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探究型课程一年级第一学期教学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44251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探究型课程一年级第一学期教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小学探究型课程一年级第一学期教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小学探究型课程一年级第一学期教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小学探究型课程一年级第一学期教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小学探究型课程一年级第一学期教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小学探究型课程一年级第一学期教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小学探究型课程一年级第一学期教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小学探究型课程一年级第一学期教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小学探究型课程一年级第一学期教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小学探究型课程一年级第一学期教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小学探究型课程一年级第一学期教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小学探究型课程一年级第一学期教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小学探究型课程一年级第一学期教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小学探究型课程一年级第一学期教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小学探究型课程一年级第一学期教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探究型课程一年级第一学期教学案.docx

《小学探究型课程一年级第一学期教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探究型课程一年级第一学期教学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探究型课程一年级第一学期教学案.docx

小学探究型课程一年级第一学期教学案

小学探究型课程一年级第一学期教案

一年级第一学期探究型课程教学计划

教学前思:

通过此课程培养学生在综合研究实践或专题探究过程中的创造性,以创新意识进行探究、求真、求实。

形成学生自我学习的良好态度,并了解和掌握相宜的科学研究方法。

并且在开放的条件下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学习目标

1.通过探究学习包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从中获得相关的知识和经验。

2.养成学生安静听别人说话的习惯,能够补充别的同学的发言。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进行实验操作,并学着做好观察记录和实验记录。

4.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解决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的能力,初步培养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5.能够感受探究的快乐、成功的快乐。

主题单元安排

时间主题单元

第1~3周认识动物

第4~5周身边的安全标志

第7~9周手的游戏

第10~12周变色的水果

第13~15周玩具天地

第16~18周保护我们的牙齿

课时安排

周次教学内容课时第1周认识动物1活动一问题超市

第2周活动二活动无限1第3周三只小猪要盖房子1第4周活动二1让小猪的房子更安全

第5周身边的安全标志1活动一认识身边的安全标志

第6周第7周活动二设计校园安全标志1第8周手的游戏活动一奇妙的手1第9周活动二手指画1第10周活动三手影游戏1第11周变色的水果活动一我看水果变颜色1第12周活动二我让水果不变色1第13周玩具天地活动一爸爸妈妈小时候的玩具1第14周活动二蜻蜓平衡玩具1第15周活动三介绍自己最喜爱的玩具1第16周保护我们的牙齿活动一换牙期的自我保护1第17周活动二护牙活动1第18周活动三活动无限1第19周考试

第一单元:

认识动物

教学前思:

小朋友对动物都有着浓厚的兴趣,通过探究使学生能通过认真、细致、耐心的观察,认识、了解身边小动物的特征和生活情况;能在观察中产生疑问,并主动探索;培养自觉关心、爱护小动物的习惯;能运用口头表达、动作表演、图画、声音模拟等方式表达对小动物的认识。

活动一:

问题超市

活动目标:

1、认知与技能:

探究、探究方法

2、情感、态度、价值观:

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让学生

懂得爱护小动物。

3、思维能力:

通过对动物的表面的探究学会探究的方法.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探究型课程这本书,在这本书里有很多有趣的活动,我们可以任选一些去探究..揭示课题:

《如何开展探究》

(二)进入问题超市,对认识动物进行提问师:

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生:

喜欢。

师:

好~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我们喜欢的动物。

现在同学们自己先把对动物的疑问放进我们的问题柜台。

生:

写问题。

师:

我们今天先来探究动物的身体表面有什么这个问题。

要解决动物的身体表面有什么这个问题,同学们又有哪写疑问呢,快放进问题柜台,老师会给他加分,到课结束的时候凡积满五分的同学,

老师都会给予奖励哦~生:

填写

(三)回忆印象中的动物,探究其表面师:

同学们大家现在先来回忆一下自己以前看到过的动物,想想它们的身体表面都有些什么,生:

老虎和斑马的身体表面都有漂亮的花纹。

蛇的表面是鳞片……师:

同学们都说的很对哦,看来大家的观察力都很好哦~那么还有哪些动物的身体表面是相同的,我们把它们找出来好不好,(观察书P5页上的图,写出对应的动物)生:

填写

(四)巩固之前学习到内容,说出自己认识动物的方法师:

下面我们来看看同学们是不是都掌握了我们刚才了解到的动物身体表面的样子。

每个同学每次能准确的说出一种动物身体表面的样子就可以给自己涂上一颗小星星。

生:

填写。

(书P6)

(五)活动无限,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师:

同学们都那么聪明,相信活动无限里的内容也难不到我们的小朋友。

下面我们来把活动无限里的问题也同样的用刚才的方法把它们都解决了,好不好,生:

好师:

我们看书P7页里面有三道小题,我们任选一个来进行探究,就拿第一个我们最熟悉的鸡吧~师:

观察小鸡和大鸡的头、脖子、身体和尾巴上的羽毛,找找有哪些不一样,生:

(观察发现)总结:

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基本学会了如何去探究了,相信同学们都会喜欢这门课。

那么回去后用我们今天所学会的方法,每个人在活动无限里剩下的两道题目中选择一道进行探究,下节课我们再来进行交流,看看我们的同学探究到的结果是不是对的。

活动二观察小猫的身体

目标:

(1)通过仔细观察,认识猫的身体特征;

(2)在观察猫的过程中,能积极思考,产生自己的疑问,并尝

试弄明白;

(3)及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和发现;

(4)正确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发现;

(5)关心和爱护小动物。

教学准备:

各种猫的照(图)片、介绍猫的录象片、VCD等。

(DISCOVERY有专门介绍猫的记录片)

过程:

1(教师提出具体的观察要求

猫是较常见的动物,可要求能接触到猫的学生课前进行直接观察。

要求:

首先了解猫的名称,然后从皮毛、头部、身体、四肢、脚掌、尾巴等方面进行观察,并做观察记录。

对无法直接观察的学生,则要求其自己收集有关图片或观察教师提供的图片。

观察记录可以是文字或图画。

要求学生画一画自己观察到的猫,可以增加观察的乐趣,调动观察的积极性。

为了画得更像,学生会更仔细、认真地观察。

注意,在学生开始观察前,教师应予以提醒:

(1)自身安全:

在猫较为平静、进食或休息时近距离观察,需仔细观察或想通过触摸感受时,应由猫的主人抱好猫,再观察。

(2)爱护猫:

爱护、不恐吓、惊吓,伤害猫,了解猫,和猫成朋友。

2(学生做/想

可以指导学生从猫的各部位分别依次细致观察,并记录。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疑问,并做猜测,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通过询问、试验等方法判断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猫身上值得探索的地方很多,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可能对猫提出很多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

?

脚掌上为什么有肉垫

?

猫眼睛为什么会发绿光,为什么有一种宝石要叫猫眼,?

为什么猫从很高的地方跳下来不会受伤,

?

猫的胡子有什么用,

?

猫舌头上为什么有倒刺,

?

猫为什么把身体蜷起来睡觉,

?

猫为什么能在夜间行走,

„„

可以看出,这些问题有的是学生观察猫的身体时发现的,有的则是猫在行动时,学生进行动态的观察提出的疑问。

3(讲

学生交流观察的收获:

观察记录(文字、图画、照片等)、发现的问题、弄明白的问题。

评价内容:

(1)观察时的表现(自评):

注意安全、细致观察、用多种感官观察、积极思考等;

(2)交流时的表现(自评):

能明白地表述,有顺序地介绍,能把自己相关的生活经验、其他课上学到的知识介绍给大家。

其他:

发现和解决的问题;观察时是否有耐心,有始有终;是否爱护小猫;能否总结猫的基本特征等。

活动三小狗模仿秀

目标:

(1)认识狗的身体特征;

(2)通过观察、调查等了解狗的生活习性;

(3)能对狗的生活提出各种疑问;

(4)能用表演等形式交流对狗的认识;

(5)培养爱护、关心小动物的良好习惯。

探究重点:

从吃、睡、玩等方面了解小狗的生活习性。

过程:

做:

根据学习单的提示,直接观察或看VCD,观察狗的行为,以及通过采访狗的主人了解狗的生活。

可以加入一个引入环节,即观察、认识狗的身体特征,再了解狗的生活习性。

注意:

狗可能个人造成健康和安全威胁,因此,应尽量避免过于接近的观察和触摸不熟悉的狗。

有些狗较为凶猛,在观察时更应注意自己的安全。

想:

(1)怎么介绍能让大家听得更清楚明白,

(2)怎么表演才能把狗的行为动作爱好展现得更逼真,——我表演的是一条什么狗,它的外形有什么特征,它的叫声是怎样的,它喜欢吃什么,它喜欢做哪些动作,它怎样表示友好或愤怒,它睡觉时是怎样的,它有哪些本领,„„

讲/做:

介绍或准备合适、必要的道具进行表演。

(注意卫生和安全)评价内容建议

(1)观察小狗时的表现(自评)

(2)在介绍或表演小狗行为时的表现(互评)其他:

观察是否细致,在其他同学介绍或表演时自己的表现,活动无限和可以做的其他探究:

?

调查身边常出现的其他小动物(观察和调查)?

通过问了解宠物保健方面的常识(采访)

?

想想如何避免小动物伤人(交流)

?

短期饲养某种小动物,持续定期观察(观察)?

了解一些小动物成长中发生的变化(观察、查资料、采访„„)?

借助工具、仪器观察一些小动物(观察)

?

跟踪、观察猫(狗)的一天,了解其生活规律(观察)?

进行保护小动物的宣传(宣传)

„„

活动四:

活动无限

活动过程:

1、出示一张小鸡和一张大公鸡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看一看,两张图片有什么不同。

2、你发现了什么,找一找,小鸡和大鸡头、脖子、身体和尾巴上的羽毛有哪些不一样。

3、为什么螳螂的颜色像绿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探究。

螳螂的绿色和它身处的环境有关,可以用来保护自己。

4、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动物的颜色和生活环境很接近,学生开展探究,交流探究学习单。

并相互涂星。

5、动物会根据季节的变化增减“衣服”吗,你能举出多少这样的例子,学生开动脑筋,教师给予肯定。

6、说一说,自己今天的表现如何,给自己涂星。

第二单元:

三只小猪要盖房子

教学前思:

通过本课告诉学生在这三种材料里,稻草最轻,木头较重,砖最重;稻草又细又软容易折断,木头虽不易折断,但是较软,砖头最硬最结实,所以,用结实的材料盖出来的房子才结实。

告诉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目标:

1、认知与技能:

通过探究了解盖房子的材料及方法。

2、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大声的发言,并能耐心的听其他同学的介绍。

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对盖房子的认识或疑问。

(2)学习设计如何加固房子,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一:

小猪怎样盖房子

活动过程:

1、播放《三只小猪要盖房子的》故事,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上。

2、画一画,三只小猪分别用了什么材料来盖房子,3、三只小猪要怎么样才能盖好房子,(分别用了什么样的工具,)他们分别要干什么活,4、想想涂涂,知道三只小猪各造了什么样的

房子,三种房子各需要哪些材料。

给自己涂星。

活动二:

让小猪的房子更安全

活动过程:

1、想一想,怎样让小猪的房子更安全,可以在木门外,加铁的防

盗门,让门更牢固。

用自动报警器报警。

2、画一画,把你想到的好的办法用图画的形式表示出来。

3、想一想,自己的表现如何并给自己涂星。

4、演一演,用自己的准备道具,表演三只小猪盖房子的故事。

第三单元:

身边的安全标志

教学前思:

本单元活动通过说一说、看一看、画一画、找一找、比一比、做一做等活动,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安全标志,调动学生探究交通安全标志种类与作用的积极性,并能依据标志所在的地点理解标志所表达的含义,感知安全标志在生活中起到“警告”、“禁令”、“指令”和“指示”作用。

增强学生关注生活的意识,关爱他人的责任感。

活动目标:

1、认知与技能:

通过探究了解安全标志的意义及用途。

2、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大声的发言,并能耐心的听其他同学的介绍。

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对安全标志的认识或疑问。

(2)学习设计安全标志,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安全的意识。

(3)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增强自我保护及安全意识。

活动一:

认识身边的安全标志

活动过程:

1、猜一猜,生活中,处处都可以看到安全标志,这些标志想告诉我们什么,

2、找一找,在我们身边有哪些安全标志,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欣赏一些有安全标志的照片。

3、想一想,这些安全标志要告诉我们什么,

4、认一认,哪些是安全标志,哪些不是,举行纠错比赛,以小组为单位。

看看哪一组辨别能力强。

5、说一说,你已经认识的安全标志,你是怎么样认识安全标志的,6、比一比,谁认识的安全标志多,并给自己涂星。

活动二:

设计校园安全标志

活动过程:

1、看一看,播放一些校园发生的危险镜头,引起学生的重视。

师:

在楼梯和扶手上玩耍多危险啊,校园里还有一些不够安全的地方,你们发现了吗,

2、想一想,如何提醒同学应该怎么做,

3、先确定要解决的一个安全问题。

小组讨论,并交流。

4、怎样做才能避免这些危险呢,

5、设计安全标志用哪种形状做安全标志好,什么样的图案又简单

又清楚,哪些颜色醒目,

6、说一说,和其他同学一起说说各自设计的标志。

并给自己涂星。

7、课外延伸,出一期安全标志小报,让更多的小朋友来认识安全标

志。

第四单元:

手的游戏

教学前思:

小朋友认识手的外形特征和功能,知道人人都有一双手,手是我们的好朋友,可以帮我们做许多事情。

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你知道用手可以作出哪些事呢,

活动目标:

1、认知与技能:

通过探究了解手是什么样儿的。

2、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大声的发言,并能耐心的听其他同学的介绍。

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对手认识或疑问。

(2)初步认识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

(3)学习如何创作手指画,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活动一:

比手

活动过程:

1、看一看,看看自己的左手和右有有什么不一样,2、比一比,用自己的手和同学的手比一比,看看有什么不一样,师:

自己的手是什么样的,

3、你用了什么方法来比较的,量一量,摸一摸,比力气4、比手游戏,看看谁找到的不同点多

5、画一画,把自己的手形画下来,注意要画出掌纹。

6、说一说,根据自己想出的比手方法的数量为自己涂星。

活动二:

奇妙的手指画

活动过程:

1、欣赏手指画作品,感受手指画的魅力。

2、教师示范,画一副简单的手指画。

3、想一想,画手指画时有哪些小技巧,哪些形状的指纹适合画山,怎么画出圆圆的太阳,先按指纹能画出漂亮的手指画吗,4、评一评,看谁的手指画最棒。

5、根据自己的表现给自己涂星。

6、演一演,表演手偶戏,比比谁的手指最灵活,谁表演得最像。

第五单元:

变色的水果

教学前思:

小朋友都喜欢水果,但哪些是变色水果他们一定好奇。

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水果的变色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意识及合作意识。

活动一:

变色的水果

活动目标:

1)了解生活中几种常见的变色水果的种类。

2)初步了解水果的变色过程。

3)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意识及合作意识。

活动重点、难点:

观察水果的变色过程。

教具和学具:

老师:

媒体水果盘一次性桌布抹布小刀学生:

葡萄、苹果、猕猴桃、梨、香蕉

活动过程:

一、导出课题:

1)三种水果的谜语引出课题“水果”。

2)收集小朋友喜欢的水果种类。

3)观察变色的苹果引出课题“变色的水果”。

板书:

变色的水果

二、探究发现:

1)实验解决疑问1:

哪些水果能够变色,

问题1:

猜一猜还有哪些水果也会变颜色呢,

问题2:

动手切开水果,观察5分钟,看哪些变色了,哪些没有变色,师:

这三种水果在5分钟里变了颜色,变色很快,那么其他水果变色吗,我们把这些水果放在旁边等会儿再来看一看,2)实验解决疑问2:

水果变色的深浅区及颜色,

(1)水果变色的深浅区,l分配观察任务:

分三组观察三种平时最常见的变色水果l

老师说明观察要点:

0,5每隔2分钟观察一次并做好记录,0,5注意重点部位的观察:

看学习单2l组内实验观察l填写学习单l汇报交流

(2)水果变成的颜色,

师:

你观察的水果都变成了什么颜色呀,

3)实验解决疑问3:

水果切开的形状能否影响变色的快慢,

l组内实验比较:

可将水果切成各种不同的形状进行比较观察l填写学习单:

画出水果切成的形状l组内汇报交流三、课堂总结:

师: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本领,

四、拓展探究l提出对本课尚存在的疑问

预设:

生1:

为什么会变色,

生2:

还有哪些能变色,

生3:

你觉得怎样才能使水果不变色,

寻找解决疑问的方法。

1:

上网查资料、查阅书籍

2:

问爸爸妈妈

3:

自己回家再进行实验观察

五、学习评价

1、组内互评

问:

今天的本领就学到这,你觉得你们小组里谁今天表现最好,

为什么,

2、自我评价

师:

学得好的小朋友,请你自己奖励一个小苹果。

活动二:

我让水果不变色

活动过程:

1、准备材料,拿出课前准备的材料。

纸巾、食盐、食品保鲜膜、水杯及回变色的水果。

2、做实验,选择一种会变色的水果,尝试让它不变色的方法。

分小组进行,分工合作。

3、哪些方法能让水果切开后不变色,根据所做实验得出的结果,在全班进行交流。

4、演一演,把自己装扮成一种喜欢吃的水果,说说它的产地、颜色、模样和口味。

5、说说自己的表现,并给自己涂星。

第六单元:

玩具天地

教学前思:

每个孩子的父母都喜欢给自己的孩子买各种各样的玩具,说起玩具,孩子都有讲不完的话。

课堂上我着重鼓励孩子把自己最喜爱的玩具从造型、色彩、功能以及玩具的来历、表示的特殊意义等方面介绍给大家,与大家分享玩玩具的快乐。

并且通过探究能自己制作简单的玩具。

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目标:

1、认知与技能:

通过探究能自己制作简单的玩具。

2、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大声的发言,并能耐心的听其他同学的介绍。

(2)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对玩具的认识或疑问。

(3)学习如何制作玩具,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活动一:

玩具天地

活动过程:

1、采访同学,问问他们的爸爸妈妈小时候玩过的玩具,采访前,想想要问什么,怎么问,

2、进一步了解爸爸妈妈小时候玩的玩具这些玩具还有别的名字吗,是用什么做成的,通常几个人玩,有哪些玩法,3、说说自己这节课的表现,并给自己涂星。

活动二:

蜻蜓平衡玩具

活动过程:

1、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材料。

铅笔,剪刀和彩色纸、筷子2、做一做,教授学生制作蜻蜓平衡玩具在彩色纸上画出蜻蜓的图案。

用剪刀剪下画好的蜻蜓。

弯曲翅膀、尾巴,然后放在筷子尖上,并取得平衡。

3、想一想,怎样做,蜻蜓才能在空中停得更稳,厚纸和薄纸哪个效果更好,翅膀靠前和靠后效果一样吗,改变翅膀和尾巴弯曲的角度,蜻蜓一直能保持平衡吗,

4、自己动手,看看有什么办法能让旧玩具变成新玩具。

5、说说自己的表现并给自己涂星。

第七单元:

保护我们的牙齿

教学前思:

刚入学的低年级孩子,对什么都充满好奇,身边的一切事物对他们来说都是充满神秘的,其实学生自身就是一个神秘的世界。

从头发、双手、眼睛、牙齿等都可以带给学生不同的信息。

《认识我》的系列探究活动就是让学生从自身出发,了解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从而培养热爱探索的情感并由此获得一些探究的方法,以及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我的牙齿》作为探究系列的一部分,是从学生正在换乳牙的生活情况中生成,与学生生活贴切,容易引起一年级学生进行探究。

活动目标:

1、认知与技能:

通过探究了解保护牙齿的重要性。

2、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大声的发言,并能耐心的听其他同学的介绍。

(2)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对保护牙齿的认识或疑问。

(3)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学习时间:

3周

活动流程:

我换牙了——我的牙齿真神奇——我的牙齿我保护

成果要求:

1、能成为保护牙齿的小小志愿者,宣传保护牙齿的好方法,并加以推广。

2、能通过图画、宣传标语表达自己对保护牙齿的认识。

3、能通过简单的探究方法进行探究。

活动一:

换牙期的自我保护

活动过程:

1、学一学,怎样做,才能在换牙期间保护好牙齿,定期检查告别不良习惯坚持早晚刷牙加强营养

2、为什么这样做可以保护牙齿,小组讨论,为什么早晚刷牙、治疗蛀牙、不咬指甲等可以起到保护牙齿的作用。

3、画一画,把自己怎么保护牙齿的方法画下来。

把学生的画放在一起,让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学习。

活动二:

护牙工具

活动过程:

1、认识护牙工具利用多媒体,展示护牙工具。

让学生说说有什么区别

2、师:

说一说,你认识的护牙工具有哪些,他们是怎样保护牙齿的,3、举行找朋友游戏,让学生选择分别适合使用这些护牙工具的人。

4、画一画,把发现的不同形状的牙齿画下来,并标出它们的位置。

5、说说自己的表现并给自己涂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