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空气物质的构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829010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99.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粤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空气物质的构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粤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空气物质的构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粤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空气物质的构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粤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空气物质的构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粤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空气物质的构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粤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空气物质的构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粤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空气物质的构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粤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空气物质的构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粤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空气物质的构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粤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空气物质的构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粤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空气物质的构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粤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空气物质的构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粤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空气物质的构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粤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空气物质的构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粤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空气物质的构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粤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空气物质的构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粤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空气物质的构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粤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空气物质的构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粤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空气物质的构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粤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空气物质的构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空气物质的构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粤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空气物质的构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3.你的生活中有很多化学物质,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洗衣粉B.蒸馏水

C.酸奶D.精制碘盐

思路解析:

洗衣粉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蒸馏水中只有水,属于纯净物;

酸奶是含有水、蛋白质等多种物质的混合物;

精制碘盐中含有氯化钠、碘酸钾等。

B

4.有五种物质,其中能对空气造成污染的是()

①汽车排出尾气形成的烟雾②石油化工厂排出的废气③天然水蒸发成水蒸气④植物光合作用放出的气体⑤煤燃烧产生的烟尘

A.②④B.①②⑤C.⑧⑤D.①③④

汽车排出的烟雾中含有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

石油化工厂排出的废气中含有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

煤燃烧时产生了烟尘和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它们都能造成空气的污染。

而天然水蒸发成水蒸气并没有产生有害物质;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放出的气体是氧气,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所必需的物质。

二者均不会污染空气。

5.空气中各成分所占的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①氧气②氮气③二氧化碳④稀有气体

A.①>

②>

③>

④B.②>

①>

④>

C.②>

④D.①>

本题考查空气的基本组成。

6.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A.水蒸气B.二氧化碳气体

C.洁净的空气D.氯酸钾

水蒸气只含有水,是纯净物;

二氧化碳也是纯净物;

洁净的空气也含有多种成分,属于混合物;

氯酸钾属于纯净物。

30分钟训练

1.随着“绿色奥运”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空气质量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下列物质中,未计入北京市监测空气污染指数项目的是()

A.氮气B.二氧化硫C.一氧化碳D.可吸入颗粒物

污染空气的主要物质是SO2、CO、NO2及可吸入颗粒物,均可计入监测空气污染指数项目。

N2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不应受到监测。

A

2.臭氧空洞、酸雨和温室效应是人类所面临的三大环境问题。

其中造成温室效应是因为人类活动的加剧,从而向环境排放了大量的()

A.二氧化硫B.二氧化碳C.臭氧D.一氧化碳

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是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碳(还包括甲烷)含量的增加,使得热量散失能力减弱;

臭氧空洞是由于臭氧层被氮的氧化物和氟利昂等破坏造成的。

3.(经典回放)下列物质与空气混合,接触到明火,有发生爆炸危险的是()

①氢气②汽油蒸气③面粉尘④棉尘⑤天然气

A.仅①B.①②⑤C.①②③⑤D.①②③④⑤

考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物质③④是微小粉尘颗粒,与空气接触面积较大,若遇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故面粉厂、棉纱厂等地就常常有“严禁烟火”的警示牌。

①②③是易燃、易爆物,遇明火,就会与氧气发生剧烈的氧化反应,若产生的热和气体来不及散失就会引发爆炸。

本题易错选答案B。

错因是没有认识到面粉尘、棉尘也是易燃、易爆物。

D

4.人类对空气是一种怎样的物质进行了长期和艰难的探索,许多的探索者都提出过他们的观点。

较早通过实验研究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这一结论的科学家是()

A.普利斯特里B.舍勒

C.侯德榜D.拉瓦锡

本题考查化学史。

5.如果把自然界水里溶解的气体收集起来,分析的结果是氧气的体积分数大于21%,而氮气的体积分数小于78%,此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有大有小,绝不溶于水的气体是没有的。

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只能是氧气、氮气在水中溶解性的差异。

氮气和氧气比较,氧气比氮气易溶于水

6.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钢铁在潮湿的空气里生锈B.电灯泡通电时发热,发光

C.把块状的石灰石粉碎成粉末D.水在加热时有小气泡产生

钢铁在潮湿的空气里生锈有新物质铁锈生成;

电灯泡通电时发热,发光,电流作用,没有新物质生成;

把块状的石灰石粉碎成粉末,属于物质形状的改变,物理变化;

水在加热中有小气泡产生,溶解在水里的气体挥发出来,物理变化。

7.下列用途中,利用物质物理性质的是()

A.用干冰人工降雨B.用氢气冶炼金属

C.用盐酸除铁锈D.用熟石灰改良土壤的酸性

用干冰人工降雨、利用干冰升华吸热,有很强的制冷作用,属于物质的物理变化;

氢气冶炼金属,氢气生成水,利用物质的化学性质;

用盐酸除铁锈,把铁锈溶解,生成盐和水;

用熟石灰改良土壤的酸性,中和了土壤中的酸。

8.某次化学调研考试用的纸张,下列性质属于其化学性质的是()

A.白色B.不溶于水C.可燃D.易撕碎

颜色、溶解性和容易撕碎等都属于物理性质;

可燃性是化学性质。

9.用右图的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盛放在燃烧匙内的物质可用_____________。

(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同时水进入广口瓶,水的体积约占广口瓶容积的_____________。

(3)如果实验步骤是:

①先用夹子夹紧橡皮管;

②点燃燃烧匙内的固体物质;

③将燃烧匙插入广口瓶,并塞紧橡皮塞;

④燃烧完毕后,打开橡皮管上的夹子,结果发现测定的氧气体积分数低于21%。

问:

这可能是由哪几种原因引起的?

该实验的原理是利用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而无气体生成,同时压强减小,可通过倒流入广口瓶内的水的体积来确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红磷 

(2)广口瓶内产生大量白烟1/5(或21%)

(3)①红磷用少了,瓶内氧气没有反应完;

②装置漏气,瓶外的空气进入瓶内;

③瓶内未冷却到室温使压强变大。

10.某容器所盛的空气里含有氧气10g,则此容器所盛的空气是50g。

这句话是否正确?

若不正确请改正。

已知氧气的质量求空气的质量必须借助密度和体积。

错解的原因是,利用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1/5,则有空气的体积=10L÷

1/5=50L。

误认为空气成分按质量划分。

不正确。

应改为某容器所盛的空气里含有氧气10L,则此容器所盛的空气是50L。

11.下图是实验验证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

红磷与氧气反应后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该固体极易溶于水,而木炭与氧气反应后生成气体二氧化碳,该气体在水中溶解性不大。

下图为两个同学设计的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示意图。

图Ⅰ图Ⅱ

(1)图Ⅰ实验时,燃烧匙里为什么要盛过量的红磷?

(2)图Ⅰ实验除了可以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1/5的结论外,还可以得出有关氮气性质的哪些结论?

(3)图Ⅱ装置燃烧匙中放点燃的木炭,可以得到氧气约占空气体积1/5的结论吗?

为什么?

红磷燃烧,消耗了空气中的氧气,只剩下氮气和惰性气体等,因为氮气和惰性气体不支持燃烧,也不溶于水。

氧气约占空气成分的20%,故气体剩余的约占80%。

(1)红磷过量,才能把氧气消耗完全。

(2)氮气不支持燃烧,也不溶于水。

(3)不可以;

因为碳燃烧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或一氧化碳,气体体积没有减少,无法判断氧气的量。

2.2构成物质的微粒--2.3分子﹠原子和离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2012·

桂林中考)下列事实与对应的解释相符合的是 (  )

A.空气能被压缩——分子体积可以变小

B.甘蔗甜,苦瓜苦——不同分子性质不同

C.结冰的水不能流动——0℃以下,水分子不再运动

D.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100mL——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水加热至100℃时,由液态变为气态,体积增大,其原因是 (  )

3.关于液态氧与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它们的物理性质不相同

②化学性质相同

③它们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④它们是不同种物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的是 (  )

A.打开汽水瓶,有气体逸出

B.10mL水与10mL酒精混合,体积小于20mL

C.加热氧化汞得银白色汞与氧气

D.水蒸发为水蒸气

5.(2012·

赤峰中考改编)对于图示的理解错误的是 (  )

A.原子可以构成物质

B.分子可以构成物质

C.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D.可用

表示氧分子的形成过程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25分)

6.(5分)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事实。

(1)相同质量的液态水和气态水所占体积不同。

(2)水中加入少量蔗糖,静置一段时间,水变甜了。

7.(6分)以酒精、水为原料,选用酒精灯、蒸发皿、带铁圈的铁架台、烧杯、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等仪器中的部分仪器,设计实验证明:

(注意先简要说明操作方法,再描述可能现象,最后得出相应结论)

(1)分子是在不停地运动着的:

 

  

 。

(2)分子之间有间隔:

8.(6分)如图是甲烷与氧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请通过比较、归纳,回答下列问题:

(1)一个甲烷分子是由

构成的,该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2)氧分子、二氧化碳分子、水分子的相同点是 

  。

(3)根据上述示意图,请从微观角度描述你获得的关于化学变化的一个信息:

9.(8分)(探究创新)图Ⅰ是小红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

实验操作:

a:

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的蒸馏水,各滴入1滴~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b:

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

(1)E试管中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 

(2)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3)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① ;

② 。

(4)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的实验的优点是 

答案解析

1.【解析】选B。

本题主要考查分子的性质,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与宏观现象的联系是解答此类题型的关键。

空气能被压缩,是由于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的间隔变小,而不是分子体积变小;

甘蔗甜,苦瓜苦,是由于构成甘蔗、苦瓜的分子不同,故性质不同;

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的,结冰的水不能流动,是由于水分子运动的速率变慢了,而不是不再运动;

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对方分子之间的间隔。

2.【解析】选B。

本题主要考查分子的性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建立物质的宏观现象与微观实质的关系。

水加热至100℃时,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因此体积变大,而不是分子数目增多或分子体积变大或生成其他的分子。

3.【解析】选A。

本题考查物质的变化与分子的关系,以及分子的概念。

物质有三种状态即固态、液态、气态,虽然同一种物质的状态不同,但分子构成相同,表现出来的化学性质相同,物理性质如颜色却不同。

4.【解析】选C。

物质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不发生改变;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生成其他的分子。

加热氧化汞时,由于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其他三个选项均属于物理变化。

5.【解析】选C。

本题通过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考查化学反应的实质。

由图示汞原子聚集在一起形成了金属汞可知,原子可以构成物质,故A正确;

由图示氧分子聚集在一起形成了氧气可知,分子可以构成物质,故B正确;

化学反应中由氧化汞分子变成了氧分子,即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故C错误;

由图示可知,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可用

表示氧分子的形成过程,故D正确。

6.【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子的性质,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其影响因素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状态不同的物质中微粒的间隔不同,因此相同质量的液态水和气态水中分子之间的间隔不同,气态水的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大于液态水水分子之间的间隔,所以气态水所占体积较大;

(2)水中加入少量蔗糖,蔗糖分子可运动到水分子之间,所以水会变甜。

(1)气态水的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大于液态水水分子之间的间隔,所以它们所占体积不同。

(2)水分子间有间隔,蔗糖分子运动到水分子之间,因此水会变甜。

7.【解析】本题考查分子的性质和设计实验的能力。

利用酒精具有挥发性,能闻到气味这一原理来设计第一个实验;

利用等体积的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的原理设计第二个实验。

(1)打开盛有酒精的试剂瓶盖,能闻到酒精的气味,说明酒精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2)用量筒和胶头滴管量取100mL水倒入烧杯中,再量取100mL酒精,沿烧杯壁缓缓倒入烧杯中,记下此时烧杯中液面的刻度,然后用玻璃棒轻轻搅拌,使水与酒精充分混合,再记下此时烧杯中液面的刻度,比较两次刻度的大小后发现搅拌后烧杯中液面的刻度比搅拌前的低,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8.【解析】

(1)根据物质的分子模型可知,一个甲烷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

甲烷分子和氧分子中的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氧分子由氧原子构成,二氧化碳分子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三种分子的构成中都含有氧原子。

(3)反应前1个甲烷分子、2个氧分子中含有C、H、O三种原子,三种原子的个数分别为1、4、4;

而反应后1个二氧化碳分子和2个水分子中,仍含有C、H、O三种原子,三种原子的个数分别为1、4、4;

因此,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个数不变,分子种类改变,化学变化只是构成分子的原子的重新结合的过程。

(1)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 氧原子、氢原子和碳原子 

(2)都含有氧原子

(3)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个数不变,分子种类改变(或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也可以结合成新分子,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9.【解析】

(1)E试管中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作对比,便于观察酚酞溶液颜色的变化情况;

(2)因为浓氨水具有很强的挥发性,而且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剧烈,所以B试管中的酚酞溶液慢慢变红色,C试管中的酚酞溶液很快变红色;

(3)从分子运动的角度分析;

(4)由题目中的装置可知,改进后的实验的优点是能尽量防止氨气逸出污染大气且能够说明分子运动的快慢等。

(1)进行对比

(2)B试管中的酚酞溶液慢慢变红色,C试管中的酚酞溶液很快变红色

(3)①分子是客观存在,并总是在不断地运动

②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4)能尽量防止氨气逸出,更能体现化学变化的过程 (或能够说明分子运动的快慢等)

2.4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

(30分钟 40分)

1.我国瓷都——江西景德镇生产的瓷器在世界上享有盛誉,景德镇高岭土[主要成分:

Al2(Si2O5)(OH)4]是制造瓷器的优良原料,则Al2(Si2O5)(OH)4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

A.1∶4          B.1∶24

C.1∶36D.2∶129

2.下列化合物中,铁元素质量分数最小的是 (  )

A.FeO   B.Fe2O3   C.Fe3O4   D.FeS

3.在氮的某种氧化物中,测得氮、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7∶4,该氧化物是 

(  )

A.NO2B.N2OC.N2O5D.NO

4.已知某+3价金属氧化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0%,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40B.64C.56D.127

盘锦中考)2011年5月,台湾传出“毒饮料事件”,一些厂商在饮料中违法添加了“塑化剂”。

塑化剂的主要成分为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其化学式为C24H38O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该物质是由66个原子构成的

B.该物质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9∶2

C.该物质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

D.该物质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25分)

6.(8分)(2012·

佛山中考)钙是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每日必须摄入足够量的钙。

目前市场上的补钙药剂很多。

下图是某品牌补钙药品的部分说明书。

×

钙片

[药品规格]每片含CaCO30.625g

[用法用量]每次一片,每天2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CaCO3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2)若每片钙片的质量为1g,则钙片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3)如果按用量服用,每天摄入钙元素的质量为 g。

7.(4分)某硝酸铵(NH4NO3)样品中(杂质中不含氮)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8%,则其中硝酸铵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8.(13分)某同学需要购买养花的含氮化肥,他通过上网,查到两种化肥的有关资料如下:

名称:

碳铵

成分:

NH4HCO3

特点:

易溶于水,遇热易分解

价格:

5.4元/kg

尿素

CO(NH2)2

易溶于水

12.5元/kg

(1)根据查到的资料,从含氮元素质量分数高低角度考虑,应购买哪一种化肥?

(通过计算回答,下同)

(2)若需要0.47kg氮元素养花,从经济角度考虑,应购买哪一种化肥?

1.【解析】选C。

由化学式Al2(Si2O5)(OH)4可知,其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

4)∶(16×

9)=1∶36。

2.【解析】选D。

把每个化学式都变形成只含一个铁原子,与铁原子结合的氧原子的个数越多,铁原子的质量分数越小,选项中化学式变形为:

FeO、FeO3/2、FeO4/3、FeO2(把1个S看作2个O),则铁原子结合氧原子最多的是FeS,故选D。

3.【解析】选B。

设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NaOb,则14a∶16b=7∶4,得a∶b=2∶1,故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N2O。

本题依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求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根据化合价设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R2O3,设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x,则有: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100%=30%,求得x=56。

本题考查化学式的意义以及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的计算和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是由分子构成的,只是该物质的一个分子是由66个原子构成的;

该物质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

24)∶(1×

38)∶(16×

4)=144∶19∶32≠12∶19∶2,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由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的化学式可知,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故选C。

6.【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式的计算,解题关键是熟悉化学计算的各种类型。

(1)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0%=40%;

(2)钙片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0%=25%;

(3)每天摄入钙元素的质量为0.625g×

40%=0.5g。

(1)40% 

(2)25% (3)0.5

7.【解析】从题目中得到:

①硝酸铵样品是混合物;

②硝酸铵中有氮元素;

③28%是氮元素在硝酸铵样品中的质量分数。

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35%,假设样品的质量为a,根据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到以下关系:

硝酸铵样品的质量⇒氮元素的质量⇒硝酸铵的质量

  aa×

28%(a×

28%)÷

35%

所以,样品中硝酸铵的质量分数=

100%=80%。

80%

(1)NH4HC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0%≈17.7%;

CO(NH2)2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0%≈46.7%,故选尿素合理;

(2)购买CO(NH2)2需花费:

12.5元/kg≈12.6元,购买NH4HCO3需花费:

5.4元/kg≈14.3元,故选尿素合算。

(1)选尿素合理

(2)选尿素合算(计算过程见解析)

初中化学试卷

金戈铁骑制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