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绑扎常见质量问题及处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85810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钢筋绑扎常见质量问题及处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钢筋绑扎常见质量问题及处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钢筋绑扎常见质量问题及处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钢筋绑扎常见质量问题及处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钢筋绑扎常见质量问题及处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钢筋绑扎常见质量问题及处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钢筋绑扎常见质量问题及处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钢筋绑扎常见质量问题及处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钢筋绑扎常见质量问题及处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钢筋绑扎常见质量问题及处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钢筋绑扎常见质量问题及处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钢筋绑扎常见质量问题及处理.docx

《钢筋绑扎常见质量问题及处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筋绑扎常见质量问题及处理.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钢筋绑扎常见质量问题及处理.docx

钢筋绑扎常见质量问题及处理

钢筋绑扎常见质量问题及处理

工程施工中,常见的钢筋绑扎质量问题分析如下:

一、楼梯梯段部位主筋在楼梯梁内锚固长度不够

1.现象

梯段主筋下滑,在下层楼梯梁内锚固长度超出规范要求,在上层楼梯梁内主筋锚固长度达不到规范要求,或主筋放置位置不准确,一侧梁内长度偏大,一侧梁内长度偏小。

2.原因

(1)下料时,施工人员严格照图计算、下料并制作,而钢筋工在绑扎时,由于主位置放置不准确,造成梯段主筋在楼梯梁内锚固长度有一定的偏差;

(2)钢筋未采取防滑措施或由于混凝土的重量作用使钢筋向下位移;(3)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看筋工作不到位,发现问题未能及时改正、补救。

楼梯梯段主筋下料时,建议钢筋长度可以比图纸尺寸稍长一些,以防出现梯段主筋锚固长度不足的现象;或在钢筋绑扎时,在梯段主筋与楼梁箍筋相交部位附加一根分布筋,将分布筋与梯梁箍筋绑扎连接,以防止主筋下移,同时也能够确保此处钢筋保护层厚度;梯段钢筋不如现浇板钢筋位置容易保证,并且梯段部位混凝土留槎应在梯段长度1/3部位,如果混凝土浇筑中出现主筋下移,使上层楼梯梁内锚固长度不足,应对主筋进行搭接或焊接.这样,不仅费工费料,而且施工也不方便,不易保证工程质量。

二、条形基础钢筋垫块加设不到位

1.现象

(1)基础构造柱钢筋上标高标志点不在同一水平面上,部分标志点有下降现象;

(2)条形基础厚度不足,实测混凝土条基断面厚度,局部厚度比设计厚度小1-3cm。

2.原因

条形基础施工时,标高往往标注在构造柱钢筋上,由于忽视在构造柱钢筋下加设垫块或垫块强度偏低,在混凝土浇筑时,由于混凝土重量作用使垫块破碎造成钢筋下移,从而使标志点下降,同时造成基础钢筋局部整体下降,使基础断面厚度减小,减小的尺寸基本稍低于垫块的厚度。

对这个问题,施工单位应认真制作和加设垫块,使垫块厚度偏差、垫块间距、垫块强度均符合规范要求。

三、吊筋制作、放置位置不符合要求

1.现象

(1)吊筋水平锚固长度不足,底部水平段长度未达到次梁宽度加100mm,弯起角度不准确;

(2)吊筋未正确放在次粱正下方,且每侧宽出次粱50mm,或吊筋未放至主梁底部。

而放至次粱底部。

2.原因:

钢筋制作绑扎不接图施工,或吊筋制作形状虽然正确,但各部位长度、角度不符合规范要求,放置位置不准确。

四、混凝土二次浇筑部位钢筋绑扎质量差

1.现象

(1)钢筋顺直度羞;变形现象存在,漏绑钢筋或锚固长度不足;

(2)混凝土小构件成型基且出现裂纹;(3)混凝土接槎粗糙、不密实。

2.原因

此部位钢筋往往是预留钢筋(一部分为混凝土浇筑前绑扎),由于施工或保护措施不到血,造成钢筋变形现象严重,且钢筋修整不到垃,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不均匀;混凝土浇筑时接槎部位清理不干净,不注意混凝土成品养护;再加上施工、监理单位可能对小构件钢筋疏于管理,检查不到位、不细致。

五、现浇梁在支座内箍筋加设不到位

1.现象

(1)现浇粱在支座范围内仅加设一个箍筋或没有箍筋;

(2)现浇梁作法不正确,遇圈梁处穿过支座与圈梁主筋绑扎搭接,未按要求锚固到支座内。

2.原因

(1)有部分设计单位在结构说明中注明:

现浇梁在支座范围内加设两根箍筋,有的设计单位未注明,施工人员未认真阅读图纸;

(2)项目部技术人员的技术交底不全面、不细致,对有特殊要求的内容未加明确。

六、挑梁弯起钢筋不符合要求

1.现象

(1)挑梁

弯起钢筋起角度不准确。

弯起角一般为45°,当梁高大于800mm时,角度宜取60°;

(2)弯终点位置不正确,按规范要求,弯终点距支座边缘的距离不应大于 50mm;(3)水平段锚固长度不足;(4)附加斜筋(鸭筋)放置位置不准确。

2.原因

(1)技术交底不认真、不细致,施工人员对规范理解不透;

(2)质检人员对钢筋细部作法检查不到位。

就结构来说,悬挑构件的施工非常重要,技术、质检、监理部门应该认真对待,高度重视,以免施工失误,给工程质量留下隐患。

钢筋绑扎常见的质量缺陷

一.板

1.保护层垫块厚度不正确,垫块数量不足。

2.板面、梁底、墙底、柱底不清洁未冲洗干净。

3.板筋型号、规格与图纸不符。

4.板筋间距与分布与图纸不符。

5.板筋锚固长度不规范。

6.梁、墙侧的起步钢筋与梁、墙的间距过大。

7.板负筋长度与图纸不符,

8.板负筋弯钩过长或过短。

9.马镫高度与形状、尺寸不规范,绑扎不牢,间距过大

0.绑扎点漏绑、脱扣太多,绑扎不正确。

1.板筋搭接长度不够、搭接位置不正确,搭接绑扎不规范。

二.梁

2.梁侧、梁底的保护层垫块厚度不正确、数量不足。

3.梁钢筋锚固长度不够

4.梁钢筋搭接长度不够,搭接绑扎、焊接接头不规范。

5.梁腰筋的搭接、锚固不规范。

6.梁侧的抗扭筋错按腰筋绑扎。

7.梁钢筋在数量、规格、型号等方面与图纸不符。

8.箍筋在数量、规格、型号等方面与图纸不符。

9.梁箍筋尺寸与梁截面尺寸不符。

0.梁箍筋的弯钩与图纸设计的抗震等级不符。

1.梁钢筋的搭接位置、搭接率不符规范要求。

2.梁箍筋加密区的长度、箍筋间距和柱侧起步点不正确。

3.箍筋与主筋的绑扎漏绑、脱扣太多,箍筋变形、开口未错开等。

4.主次梁钢筋的放置位置颠倒。

5.梁腰筋或主筋的拉钩与撑筋数量不足、尺寸不准等。

三.墙

6.保护层垫块厚度不规范、绑扎不到位、数量与分布不标准。

7.绑扎节点漏绑、脱扣太多。

8.墙筋数量、间距、规格、型号等与设计不符

9.墙筋的拉钩与撑筋尺寸不准、数量与布置不正确。

0.墙筋的搭接位置、长度、搭接率不合规范要求

1.剪力墙暗柱暗梁的主筋、箍筋与图纸不符。

2.墙水平筋、竖筋与暗柱暗梁的锚固不正确。

3.水平筋、竖筋每段的长度过长或过短。

四.柱

4.柱筋、柱箍筋在数量、规格、型号等方面与图纸不符

5.柱筋的搭接位置、长度、搭接率与规范不符

6.箍筋的加密不规范。

7.箍筋的开口位置未错开

8.板上冒出钢筋长度不够,偏位等。

9.电渣压力焊或其他焊接接头弯曲、错位,焊缝有损伤。

0.梁筋与柱筋的布置出错。

1.梁柱节点的箍筋偏位或漏缺。

五.其他

2.预留洞口侧边未按规范或设计布置加强筋。

3.分隔墙或砌体墙下未置加强筋。

4.因预埋件而割断钢筋。

钢筋绑扎分项工程施工中的一些常见错误

现行的混凝土结构设计文件基本都是平法制图,执行《03G101》、《04G101》图集,图纸标注较以前简洁。

我站在监督检查中经常发现施工单位在钢筋绑扎施工方面常常产生一些原则性的错误,现将常见问题汇总如下:

1、梁柱节点为抗震核心区,这部分的箍筋需做抗震加密,施工单位往往因为工序安排不合理而导致箍筋漏设,或者箍筋间距偏大;

2、连续框架梁负加筋在中柱支座两边常对称布设,长度应按较长净跨取值,检查中发现部分施工单位往往错误地按左右两跨各自的净跨长度分别取值绑扎;

3、个别施工单位对101图集中“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概念不清,导致产生漏设钢筋的重大质量隐患。

101图集中明确规定连续框架梁在中柱支座部位如果梁负加筋数量、规格不发生变化钢筋对称布设时,钢筋数量、规格就只在一端标注;而在边柱部位钢筋的规格、数量只在原位标注;如连续框架梁在边柱支座部位带悬挑梁的话,支座内侧梁负加筋通常与挑梁负筋相同。

4、挑梁根部漏设抗剪钢筋或抗剪钢筋弯起点位置不准确,抗剪钢筋弯起点位置应设在距挑梁根部50㎜处,还常发现部分工地抗剪斜钢筋锚在受压区的平直段长度不足20d的情况;

5、屋盖结构梁柱节点部位不按101图集要求做抗震锚固;

6、高层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内漏设暗梁,或者框架梁的4根角筋未在短肢墙内拉通;

7、在资料检查中还经常发现部分施工单位的工程资料与工程实际不相符合,例如在柱钢筋加工分项检验批验收记录中“钢筋弯起点位置”应属未发生项,但部分工地的资料中该项居然填写了检查数据;个别工程上甚至出现不同检验批内实测数据相同的情况。

框架节点钢筋的绑扎

多层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时,比较难处理的是节点处钢筋安装位置。

在这方面施工图一般没有详细交代,由现场施工人员根据规范要求和实际情况来处理。

框架节点的上、下、左、右、前、后几个方向都有钢筋交错布置,给混凝土浇筑带来很大困难}或把某些钢筋挤到一边去,保护层尺寸保证不了;或造成粱主筋隆起,影响楼面平整;受力钢筋位置如果改变了,还会使承载能力降低,这些现象都是不允许的。

对节点钢筋的绑扎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认真熟悉设计图纸,了解设计意图,这是节点钢筋处理的基础。

(2)仔细分析节点中粱、柱构件内各种钢筋的受力状态,这是节点钢筋处理的关键。

(3)对一个节点的某一位置来说,分清各种钢筋受力的主次关系,突出主要受力钢筋,保证它的位置准确}伺时,对于这一位置上受力次要钢筋,要采取适当的避让措施;最后安排箍筋,这是节点钢筋处理的技巧。

(4)一个节点的钢筋试配完成以后,还要认真做好复核:

一看受力钢筋的位置是否正确;二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是否适当;三看钢筋之间的间隙会不会太小;四看钢筋骨架是否绑扎牢固。

发现问题要及时调整,并为类似节点提供放样的经验。

这是节点钢筋处理的保证。

现以矩形框架柱三种典型节点为例来说明节点钢筋绑扎要点。

1.中柱节点

矩形柱截面面面积一般较大,纵、横梁通过柱中心,其截面面积较小,柱的竖向纵筋对粱的水平纵筋互相影响不大,只要处理好梁纵横配筋即可。

钢筋工程质量控制监理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施工、监理人员对施工图理解不一致

问题:

近年来,随着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修订、国家相关标准图集的升级,施工图纸在表达上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同时也给施工、监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技术水平要求。

对施工图理解不一致主要表现为:

①施工图本身既约定了做法大样又选用了相应的标准图集而大样做法与图集做法不一致;②施工单位从成本控制角度方虑,更多的偏向有利于节约材料方面理解施工图,此种理解可能理由不是很充分。

解决方法:

出现第一种情况时,往往施工、监理人员各持已见很难形成统一意见,要不就是施工单位作出让步以求工程顺利开展而在其内心并不一定认可监理人员的理解。

遇到此类情况,本人认为监理工程师不可将自己的理解强加给施工单位而应以监理工作联系单的方式征求设计人员意见后作出决定,同时在有设计人员参加的图纸会审时请设计人员明确出现图纸大样与图集大样不一致时,取谁优先是事先预防的一种好办法。

出现第二种情况的时候较多,也难一一阐述,我仅将本人近期遇到的一种情况明作简述。

某工程设计为短肢剪力墙结构,设计人员在剪力墙端部及转角处设置了长度相对放长的暗柱,此时就出现了暗柱与剪力墙关系理解不一致的情况。

由于暗柱相当长、主筋粗,施工单位就将剪力墙水平筋伸入暗柱主筋内侧达到锚固长度后切断(如图一),而本人理解为剪力墙水平筋应从暗柱主筋外侧伸到对侧并加弯钩(如图二)。

最终正确的理解是通过设计人员确认,以本人的理解为准。

二、梁柱节点区域的核芯箍漏设、漏绑扎及钢筋净距不足

问题:

框架和柜架----剪力墙结构应是具有较大延性的“延性结构”,设计遵循的原则之一是强节点、强锚固;同时地*震灾害调查表明,框架节点破坏主要是由于节点核芯区箍筋数量不足,在剪力和压力共同作用下节点核芯区混凝土出现裂缝,箍筋屈服甚至被拉断,柱的纵向钢筋被压曲引起的。

同此,为防止节点核芯区发生剪切破坏,必须保证节点核芯区混凝土的强度和配置足够数量的箍筋。

近年来,随着新《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的执行,设计人员对上述要求引起了足够重视,而作为施工质量主要保证者的施工、监理人员,也是相当重视。

尽管如此,由于建筑业均为使用农民工手工绑扎安装钢筋工程,梁柱节点区域的核芯箍设置与绑孔的施工质量普遍不够理想,操作的困难使得核芯箍(尤其是多肢箍的内箍)漏设和核芯箍漏绑扎的现象时有发生,同时梁柱节点内由于有多条框架梁与柱相交、梁纵筋穿过柱内数量较多,钢筋净距几乎为零。

解决方法:

监理工程师要解决此问题应以事前控制为主要手段。

首先在工程开工初期认真阅读施工图纸,弄清梁柱节点主要配筋情况和各种钢筋间的关系,做到期心中有数。

其次要求施工单位在对操作人员交底时将核心箍和钢筋净距的重要性讲清楚并讲明操作要点。

再次是在钢筋绑扎过程中进行现场指导,正确操作顺序是先将柱核心箍放置绑所到位,再将纵横框架梁主筋交叉穿入柱内确保足够的钢筋净距。

最后是在钢筋工程检查验收时将其列为必然的重点之一,逐一检查进行检查,发现有此类问题立即要求施工单位整改。

这样既保证柱核心箍设置正确、绑扎到位,又确保钢筋有足够的净距让混凝土充分握裹住钢筋,使节点核芯区混凝土密实并具有足够的强度,从而满足抗震要求。

三、梁柱截面有效尺寸不足

问题:

梁柱钢筋绑扎完成后,测量其主筋到主筋的有效尺寸不能达到要求。

从构件抗弯截面系数的计算方式W=bh2/6中可以看出,梁柱截面有效尺寸对其抵抗弯矩能力的影响相当大,造成梁柱截面有效尺寸不足的原因主要有:

①箍筋加工尺寸偏小,梁柱主筋绑好后主筋有效截面尺寸不足;②钢筋绑扎不到位;③设计时梁柱等宽,梁纵筋位于柱主筋内侧,而使梁截面宽度不足。

解决方法:

监理工程师控制梁柱截面有效尺寸应做到:

①箍筋加工前要求施工单位提交其加工样单进行审查,核对其放样尺寸是否有误;同时在箍筋加工过程中加强抽查频率,防止操作人员不按样单加工或加工尺寸不满足要求;②工程进行初次梁柱钢筋绑扎时,要求施工技术人员严格执行对操作人员的技术交底工作并在绑扎过程中进行现场指导,务必使操作人员养成将主筋绑扎到位的良好习惯;③对于梁柱设计等宽,则优先应控制了柱箍筋尺寸满足设计要求,然后可要求施工单位在梁主筋间设置钢筋内撑的方法以减少对梁断面的影响范围。

四、各种构造钢筋错设、漏设

问:

腰筋、拉筋、洞口加强筋、吊筋、附加箍筋等构造钢筋,设计通常在设计总说明中加以说明或要求按相应图集施工,施工单位往往不够重视,错设、漏设的现象时有发生。

解决方法:

首先在工程开工初期监理工程师应认真阅读施工图纸,弄清构造钢筋的设计要求及图集要求,做到期心中有数。

其次是经常提醒施工单位技术人员注意构造钢筋的设置。

再次是钢筋绑扎过程中加大巡视检查力度,发现构造钢筋错设、漏设现象及时纠正。

最后是在钢筋工程检查验收时必须将构造钢筋的纳入重点检查范围之一,发现构造钢筋错设、漏设现象要求施工单位整改。

对钢筋加工的控制

现场监理工程师往往不重视对钢筋加工过程的控制,而是等到钢筋现场安装完成后,对钢筋加工的质量进行验收,这种做法往往出现由于钢筋加工质量不符合要求,造成返工,不但造成材料浪费而且影响进度,对工期非常不利。

因此作为专业监理工程师,应经常深入钢筋加工现场了解钢筋加工质量,并注意检查以下内容:

1、钢筋的弯钩和弯折应符合下列规定

1)I级钢筋末端应做180°弯钩,其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

2)当设计要求末端作135°弯钩时,II级和III级钢筋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3)钢筋作不大于90°的弯折时,弯折处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

2、箍筋加工质量的控制

1)箍筋的末端应作弯钩,除了注意检查弯钩的弯弧内直径外,尚用注意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如设计无具体要求,一般结构不宜小于5d;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不应小于10d(d为箍筋直径)。

2)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结构,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应为135°。

3)当钢筋调直采用冷拉方法时,应严格控制冷拉率,对HPB235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4%;HRB335级、HRB400级和RRH400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1%。

4)在钢筋加工过程中,如果发现钢筋脆断或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等现象时,专业监理工程师应特别关注,并要求对该批钢筋进行化学成分检验或其它专项检验。

三、对钢筋连接的控制

钢筋连接方式主要有绑扎搭接、焊接、机械连接三种方式。

本文仅谈谈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常见的钢筋电弧焊、闪光对焊、电渣压力焊连接和直螺纹连接的质量控制:

(一)钢筋焊接连接质量控制

1、焊接过程控制

1)从事焊接作业的人员必须持有焊工作业上岗证。

2)正式焊接作业前,应进行现场条件下的试焊,以确定焊接工艺参数,并经试验合格后,方可批量焊接。

3)焊接接头位置设置应注意:

A、钢筋的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

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

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