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城市管理学.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834206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5.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城市管理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现代城市管理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现代城市管理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现代城市管理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现代城市管理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现代城市管理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现代城市管理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现代城市管理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现代城市管理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现代城市管理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现代城市管理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现代城市管理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现代城市管理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现代城市管理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现代城市管理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现代城市管理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现代城市管理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现代城市管理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现代城市管理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现代城市管理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城市管理学.docx

《现代城市管理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城市管理学.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现代城市管理学.docx

现代城市管理学

●现代城市管理学

●城市是人类文明和进步的标志,世界的城市化趋势不可逆转。

第一章城市以及发展

⒈城市的概念:

指一定规模以及密度的非农业人口聚集的地方和一定层级地域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中心。

⒉城市特征:

●空间上的聚集性

●经济上的非农业性

●构成上的异质性

⒊许多学科的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城市概念进行了研究,归纳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城市经济学的不同观点。

●二是人口学的观点。

●三是社会学的观点

●四是地理学的观点。

●五是城市建设学的观点

●六是城市生态学的观点。

他们认为,城市是以人类社会为主体,以地域空间和各种设施为环境的生态系统。

⒋城市发展新趋势

目前,现代城市已向智能型城市发展与转变。

所谓“智能城市”,就是高度信息化和全面网络化的城市。

智能城市的主要特征有:

●一是成为信息流通、管理和服务的中心;

●二是城市信息化、园林化和宜人化;

●三是超级城市将裂解,中小城市将崛起;

●四是城乡一体化,或乡村城市化,也就是未来的城市将走向灭亡。

⒌城市化

①、城市化是指城市系统的发展壮大,分散的乡村人口转变为城市集中的不同结构层次的人口的社会进步过程。

②、城市化是城市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个地区、一个国家整体发展优化的目的所在,是城市内在系统结构不断完善不断调整的结果。

③、城市化的基本内涵

●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

●城市人口占全社会人口比例提高的过程

●第二、第三产业向城市集中和发展的过程

●城市文化对农村文化影响传播过程,以及全社会人口接受城市文化的过程

●是物化了的实体过程;是抽象的、精神上的过程

④、城市化的衡量指标

●1、城市化水平指标:

PU=U/PX100%

●2、城市化速度指标:

TA=1/n(Put+n—PUt)

⑤、城市化的具体特征有三个方面

●—是城市人口的迅速增加和城市人口比重的迅速提高。

●二是城村规模的急剧扩大和新兴城市的大量出现。

●三是城市与乡村之间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

⑥、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1、区域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

●2、工业化是城市形成、发展的核心动力

●3、第三产业的发展是现代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

●城市化是世界性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它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方便,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进步,这是有利的一个方面。

同时,我们还应当看到城市化中常有膨胀会发生,许多城市出现了土地紧张、水源缺乏、住房拥挤、交通堵塞、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

⑦、城市衰亡就是乡村城市化

●城乡分离对立运动的过程,是城市与城市经济不断发展,城市系统不断完善,功能不断强化的过程。

城市占据主导地位,以其独特的条件,在城乡之间起着经济、政治、文化纳纽带作用.对周围地区起着凝聚力的作用,人口、知识、技术、资金、财富等等不断向城市集中,城市本身就是一种生产力。

●城市的衰亡,就是城市和乡村的对立“消灭”,农业与工业的差异将协同并存,工农将成一体,城市和乡村将“融合”,这就是城市发展的历史趋势与规律,也就是城市与城市化的最终衰亡。

⑧、世界城市化进程

●我国城市化进程以及特点

●1949-1957年城市化起步与正常发展阶段

●1958-1960年城市化过度发展阶段

●1961-1965年城市化调整阶段

●1966-1976年严重停滞阶段

●1977年至今恢复正轨健康发展阶段

⑨、我国城市化特点:

●1、以政府为主导

●2、城市化水平低、滞后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地区差异显著

●3、出现乡村城镇化的模式

●4、农村剩余老动力的职业转换先于低于地域转换

●5、人口高增长量

●我国城市化政策的未来发展?

●讨论: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职业转换先于地域转换的方式对于我国城市化进程有何意义?

●你认为我国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得失是什么?

如何加以改进?

⒍城市性质

●城市职能是城市在国家或区域中所起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

●城市性质是城市在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中的地位、作用,代表城市个性、特点、发展方向,是城市主要职能的集中反映。

城市性质与城市职能的异同:

●区别:

1,城市性质不等于城市职能,城市性质一般表示城市规划期里希望达到的目标和方向;

2,城市职能可能好几个,职能强度和范围不同,城市性质是最本质、最主要的职能

3,城市职能是客观存在的,可能合理可能不合理,城市性质加入人为的因素,可能正确可能不正确

联系:

城市性质是城市主要职能的概括。

⒎城市规模

●城市规模是人口、经济、科学技术等在城市的聚集规模。

主要有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

●我国城市按照城市的行政地位划分为:

直辖市;副省级市;地级市;县级市

⒏城市体系

不同等级规模、联系密切、相互依存的城镇的集合。

●1933年克里斯泰《德国南部的中心地》,不同等级的中心地按照一定的功能控制关系和数量关系构成一个等级,在空间分布上遵循三个原则:

●市场原则

●交通原则

●行政原则

第二章城市管理的基本理论

⒈城市管理概述

城市管理是指多元的城市管理主体依法管理或参与管

理城市地区公共事务的有效活动,属于公共管理范畴。

从现代城市管理主角——城市政府角度,指以城市的

长期稳定协调发展和良性运行为目标,以人、财、物等为

对象,对城市运行系统作综合性协调、规划、控制和建

设、管理等活动。

⒉现代城市管理的主体

●城市政府依然起主导作用

●公共事业组织(商业化方式运作的事业单位)

●第三部分组织

●赢利组织

●公众参与

⒊城市管理理论的诞生

●20世纪初城市管理在城市建筑学、规划学基础上发展起来。

●田园城市理论:

霍华德

●带状城市理论:

马泰

●有机疏散理论:

沙里宁

⒋城市管理的特征

●①管理的综合性

●②管理的开放性

●③管理的动态性

●④管理的参与性

⒌城市管理的主要内容

●城市管理属于公共管理领域,因而涉及经济、文化、教育、交通、基础设施、公共安全、社会福利等公共事务。

我们城市管理的内涵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变化的,现代城市的公共事务较早期的显得广泛而复杂。

●①规划管理②公共设施的建设管理

●③城市交通管理④城市生态环境管理

●⑤城市住房管理⑥城市经济管理

●⑦城市社会管理⑧城市发展

⒍城市管理发展趋势

城市管理柔性化

城市管理数字化

城市管理民主化

⒎城市管理的一般原则

●①以人为本原则

●②系统原则

●③可持续发展原则

●④法制化原则

●思考题:

●民间组织对加强城市管理的重要性及其体现?

●新兴中小城市的公共设施建设与管理的思考?

第三章市制

一、市制包括三层含义:

●一是市建制体制,

●二是市行政管理体制,

●三是城市权力系统之间及其上下级之间的权责关系。

●其中,市建制体制是市制存在的前提,没有城市建制就谈不上市政体制。

二、市制内容

●1.市建制体制

(2)市的行政地位

●我国目前的建制市分为4个层次,即直辖市、副省级市、地级市和县级市。

●(3)市的设置模式

市的设置模式是指建制市设置的空间组织模式。

我国当前的城市设置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切块设市模式

2)多中心组合模式

3)整县改市模式

4)市领导县的模式

●(4)市的下级行政建制

三、我国市制的主要特点(P41,试述中国现行市政管理体制的特点)

(1)建制双重性

(2)结构同一性

●(3)法律地位非自治性

●(4)行政地位等级性

●(5)职能广泛性

●(6)内设层级的混合性

第四章城市管理的组织体系

•当代中国城市管理的组织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具体详见书本第46页)

城市管理体系的基本类型

•根据是否拥有正式的直接决定和执行城市公共政策权力分为:

(1)城市权力政治系统

以国家名义和强制方式出现的国家权力政治系统

以执政党名义和督导性方式出现的城市非国家权力政治系统

(2)城市非权力系统

•非权力政治系统

•非权力社会系统

我国城市管理的权力系统

(1)中国共产党的城市组织体系

(2)城市国家权力组织体系

•(3)城市行政组织体系

•市人民政府

•区人民政府

•街道办事处

•市行政管理体制

•市行政管理体制的运行机制:

•1)决策机制

•2)执行机制

•3)反馈机制

•(4)城市司法机关组织体系

我国城市管理的非权力系统

(1)城市非权力政治系统

•城市居委会

•市人民团体

•市民主党派

•市政治协商会议

(2)城市非权力社会系统

•营利企业

•非营利组织和非政府机构

•市民

•非政府组织(NGO)

第五章现代城市政府

•我国城市政府的职能有哪些?

(书72页)

城市政府职能的含义

•城市政府职能是指城市政府在城市公共事务的管理过程中依法履行的各项职责和功能的总和,是城市政府管理活动的基本方向。

中国市政府职能一般包括国家在该市行政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管理方面的事务,狭义的主要市政府在城市环境、规划、服务、管理方面的职责和功能,同时包括组织本辖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活动,为城市居民提供服务。

我国城市政府职能及其特点

(1)计划经济时期的特点

•在传统的体制下,我国政府是一个无限政府、全能主义政府,什么都管。

同样,城市政府管理职能非常广泛,几乎涵盖了所有方面,从经济、城建、教科文卫、社会控制和保障等。

可见内容十分广,其实现方式已直接、微观管理为主,行政手段为主。

与西方相比,具有6个方面的特点:

•①政企不分、政社不分,职能严重错位。

(统得过多,管得过细;政府办社会、社会自治功能受到制约。

限制了政府公共服务能力)

•②经济管理职能广泛而突出。

(机构庞大、部门林立;既有宏观管理又有微观干预指挥)

•③对其负责的事务管理控制程度高。

(控制面广和强度高,从摇篮到坟墓,几乎都运用行政强制手段)

•④综合性社会保障服务职能较弱。

(城市政府承担社保范围有限,无编制人员不享受医疗养老)

•⑤独立性职权较少。

(地方政府权力无法律保障,上级可随意上收和下放权力)

•⑥职权与指责相脱节。

(有责无权、有权不负责任)

(2)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市政府职能的转变(见教材73页)

•①由政府包揽一切向政企、政社、政事分开转变,增强社会的自治功能(有限政府)

•②由经济管理为重心向社会管理和服务中心转变,优化城市政府的职能结构(撤消和强化、增加部分职能)

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政府职能的范围

(1)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

(2)提供有效的城市公共产品、公共服务

•(3)市场监管,建立统一的市场秩序

•(4)建立覆盖城市所有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

第六章城市管理法制

城市管理法制(82)

•一城市管理法制就其法律制度而言,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城市政府自身运行的规则,广义的规则是有关城市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的组织法和程序法;狭义的规则是有关城市行政的组织法与程序法,含城市政府各部门的分工、职责权限、工作程序、行政纪律等内容。

•二、我国城市管理的法规体系

(一)城市管理法规体系的层次

(1)城乡都适用的法律、法规。

(2)适用于城市,而不适用于乡村的法律、法规。

•(3)适用于个别特殊城市的城市法规(规章)。

如少数民族地区城市的特殊法规、首都的特殊法规、特区城市及沿海开放城市的特殊法规等。

(二)城市管理法规体系的内容

•1、城市政府自身组织管理的法规

•2、城市公共事务管理的法律

•科教文卫、交通、经济、城建、治安、民政、宗教、就业等

•3、城市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规定

•三、城市法制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一)城市法制管理的现状、问题

•1.市民依法方面:

•公安部门打击的刑事犯罪案件

•城管队员管理的一些事情

(1)露天烧烤:

油烟熏人,污染环境

(2)占道经营的商贩:

与城管队员打游击

(3)城市“牛皮癣”

(4)违法者暴力抗法,殴打执法人员

•2.执法方面:

•城市执法人员的执法上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不能严格执法,执法过程中拉关系、讲人情,还有些人粗暴执法,执法人员殴打伤人。

•表现出执法弊病和缺陷。

(二)存在这些现象的原因

•法律意识相对薄弱,不能自觉遵法守法

•城市普法并不全面

•监管力度、执法力度不够强

(三)一些建议

1.执法者自身

加强政府和执法部门自身的建设

执法人员在执法中要文明执法

实行城管综合执法

借鉴国外的经验,加大处罚力度

(新加坡、德国)

2.市民方面

展开法制文化宣传、普及教育,提高大家对法制的认识,完善社会公众的法律意识,政府还要充分调动社会公众的参与意识、民主意识,设立一些群众、社会监督部门,实现政府与公众法律意识的共同提升。

• 城市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广大市民营造良好的生活空间,城管人员是城市秩序、城市环境的维护者,他们的工作理应得到人们的尊重和支持。

但事与愿违,他们在依法履行职责的同对,却不得不忍受人们的误 解、违章者的侮辱、谩骂甚至殴打。

那么,为何屡屡发生暴力抗拒城 管执法事件呢?

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节城市管理法制概述

•一是城管工作的性质及现实环境决定了城管执 法不可避免地处于诸多矛盾的风口浪尖。

•二是市民对诚管工作缺乏理解和支持

•三是公安部门对暴力抗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亟待加强。

  

•  

四、城市综合执法

(一)城市执法管理中存在问题

•1、职权交叉、相互扯皮

•2、重复执法、多头收费

•3、条块分割、协调困难

•4、联合执法不具备执法主体资格

•5、执法人员法律组织偏低

(二)城市综合执法的现实意义

•1、明确政府职责

•2、提高行政效率

•3、强化社会监督

•(三)城市综合执法关键

•职责清晰

•地方立法

•执法程序

•组织建设

•人员素质

•思考:

城市综合执法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

•滁州市容局和城管执法局合署办公、一套人马两块牌子,

•1、宣传、贯彻和执行国家、省、市关于城市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2、根据市局的委托,行使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检查权,依法行使城市管理领域相对集中的所有行政处罚权。

•具体行使以下行政处罚权:

(1)行使城市规划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

(2)行使市政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

•(3)行使环境保护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对下列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权:

•人口集中地区焚烧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的;城市饮食服务业经营者未采取有效污染防治措施,排放的油烟对附近居民的居住环境造成污染的;不按规定贮存、运输、处置城市生活垃圾的;未按规定随意堆放、倾倒工业固体废物的;施工单位不及时清运、处置建筑垃圾的;运输过程中泄露、遗撒废物的。

•(4)履行省、市政府决定调整的其他行政处罚权。

•3、承办与受委托有关城市管理方面的投诉,履行社会服务承诺。

•4、执行市局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接受市局的监督、检查。

•5、承办市局交办的其他任务

第七章城市规划

一城市规划内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国家建设部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我国的城市规划分为三种类型:

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分区规划

城市详细规划

二、编制城市规划(书103页)

第一阶段:

编制城市总体规划

①、勘察、搜集和分析城市的基础资料

②、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③、起草城市规划

④、上级政府部门、专家学者和市民评议

⑤、城市政府全体议会讨论、通过城市总体规划草案后,由市政府向市人大提请审议

⑥、上级政府审查,批准城市总体规划

⑦、城市总体规划修改

第二阶段:

编制城市详细规划

城市的详细城市规划由市政府规划部门负责组织编制。

第八章城市交通管理

•第一节城市交通概述

•一、城市交通的含义

•城市各种用地之间人和物的流动。

(书125页)

•二、城市交通的三大核心要素:

人、车、路

•三、城市综合交通系统

•城市运输系统

•城市道路系统

•城市交通管理系统

•二、影响城市交通的因素

•城市规模

•城市土地

•城市形态

•人口密度

•三、城市交通问题

•交通速度

•车祸

•公共交通高峰时间拥挤

•公共交通非高峰时间乘客稀少

•步行人困难

•冲击环境

•停车困难

•交通拥堵

•交通事故

•交通噪声

•四、城市交通管理

•“四个交通”:

•综合交通是核心

•智慧交通是关键

•绿色交通是引领

•平安交通是基础

•五、城市交通管理的基本原则

①、交通分离原则(混合交通、分道交通、分离交通)

②、交通流量均分原则

③、交通连续原则

④、交通总量削减原则

⑤、优先权原则

•六、城市交通管理的基本内容

•①、交通设施的管理

•构建完善的交通设施网络体系;

 

•②、交通工具的而管理

优先发展公交

•③、对交通出行主体的引导和管理

•规划执行;

•改善自行车和行人的出行环境;

•加强交通安全知识和理念的宣传教育

•第二节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

•平面交叉口交通管理

•道路行车管理

•交通信号控制

第九章城市社会管理

一、城市人口管理

(一)城市人口

1、城市人口的概念

 城市人口是相对于农村人口而言的,指居住在城市地区的人口,既包括拥有一个城市户籍的常住人口,也包括来自其他城市和农村的暂住的流动人口。

(二)城市人口管理

1、城市人口管理的概念

城市人口管理,就是指城市政府对城市常住人口的户籍、人口变动、数量、质量的管理,以及对城市流动人口的管理。

核心内容是城市人口数量调控、质量提高和就业引导

2、城市人口管理的主要内容

①、按对象分,常住人口与流动人口管理

②、按事务分,人口户政、人口普查与预测、计划生育和城市人口就业管理等。

(1)城市人口常住管理

1)户政管理

主要内容户口登记、人口卡片、居民身份证管理、人口统计。

2)城市常住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

3)做好人口普查和人口预测工作

(2)城市流动人口管理

⑶、城市人口的就业管理

二、城市社会治安管理

①、城市社会治安管理,是指为了有效地建设和维护城市治安秩序,城市政府及其公安机关依法进行的对城市社会公共秩序的维护,以及对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和处理。

城市社会治安管理的包括户口管理、治安管理、刑事侦查、消防管理、交通管理以及违法犯罪人员实行惩罚和教育改造等方面的内容。

我国城市社会治安管理主要内容

(1)打击和处理各种违法犯罪活动。

(2)处理各种违反治安管理法规的行为。

(3)预防和处理各种突发事件。

(4)预防和处理治安灾害事故。

②、城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内容

1)主体方面的综合治理

共产党市委和市政府是城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者

公安机关是防御和打击城市违法犯罪的中间和骨干

家庭是社会成员社会化的第一站,因此在城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负有重要的责任。

2)措施方面的综合治理,

首先应加强思想教育,

其次采取经济与社会的措施,

再次采取治安与司法措施,

最后采取法制措施。

第十章城市住房管理

•一、城市住房问题及其发展

•我国住房问题

•1、住房发展重视不够

•2、住房政策存在失误

•3、经济落后

•4、金融体制落后

•城市住房问题的表现形式

•1、住房紧缺问题

•2、居住质量问题

•3、经济负担问题

•二、住房政策的主要内容

•1、公共住房政策

•2、住房自由化政策

•3、住房补贴政策

•4、住房金融政策

•住房政策的演变

•第一阶段兴建公共住房

•第二阶段住房自有化

•第三阶段政府采取行动或制定以明确居民利用各种资源的权限

•四、城市住房管理

•城市住房管理是指城市政府住宅规划、建造、使用进行管理的职能。

•住房规划

•住房建设

•住房流通

•住房分配和消费

•第十一章城市基础设施与管理

•一、城市基础设施概述

•1、含义和范畴

•概念:

为城市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保障城市生存和发展,保障市民生活质量的公共设施及其服务的总称。

•设施、产品(服务)、产业三种形态。

•我国一般讲城市基础设施多指工程性基础设施。

•生产性基础设施

•行政管理

•文化教育

•医疗卫生

•商业服务

•金融保险

•社会福利

•2、基本特征

•1)公用性和公益性

•2)超前性

•3)同步性和系统性

•4)成本积淀

•5)自然垄断性

•6)承载性

•7)生产性

•3、分类

(1)按政府对基础设施的所有权的控制程度及其客观属性

垄断性:

政府控制、市场经营

非垄断性:

市场配置,多元化经营

(2)按投资及经营权的市场化程度

经营性:

经营权市场化(规模效应明显)

非完全经营性:

财政补贴(效益低)

•4、作用

•为城市生产和生活提供基本物质条件

•为城市集聚效应的发挥提供物质保障

•为城市现代化发展提供物质载体。

•二、城市基础设施管理

•1、城市基础设施管理的基本内容

•供电:

输变电、电力运行、用电营业

•供水:

供水工程、用水、水质和水源

•供气:

供气工程和营业、供气安全

•道路:

新建与养护、路政

•通讯:

设施建设与运营

•灾害:

防灾设施、防灾物质、防灾救灾日常管理

•2、城市基础设施的经营与管理

(1)城市基础设施的经营与管理特点

•1)市场化程度实行不同经营管理模式

•完全企业化经营

•全额财政拨款

•市场经营为主、财政差额补贴为辅

•财政差额拨款

•2)根据不同的经营管理模式,实行不同的定价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