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829645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2.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连云港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连云港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连云港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连云港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连云港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连云港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连云港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连云港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连云港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连云港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连云港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连云港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连云港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连云港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连云港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连云港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连云港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连云港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

《连云港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连云港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连云港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

连云港市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1月11日在连云港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长 杨省世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2011年工作情况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全市人民在中共连云港市委的领导下,紧扣主题主线,深入实施沿海开发,统筹推进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

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10亿元,增长13%左右。

完成财政总收入462亿元、一般预算收入180亿元,分别增长31.2%和27.4%。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出口额分别增长24.7%、17.3%、42.3%。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4%和16%。

完成了市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年度目标任务。

  一年来的工作及成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沿海开发深入推进

  以港口为龙头的基础设施加快建设。

按照沿海开发三年行动方案,大力推进港口航道、码头和集疏运体系建设。

30万吨级航道完成投资14.2亿元,连云港区具备20万吨级船舶通航条件,徐圩港区5万吨级航道主体完工。

连云港区氧化铝、散化肥泊位具备投产条件,徐圩港区30万吨级原油码头项目完成工可报告,赣榆港区4个5万吨级码头开工,燕尾港3万吨级码头竣工。

集疏运体系日益完善,铁路电力机车直通进港,东疏港道路建成通车。

全面推进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204国道、242省道、临海高等级公路建设进展顺利,蔷薇河下游清淤、大型泵站改造加快实施,500千伏伊芦、220千伏灌河输变电工程建成使用,沿海开发的硬件支撑能力不断增强。

  开发园区产业承载功能有效提升。

引导开发园区专业化、特色化发展,市开发区“五园五中心”建设有序推进,国家新能源产业和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示范园加快建设,恒瑞研发中心建成使用,康缘、豪森等一批医药产业园完成主体工程,中日纳米研究院揭牌成立。

徐圩新区基本形成“四纵四横”路网框架,珠江钢管、宝通镍业等一批临港产业项目加快实施,产业服务中心等功能平台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东海硅材料、赣榆海洋产业、灌南船舶、灌云农业机械等特色园区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省级共建园区增至7家,省级以上开发区工业增加值增幅高于全市16.2个百分点。

  重大事项取得进展。

经过努力,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获得国务院批准设立,成为首个国家级区域合作示范区。

积极参与省沿海产业投资基金组建工作,编制完成省级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规划。

徐圩新区规划环评通过审核。

中日(连云港)生态科技产业园建设、中德中小企业园申报取得进展。

国家交通电子口岸分中心挂牌运营,全国焦炭期货交割库获批设立。

两翼口岸开放列入国家发展规划。

大力争取炼化一体化、液化天然气项目列入国家“十二五”专项规划。

我市成为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重点开发区域,政策优势进一步凸显。

  二、产业经济持续较快增长

  工业主体地位不断增强。

加快转型升级步伐,积极推动基础产业做大、新兴产业做优、支柱产业做强。

完成工业投资750亿元,工业增加值增长17%,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提高1.8个百分点。

组建江苏沿海钢铁集团,硅材料、盐化工等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临港产业和新兴产业产值均突破1000亿元。

着力增强骨干企业带动能力,实施“百企培育工程”,规模企业达到1228家,过10亿元、100亿元企业分别达到48家和3家。

加大扶持力度,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专项资金,新增中小企业贷款88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比重达到60.4%。

坚持把节能减排作为促进转型升级的抓手,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实施重点节能改造项目40项、重点污染减排项目37项,申报省级资源综合利用产品28个,港口船用岸电系统成为全国水运节能减排推广项目。

  现代服务业加快成长。

港口新开加密集装箱航线14条,新辟霍尔果斯、喀什过境通道2条,新增内陆物流场站1家,铁水联运成为国家首批示范项目,完成吞吐量1.66亿吨、集装箱运量485万标箱,港口服务中西部的能力进一步提升。

民航新辟航线2条,旅客吞吐量突破50万人。

大力拓展旅游市场,游客接待量、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17%和23%。

加快商贸设施建设,沃尔玛、家乐福超市和义乌小商品城、华东物料城一期等建成开业。

启动市区农贸市场改造,新改建平价商店45家、农家店209家。

浦发银行连云港分行等10家金融机构开业,实现金融生态县全覆盖。

信息服务、文化创意等产业取得新成效。

  高效农业快速发展。

克服冬春连旱不利影响,实现粮食生产“九连增”。

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推进农业综合开发,新增高效农业31万亩、高效渔业10万亩,畜禽规模化养殖比重提高9个百分点。

扶持特色农业发展,设施蔬菜、优质水果、苗木花卉、泥鳅养殖等规模不断扩大,东海县获得“中国花木之乡”称号,灌南县工厂化食用菌产业集聚度全国领先。

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园区4家、龙头企业5家。

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新增省级名牌农产品4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45万亩。

完成农产品出口3.4亿美元,增长14.5%。

完善基层农业服务体系,实现农机专业合作社乡镇全覆盖。

  三、城乡统筹加快推进

  城市形象稳步提升。

协调推进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30平方公里。

城市化率达到53%。

东部城区展现新的海滨风貌,连云新城新增陆域面积10平方公里。

新海城区加速互联东进,科教创业园区等新区开发稳步推进。

实施南极北路、陇海东路等旧城改造项目57个,完成拆迁改造面积60万平方米。

昌圩湖、玉带河等景观工程基本完成,新增城市绿地520万平方米。

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数字城管开通运行。

“四城同创”扎实推进,园林城市创建通过国家考核验收。

  城市功能不断完善。

推进城市重点工程建设,金海大厦、金港湾大厦竣工使用,润科现代服务业中心基本建成。

强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海湾路、汇海路大桥等一批道路桥梁工程完工,自来水深度处理工程、南城污水处理厂建成试运行,新建改建自来水管道40公里、污水管网20公里,污水处理率82%。

完善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配套设施,修建便民道路30条,整治人行道板2万平方米,新增人防工程16万平方米,新开优化公交线路16条,城市对人口、产业的承载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城乡环境持续优化。

强化城乡统筹规划的引领作用,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四县县城彰显个性魅力,加快向中等城市迈进。

新型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一批具有特色规模的小城镇加快形成,新增省级康居示范村4个、新农村建设先进村15个。

积极兴办农村实事,建成农村公路884公里,城乡客运一体化率85%,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车率99.5%。

解决了37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加强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完成119个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和258条县乡河道疏浚,完成绿化造林13.7万亩,环境质量综合指数83.4。

海州湾国家级海洋公园获批,海洋保护区面积达到681平方公里。

  四、创新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断深化。

全面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和绩效工资制度。

实现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

加快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12家政府投融资平台转化为特殊类贷款公司,新组建市保障性住房投资公司,重组交通建设、城市建设和润财投资公司,对公共项目的支撑能力得到提升。

加大直接融资力度,发行短期融资券15亿元,3家企业进入证监会发审程序。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新增土地流转面积57万亩,新增农民合作组织483家,农村经济发展活力明显增强。

  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

努力克服各种不利影响,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开展城市宣传和项目推介,引进外资6.6亿美元,内联客方到位资金525亿元。

落实出口退税政策,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70亿美元。

鼓励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加强外派劳务市场管理和应急处置。

推进区域交流合作,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深化南北共建机制,做好对口援疆工作。

海关、海事、国检、边检等单位加强整体联动,口岸服务进一步优化。

外事、侨务、台湾事务等部门积极发挥促进开放作用,与韩国群山市、光阳市缔结友好城市。

  创新要素加快汇聚。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努力在更高起点上推动跨越发展,获批成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蝉联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

加大创新政策支持力度,财政科技投入增长45%。

加强重大研发平台建设,省海洋资源开发研究院一期工程通过验收,建成东海硅材料等国家和省质量检测中心3个,新增科技公共服务平台18个。

高校创新载体与地方产业融合发展,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300个。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70%以上大中型企业设立了研发机构,国家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获批项目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恒瑞伊立替康成为国内首个通过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认证的注射液,“康缘”荣获中国驰名商标。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45%。

实施人才集聚工程,引进硕士以上人才749名,27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79名高层次人才获得专项资助,落实人才安置房100套。

  五、民生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民生工作扎实推进。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以创业就业带动富民,实施全民创业助推行动、就业再就业援助行动,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8万人,城镇新增就业7.5万人。

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全市最低工资标准提高17.7%,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人均月增加131元,城乡低保人均月提高到300元和210元。

持续增强社会保障能力,公共财力用于民生领域的比重达66.7%。

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平均新增1.6万人以上,覆盖率达95%以上。

新农保、新农合参保率均达99.5%。

大力实施安居工程,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9899套,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2917户。

实施脱贫攻坚工程,提前一年基本消除农村绝对贫困现象。

完善社会救助网络,提高城乡居民医疗救助比例,健全价格动态补贴机制,开展慈善助困,特殊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创建工作,小学初中入学率均达100%,学前三年入园率、初中毕业生升学率稳定在96%以上。

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有序推进,连云港高级中学建成使用,创建省四星级普通高中2所。

连云港中医药高职校完成迁建,江苏师范大学连云港校区挂牌招生。

加强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新增三级综合医院2家,组建市级医疗集团3个,卫生监督机构全部达到省标。

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市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免费开放。

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在第七届城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

全面做好人口管理服务,妇女儿童、老龄、关心下一代、残疾人及民族宗教工作得到重视和加强,档案、地方志、气象、防震减灾、老区开发事业不断发展。

  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成效显著。

大力培育社会文明新风尚,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社会志愿者行动,市革命纪念馆建成开馆,“开山岛夫妻哨”入选2011年“感动中国”候选名单。

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顺利完成,县乡换届工作扎实推进。

加强社会管理创新,不断深化“平安连云港、法治连云港”创建活动,积极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完善信访维稳协调处置机制,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公众安全感达到90%以上。

加强食品药品综合监管,开展食品非法添加、地沟油等专项整治,顺利通过省食品安全考核评估。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校车等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

实施基层应急管理“五个一”示范工程,突发事件防范应对能力得到加强。

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优抚安置工作稳步推进,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

  一年来,我们认真履行人民赋予的权力,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意见和建议,办结人大代表建议143件、政协委员提案427件。

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大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不断完善议事决策机制,努力提升决策水平。

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加强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改革公文办理制度,提高行政效能。

坚持勤政廉政,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加大督查考核力度,促进工作落实。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全市上下抢抓机遇、凝心聚力、真抓实干、锐意进取,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成绩来之不易!

这是中共连云港市委正确领导、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结果。

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向驻连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驻连部省属单位,向热心支持连云港建设的海内外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市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政府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和差距。

主要表现为:

经济总量依然偏小,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资源环境约束加剧,节能减排压力加大;外部经济环境趋紧,利用外资难度增加;城市功能还不完善,规划建设管理方面还有不少薄弱环节;城乡居民持续增收压力加大,改善群众生活还有大量工作要做;投资发展环境仍需改善,创业的氛围不够浓厚,少数部门和单位服务发展的主动性、执行制度的严肃性还不够强,政府整体执行力还需进一步提高。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解决。

  2012年工作意见

  2012年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年,是全面落实省市党代会战略部署、实现沿海开发三年突破的决战之年,也是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加快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重要一年。

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

尽管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国内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压力加大,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将更为严峻,带来的挑战和考验不可低估,但就连云港而言,总体上仍然是机遇大于挑战。

我们的机遇是,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国家已经释放出对宏观调控适时适度预调微调的积极信号,宏观政策环境将进一步趋好;我市拥有的四个国家战略聚焦叠加的效应不断释放,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对我市的支持力度将进一步加大。

特别是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为我们加快沿海崛起、实现新的跨越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全市上下抓转型、促发展的干劲更加高昂,加快崛起振兴的基础更加坚实,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势头更加强劲。

只要我们始终保持时不我待的机遇意识,克难奋进的顽强斗志,勇争一流的拼搏精神,奋起争先,昂扬前进,就一定能够实现新跨越,夺取新胜利!

  根据中央、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委十一届二次全会部署,今年政府工作总的要求是: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实施省委“八项工程”,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基本现代化为目标导向,围绕“推进沿海开发、加快转型升级”年度工作主题,坚持稳中求进、能快则快、又好又快的原则,加快港口建设,做大做强产业,统筹城乡发展,加强“三农”工作,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平稳快速增长,不断增进民生幸福,全面开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新局面。

  主要预期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左右,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2.4:

47.8:

39.8,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3%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水平不高于省控标准,节能减排完成省下达任务。

  新的一年,市政府将坚持把增进民生幸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70%以上的公共财力投入到民生领域,扎实推进城市快速公交、饮用水保障、棚户区改造、保障房建设、校舍安全、农贸市场改造、专类公园、卫生信息平台、全民健身、社会福利中心等十大民生工程,让改革发展的成果真正落实到富民、惠民、安民上。

  围绕上述目标和要求,着力做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奋力突破沿海开发,加快构筑经济发展新优势

  坚持以基础设施为支撑、以示范区建设为带动、以政策项目为推动,着力突破沿海开发,加快把政策支持优势转化为现实发展优势。

  加速“一体两翼”港口建设。

启动30万吨级航道二期工程前期工作,建成连云港区25万吨级航道和徐圩、赣榆港区5万吨级航道,建成灌河港区口门2万吨级航道主体工程。

连云港区旗台防波堤投入使用,大堤作业区2个1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开工建设。

加快徐圩港区防波堤、2个10万吨级散货码头建设。

基本建成赣榆港区4个5万吨级码头并开港运营。

建成连云港区中云内河港29个泊位。

进一步完善集疏运体系,全面加快北疏港道路、矿石输送机隧道工程建设,基本建成30万吨级矿石码头配套铁路专用线。

加大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投入,加快临海高等级公路及310等国省道建设改造,完成盐河航道整治主体工程。

基本完成连盐铁路征地拆迁,争取全线开工建设。

加快500千伏临海、220千伏洋桥、110千伏中云等输变电工程建设,加大农村电网改造力度,保障生产生活用电需求。

  加快推进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

编制建设行动方案,突出抓好先导区建设。

强势推进徐圩新区重大产业、功能平台、路网及配套设施建设。

启动建设大陆桥合作论坛永久会馆、产品展览展示中心。

全线开工建设徐新公路,贯通港前大道路基。

开工建设热电中心。

建成徐圩送水工程、自来水厂和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

编制现代物流、产业合作、商务服务、科技人才和生态功能区专项规划,统筹推进五大功能区建设。

进一步加强中西部需求分析,强化要素资源对接,积极探索区域合作共建和利益共享机制。

推动国家层面建立部省联席会议制度。

推进陇海兰新铁路建立运输协调服务机制,推动陆桥物流、沿线地区口岸查验单位一体化发展。

  加大政策和项目落实推进力度。

围绕重大产业、基础设施、政策支持、园区载体和组织保障等五大类50个重大项目和重要事项,积极对接争取。

深入推进大型石化、钢铁基地、中日(连云港)生态科技产业园、沿海发展银行、国家开发银行连云港分行等一批重大项目和事项,尽快取得实质性突破。

大力推动徐连客运专线、连淮扬镇铁路前期工作,积极申报综合保税区,争取新机场立项、开通日韩航线和两翼港区开放,做好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先导区争取工作。

  二、实施转型升级工程,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坚持增量带动与存量提升并重,壮大新兴产业与发展临港产业并举,促进产业布局合理化、发展集聚化、结构高端化。

  推动工业集中集聚发展。

实施“双千双百”工程,重点打造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石化、冶金等千亿支柱产业,培育市开发区、徐圩新区、赣榆临港产业区、灌云临港产业区、灌南临港产业区、东海经济开发区等千亿园区,引导县区培育百亿特色产业、百亿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过百亿企业达4家。

突出高端引领,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进一步提升“三新”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市场规模和技术领先优势,培育壮大新信息技术、节能环保和海洋产业,注重发挥海洋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生物医药等海洋新兴产业。

继续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倍增计划,产值达到1300亿元。

加快推进基础性、基地型临港工业集聚,抓好环球铜业、新海石化三期等重大工业项目建设,石化、冶金产业产值均增长30%以上。

开展“千企升级”行动,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路子,重点实施100项技术改造项目,加快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发展。

完成工业投资920亿元,工业总产值达35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

  加快服务业扩张升级。

重点抓好核心商圈、区域性专业市场、消费市场、特色街区建设,实施49个服务业项目,打造10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促进服务业扩量提速、比重提高、竞争力提升。

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4%。

以培育千亿物流产业为重点,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启动航运中心集聚区建设,增辟6条集装箱航线,新增2条五定班列、1个内陆“无水港”,完善口岸服务平台和铁水联运等公共信息网络,完成港口吞吐量1.8亿吨,集装箱运量560万标箱。

民航客运量增长10%以上。

积极构建临港物流集聚区,加快金港湾物流园等项目建设,培育煤炭、矿砂、粮食等大宗物资中转配送基地,做大做强木材贸易加工等特色物流园区,完善两翼港区物流体系。

推进区域性商务中心建设,提升中央核心区商务功能。

以提高生活品质为目标,积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加快市广电、报业、演艺集团等组建工作,扎实推进西游记文化产业园、广播影视城、联创酷歌动漫产业园建设,打造水晶文化、徐福文化创意产业园。

深度开发山海文化旅游资源,加强城市旅游策划和形象推广,推动花果山5A级景区创建,提升景区配套设施功能,游客接待量、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15%和20%。

突出打造城区商贸集聚区,建设苏宁广场等一批重点项目,进一步优化城区商业布局。

加快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服务业态发展,强化农村商品流通网络建设,农家店行政村覆盖率达到95%。

鼓励扩大文化、娱乐、健身等多样化服务消费,切实改善城乡消费环境。

  引导农业高效规模发展。

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提升科技兴农水平,开展特色产业基地、粮食高产增效、一村一品、规模养殖、农业园区五大创建活动,积极培育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

加大农业综合开发投入,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万亩高产增效示范片50个。

新增设施农业10万亩,发展优质林果茶基地4.5万亩,畜禽规模化养殖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

建设深水网箱养殖示范基地,打造海州湾百亿现代综合渔业园区。

推进食用菌、鲜切花、设施蔬菜等产业做强做优,争取四县各培育1个产值过10亿元的农业特色产业,每个乡镇争创1家市级农业园区。

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集群集聚,新办规模以上龙头企业100家,农产品出口增长15%。

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农户参加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比重达45%。

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和信息服务体系,农产品现代流通业态销售率达到66%。

健全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创建省级名牌农产品6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3个。

  三、强化功能提升,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海港中心城市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增强综合服务功能,把控建设时序,坚持建管并重,着力提升城市品质内涵。

  提高城市规划水平。

注重规划的连续性、系统性和先进性,编制完善城市控规、修规和城市设计,细化城市组团及功能片区的建筑风格、色彩、结构形态、公共设施配套要求。

优化深化连云新城商务中心区、科教创业园区、徐圩新区、滨河组团、盐河组团、龙河核心商业区等区域的城市设计。

加强规划管理,发挥导向作用,建立城市规划分层管理机制,合理配置土地、岸线等要素资源,提升城市资源整合和利用效率。

  推进城市组团开发。

集中优势资源,突破重点片区,推进各个组团快速形成规模。

东部城区着重彰显海滨特色,加快集聚商务、金融、航运、休闲度假等功能,为大港口、大产业发展提供配套。

新海城区着重提升功能品质,增强面向居民生活的商业、文化、科教等宜居功能。

花果山大道沿线重点拓展科研教育、文化旅游、商务办公等功能,为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支撑。

创新城市建设管理体制,明确市、区共建城市的分工定位。

市级层面,东部城区重点突破连云新城,抓好5平方公里的新城商务区建设,实施7个陆域形成项目、36个市政工程和2个公用建筑项目;新海城区统筹规划建设科教创业园区、行政中心片区、凤凰片区,实施34项道路桥梁工程,开工建设卡迪亚国际广场等重点项目,集中精力打造一片新城;徐圩新区适应产业发展配套需要,着力打造集商务服务、科技研发、生活居住、旅游文化四大功能为一体的高端配套服务区。

区级层面,重点推进滨河组团、盐河组团、连云国际商务中心组团建设。

中心城市完成城建投入283亿元,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40平方公里。

城市化率达55%。

  增强城市综合功能。

围绕提升中心城区集聚辐射能力,加快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实施路网改造、刘湾垃圾填埋场一期工程等81个重点城建项目。

推进城市快速公交体系建设,建成快速公交1号线,促进新海城区与东部城区融合发展。

实施郁州路下穿等城市主次干道和桥梁工程100项,畅通城市道路“微循环”。

开工建设市第三水厂扩建工程,新建改建城区供水管网30公里,新增城市污水管网50公里,城市污水处理率达83%。

提高配套设施便民程度,整治老旧道路、背街小巷30条,新建街头游园20个,小区物业管理覆盖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企业管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