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常见病的观察及护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83605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生儿常见病的观察及护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新生儿常见病的观察及护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新生儿常见病的观察及护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新生儿常见病的观察及护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新生儿常见病的观察及护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新生儿常见病的观察及护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新生儿常见病的观察及护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新生儿常见病的观察及护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新生儿常见病的观察及护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新生儿常见病的观察及护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生儿常见病的观察及护理.docx

《新生儿常见病的观察及护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生儿常见病的观察及护理.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生儿常见病的观察及护理.docx

新生儿常见病的观察及护理

新生儿常见病的观察及护理

新生儿出生时,由于体内有来自母亲的抗体,一般不容易生病,但还是有一些常见的情况需要加以注意。

1、脐炎

新生儿出生结扎后的脐带残端一般3~7天脱落,有的需要10余天或20余天(根据结扎手法不同)才能干燥脱落。

1、原因

局部细菌感染。

当新生儿出生后切断脐带是,其根部为新鲜伤口,脐带内的血管没有完全闭合。

若护理不当,病菌进入时,可引发脐炎。

如果治疗不及时,病菌进入血液可能引起败血症,甚至危及生命。

2、临床表现

脐轮与脐周皮肤发红,其根部有少量分泌物为脐炎的典型症状。

轻者:

新生儿没有全身症状。

较重者:

脐部周围皮肤红肿,脐根部有较多的脓性分泌物,并伴有臭味。

重者:

新生儿伴有发烧、食欲不佳、精神状态不好等症状。

3、护理方法

治疗脐炎的根本措施是预防,尤其是脐带脱落前的护理。

应保持脐部干燥,勤换尿布,防止尿液污染。

一旦发生脐炎,应及时就医。

2、黄疸

黄疸是指新生儿的血液、粘膜和皮肤出现变黄的现象,脸上最先变黄,然后是躯干,最后才是手脚。

1、原因

人体血液中的红细胞在老化之后,经过代谢会产生一些废物(胆红素),最后经肝脏排除体外。

而新生儿肝酶活动力低,无法清除过多的胆红素,因而发生黄疸。

新生儿黄疸多发生于母乳喂养的婴儿(母乳性黄疸)。

2、观察

轻度黄疸主要显现在巩膜、面部、躯干等部位,中度以上黄疸除此部位明显外,手心、足心亦有感染。

溶血性黄疸出现早,进展快,并常伴有贫血;肝脾大或水肿感染性黄疸常伴有发热,并克发生感染;梗阻性黄疸大便色浅或呈陶土色;产伤所致黄疸可有头颅血肿或其他部位损伤原因,红细胞破坏增多,长因母乳血型不合引起。

另外,红细胞增多症、窒息、缺氧、酸中毒等也会引发黄疸。

3、类型

(1)生理性黄疸:

正常足月儿60%在出生后的2~3天出现黄疸,在第4~5天达到高峰,在1~2周内消失。

早产儿、低体重儿有80%会出现黄疸,且出现时间较早(24消失内),黄疸程度重,消退时间长,一般长于3周,黄疸指数平均在11-12毫克每100毫升。

(2)病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常见于血液方面的疾病如ABO血型不合,肝脏疾病如先天性胆道闭锁、肝炎;感染造成肝功能降低;生产过程导致新生儿头皮淤血。

病理性黄疸出现的早(24小时内),发展快,退的慢,当黄疸指数大于15毫克每100毫升就必须治疗了。

4、黄疸指数

简称胆红素的浓度,黄疸指数12毫克每100毫升,代表100毫升血液中存在12毫克的胆红素。

5、晚发型母乳性黄疸

母乳本身含有一些阻碍胆红素排泄的物质,若怀疑是这种情况,可暂停喂母乳2~3天,以做鉴别诊断。

一般而言,黄疸可因暂停母乳而逐渐退去,之后,再喂母乳就不会有严重的黄疸发生。

母乳引起的黄疸持续1~2个月时,护理人员须提高警惕,之一通过新生儿日常活动及大便颜色来区分是否为病理性黄疸,以免延误就医(如发现灰白色大便应排除是否为胆道闭锁)。

表现:

黄疸持续时间长,可达2~3个月,精神及生长发育良好,暂停母乳喂养可减轻。

处理建议:

请医生协助确定,不用特殊治疗,可自愈。

6、护理方法

每天仔细观察新生儿眼白、皮肤、粘膜、手心脚心颜色变化,包括新生儿的精神状况,并做好记录,若婴儿的黄疸3周不退则需要去医院。

黄疸高峰期要多喂奶、水,晒太阳或添加葡萄糖冲水喂食。

三、脱水热

原因:

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外界温度高。

表现:

无原因突然发热,精神尚可,饮食佳

预防措施:

注意水分补充以及外界温度调节,穿衣盖被适度。

4、脓疱疹

原因:

皮肤感染

表现:

皮肤褶皱处粟粒状皮疹,充血、有脓头,严重时可导致败血症。

预防措施:

勤洗澡;注意护理人员的个人卫生;注意室内卫生。

5、先天性喉鸣

原因:

缺钙等。

表现:

吸气性喉鸣,一般2岁左右可自行缓解。

预防措施:

母乳及新生儿均应该注意维生素D和钙的补充。

6、臀红(尿布疹)及护理

1、原因

新生儿皮肤娇嫩,如大小便后没能及时更换尿布,其中的酸碱性物质对皮肤会有刺激作用。

2、临场表现

轻度的尿布疹也叫臀红,表现在臀部皮肤发红或者出现小红疹,严重时表皮肿胀、破损和流水。

3、护理方法

(1)尿布要选柔软的、吸水性强的纯棉制品。

每次用后洗净晒干,如选用一次性纸尿裤,要用干爽型的,2~3小时换一次。

(2)大便后的处理

大便后应及时更换尿裤后尿布,先擦干净,再用温水清洗干净,然后涂上护臀霜,如大便很少,只用湿纸巾擦干净就可以了。

(3)小便后的处理

一般小便后不需每次清洗臀部,以免破坏臀部皮肤表面的天然保护膜。

若新生儿为女婴,洗臀部时应由前往后淋着洗,以免脏水逆向进入尿道,引起感染,还应注意清洗回音不的分泌物。

(4)勤换尿布

每次换尿布是,注意擦净臀部残留尿液。

(5)如发生轻度臀红,应使臀部多暴露,每天2~3次,每次20分钟左右。

或用小太阳(冬天)烤臀部10分钟左右,尽量让臀部保持干爽。

(6)臀红未破皮者可用金霉素或红霉素软膏或烧开后凉却的香油涂抹,破皮的或应及时去医院就医。

4、预防

(1)保持干燥,及时更换尿布。

新生儿白天用尿布,夏天克暴露,夜晚用纸尿裤。

(2)选用吸水性强的柔软纯棉制品做尿布,换洗后要用开水消毒。

(3)注意局部护理,可适当用护臀霜。

(4)不用洗衣粉洗尿布,以免洗衣粉残留刺激皮肤。

7、湿疹及护理

1、原因

(1)直接病因:

婴儿产生湿疹的病因是复杂的,其中过敏因素是最主要的,所以,有过敏体质家族史(如父亲、母亲、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兄弟姐妹等家庭成员有过湿疹、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炎、过敏性结膜炎、哮喘、食物过敏等)的婴儿更容易产生湿疹。

(2)诱发因素:

对于产生了湿疹的婴儿,许多物质又会诱发或加重湿疹症状,如食物中蛋白质,尤其是鱼、虾、蛋类及牛乳,接触化学物品(护肤品、洗浴用品、清洁剂等)、毛制品、化纤物品、植物(各种植物花粉)、动物皮革及羽毛,发生感染(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等),日光照射,环境温度高或穿着太暖、寒冷等,都会刺激婴儿的湿疹反复产生或加重。

有一种特殊类型的小儿湿疹,好发生在孩子的肛门周围,常伴有蛲虫感染,成为蛲虫湿疹。

(3)内因:

因为婴儿的皮肤角质层比较薄,毛细血管网丰富而且内皮含水及氯化物比较多,对各种刺激因素较敏感,所以婴儿更容易产生湿疹。

2、特点

(1)婴儿湿疹自然病程:

是婴儿时期常见的一种皮肤病,2~3个月的婴儿就可能发生湿疹,1岁以后逐渐减轻,到2岁以后大多数可以自愈,但少数可以延伸到幼儿后儿童期。

有婴儿湿疹的孩子以后容易产生其他过敏性疾病,如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等。

(2)婴儿湿疹的皮疹:

多数皮疹在面颊、额部、眉间和头部,严重时前胸、后背、四肢也会有皮疹。

起初的皮疹为红斑,以后为小点状提起的皮疹或有水疱样疹,很痒,克破损,流出液体,液体干后就形成痂皮,常为对称性分布。

(3)婴儿湿疹的类型:

分为干燥型、脂溢型和渗出型。

干燥型湿疹表现为红色丘疹,可有皮肤红肿,丘疹上有糠皮样脱屑和干性结痂现象,很痒。

脂溢型湿疹变现为皮肤潮红,小斑丘疹上渗出淡黄色脂性液体覆盖在皮疹上,以后结成较厚的黄色痂皮,不易去除,以头顶及眉间、鼻旁、耳后多见,痒感不强。

渗出型湿疹多见于较胖的婴儿,红色皮疹间有水疮和红斑,可有皮肤组织肿胀现象,很痒,抓挠后有黄色浆液渗出或出血,皮疹可向躯干、四肢以及全身蔓延,并容易继发皮肤感染。

3、治疗

(1)冷湿敷方法。

(2)含皮质激素药物的使用。

4、预防和护理

(1)避免接触化纤衣物等容易引起过敏的物品。

(2)避免环境过热。

(3)避免环境过湿。

(4)注意饮食。

母乳产妇不要进食刺激性食物,以免刺激物通过乳汁进入新生儿体内,由此增加湿疹的发生概率。

(5)注意洗浴。

患有湿疹的婴儿,不要过多清洗患部,洗浴用温水,不用过热的水,不用肥皂、化妆品,避免湿疹加重。

(6)不要穿化纤羊毛衣服,应以棉为主。

(7)预防感染。

(8)湿疹发作时不进行预防接种。

+

8、鹅口疮及护理

1、原因

鹅口疮即口腔霉菌感染,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的口腔疾病,呈白色凝乳状附着在口腔粘膜、齿龈、舌面、上颚等处。

病院通常来自产妇阴道霉菌感染或生产后接触感染,如奶具消毒不彻底、长时间使用抗生素引起菌群失调等。

2、临床表现与观察

婴儿口腔颊部、唇内、舌、上颚和咽部粘膜上附着乳白色斑点、奶酪状物,严重时融合成片,擦去后则露出粗糙、潮红的粘膜。

鹅口疮多见于营养不良或腹泻的婴儿,不易去除,严重时会影响食欲。

鹅口疮与新生儿吃奶后残留下的奶液的区别是:

新生儿口中残留的奶液一经喝水就会被漱清,而鹅口疮喝水后仍可见白色凝乳状物,且用棉签擦拭后可见粗糙、潮红的粘膜。

3、预防

(1)注意观察口腔,看到口腔内有白色凝乳状物,要区分是奶液残留还是鹅口疮。

(2)母乳喂养前一定要清洗乳头。

(3)人工喂养奶具消毒药彻底。

(4)护理人员的手要洗干净。

4、护理

(1)制毒菌素和鱼肝油混合后涂口腔,1天3~4次,同时涂母亲乳头(哺乳前洗掉)。

(2)用3%的碳酸氢钠涂患处。

(3)少量多次饮水。

鹅口疮用药后即可见效,但很容易复发,所以要巩固治疗,一般用药2~3天见效,应再巩固用药3~4天,总疗程1周,克降低复发的可能性(制霉菌素调鱼肝油涂抹患处,用小苏打水清洗口腔可增强治疗效果)。

9、乳腺肿大

新生儿不分性别,在出生后几天内都可能出现乳房肿大或分泌乳汁,通常在2~3周消退,这种现象称为新生儿生理性乳房肿大。

这是由于母体孕期体内激素和催乳素含量增多,分娩前达到最高峰,通过胎盘影响到胎儿。

胎儿离开母体后,来自母体激素的刺激消失,胸部也会自然趋于水平坦。

不要刻意去挤压婴儿乳头,以免引起感染,致使细菌侵入,引发乳腺炎。

十、新生儿结膜炎

原因:

产道内细菌感染或出生后接触感染。

表现:

结膜充血,流泪伴脓性分泌物。

预防措施:

注意清洁护理人员和婴儿的手、毛巾等。

11、泪囊炎

婴儿的眼睛若总是水汪汪的,一般由两种原因引起。

一种是新生儿泪囊炎。

这是由于患儿在先天发育过程中鼻泪管下端残留膜阻塞所致。

常伴有眼分泌物多,可以通过局部按摩或泪道探通术进行治疗。

另一种是先天性青光眼,这是一种严重危害婴幼儿视力的疾病,若不进行早期治疗,将给患儿带来不可逆转的损害,造成终生残疾。

这种患儿早期即有怕光、流泪等表现,逐渐出现眼球变大,但往往被家长忽视。

因此,如果发现孩子眼睛异常,要转眼科诊治,以免延误病情。

婴儿眼分泌物增多除上述原因外,主要为感染引起,并非火气大。

新生儿通过产道时致病菌进入眼中,护理者的手未洗净或是小毛巾上有细菌,都易引起这种感染,主要表现为眼睛分泌物增多,局部有充血和浮肿。

遇到婴儿眼部分泌物多是,可每天用清洁的小毛巾为其洗眼睛,所用小毛巾每次都要煮沸消毒,不要与成人毛7-+巾混用,并及时转眼科就诊。

12、消化不良

1、原因

(1)新生儿胃肠道发育不够成熟,消化能力差,免疫功能低,同时,新生儿生长发育迅速,食量增加快、营养需求高,胃肠道负担重,因此容易发生消化不良。

(2)人工喂养中,奶量增加太多或突然从母乳喂养改为人工喂养,外部环境过热,过冷,都会引起新生儿肠道功能紊乱而导致消化不良。

(3)对牛奶过敏。

2、如何判断

如果新生儿大便次数增多,而且大便呈稀水状,混有奶瓣,且状态不好,哭闹增加,体重不增,就要考虑是否发生了消化不良。

判断指标是:

一看大便性状;而看大便次数;三看新生儿状态;四看体重增长情况(一个月增长600~1000克)。

3、护理

(1)及时调整为奶量,在一两天内减少每次喂奶量。

(2)尽量母乳喂养,混合喂养的暂时改为单一方式喂养。

(3)做腹部抚触。

(4)用益生菌。

13、呼吸道感染

新生儿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表现大都不典型,不想月龄大些的婴儿呼吸道感染时表现出较重的咳嗽和发烧,而多是低烧或不烧,甚至体温低于正常。

1、原因

因为出生后不久发病,大多是宫内感染或产道感染所致。

如果为出生后一周以上或更长时间发病,大多是出生后与呼吸道感染的人接触被感染。

2、临床表现

新生儿体温正常后者不上升,哭闹烦躁或者反应淡漠,吃奶不好,容易呛奶,口周围发青,口吐白沫,呼吸浅速或不规则。

3、护理

较轻的呼吸道感染仅仅表现为轻微的流涕鼻堵,其状况良好,食欲好,此时,建议产妇正常哺乳。

应注意的是,新生儿在鼻堵的情况下容易呛奶,在喂奶前要清理新生儿鼻道的分泌物,喂奶也要采取少量多餐的原则。

4、预防

预防新生儿呼吸道感染应该从分娩前开始。

新生儿出生后房间要注意通风换气,每天1~2次,每次半小时左右,不宜让过多的人进入。

患有呼吸道感染的人要注意与新生儿和产妇隔离。

14、血管瘤

血管瘤为微血管的先天性扩张或增生所致,最为常见的是沙门斑,是一种平坦、暗粉红色的斑点或板块,在一半以上新生儿的眼前睑、鼻翼和后颈部常可见到,大部分在1岁前会消失。

另一种成为草莓斑的血管瘤则较为隆起,呈鲜红色,外表似草莓样,出生时较不明显,约在2个月内出现,大部分在9岁前会消退。

15、脂溢型皮炎

皮脂腺分泌过多引起的炎症反应,多发生在出生后1个月内,可在头皮、眉毛上发现黄色鳞屑堆积,可涂抹婴儿油给予湿润,用水多洗几次,不可用手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