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人教新课标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865703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人教新课标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人教新课标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人教新课标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人教新课标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人教新课标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人教新课标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人教新课标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人教新课标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人教新课标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人教新课标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人教新课标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人教新课标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人教新课标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人教新课标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人教新课标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人教新课标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人教新课标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人教新课标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人教新课标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人教新课标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人教新课标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澶州之盟(宋真宗、寇准)

澶渊之盟

西夏与北宋

元昊称帝后,连年与宋交战。

宋夏议和

金与南宋

岳飞抗金(收复建康、郾城大捷、宋高宗、秦桧)

宋金议和

⑴请写出澶渊之盟的内容、宋夏议和的内容、宋金议和的内容及影响,并归纳这些议和的共同点。

澶渊之盟的内容:

①辽朝撤兵;

②宋给辽岁币。

宋夏议和的内容:

①元昊向宋称臣;

②宋给西夏岁币。

宋金议和的内容:

①南宋向金称臣;

②给金岁币;

③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

宋金议和的影响:

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议和的共同点:

①宋向少数民族交岁币;

②双方结束了战争状态;

③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

⑵两宋与这些政权签定议和的原因是什么?

如何评价这些议和?

原因:

统治者软弱无能、妥协退让。

评价这些议和:

①消极:

大量岁币的送纳加重了宋朝人民的负担。

②积极:

双方结束了战争状态,保持了长久的和平贸易关系,促进了双方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

⑶总结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有何特点?

主流是什么?

特点:

时战时和。

主流:

友好交往,和平相处。

⑷你认为少数民族在我国历史发展中做出了哪些贡献?

a、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

b、促进了民族融合;

c、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

3、经济重心南移的起止时间、原因、表现是什么?

你认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提示:

表现:

农业(5点);

手工业(4点:

丝织业、棉织业、制瓷业、造船业);

商业(3点:

商业都市、海外贸易(两大商港、范围、机构、原因)、货币(原因、时期、地区、名称、地位、意义)

起止时间:

唐朝中后期开始,到南宋完成。

①政治:

南方战乱较少。

②经济:

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增加了劳动力。

③自然:

南方然条件好(优越)。

④政府:

政府十分重视经济的发展。

⑤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一)农业的发展:

A、越南引进占城稻。

B、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粮仓(苏湖熟,天下足。

)。

C、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

D、棉花的种植。

E、茶树的栽培。

(二)手工业兴旺:

A、丝织业:

蜀地丝织品“好为冠天下”;

江浙丝绸产量高。

B、棉织业:

海南岛兴起。

C、制瓷业:

江南地区是重心;

浙江哥窑冰裂纹瓷器;

北宋景德镇后来发展为瓷都。

D、造船业:

宋朝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

(广州、泉州)

(三)商业的繁荣:

A、商业都市:

开封和临安。

(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

B、海外贸易:

①大商港:

广州、泉州;

②范围:

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③管理机构:

市舶司。

宋朝海外贸易发达原因:

①政府鼓励海外贸易;

②造船业发达;

③指南针应用;

④农业的发展、手工业兴旺、商业的繁荣奠定了物质基础。

C、货币:

①纸币产生原因:

金属货币携带很不方便;

②时间:

北宋前期;

③地区:

四川 

④名称:

交子 

⑤地位:

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⑥作用:

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发展。

启示:

①要保持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

②要重视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

③要保护生态环境,爱护自然;

④要采取积极鼓励发展经济的政策。

4、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在衣、食、住、行、乐、节上各有何表现?

衣:

①官员:

各级官员的服色都有严格规定;

②普通百姓:

只能穿黑白两色的衣服;

③劳动者:

多穿小袖狭身的短衣(今世之服,大抵皆胡服)。

(宋初:

节俭――后来:

奢侈;

妇女缠足的陋习逐渐传开)

食:

①北宋肉食以羊肉为多,南方人吃鱼多。

②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

住:

①农村百姓:

多住茅屋,稍富裕的茅屋与瓦房相结合。

②城市平民:

外建门屋,内为四合院。

③贵族官僚:

前堂后寝,以穿廊相连,两侧还有耳房和偏院。

行:

①普通百姓:

多用牛车、驴车。

②达官贵人:

出门乘轿。

③士大夫:

一般骑驴、骡。

(供住宿的邸店多,“邸店如云屯”,形容旅店业的兴旺。

乐:

东京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瓦子”;

瓦子中圈出许多供演出的圈子叫“勾栏”。

瓦子出现的原因:

①城市的繁荣;

②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根本原因)③市民文化生活的丰富

节:

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

宋代称春节为元旦。

5、铁木真的贡献有哪些?

①、统一蒙古。

②1206建立蒙古。

6、元朝统一全国的过程?

蒙古建立(1206、铁木真)→灭西夏、金→元朝建立(1271、忽必烈)→定都大都(1272)→灭南宋(1276、文天祥)→统一全国

7、元世祖时元朝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如何?

(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中外交往)

⑴农业:

元世祖重视发展农业的措施和作用;

⑵交通运输业:

元朝运河开通的目的、在位皇帝、新开通的两段运河、漕运和海运路线、比较隋元运河的异同点;

⑶商业:

大都的地位;

⑷中外交往:

人物、国别、著作。

A、农业:

①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做牧场;

②治理黄河;

③推广棉花种植。

  作用:

北方农业得到恢复和发展。

B、交通运输业:

目的:

为了便利南粮北运 

在位皇帝:

元世祖(忽必烈) 

新开通的两段运河:

通惠河和会通河。

两条路线:

漕运:

杭州至大都。

海运:

刘家港至直沽至大都。

注:

隋元运河的异同点:

异:

①直接目的:

隋朝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元朝为了方便南粮北运;

②形状:

隋路线弯曲,元路线取直;

③中心:

隋在洛阳,元在大都。

同:

①起止点:

都是今杭州、北京;

②根本目的:

巩固统治;

③作用:

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C、商业:

大都地位:

既是政治中心,又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

D、中外交往:

意大利的马可?

波罗在元世祖时来华,写了《马可?

波罗行纪》。

8、元朝民族融合有哪些表现?

①汉到边;

②边入中原和济南;

③契丹、女真汉化;

④形成回族(由波斯、阿拉伯、汉、蒙、畏兀儿融合而成。

9、总结元朝在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贡献?

①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结束了分裂局面。

②开凿了人工运河和海运航线。

③开创了行省制度:

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

④元政府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

⑤加强对琉球的管辖。

⑥促进民族融合,形成了回族。

10、宋元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有哪些?

各有何作用?

你认为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成就及作用:

①北宋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约400多年。

作用:

既经济又省时,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②北宋时制成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南宋时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并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

③宋元时期,火药广泛用于战争,13、14世纪,火药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改变了战争方式,为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提供了条件。

①起点高:

继承了隋唐文化;

②社会相对安定;

③经济高度发展;

④民族融合加强;

⑤对外贸易空前活跃;

⑥政府重视发展教育。

归纳指南针、火药的产生、应用和发展过程。

指南针:

A、战国时,人们已经发现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制成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

B、北宋时制成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

C、南宋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并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火药:

A、唐朝中期的书籍里已有火药配方的记载。

B、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

C、宋元时期,火药广泛用于战争,13、14世纪,火药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11、列举宋元文化在史学、文学、艺术方面的具体表现。

史学:

北宋司马光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对研究古代历史有重要价值。

文学:

宋词:

人名

生活时代

代表作

风格特色

苏轼

北宋

《念奴娇?

赤壁怀古》

气势豪迈,雄健奔放

李清照

两宋之交

风格委婉,感情真挚

辛弃疾

把豪放风格发扬光大

元曲:

(由元杂剧和散曲组成,关汉卿《窦娥冤》。

艺术:

1、绘画:

丙宋绘画的一大特色:

表现市民生活的风俗画出现并日益增多。

(原因:

商业繁荣,城市发展,人口众多,市民生活丰富多彩。

北宋: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元代:

赵孟頫:

神品

2、书法:

宋四家:

苏轼、米芾、黄庭坚、蔡襄。

期中测试

一、选择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的发展,其中闻名世界的陶瓷工艺珍品是 

( 

A.唐三彩 

B.青瓷 

C.青花瓷 

D.白瓷

2.下列关于隋朝历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结束了南北朝分裂局面 

B.国力强盛,“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

C.开凿了大运河 

D.因存在时间很短,对后世没有多大影响

3.唐朝时发明的农具有:

( 

①耧车②曲辕犁③翻车④筒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唐太宗产生这样的认识,是因为 

A.感受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 

B.魏征的直言敢谏

C.吸取隋亡的教训 

D.科举制的影响

5.下列叙述不属于科举制影响的是 

A.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B.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C.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D.抑制了士族门阀,不利于巩固中央集权

6.小组讨论中,几位同学对武则天进行了评价,你认为哪种看法更准确 

A.武则天由妃子到皇后、皇太后,由废掉两个皇帝,到自己称帝,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说明她是个大野心家

B.她重用酷吏,排除异己,滥杀无辜,凶狠恶毒,是个暴君

C.她重用人才,发展科举,注重经济发展,减轻百姓负担,是个明君

D.对武则天的评价要一分为二,从她统治采取的措施及结果看,她是一个有作为的女皇帝,为唐朝盛世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7.玄奘与鉴真的不同之处是 

A.是唐朝著名的高僧 

B.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和苦难

C.求取佛经精义 

D.对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8.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前期共同注意的问题是 

A.轻徭薄赋 

B.重用人才 

C.善于纳谏 

D.减轻刑罚

9.你能指出下列四幅两宋与辽、西夏、金政权并列示意图中,哪一幅是错误的 

西夏 

辽 

金 

北宋 

南宋 

南宋

A. 

B. 

C. 

D.

10.饮茶之风在全国范围内盛行是从何时开始的 

A.隋初 

B.隋末 

C.唐朝 

D.北宋

11.穿越时光隧道,假设你是一个宋朝人,下列事情你不可能做到的是 

A.吃香喷喷的占城稻米饭 

B.在四合院里居住

C.用煤烧火做饭 

D.到河北用“交子”买东西

12.下列哪一项关联是错误的 

)A.吴道子——画圣 

B.李白——诗仙

C.颜真卿、柳公权——颜筋柳骨 

D.阎立本——《送子天王图》

13.唐朝时的回鹘政权瓦解之后,部众大部分西迁到今天的哪几个省份 

A.甘肃、青海等地 

B.甘肃、新疆等地

C.新疆、西藏等地 

D.青海、西藏等地

14.北宋时期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 

A.300年  

 B.400年  

 C.700年 

  

 D.1100年

15.下列有关宋辽议和的表述不确切的是 

A.议和的背景是北宋军队在澶州之战中遭到失败

B.宋辽议和的内容是辽撤兵,北宋答应送给辽岁币

C.宋辽议和就是历史上所称的“澶渊之盟”

D.宋辽议和后,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关系

16.唐朝时,成为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最杰出的使者是 

A.鉴真 

B.阿倍仲麻吕 

C.玄奘 

D.崔致远

17.下列史实可能在《史记》和《资治通鉴》中都能找到的是 

A.武王伐纣   

B.齐桓公称霸  

C.班超经营西域   

D.焚书坑儒

18.北宋前期,出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是在 

A.山东 

B.东京 

C.杭州 

D.四川

19.隋唐科举制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A.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B.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

C.促进了科技文化的发展 

D.削弱了显贵特权

20.今天的传统节日,在宋代就有了,宋代称春节为 

A.元宵 

B.除夕 

C.元旦 

D.守岁

21.吐蕃的最高首领称 

A.赞普 

B.可汗 

C.藏王 

D.渤海郡王

22.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是 

A.颜真卿 

B.柳公权 

C.欧阳询 

D.张旭

23.山东半岛海岸线曲折,有许多优良港口,下列隋唐时期的港口中不属此类的是 

A.登州 

B.泉州

C.莱州 

D.成山(今威海市)

24.南宋时候,一位商人沿江而下去江东看一个乡下的朋友,沿途他会看到哪些经济作物 

( 

A.茶树 

烟草   

B.棉花 

茶树 

  

C.棉花 大豆  

D.棉花 

玉米

25.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的根本目的是 

A.当贤明君主 

B.减少决策失误 

 

C.笼络人才 

D.维护封建统治

二、非选择题(共8题,第26题2分,第27题2分,第28题5分,第29题5分,第30题5分,第31题7分,第32题11分,第33题13分,共50分。

26.(2分)下图是唐朝画家阎立本的《         》,图中场景描绘的是唐太宗接见 

        派来的求婚使者。

27.(2分)下图是宋代风俗画《 

       》的一部分,此画作者是        。

28.(5分)在《隋朝运河》图中填注。

(1)隋朝大运河的中心A为 

,北至B为 

,南至C为 

(2)隋朝大运河沟通五大水系,其中①为 

水,②为 

江。

29.(5分)连线搭配。

下列作品均是隋唐时期文学艺术的代表作品。

请将相关的人物和作品用线连起来。

李白 

剑器舞 

杜甫 

《秦王破阵舞》

唐太宗 

“三吏”“三别”

唐玄宗 

《望庐山瀑布》

公孙大娘 

《霓裳羽衣舞》

30.(5分)连线搭配。

古诗中的历史节日连线,古诗与节日用线连起来。

家家腊月二十五,浙米如珠和豆煮 

重阳节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元旦节(后来叫春节)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腊八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中秋节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清明节 

31.(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宗)谓使臣曰:

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

……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谘其耕稼,此则富矣。

——引自《贞观政要》卷八

材料二 

武周时期搜罗人才,尝十道使人,天下选残明经、进士,及下村教童蒙博士,皆被搜扬,不曾试练,并与美职。

能够重视农业,规定州县境内,田畴垦辟,家有余粮,则予以升奖。

社会经济持续发展,表现在户数增长上,从永昌(689年)时的三百八十万户,到她去世时增至六百一十五万余户。

——出自《隋唐五代史纲》

材料三 

“开元时,海内富实,米斗之价钱十三;

娟一匹,钱二百;

天下岁入之物,租钱二百余万缗(min),粟千九百八十余万户,庸调绢七百四十万匹,布千三十五万余端。

——《新唐书》卷五一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分别反映了谁在位时期的什么统治局面?

(3分)

(2)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指出这些局面的共同点?

(2分)

(3)想一想这些局面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处于什么时期?

32.(1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300年前,在唐朝的初期,在南昌曾经有过一次盛会,遗留下来了一篇名作,就是王勃的《滕王阁序》。

王勃用美丽的诗句描述了当时的人力物力,其中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两句,很确切地道出初唐时代中国的潜力。

以后1000年的历史告诉我们,中华民族发挥了这巨大的潜力创造了盛唐的文化,为当时世界之冠。

      

——杨振宁《在广州粒子物理讨论会开幕式上讲话(1980)》

材料二 

唐朝的中国文化由于印度文化的输入,获得了飞跃的发展.不但在中国文化史上已达到了登峰造极之境,在世界文化史上也罕与伦比。

最近有位美国外交官员参观了武后陵墓,看到峙立在两旁的各国使节的石像时,感慨地说:

“当时我们美国在哪里?

”千余年前中国国际交往已如此频繁,难怪后人要叹为观止了。

          ---摘自《文化冲突与时代选择》

(1)材料一、二两段的共同点是什么?

(2分)各自的侧重点又是什么?

(2)材料一中王勃这两句诗句我们认为也很确切地道出了今天中国的巨大潜力。

这个潜力

在哪里?

(3)请写出隋唐时期我国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有哪些?

(4)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能分析一下隋唐时期科技文化高度繁荣的原因有哪些吗?

33.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心长期以来一直居于北方,但随着各种条件的变化,南方的经济逐渐赶上并超过北方。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到哪个朝代最后完成?

(2)为什么从唐朝中晚期起南方的农业发展较快,并逐渐超过了北方?

(6分)

(3)试述宋代南方商业繁荣的表现?

(5分)

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测试卷

一、选择题。

1.A2.D3.D4.A5.D6.D7.C8.B9.C10.C11.D12.D13.B

14.B15.A16.C17.D18.D19.B20.C21.A22.A23.B24.B25.D 

二、非选择题。

26.《步辇图》 

吐蕃 

27.《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

28.

(1)洛阳涿郡余杭

(2)淮钱塘

2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