

脊神经背根中的神经是传入神经,腹根中的神经是传出神经。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必须依赖于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

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

低级中枢脊髓的活动受高级中枢大脑的控制,故要将实验动物的脑破坏,保留脊髓,以排除脑对实验结果的影响,A正确;

实验①的作用证明脊神经的背根、腹根结构完好,功能正常,B正确;

由②、③结果可知腹根的功能是运动,背根的功能是感受,C错误;

根据实验可以看出组成一根神经中有许多神经,许多神经纤维之间的功能互不干扰,D正确。

【点睛】

本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反射弧的结构及相关的实验,意在强化学生对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13.下丘脑在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a引起下丘脑分泌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B.b引起下丘脑分泌②抗利尿激素

C.c引起下丘脑分泌③胰高血糖素

D.d引起下丘脑产生④电位变化

【答案】C

【解析】过度紧张时,下丘脑会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间接促进甲状腺产生甲状腺激素,故A正确;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产生、分泌抗利尿激素,经垂体释放后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对水分的重吸收,故B正确;

胰高血糖素是由胰岛A细胞分泌的,故C错误;

寒冷环境会引起下丘脑兴奋,故有电位变化,故D正确。

14.下丘脑在人体生理调节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下列关于下丘脑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寒冷环境中,下丘脑可通过分级调节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分泌,使机体产热量增多

B.当血糖浓度降低时,下丘脑可通过有关神经作用于胰岛A细胞,促进胰高血糖素分泌

C.下丘脑中有许多维持生命活动的中枢,故它是生命活动调节的最高级中枢

D.下丘脑既可以通过神经结构调节生命活动,也可通过产生激素调节生命活动

寒冷环境中,下丘脑可通过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后者又会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分泌,进而提高细胞代谢的速率,使机体产热量增多,A项正确;

当血糖浓度降低时,下丘脑可通过有关神经作用于胰岛A细胞,促进胰高血糖素分泌,从而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水平升高,B项正确;

下丘脑中有许多维持生命活动的中枢,如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等,但下丘脑不是生命活动调节的最高级中枢,人体大脑皮层才是生命活动调节的最高级中枢,故C项错误;

下丘脑是高等动物内分泌活动的枢纽,也是生命活动调节的神经中枢。

下丘脑既可以通过神经结构调节生命活动,也可通过产生激素调节生命活动,D项正确。

本题考查下丘脑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15.15.胰液分泌的调节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如图为胰液分泌调节的部分示意图。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咀嚼食物引起胰腺分泌胰液的调节方式属于条件反射

B.食物进入胃内后,引起胰液分泌的调节方式为体液调节

C.激素A能作用于胰腺与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功能有关

D.激素B作用于胰腺后很快被灭活导致激素的作用时间短

咀嚼食物引起胰腺分泌胰液的调节方式,直接由脊髓神经中枢参加,为非条件反射,故A错。

食物进入胃内后,一方面通过激素A作用于胰腺,另一方面通过神经传导兴奋作用于相关神经中枢,再通过神经作用于胰腺,引起胰腺分泌胰液,故为神经-体液调节,故B错。

激素A与胰腺细胞膜的受体结合,传递相关信息,故C正确。

激素起作用后很快灭活,有利机体源源不断产生激素和维持激素含量稳定,但是比起神经调节,激素作用时间很长,故D错。

本题考查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16.下图表示人的反射弧模式图,③表示位于脊髓的神经中枢,箭头表示受到刺激产生兴奋的传导方向。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刺激④既可以引起⑤的活动,也可以导致a处的兴奋

B.结构⑤是指神经末梢

C.兴奋在②上传导时,其膜内电流方向同箭头方向一致

D.人体的反射弧至少由3个以上的神经元组成

【解析】根据该反射弧模式图提示的信息可得,①为感受器,②为传入神经,③为神经中枢,④为传出神经,⑤为效应器,效应器可以是传出神经的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B错误;

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递,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是单向传递,则刺激④可以引起⑤的活动,但无法导致a处的兴奋,A错误;

兴奋在②上传导时,其膜内电流方向同箭头方向一致,C正确;

反射弧一般至少有三个神经元:

传入神经元、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元,但是膝跳反射中包含两个神经元:

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D错误;

故本题的答案为C。

17.如图表示一段运动神经元轴突的纵切面,①为轴突,②为髓鞘细胞(髓鞘细胞是一种绝缘细胞,它包裹着轴突,轴突膜被它包裹的地方无机盐离子难以通过)。

髓鞘细胞间的空隙称为朗飞氏结。

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图中①和②都是受到适宜刺激可产生兴奋的细胞

B.当Ⅰ处受到适宜刺激时,该部位膜两侧电位变为内负外正

C.若相邻的两个Ⅰ间能形成局部电流,则朗飞氏结能加快①中神经冲动传导的速率

D.当Ⅰ处受到适宜刺激时,该部位K+从Ⅱ处流向Ⅰ处的同时从Ⅲ处流向②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②为髓鞘细胞,包裹着轴突的地方无机盐离子不能通过,因此不能产生兴奋,A错误;

当I处受到适宜刺激时,该部位膜两侧电位变为内正外负,B错误;

郎飞氏结的电阻较小,在冲动传导时,局部电流可由一个郎飞氏结跳跃到邻近的下一个郎飞氏结,该传导称为跳跃传导,跳跃传导方式极大地加快了传导的速度,C正确;

当神经纤维受到适宜刺激时会形成动作电位,原理是钠离子内流,而静息电位的形成原理是钾离子外流,D错误。

18.下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a、d分别表示两个神经元的局部。

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兴奋在a、d两个神经元间传递的过程是a神经元树突→突触→d神经元轴突

B.③内的递质只能经④释放再作用于⑥,借助于生物膜的流动性

C.兴奋由b传至c的过程中,①处膜外电流方向是b→c

D.经④释放的递质必然引起神经元d的兴奋

【解析】图中a代表突触小体,③代表突触小泡,④、⑤、⑥分别代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突触前膜是轴突末端,不是树突末端,所以兴奋在a、d两个神经元间传递的过程是a神经元轴突→突触→d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d神经元轴突,A项错误;

③突触小泡内的递质经④突触前膜释放到⑤突触间隙的方式是胞吐,依赖于生物膜的流动性,B项正确;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中,膜外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故C项错误;

神经递质有两种:

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抑制性递质会使下一个神经元受到抑制,所以经④释放的递质会引起神经元d兴奋或抑制,D项错误。

【考点定位】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19.同学甲因为交通事故脊髓从胸部折断,同学乙患有小儿麻痹症,该病是由于病毒侵染了位于脊髓的传出神经元的细胞体引起的,关于两位同学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B.膝跳

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C.乙运动障碍,对刺激有感觉

D.乙能运动,对刺激无感觉

【解析】甲膝跳反射仍存在,因为甲的脊髓从胸部折断,而膝跳反射的中枢在腰部脊髓,但针刺足部应该是无感觉,脊髓从胸部折断,膝跳反射产生的兴奋不能上行传到大脑,所以无感觉;

而乙病毒侵染了位于脊髓的传出神经元的细胞体,膝跳反射不存在,但针刺足部产生的兴奋能经神经中枢脊髓上传到大脑,所以有感觉,AB错误;

C.乙对刺激虽然有感觉,但传出神经元的细胞体被病毒侵染,兴奋不能传至效应器,所以运动会障碍,C正确,D错误。

【考点定位】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

【名师点睛】本题以“交通事故”“小儿麻痹症”为材料背景,考查反射弧结构和神经传导的相关知识,只要知道膝跳反射的反射弧及躯体产生感觉的中枢,灵活运用已有知识就能顺利作出判断。

20.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感受器和效应器应该分布于机体同一组织或器官中

B、所有反射的中枢都位于大脑皮层,它是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位

C、兴奋传导的速度主要取决于神经纤维的长度

D、突触后膜可以是神经细胞膜,也可以是肌细胞膜等

【解析】感受器和效应器应该分布于机体同一组织或器官中,也可以位于不同组织器官中,非条件反射位于脊髓内,突触后膜可以是神经细胞膜,也可以是肌细胞膜等,所以D选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21.(16分)

图甲所示的调节过程是人体稳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乙为细胞间信息传递的几种模式示意图,图丙是图乙局部结构的放大图。

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甲中正常人血液中②的含量变化对①、③的分泌起调节作用,此种调控机制属于__调节。

(2)在寒冷环境中,图甲中的②分泌量增加的同时(填字母)的分泌量也增加,二者共同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

请写出寒冷条件下皮肤立毛肌收缩,起鸡皮疙瘩的反射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甲中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其主要的靶器官是___________,若胰岛B细胞受损,会导致

__________分泌不足,其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转化和储存葡萄糖的能力会减弱。

(4)若图乙中细胞3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兴奋部位膜外电位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

兴奋在细胞3和细胞2间传递的结构如图丙所示,图丙中结构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兴奋通过图丙的传递过程中,信号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负反馈

(2)b皮肤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立毛肌

(3)肝脏胰岛素

(4)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只写膜外电位变化)突触后膜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1)分析图甲可知,①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是甲状腺激素,③是促甲状腺激素。

正常人血液中②(甲状腺激素)的含量过高时,会对①、③的分泌起抑制作用,此种调控机制属于负反馈调节。

(2)在寒冷环境中,通过神经—体液的调节,会导致甲状腺和肾上腺的活动增强,从而使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量增加,以增加机体的产热过程,图中的b表示肾上腺素。

寒冷条件下皮肤立毛肌收缩,这属于非条件反射,相关的反射弧为:

皮肤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立毛肌

(3)胰高血糖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肝糖原分解及其非糖物质转化,因此作用的主要靶器官是肝脏。

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若胰岛B细胞受损,会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其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转化和储存葡萄糖的能力会减弱。

(4)图乙中的细胞3为神经细胞,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兴奋部位膜外电位的变化是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图丙表示突触的结构,其中的③是突触后膜,兴奋通过突触时,发生的信号转化为: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本题考查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体温调节、血糖平衡调节、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22.甲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乙图是甲图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

(1)甲图中f表示的结构是____________,C表示的结构是____________,b中兴奋传导的形式是____________。

乙图是甲图中____________(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乙图中的B称为____________。

(2)下图表示两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

若在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能测到膜内外电位变化的位置是 

 

,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_____(填“单”或“双”)向传导。

不能测到膜内外电位变化的位置是 

,因为兴奋在突触处只能_____(填“单”或“双”)向传递,这是由于 

(1)感受器 

神经中枢 

电信号 

突触后膜

(2)b、c 

双 

单(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

(1)由图可知,f是效应器,C表示的结构是神经中枢,b神经纤维中兴奋传导的形式是电信号。

乙图是甲图中d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乙图中的B称为突触后膜。

(2)若在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能测到膜内外电位变化的位置是b、c,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

不能测到膜内外电位变化的位置是a,因为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这是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

【考点定位】考查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和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以及反射弧的知识。

23.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受神经和体液因素调节。

请据图回答:

(1)某人一次性饮1000mL清水,1h内尿量显著增加,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降低,对相关感受器

刺激导致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减少,其轴突末梢释放的,降低了对水分的_____________。

饮水1h后,通过图中a所示的___________

调节机制,尿量逐渐恢复正常。

(2)在剧烈运动状态下,体内会启动一系列调节机制,其中支配肾上腺髓质的内脏神经兴奋增强,其末梢内____________释放的神经递质与肾上腺髓质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结合,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