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环境的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854586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61.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网络环境的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基于网络环境的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基于网络环境的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基于网络环境的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基于网络环境的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基于网络环境的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基于网络环境的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基于网络环境的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基于网络环境的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基于网络环境的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基于网络环境的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于网络环境的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基于网络环境的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网络环境的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基于网络环境的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教育信息化过程中的信息资源组织和有效传播可谓是重点工程。

目前网上教育资源琳琅满目,在网络的汪洋大海中,要想得到自己需要的“那尾鱼”实属不易,教师备课常常要花大量的时间去搜索、筛选、甄别,有时还不得不花钱从学科资源网上去买,费尽周折获得的资源,由于各地区教材版本不一样、各校情况不一样可能根本用不上或者必须经过大刀阔斧的修剪、整合。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即使是同一学校同一学科的教师,为了同样的资源,也在做着重复的事情。

所以,建立具有特色的网络化校本资源库,并让它在实践中充分发挥作用,已显得十分必要。

目前,很多学校建也都建有自己的资源库,但缺乏有用教学信息资源,而难以发挥在教学中应有的作用与效益,造成了设备的大量闲置与浪费。

本课题组认为:

首先必须搭建安全高效的网络教育资源平台,从资源库体系构建、资源的来源、资源库的管理、应用等多个方面多管齐下,建设具有本校特色的,满足学校师生对教育资源需求的校本资源库,为师生提供完善的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服务平台。

然后还有寻求网络环境下,教育资源在开放式教学中有效应用的基本模式,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建构在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改变教师教、学生学以及师生交流的方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目的和意义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

(1)建设体系完善,既能面向教师的教也能面向学生学的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资源库。

(2)探索网络环境下的教育资源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师生交互方式。

(3)探索网络环境下的教育管理方式。

(4)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转变教师观念,培养科研队伍。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意义:

基础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信息技术教育则是实现基础教育内涵提升的重要途径、手段和内容,本课题的选题适应时代发展和信息化社会的要求。

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不但是特殊校本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应用过程,还是师生共建、共享,充分发挥主动性与积极性的过程,也是促进教育观念、教学思想的转变的过程,人才队伍培养的过程,创新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过程。

收集本校师生智慧,实现特色资源的延续与继承,推动学校的教育教学有重大意义。

此外还能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和均衡发展。

(二)研究过程

1.研究设计

课题从申请到立项经历近一年时间,06年底正式立项,到2011上半年近3年半时间,共分五个研究阶段:

①方案形成阶段(~)

主要工作:

选题、制订研究方案,撰写课题立项申请书并请相关专家进行论证、修改,经总课题组评审确认子课题立项后正式开题。

②前期准备阶段(~)

组织开题,成立课题组,课题组成员任务分工,落实项目,建立课题研究的相关学习、管理制度,对课题成员进行相关培训。

③尝试探索阶段(~)

搭建课题网站,内网教学平台、完善信息学科教学平台,以技术学科为龙头进行教学实践。

构建信息选修、必修复习主题、语文学科选修、化学学科主题站点,探索以主题站点为依托的教与学的方式、学习评价的方式,以点带面,典型引路,探索教育资源应用模式、方法,以便能形成经验,逐步推广。

④全面实验阶段(~)

课题成员,整理课题研究材料,完善课题站点,撰写中期研究报告,完成课题的中期评估。

继续开展研究,深入开展教育资源在教育教学管理上的应用,依托校本资源平台推行无纸化办公;

开展博客培训,依托博客推行网络教研、网络备课、评课;

开展博客评比,促进教育叙事的撰写;

依托网络资源教学拓展到校本课程,学生奥赛,建立校本课程主题站点,建立信息学奥赛主题站点、信息奥赛在线测试,完成网络环境下的高中信息奥赛培训项目研究;

进一步完善校本资源库体系,促进校本资源库科学运作,初步形成教育资源应用的方法论体系,并在实际教学应用中加以检验,不断完善,不断改进,不断提高教育资源的实用价值。

⑤总结提炼阶段(~)

撰写相关论文,提炼出校本资源运行的模型,整理研究成果,总结研究经验,撰写结题报告,汇编实验成果,向总课题组提出结题申请。

2.研究对象

教育资源建设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教育资源建设的理论与应用研究,是现代教育技术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教育资源建设必需具备一定的理论依据,掌握教育资源建设的主要原则,研究和借鉴国内外资源建设标准,对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应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1)校本资源库体系的设计与开发研究。

从资源库体系构建、资源的来源、资源库的管理、应用几个方面来考虑,确保校本资源库网络体系的运作的流畅性、管理的可操作性。

以师生博客为基础过滤层,师生通过整合转化一切可以得到的教育资源,发布到自己博客上,再通过班级博客与备课组博客实现对资源的二次精选,提升到资源库主库是三次精选,四层精选后集成为学科主题网站。

优秀的资源也提供给其它大型学科资源网,分享的同时换取更多精品资源,保证资源的小循环顺畅的同时,实现资源的大循环。

主库系统的选择要从功能完备性、性能稳定性、系统安全性、技术支持等几个方面综合考虑。

(2)教育资源的教学应用研究

(3)构建教学平台,依托技术学科为龙头,开展教学实践。

构建主题站点,开展以主题站点网络环境为依托的教学实践。

探索在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探索网络环境下教师教、学生学以及师生交流的方式,探索网络环境下家庭、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多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4)教育资源的人才培养研究

(5)无论是资源库的建设还是各种应用探索,都需要教师的全身心的投入。

研究过程同时也是人才培养的过程,

3.研究方法

(1)理论学习:

首先要认真学习教育资源建设的规划,包括不同的教育资源(公用素材、教学素材、课件等)不同库之间互通的标准。

这种标准与规范伴随中资源库的建设,这为后期实现本校资源纳入到更高级别的教育资源中心奠定了基础,只有建立在开放思想上的教育资源库建设才可能持续的发展。

校本资源库,要围绕为教育教学服务,师生共建、师生共享,形成自己的、有特色的资源。

在进行资源建设过程中,要加强教育理论的研究。

资源的建设是为了应用,而网络教育不同于传统的面授,有自己的特色,因此应该加强网络教育理论研究,特别是网络学习理论及网络教学设计。

在这些理论工作的指导下,探索多种应用方式,验证理论的正确性,或形成新的理论框架。

(2)行动研究法:

在研究过程中,开展多种活动,不断探索总结,注意收集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计划和策略,将课题研究工作引向深入。

(3)总结归纳法:

课题承担者及时积累经验,相互交流,推广研究过程中的经验,指导课题组做好阶段性研究成果的资料积累工作。

(4)点面结合研究法:

以信息学科教学活动为先导,探求资源库在其它学科中的应用。

4.技术路线

(三)研究结论

1.构建了学校课题网站。

通过学校课题网站,向课题组成员发布通知、及时公布本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并及时收集课题研究过程材料,发布课题研究成果。

推进了我校课题研究规范化、透明化的进程,使得我校的课题研究更上了一个台阶。

2.完善信息学科教学平台,使其具有信息发布、交互、在线组卷、在线考试等功能,依托教学平台进行教学实践。

改变了信息学科的传统的教学方式,探索出信息技术学科基于网络的教学模式,为其它学科基于校本资源库、主题站点的网络教学做出了示范、积累了经验。

3.基于网络的教学还被充分应用于信息奥赛教学中。

构建了主题站点,省句中信息学奥数在线测试,以此为依托,结合论坛,句中信息奥赛群,让我校的信息奥赛从无到有,飞速完成从弱到强的变身。

4.制作信息学科必修与选修主题站点、语文学科选修《史记》主题站点、校本课程《魅力茅山》主题站点、语文学课《就是那一只蟋蟀》、《老王》网络课件、数学课件《幂函数》、化学《酸碱滴定》网络课件、英语《冬眠》网络课件、物理学科《追寻守恒量》,我校教师在镇江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评比活动中多次荣获市一等奖。

5.在一系列的探索的基础上,构建了以师生博客为一级过滤层,以备课组、班级博客群、内网教育教学平台为二级过滤层,精品资源库为主库,主题站点为教学依托的句中校本资源库体系,依托这个体系推行推行无纸化办公、网络备课、评课、网络调查、推行撰写教学心得,鼓励教师进行依托校本资源库体系进行教学,探索网络环境下的学科教学模式,交流方式、评价方式。

目前一个体系科学的运作顺畅的句中校本资源库已经搭建完成且初具规模,广大师生也积极加入到资源的建设与应用中来。

也正为句容、镇江的网络资源建设贡献力量。

6.资源库的搭建与应用过程,提高大家的理论水平,信息素养,调动了全体师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培养了一批人、锻炼了一批人,组建了一支高素质的科研队伍。

有多篇论文与教学案例获奖与发表。

有力地推动我校的教育教学。

实践证明,校本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需要广大师生的共同参与,如此大规模的行动必须得到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

校本资源库的建设对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作用是看似隐性的,实质上是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它凝聚每届教师智慧的校本资源,是学校的巨大的财富。

而且建设资源库的过程完全可以变成全面提高师生信息素养的过程、变成改变教学观念、方法的过程,甚至是培养各种创新人才的过程。

学校领导在充分认识到校本资源库建设与应用的重要性后,不但要选派专人负责(校级领导),作出专门部署,还有必要制定相关的激励与监督政策。

只有这样才能全员发动,打破陈规,让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过程带动人的发展、教学方式的发展、学校的发展。

我们认识到,校本资源库体系构建的科学性关系到运作的流畅性、管理的可操作性的基础。

我校校本资源库以师生博客为基础过滤层,师生通过整合转化一切可以得到的教育资源,发布到自己博客上,再通过班级博客与备课组博客实现对资源的二次精选,提升到资源库主库是三次精选,四层精选后集成为学科主题网站。

主库系统的选择要从功能完备性、性能稳定性、系统安全性、技术支持等几个方面综合考虑,我校选择了各方面表现突出的动易系统,博客系统选用了简单易用的obolg。

本体系结构关系图如下:

 

学生博客以本班级博客群为中心,班主任博客是本群的成员,同时也是备课组群的成员,通过班主任博客实现了学生资源向上一级资源的流动,教师博客以备课组博客群为中心,备课组长负责资源向主库的精选,资源库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管理,最后由学科教师与信息教师合作,同步或者以章节、部分为阶段,根据教师“教”、学生“学”的需要制作或完善主题站点(用静态站点能更方便地表现个性、突出主题特点),通过资料的收集与积累,最后的结出以应用为目的“主题站点”或校本课程的累累硕果。

主题站点除了静态也可以动态,对于个别学科,如信息技术学科,建有自己的教学平台,平时直接应用在教学中,还有奥赛在线测试题库等,都是学校资源库的一部分。

资源库体系的构建是建设校本资源库的基础,校本资源库是否能有序、高效地运作起来首要条件是要有“水”。

为了保证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来”,必须从源头抓起。

首先与学科教学相结合,促进学生博客应用,让学生直接参与到资源库体系中来。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参与到资源库的建设中,让资源库拥有更多来自学生层面的素材。

但由于学生群体在时间、上网条件上都受到限制,采取以下策略能保证学生一定的参与度。

通过信息学科教学,完成基本技能学习。

信息学科是与电脑、网络联系最紧密的学科,网络应用也是学科教学内容之一,因此可以利用信息学科完成基本技能的学习,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的博客,完成基本设置,学会基本操作。

以班级电脑能手为骨干建立班级博客群。

班主任、班级成员也加入其中,每个班形成以班级群为中心的博客体系。

学生通过博客展示自我,相互间交流,收集资料,推荐精品到班级博客。

班主任作为重要成员,起引导、激励等作用,在增加相互了解的同时收集精品素材。

还采用多管齐下措施,让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到建设与应用资源库中来。

各学科课任教师是本体系最重要的“源头”之一,他们是资料最重要的收集者、筛选者、整合者、设计者、管理者、应用者,校本资源库不仅可以共享与传承他们的劳动成果,博客与主题站点还能直接应用于教学。

只有让他们通过应用体验到资源库的作用,切身感受到网络教学对常规教学方式的拓展与补充,产生强烈的建设与应用校本资源库的意愿,再通过参加培训获得基本操作技能,他们才能把建设资源库变成自觉行为。

具体措施如下:

开阔视野,统一认识

通过走出去,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到网络在本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实例,从而先从观念上改变;

让本校一部分人先动起来,建设示范性的主题站点,上好示范课,开阔大家的视野,让大家发现网络资源库的建设的意义,网络教学就在身边,建设与应用校本资源库提供了尝试的机会、改变的可能,从而自觉投身其中。

广泛参与,分层要求

校本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同网络的联系紧密,对教师的信息素养有一定的要求,老教师在这方面相对薄弱,因此提出要求时注意分层。

根据教师特点,对不同年龄层次的教师分层要求,如教龄在5年以内教师要求每周有一篇2000字的教学心得、一个题目解析或精品素材,一次网络应用的公开课;

6-10年的教师每月有一篇精品教学设计,每学期有一篇论文,一次展示课;

11-15年的教师要求每学期有2篇论文或教学设计;

16-20年的教师,要求每学期有一篇试卷分析或教材分析。

培训到位,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通过多级培训来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初级培训,电脑的基本应用知识,包括安装盘的使用,杀毒软件的安装使用等;

中级培训,主要使教师掌握基本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高级培训:

博客应用、新闻发布系统的应用、课件制作。

推行网络备课、评课及教学反思的撰写,促进日常应用

以青年教师为主力军推广博客应用,鼓励他们利用博客收集素材、发布教后感、文章,利用博客与学生、其它同仁交流,相互碰撞智慧火花,展示自己的同时也了解别人,开阔视野,迅速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改进每周的面对面的集体备课为集中备课与网络备课想集合,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让问题讨论与教学研究从空间与时间方面都得到延伸,集体的智慧得到更为广泛的展示与传承。

要求教师积极参与集体讨论的同时还对他们教学反思的篇数提出要求,同时还通过各级博客评比活动,激励教师的博客撰写,让他们渐渐把经营博客变成习惯。

由专人负责,转化学校现有资源入库

每所学校都积累了大量的电教资料,如教学示教录像片、教学音带和各种扩展学习的音像资料等。

平时,由于受学习场地和时间的限制,这些音像资料的利用率是比较低的,现在可以将这些音像资料转制成数字文件加入到资源库中,教师通过校园网就可以随时地调用这些教学资料供教学中使用,学生也可以在个性化的学习中随时使用这些音像资源。

我们也认识到规范化是建设校本资源库的保障,采用了以下策略

信息的规范化。

资源库的信息纷杂,可以按照信息类别分类、按照学科分类、按照年代分类,如果没有统一的标准,合理的规划,资源库就会变成“杂物”堆放站。

信息的规范化从栏目规范化开始,规范并不是全篇一律,而是根据学科特点、实际需要来安排知识体系、时间、资源性质这三个维度。

但资源提供基本相关信息如学科、年级、章节、学年度、提供者、资源性质等信息要求完整,为此给出统一命名规则(根据栏目的设定,去掉显而易见的信息),为了方便查找还可以通过设定关键字、主题等方法让信息具备多种分类方式,主库还可以提供站内搜索以方便用户查找资料。

管理的规范化。

分级管理、职责分明。

教师完成各自规定的任务,班主任作为备课组组成员,除了完成自己预定任务外,作为班级博客群的管理者之一,还负责鼓励本班学生加入到校本资源库的建设中来,同时把本班学生提供的资源及时推荐到学科组;

备课组长及时收集本备课组的精品素材,发布到主库,每周集体备课形成的教案、学案必须及时上传,同时负责备课组资料与其它资源库资源的交流工作;

主库管理员及时整理、核定素材,维护主库栏目,统计素材收集与应用信息供领导参考;

指定的课任教师(中心组组长)和信息技术教师(提供技术支持)根据校本资源库素材,完成本学段主题站点的建设与完善工作。

分管领导负责督促、协调与考核,各级管理人员的工作折合成工作量,上传资源数量和质量定期进行量化公示,根据量化结果定期对于表现突出的个人、学科组给予奖励。

资源应用的深度与广度是校本资源库高效运作的动力,校本资源库建设的目的就是应用,可以说应用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到资源库运作的有效性。

在整个校本资源库的体系中,师生博客在提供底层活水来源的同时,也被最广泛应用到教育教学中去,是资源库应用的基本方式之一。

资源库主库作为教师备课资源第一首选地,为大家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体现教师智慧的共享与传承。

主题站点的应用,是校本资源的高级应用模式。

此处所谓的静态主题站点是以一门课、某册课本、某部分为内容,一般以教科书知识体系为主线建构的,用多媒体手段展示最精华的资源,目的是服务于教师网络教学、学生自主学习。

因此教师可以直接利用主题站点进行课堂教学。

主题站点的应用可以延伸到研究性学习、兴趣小组、竞赛等多种学习形式上去。

校本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应用是一个不断探索和丰富的发展的过程,我们有必要把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与促进教育观念、教学思想的转变有机地结合起来;

把资源库建设与应用过程变成人才队伍培养过程,创新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过程。

(四)分析和讨论

教育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因此,资源建设与应用,是长期的过程,不断完善的过程。

资源库的生命力来源于其是否能不断适应教育教学的实际发展需要,并兼顾本区各地不同的教学需求。

资源只是素材,是基础工程,起决定作用的是利用资源的能力,是教师、学生的自我创新与创造力的发挥。

下面我们必须要考虑的是提高用的能力的策略与方法,还要考虑如何更好地与其它资源库共享的问题。

三、参考文献

[1]余胜泉等,《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国家教育技术标准化委员会,

[2]何克抗、余胜泉等,《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教育部高教司2000年5月发布;

[3]何克抗《纵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北师大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4]李克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和方法》

[5]蒋鸣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创新》

[6]黎加厚《教育信息化发展》

四、附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