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务员考试专项训练法律经典案例分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84717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187.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公务员考试专项训练法律经典案例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最新公务员考试专项训练法律经典案例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最新公务员考试专项训练法律经典案例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最新公务员考试专项训练法律经典案例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最新公务员考试专项训练法律经典案例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最新公务员考试专项训练法律经典案例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最新公务员考试专项训练法律经典案例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最新公务员考试专项训练法律经典案例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最新公务员考试专项训练法律经典案例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最新公务员考试专项训练法律经典案例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最新公务员考试专项训练法律经典案例分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最新公务员考试专项训练法律经典案例分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最新公务员考试专项训练法律经典案例分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最新公务员考试专项训练法律经典案例分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最新公务员考试专项训练法律经典案例分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最新公务员考试专项训练法律经典案例分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最新公务员考试专项训练法律经典案例分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最新公务员考试专项训练法律经典案例分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最新公务员考试专项训练法律经典案例分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最新公务员考试专项训练法律经典案例分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公务员考试专项训练法律经典案例分析.docx

《最新公务员考试专项训练法律经典案例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公务员考试专项训练法律经典案例分析.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公务员考试专项训练法律经典案例分析.docx

最新公务员考试专项训练法律经典案例分析

法律经典案例分析

1、【案情】

1987年7月,王某因实施暴力强奸而被人民法院依法以强奸罪判处有期徒刑15年。

后其服刑表现不错,1999年7月被假释。

2001年3月的一天,王某盗窃一辆汽车(价值8万元多元)而未被发现。

2003年4月,王某因参与以传播“非典”相威胁敲诈某市多所高校钱财的行为而被逮捕,其后交代了自己在假释考验期限内盗窃汽车的行为。

  【问题】

(1)      对王某适用假释是否合法?

为什么?

(2)      对王某是否还需要撤销假释?

为什么?

(3)      对王某上述盗窃行为应如何处理?

(4)      对王某上述敲诈高校钱财的行为应如何处理?

(5)      对王某最后的刑罚应当如何确定?

(6)      假设王某在假释考验期间并没有实施新的犯罪行为,而表现正常。

现2003年4月,其因参与以传播“非典”相威胁敲诈某市多所高校钱财行为而被逮捕,在侦查羁押期间发现王某其实真实姓名为“汪某”,因为在1981年的元月份曾经实施了一起重大恶性爆炸案件,公安机关在全省发布通缉令而成为被通缉重大嫌疑犯,为了逃避侦查而改名为“王某”。

请问在此种情形下对其依法如何处理?

为什么?

1、【参考答案】

(1)对王某适用是合法的。

因为对王某暴力强奸行为定罪量刑的活动发生97年刑法实施之前,根据刑法时间效力(“从旧兼从轻”原则),对该暴力犯是可以适用假释的。

(根据97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法时间效力问题的若干规定》第8条);

(2)需要撤销假释。

因为其在假释期间又犯了新罪,根据刑法第86条第1款的规定,应当撤销假释(犯新罪的时间有限定即假释考验期间内,但发现该新罪的时间原则上并无时间限定)。

(3)该盗窃罪发现的时候并没有超过追诉时效,故应当定罪处罚,但同时要考虑王某对该盗窃罪由自首表现,依法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4)王某利用传播“非典”敲诈高校钱财构成敲诈勒索罪,而且是在假释期满后不久,构成累犯,依法从重处罚。

(5)撤销假释后,将强奸罪剩余的3年有期徒刑同盗窃罪、敲诈勒索罪实行并罚,其中,对盗窃罪要考虑因自首而依法从轻或减轻处罚,但对敲诈勒索要考虑属于累犯而依法从重处罚。

(6)在此情形下依然应当追究其爆炸罪的刑事责任。

因为该犯罪行为已经被司法机关采取强制措施,而犯罪嫌疑人王某逃避侦查的,依法不受追诉时效期限的限制。

此时,应以爆炸罪同敲诈勒索罪实行并罚。

(因为爆炸罪属于漏罪且不是在假释考验期限内发现,故假释不能撤销)。

2、【案情】

被告人熊某,男,1963年10月27日出生,汉族,工人,因涉嫌绑架罪被羁押。

2001年1月27日下午,熊某跟踪其妻子马某至本市某宾馆,直入607房间。

熊某在服务台查询得知该房间登记入住者是张某(男)后,立即打电话约其好友某甲,并让甲又邀约某乙、某丙等三人赶往该宾馆门口会合,五人会面后,即一起闯入607房间,发现其妻马正和张某躺在一起,即对张某一通拳打脚踢(后经鉴定,张某的损伤程度维轻微伤甲级)。

之后,熊某责问张某如何解决此事,张某表示不知马某已婚,并提出给熊某2万元了解此事。

熊某则表示要了解此事,至少得拿出10万元,威胁张某立即打电话去筹钱,并强迫张某当场写下10万元的欠条。

张某只得打电话给朋友黄某,以自己急需用钱为由,让黄某送5万到朋友程某处再转交给熊某。

随后,在熊某的安排下,将张某带到甲租住的一房间内看押,由乙前往程某处取走送来的5万元。

由于张某的朋友报案,熊某被抓获,张某被放回,其他同案人潜逃。

【问题】

请分析熊某的行为性质。

【参考答案】被告人熊某的行为应当以敲诈勒索罪论处。

首先,敲诈勒索罪和以胁迫为手段的抢劫罪之区别关键在于二者所采取的威胁方式、内容和占有财物的时空性。

熊某勒取张某的钱财,既非当场取得,所采用的手段也非暴力威胁(熊某的暴力伤害也是一时激愤的单纯的伤害行为,而非出于抢劫故意的暴力)。

即本案中熊某虽有暴力相威胁,但其获取钱财的手段并不是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而是抓住被害人的“短”进行敲诈,所获钱财也非当场取得,故不符合抢劫罪特征。

其次,敲诈勒索罪与绑架罪的主要区别在于实现勒索目的方式不同。

(勒索型)绑架罪是向被绑架人的亲友或者其他相关第三人索要财物,所采用的威胁手段主要是以杀伤被绑架人为内容,属于暴力威胁范畴。

而敲诈勒索则不以绑架行为为前提,其威胁或者要挟以及索财命令的直接对象基本上为同一人,即被勒索人。

本案中,熊某以张某与其妻有不正当男女关系为由相要挟,迫使张某写下借据,勒索张某钱财10万元,但熊某并没有杀伤张某为威胁,其勒索行为是发生并完成在控制张某人身自由之前的。

尽管勒索既遂的5万元是由张向其朋友借的,但仍是张某以自己急需要用钱为由向朋友借来的。

熊某要挟和勒索的直接对象都是张某本人,而没有以控制张某的人身自由或伤害、杀害张某为内容直接向他人发出勒索指令。

总之,熊某勒索成功所凭借的手段仍是张某的“把柄”,勒索的对象也仅是张本人。

故不构成绑架罪。

3、【案情】

某县酒店承包人章某(男,1964年12月生),因经营不善而严重亏损,遂产生了绑架勒索财物的主意。

经考察,章某选定了本县个体户吴甲之子吴乙(7岁)为绑架对象,并对吴乙的活动规律进行了跟踪了解。

2003年9月14日上午,章某对本酒店的服务员王某(女,1985年12月生)说:

有人欠债不还,咱们去把他孩子带来扣押,逼其还债。

王某同意。

当日中午,章某将王某用车带到吴乙的学校并将吴乙指认给王某。

随后,王某将吴乙骗出。

章某与王某一起将吴乙带回酒店,将吴乙关押于贮藏室内。

16时许,章某打电话给李某(女,1986年5月生,系章某外甥女),告诉她自己绑架了一个小孩,要求她帮助自己打电话给吴家勒索财物,并告知李某吴家的电话号码以及勒索50万元人民币,并表示事成之后必有好处。

李某同意。

随后一个多小时内,李某共3次打电话给吴家勒索财物。

次日,章某赶到李某住处,再次要求李某继续打电话向吴家勒索,李某予以拒绝。

9月17日,因被害人家属报案,三被告人被抓获。

【问题】

(1)分析上述有关人员的构成何罪以及共同犯罪情形。

(2)分析本案中的犯罪停止形态及刑事责任。

(3)如果本案中章某见勒索未成杀死吴乙,则章某构成何罪,如何处罚?

【参考答案】

(1)章某构成绑架罪,王某构成非法拘禁罪,李某构成绑架罪。

对于绑架吴乙的行为,章某与李某属于共同犯罪情形,其中章某作为该绑架罪的主犯,李某属于绑架罪的从犯。

(2)章某与李某的绑架罪均属于既遂。

李某虽然后来拒绝了章某的要求,但一方面由于绑架罪是行为犯,一旦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实施了绑架他人作为人质并将被害人实力控制起来,就构成既遂,是否实现了勒索财物的目的并不影响本罪的既遂;另一方面,作为共犯中的帮助犯,李某的自动放弃犯罪行为并不能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也不能成立中止。

在刑事责任方面,王某与李某犯罪时候均不满18周岁,依法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同时,李某属于绑架罪共犯中的从犯,依法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3)则此时章某仍构成绑架罪,依法适用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4、【案情】

姜某于10月21日商场闲逛时,正好遇到在门市部任售货员的高中同学金某,姜某看货架上摆满了高档电器,遂起盗窃之心。

姜某对金某说:

“没想到这儿东西还挺多!

”金某漫不经心地说:

“还行!

”当晚,姜某到金家,密谋盗窃某商场门市的电器一事。

金某开始不太同意,后来在姜某的鼓动下终于同意了,并让姜某上心点,准备充分点。

第四天晚12点多,姜某、金某撬开商场后,偷得电器数十件,价值3万余元。

在逃离现场时,金某为破坏现场,从柜台里拿出一个电炉插上,并在上面扔了一个纸箱子。

在逃跑的路上,金某说:

“我把电炉插上了。

”姜未吱声,事后才知道电炉是为了放火。

当夜,该市场被火烧毁。

【问题】

根据上述案情,请回答下列问题:

(1)姜某构成什么罪?

金某构成什么罪?

两人之间有无属于共同犯罪的行为?

(2)如果当时姜某看金某将电炉插上,并问金某:

“干吗?

”金某回答:

“破坏现场呀!

”姜某夸道:

“还是你老兄厉害。

”接着两人离开现场,大火烧毁了该门市部,此时,姜某与金某的行为如何定性?

(3)如果金某在插电炉时,姜某并不知道,只是站在商场大门处等姜某出来。

此时,正巧该门市部主任到市场有事,看见姜某站在该市场门口身边一大堆电器且商场的后门半开着,便查问姜某:

“你在这儿干什么?

”姜某很害怕,操起事先准备好的铁棍朝商场主任头上砸去,主任当即倒地。

后经查验,主任为重度脑震荡。

金某放火后与姜某匆匆带着赃物逃离了现场。

综观全案,姜某、金某各构成什么罪?

【参考答案】

(1)姜某行为构成盗窃罪。

金某构成盗窃罪和放火罪。

姜某和金某和盗窃的共同故意,并共同实施了盗窃电器的行为,因而是共同犯盗窃罪。

而金某在放火时,并没有与姜某商量,他们之间没有共同的放火犯罪故意,而且姜某也没有实施放火行为,所以姜某不能构成放火罪的共犯。

(2)姜某、金某应构成共同犯罪,构成共同放火罪和共同盗窃罪。

因为二人有共同的犯罪故意,并且有协同一致的犯罪行为。

  (3)姜某构成抢劫罪,金某构成盗窃罪和放火罪。

刑法经典案例分析和参考答案

[案情]1

1987年7月,王某因实施暴力强*而被人民法院依法以强*罪判处有期徒刑15年。

后其服刑表现不错,1999年7月被假释。

2001年3月的一天,王某盗窃一辆汽车(价值8万元多元)而未被发现。

2003年4月,王某因参与以传播“非典”相威胁敲诈某市多所高校钱财的行为而被逮捕,其后交代了自己在假释考验期限内盗窃汽车的行为。

[问题]

(1)对王某适用假释是否合法?

为什么?

(2)对王某是否还需要撤销假释?

为什么?

(3)对王某上述盗窃行为应如何处理?

(4)对王某上述敲诈高校钱财的行为应如何处理?

(5)对王某最后的刑罚应当如何确定?

(6)假设王某在假释考验期间并没有实施新的犯罪行为,而表现正常。

现2003年4月,其因参与以传播“非典”相威胁敲诈某市多所高校钱财行为而被逮捕,在侦查羁押期间发现王某其实真实姓名为“汪某”,因为在1981年的元月份曾经实施了一起重大恶***爆炸案件,公安机关在全省发布通缉令而成为被通缉重大嫌疑犯,为了逃避侦查而改名为“王某”。

请问在此种情形下对其依法如何处理?

为什么?

[参考答案]

(1)对王某适用是合法的。

因为对王某暴力强*行为定罪量刑的活动发生97年刑法实施之前,根据刑法时间效力(“从旧兼从轻”原则),对该暴力犯是可以适用假释的。

(根据97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法时间效力问题的若干规定》第8条);

(2)需要撤销假释。

因为其在假释期间又犯了新罪,根据刑法第86条第1款的规定,应当撤销假释(犯新罪的时间有限定即假释考验期间内,但发现该新罪的时间原则上并无时间限定)。

(3)该盗窃罪发现的时候并没有超过追诉时效,故应当定罪处罚,但同时要考虑王某对该盗窃罪由自首表现,依法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4)王某利用传播“非典”敲诈高校钱财构成敲诈勒索罪,而且是在假释期满后不久,构成累犯,依法从重处罚。

(5)撤销假释后,将强*罪剩余的3年有期徒刑同盗窃罪、敲诈勒索罪实行并罚,其中,对盗窃罪要考虑因自首而依法从轻或减轻处罚,但对敲诈勒索要考虑属于累犯而依法从重处罚。

(6)在此情形下依然应当追究其爆炸罪的刑事责任。

因为该犯罪行为已经被司法机关采取强制措施,而犯罪嫌疑人王某逃避侦查的,依法不受追诉时效期限的限制。

此时,应以爆炸罪同敲诈勒索罪实行并罚。

(因为爆炸罪属于漏罪且不是在假释考验期限内发现,故假释不能撤销)。

[案情]2

被告人:

童某,男,36岁,原系某国有工厂采购员。

被告人:

林某,女,34,同厂工人。

童某因贪污罪于1999年11月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

2003年5月,童又起意强*厂里的女青年平某,并同其姘妇林某商量,由林以请平某帮助修理缝纫机为名,将平某诱至林某家中。

晚饭时,童、林二人设法用酒将平某灌醉,林某故意离家去别处睡觉。

童某正欲行*时,平某惊醒,大喊救命。

童某惟恐被邻居发觉,用手扣住平某的嘴,被平某狠咬一口。

童某又生恶念,用双手猛扼平某的颈部,致平某窒息死亡。

林某次日回家,发现平某已死,惊恐之余,答应为童某掩盖罪行。

当晚,童、林二人将平的尸体装入麻袋运送到郊外,投进了江里。

[问题]

(1)童某的行为构成何罪?

(2)林某的行为构成何罪?

(3)对童某与林某依法应当如何处罚?

[参考答案]

(1)童某的行为分别构成强*罪(未遂)、故意杀人罪。

(2)林某的行为构成强*罪(未遂)、帮助毁灭证据罪。

(3)童某与林某构成强*的共同犯罪,其中童某应为主犯,林某为从犯(帮助犯),所以,对于林某的强*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对于童某,因其强*罪与故意杀人罪发生在贪污罪缓刑的考验期内,故应撤销缓刑,把贪污罪3年有期徒刑与强*罪(未遂)、故意杀人罪三罪实行数罪并罚;对林某则应以强*罪(未遂)、帮助毁灭证据罪两罪进行并罚。

[案情]3

姜某于10月21日商场闲逛时,正好遇到在门市部任售货员的高中同学金某,姜某看货架上摆满了高档电器,遂起盗窃之心。

姜某对金某说:

“没想到这儿东西还挺多!

”金某漫不经心地说:

“还行!

”当晚,姜某到金家,密谋盗窃某商场门市的电器一事。

金某开始不太同意,后来在姜某的鼓动下终于同意了,并让姜某上心点,准备充分点。

第四天晚12点多,姜某、金某撬开商场后,偷得电器数十件,价值3万余元。

在逃离现场时,金某为破坏现场,从柜台里拿出一个电炉***上,并在上面扔了一个纸箱子。

在逃跑的路上,金某说:

“我把电炉***上了。

”姜未吱声,事后才知道电炉是为了放火。

当夜,该市场被火烧毁。

[问题]

(1)姜某构成什么罪?

金某构成什么罪?

两人之间有无属于共同犯罪的行为?

(2)如果当时姜某看金某将电炉***上,并问金某:

“干吗?

”金某回答:

“破坏现场呀!

”姜某夸道:

“还是你老兄厉害。

”接着两人离开现场,大火烧毁了该门市部,此时,姜某与金某的行为如何定***?

(3)如果金某在***电炉时,姜某并不知道,只是站在商场大门处等姜某出来。

此时,正巧该门市部主任到市场有事,看见姜某站在该市场门口身边一大堆电器且商场的后门半开着,便查问姜某:

“你在这儿干什么?

”姜某很害怕,操起事先准备好的铁棍朝商场主任头上砸去,主任当即倒地。

后经查验,主任为重度脑震荡。

金某放火后与姜某匆匆带着赃物逃离了现场。

综观全案,姜某、金某各构成什么罪?

[参考答案]

(1)姜某行为构成盗窃罪。

金某构成盗窃罪和放火罪。

姜某和金某和盗窃的共同故意,并共同实施了盗窃电器的行为,因而是共同犯盗窃罪。

而金某在放火时,并没有与姜某商量,他们之间没有共同的放火犯罪故意,而且姜某也没有实施放火行为,所以姜某不能构成放火罪的共犯。

(2)姜某、金某应构成共同犯罪,构成共同放火罪和共同盗窃罪。

因为二人有共同的犯罪故意,并且有协同一致的犯罪行为。

(3)姜某构成抢劫罪,金某构成盗窃罪和放火罪。

[案情]4

某县酒店承包人章某(男,1964年12月生),因经营不善而严重亏损,遂产生了绑架勒索财物的主意。

经考察,章某选定了本县个体户吴甲之子吴乙(7岁)为绑架对象,并对吴乙的活动规律进行了跟踪了解。

2003年9月14日上午,章某对本酒店的服务员王某(女,1985年12月生)说:

有人欠债不还,咱们去把他孩子带来扣押,逼其还债。

王某同意。

当日中午,章某将王某用车带到吴乙的学校并将吴乙指认给王某。

随后,王某将吴乙骗出。

章某与王某一起将吴乙带回酒店,将吴乙关押于贮藏室内。

16时许,章某打电话给李某(女,1986年5月生,系章某外甥女),告诉她自己绑架了一个小孩,要求她帮助自己打电话给吴家勒索财物,并告知李某吴家的电话号码以及勒索50万元人民币,并表示事成之后必有好处。

李某同意。

随后一个多小时内,李某共3次打电话给吴家勒索财物。

次日,章某赶到李某住处,再次要求李某继续打电话向吴家勒索,李某予以拒绝。

9月17日,因被害人家属报案,三被告人被抓获。

[问题]

(1)分析上述有关人员的构成何罪以及共同犯罪情形。

(2)分析本案中的犯罪停止形态及刑事责任。

(3)如果本案中章某见勒索未成杀死吴乙,则章某构成何罪,如何处罚?

[参考答案]

(1)章某构成绑架罪,王某构成非法拘禁罪,李某构成绑架罪。

对于绑架吴乙的行为,章某与李某属于共同犯罪情形,其中章某作为该绑架罪的主犯,李某属于绑架罪的从犯。

(2)章某与李某的绑架罪均属于既遂。

李某虽然后来拒绝了章某的要求,但一方面由于绑架罪是行为犯,一旦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实施了绑架他人作为人质并将被害人实力控制起来,就构成既遂,是否实现了勒索财物的目的并不影响本罪的既遂;另一方面,作为共犯中的帮助犯,李某的自动放弃犯罪行为并不能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也不能成立中止。

在刑事责任方面,王某与李某犯罪时候均不满18周岁,依法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同时,李某属于绑架罪共犯中的从犯,依法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3)则此时章某仍构成绑架罪,依法适用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案情]5

董某在某纺织公司做工期间,因违反公司纪律被开除。

某年12月12日下午,公司总经理发现董某被开除后仍滞留公司并住公司宿舍,于是训斥和驱赶董某,董某便怀恨在心,欲行报复。

12月13日凌晨约3点40分,董某拿了一盒火柴离开留宿的宿舍,走到四楼仓库的货梯边,乘四周无人之际,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堆放在仓库西南角的纱料,结果酿成大火,烧毁四楼仓库内所有的货物和仓库北部用木板违章隔成的女工宿舍,仓库货物燃烧时放出大量毒气,通过气窗进入仓库外侧的女工宿舍,致使61名公司员工被大火毒死、熏死,15名女工受伤,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问题]

(1)董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什么犯罪?

(2)如果董某点燃了堆放在仓库西南角的纱料逃跑以后,由于纱料受了潮,燃烧慢,被守仓库的职工及时发现扑灭了,则董某的犯罪行为属于既遂还是未遂?

(3)如董某在点燃了纱料之后,因害怕造成的后果太严重,而极力灭火并呼叫他人来救火,但最终因火势太大,而造成了案例中的损失,则董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中止?

为什么?

(4)如果董某在上述纺织公司生产车间里从事生产时,乘机吸几口烟,将划燃的火柴随意一抛,点燃了堆放在仓库西南角的纱料,以致引起案例中的重大伤亡和财产损失,则董某的行为构成什么犯罪?

[参考答案]

(1)构成犯罪,构成放火罪。

(2)构成放火罪既遂,因为放火罪是危险犯,放火行为只要致使对象物能够独立燃烧就可以认为足以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这一危险状态,从而属于既遂。

(3)不属于犯罪中止,因为放火行为实行终了之后犯罪既遂状态出现之前,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并且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等既遂状态出现的,才能成立犯罪中止(况且,本案中点燃对象物后,对象物可能已经独立燃烧,已经达到既遂状态)。

(4)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属于疏忽大意的过失。

刑法学案例

案例一

钱某从毒品走私犯手中购买海洛因2500克,准备贩卖牟利。

为遮人耳目,钱某从医院太平间偷盗了一具婴儿尸体,将海洛因藏匿于婴儿的尸体中携带到某市。

为使海洛因尽快脱手,钱将海洛因掺杂在自己卷制的香烟中,号称“神烟”,包治百病,使不明真相的刘某、潘某等10余人吸食成瘾,不得不高价向钱某购买“神烟”。

钱某被抓获时,大部分海洛因已卖出,只剩下400余克。

问:

1、钱某触犯了哪些罪名?

2、钱某所触犯罪名中的法定最高刑是什么?

是哪些犯罪?

3、对钱某可否适用法定最高刑,为什么?

案例二

王某因犯数罪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20年,服刑13年后被假罪。

在假释考验期第6年,王某盗窃一辆汽车而未被发现。

假释考验期满后的第4年,王某因抢劫而被逮捕,交代了自己在假释考验期限内盗窃汽车的行为。

问:

(1)对王某是否需要撤销假释?

为什么?

(2)对王某假释考验期限内的盗窃行为应如何处理?

(3)对王某假释考验期满后的抢劫罪应如何处理?

(4)对王某最后的刑罚应当如何确定?

案例三

纪某在14岁之前盗窃各类财物总计约7000余元。

14岁生日那天,纪某邀集几个朋友到一饭馆吃饭。

饭后回家途中,纪某看到一行人手拿一个提包,即掏出随身携带的弹簧刀将持包人刺伤把包抢走,包内有手提电话一部、现金5000余元。

第二天纪某出门游逛,见路边停着一辆吉普车,即设法打开车门,将车开走。

行驶途中,因操作生疏,将在车站候车的3人撞倒,二死一伤。

纪某不仅未停车,反而加大油门逃走。

当日下午,纪某将汽车以两万元的价格卖出,后被抓获。

请对纪某的上述各行为从刑法角度进行分析并说明理由。

案例四

邵某欠何某赌债1000元,日久不还。

某日,何某等候在小学门口将邵某刚放学的7岁男孩骗至车上强行拉走,送到邻县一亲戚家。

后何某给邵某寄去一封信,威胁说:

邵某必须在三天内送还1000元钱,否则,将其儿子卖掉抵债。

邵某向公安局报案,小孩得解救。

此案对何某定性有两种意见:

(1)构成绑架儿童罪,

(2)构成绑架勒索罪

问:

你同意何种意见?

为什么?

并说明不同意其他意见的理由。

案例五

1974年7月,印刷厂工人康某利用工作之便,套色印刷10元面值的人民币101张。

同年8月3日晚,康某在某商店里用伪造的货币购物时,引起售货员的怀疑,当售货员对照灯光查验货币时,康某心虚,拔腿就跑。

售货员呼喊,康某被一恰好路过的公安人员抓获,带回公安机关审查。

在看守羁押期间,康某脱逃,偷渡出境,到国外定居。

1995年12月7日,因其父病故,康某悄悄从国外赶回家中探望,公安机关得知后将其抓获。

人民法院以伪造货币罪处康某有期徒刑五年,康某不服判决,以追诉时效已过为由提出上诉。

请分析康某的行为是否超过追诉时效并简要说明理由。

案例六

伍龙、阵德、龙北三人为做生意于1992年10月各自向吕明借款1万元,并写了借条交吕明为据,此后吕明多次催三人还款,三人因生意不好,无钱偿还。

久之,伍龙产生了不还的念头,遂找陈、龙二人商量并提出:

吕明因做生意随身带公文包常装有大量现金,我们一起请他吃饭,乘他酒醉,各取1万元数日后还他钱,以了债务。

陈、龙二人皆同意。

同年12月31日晚,伍约龙、陈二人在市内“又一春”饭馆单间请吕明吃饭。

龙北在行前叫上其表弟李义帮忙,并告知与伍、陈二人商议之事。

当晚,伍、龙二人与吕明如约到“又一春”,李义随龙北来后在饭馆外等候。

陈德因怕事,未到饭馆就悄悄走了。

伍、龙两人频繁向吕明敬酒,趁吕明酒醉迷糊之时,将吕明的公文包打开,正欲分点现金时,忽被送菜的服务员王水撞见。

伍龙慌忙翻窗而去,龙北夺门而走,王水追出饭馆。

李义跟在龙北身后,边跑边用自带的火药枪朝天鸣放。

王水未追赶,返回饭馆,从地上收起一把钱,放入衣袋内,并叫出租车将吕明送回家。

第二天,王发现这一把钱有5千元,但均是假钞。

问:

如何认定伍龙、陈德、龙北、李义、王水的行为?

并说明理由。

案例七

被告人谭德,系国营一公司业务员,1992年年底,谭与另一业务员陈明代表公司在广州按合同接受37200打进口“引擎整修剂”时,陈发现溢货现象,即港商多以了货,陈将此事告知谭。

谭经清点后认为出现溢货300打,并要陈勿将此情况告知别人。

几天后,谭将此300打整修剂以每打280元的价格卖给个体经营者王某,并要王将8.4万元货款汇至谭原来工作过的S外贸公司的账上。

S外贸公司的财务人员按照公司总经理的指示,从银行提取现金3.1万元交给了谭。

谭则以个体经营者王某的名义,以借款为名填写了借支单。

案以后谭供称,S外贸公司给他的3.1万元,是他为自己原来工作过的单位做了8.4万元“贡献”后所得到的奖金。

后经查证,溢货实为210打。

对本案的定性,有三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谭卖给王某的300打整修剂均属国家财物,谭的行为构成贪污罪;第二种意见认为,谭所侵吞的财物中有210打是港商多发的货物,所有权当属港商,即非国家财产,也非集体财产,故谭的行为不构成贪污罪,仅是民法上的不当得利。

对于私自卖掉的属于N公司的90打应认定为是贪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