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电子信息产业十二五.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34460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州市电子信息产业十二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广州市电子信息产业十二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广州市电子信息产业十二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广州市电子信息产业十二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广州市电子信息产业十二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广州市电子信息产业十二五.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广州市电子信息产业十二五.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广州市电子信息产业十二五.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广州市电子信息产业十二五.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广州市电子信息产业十二五.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广州市电子信息产业十二五.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广州市电子信息产业十二五.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州市电子信息产业十二五.docx

《广州市电子信息产业十二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市电子信息产业十二五.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州市电子信息产业十二五.docx

广州市电子信息产业十二五

 

广州市电子信息产业十二五

发展规划

 

广州市科技和信息化局

2012.5

 

 

广州市电子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电子信息产业是广州市的战略支柱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了一定规模和竞争优势。

为抓住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机遇,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助力智慧广州建设,依据《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广东省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广州市科技十二五发展规划》制定本发展规划,规划期为2011—2015年。

 

一、“十一五”取得的成绩

(一)产业规模快速增长

“十一五”期间,广州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速,年均增长率17%,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

2008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首次突破1000亿元大关,2010年实现产值1802亿元,比2006年增长了121%。

2010年电子信息产业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25.0%,占三大支柱产业的27.1%。

2011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产值2024亿元,迈上2000亿元台阶。

(二)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通过实施电子信息产业重大专项,形成了平板显示、宽带移动通信、数字音视频三大高端产业集群。

2010年,新型平板显示、宽带移动通信等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占全市电子信息产业的比重达到55%,增速达36.4%,成为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增长的主力军。

(三)自主创新能力有所增强

“十一五”期间,广州市加大了对信息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承接了一批国家“核心元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和基础软件”、“新一代无线宽带移动通信”等科技重大专项,集聚了DRA、AVS等一批国家级标准,获批移动通信、数字家庭等国家级工程中心。

涌现出了广州无线电集团、京信通信、杰赛科技、威创视讯、国光电器、鸿利光电等一批自主创新型骨干企业,电子信息领域的上市公司超过12家。

(四)产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2008年,广州市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市电子信息重大专项领导小组,加大了对重大项目的统筹和推进力度,加大了资金投入力度,出台了一批专项政策,实施了一批重大专项,产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获批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示范区、国家现代服务业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广东省平板显示、新一代通信设备和终端、物联网、数字家庭、移动互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形成了广州科学城、天河软件园、黄花岗信息园等一批国内知名的产业集聚区和发展载体。

 

二、“十二五”面临的形势

(一)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是产业规模总体不大,龙头骨干企业相对国内城市偏少,缺乏规模效应;二是创新能力不足,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整个产业的外向出口依赖度高,高端新型产业和高附加值产品比重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面临的机遇

一是以新一代通信、物联网、云计算服务等技术快速发展,孕育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的融合渗透使得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层出不穷,产业空间巨大;二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已经成为国家、广东省、广州市在“十二五”期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点发展方向,广州将重点建设智慧城市和国家创新城市,这些都为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较好的环境。

 

三、总体要求

(一)发展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把握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抓住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机遇期,坚持广州“低碳经济、智慧城市、幸福生活”的新型城市化发展理念,继续围绕“转方式、调结构、强创新”主线,着力推进一批高端电子信息产业重大专项,构建优势产业集群,抢占全球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二)发展原则

1、创新引领。

着力实施一批重大创新工程,集聚资源,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政产学研用的相结合,实现协同创新。

培育龙头骨干企业。

自主创新,提高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培育龙头骨干企业。

2、市场驱动。

以市场为导向,坚持有所为和有所不为,结合自身产业基础,重点突破新型显示、新一代通信等新一大信息技术产业,构建优势产业集群。

市场导向和政府引导相结合,发挥政府在资金扶持、重大项目示范应用、科技金融的引导作用,培育和促进产业发展。

3、面向珠三角和国际。

发挥广州国家中心城市的产业功能作用,承担一批具有国家战略和国际领先的产业项目;以面向珠三角和国际的眼光和战略高度,大力发展一批具有辐射作用、带动作用的高端产业项目;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微笑曲线的高端环节,即研发设计和商贸服务。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建成我国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示范产业基地,在数字家庭等领域建成国际创新高地。

具体目标如下:

1、产业规模更大。

到2015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达到3500亿元、年均增长率14.2%,电子信息产业对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低于20%。

2、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到2015年,构建新型显示、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数字家庭与数字视听三大优势产业集群,培育集成电路设计、物联网、云计算、应用电子等产业。

高端新兴产业占电子信息产业比重超过80%。

3、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

到2015年,电子信息产业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逐步健全,重点领域和产品关键技术取得新突破,承接一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构建一批创新平台。

骨干创新型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8%。

到2015年,新增实现3家年收入过百亿自主创新企业,10家年收入过10亿元的自主创新企业,新增10家以上上市公司。

专栏“十二五”时期广州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主要指标

指标

2010年

2015年

产业总产值(亿元)

1802

3500

高端新型产业部分占电子信息比重(%)

55

80

骨干创新型电子信息企业研发销售比(%)

6

8

国家级认定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4

7

国家级电子信息领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

3

产值超百亿元的自主创新企业(家)

0

3

产值超10亿元的自主创新企业(家)

14

24

上市企业(家)

12

22

 

四、主要任务

(一)突出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要大力培育和发展新型显示、新一代通信、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产业,构建优势产业集群,推动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继续实施一批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重大专项,加快优势产业群建设;承担协调部省资源,承担一批国家重大科技组专项,突破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的核心关键技术,推进产业学研相结合;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示范应用带动产业集聚发展;推进芯片与整机产品联动;加快建设国家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点城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应用,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

(二)构建一批产业战略性发展平台

加大与省部高校院所、央企、大型协会和产业联盟的合作,建设一批产业创新平台和产业支撑平台;大力推进一批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完善推进专业园区、孵化器、加速器建设;加快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和支撑平台建设,建设和完善现代产业服务体系;加强区域合作和国际交流,建设一批面向珠三角和国际的产业发展和交流合作平台。

(三)培育一批骨干创新型企业

推进电子企业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即研发设计和商贸服务;把握新一代通信、云计算、物联网技术发展融合发展带来的商业模式转型规律,推进产业向软件化和服务化。

积极扶持规模大、实力强的骨干企业及“成长性高、创新力强、特色突出”的一批中小企业,在移动通信、数字家庭、物联网、移动互联网、软件和信息服务等领域培育一批国家及国际龙头企业。

 

五、发展重点

(一)新型显示

以高世代液晶面板项目为突破,加快集聚驱动芯片、背光模组、彩色滤光片、偏光片、液晶模组、数字高清电视、3D电视及设备等上下游产业链,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平板显示产业集群。

在核心技术领域,重点支持高世代TFT-LCD面板生产、TFT-LCD驱动芯片、整机模组一体化技术以及关键材料的技术研发。

重点支持大尺寸OLED面板生产,及相关技术和工艺集成的开发,加强OLED关键材料及设备国产化的配套。

支持新型显示拼接技术、电子纸、微显投影系统、设计以及三维制作和显示平台的研发及产业化。

大力推进平板显示产业创新联盟建设,支持本地创新团队联合产业链企业,建立自主创新服务平台。

加快推进平板显示产品交易中心建设。

(二)新一代通信

充分发挥广州市在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核心技术研发与产业化方面的领先优势,聚焦发展3G通信设备产业,提前布局4G(特别是LTE)移动通信设备产业,形成基站系统、室内覆盖、天线、基带射频芯片、智能移动终端,以及WAPI宽带接入、宽带光纤接入产品、通信设备运维、数字集群通信、短波通信、卫星通信、北斗二代应用等产业链。

重点培育有较强竞争力和特色的骨干企业做大作强,依托国家重大专项,重点支持4G、中高速传感网、下一代互联网、下一代广播电视网、超宽带无线局域网的研发和产业化。

加快实施无线城市和光纤到户工程,推动TD-LTE大规模商用,推动设备企业与运营商互动,促进融合创新,构建设备、内容、运营服务互动发展的新格局。

(三)数字视听和数字家庭

抢抓部省共建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先机,集聚发展家庭娱乐、家庭安防、家庭网络、家庭医疗、家庭教育、智能家居、家庭存储、家庭信息等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服务。

大力发展4C融合和三网融合技术,加快自主知识产权数字音频(DRA)、数字视频(AVS)、数字高清互动接口(DiiVA)和中国蓝光(CBHD)等标准产业化,支持重大技术标准在家庭影院、数字影院、广场音响、高清播放机、家庭智能盒、数字机顶盒、立体(3D)显示等产品应用,促进视听产品网络化、数字化升级。

发挥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和信息文化服务试点的作用,支持网络运营企业、内容运营企业合作,建设三网融合条件下开放、安全、可控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试点开展双向高清影视、音乐等娱乐服务,以及在线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和文化信息服务,试点3D电视服务,提供高品质、便捷的数字化生活服务。

探索发展新的运营模式,积极推动示范应用向全市、全省和全国推广。

(四)集成电路和新型电子元器件

1、集成电路。

抓住国家现代服务业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建设契机,建设集成电路设计EDA公共服务平台,吸引集成电路设计企业集聚发展。

重点支持计算机系统通用芯片、通信、数字音视频等关键芯片,智能卡芯片,工业控制芯片,RFID与传感器芯片,汽车专用芯片、电源管理芯片等。

重点培育有较强竞争力和特色的集成电路设计骨干企业。

支持集成电路先进封装工艺和产品产业化。

2、新型电子元器件。

推动电子元器件产品升级,重点发展片式电子元器件、柔性印刷电路板、敏感元件和传感器、混合集成电路、新型机电组件、绿色电池、新型电力电子器件、光通信器件、专用测试仪器仪表等产品。

建设集成电路和新型电子元器件专业化测试公共服务平台。

3、半导体照明。

巩固广州市在半导体照明封装和应用环节的优势地位,在外延和芯片等关键环节实现突破,建设国家级半导体照明应用示范城市,打造国家半导体照明产业基地。

重点支持LED照明GaN基外延材料、功率型高亮度蓝光LED芯片、照明级蓝光LED芯片及规模生产工艺研发,重点支持功率型、高亮度LED芯片制造和器件关键技术的研发,支持LED照明应用与系统集成和OLED照明器件的研发,发展中高端LED应用产品。

(五)信息技术应用

1、高端应用电子。

结合广州在汽车、船舶工业方面的优势,重点针对工业控制、汽车电子、船舶电子、电力电子、机床电子、旅游电子等大面广、附加值高的新兴应用领域,促进电子信息技术和传统产业融合发展。

重点发展胎压安全感应、倒车雷达和视频、车载娱乐、车载导航、电子控制系统、车载信息通信等汽车电子产品。

大力发展列车控制与诊断系统、安全行车、客车电气与信息系统、旅客显示系统、电气及控制系统、中央控制系统、闸机、自动售票机等轨道电子产品。

发展船舶通讯、船舶导航等船舶电子产品。

发展点钞机、柜员机、一体机等金融电子产品。

2、物联网。

大力推进物联网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发展数据采集和传输、传感器节点、信息安全、嵌入式系统和终端产品。

支持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产品和系统研发,支持业务服务支撑平台建设。

率先推进物联网在智能物流、智能制造、智能交通、智能安全监管、智能食品溯源、智能环保、智能电力、智能医疗、移动支付等领域的示范应用,加快“智慧广州”示范区建设。

3、云计算。

加快云计算技术应用,大力发展支持云计算的服务器、存储、信息安全、软件、新型终端等产品,建成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云计算产业基地。

开发与新型网络计算架构相适应的虚拟化技术、低功耗技术和产品,重点推进云服务模式在电子政务、安全服务、城市安防、医疗、教育、人才、劳动保障、生物医药等领域率先开展试点,优先支持电力、数字娱乐、金融、电子商务等需求大、基础好的企业率先试点应用。

 

六、产业规划布局

结合广州市现有产业基础和城市功能区定位,建立“1+6”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集聚区,即以广州开发区科学城为核心集聚区,同时在番禺、花都、天河、南沙、增城、荔湾构建一批产业基地和特色园区。

(一)一核

广州科学城。

重点以广州开发区科学城、知识城为主体,大力发展新型平板显示、新一代通信技术、物联网,软件和现代信息服务业,优化计算机整机制造业升级等,依托省平板显示产业基地建设、物联网产业基地、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战略新型产业基地建设,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基地和创新基地。

(二)六基地

1、番禺数字家庭产业基地。

依托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大力发展数字家庭研发设计、制造、媒体运营、内容服务,引进一批国内外有影响力的数字家庭和数字视听企业总部、研发和运营机构,打造国际数字家庭产业和创新高地。

依托国家现代服务业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基地,大力发展集成电路设计,打造成为华南地区集成电路设计产业高地。

2、花都声光电产业基地。

大力推进广州(花都)光电子产业基地建设,加快LED封装和应用产业集聚发展。

吸引国内外知名公司的研发、设计中心落户。

大力推进中国音响之都科技产业园建设,形成集科研、生产、检测、展示与销售为一体的完整、高效声频电子产业链,培育有国际影响力的自有品牌,全面促进声频电子产业转型升级。

3、天河软件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基地。

以天河智慧城核心区(天河软件园)为重点,打造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集聚区。

重点发展信息通信增值服务、数字内容创意、软件服务外包、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4、南沙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依托南沙电子信息产业园重点发展新型显示、电子元器件、数据保税业务和以LED芯片生产为龙头的半导体照明产业;依托南沙资讯科技园引进和培育一批面向港澳和珠三角地区,以研发、检测、设计等为主的电子信息企业和软件外包服务企业。

5、增城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依托省LED产业基地、省光伏产业园、电子商务及物联网产业园,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LED、汽车电子、数据服务、电子商务、物联网等高技术产业,打造广州东部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区。

6、荔湾光电科技产业基地。

依托大坦沙光电科技产业园重点发展半导体发光器件、LED照明产品、集成电路、太阳能光伏、液晶显示等产业,致力于打造成为全国平板显示产业基地及集研发、培训、检测认证、会议展览、物流信息、采购销售于一体的产业中心。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

加强与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等沟通协调,建立联动工作机制。

依托市科技和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重大项目的领导,及时研究重大产业政策和协调解决电子信息重大项目推进中的问题。

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落实相关责任和措施,各区(市)要明确各区域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重点和特色,抓好产业调整和振兴的规划和政策措施落实。

(二)组织实施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和重大创新专项

围绕优势产业、高端核心产业和高增长潜力产业,通过倾斜政策,组织推进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构建产业集聚核心,推进产业链建设。

结合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本地产业战略,分批次组织实施平板显示、新一代宽带通信、数字家庭、集成电路设计、物联网、LED照明、云计算等重大创新专项,争取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支持,突破关键技术和关键环节,同时充分利用重大产业项目和重大创新专项引进与培育一批高端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

(三)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设立电子信息产业专项,用于支持电子信息重大产业项目和重大创新。

建立市区财政扶持联动机制,根据市区财政分配比例,联动安排支持重大创新专项。

建立部门财政扶持互动通报机制,优化投入绩效。

重大产业项目扶持采取属地为主、市区联动的原则,安排扶持资金。

鼓励区、县级市根据自身产业优势,设立相应的专项,支持产业发展。

(四)拓宽产业融资渠道

鼓励金融机构为电子信息产业的自主创新、技术改造和成套设备进口提供信贷支持。

积极推动发展创业投资,引进一批专业投资基金,并通过政府引导基金,引导社会资源,建立1-2支市场化、专业化运作的电子信息产业投资基金,支持企业发展。

积极争取国家试点,探索发行电子信息中小企业集合债券。

积极支持和推动一批电子信息企业上市融资,支持一批发展基础好、潜力大、管理规范的企业做大做强。

大力推动银企合作,支持骨干企业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整合优势资源,培育骨干企业,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

(五)加大产业人才引进和培育

依托国家级和省级电子信息产业技术研发平台和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依托广州优势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加强电子信息产业领域创新型人才引进。

通过实施“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百人计划”、“万名海外人才集聚工程”等高端人才引进政策,重点引进一批高水平电子信息产业技术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在人才培养方面,积极推动各龙头骨干企业和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展开人才培养合作,探索人才定制化培养、定期培训进修等多种合作机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