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波动理论.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863966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7.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光的波动理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光的波动理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光的波动理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光的波动理论.doc

《光的波动理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的波动理论.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光的波动理论.doc

光的波动理论与相关应用

班级:

土木0903组员:

康 磊张晨军王立鹏侯金宏许巨波

引言:

光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然而光是什么?

波,还是粒子?

这个问题的争论由来已久,关于光的本性的概念等问题却经历了漫长且坎坷的道路,从牛顿的微粒说到波粒二象性是很多年里很多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摘要:

随着光技术的快速发展,光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将谈谈光的波动理论与应用。

关键字:

光波动理论光的干涉光的衍射

光学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光的发射、传播和接收的规律,光和其他物质的相互作用(如光的吸收、色散,光的热、电、化学效应等),光的本性问题以及光在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光学既是物理学中的古老学科,又是当前科学领域中最活跃的科学之一,他的发展前途将是不可估量的。

本文仅仅从光的波动理论入手进行分析。

一、光波动理论的发展

早先关于光的本性的概念,是以光的直线传播为基础的,但从17世纪开始,就发现了光的直线传播在某些情况下是不完全符合事实的。

意大利人格里马第(F.M.Grimaldi,1618——1663)首先发现了光的衍射现象,他发现在点光源的情况下,一根直竿的影子要比假设光沿直线传播所应出现的宽度稍大些,也就是说光是不严格沿直线传播的,而会绕过障碍物前进。

随后在1672——1675年间,胡克(R.Hooke,1635——1703)也观察到光的衍射现象,并且和波意尔(R.Boyle,1627——1692)独立地研究了薄膜产生的彩色干涉条纹,这就是光的波动理论的萌芽。

1704年,牛顿在出版的额《光学》一书中,根据光的直线传播性质,提出了光的微粒流理论,他用这一理论解释了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但却在解释牛顿环遇到了问题,同时这也无法解释光绕过障碍物发生的衍射现象。

在此同时,惠更斯却反对光的微粒说,1678年,他在《论光》中从光和声的某些相似现象出发,运用他的波动理论中的次波原理,成功地解释了光的反射和折射,但他却没有指出光现象的周期性,没有提到波长的概念,没有考虑到他们是由波动按一定的相位叠加造成的,所以无法解释光的干涉和衍射等有关光的波动本性的现象。

但为波动理论的提出打下了基础。

随着相继发现的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等光的波动现象,以惠更斯为代表的光的波理论被初步提出,这对后来对光学的研究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随后在18世纪,瑞士的欧拉(L.Euler,1707——1783)和法国的伯努利(D.Bernoulli,1700——1782)把光的波动理论进一步发展。

到19世纪,初步发展的波动理论光学体系已经形成,杨氏(T.Young,1700——1829)和菲涅尔(A.J.Fresnel,1788——1827)的著作在这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801年杨氏最先用干涉原理圆满的解释了白光照射下薄膜的颜色的又来并做了著名的“杨氏双缝干涉实验”。

其原理是将来自同一光源发出的光波波阵面分割出极小的两部分,根据惠更斯原理,这两个新的点光源,他们发出的球面波能够满足相干条件,在其球面波交叠区域会产生干涉,在观察屏上可以看到稳定的干涉条纹。

在1815年,菲涅尔用杨氏干涉原理补充了惠更斯原理,并形成了惠更斯-菲涅尔原理。

其内容是:

波阵面上的各子波源所发出的子波之间能够产生干涉叠加,而在空间任一点的光振动是该波阵面上所有子波源发出的子波在该点的相干叠加。

二、光的波动特性——光的干涉、衍射

1、光的干涉是指两个或多个光把在空间相遇时,在叠加区域形成稳定的强度或明暗分布的现象。

光的干涉通常分为分波前干涉和分振幅干涉。

分波前干涉主要有杨氏双缝干涉、菲涅尔双面镜干涉等。

P

S*

分波面法

S1

S2

o

分波面干涉示意简图:

分振幅干涉示意见图:

·P

S*

薄膜

他们有着共同的特点:

一是形成非定域干涉条纹,二是有限制光束的狭缝或小孔。

分振幅法主要有等倾干涉和等厚干涉,他们的共同特点是:

一是可形成定域或非定域的干涉条纹,二是可以使用扩展光源,从而获得清晰的干涉条纹。

欲使两列相遇时发生干涉现象,他们必须是两列相干波,其条件是:

他们的频率相同,震动方向相同,在相遇点的相位差恒定。

2、光的衍射是指光波在遇到障碍物是,会绕开障碍物到后面去的现象。

光的衍射理论主要有惠更斯-菲涅尔理论和基尔霍夫理论。

惠更斯-菲涅尔理论简图:

与惠更斯-菲涅尔原理不同的是,基尔霍夫理论认为:

封闭曲面内的任一点的光振动都可以用曲面上的场及其导数表示。

光的衍射通常分为菲涅尔衍射和夫琅禾费衍射。

菲涅尔衍射是光源和观察屏距离衍射屏都为有限距离的衍射;夫琅禾费衍射是光源和观察屏距离衍射屏都相当于无限远的衍射,因此夫琅禾费衍射一般利用平面波入射,并在透镜的焦平面上形成衍射图样,这使得夫琅禾费衍射育秧在条纹的强度和清晰度等方面都强于菲涅尔衍射图样,这也使夫琅禾费衍射在物质光谱分析和研究中有着更加广泛的应用。

三、具体现象与相关应用

由于干涉图样与入射光的波长、入射角度、空气隙的厚度、介质的浓度等因素有关,因此,在实际中,根据干涉图样的变化,可以测量入射光波的波长;可以检测光学元件的平面度、平行度、透镜的曲率半径、光学元件的表面形状、测量薄片厚度和细丝直径,测量物体的伸缩、振动和移动变化,例如用劈尖干涉观察移动条纹个数测量微小位移,通过劈尖干涉条纹是否平行检查平面是否平整,通过观察明条纹的数量测量薄片的厚度等;可以测量介质的浓度和密度变化;还可以研究物质的组成成分等根据光的干涉原理,还可以制成相关光学原件,如增透膜,该膜减少了表面反射所造成的光能损失,因此增加了透射光的能量,所以称为增透膜,我们看到照相机镜头上的紫红色后淡蓝色反光,就是上面涂有增透膜的缘故。

再如高反膜,涂增反膜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对某一光区内的反射能量,同时使透射光减弱,登山与动员和滑雪者戴的镜片上就常镀有增反膜。

还可以利用光的干涉原理,还可以进行全息照相等,全息照片和普通照片截然不同。

用肉眼去看,全息照片上只有些乱七八糟的条纹。

可是若用一束激光去照射该照片,眼前就会出现逼真的立体景物。

更奇妙的是,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就可以看到原来物体的不同侧面。

而且,如果不小心把全息照片弄碎了,那也没有关系。

随意拿起其中的一小块碎片,用同样的方法观察,原来的被摄物体仍然能完整无缺地显示出来。

全息照相的原理是利用光的干涉原理,利用两束光的干涉来记录被摄物体的信息。

由于衍射图样与入射光的波长、入射角度、衍射孔径的形状和尺寸等因素有关,因此。

在实际当中,根据衍射图样的变化,可以测量入射光波的波长;还可以判断衍射孔径的形状;还可以测量衍射孔径的尺寸。

根据光的衍射原理,还可以制成分光仪器。

如光栅光谱仪、单色仪都是根据光的衍射原理制成的。

光学即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也是现代科技发展的前沿科学,光学的发展将会给人类社会带来不可估量的价值利益。

参考文献:

(1)、姚启均《光学教程》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6月

(2)、蔡履中《光学》第三版科学出版社2007年10月

(3)、宋贵才《物理光学理论与应用》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

(4)、汪晓元赵 黎《大学物理(下)》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