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预防与调查处理》-五年制高职专业课程标准(徐昕).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841235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33.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事故预防与调查处理》-五年制高职专业课程标准(徐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事故预防与调查处理》-五年制高职专业课程标准(徐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事故预防与调查处理》-五年制高职专业课程标准(徐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事故预防与调查处理》-五年制高职专业课程标准(徐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事故预防与调查处理》-五年制高职专业课程标准(徐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事故预防与调查处理》-五年制高职专业课程标准(徐昕).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事故预防与调查处理》-五年制高职专业课程标准(徐昕).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事故预防与调查处理》-五年制高职专业课程标准(徐昕).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事故预防与调查处理》-五年制高职专业课程标准(徐昕).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事故预防与调查处理》-五年制高职专业课程标准(徐昕).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事故预防与调查处理》-五年制高职专业课程标准(徐昕).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事故预防与调查处理》-五年制高职专业课程标准(徐昕).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事故预防与调查处理》-五年制高职专业课程标准(徐昕).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事故预防与调查处理》-五年制高职专业课程标准(徐昕).doc

《《事故预防与调查处理》-五年制高职专业课程标准(徐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事故预防与调查处理》-五年制高职专业课程标准(徐昕).doc(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事故预防与调查处理》-五年制高职专业课程标准(徐昕).doc

安全技术管理专业

《事故预防与调查处理》课程标准

学制:

五年

教学时数:

52学时

编制徐昕

徐州机电工程高等职业学校

二0一五年

《事故预防与调查处理》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

建议课时数:

52学分:

3

课程类别:

必修考试类型:

考试

适用专业:

安全技术管理

先修课程:

计算机应用、电工技术、交通安全技术、防火防爆技术

后续课程:

消防及防灾工程技术、安全系统工程、安全评价

一、前言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五年制高职安全技术管理专业的优质核心课程,是针对毕业生能很好地就业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岗位而开设的专业方向性课程,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与处理能力。

本课程是一门正确运用国家政策法规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课程。

2.课程基本理念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职教特色。

本课程打破以学科为中心的内容结构体系,以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采用创设学习情境教学法,将学科知识按“学习情境”进行整合,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特色,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3.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包含了五个学习情境: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生产安全事故调查、生产安全事故分析与处理、编写生产安全事故报告、编写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救援,每个学习情境由具体的典型工作任务组成,均将相关知识和实践过程有机结合,力求体现“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

二、课程目标

安全生产是现代文明社会组织生产的基本要求。

而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对于将来防范事故的发生,促进安全生产是必不可少的手段,因此我国在已有《安全生产法》的基础上,2007年4月国务院发布了《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要掌握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的基本方法,以适应未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岗位的需要。

1.知识目标

(1)正确运用国家相关安全生产和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的法律、法规的能力;

(2)生产安全事故报告的能力;

(3)生产安全事故现场救援的组织的能力;

(4)生产安全事故调查方案的制订和实施的能力;

(5)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原因分析的能力;

(6)生产安全事故性质分析定性的能力;

(7)生产安全事故责任划分的能力;

(8)生产安全事故处理的能力;

(9)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整改方案制订的能力;

(10)编写生产安全事故调查报告的能力;

(11)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分析、分类的能力。

2.能力目标

(1)信息采集、整理、使用能力和资料收集、整理、使用能力;

(2)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3)制定、实施工作计划的能力;

(4)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3.情感目标

(1)团队协作能力;

(2)团队管理能力;

(3)自我控制与管理能力;

(4)沟通能力;

(5)安全自保能力。

三、课程内容

1、学习情境设计

(1)学习情境设计总体框架

学习领域

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学时:

52)

子情境

学习

情境(学时)

子情境1

(学时)

子情境2

(学时)

备注

1、生产安全事故报告

(4学时)

重大交通事故的报告

(4学时)

2、生产安全事故调查

(8学时)

某化学品仓库特大火灾事故的调查

(4学时)

某花炮厂爆炸事故

的调查

(4学时)

3、生产安全事故分析与处理

(28学时)

典型20类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20学时)

典型生产安全事故责任划分与处理

(8学时)

4、编写生产安全事故报告

(4学时)

编写某化学品仓库特大火灾事故报告

(4学时)

5、编写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4学时)

编写某化学品仓库火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4学时)

(2)学习情景描述

学习领域:

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

总课时:

52

学习情境1: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

子情景:

1-1重大交通事故的报告

项目载体:

某运输公司重大交通事故案例

总学时:

4

分学时:

4

学习目标:

1、能够依法上报事故;

2、培养运用科学方法保护事故现场的能力。

主要内容:

1、事故上报的范围;

2、事故上报的时限;

3、事故上报的内容;

4、事故现场的保护。

教学方法建议:

引导文法、角色扮演法

教学材料:

1、讲义;

2、引导文;

3、任务单;

4、任务评价表;

5、《安全生产法》;

6、《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九条至第十八条;

7、吕淑然王建国主编,《安全生产事故调查与案例分析》;

8、给定生产安全事故场景。

使用工具:

1、通讯工具;

2、计算机;

3、投影仪。

学生知识与能力准备:

1、国家关于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本课程的先修课);

2、正确使用通讯工具(电话)的能力;

教师知识与能力要求:

1、安全法律法规对事故报告的规定;

2、生产安全事故报告的能力。

考核与评价:

评价内容:

1、运用《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关于事故报告的条款处理事故报告过程的正确程度;

2、团队合作能力;

3、工作态度评价。

评价方式:

1、资讯、计划阶段以教师评价为主;

2、实施阶段以第2人30%,第3人20%,指导教师50%的比例评定。

备注:

1、本情境旨在培养学生运用《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关于事故报告的条款正确报告生产安全事故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

2、教师提供本学习情境的引导文,设置教学情景,学生执行;

3、重大交通事故报告采用角色扮演法完成。

学习领域:

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

总课时:

52

学习情境2:

生产安全事故调查

子情景:

2-1某化学品仓库特大火灾事故的调查

项目载体:

某化学品仓库特大火灾事故案例

总学时:

8

分学时:

4

学习目标:

1、熟悉生产安全事故调查程序;

2、掌握生产安全事故调查方法;

3、能够进行事故现场勘查。

主要内容:

1、事故调查的目的与技术;

2、事故调查的领导与组织指挥;

3、事故调查的程序;

4、事故现场勘查。

教学方法建议:

引导文法、角色扮演法

教学材料:

1、讲义;

2、引导文;

3、任务单;

4、任务评价表;

5、《安全生产法》第五章

6、《安全生产事故调查与案例分析》第三章;

使用工具:

1、计算机;

2、投影仪。

学生知识与能力准备:

1、国家关于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本课程的先修课);

2、对客观事物的观察能力;

3、资料整理汇总能力。

教师知识与能力要求:

1、国家关于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

2、事故调查的相关程序与方法。

考核与评价:

评价内容:

1、掌握生产安全事故调查程序、方法的程度;

2、调查工具使用的熟练程度;

3、团队合作能力;

4、工作态度评价。

评价方式:

1、资讯、计划阶段以教师评价为主;

2、实施阶段以第2人30%,第3人20%,指导教师50%的比例评定。

备注:

学习领域:

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

总课时:

52

学习情境2:

生产安全事故调查

子情景:

2-2某花炮厂爆炸事故的调查

项目载体:

某花炮厂爆炸事故案例

总学时:

8

分学时:

4

学习目标:

1、熟悉生产安全事故调查程序;

2、掌握生产安全事故调查方法;

3、能够进行事故现场勘查。

主要内容:

1、事故调查的目的与技术;

2、事故调查的领导与组织指挥;

3、事故调查的程序;

4、事故现场勘查。

教学方法建议:

引导文法、角色扮演法

教学材料:

1、讲义;

2、引导文;

3、任务单;

4、任务评价表;

5、《安全生产法》第五章

6、《安全生产事故调查与案例分析》第三章;

使用工具:

1、计算机;

2、投影仪。

学生知识与能力准备:

1、国家关于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本课程的先修课);

2、对客观事物的观察能力;

3、资料整理汇总能力。

教师知识与能力要求:

1、国家关于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

2、事故调查的相关程序与方法。

考核与评价:

评价内容:

1、掌握生产安全事故调查程序、方法的程度;

2、调查工具使用的熟练程度;

3、团队合作能力;

4、工作态度评价。

评价方式:

1、资讯、计划阶段以教师评价为主;

2、实施阶段以第2人30%,第3人20%,指导教师50%的比例评定。

备注:

学习领域:

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

总课时:

52

学习情境3:

生产安全事故分析与处理

子情景:

3-1典型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原因分析

项目载体:

典型20类生产安全事故事故案例

总学时:

28

分学时:

20

学习目标:

1、掌握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原因分析的步骤、方法。

2、掌握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原因分析常用技术手段。

主要内容:

1、事故分析的基本步骤、过程与方法;

2、事故分析常用技术。

3、典型事故案例。

教学方法建议:

引导文法、角色扮演法

教学材料:

1、讲义;

2、引导文;

3、任务单;

4、任务评价表;

5、《安全生产法》第七十三条;

6、《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三章;

使用工具:

1、计算机;

2、投影仪。

学生知识与能力准备:

1、国家关于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本课程的先修课);

2、对客观事物的观察能力;

3、资料整理汇总能力。

教师知识与能力要求:

1、国家关于安全生产

法律、法规知识;

2、事故分析相关理论知识。

考核与评价:

评价内容:

1、运用事故分析理论、方法分析事故原因的能力;

2、团队合作能力;

3、工作态度评价。

评价方式:

1、资讯、计划阶段以教师评价为主;

2、实施阶段以第2人30%,第3人20%,指导教师50%的比例评定。

备注:

学习领域:

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

总课时:

52

学习情境3:

生产安全事故分析与处理

子情景3-2:

典型生产安全事故责任划分与处理

项目载体:

典型20类生产安全事故事故案例

总学时:

28

分学时:

8

学习目标:

1、掌握生产安全事故责任的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2、认定生产安全事故责任;

3、能够提出事故责任者处理意见。

主要内容:

1、生产安全事故的民事责任规定;

2、生产安全事故的刑事责任规定;

3、生产安全事故的行政责任规定;

4、生产安全事故责任的认定规定;

5、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者处分、处罚和追究的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6、提出事故处理意见。

教学方法建议:

引导文法、小组讨论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材料:

1、讲义;

2、引导文;

3、任务单;

4、典型事故案例;

5、王博主编,《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实施学习培训手册,中国知识出版社,2007;

6、多媒体视频。

使用工具:

1、计算机;

2、投影仪。

学生知识与能力准备:

1、生产安全事故责任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2、典型事故发生的原因。

教师知识与能力要求:

1、生产安全事故责任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2、生产安全事故犯罪的相关法律规定。

考核与评价:

评价内容:

1、对给定典型事故进行责任划分、认定的准确程度;

2、提出事故处理意见正确性;

3、学生学习的态度,团队精神等。

评价方式:

1、学生自评:

20%

2、小组成员评价:

30%

3、教师评价:

50%

备注:

1、本情境旨在培养学生对事故责任分析和给出事故初步处理的意见的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2、教师提供本学习情境的引导文,设置教学情景,学生执行;

3、给定某类事故的1~2个典型事故案例,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给出事故责任和事故处理意见等。

学习领域:

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

总课时:

52

学习情境4:

编写生产安全事故调查报告

子情景4-1:

编写某化学品仓库火灾事故调查报告

项目载体:

某化学品仓库火灾事故案例

总学时:

4

分学时:

4

学习目标:

1、编写事故调查报告书并按程序签字、呈报

主要内容:

1、事故调查报告书的主要内容;

2、事故调查报告书的格式要求;

3、事故调查报告书撰写要求;

4、调查报告书签字、呈报程序。

教学方法建议:

引导文法、小组讨论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材料:

1、讲义;

2、引导文;

3、任务单;

4、典型事故案例;

5、王博主编,《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实施学习培训手册,中国知识出版社,2007;

6、多媒体视频。

使用工具:

1、计算机;

2、投影仪;

3、事故调查报告书范本。

学生知识与能力准备:

1、安全生产相关法律知识;

2、事故的分类、等级、责任划分;

3、典型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教师知识与能力要求:

1、事故调查报告书编写技术;

2、调查报告书签字、呈报程序。

考核与评价:

评价内容:

1、事故调查报告书的内容全面性、准确性;

2、事故调查报告书的格式、撰写要求;

3、事故发生过程调查分析准确;

4、事故原因分析明确;

5、责任分析明确;

6、学习的态度,团队精神。

评价方式:

1、学生自评:

20%

2、小组成员评价:

30%

3、教师评价:

50%

备注:

1、本情境旨在培养学生按要求撰写事故调查报告的能力,语言组织、归纳、总结能力等;

2、教师提供本学习情境的引导文,设置教学情景,学生执行;

3、给学生某一典型2-3个事故案例,让每位学生按要求撰写事故调查报告等。

4、两组之间,把完成的事故调查报告,按呈报要求模拟上报。

学习领域:

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

总课时:

52

学习情境5:

编写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子情景:

5-1编写某化学品仓库火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项目载体:

某化学品仓库火灾事故案例

总学时:

4

分学时:

4

学习目标:

1、掌握生产安全事故现场救援预案编写的程序、要求与内容。

主要内容:

1、应急救援的一般程序;

2、事故的通知;

3、事故中的通信联络与通报;

4、事故现场应急救援行动。

教学方法建议:

引导文法、角色扮演法

教学材料:

1、讲义;

2、引导文;

3、任务单;

4、《安全生产法》;

5、任务评价表;

6、王博主编,《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实施学习培训手册

7、给定生产安全事故场景;

使用工具:

1、通讯工具;

2、计算机;

3、投影仪。

学生知识与能力准备:

1、国家关于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本课程的先修课);

2、正确使用通讯工具(电话、对讲机等)的能力。

教师知识与能力要求:

1、国家关于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

2、生产安全事故现场救援的组织程序、要求与内容。

考核与评价:

评价内容:

1、事故救援预案编写能力水平;

2、团队合作能力;

3、工作态度评价;

评价方式:

1、资讯、计划阶段以教师评价为主;

2、实施阶段以第2人30%,第3人20%,指导教师50%的比例评定。

备注:

四、实施建议

(一)教材编写建议

1.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总体设计思想及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选用合适的项目课程教材。

2.根据五年制高职教学特点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本课程标准,开发院本教材。

教材开发的建议为:

(1)组织开发专业主干课程系列教材,以更好地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2)开发教材的主编和主审,须是直接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制订的骨干教师;

(3)教材结构和内容须符合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讲究“实在”、“实效”,编排时要符合五年制高职教学的特点和要求;

(4)选取的项目应将企业的实际应用和学校的实际有机结合,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规律的原则;

(5)教材编写应充分体现项目教学的特点,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有机结合,内容的选择力求明确,可操作性强,便于贯彻“做中学、学中做”的理念;

(6)教材语言平实、图文并茂,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注重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新方法的介绍,适度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学有余力的学生留下进一步拓展知识能力的内容和空间。

(二)教学建议

(1)本课程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课件、现场教学等手段加强直观性教学。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项目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在任务的实施过程中可采用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以此来强化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发展的空间,努力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同时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形成职业习惯,努力培养创新能力。

(三)评价建议

(1)对学生的评价应具体落实到课程标准的目标和理念。

(2)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重视终结性的评价,更要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

同时学生可参与学习过程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的互评相结合。

过程评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评价项目(100)

评价内容

自评

互评

师评

优秀

良好

加油

优秀

良好

加油

优秀

良好

加油

学习态度(10)

对项目主题有探究兴趣,认真对待、积极参与。

组织合作(10)

组员分工协作、团结合作、配合默契。

工作方式(10)

在实践活动中制订了有效的工作计划,能完成任务,能解决问题。

学习

能力

搜集信息能力(10)

积极查阅资料,信息来源渠道多样,能获得大量信息,且信息内容全面,包括文字、图片等。

发布成果能力(10)

能积极发布成果,口头说明详尽生动。

态度大方自信,语言有感染力。

创新

能力(5)

善于观察、分析、思考,能提出创新观点和独特见解,能大胆创新。

反思

能力(5)

能经常反思学习中的不足,及时总结,不断调整学习方向。

学习成效(40)

能按时完成任务且速度快,质量较高。

(3)每个项目考核1次,其中自评20%,组评30%,师评50%。

(4)评价重点为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及创新能力,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

(5)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转变角色,从裁判员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学习评价的指导者、学习潜能的开发者。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1)充分利用已有的各类教学资源,选用符合教学要求的录像、多媒体课件、电影、资料文献、企业生产现场参观等资源辅助教学,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2)针对教学的需要和难点,对理论性强,较为抽象的内容;技术性强,学校能力滞后的内容;尚未开发但能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相关教学资源,组织力量,开发相应的影像资料、多媒体课件、PPT文本资料等辅助教学资源。

发挥我院联合优势,逐步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

(3)参考资料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安全生产事故调查与案例分析

吕淑然,王建国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

事故调查与分析技术

蒋军成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事故分析预测与事故管理

罗云,吕海燕等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事故理论与分析技术

王凯全,邵辉等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