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高考典型综合题训练.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85696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29.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高考典型综合题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地理高考典型综合题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地理高考典型综合题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地理高考典型综合题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地理高考典型综合题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地理高考典型综合题训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地理高考典型综合题训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地理高考典型综合题训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地理高考典型综合题训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地理高考典型综合题训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地理高考典型综合题训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地理高考典型综合题训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地理高考典型综合题训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地理高考典型综合题训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地理高考典型综合题训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地理高考典型综合题训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地理高考典型综合题训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高考典型综合题训练.docx

《地理高考典型综合题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高考典型综合题训练.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理高考典型综合题训练.docx

地理高考典型综合题训练

地理综合题训练

1.(36分)阅读资料一和图7,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2010年5月1日—10月31日,“世博会”将在上海举行,其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已有240多个国家和组织参展。

预计吸引7000万人次前往参观。

世博园区位于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之间,并沿着上海城区黄浦江两岸进行布局。

规划用地范围为5.28平方千米。

(1)结合资料一和图7,分析世博园区的优势区位条件。

(6分)

自然环境优美(水景);位于城区,有便利的交通;城市的基础设施较完备;(6分)

资料二洋山港位于浙江省的小洋山岛上,由东海大桥与上海南汇区相连,大桥全长32.5千米。

该天然港址具备15米以上水深条件,承担国内远洋箱源和国际中转箱业务,将成为世界最大规模集装箱港区之一。

随着洋山深水港及其他港区的新建,2008年上海港的货物吞吐量达到5.82亿吨,成为世界第一大货运港。

(2)对比外高桥港、洋山港港口建设的自然条件差异。

(8分)

外高桥港位于长江入海口,距离上海市区近,洋山港位于东海的岛屿上,距离上海市区远;洋山港比外高桥港水深;外高桥港水深;外高桥港航道易受长江泥沙淤积的影响。

(8分)

(3)简述包括洋山港在内的上海港区建设,对上海市在区域发展中作用的影响。

(6分)

扩大了上海市的服务范围;提高城市服务等级;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4)暑期参观世博会的游客若前往洋山港观光,应注意防范哪些旅游安全问题?

(6分)

由于台风、暴雨等气象灾害,可能影响交通安全;港口参观,预防落水;由于高温炎热,应预防中暑。

(5)说明上海的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10分)

影响水循环环节;出现城市“热岛”现象(改变城市气温、降水、风速和风向等);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质量下降;产生“三废”污染。

 

2..(36分)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中国东部地区梅雨期起讫等日期线图和长三角都市圈图

长三角都市圈

中国东部地区梅雨期起讫等日期线

材料2:

梅雨是初夏季节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天气现象,它是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北移过程中在长江流域停滞的结果,梅雨结束,盛夏随之到来。

这种季节的转变以及雨带随季节的移动,年年大致如此,已形成一定的气候规律性。

但是,每年的梅雨并不完全一致,存在很大的年际变化。

材料3:

世界博览会是由一个国家的政府主办,有多个国家或国际组织参加,以展现人类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领域取得成就的国际性大型展示会。

其特点是举办时间长、展出规模大、参展国家多、影响深远。

2010年在中国上海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承办世博会。

(1)说出在多年平均情况下,武汉梅雨起始和终止日期。

(2分)

6月10日,6月29日-7月4日(2分)

(2)读图说明我国东部沿海省市梅雨起始日期的早晚、梅雨天气持续天数长短的分布特点。

长江流域的梅雨时节有明显的年际变化,请简单分析其原因。

(6分)

从南到北:

起始日期从早到晚,持续时间由长到短。

由于夏季风势力强弱或副热带高气压位置决定。

(6分)

(3)简述长江下游河流的水文特征。

(4分)

流量大,流速慢,有夏汛,无结冰期(4)

(4)请从地理学科角度,分析世博会对上海城市、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8分)

加快市政基础设施、交通的发展;促进上海的产业结构调整;促进高科技产业和低碳产业经济的发展;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促进商业贸易的发展。

(8分)

(5)简要分析影响长三角地区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

(8分)

有利:

地势平坦;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河网密布,水源充足;土壤肥沃。

不利:

多旱涝灾害。

(8)

材料4:

 长江三角洲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地区,它用约占全国1%的土地,5.9%的人口创造了约占全国近五分之一的国民生产总值。

以上海为经济中心,聚集了江苏和浙江地区的16个地级以上城市。

这个都市群汇集了产业、金融、贸易、教育、科技、文化等雄厚的实力,对于带动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连接国内外市场,吸引海外投资,推动产业与技术转移,参与国际竞争与区域重组具有重要作用。

(6)长江三角洲打破地域限制,形成功能合理的大都市圈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怎样的作用。

(8分)形成合理的城市等级规模;加强彼此的分工与合作,拓展发展空间,避免恶性竞争和重复投资,提高公共设施的利用效益,合理配置各城市功能;区域内不同地区间优势互补,提高区域竞争力。

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8分)

3.(36分)下图所示为我国某区域及周边地区,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图示地区自然环境特征。

(12分)

深居大陆内部,远离海洋的位置;(2分)以山地、盆地为主的地形;(2分)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山高原气候,降水较少,气温日较差较大;(2分)河流多为内流河,以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补给为主,(或受气温、降水变化影响;水量少。

均可以给分);(2分)植被稀疏,以荒漠为主;(2分)土壤多为荒漠土。

(2分)

(2)说明本区土地荒漠化形成原因。

(10分)

自然原因:

地处内陆地区,降水少;(2分)全球变暖,蒸

发旺盛;(2分)(或答出植被稀疏;鼠害、蝗害的影响等也可得分);人为原因:

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3分)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2分)工矿、交通线路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

(1分)

(3)说明图中城市分布特点,简述城市化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8分)

分布特点:

城市多分布在河流沿岸(绿洲)和铁路沿线。

(2分)

关注问题:

环境污染,交通便利,住房困难,失业人口增多等。

(共6分,每小点2分酌情给分)

(4)该地区成为我国油气资源开发战略重点之一,简要评价其油气资源开发条件。

(6分)有利条件:

油气资源丰富;外部商场需求大;国家政策的支持;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等。

(共3分,每小点1分,酌情给分)

不利条件:

自然条件恶劣(气候干旱缺水、荒漠广布,生态环境脆弱);本区域能能源需求量小,远离东部消费市场;原有基础薄弱,技术落后、资金短缺:

交通不便等。

(共3分,每小点1分,酌情给分)

4.(36分)读图11图12,回答问题。

 

图12

图11

(1)简述图12中甲山脉东西两侧自然环境的差异,这种差异显示出陆地自然带的什么规律?

(10分)

东侧:

东北平原,土地平坦开阔,(1分)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多,(1分)河流径流量大(1分)温带落叶阔叶林带(1分)西侧:

内蒙古高原,(1分)温带季大陆性气候,降水量少,(1分)河流径流量小,(1分)温带草原带。

(1分)这种差异显示出陆地自然带的经度地带性规律(或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2分)

(2)简述图11中乙地河流的水文特征。

(8分)

一年有内春汛和夏汛两个汛期,(2分)河流径流量大,(2分)水位季节变化大,(2分)结冰期长(2分)含沙量小(答出其中四点即可得分)

(3)图11中丙地区有大面积的沼泽分布,简要分析其成因。

(6分)

地势低平,排水不畅(2分);气温低,蒸发量小(2分);有冻土层分布;水系发育;河流有凌汛(答出其中两点2分)

(4)近年来,我国已停止了在丙地区的农垦项目,这一措施的生态意义是什么?

(4分)

保护湿地生态系统;(2分)恢复湿地的蓄水、调节气候功能(2分)

(5)该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分析其发展种植业的优势区位条件。

(8分)

地形平坦,(2分)土壤肥沃,(2分)雨热同期,(2分)水源充足(2分)

5.(36分)读图11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M地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

耕地

林地

草地

荒地

其他

1978年

55.0%

19.8%

4.9%

15.4%

4.9%

2008年

48.2%

36.1%

6.2%

1.3%

8.2%

近三十年来M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1)描述M地的地形特征,并根据上表说明M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的原因及对R河水文特征的影响。

(10分)

地形特征:

以低山、丘陵为主(2分);地势东、南、西高,北面较低(2分)。

原因:

林地、草地面积增加,耕地面积减少,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工程(1分),水土流失减轻(1分)。

影响:

流量的季节变化变小(2分);河流含沙量减小(2分)。

(2)请结合M地自然环境特征,提出该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6分)

发展多种经营,走立体农业道路(沟谷低洼地区发展养渔业;缓坡土层深厚,发展经济

效益较高的蔬菜、花卉、果园等;陡坡发展林业;)(2分);发展农业观光旅游(2分);

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2分);退耕还林还草(2分)(每点2分,答出3点可)

“红三角”经济圈包括赣州、韶关、郴州的8万平方千米的土地。

近年来,“珠三角”地区不断将服装、玩具等企业迁入到“红三角”地区。

(3)说明“红三角”地区承接上述企业转移的突出优势条件。

(6分)

劳动力丰富且廉价(2分);市场广阔(2分);地价低(2分)。

(4)从自然环境整体性角度分析西电东送工程对调入区自然环境的影响。

(4分)

改善大气环境质量(1分),减少酸雨的产生(1分),进而减轻水体、土壤的污染(1分),利于生物生长(1分)。

某旅行社开发了以张家界、洞庭湖、凤凰古城、长江三峡为核心的旅游圈。

(5)评价该地区发展旅游业的有利条件。

(10分)

旅游资源类型多样(或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回答)(2分);游览价值高(或答出美学、科学、历史文化等价值)(2分);旅游资源组合状况较好(2分);位于我国中部地区,地理位置优越(2分);便捷的交通(2分);客源市场广阔(2分)(每点2分,答出5点即可)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共32分)

材料一:

淮河流域50多年防御洪水的工程体系资料(资料来自水利部淮河治理委员会)

工程

工程数量

效果

水库工程

已建成水库5700多座

总库容270亿立方米

蓄滞洪工程

利用湖泊洼地建蓄滞洪工程14处

蓄滞洪量334亿立方米

行洪区工程

沿淮河干流有17个行洪区

可分泄流量的20%至40%

堤防工程

50000公里

农田、城市得到保护

材料二:

淮河流域示意图

图12

(1)历史上,淮河干流部分地区有“大雨大涝,小雨小涝,无雨旱灾”的说法,请从自然和人为因素分析淮河流域内涝灾害频繁的原因。

(8分)

自然因素:

水系特点:

淮河上、中游汇水面积大,下游入海口少。

河水不易外泄。

地形地势:

中部低洼,不利于河水外泄。

气候特点:

位于季风区,降水变率大,暴雨集中在夏季历时长,强度大。

水流量大不利短时间排除。

所以,易出现内涝。

人为原因:

下游有人工修筑的京杭运河的阻挡。

淮河流域垦殖历史悠久;森林植被破坏严重,植被涵养水源能力差。

(2)根据图12中信息,你对淮河上、中、下游的治理有何建议。

(6分)

上游植树造林,加强水土保持;在各大支流修建水库,调蓄径流;

中游利用洼地修筑蓄洪工程;下游开挖入海新河,分散水流;加强湖泊对洪水的调节能力;加强预告、监测,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

(3)淮河是我国一条重要地理界线,请说出淮河南、北地理环境差异。

(8分)

淮河以南:

一月0度以上;河流不结冰;热量带为亚热带;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干湿状况属于湿润地区;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植被类型为亚热带阔叶林带;农业熟制为一年两熟;饮食习惯以吃米饭为主;交通以水路为主;人们好水上运动;

淮河以北:

一月0度以下;河流结冰;热量带为暖温带;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下;干湿状况属于半湿润地区;耕地类型以旱田为主;植被类型为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农业熟制为两年三熟;饮食习惯以吃面食为主;交通以陆路为主等

(合理暨给分;最高分不得高于8分)

(4)简要分析淮河流域城镇的地理分布特点和成因。

(10分)

从图上看出,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有河流的起点;有两河流的汇合处;有河流沿线。

矿产地附近;(矿产资源丰富的地方)铁路、公路交汇处。

原因:

此区域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有利于城市建设。

水运、铁路、公路交汇点处,交通便利,有利于城市发展。

农业基础好。

大型工程附近

7.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政府把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地区协调发展作为一项战略任务。

图为西南地区略图,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3)写出成都附近的农业地域类型,

并简述该地区农业发展的限制因素。

(8分)

季风水田农业

该地区位于四川盆地,多阴雨天气,

光照不足;受四周山地的影响,交通不便,

不利于农产品外运。

(4)写出图中M山脉的主要走向,简述该区域地表形态的主要成因(6分)

东北—西南走向

该地区受内外力共同作用,地壳运动形成山脉纵列分布,

河流侵蚀而成(切穿山脉)

8.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人与环境的和谐相处。

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2009年11月,山东民和牧业有限

公司“粪污处理大型沼气发电工程”成功并网发电。

每年可处理鸡粪18万吨、生产沼气1095万

立方米、生产有机肥25万吨、发电2190万

千瓦时,减排温室气体6.7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图14

结合资料一及图14,写出这种模式可缓解当前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是什么?

它体现了哪些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6分)

全球变暖;清洁生产生态农业

9.资料1:

俄罗斯是能源和资源大国,近几年因石油和矿产品价格上涨而得益。

俄罗斯拥有世界天然气储量的45%,石油储量的13%,煤炭储量的23%。

丰富的自然资源将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成为它重振经济的后盾。

资料2:

俄罗斯矿产资源分布图

说出俄罗斯能源资源特点,并简述其丰富的能源资源对经济发展的意义。

(12分)

种类多、数量大、地区分布广相对集中

俄罗斯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丰富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能源保证,同时大量能源出口周边国家为其获取大量外汇,从而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保证。

 

10.近年来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珠江三角洲农业生产结构和布局已发生巨大变化。

粮食生产因种植面积减少过多,总产量下降,已从国家级商品粮基地变成粮食调入区;蚕桑生产已经消失,桑基鱼塘变成杂基鱼塘,基面改种塘鱼饲料或蔬菜、水果、花卉;甘蔗不断减少,最大蔗糖基地已让位给雷州半岛和广西。

但塘鱼、蔬菜、瘦肉型猪、家禽、优质水果、花卉等高产值农业发展迅速。

产品不但可以充分满足本地消费,并大量出口港澳,运销内地。

(1)简述珠三角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

(8分)

有效保护耕地,大力发展二高一优农业,积极发展多种经营,

立体种植及生态农业

11.2009年12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了举世关注的世界气候大会,来自192个国家的代表参加了会议讨论。

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表的一项报告认为,如果各国在未来50年中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每年就将有高达30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如果在2030年前不能将温室气体的浓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全球GDP可能损失5%-10%……已经持续了二十多年的气候变化谈判仍旧步履蹒跚,哥本哈根会议充满了不确定性。

(1)简述温室气体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其影响。

(5分)

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毁林,特别是热带雨林。

(2分)

海平面上升,对沿海低地国家及地区构成直接威胁,(1分)

引起世界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1分)进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1分)

(2)面对人类共同的生存危机,各国心态各异,其原因在于,全球气候变暖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带来的影响和收益大不相同。

简要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对小岛屿、欧洲、美国、石油输出国、俄罗斯等国家的影响及其他们在哥本哈根会议上的心态。

(5分)

①海平面上升会导致小岛屿国家生存出现危机,所以参与行动意愿最高

②全球变暖危及欧洲冬暖夏凉气候,欧洲国家对此非常敏感

③美国能源消费模式是奢侈和浪费型,对强制性减排指标一向持比较消极的态度④石油输出国以石油输出为其经济命脉,坚决反对抑制二氧化碳排放制度议价⑤俄罗斯是高纬度国家不仅从气候变暖中受益,而且由于本身就是资源和能源大国,因此也持消极立场

12.经济的发展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

一场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正在对中国经济造成冲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世界工厂”的称号,19世纪属于英国,20世纪初属于美国,后期在日本。

这项桂冠现在又转给了中国。

材料二如果说中国是最大的“世界工厂”,那么珠三角就是最大的“生产车间”之一。

但目前珠三角地区部分中小企业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难,据统计,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珠三角倒闭企业近万家。

从行业分布看,倒闭企业主要集中在纺织服装、五金塑料、电子产品、陶瓷建材等传统型、低技术、高耗能行业。

(1)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主要的区位优势有哪些?

(5分)

劳动力密集具有充足、素质相对较高且价格低廉的劳动力资源。

(2)简述珠江三角洲地区企业大量倒闭或外迁的原因是什么?

(5分)

政策优势减弱或消失;土地、劳动力、原材料价格上涨;防治环境污染的投入不断增大;全球金融危机使国外市场需求大幅减少。

13.阅读图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简述日本沿岸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0分)

高低纬度间的热量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热量分布(平衡)。

(2分)

对沿岸气候产生影响。

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2分)

扩大污染物范围同时对污染物起到净化作用。

(2分)

对海上航运的影响。

顺流有节省时间和燃料的作用;逆流反之。

(2分)

寒暖流交汇处,饵料丰富,形成渔场。

(2分)

14.资料一:

全长1318公里的京沪高速铁路,建在黄淮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上。

全线桥梁有247座,总长超过1059公里,占全线总长的80%以上。

这些桥梁,不仅长度长,而且建造难度大、质量要求高,能节省用地4.5万亩。

资料二:

投资500亿,工程建设者达十一万二千四百四十一人,初步计算,京沪高铁使用混凝土数量将达六千万方。

使用水泥二千七百万吨,钢材四百七十万吨,钢轨三十七点六万吨。

据估算,京沪高铁每年的客运量将达到30万人次以上。

资料三:

京沪高铁南线“徐州至上海”段沿线广泛分布深厚软土,部分地段因超采地下水形成了区域地面沉降区,高速铁路要求高速度、高舒适度运营,以桥代路更利于解决沉降及沉降差控制大的难题。

1.简要分析影响京沪高铁建设和选线的区位因素。

(8分)

从自然因素、技术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来回答。

客运市场的需要不断扩大,解决就业,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

(3分)(社会经济因素是决定性因素,决定是否需要和需要的程度。

选线布置在平原,大中城市附近。

自然的限制性因素小,建设的难度小和成本相对较低。

(3分)

高速机车、路轨、桥梁技术、通信技术等技术因素的提高和突破使高铁建设成为可能。

(2分)

2.简要分析京沪高铁全线桥梁总长占全线总长的80%以上的原因。

(6分)

第一,节约用地;减少对原有地理环境的破坏。

(2分)

第二,实现与其他交通方式的有效衔接,互不干扰(2分)

第三,提高铁路运营的安全性(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