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经济是如何颠覆传统经济的.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83469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经济是如何颠覆传统经济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网络经济是如何颠覆传统经济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网络经济是如何颠覆传统经济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网络经济是如何颠覆传统经济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网络经济是如何颠覆传统经济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网络经济是如何颠覆传统经济的.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网络经济是如何颠覆传统经济的.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网络经济是如何颠覆传统经济的.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网络经济是如何颠覆传统经济的.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网络经济是如何颠覆传统经济的.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网络经济是如何颠覆传统经济的.docx

《网络经济是如何颠覆传统经济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经济是如何颠覆传统经济的.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网络经济是如何颠覆传统经济的.docx

网络经济是如何颠覆传统经济的

网络经济是如何颠覆传统经济的

【提要】互联网、物联网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自然选择。

互联网、因特网、万维网、移动互联网都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而物联网是人类对物理世界的网络化联系;在物联网时代,“固定成本”趋于零,边际成本趋于零,许多商品与服务是近于免费的,网络经济是对传统市场经济的改进或颠覆,生产资料实行社会所有制,人们对生产资料由所有权向使用权的转变,从而人人享有;智能生产,有大量的工业机器人,但人还是最重要的生产因素;政府部门进行宏观规划,做好互联网、物联网的基础性建设工作,由市场配置资源,自然性地形成我国的网络经济。

一、引言网络经济是一种建立在计算机网络基础之上,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的经济形态。

我们知道,第一台计算机Eniac1946年在美国诞生。

此后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大约每15年计算模式发生一次重大的变革。

1990年代中期浏览器成熟,人类社会进入了互联网(internet)时代。

2010年开始进入了“云计算”和“大数据”(bigdata)时代。

互联网是全球性的。

1994年中国实现了与国际互联网的连接,成为第77个正式加入互联网大家庭的国家。

互联网包含因特网,因特网包含万维网。

凡是能彼此通信的设备组成的网络就叫互联网。

国际标准的互联网写法是internet,字母“i”应小写;因特网是互联网的一种。

1974年美国的卡恩和瑟夫于提出一组网络通讯协议的建议,即著名的TCP/IP协议。

这项协议使阿帕网能够与其他网络相通,并形成今天的因特网。

1983年1月1日,TCP/IP成为网络标准。

因特网写法是Internet,字母“I”应大写;万维网(WorldWideWeb:

www)又称环球网,是一个由许多互相链接的超文本组成的系统,通过互联网访问。

在这个系统中,每个有用的事物,称为一种“资源”,并且由一个全局“统一资源标识符”(URI)标识。

这些资源通过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textTransferProtocol)传送给用户,而后者通过点击链接来获得资源。

万维网联盟于1994年10月在麻省理工学院(MIT)计算机科学实验室成立。

互联网和移动通信二者结合起来产生了移动互联网。

在该环境下,用户可以用手机、PDA或者其他手执(车载)终端通过移动网接入互联网,随时随地享用公众互联网上的服务。

目前除文本浏览、图铃下载等基本应用外,移动互联网所提供的音乐、移动TV、视频、游戏、即时通信、位置服务、移动广告等应用增长迅速,并仍在继续衍生出移动通信与互联网业务深度融合的其他应用,移动数据业务已经成为3G运营商业务收入的主要增长来源。

在互联网的基础上产生了物联网。

2005年11月17日,信息世界峰会上,国际电信联盟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

物联网》,其中指出“物联网”时代的来临。

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将是互联网。

物联网(IOT)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

物联网一般为无线网,由于每个人周围的设备可以达到一千至五千个,所以物联网可能要包含500兆至一千兆个物体,在物联网上,每个人都可以应用电子标签将真实的物体上网联结,在物联网上都可以查找出它们的具体位置。

通过物联网可以用中心计算机对机器、设备、人员进行集中管理、控制,也可以对家庭设备、汽车进行遥控,以及搜尋位置、防止物品被盗等各种应用。

物联网技术已经在供应链管理、纵向市场管理上得到应用,无所不在的定位(UbiquitousPositioning)技术在交通运输业、养老产业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有关方面预计到2020年会形成物理世界网(Physical-WorldWeb)(见图1-1)。

我国于2009年提出“感知中国”战略,推动物联网进入高速发展快车道。

2013年初印发了《国务院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相关部委制定了物联网发展的战略规划和产业政策。

目前,我国物联网已初步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在我国的物联网产业链中,市场参与者主要包括传感器/芯片提供商、应用设备提供商、网络提供商、软件及应用提供商、系统集成商、物联网运营商、用户七个环节。

在交通、电力、安防等领域形成了规模性应用。

二、传统经济中的成本概念和定价原理

(一)成本概念成本是生产经营活动中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价格。

而生产要素包括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才干。

因而,经济学上的“成本”是包括“正常利润”(管理报酬)的。

总成本(TC)是生产某特定产量所需要的成本总额。

它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两部分。

固定成本(FC)是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和业务量范围内其总额不随产量而变动的成本。

如厂房和机器设备的折旧、财产税、房屋租金、管理人员的工资等;可变成本(VC)是指那些成本的总发生额在相关范围内随着产量或业务量的变动而呈线性变动的成本,如直接人工、直接材料都是典型的可变成本。

我们根据“产量”(q),可将成本分为总平均成本(ATC)、平均固定成本(AFC)、平均可变成本(AVC)。

所谓边际成本(MC),是指生产最后增加的那个单位产品所花费的成本,即:

MC=△TC/△Q。

或者,边际成本就是成本函数的导数。

由表1-1可见,

(1)总固定成本是维持不变的,但平均固定成本是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减少的;

(2)总可变成本是可变的,但平均可变成本不随产量的增减而增减少;(3)平均成本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都是U型线(见图1-2)。

一般来说,边际成本曲线在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处与之相交。

也就是说,在某产量或业务量范围内,边际成本是低于平均成本的,超过一定范围,边际成本是高于平均成本的。

(二)传统经济的定价理论任何经济活动必须考虑成本、(预期)收益和风险问题。

而这些问题往往集中体现在定价策略上。

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1890年)一书中首次提出并证明所谓的“企业均衡条件”或(局部)“市场均衡”条件,即当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时,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

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资源得到最优配置。

这个“条件”后来由琼·罗滨逊夫人、张伯伦分别引入到垄断竞争市场模型中作为制定垄断价格的依据。

1930-1940年代,西方学术界就“平均成本定价法”和“边际成本定价法”进行过大争论。

1939年,霍尔和希契对38家企业进行了调查。

结果表明,企业在实际中一般采取“平均成本定价法”(Hall,R.EandHitch,C,1939.pp.12-45)。

琼·罗滨逊夫人主张采用“平均成本定价法”(琼·罗滨逊,1961.p.5)。

因为按照“理想产量”上的平均成本确定价格可保障企业不亏损。

但是,消费者按照以平均成本确定的价格购买“额外”单位的产品,就会导致社会资源错配。

如图1-3,按照MC=MR原则定价,确定的是垄断高价;按照边际成本定价,导致“赤字”;按照平均成本定价,虽然可以保本,但也会导致资源错配。

针对这种情况,1938年哈立克(H.F.Havliik)提出了“多部定价”方法。

目前,我国电价中的“两部制”就是其具体的运用。

“两部制”价格包括“基本费用”和“从量费用”。

“基本费用”是与使用量无关的固定费用;“从量费用”是与使用量多少有关的可变费用。

三、网络经济中的成本概念和定价原理

(一)网络经济对成本的影响人类发展信息技术、发展互联网,从根本上讲还是为了降低信息成本(或交易费用)、降低风险与不确定性,提高效率。

针对传统经济,网络经济对成本的影响,就目前可感知到的情况是:

第一,由供应链管理形成物联网,再到智能生产,大幅度降低了产品生产费用和储运成本企业为了保障及时大规模地供给,需要提前组织原材料、燃料的采购,并建造仓储运输体系;大批量生产的产品也需要仓储运输体系。

为此需要占用巨额资金。

出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供给链管理运用而生。

供应链管理的发展与制造业自动化的发展、企业经营管理的演进以及企业信息系统的演化密不可分。

在1950-1960年代,发达经济体的制造商强调大规模生产以降低单位生产成本,而当时企业的运营瓶颈是通过加大库存量来解决。

1980年代后,全球竞争加剧,日本企业率先通过实施“无库存生产方式”来提高制造效率、缩短生产周期和降低库存。

由此,制造商和供应商开始发展战略供应关系,供应链管理的概念随即出现。

在1990年代,供应链管理持续发展,供应链扩展为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和客户组成的整体价值链。

而供应链管理的载体主要包括计算机信息系统和物流配送中心两个系统。

实际上,物联网首先是在供应链管理过程建立起来的。

随着信息技术、智能技术、全球定位技术、3D打印、工业机器人的发展,人类将逐步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

工厂通过“资讯物理系统(CPS)”来建立一个完整的网路系统,这个系统包括相互连结的智能机械、仓储系统及高效的产品设备等,这些设备可以独立自主的运作,或者互相交换讯息、互相控制,并且以嵌入式系统来监测生产环境。

实际上,“工业生产4.0的核心元素是多种信息物理系统共同作用的‘智能工厂’愿景图。

简单来说,信息物理系统将生产、物流、工程、管理以及互联网服务等多种流程结合起来。

”(波特雷夫,哈特曼2015.p.29)中国供应链管理行业发展较晚。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外供应链管理巨头较早就进入中国内地市场,导致国际供应链管理领先企业在中国内地市场的竞争。

根据产业信息网发布的《2016-2022年中国供应链管理(SCM)行业调研现状及未来前景评估报告》,2013年,我国物流及供应链相关的总支出约12763.61亿美元,物流及供应链成本占GDP的比重为15%左右,市场的潜力很大。

近些年我国物流及供应链管理发展很快。

供应链大数据规模:

2012年为15.9亿元;2013年21亿元,同比增长32.08%;2014年29亿元,同比增长38.10%。

第二,网络经济更好地满足个性化需求,使资源充分高效利用,全面降低产品成本在传统经济中,通过机械化来大规模生产标准品,其满足的是社会群体需求。

也就是说,大规模生产20%种类的产品可满足80%的社会需求,即遵循“帕累托二八定律”,如图1-4所示红色主体部分。

但蓝色的长尾部分是非主流的、需求量小的、零散的个性化需求,其总量也能够和主流的、需求量大的商品销量相匹敌。

事实上,在传统经济中,蓝色长尾部分的社会需求是很难得到满足的。

但在网络经济条件下,通过互联网可以发现这些个性化需求。

同时,可再生能源价格趋于零、3D打印,由大规模生产过度到无工厂生产、个性化批量生产(杰里米·里夫金,2014.pp.67-88)。

因而,蓝色长尾部分的个性化需求能够得到充分满足,从而使资源分配最优化。

第三,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将彻底改变现有的商业模式,大幅度降低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流通费用人类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消费。

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生产到消费有“惊险的一跃”。

为了适应大规模生产,成功完成这“惊险的一跃”,人类建立了仓储运输体系,银行体系,形成了各种店铺和市场,雇佣比生产人员还多的服务人员,花费了巨额的广告推销经费。

互联网消除了时空差距。

首先,互联网突破了传统的国家、地区界限,人们对空间的依附性大大减小;其次,信息突破了时间的约束,使人们的信息传输、经济往来可以在更短的时间跨度上进行。

由此,网络营销、网上商店、网络金融等电子商务快速发展。

出现了ABC模式(由代理商、商家和消费者共同搭建的集生产、经营、消费为一体的电子商务平台)、B2B模式(企业对企业)、B2C(商家对消费者)、C2C模式(用户对用户)、B2M模式(商家对企业管理者)、M2C模式(管理者对消费者)、O2O模式(线下商务与互联网结合)等各种模式。

对实体商业、银行、市场的影响是颠覆性的。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将会对现在的互联网商务再次造成颠覆性的冲突。

但总的趋势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流通费用会空前地降低。

第四,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将改变现有学习方式、科研方式,大幅度降低学习和科研成本人类从直立人算起已有260万年的历史,但从茹毛饮血到现代文明社会不超过一万年。

这一万年的巨变主要发生在工业革命以来的260年里。

导致这种巨变的重要原因是人类不懈的学习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人类用于专职学习的时间越来越长,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员越来越多。

这样的学习与科研活动是值得的。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舒尔茨测算,美国1929-1957年各级教育及整个教育的收益率分别为:

初等教育收益率为35%,中等教育为10%,高等教育为11%,整个教育收益率为17.3%。

同期,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0%。

1930年至1955年,日本的教育对其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达到25%(舒尔茨,1992.p.24)。

如果能降低学习、科研成本,教育的收益率将更高。

近些年来,网络在线学习日益普遍。

尤其是信息技术、数字视频技术和学习软件的发展,为大规模、开放式的在线教育课程(慕课(MOOC))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目前,我国建立了许多幕课平台,课程的范围不仅覆盖了广泛的科技学科,也包括了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

学习者在家就能享受到最好的课程教育。

自2013年起,在线教育用户数量增速开始加快。

2013年之前在线教育用户规模每年增长率都在20%以下,2013年用户增长率仅有8.6%。

2014年起用户规模增长率持续上涨,2015年达到9640万人,预计2016年在线教育用户将突破1.2亿。

届时,传统教育机构的变革速度逐渐加快,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下在线教育方式覆盖率快速提高[1]。

同时,科学家进行科研已经很难离开互联网。

科学家合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科技文献检索,很快就能获取有用信息;通过计算机辅助创新(CAI)全面、系统解决创新中的各种问题。

同时,科学家和工程人员可利用计算机网络联合开展科研、技术创新工作。

如美国政府1994年组织的最新半导体技术的开发就是以多机构网络联结的方式进行的。

显然,利用互联网,不仅降低了教育、科研的“固定成本”,同时也降低了有关“可变成本”。

第五,物联网的进一步发展,提高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大幅度降低生产生活成本1.智能电网(“电网2.0”)能够实现可观测、可控制、完全自动化和系统综合优化平衡(发电、输配电和用电之间的优化平衡),从而使电力系统更加清洁、高效、安全、可靠。

2.智能交通(ITS)可以有效地利用现有交通设施、减少交通负荷和环境污染、保证交通安全、提高运输效率。

3.智能养老系统是基于物联网技术,在居家养老设备中植入电子芯片装置,远程监控老人的生活状态、健康状况,充当老人的“隐形伴侣”。

4.智能生活。

智能生活平台是依托云计算技术的存储,在家庭场景功能融合、增值服务挖掘的指导思想下,采用主流的互联网通信渠道,配合丰富的智能家居产品终端,构建享受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带来的新的生活方式,多方位,多角度的呈现家庭生活中的更舒适,更方便,更安全和更健康的具体场景,进而共同打造出具备共同智能生活理念的智能社区(马弗兰.2013)。

(二)网络经济条件下的定价原理从上面的分析可知,在网络时代,尤其是物联网时代,传统经济将变得面目全非。

相对于传统经济而言,网络经济使“可变成本”大幅度降低,使得许多产业的“固定成本”趋于零。

根据表1-1可以计算,当“固定成本”趋于零时,其“边际成本”必定趋于零。

在现行的经济学教书中,一般认为,在完全竞争市场,每个厂商可以按照市场决定的价格销售任何数量的商品,因此厂商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线,它和横轴之间的距离等于商品的售价,平均收益(AR)等于边际收益(MR)。

因此,P=MC=MR=AR。

如果MC=0,所以P=0,即免费使用。

由图1-3可见,在垄断竞争条件下,当“固定成本”趋于零,仍然遵循MC=MR的原则,按照“边际成本定价法”来确定价格,企业就不再出现“赤字”,既能保证收支平衡,又能使资源最优配置。

因此,网络经济是比传统经济效率更高的经济。

四、网络经济对传统经济颠覆的意义在哪里?

网络经济发展很快,它具有自我膨胀性发展的特点。

理论界认为网络经济遵循四大定律:

1.摩尔定律(Moore'sLaw)揭示,单片硅芯片的运算处理能力,每18个月就会翻一番,而价格则减半。

2.梅特卡夫法则(MetcalfLaw)揭示,网络经济的价值等于网络节点数的平方,这说明网络产生和带来的效益将随着网络用户的增加而呈指数形式增长。

3.马太效应(MatthewsEffect)揭示,在网络经济中,由于人们的心理反应和行为惯性,在一定条件下,优势或劣势一旦出现并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不断加剧而自行强化,出现"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垄断局面。

4.吉尔德定律(Gilder'sLaw)揭示,通讯系统的总带宽将以每年3倍的速度增长。

而每比特传输价格朝着免费的方向下跃,费用的走势呈现出“渐进曲线”(AsympototicCurve)的规律,价格点无限接近于零。

网络经济的四大定律不仅展示了网络经济自我膨胀的规模与速度,而且揭示了其内在的规律。

因此,网络经济对传统经济颠覆性意义主要表现在:

(一)对传统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组织重新进行分工协作配置我们以物流和供给链管理发展历史来说明。

我们知道,传统经济发展起来了第一、二、三方物流。

所谓第一方物流(1PL)是指生产企业自身做仓储、货运;第二方物流(2PL)是指生产企业将车队、仓库服务外包;第三方物流(3PL)则是为整个供应链提供整体管理服务。

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互联网、物联网的兴起,第四方物流(PL4)应用而生。

第四方物流是一个供应链的集成商,是供需双方及第三方物流的领导力量。

它通过拥有的信息技术、整合能力以及其他资源提供一套完整的供应链解决方案,以此获取一定的利润。

它是帮助企业实现降低成本和有效整合资源,并且依靠优秀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技术供应商、管理咨询以及其他增值服务商,为客户提供独特的和广泛的供应链解决方案。

(二)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专业化分工,供给垄断不仅是以企业的形式出现,更多的是以自然人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面貌出现网络提供了在线教育和远程医疗方式,一门幕课可能在某一专业出现“通吃”的现象。

例如,初中一年级的数学幕课一旦在网上得到认可,其他相关教师就无课可上了。

远程医疗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

针对这种情况,可以设想,未来“自由职业人”会形成一定规模。

(三)传统经济中依据价格信息配置资源的情况也发生了改变自由市场经济实际上是资本主义经济(拉詹,路易吉·津加莱斯,2015.p.1)。

资本主义的核心要素包括资本积累、竞争激烈的市场和价格体系(伊特韦尔,米尔盖特,纽曼,1992.p.377)。

也就是说,在资本主义经济中,价格是“看不见的手”,“指挥”着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在网络经济中,价格的作用极大地在弱化。

201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埃尔文·罗斯与罗伊德·沙普利关于稳定市场匹配的理论和市场设计实践表明,在网络经济中,在没有价格的市场或者对于价格有严格限制的市场中,价格不再是配置资源及实现交易双方配对的有效工具。

他们的工作在理论上解决了如何处理实现这种市场的有效性以及稳定匹配的问题。

埃尔文·罗斯设计是“全国住院医生配对程序”,通过这一程序,每年美国约有20000名医生找到了心仪的医院作为自己职业生涯的起点。

他还帮助设计了纽约高中配对系统,每年有约9万名高中生通过这一系统择校[2]。

而随着智能生产的发展,价格在网络经济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将会改变。

(四)网络经济是对传统市场经济的升华而不是否定里夫金的《零边际成本社会》副标题为:

“一个物联网、合作共赢的新经济时代”。

也就是说,网络经济是“新经济”。

目前,无论是在学术界还是在实际经济管理部门,将网络经济表示为“共享经济”(Sharingeconomy)或“分享经济”,意思是指能让商品、服务、数据(资源)及(人的)才能等具有共享渠道的经济社会体系。

但我个人对这些“新词”还是持保留态度的。

刘方喜认为:

“里夫金在三次工业革命的历史脉络中,勾画由‘物联网’开启的‘分享经济’新时代,而这关乎‘西方道路’这样的‘大问题’:

所开启的并非只是一种全新商业模式,同时也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并认为,“拥有超过百年历史的资本主义体制已经力不从心……21世纪下半叶,它能否在经济体制中保持主导地位是极不确定的……到2050年,协同共享很可能在全球大范围内成为主导性的经济体制……这也就意味着,资本主义体制将丧失在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刘方喜,2016)。

实际上,传统的市场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和现代意义上的网络经济,都是“共享经济”或“分享经济”。

我们知道,封建经济或自然经济,人们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自己家庭或封建庄园内部的消费。

这种经济严格讲不存在“共享”或“分享”。

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网络经济,人们生产的目的是为了“交换”。

早在这200多年前,亚当·斯密就指出,交换是人类的天性,“但人类几乎随时随地都需要同胞的协助,要想仅仅依赖他人的恩惠,那是不行的。

他如果能够刺激他们的利己心,使有利于他,并告诉他们,给他作事,是对他们自己有利的,他要达到目的就容易得多了。

不论是谁,如果他要与旁人作买卖,他首先就要这样提议,请给我以我所要的东西吧,同时,你也可以获得你所要的东西,这句话是交易的通义。

”(亚当·斯密,1983.pp.13-14)所以,网络经济是对传统的市场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一种自然进化。

同时,由于网络经济中“固定成本”趋于零,社会生产生活的公共物品费用普遍降低。

并且,社会所有制、个人所有制成为社会的主流。

根据马克思的论述,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社会的生产资料”(马克思恩格斯1995c,p.101),因此,网络经济是对传统市场经济的升华,这种升华就是社会主义化。

在此必须指出,不能将社会主义等同于“计划经济”或“斯大林模式”。

五、结束语第一,互联网、物联网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自然选择。

无论是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它们的核心问题之一是信息的收集、处理与利用问题。

解决经济活动的信息问题是人类社会的一个重大问题。

恩格斯指出: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马克思恩格斯1995d,pp.731-732)互联网、因特网、万维网、移动互联网都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而物联网是人类对物理世界的网络化联系。

人类由此建立智能生产、智能交通、智能生活系统。

由过去的经济活动的“盲目性”进化到经济活动的计划性。

马克思指出:

“要想得到和各种不同的需要量相适应的产品量,就要付出各种不同的和一定量的社会总劳动量。

这种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必要性,决不可能被社会生产的一定形式所取消,而可能改变的只是它的表现方式,这是不言而喻的。

自然规律是根本不能取消的。

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能够发生变化的,只是这些规律借以实现的形式。

”(马克思恩格斯1995d,p.580)

第二,网络经济是对传统市场经济的改进,是向社会主义的升华。

在物联网时代,“固定成本”趋于零,边际成本趋于零,许多商品与服务是近于免费的。

而这种可持续的经济富裕社会,使人自身得到最大的解放。

社会生产资料实行社会所有制,人们对生产资料由所有权向使用权的转变,从而人人享有(里夫金,2014.pp.234-265)。

第三,智能生产,有大量的工业机器人,但人还是最重要的生产因素。

在未来的智能工厂,工作流程需要技术、组织、社会条件相互适应,人类要与工业机器人适应。

人类还要承担规划、控制、执行等灵活性工作(波特雷夫,哈特曼,2015.p.34)。

对工作者的知识、才干、技能、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突出要求工作者具有灵活度、抽象度、问题的解决能力、独立处理能力、沟通能力和自我组织能力(波特雷夫,哈特曼,2015.p.36)。

第四,网络经济需要政府与市场有效协调,各司其职。

网络经济是一种新经济形态,是一种比传统经济更高级的经济形态。

对工作者个人的知识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政府部门、企业、社会机构的组织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客观上讲,社会经济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

我们的技术创新、科技的应用必须根植于我国的社会经济生活。

政府部门进行宏观规划,做好互联网、物联网的基础性建设工作,由市场配置资源,自然性地形成我国的网络经济。

注释及参考文献:

[1]2016年我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望超1800亿[N]。

2015年12月23日09:

24中国证券网[2]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