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的观察及护理.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953609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生儿黄疸的观察及护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生儿黄疸的观察及护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生儿黄疸的观察及护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新生儿黄疸的观察及护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新生儿黄疸的观察及护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新生儿黄疸的观察及护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新生儿黄疸的观察及护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生儿黄疸的观察及护理.docx

《新生儿黄疸的观察及护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生儿黄疸的观察及护理.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生儿黄疸的观察及护理.docx

新生儿黄疸的观察及护理

新生儿黄疸的观察及护理

新生儿黄疸的观察及护理会昌县中医院内儿科吴明珍

概述?

?

?

?

医学上把未满月(出生28天内)宝宝的黄疸,称之为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于皮肤、黏膜及巩膜黄疸为特征的病症,本病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

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无其他临床症状。

若生后24小时即出现黄疸,2~3周仍不退,甚至继续加深加重或消退后重复出现或生后一周至数周内才开始出现黄疸,均为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分类?

?

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出生24小时后血清胆红素由出生时的17~51μmol/L(1~3mg/dl)逐步上升到86μmol/L(5mg/dl)或以上临床上出现黄疸而无其它症状,1~2周内消退。

生理性黄疸的血清胆红素足月儿不超过204μmol/L(12mg/dl)早产儿不超过255μmol/L(15mg/dl)。

但个别早产儿血清胆红素不到204μmol/L(12mg/dl)也可发生胆红素脑病,对生理性黄疸应有警惕以防对病理性黄疸的误诊或漏诊。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黄疸出现得早,生后24小时内即出黄疸;?

黄疸程度重,呈金黄色或黄疸遍及全身,手心、足底亦有较明显的黄疸或血清胆红素大于12~15毫克/公升;?

黄疸持久,出生2—3周后黄疸仍持续不退甚至加深,或减轻后又加深;?

伴有贫血或大便颜色变淡者;?

有体温不正常、食欲不佳、呕吐等表现者。

?

?

有病理性黄疸时应引起重视,因为它常是疾病的一种表现,应寻找病因。

此外未结合胆红素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会通过血脑屏障损害脑细胞(常称核黄疸),引起死亡或有脑性瘫痪、智能障碍等后遗症。

所以一旦怀疑小儿有病理性黄疸,立即进行相应检查。

常见的几种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1)溶血性黄疸:

溶血性黄疸最常见原因是ABO溶血,它是因为母亲与胎儿的血型不合引起的。

但不是所有ABO系统血型不合的新生儿都会发生溶血。

据报道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的发病率为11.9%。

?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特点是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且逐渐加重。

?

(2)感染性黄疸:

感染性黄疸是由于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等原因主要使肝细胞功能受损害而发生的黄疸。

病毒感染多为宫内感染,以巨细胞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常见,其他感染有风疹病毒、EB病毒、弓形体等较为少见。

细菌感染以败血症黄疸最多见。

?

黄疸的特点是生理性黄疸后持续不退或生理性黄疸消退后又出现持续性黄疸。

?

(3)阻塞性黄疸:

阻塞性黄疸多由先天性胆道畸形引起的,以先天性胆道闭锁较为常见,由于肠壁胆红素浸入之故,肝脾肿大硬,尽早手术治疗,凡胆郁汁超过12~13周胆汁肝硬变时手术效果差。

?

其黄疸特点是生后1-2周或3-4周又出现黄疸,逐渐加深,同时大便颜色逐渐变为浅黄色,甚至呈白陶土色。

?

(4)母乳性黄疸:

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病理性黄疸。

少数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其黄疸程度超过正常生理性黄疸,原因还不十分明了。

?

其黄疸特点是:

在生理性黄疸高峰后黄疸继续加重,胆红素可达10-30mg/dl,如继续哺乳,黄疸在高水平状态下继续一段时间后才缓慢下降,如停止哺乳48小时,胆红素明显下降达50%,若再次哺乳,胆红素又上升。

?

(5)G6P-D缺乏――病因:

故明思意,体内缺少G6D-P酶,为遗传性疾病,见于两广较多。

?

生后1~2天出现黄疸,而黄胆不能被光疗所控制,须经挽回后再行光疗方能奏效,若不挽回大多发生核黄疸脑病,得此病一般不对身体受至影响,只是禁用一些药物,禁吃蚕豆等。

?

黄疸的预防病理性黄疸不论何种原因,严重时均可引起“核黄疸”,其预后差,除可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外,严重的可引起死亡。

因此,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应重在预防。

?

孕期防止弓形体、风疹病毒的感染,尤其是在孕早期防止病毒感染;出生后防止败血症的发生;新生儿出生时接种乙肝疫苗等。

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黄疸变化,如发现有病理性黄疸的迹象,应及时送医院诊治。

?

临床症状?

?

?

?

?

1、生理性黄疸轻者呈浅黄色局限于面颈部,或波及躯干,巩膜亦可黄染2~3日后消退,至第5~6日皮色恢复正常;重者黄疸同样先头后足可遍及全身,呕吐物及脑脊液等也能黄染时间长达1周以上,特别是个别早产儿可持续至4周,其粪仍系黄色尿中无胆红素。

2、黄疸色泽轻者呈浅花色,重者颜色较深,但皮肤红润黄里透红。

3、黄疸部位多见于躯干、巩膜及四肢近端一般不过肘膝。

4、新生儿一般情况好,无贫血,肝脾不肿大肝功能正常,不发生核黄疸。

5、早产儿生理性黄疸较足月儿多见,可略延迟1~2d出现,黄疸程度较重消退也较迟,可延至2~4周。

新生儿黄疸的检查?

正常新生儿脐血胆红素最高约51.3μmol/L(3mg/dl),在生后4天左右达高峰,一般不超过171~205μmol/L(10~12mg/dl),早产儿不超过256.5μmol/L(15mg/dl),以后逐渐恢复。

凡登白试验呈间接反应。

尿中胆红素阴性,粪内胆色素增多。

新生儿黄疸应该如何治疗1光照疗法:

新生儿裸体卧于光疗箱中,双眼及睾丸用黑布遮盖,用单光或双光照射,持续24——48小时,胆红素下降到7毫克/公升以下即可停止治疗。

?

2酶诱导剂:

常用苯巴比妥,剂量:

5——6mg/kg/日?

轻度黄疸对新生儿具有保护作用?

?

最新研究显示,新生儿出生后的皮肤和眼睛黄疸对机体有保护作用,可使其免受自由基的损害。

所有婴儿和成人机体内均有对抗自由基的保护机制,最新研究提示婴儿体内的胆红素对其有保护作用,这种色素是一种抗氧化剂,使新生儿表现为轻度黄疸。

新生儿轻度黄疸属生理性,但出生后体内胆红素水平较高应予重视,注意是否有病理情况发生。

预防高危儿发生黄疸的措施对低体重儿、窒息儿、母婴血型不合者以及其它容易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高危新生儿,应及早在产后监测其血清胆红素,必要时即予光疗。

这是产科及新生儿科医、护人员必须把好的第一关。

?

对住院期短出院早的新生儿也应向家属交代出现重症或进展快的黄疸需及早就诊。

国外为避免母婴分开、有的对高危儿开展预防性家庭光疗5~7天。

?

预防高危儿发生黄疸的措施辅助检查?

新生儿经皮胆红素测定?

血清总胆红素测定?

血清直接胆红素测定?

血清间接胆红素测定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蓝光治疗的禁忌症:

血清结合胆红素大于68.4umol/l或有肝功能损害者,因可导致青酮症,不宜光疗。

?

蓝光治疗的并发症:

发热、腹泻、皮疹、核黄素缺乏、低钙血症、贫血、青酮症?

新生儿黄疸的观察生理性黄疸在新生儿出生后两到三天出现,四到六天会达到高峰。

这种情况新生儿黄疸正常值为2mg/dl到12mg/dl之间。

?

在以上新生儿黄疸指数最高值之上,也就是超过12mg/dl时,或者新生儿黄疸指数上升过快,每日上升超过5mh/dl时,新生儿就有可能是患病理性黄疸!

?

新生儿黄疸的观察除了黄疸指数可以判断病例性黄疸之外,还可从其他线索判断:

如黄疸在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就出现;?

黄疸持续时间过长,超过13周;?

黄疸程度过重,皮肤粘膜明显发黄或是黄疸现象反复加重,并伴随其它异常情况。

?

新生儿黄疸的观察?

注意黄疸的出现和消退时间,如果是生理性黄疸,在孩子两三天以后才开始出现;母乳性黄疸出生之后一周才开始出现。

一般七天开始消退,两周左右大部分黄疸消退干净。

有一些母乳性黄疸消退的时间稍微晚一些,一个月左右也有可能。

新生儿黄疸的观察?

病理性黄疸,出现的时间非常早,而且生后一两天之内就会出现,而且迅速加重,一旦出现迅速加重,而且消退经常比较晚,有的时候两三周一个多月都消退不了,或者还有一种逐渐消退以后又反跳加重了,这也是病理性黄疸的特点。

新生儿黄疸的观察?

生理性黄疸这种孩子的皮肤是浅浅的黄色或者是浅柠檬黄色,巩膜轻度有一点黄染,但是这个黄染一般局限在面部、躯干部,一般不过膝不肘,而且大便颜色是黄的,而且小便不会把尿布染的很黄,即使有些黄,用洗衣粉洗之后可以恢复原来的颜色。

新生儿黄疸的观察?

病理性黄疸的孩子皮肤颜色黄的比较深,往往呈橘黄色或者是金黄色,而且黄疸会过膝过肘,有时候手心、脚心都是黄的,而且病理性黄疸的孩子巩膜颜色黄得非常重。

小便的尿黄会染尿布,用洗衣粉洗完之后还是很黄的,很难洗掉,有时候大便颜色发白呈陶土便。

新生儿黄疸的观察?

在出生前、出生时、出生后有缺氧窒息或者有严重感染,或者孩子有严重的肝胆疾病,早产、低出生体重等病史的新生儿需要高度警惕,出现黄疸往往就是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

一般护理密切注意新生儿的精神状态、吃奶情况、大便颜色,注意黄疸的变化,以及早发现及时处理。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

早开奶,做好母乳喂养婴儿出生后半小时开始哺乳,以促进肠蠕动,促使胎便及早排出,以减少胆红素的肝肠循环,减少胆红素总量。

在做好母乳喂养的同时,多喂水,增加尿量,促进胆红素的排出,如果一星期后黄疸减少不明显,可配用小剂量中药“茵陈退黄合剂”或“鲁米钠”,以帮助肝脏清除黄疸,大多数2周内消失,如果2周内不退,应医院就诊,查找原因。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

做好新生儿皮肤清洁护理住院期间应每日沐浴,保持皮肤清洁。

出院后有条件的家庭应坚持每日给婴儿洗澡,如果条件有限,应每日用温水擦洗婴儿的颈部、腋下、腹股沟。

及时做好臀部清洁护理,预防红臀的发生。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做好脐部护理每日用0.75%稀碘酊擦试脐带2次,脐带脱落后仍擦拭3天,防止脐炎的发生。

?

新生儿在生理性黄疸高峰期有时吃奶差,但随着黄疸的消退,很快恢复正常。

若发现婴儿反应差、吃奶差,应及时查找原因,排除新生儿败血症的可能。

?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

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症状,特别是生理性黄疸。

在临床护理中,应做好产后健康宣传教育,及时到位的做好产后访视。

做好新生儿护理,缩短生理性黄疸的表现时间,及时发现、治疗病理性黄疸。

使新生儿尽快进入良性生理循环,提高新生儿身体素质,保障婴儿健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