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和社会保障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84066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就业和社会保障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就业和社会保障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就业和社会保障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就业和社会保障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就业和社会保障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就业和社会保障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

《就业和社会保障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就业和社会保障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就业和社会保障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

新增劳务输出7.5万人,比“十五”期间增长6.23%;

开发社区就业岗位7.56万个。

2、社会保险方面

2010年未,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缴费人数达50000人,保费收入达11000万元,支出达15500万元,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离退休人数达18100人,“十一五”期间年均增幅分别为5.64%、11.61%、13.11%、10.96%和9.26%,社会化发放率达100%;

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参保缴费人数达16050人,保费收入4560万元,年均增幅12.12%,支出4560万元,年均增幅13.05%,人员参保覆盖率100%,享受待遇人数达2235人,养老金支付率100%;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68000人,缴费人数达5000人,保费收入400万元,支出300万元,基金结余100万元,享受养老金人数达9000人,“十一五”期间年均增幅为9.10%、40.88%、3.99%、6.79%、1.71%和40.23%,社会化发放率达100%;

失业保险参保缴费人数达3.3万人,保费收入760万元,年均增幅分别为0.72%和1.93%,保费支出760万元,年末登记失业人数达3000人,全县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0%以内。

“十一五”期间,5年征收失业保险费3260万元,支出4054万元;

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60000人,缴费人数达48000人,保费收入达4800万元,支出达4770万元,基金结余30万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幅分别为7.09%、10.07%、10.68%、12.56%和—38.68%;

工伤保险参保、缴费人数达21000人,保费收入达170万元,支出170万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幅分别为8.76%、8.76%、19.76%和39.66%,社会化发放率达100%;

生育保险参保、缴费人数达21000人,保费收入达150万元,支出150万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幅分别为11.66%、11.66%、37.97%和75.54%,社会化发放率达100%。

3、劳动合同与工资方面。

劳动合同、集体合同要基本覆盖各种经济类型的企业和所有劳动者;

深化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在企业普遍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工资分配制度、工资支付制度;

职工工资年增长11%。

4、技工教育方面。

“十一五”期间,技校职业教育招生2630人,培训合格率达到95%以上,培训后就业率达到95%以上;

创业培训860人,成功创业率达到90%;

所有培训人员都取得相应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

三、主要政策措施

1、加大“三个力度”,努力扩大就业。

(1)加大再就业扶持政策落实力度,促进困难人员再就业。

继续采取政府补贴就业岗位、提供免费培训、结对帮扶、接续社会保险等措施,健全完善就业困难人员登记管理、援助岗位采集和再就业援助跟踪服务动态管理三项常规工作制度,推进再就业援助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建立长效援助机制。

积极组织就业再就业政策法规宣传,着力解决再就业优惠政策落实中的难点问题,加强与工商、税务、城建、金融等部门的沟通,进一步加大再就业优惠政策落实力度,促进困难人员再就业。

(2)加大就业岗位开发力度,促进城市新增失业群体就业。

着力开发社区就业岗位,把开发社区就业岗位与完善就业服务功能结合起来,与社区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与帮扶困难群体就业结合起来,组建社区劳务派遣企业和劳服企业,促进城市新增失业人员就业。

(3)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力度,促进城乡统筹就业。

采取市场化运作方法,重点抓好15个乡镇人保中心培训基地基础建设,在县“一城四区”和中心镇积极培植转移载体,吸纳和容纳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就业,建立劳务信息服务网络体系,发挥劳务信息员自身优势,及时准确收集、发布劳务用工信息,大力开拓新的劳务市场,每季度举办一期劳务输出专场招聘会,组织化程度达50%以上。

2、全面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险体系

(1)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增强全民社会保险法制意识。

以“依法参保缴费,维护职工权益,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采用多种方式方法,大力宣传“一法六条例”等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普及社会保险法律知识,宣传依法参保先进典型,增强用人单位及其负责人参保缴费的守法意识,自觉及时登记参保缴费;

增强广大职工保险维权意识,支持社会保险工作;

增强各部门的责任意识,主动关注社会保险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2)全方位联合推进,建立社会保险扩面征缴长效机制。

一是建立社会保险扩面源头引领机制和辖区监管制度。

通过乡镇、园区管委会、部门督促所属企事业单位依法参保缴费,并依法为编外人员办理参保手续。

二是完善社会保险登记查验制度和联合稽核制度。

加强工商、地税、安监、质监、民政、文化、教育、卫生等政府部门配合,在审批、办理企业、社会团体、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相关手续时,督促、告知用人单位依法办理社会保险登记或变更手续,并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信息共享。

同时,财政、地税和劳保部门要不定期地开展联合稽核,确保应保尽保、应缴尽缴。

三是实行社会保险费核征制度和信用等级评定制度。

对未参保或参保人数不足的用人单位,按照《江苏省社会保险费征缴条例》的规定,核定其单位应征缴额,下达征缴计划,由地税部门统一征收。

对参保单位,依据《江苏省社会保险信用等级管理办法》规定,开展社会保险信用等级的评定活动,并将评定结果在媒体上进行公示,促进用人单位按实申报、足额缴费。

四是加强用人单位社会保险自我约束机制。

把社会保险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作为用人单位及其负责人评先评优的必备条件,对未按规定参保缴费的,实行“一票否决”,年终“三个文明”考核时不得评先评优。

并依据国务院《劳动保障监察条例》,扎实开展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把未签定劳动合同和未参保缴费的单位列为劳动保障监察的重点,实施重点监察。

(3)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做好各保险工作

企业养老保险在保证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及时足额发放的基础上,主要是进一步做好做实个人帐户和加强退休社会化服务管理工作;

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在保证运转的前提下,积极探索机关事业养老保险改革办法;

农村养老保险主要是在扩大保险覆盖面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争取政府对农保工作的支持,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加强研究和探索失地农民、外出务工农民参加农保政策和集体补助办法,偿试基金增值运作办法,寻找增值渠道;

失业保险要不断化解领取高峰风险,重点向已投产达效的招商引资企业以及个体私营企业拓展,继续做好改制后企业失业保险续接和参保工作,力求应保尽保;

基本医疗保险要做到“三个突破”,即在着力谋求企业和个体从业人员参保扩面工作上求突破、在建立和完善多层次保障体系上求突破、在加强定点医疗机构和药店服务监督上求突破,进一步完善补充医疗保险的运作机制,探讨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险办法,建立并逐步完善基金预测监控制度和预警机制;

工伤保险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进一步完善政策,建立规范的企业职工工伤保险制度,研究完善差别费率和浮动费率办法,探索建立工伤保险与事故预防、职业康复相结合的机制;

生育保险要进一步规范政策,努力扩大覆盖面,提高生育保险管理服务水平。

3、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

(1)认真贯彻实施《江苏省劳动合同条例》和《江苏省集体合同条例》。

加强《条例》的宣传教育,制定扎实推进劳动合同制度的相关政策措施,加大对用人单位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改制企业执行《条例》的监督检查力度,完善用人单位订立、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书面报告制度,建立用人单位和职工集体合同审查报告制度,“十一五”期间劳动合同制度要覆盖所有用人单位和劳动者。

(2)完善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

一是加强仲裁员队伍建设,推进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全面加强劳动争议调解工作。

二在发挥三方机制作用上下功夫,树立三方机制的权威,扩大三方机制的影响力;

三是加强三方机制自身建设,把三方机制做大做强,逐步将有利于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维护社会稳定的社会力量和有识之士吸纳到三方机制中来,形成社会各方齐抓共管的新局面。

(3)切实做好《江苏省工资支付条例》的贯彻实施工作。

一是扎实推进企业收入分配的法制化进程,建立企业职工民主参与决策和监督的制度;

二是加强工资内外收入监督检查工作,严格执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规范企业工资支付行为,严厉查处拖欠和克扣劳动者工资特别是农民工工资的行为,进一步强化对企业工资收入分配的指导、调节、监管职能;

三是深化企业工资决定机制,继续推行和完善企业工资指导线制度,大力推行工效挂钩和工资集体协商。

4、加快城乡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培训

(1)大力实施就业再就业培训。

一是广泛动员社会各类职业培训资源参与再就业培训;

二是引导培训机构开展针对性强的创业培训;

三是整合全县职业技术教育资源,大力实施劳务输出“订单培训”和“定向培训”,使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零距离”;

四是将劳务输出培训补贴配套经费列入财政支出预算,加大对劳务输出培训扶持力度。

(2)加快技工学校改革和发展。

一是不断调整专业设置,提高办学质量,发挥品牌效应,五年内技工学校,在校生规模达到0.3万人。

二是加大基础建设投入力度,全县投入0.5个亿,以一流的标准建设学校和添置教学实施。

三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到2010年技工学校教师队伍中现有大专学历的教师90%达到本科学历,现有本科学历的教师10%达到研究生学历,不具备大专学历的教师全部具备大专学历。

四是要狠抓技工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要广泛开拓省、市内外和国际就业市场,建立较为稳定的毕业生就业基地,以“出口”带动“进口”,确保毕业生100%实现就业。

(3)进一步加强就业培训服务基础性工作。

一是发挥劳动力市场的导向作用,加强就业服务工作。

二是大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完善就业准入制度。

三是加强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管理,逐步完善职业技能鉴定的质量督导和社会监督机制。

5、加强劳动和社会保障依法行政的能力

(1)全面、系统、深入地开展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

制定实施全县劳动保障系统“五五”普法规划,全面提高用人单位和广大劳动者的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意识,进一步提高劳动保障部门干部的依法行政水平和依法执政意识。

(2)建立和健全劳动保障行政执法监督制度。

全面推行执法责任制、公示制、评议考核制、错案责任追究等制度;

积极开展行政复议、重大行政处罚案件的听证和集体讨论决定、规范性文件的法律审核、执法案件评议等行政执法监督工作,着力加强对行政处罚、行政决定及其他重大具体行政行为的执法监督,促进依法行政。

(3)加强劳动保障监察队伍建设,规范监察执法行为。

进一步完善劳动保障监察网络,形成专职、兼职、协理“三员”齐全的劳动保障监察队伍,开通12333咨询热线电话,完善投诉举报查处程序和制度,探索在乡镇建立劳动保障监察中队。

采取日常巡视检查、专项检查、群众举报专查、会同有关部门共同检查及书面报告审查等多种工作方式,依法处理各种违反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的行为,保障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

6、加强劳动保障基础管理,加快“金保工程”建设步伐

(1)创新管理机制,实行“五险合一”。

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水平,不断创新体制和机制,逐步探索建立“五险合一”的运行机制,制定统一规范的业务操作流程,并向社会公开,所有基础资料、台帐实行信息化管理。

具体要做到“六个统一”,即统一参保代码、统一征收基数、统一征缴环节、统一基金管理、统一数据信息、统一服务场所。

到2007年底,计划投入100万元。

(2)实施金保工程,实现资源共享。

“十一五”期间,加快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建设是当务之急。

要通过2—3年时间的努力,逐步建立覆盖各项业务的集中式资源数据库,实现县广域网的实时联接,在社区普遍建立社会保障信息发布站,实现劳动保障主要业务的全过程计算机管理。

(3)加强干部职工学习培训,不断推进基层平台建设,加快社会化管理服务进程。

“十一五”末,要全面构建养老、就业、医保三位一体的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力争企业退休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和医疗保障对象全部纳入社会化管理服务范围,覆盖率达100%;

全面提高干部职工政治、业务素质,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履职能力,所有在职职工40岁以下的要达到大学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