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版《学与教的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85573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6.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版《学与教的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第五版《学与教的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第五版《学与教的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第五版《学与教的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第五版《学与教的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第五版《学与教的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第五版《学与教的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第五版《学与教的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第五版《学与教的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第五版《学与教的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第五版《学与教的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第五版《学与教的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第五版《学与教的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第五版《学与教的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第五版《学与教的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第五版《学与教的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第五版《学与教的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第五版《学与教的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第五版《学与教的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第五版《学与教的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五版《学与教的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docx

《第五版《学与教的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版《学与教的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五版《学与教的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docx

第五版《学与教的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

 

学与教的心理学作业参考答案

(个别答案可能不一致,同学们自己核对、相互检校一下)

第一章

一、填空

1、最初运用角色概念来说明个体在社会舞台上的身份及其行为的心理学家是米德    。

2、心理学认为,教师要扮演的角色包括:

A、知识传授者  ,B、  团体领导者 ,C、模范公民,D、 纪律维护者,E、家长代理人 等

3、皮格马利翁效应又叫 教师期望   效应。

由心理学家 罗森塔尔 于本纪60年代提出。

4、对教师职业有重要影响的人格品质包括:

A、热情与同情心 ,B、 激励与想像 .等。

5、心理学家对教师心理品质与其职业成就的早期研究的三种范型是A、   问卷调查 ,B、相关研究 ,C、 实验研究 。

6、新教师和专家教师的教学行为存在的差异可以从A、  课前 ,B、    课中 ,C、  课后 

三个教学阶段进行分析。

7、心理学研究提出的缩小新手与专家教师之间差异的有效措施是:

A、掌握教学常规与教学策略  ,B、  对教学经验的反思 ,C、  外部支持     .。

8、波斯纳提出的教师成长公式为  经验+反思=成长      。

9、师范生从新手到专家水平的教师需要经历如下发展水平 A、新手水平,B、高级新手水平,C、胜任水平,D、熟练水平,E、专家水平。

10、教学效能感的理论来源于   班杜拉   的    自我效能   概念。

11、职业倦怠是个体的一种低成就感、非人性化、情绪衰竭的症状,其中情绪衰竭是职业倦怠的核心成分。

12、认知学徒制是科林斯、布朗、纽曼等人基于情境认知理论提出的。

二、选择题

1、.教师的心理品质主要包括:

(C)

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特征;B、心理过程与认知能力;C、认知能力与人格特征;D、认知能力与教学风格。

2、讨厌教师的教学方法枯燥无味反映学生希望教师充当               角色。

(B)A.、家长代理人;B、知识传授者;C、纪律维护者;D.模范公民。

3、教语文的张老师下班回家时,学生看见他闯红灯,学生对老师很有看法。

这意味着老师充当了(A)角色。

A、模范公民B、家长代理C、纪律维护者D、知识传授者

4、据西方心理学的研究,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教师的智力水平、知识水平与学生的学习结果无重大相关。

对这一发现最合理解释是:

(C)

A.、测量方法不可靠;B、.教师的知识与智力不是搞好教学的重要条件;C、在教师的知识和智力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教师的其他特征对教学效果起更大的决定作用;D、研究取样少,不足以说明问题。

5、下面的描述最可能代表专家教师的特征是(D):

A.他总是十分认真备课,教案写得很详细;B.他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当发现有不理解的地方,能及时帮助学生;C.他总是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仔细记录学生的每一处错误;D.它的教案虽然写得不很详细,但它能预见学生可能出现的理解错误。

6、下面哪些做法是与“缩小专家教师与新手差异”的研究相符合的(A):

A.为新教师配备指导教师;B.给新教师压担子、多教课;C.让新教师脱产进修,多学习,只有自己“装满一桶水,才能倒给学生一杯水;D.组织新教师与老教师一道说课、听课、评课。

7、如果要使心理学课程成为教师职业训练的重要课程,根据当代知识分类理论,高师心理学的改革(C):

A.应加强趣味性,增加大学生心理内容;B.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联系大学生自身的事迹;C.既注重陈述性知识的教学,更注意使心理学原理转化为应用技能;D.改革心理学理论体系,增加理论的严密性。

8、罗森塔尔关于要是的预期的实验表明(A):

A.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影响它对学生的态度;B.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值越高,学生的进步越快;C.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影响胜于其言行;D.只要对学生抱有期望,学生就朝着期望方向发展。

9、根据学习心理学原理,可以将教师反思过程最适当概括为(D):

A自我提问与思考过程;B.自我完善过程;C.师生相互作用过程;D.问题解决过程。

10、情景认知理论认为,学习实质上是(A):

A、一个文化适应与获得特定的实践共同体成员身份的过程;B、学习者细心观察专家的示范过程;C、在专家指导下主动实践的过程;D、学习者观察和模仿共同体内其他成员的行为实践的过程。

11、专家教师具有一套检查学生家庭作业的常规程序,而新教师则缺乏这样的程序。

按照加涅的分类,这意味着专家教师具有(B):

A、高度组织化和精制化的陈述性知识;B、自动化的基本技能;C、灵活多变、适应性强的教学策略;D、诊断专长。

第二章

一、填空

1、个体发展包括A、  生理发展    B、  人格发展   ,C、  社会性发展  ,D、          认识的发展    等四个方面。

2、据加涅素质观,学生素质包括不受教育影响的      先天的    素质,             素质和  不易受教育影响的    自然发展中形成的       素质。

3、学生习得的素质包括如下5个成分:

A、    智慧技能      ,B、      认知策略     ,C、     言语信息     ,D、      态度      ,E、     动作技能        。

4、学生在发展中形成的素质主要指A   能力  B   人格特质      。

5、少年期是个体从      童年期       向        青年期      过渡的时期,具有     半幼稚半成熟    的特点。

6、皮亚杰将个体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前运算阶段(2—7岁) 、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和    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等四个阶段。

7、可以将自我概念分为一般的、学术的和非学术的、和具体行为三个层次。

8、个体社会化的过程通常包括  儿童社会化     、 青年社会化    、继续社会化 和     再社会化   。

9、人格是指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一种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的综合心理特征。

10、对自我概念积极的情感反应被称为自尊,与之相对应的概念是自卑。

二、选择题

1、下列难以受教育影响的学生素质是(C):

A、爱玩电子游戏机;B、做数学题时常看错题目;C、不喜欢与同学交往;D、写文章错别字很多。

2、个体心理发展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是(C):

A、幼儿期;B、童年期;C、少年期;D、青年初期。

3、只能进行自我中心思维的儿童处于认知发展的(B):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4、个体主动地模仿成人的行为和选择榜样,属于(B):

A、儿童社会化;B、青年社会化;C、继续社会化;D、再社会化。

5、学校教育在学生社会化中的作用的现实,主要通过(A):

A、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作用;B、严格要求;C、潜移默化;D、学生的主动学习。

6、判断下列哪种特征是处在具体运算阶段儿童的典型特征(B)。

A、动作化表现B、可逆C、单维D、系统

7、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b)。

A、超出儿童现有水平的能力B、正处于掌握边缘的能力C、儿童最新获得的能力D、在下一个发展阶段儿童要掌握的能力

8、有位青年高考失利,参加自学考试获得本科文凭,后又参加公务员考试,顺利过关,谋得一份满意工作。

接着挑战“天下第一考”——律师资格考试,考完后再考雅思。

等他全部考完,已35岁,独身一人。

依据同一性理论,该青年的自我同一性处于(b)。

A、同一性混乱B、同一性延迟C、同一性拒斥D、同一性成功

第三章

一、填空

1.人格又称个性,人格差异主要包括特征差异和类型差异等方面的差异。

2.世界上最早的智力测验是由法国的比奈和西蒙编制的,后经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推孟多次修订,现称斯坦福—比奈-量表。

3.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共有12个分测验。

其中有6个分测验主要测量语言方面的能力,另外的6个分测验主要测量操作方面的能力。

4.在传统的教学条件下,,中学生的IQ与其学习成绩的相关系数为0。

5至0。

6。

5.先天和后天学习是影响人格差异的两个主要因素。

6、卡特尔将人格特征分为根源特质和表面特质两部分。

7、阿尔波特将性格特征分成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

二、选择题

1.场依存且沉思型认知方式的学生适合选修的学科是(D)。

   A.物理学        B。

历史学

   C.数学          D。

社会学(任选一个)

2.指出下述各点中错误的说法是(B)。

   A.IQ分数与学习成绩有显著的相关

   B.IQ分数可以预测个人的性格特征

  C.学生的情绪和动机对智力测验分数没有影响

   D.一个人的IQ保持相对稳定

3.反映儿童的智力水平且能被测量的个人特征是(A)。

   A.言语能力        B、动作的灵活性

   C.社交能力        D。

学习成绩

4.对学生的学习速度产生最稳定影响的因素是(A)。

   A.智力水平           B。

性格特征

   C.学习态度           D。

认知方式

5.程序教材不同于传统教材的原因是(A)。

   A.直接提供反馈和强化    B。

系统组织

   C.用教学机器呈现        D。

给学生个别阅读

6.计算机辅助教学与程序教学的相同点是(C)。

   A.资料贮存           B。

教材程序化

   C.直接提供反馈       D。

能分析学生的错误

7.(A)不属于特殊儿童。

   A.长白头发的学生     B。

交往障碍儿童

    C.弱智儿童             D。

学习困难儿童

第四章

1、填空

1、学习定义中的三个限制条件是:

(1)  发生某种变化 ,

(2) 后天习得的变化  ,(3)  变化能够相对持久地保持  。

2、人们把孔子关于学习过程归纳为七个阶段:

“立志、博学、审问、慎思、明辨、时习、笃行”。

3、杜威提出反省思维5个阶段:

(1)   暗示   

(2)    疑难和困惑理智化   (3) 假设       (4)     推敲      (5)检验假设。

这5个阶段也称问题解决的5个阶段

4、学习的科学研究以艾宾浩斯1885年发表的《论记忆》书为标志。

5、早期学习研究大概可以归纳为3种范型:

(1)     人类联想学习研究     

(2)以动物为被试的条件反射研究           (3)     动物和人的认知研究       。

6、20世纪50年代前,学习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取向是           行为主义观点         之后,学习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取向是         认知观点          。

7、加涅的专著《  学习条件  》对学习结果分类与条件作了系统阐述,该书自1965——1985共分了   3   版。

8、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分类是于1960年代提出的,意义学习是与    机械        学习相对而言的。

9、加涅把学生的学习结果分成五类:

  言语信息 、智慧技能、  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

10、桑代克在实验基础上提出的三大学习定律是:

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二、选择题

1、根据心理学关于学习的定义指出下列现象是否属于学习并陈述理由:

(C)A、每天早晨做广播操;B每天浏览报纸; C.、幼儿初次上托儿所怕生人,时间长了就不怕了;D、成人用筷子吃饭。

2、属于加涅的符号学习的例子是:

(2)

(1)记住如“中国的首都是北京”这样的事实;

(2)知道书的名字有叫“book”;

(3)能说出圆周率是“3.1416……”;

(4)婴儿背儿歌如“我爱北京天安门”。

3、加涅学习分类中的言语信息、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是与我国教育方针中的

(2)是对应的。

(1)德

(2)智(3)体(4)美

4、按加涅和奥苏伯尔学习分类,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区分“你”、“我“、“他”和“1、2、3、4、5……”,这里学习的本质是

(2)。

(1)符号学习,

(2)概念学习,(3)知识学习,(4)动作技能学习。

5、加涅学习结果分类中的符号学习等同于奥苏伯尔学习分类中的

(2)。

(1)机械学习

(2)符号表征学习中的符号(3)符号表征学习中的对象(4)命题学习

6、动作技能不同于智慧技能的根本特征是

(2):

(1)很少有认知成分,

(2)含有肌肉协调成分,(3)有一系列程序,(4)不易遗忘

第五章

 

一、填空

1、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构成学生认知能力的三类学习结果是:

A、言语信息 ,B、智慧技能  ,C、 认知策略 。

2、广义知识分为 陈述性知识  和程序性知识,后者又包含 智慧技能 和认知策略 两类知识。

3、短时记忆又叫  工作 记忆,是保持在 1 分钟以内的记忆,长时记忆是保持时间达 1分钟以上 的记忆。

4、加涅认为,学习作为一种信息加工过程,是加工系统 、 监控系统 和 预期 三个系统协同活动的结果。

5、广义知识学习必须经历新知识习得 、 知识巩固与转化 和 知识运用与迁移  三个阶段。

知识分流出现在第二  阶段。

6、奥苏伯尔认为,同化学习有三种形式,它们是:

 上位 , 下位,并列结合 ,其中下位学习又有两种形式,它们是 派生和相关。

7、许多研究表明,人在短时内记住的孤立信息项目是 7±2 。

这个数字又叫 记忆广度。

8、加涅将智慧技能由低到高分成 辨别 、 概念、规则 、高级规则四类。

9、具体概念的学习较适宜于采用 概念形成 的学习方式。

10、有研究表明,儿童认知策略能力的发展大致可以分成 早期 、 过渡、 后期 三个阶段。

二、选择题

1、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结果,知识(广义的)和技能的关系是(C):

A、知识与技能是同质的概念;B、技能是能力的表现,而知识不是;C、技能可以用知识来解释;D、知识和技能是迥然不同的两个概念。

2、营业员在进行心算时不能与顾客交谈,这种现象的心理学解释是(A):

A、短时记忆容易被新输入的信息替代而丧失;B、人不能同时做两件事;C、营业员要有很强的责任心;D、营业员的心算不熟练。

3、根据心理学关于学习的定义指出下列现象是否属于学习并陈述理由(C):

A、每天早晨作广播操;B每天浏览报纸;C、幼儿初次上托儿所怕生人,时间长了就不怕了;D、成人用筷子吃饭。

4、根据奥苏伯尔的同化学习理论,“举一反三”最适当的解释是(C):

A、上位学习;B、相关类属学习;C、派生类属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

5、数学课、物理课的作业总是比历史、政治课的要多,用知识分类学习论解释,这是因为,相对而言(AD)。

A、前两门课程的程序性知识多;B、后两门课程的认知要求低;C、前两门课程的抽象水平高;D、后两门课程的陈述性知识多。

6、根据心理学中关于概念的定义,划出下列代表概念的词(BCE):

A、天安门;B、地铁;C、高尔夫球;D、华盛顿;E、光线。

7、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已经能分别你、我、他,上、下、左、右等概念,这些概念一般是通过(A):

A、概念形成;B、概念同化;C、接受学习;D、幼儿园系统教学获得的。

8、从例子到规则的学习,符合同化论中的(B):

A、派生下位学习;B、上位学习;C、相关下位学习;D、概念同化的学习模式。

9、下位概念中属于城市概念的正例的是(AD):

A、苏州;B、长安街;C、人民广场;D、华盛顿;E、天安门。

10、掌握概念的行为指标(A):

A、能区分概念的正反例;B、能记住概念的定义特征;C、能理解同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D、A、B、都对。

11、关于认知策略能力的培养,得到心理学家较一致赞同的方法是(C):

A、独立开设思维训练课;B、像形式训练说所主张的那样,培养一般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思维力等能力;C、结合教材内容,训练具体的策略并使之能迁移;D、普遍开展创造性思维。

12、学会如何学习,实质上是(A):

A、学会在适当的条件下采用适当的认知策略;B、掌握系统的科学概念与原理;C、掌握大量而牢固的言语信息;D、培养对学习的浓厚兴趣。

13、指出下列属于反审认知的实例(AC):

A、学生考试之后,能很准确的预测自己的考分;B、学生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C、学生在阅读时,遇到难点立即停下来思考,或回到前面重新阅读;D、儿童能利用复述策略记忆。

第六章

一、填空

1,动作技能除含有认知成分外,还包含智慧技能中所没有的精细的肌肉控制成分。

2,费茨和波斯纳提出的动作技能学习的三阶段是认知,联系形成,自动化。

3,在练习过所要学习的动作技能后,要想知道动作技能是否已习得,需要通过正确动作测验或错误动作测验来判断。

4,心理学研究发现,对动作技能的学习产生持久影响的因素主要是言语指导、示范、练习。

5,练习中的反馈可以分为固有的反馈和增补的反馈,增补的反馈的两种主要形式是结果的知识和表现的知识。

6、动作技能又叫心因运动技能和知觉—动作技能。

P118

7、动作技能的学习是指由练习或经验引起运动能力相对持久变化的过程。

P119

8、动作技能学习中的情境干扰效应是指随机练习的保持与迁移效果优于区组练习。

P127

二、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动作技能的例子是(D):

A.婴幼儿叫“mama”;B.在教练指导下缓慢地进行深呼吸运动;C.走楼梯;D.吞咽食物。

2,连续的动作技能的例子是(BD):

A.打开收音机;B.草书;C.实弹射击;D.跑动跳远。

3,开放的动作技能的例子是(BC):

A.做广播体操;B.排球中的扣球动作;C.三大步上篮;D.引体向上。

4,实心球的原地练习有4种方法(BD):

前抛练习,后抛练习,下抛练习,双脚夹抛球练习。

在进行实心球的原地练习时,合适的练习形式是:

A.整体练习;B.部分练习;C.随机练习;D.区组练习。

5,下面是反馈的例子,请指出其中增补的反馈(CD):

A.小学生对老师说,他写字时手很酸痛;B.教练对运动员说,“请告诉我,你的防护帽是否太紧?

”C.妻子对丈夫说,“你拿刀的方式不对”;D.老师告诉学生,“两手侧平举时你的手举得太低”。

第七章

 

一、填空

1.柯尔伯格经长期研究,发现儿童和成人道德判断的发展经历三个水平:

A·前习俗水平,B、 习俗 水平,c。

后习俗 水平,大多数少年的道德评价处于习俗水平。

2.克拉斯沃尔等人提出的价值内化经历了五个阶段。

它们是注意、反应、评价、组织、价值性格化。

3.心理学认为态度和品德都包括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成分。

4.态度与品德的区别在于态度的范围大于品德、价值内化程度不同。

5.社会心理学家凯尔曼提出的态度改变需要经历的三个阶段为顺从、认同、内化。

6.态度的功能有:

价值表现、调节、和过滤。

7.社会学习理论是由班杜拉提出来的,适合解释社会行为。

8.费斯廷格提出的四种认知失调情境是:

逻辑不一致、与社会风气不一致、与一贯行为不一致、与过去经验不一致。

9、榜样示范的过程包括榜样呈现、观察榜样的示范、模仿榜样的操作等三个阶段。

二、概念与原理的解释和运用

1.某些教科书把态度和品德分别安排在两章教授。

这两个概念可能的关系是(B):

A.态度概念包含品德概念;B.两者分别指本质上不同的东西;c.态度是一种比品德更稳定的心理品质;D.品德是态度形成与改变的条件。

2.让寝室里的同学共同讨论制订出寝室守则,这种方法是(B):

A.说服;B.利用群体规定;C.价值观辨析;D.角色扮演。

3.在一个好的集体里,差生的不良言行很少有市场;在一个不好的集体里,好学生也会附和不良言行。

这一现象的适当解释是(B)A.群体凝聚力的作用;B.从众;c老师的威信;D.认知失调。

4.甲孩子因偷吃东西,打破一只碗;乙孩子因帮妈妈洗碗,打破15只碗。

根据儿童道德判断发展水平,认为乙孩子的行为更坏的儿童可能是(A):

A。

学前儿童;B.小学儿童;C.中学生;D.无法确定。

5.假如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家庭作业的行为,最适合的安排是(D):

A.让儿童看完电视后立即督促他们完成作业;B.规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间;c.惩罚过度看电视的行为;D.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

6.国外有座收费的桥。

当局规定,凡乘一人的车收税,乘两人以上的车可免收税,于是人们纷纷多人乘一辆车过桥。

根据强化原理,这种行为最适当的解释是(A):

A.受负强化加强B受正强化加强,c.受收税的影响而加强;D.人们怕罚款。

7.“杀鸡吓猴”的教育效应最宜用现代心理学哪一理论来解释?

(D)A.强化原理;B.认知失调说;c.从众说;D.观察学习说。

第八章

 

一、填空

1、赫尔巴特五段教学的五段是:

1、 预备 ,2、提示 ,3、 比较  ,4、 概括 ,5、应用 。

2、凯洛夫的课堂教学5个环节是:

1、 组织教学 ,2、 检查复习 ,3、 讲授新教材,4、 巩固新教材 ,5、 布置课外作业。

3、新教案设计的四个环节是:

1、确定并陈述教学目标 ,2、 分析学习任务 ,3、  选择教学步骤、方法与技术,4、 教学效果的检测题 。

4、狄克与凯里的系统教学设计的9个成分是:

1、决定教学目标,2、分析教学目标,3、 分析学生和环境 ,4、   陈述作业目标 ,5、  开发评估工具 ,6、选择与开发教学策略,7、发展与选择教学材料,8、形成性评价  ,9、  修正与补救教学 。

5、教学设计由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教学设计指  学校教学与企业人事培训各方面的设计 ;狭义教学设计  是指由教师所进行的课堂教学设计  。

6、我国最早的教案设计形式出现在 20世纪初时期,从 日本 国传入我国,

二、选择题

1、学习论与教学论的关系可以用如下关系来形容

(1)

(1)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

(2)物理学与化学

(3)计算机与信息论

(4)系统论与程序设计

2、根据现代教学设计思想各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来源于

(2):

(1)教材内容

(2)学生发展的需要

(3)政府的政策

(4)需要评估

3、根据新的教学设计理论,教学方法来源于(3):

(1)教师的经验

(2)教学指导参考书

(3)任务分析中确定的学习结果类型

(4)教学论

4、在西方教学心理中,“教学”这个词涉及课前、课中和课后教师的行为,所以“教学心理学”这个术语中的“教学”一词的英文名称是(B)。

A、teachingB、instructionC、educationD、didactics

5、历史上的教案设计与目标导向教学中的教案设计的最主要区别在于(D):

A、教学方法,

B、教学内容,

C、教学过程,

D、教学目标

6、在目标导向教学的涉及中,要求陈述具体的教学目标,分析任务,根据任务分析选择教学策略和对照目标编写测验题。

要求教师完成这四项设计任务的根本目标是(B)。

A、使教师仔细研究教材B、使教师的教学行为符合学习规律C、使教学适应个别差异D、防止教学无序进行

第九章

 

一、填空

1、教学目标的三个功能是:

A、 指导教学方法 B、 指导学生学习C、指导测量与评价 。

2、以美国教育家布卢姆为首制定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的三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