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案例.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828220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4.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三年级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三年级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案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三年级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案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三年级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案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三年级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案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三年级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案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三年级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案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三年级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案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三年级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案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三年级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案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三年级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案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三年级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案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三年级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案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三年级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案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三年级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案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案例.docx

《三年级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案例.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级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案例.docx

三年级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案例

三年级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案例

篇一:

《陶罐和铁罐》教学案例

《陶罐和铁罐》教学案例

宣风镇中心学校陈燕双

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是一篇寓言故事,看似简单,却寓意深刻。

向我们讲述着深刻的道理。

文章前半局部向我们讲述了在国王的御厨里有两只罐子,一只是陶的,一只是铁的,骄傲的铁罐瞧不起陶罐,经常奚落他。

后半局部向我们介绍了许多年后,当人们挖掘出陶罐的时候,铁罐却已经无影无踪了。

文章虽然简短,但是,陶罐与铁罐的态度差异通过人物语言表现得非常明显,这和最后的结局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本文运用大量的对话来向我们展示两只不同的罐子,让我们深深体会到陶罐的谦虚,铁罐的傲慢。

文章中的一些词语也说明了这一点。

如骄傲、看不起、傲慢、奚落、谦虚、轻蔑、争辩、愤怒等很多。

文章以两只罐子的对话为线索,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文章的重点在于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根底上,学会全面的看问题,要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这也是教学的难点。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认读十一个生字,会写十二个生字。

2.朗读中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中的故事内容,了解语言蕴含的道理,思考陶罐和铁罐的最终结局。

教学重难点:

学习课文,抓住文中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和语言的语句,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自编、自导、自演《陶罐和铁罐》课本剧,用独特的语言及形体动作演绎这个故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自由朗读课文,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上节课我们说课文可以分为两个局部,1——9自然段讲〔〕,10——17讲〔〕。

二、学习1——9自然段

——9自然段,想一想这9个自然段主要写的是〔人物的对话〕。

2.是的,大多数都是陶罐和铁罐的对话,请你根据导学,学习1——9自然段。

导学:

①自己读一读,用波浪线画出描写陶罐、铁罐的神态的词语。

②小组合作内说说这是个怎样的陶罐?

是个怎样的铁罐?

你从哪里感受到的?

3.小组汇报。

①师:

说说,你找到了哪些?

生:

我找到的是“你敢碰我吗?

陶罐子!

〞铁罐傲慢地说。

师:

哦,他抓住了铁罐的语言和神态来充分表达它对陶罐的奚落,真好!

谁能来做做“傲慢〞的动作?

这句话中还有哪里可以看出铁对陶的瞧不起?

生:

“陶罐子〞铁罐对陶罐的称呼感受到了铁罐子的傲慢

师:

谁能读一读,点人读,生评后再读,全班读

②你还找到了哪些句子?

过程:

读句子2

师:

从哪里看出铁对陶的奚落的?

生: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这次铁又是什么样的神态〔轻蔑〕

谁来读出轻蔑的语气,听到同学们读,老师也想读一读,那老师来读铁说的话,你们来读旁白好吗?

③铁从傲慢变为轻蔑,那接下来铁罐会怎样呢?

找一找接下来描写铁的句子

生:

铁罐开始恼怒了。

师:

自己做一做。

点拨:

他瞪着眼,他还气得手指着对方,他在跺脚呢〔用各种动作表情形象化“恼怒〞〕

师:

恼羞成怒的铁奚落陶的语言一定更尖刻了,听听,他都说些什么?

指名读

④铁第三次奚落陶了,这使得铁已经生气了,那接下来呢第四次铁罐是怎么奚落陶的?

⑤同位之间分角色把铁四次说的话读一读

⑥好,下面老师来引读,一组读一次话,第一组读铁罐第一次说的话,第二组读第二次的话,清楚了吗?

〔教师引读:

铁罐傲慢地问――、铁罐轻蔑地说――、铁罐恼怒地说――,铁罐怒不可遏,说――〕

铁罐用这么刻的话来挖苦挖苦陶罐子,那他它凭什么奚落陶罐〔铁罐认为自己很坚硬,而陶罐很容易碎,它只看到自己的长处,所以看不起陶罐。

〕师:

真能干!

铁罐认为自己很巩固〔板书:

巩固〕,这是它的长处〔板书:

长处〕,而陶罐很容易碎〔板书:

易碎〕,这是它的短处〔板书:

短处〕,它仗着自己的长处去奚落别的人短处。

面对铁罐一次又一次的奚落,陶罐怎样对待的呢?

“不敢,铁罐兄弟。

〞陶罐谦虚地答复。

〔谦虚〕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

〞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

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相机设问:

你认为陶懦弱吗?

为什么?

从哪里知道的?

抓“争辩〞——读句子,注意省略号的读法。

师评:

我听出了这是一个不卑不亢的陶罐子;这是一个谦虚但并不懦弱的陶罐子;

这是一个对自己充满自信的陶罐子…..

“何必这样说呢?

〞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陶罐不

再理会铁罐。

〔这是一种无声的抗辩〕

你觉得陶罐怎么样?

〔谦虚〕

4.确实如此,铁罐最大的特点就是傲慢无理,陶罐就是谦虚有礼,却不懦弱。

5.指导朗读。

哪个小组能够读出陶罐的?

哪个小组愿意来读读铁罐的傲慢无礼?

6.同学们,作者通过描写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写出了陶罐的谦虚有礼而不软弱和铁罐的傲慢无礼,下面我们男、女分角色朗读。

三、学习10——17自然段。

同学们,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显得傲慢无理,陶罐面对铁罐的奚落,谦虚有礼,据理力争,不再理会铁罐。

时间一天天流逝,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情,王朝覆灭,宫殿倒塌了,两个罐子被遗落在荒凉的场地上,上面覆盖了厚厚的尘土,许多年过去了。

有一天......

1.谁愿意接下去将这个故事讲完?

其他同学思考:

陶罐和铁罐发生了什么变化?

2.指名反应。

3.陶罐去哪里了?

4.曾经的铁罐常常奚落陶罐,如今,发现铁罐不见了,陶罐是怎么做的?

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关心、宽容、善良〕

四、拓展:

引导学生根据教师自制道具和喜爱演的角色上台演一演“陶罐和铁罐〞〔教师点拨表演时的语气、语调、表情、神态、动作等方面对人物特征的展示。

2.读了这个故事你一定有许多自己的感慨,

你想说点什么吗?

我想对铁罐说:

〔〕

我想对陶罐说:

〔〕

我想对自己说:

〔〕

3.读了这那么童话,你收到了什么启发?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板书设计:

27陶罐和铁罐

铁罐陶罐

坚硬易碎

易氧化不会氧化

傲慢无礼谦虚有礼,不软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

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教后反思:

在教学《陶罐和铁罐》一课时,我本着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紧扣教材特点展开教学,设计以促进学生的自能学习、自主开展为宗旨,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作法,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通过“读、、议、演、想、〞的教学流程,表达“以情励学,以趣激学,调动参与,启迪创造,注重内化,求精求

活〞的教学特色,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首先我以游戏化的课堂为学生营造出快乐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再以问题翻开学生思维、唤起想象的钥匙,让学生自主的发现问题,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学生有所疑问才去会进一步思考,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例如,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

“文中的人物对话及生动的神态,动作的描写,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通过读、想、、大家也一定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吧!

那么你们喜欢陶罐还是铁罐?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意义深重,既启发了学生有价值的思维,又表达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三分文章七分读〞,在这节课中,我设计了默读、对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朗读方式,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兴奋的读书状态。

在读书的过程中,在学生熟读课文、感知形象的根底上指导学生深入思考、理解文章、悟出道理。

同时,把这一过程作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让学生读后表达自己的认识、交流相互的感想,享受朗读的乐趣。

要想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教师要善于发现创新的苗头,点燃创新的火花,激发创新的潜能。

如在教学过程中,当我发现没有学生喜欢铁罐时,便紧紧抓住这个“生成点〞,果断调整教学设计,提出:

“陶罐就没有缺点吗?

铁罐就没有优点吗?

〞的问题,促使学生辨析感悟。

话音未落,一名男生勇敢地站起来,郑重其事地说:

“我就喜欢铁罐!

〞全班同学哄堂大笑,指指点点,他犹豫了,而我马上向他投去了赞赏的目光,伸出了大拇指说:

“我支持你!

〞他自信地抬起了头,又郑重其事地解释自己喜欢铁罐的理由。

听了他的发言,全班同学各个眉头紧锁,陷入了深深地沉思。

不一会儿,大家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

这名男生一语道破天机,而我的教学预设也正好恰到好处。

在“另辟新径〞中收到了“异曲同工〞之效。

由此可见,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根植于教师尊重学生的差异,鼓励学生求异,角度可以是多向的,理解可以是多维的,答案可以是多样的。

由于本课我设计了很多的教学环节,课堂时间有限,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有的环节显得不到位,例如最重要的“读、议中感悟〞的“议〞,没有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看着学生拿在手中的作品,我的内心非常冲动,我没有想到学生手中的画是如此的传神,可我却没有多给他们一点时间和空间,没能让他们尽情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展现自我,激活课堂教学气氛,体验成功。

〔这是课后学生告诉我他们还想说自己的见解,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也体会到了。

篇二: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陶罐和铁罐》第1课时教学设计

秀城实验教育集团钧儒小学欧阳雪茹

课文简介:

《陶罐和铁罐》是人教版第五册的的课文,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

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

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认识“陶、懦〞等几个生字,会写“陶、谦〞等6个生字。

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课文1—9自然段,体会铁罐的骄傲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

3、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9自然段,学会从不同的语言体会不同角色的人物情感,知道不能用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去比。

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教学难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2-9节,理解课文讲的道理,不能用自己的长处去和别人的短处比。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师: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童话故事,故事有2个主人公,一个叫“陶罐〞,另外一个叫“铁罐〞,请同学们拿出手来跟老师一起写一写,陶字是要求我们会写的生字。

〔板书:

陶罐和铁罐。

边写边讲解:

陶字左边是个软耳刀,写得比拟窄;右边笔画多,写的较宽些。

2、读题,

师:

我们一起来把课题读一遍。

〔齐读课题〕

3、质疑:

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些什么呀?

〔指名说〕

师:

看来你们都急迫地想知道陶罐和铁罐之间到底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下面让我们去读读课文。

在读课文的时候,老师相信你们能做到:

出示PPT:

我能做到:

1、努力把生字词读正确,努力把课文读通读顺。

2、标出自然段

3、读完以后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并能用这个句式试着说一说:

这个故事讲了许多年以前,许多年过去了,陶罐,铁罐。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

1、生自由读课文,过程中指导已经读完的同学把难读的词语句子多读几遍,后出示生字、新词。

师:

刚有很多同学读完一遍课文后能继续把难读的词语句子多读几遍,这样的读书习惯很好。

下面请看看大屏幕,这些生字词语你会读吗?

2、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带拼音的词语:

陶罐奚落懦弱谦虚争辩恼怒羞耻流逝宫殿掘开朴素和睦相处相提并论

〔2〕、去掉拼音开火车读,齐读,提示“和睦相处〞是多音字。

〔3〕小老师带读,正音,齐读。

〔生自由准备——指名5、6组的三号小老师领读——生齐读2遍〕,其中“和睦相处〞学生读的正确时也点一下是“多音字〞。

3、生字词语都认识了,那你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出示:

这个故事讲了许多年以前,许多年过去了,陶罐,铁罐。

〔先跟小组内的同学讲讲〕——指名说8、9组的2号说,追问,铁罐哪里去了?

***补充小资料袋:

关于铁罐氧化作用的科学道理。

4、整体感知

师追问:

初读课文你就能讲出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很了不起,那故事中的2个主人公到底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铁罐的骄傲和陶罐的谦虚、平和〕如果一个讲到铁罐,让另外一个人讲陶罐。

师:

其他同学是不是也跟他们有同样的感受呢?

〔是〕那你们是从哪里感受到铁罐的骄傲和陶罐的谦虚呢?

让我们先仔仔细细地读读1-9自然段,读完以后把你感受很深的地方划下来,划下来后再好好读读,体会体会。

〔师巡视后〕

〔过渡〕师:

小朋友们自学的真认真,老师看见很多小组都有了自己的发现和体会。

我们先不着急讲,比比谁能把心中体会到的用朗读表达出来。

三、学习课文2——9自然段

1、抓住人物“神态语气〞体会,以读代讲,以读促讲

师:

首先我们来看这局部对话。

PPT出示第一局部对话:

“你敢碰我吗?

陶罐子!

〞铁罐傲慢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

〞陶罐谦虚地答复。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这并不是懦弱。

〞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不是来互相碰撞的。

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

再说?

?

“住嘴!

〞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

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变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第一次练读〔直接读对话〕

〔1〕小组内同学1、3选铁罐,2、4选陶罐角色,自由练习该怎么读。

〔2〕指名分角色读

师:

谁愿意来读“铁罐〞?

谁愿意来读“陶罐〞?

其他同学仔细听,做做小老师一会来评评他们读的怎么样?

〔哪一组的1号和哪一组的2号,另一组的3号和另一组的4号读〕

〔3〕评价

师:

你们先别急着坐下,听听同学们对你们的评价。

〔其他同学评〕

**〔如果读的好的,那就追问读的同学〕

师:

老师也和同学有同样的感受,你读的太好了。

刚刚我看到你一脸瞧不起他的样子,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啊?

〔学生答复后教师过渡到“神态〞〕

**〔如果读的不好的,那就追问评价的同学〕

师:

那你认为应该怎样读?

〔学生答复后教师也过渡到“神态〞〕

〔转向读的同学〕师:

如果在朗读时,能注意到角色的神态和语气,会读的更好。

〔4〕找神态体会

师:

那铁罐和陶罐在说话时的神态和语气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请你马上默读一下这些对话,在书上把他们说话时描写神态语气的词语,就是他们怎么说的圈出来,想想你体会到了什么?

〔交流〕师:

你们找到了哪些词呢?

在4人小组交流下。

师:

首先来看陶罐,他说话时的神态语气是怎样的呀?

〔谦虚〕是啊,你看看陶罐说的这句话,你从哪里能感受到他很谦虚?

〔称呼上〕是啊,再看看铁罐对他的称呼呢?

〔真是太骄傲了,没礼貌〕所以这里铁罐说话时的神态是“傲慢〞,谁来读读这两句对话?

〔指名2人读〕你还找到了铁罐说话时的哪些神态和语气?

〔更加轻蔑〕轻蔑是怎样的,你能来做个动作吗?

〔学生做表情动作〕你们看到他刚怎样做的?

〔眼睛眯起来,抬起来,下巴还往上翘〕好,谁来用更加轻蔑的神气读读铁罐说的这句话?

〔指名几个同学读句子〕还有吗?

〔恼怒〕恼怒就是说他〔很生气了,越来越骄傲〕铁罐为什么会越来越生气呢?

〔因为陶罐在争辩〕陶罐要争辩些什么?

〔他不是懦弱?

?

〕这个省略号表示什么?

〔陶罐还想继续说下去〕会说些什么呢?

〔自己读读,想想——指名说〕但是铁罐容许他争辩吗?

〔不〕哪里看出来的?

〔铁罐打断他说的话〕所以这里朗读的时候要注意,读的快一点,硬一点。

〔指名2人来读这两句对话〕读了对话,奚落这个词语意思知道了吗?

〔用很尖刻、很难听的话,去嘲笑、挖苦别人〕相提并论呢?

〔两样东西好坏差不多,可以放在一起比拟〕

师:

有了这样的理解和体会,相信你们能读的更好。

第2次推荐读〔直接读对话〕

〔1〕再小组内分角色练读,要读出铁罐和陶罐不同的神态和语气,你还可以加上一些眼神和动作。

〔2〕推荐分角色读

师:

同学们来推荐一位同学读铁罐,一位同学读陶罐。

到台上来读,表演读,其他同学同样要听仔细,一会来点评。

〔3〕评价〔估计读的好〕如果读的不好,老师范读

师:

你们读的真不错,真是活灵活现的陶罐和铁罐。

是啊,只要抓住人物的不同神态和语气,会让我们的体会更加深刻,如果再加上点眼神动作,会让我们的朗读更绘声绘色!

第3次展示读〔直接读对话〕

师:

下面1、3、5、7组做铁罐,2、4、6、8组做陶罐,分角色来读这局部对话。

2、想象神态朗读

出示余下的对话:

“何必这样说呢?

〞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

〞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陶罐不再理会铁罐。

〔1〕师:

这局部对话又该怎么读呢?

但是这里并没有写出陶罐和铁罐的神态,你能不能想象一下陶罐和铁罐当时说话的神态吗?

出示:

“陶罐〔〕地说〞〔心平气和、温和、平静、好言好语等〕

“铁罐〔〕地说〞〔歇斯底里、怒不可遏、暴跳如雷等〕

在书本上写写,读读

〔2〕指名2名同学分别说说铁罐和陶罐的神态,说好后读一读。

〔3〕同桌两人,也分别加上神态,再来练习一遍。

3、全部对话练读

师:

现在我们把所有的对话连起来读一读。

只要读对话局部,你想读陶罐的读陶罐,想读铁罐的读铁罐,如果都想读的,那就都读吧。

〔全班练读〕

4、整体感悟

师:

刚刚大家从铁罐和陶罐的对话中读懂并体会了铁罐的骄傲和陶罐的谦虚平和,下面请大家再默读这些对话,想想想你又能发现些什么?

你是否又明白了什么呢?

***读后自由思考——四人小组交流——师巡视,确定先说内容方面的同学先答

篇三:

语文教学设计《陶罐和铁罐》(人教版三年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谦虚等词语。

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能积累描写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积累语言。

态度与价值观:

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本课教学难点是课文所讲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

同学们,老师知道大家都做了提前预习,那你们能认出这两只罐子吗?

说说谁是陶罐谁是铁罐?

〔随着学生的答复老师画出陶罐和铁罐〕

师:

在现实生活中这两只罐子各有什么特点呢?

生:

陶罐易碎,铁罐坚硬,教师随机在两个罐子里板书。

师:

这两个小罐子的性格差距可大了,一个傲慢无理,一个谦虚礼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27课《陶罐和铁罐》。

齐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课文

师:

请同学们翻开书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一会老师要检查生字认读的情况。

师:

读好了吗?

老师看到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现在请同学们来认读老师所出示的生字,词。

师:

同学们认读得非常好,看来生字是难不倒我们大家的,请同学们再来默读课文,把陶罐和铁罐的话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好吗?

老师看谁的动作快,开始了。

三、品读课文

师:

画好了吗?

老师看到同学们边读边画,做得很认真。

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对话,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还想知道什么?

师:

读完了吗?

哪位同学告诉大家你读了对话都读懂了什么?

生:

不要骄傲,要学习陶罐一样谦虚

师:

好了,同学们知道了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经常奚落它。

师:

哪位同学能结合上下文,谈一谈你对奚落这个词的理解,奚落是什么意思呢?

生:

瞧不起,嘲笑

师:

我们理解了这个词,通过读对话,你还想知道什么呢?

同桌先相互说说还想知道什么?

生:

为什么铁罐那么骄傲

师:

老师听了同学们的问题,知道同学们对这几个问题比拟感兴趣。

铁罐为什么要奚落陶罐?

铁罐是怎么奚落陶罐的?

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师:

那我们就来逐个解决以上的问题。

汇报:

1铁罐为什么要奚落陶罐?

2铁罐是怎么奚落陶罐的?

陶罐对铁罐说了哪几句话?

说这句话时是用什么语气的?

谁来用这样的语气来读读。

3铁罐奚落陶罐还有哪句呢?

这时候又是什么态度呢?

哪位同学带着轻蔑的样子来读读。

老师也想来读读,你们来给老师做旁白好吗?

师范读

4再找找看还有哪些是描写铁罐奚落陶罐的?

铁罐从开始的傲慢到轻蔑再到恼怒,谁再来读读铁罐恼怒的句子。

5铁罐一心想把陶罐碰碎已经到了狂妄自大的地步,找一找描写铁罐狂妄自大的语句,谁来模仿狂妄自大的语气来读读。

6我们对陶罐和铁罐的性格有所了解,那么陶罐的态度又如何呢?

学习前面的学习方法,抓住重点语句来读一读好吗?

7找到了吗?

谁愿意来告诉大家。

生答。

这一句能表达陶罐的什么态度呢?

8我确实不敢碰你和我不敢碰你哪一句好呢?

加上确实更能显出自己的态度。

9你认为陶罐懦弱吗?

哪个词能证明它不懦弱。

〔争辩〕现在请同桌互读对话,老师想请同学到台上来读。

然后大家来给评评读得怎么样?

10这两只罐子的结果如何能,快来读读课文的最后一局部?

11他们最终如何呢?

四、总结

1、现在我们来回忆一下课文,课文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2、我们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3、人与人之间要懂得互相尊重,互相谦让,学会全面看问题。

五、作业

同学们联系课文,尝试着自己来编一那么寓言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