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方法补充笔记.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86861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研究方法补充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教育研究方法补充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教育研究方法补充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教育研究方法补充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教育研究方法补充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教育研究方法补充笔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教育研究方法补充笔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教育研究方法补充笔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教育研究方法补充笔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教育研究方法补充笔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教育研究方法补充笔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教育研究方法补充笔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教育研究方法补充笔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教育研究方法补充笔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教育研究方法补充笔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研究方法补充笔记.docx

《教育研究方法补充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研究方法补充笔记.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研究方法补充笔记.docx

教育研究方法补充笔记

补充之一:

教育研究方法及其特性(金P72、P222)

(1)教育研究方法

教育研究方法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组织、有计划地、系统地进行教育研究和构建教育理论的方式,是在以教育现象为对象、以科学方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以获得教育科学规律性知识为目标的一整套系统研究过程。

它同样是一个认识过程,其结果是解释或预测、发现或发展一定的教育原理、原则和理论。

它既是一种知识的体系(思维方式),又是一种行为准则(行为方式)。

(2)教育研究方法的特性(★)

首先,教育研究方法具有一般研究方法的特性,主要是:

第一,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教育规律,以解决重要的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为导向。

第二,要有科学假设和对研究问题的陈述,研究的问题有明确的目标和可供检查的指标。

第三,有科学的研究设计,准确系统的观察记录和分析,并收集可靠的资料数据。

也就是说,要以充分的科学事实和一定的数据作为依据形成结论,防止胡乱抽取个别的典型例子下结论,作判断。

第四,强调方法的科学性。

作为一种科学研究,是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遵循一定的科学研究程序,有目的、有计划的认识活动。

因此,方法本身是可辨认的,运用过程和研究结果是检验的,研究结果要回到实践中检验。

第五,创造性。

对原有理论体系、思维方式及研究方法有所突破,这是研究的最重要特性。

此外,教育研究方法,还有它自身区别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的独特特性:

第一,带有很强的综合性和整体性;(综合性:

同时运用多种研究方法)

第二,研究的周期较长;(教育的滞后性)

第三,针对性、实践性强;

第四,教育科研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的积极参与,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补充之二:

教育研究的意义及教育研究方法的价值

1.教育研究的意义(前4点比较重要)

第一,教育研究能够用来解决教育实践问题。

这是教育研究的最原始的、最基本的意义。

正是由于实践中有问题存在,才激起了人们的研究;正是由于有了有关的研究,许多实践中的问题才得以解决。

教育的应用性研究的这种意义就十分明确,同样,教育行动研究的意义也在于解决实践问题。

今天的教师因为教育研究而对教育问题拥有了许多科学、理性的认识,基于这种认识,他们的实践多了许多科学性,少了一些盲目性。

第二,教育研究有助于教育知识的拓展。

由于教育研究的不断进行,一方面人们解决了大量的实践问题,另一方面教育研究的知识也得以不断地增加。

在增长教育知识方面,教育活动研究具有发现新知识的意义,而教育观念研究和教育学科研究则具有总结和积累知识的意义。

第三,教育研究对教师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教育研究既是教育变革自身的要求,同时也是教育研究是新世纪教育工作者的必备素质:

是教师专业化的要求;是教育创新的要求;是提高教育质量、形成独立教育教学风格的要求。

第四,要解决教育工作中的新问题、新情况,为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科学体系。

教育研究对于教育科学的发展也有重要意义:

(1)教育研究是促进教育改革的动力

通过教育科学研究,转变教育观念;探索教育体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改革的途径手段,并为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教育政策,提高教育质量与办学效益提供决策依据。

(2)教育研究是发展和完善教育科学理论的基础

教育科学理论的产生,经过这样的基本过程:

首先提出理论构想,通过观察、调查和实验研究,对教育实践经验进行分析和综合、抽象和概括、类比和推理,从而发现规律,得出结论。

通过这样的研究,才可能发展和完善教育科学理论。

(3)教育研究是培养未来教育改革家的重要战略措施

通过教育研究,教师的知识能够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不断发展并趋向合理;使理论工作者及教师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增长才干,提高科学的鉴识力,认识教育科学发展的主流和趋势,不失时机的抓住前沿课题进行卓有成效的研究;有助于科学地总结自己和优秀教师的教育经验,使之上升为教育理论,以丰富、充实和发展教育科学。

2.教育研究方法的价值

教育研究方法是人们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构建教育理论的途径和手段,离开了方法人们就无从进行教育研究。

当研究的方向与目的确定以后,方法就起着决定作用。

研究方法对头了,就可以本着正确的方向,达到研究的目的,起到辨别真伪、扩充知识数量与范围、获得新的发现、启发人的思想的作用。

反之,如果方法不当,就会使研究工作劳而无功,达不到具体的作用。

具体来说,教育研究方法的价值体现在以下方面:

①教育研究方法是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桥梁,对研究起着引导、规范作用。

②可以提高教育研究的效率,增强科研成果的科学性。

③教育研究方法的创新可以带来新知识的发现、新思想的产生。

补充之三:

我国教育研究的现状及研究方法上存在的问题

(1)我国教育研究的现状(前4点和总结比较重要)

我国教育研究现状具有以下突出特点:

第一,群众性。

教育科研队伍建设呈现出鲜明的层次性,理论研究队伍少而精,应用研究队伍是中坚,群众性科研队伍宽而厚。

队伍的总体构成和绝大多数课题的人员构成都突出反映着专、兼、群相结合,教育科研人员、教育行政人员和第一线校长教师相结合的特点。

第二,行政参与并领导教育研究。

教育部历任主要领导一直担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的组长,部领导和各业务司局领导还承担了从‘六五’规划到‘九五’规划的相当数量的重点课题。

一些地方以政府名义召开了教育科研工作会议,制定了鼓励、扶持政策,对优秀科研成果进行了表彰奖励。

第三,研究方法上倾向理论思辨研究,实证研究较少。

第四,没有教育研究的质量控制体系。

总结:

我国的教育研究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教育研究体系---“中国特色的教育科研体系”,但在研究方法上,其中有不少方法是从其它学科移植而来的,缺乏自身的规范和标准,特别是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薄弱。

并且我们的教育研究与世界相比较还存在较大的差别。

(2)我国教育研究方法上存在的问题(不太重要)

第一,重思辨分析,忽视对教育实践的研究,不重视典型实验;而在思辨分析中,又往往把教育问题套入某种既定的公式,或者以一定结论为前提,通过推论得出结论;或者从某种固有的经典模式理论出发,到实际中找例证。

其结果,由于为深入地研究教育实践,缺乏对教育活动规律的深刻揭示而使教育理论显得十分贫乏。

第二,在进行教育研究时,往往采取直线式、绝对化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建国以来,教育领域内的学术研究有不少经验教训,其中,一个问题是没有很好地坚持以唯物辩证法作指导,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在纠正某一种片面时又出现另一种片面。

第三,对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缺乏理论的概括总结。

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第一线勇于开拓,积极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创造了极其丰富生动的实验,这是我们发展教育科学的重要基础。

可是由于不善于把实践问题提炼成科学研究问题进而转化为理论课题,导致研究成果停留在一般经验总结和感性认识阶段。

第四,对外国教育理论及学派观点鉴别、批判不够。

由于不能很好地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去研究分析当代西方的学术理论思潮,往往走两个极端。

或者因循守旧,拒绝接受,一概排斥,或者不加分析,全盘照搬,奉为经典。

第五,教育研究的方法,其中有不少方法是从其他学科移植而来的,缺乏自身的规范和标准,特别是研究方法的基础理论薄弱。

补充之四:

以问题性质为标准的分类

(1)理论方法

教育理论研究方法是在已有的客观现实材料及思想理论材料的基础上,运用各种逻辑的和非逻辑方式进行加工整理,以理论思维水平的知识形式反映教育的客观规律方法的总称。

具体包括归纳、演绎、类比;分类、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等等。

(2)实证方法

教育科学的实证方法与理论研究方法属于不同的类型的研究方式。

概括说,实证研究方法是形成科学事实的方法,包括观察、问卷、访谈、测量等。

(3)实验研究方法

教育实验研究法是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人为地变革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教育实验研究法通过对某些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因素加以控制,有系统地操纵某些实验条件,然后观测与这些实验条件相伴随现象的变化,从而确定条件与现象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实验研究方法根据控制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真实验、准实验等。

(4)历史研究方法

历史研究法是借助于对相关社会历史过程的史料进行分析、破译和整理,以认识研究对象的过去,研究现在和预测未来的一种研究方法。

它的实质在于探求研究对象本身的发展过程和人类认识事物的历史发展规程,而不是单纯地描述具体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

教育科学的历史研究法顾名思义是以历史研究法来研究教育科学,是通过收集某种教育现象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事实,加以系统客观的分析研究,从而揭示其发展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历史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法、内容分析法等。

补充之五:

课题研究的设计

研究计划的设计是整个研究工作中的重要一步。

研究设计是否合理完善,不仅直接影响预定研究目标能否实现,工作的效率,而且影响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课题研究设计一般包括三个步骤:

选择研究对象;确定研究方法;制定研究计划。

1.选择研究对象(取样)

教育研究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认识教育现象,探索教育规律的活动,具有很强的探索性。

为了揭示教育现象与过程发展规律,选取的研究对象必须是有典型代表意义的,才能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选择有典型代表性意义的研究对象,即取样,应遵循以下四个方面的基本要求:

第一,明确规定总体,要从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明确总体界限。

第二,取样的随机性,要尽可能使每个被抽取的个体具有均等的机会,也就是说使被抽取的任何个体与个体之间是彼此独立的,在选择上没有联系。

第三,取样的代表性,即抽取的样本能代表总体,因为只有样本具有代表性,研究成果对总体才有推广价值。

第四,合理的样本容量。

样本的大小既要满足统计学上的要求,又要考虑实际收集资料的可能性,并使误差减到最低限度。

一般来说,样本的容量与取样代表性呈正相关,大的样本更具有代表性,研究结果可能更有一般性。

2.确定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的选择取决于研究的目的、课题的性质。

在教育研究的多种类型的方法中,并不存在最优方法。

哪一种或哪几种方法对实现目的更为有效,就选择哪一种或几种。

同时应注意各种方法,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及不同的适应条件和范围,不能相互替代。

但一些难度较大的研究课题往往需要几种方法同时运用。

3.制定研究计划

研究计划是在进行研究设计基础上对整个研究过程的全面规划,和对各项研究工作的安排。

主要回答的是,研究的目的、意义是什么。

如何安排每一阶段的工作任务,用什么样的方法研究,如何搜集所需要的资料,研究成果的形式遗迹如何对研究成果进行评价鉴定,研究人员的组织与分工,所需要的研究经费等等。

研究计划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

研究题目;研究的目的、意义;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预计突破哪些难题;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研究的工作方案和进度计划;研究已具备的工作基础和有关条件;研究成果的预计取向及使用范围;经费概算以及需要购置的仪器设备。

补充之六:

课题选题的价值

该课题研究的迫切性和针对性,具有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第一是应用价值。

应用价值即实践价值,指所选择的研究课题是否符合社会发展、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是否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强调的是课题研究所具有的重要的实践意义。

通过课题研究,应提出新思想、新观点。

第二是理论价值。

理论价值即学术效益,指所选择的研究课题是根据教育科学本身发展的需要,为检验、修正、创新和发展教育理论,是建立科学的教育理论体系的需要。

补充之七:

观察法在教育研究中的作用和局限---非大纲要求

(1)教育观察法在教育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育领域某一现象及变化过程进行全面、细致和深入地观察,从而获得认识该事物的比较充实、客观的事实材料。

它有利于教育科学理论的提出,也是总结研究教育经验的基本方法之一。

第二,观察研究是检验教育科学理论观点是否正确的重要途径。

教育研究假设所推导出来的关于未知事实的结论,只有通过观察到的科学事实加以检验时才是科学的,有价值的。

第三,观察有助于研究课题的选择和形成。

通过观察可直接导致形成新的课题,发现某些新观点、新理论,为教育研究开拓新的方向和领域。

(2)由于观察研究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的,必然受到错综复杂的各种各样的偶然因素的干扰,从而带来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局限。

第一,不能判断为什么这一因果关系的问题,只能说明有什么和是什么问题。

第二,由于观察时间和观察情境的限制,在研究对象人数多且分散的情况下运用较困难。

第三,由于教育现象复杂且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观察项目归类推论性太多,会影响研究的信度。

第四,观察研究往往取样小,观察的资料琐碎不宜系统化,普遍性程度不高,将研究结论推广到其他总体中要小心。

尤其是,研究者个人的意识形态、价值观以及感情色彩可能影响到观察对象的态度和行为,而研究的偏差又不容易察觉,从而影响观察结果解释的客观性。

补充之八:

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研究者将所要研究的问题编制成问题表格,以邮寄方式、当面作答或追踪访问方式填答,从而了解被试对某一现象或问题的看法和意见,所以又称谓问题表格法。

问卷调查区别于调查表法,它调查范围较窄,偏重意见、态度或看法,并往往以个人或群体为对象。

问卷调查的类型包括结构型和非结构型。

结构型问卷又称为封闭式问卷,是把问题事先加以限制,只允许在问卷所限制的范围内进行挑选。

非结构型问卷也称开放式问卷,问卷主要由自由作答的问题组成,是非固定应答题。

这类问卷提出问题不列可能答案,由被试自由陈述。

第三类是综合型,形式一般以封闭式为主,根据需要加上若干开放性问题。

问卷调查的特点主要包括:

(1)优点

其一,调查过程的标准化。

便于归类整理,能做量的统计处理,使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其二,调查形式的匿名性。

在某种情况下结论比较客观。

其三,调查的范围广、效率高。

能够搜集大样本信息资料,收效大,比较方便适用,省时、投人小。

(2)缺点与局限

其一,如果问卷的问题不明确或被调查者不合作,会影响结论的有效性和代表性。

其二,搜集的资料往往是表面的,无法了解深层次的内心世界的真实情况。

其三,若调查对象不作回答,无法知道不回答的原因,也会影响问卷的效度。

补充之九:

问题的设计

1.问题设计的基本要求

(1)明确问题范围

就是指要弄清楚是用于小范围的典型调查还是大范围的统计调查;是了解大范围的统计调查;是了解人们思想态度的意向性问题,还是主要了解过程方面的事实材料。

(2)问题的内容符合该课题研究目的和假设的需要,所列项目对研究目的具有较好的覆盖面,答案能较全面反映所要研究问题的主要方面,且不交叉、重叠。

(3)问题的数量要适度

问题的数量应该适度,以防止因题量太多,而使作答者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导致敷衍塞责甚至根本不予作答;或因题量太少,不能得到有关研究的基本事实材料而影响研究结论。

所谓适度就是指通过控制时间以保持被调查者对应答问卷的兴趣和认真态度。

一份问卷的作答时间一般以30-40分钟为宜,题目个数以20-25个为宜,包含多种题型。

(4)问题的文字表达

是否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容易回答。

结构上,一个问题只含一个疑问,不应该包含两种以上内容的提问,问题的语言,一般不用假设或推测用语,切忌繁杂和意义含混不清而引起误解或无从回答。

用语应明确具体,避免冷僻或专业性太强的术语。

对于理解可能有出入的词语,使用时应加以注释说明。

(5)问题的排列顺序要分类清楚、层次分明和合乎逻辑

问题的排列顺序应该分类清楚、层次分明和合乎逻辑。

调查表首先要说明为什么要进行调查,要解除被调查者的顾虑。

关于被试的基本资料,应放在问卷的前面部分,能引起兴趣的问题、简单的问题放前,而容易引起紧张的、牵涉个人问题的或复杂的问题可放后,同时按内容或性质,把同类方式回答的问题编排在一起,使同一内容或内容相近的一组问题相对集中且有内在逻辑联系。

封闭式问卷中,划分水平程度的答案,或由低到高,或由高到低,要随机排列,以免产生定势而不认真作答。

总之,问题的排列分类要清楚,层次要分明,前后一致连贯且彼此衔接,既便于被试回答,又便于统计处理。

此外,问题的长短要适度,并尽可能在选择答案中分出等级,以便对问题有更深入了解。

(6)应避免问题中隐含的心理因素而导致的负面影响

属于社会科学的调查问卷,常常不可避免地要涉及一些敏感问题,因此,问题的设计要格外谨慎。

首先,问题不应具有暗示倾向性,避免诱导性用语或带有主观意向和情绪色彩的用语在问卷中出项。

还要避免与社会规范有关或有情绪色彩的用语在问卷中出现。

还要避免与社会规范有关或有情绪性压力的问题。

其次,问题不要涉及个人隐私程度较深而填答者不愿直接回答的一些问题。

措词要有礼貌。

2.问题的形式

A、结构性问卷(封闭式问卷)的问题形式包括:

是否式、选择式、评判式、划记式。

①是否式:

把问题可能答案列出两极端情况,从中选择,“是”与“否”,“同意”或“不同意”。

②选择式:

从多种答案中挑选最适宜的一个或几个答案,然后作上相应的记号。

③评判式:

每个问题后列有许多答案,要求被试依照其重要程度评定等次。

④划记式:

按同意或不同意,在答案上分别作记号。

这是一种核对表形式。

在核对表的细目中,被调查者通过选择一个提供的答案来回答,与选择式、评判式不同之处在于,答案在连续统计上并不代表分点而是称名类型。

B、非结构问卷(开放式问卷)的问题形式包括填空式和问答式,

C、综合型问卷一般以封闭式问题为主,根据需要加上若干开放性问题。

3.问题答案的格式

开放式问卷答案没有专门的格式,一般由调查对象根据问题用自己的语言自由作答,封闭式的答案格式比较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格式

(1)选择式

(2)是非式(3)排序式(4)等级式(5)表格式

补充之十:

教育实验的变量控制(★)

1.教育实验变量控制的内涵

“控制”这个术语表示研究者对整个研究过程的把握与操纵。

从广义上说,控制表示研究者能够操纵或选择自变量的变化水平,选择因变量以及测量因变量的方法,控制研究过程中的无关变量;从狭义上说,控制是指对影响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对应关系的无关变量的处理和控制。

控制在教育研究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它是决定研究结果是否确实可靠的重要因素。

2.教育实验变量控制的主要方法

控制无关变量是教育研究设计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复杂的内容。

为了避免研究过程中变量的相互混淆,必须对无关变量进行控制。

控制的基本原则是尽可能减少无关变量对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干扰。

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

(1)消除

控制无关变量的最彻底的方式是不让无关变量介入到研究情境中去,完全排斥在自变量和因变量对应关系之外。

例如研究智力(IQ)对短时记忆(STM)的关系,研究者意识到:

短时记忆除了受到被试的智力影响外,也可能受到被试的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环境因素如噪声的影响,为了消除噪声这一无关变量的影响,研究者对被试短时记忆的测量放在隔音室进行。

(2)恒定

有些无法排除的无关变量,可以采取使这些变量在研究过程中保持恒常不变,即所有的被试都接受相同的无关变量,把变量变为常量。

如要比较二种不同教学方法效果的优劣,当研究者意识到教师的性别、年龄、相貌、语言风格、业务水平等无关变量会对教学方法的效果带来影响时,可以让同一位老师担任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教学,这样教师的性别、年龄、相貌、语言风格、业务水平等无关变量对这二个班来说保持恒定。

采用恒定方式控制无关变量的通常采用的方法有:

①对实验条件的控制,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主试进行;②对研究对象的控制,选择智力、性别、年龄、程度相同的被试进行;③对实验过程的控制,按照同一的研究程序、同一的研究步骤进行。

(3)均衡

当无关变量无法消除,也不能保持恒定时,研究者可以采取均衡的方法来控制无关变量。

通常的做法是设置实验组和控制组,让无关变量产生的作用对实验组和控制组都一致,都保持平衡。

也就是说,实验组和控制组在实验条件上都相同,唯一不同的是实验组接受实验处理,而控制组不接受实验处理。

采用设控制组的方法是控制无关变量常用的方法,他可以控制很多无关变量,而且简单、方便。

均衡控制与恒定控制有相似之处,只是控制手段不同。

采用恒定控制时,无关变量在组内以及组间都没有变化;采用均衡控制时,无关变量在组内有变化,但是变化所产生的作用在各组间是相等的。

例如,通过随机取样获得被试20人,其中男性12人,女性8人,要分成两组进行实验。

由于性别可能会对因变量产生作用,所以需要控制这个无关变量。

当然可以采用恒定控制的方法,以男性或者女性为被试,但这样会减少样本数量,同时也会限制实验结果的概括性,这时可以采用平衡控制方法。

将男性12人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实验组,一组为控制组;女性8人也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加入实验组和控制组。

这样每一组内个别变量有变异(6男4女),而两组间的性别为平衡均等。

(4)抵消

有些实验研究,被试需要在各种不同的实验条件下接受重复测量,由于重复测量,练习、迁移、干扰、疲劳、热身等作用会影响因变量的测量效果,研究者可以采用抵消的方式来控制这类无关变量。

例如在一项关于比较A、B两种训练方法效果哪个更好的实验研究中,A、B两种训练方法无论哪个先做,都会对后做的效果产生影响。

研究者可以采用一组按照A、B顺序安排实验,另一组则按照B、A顺序安排实验,最后将两组A的实验结果相加,两组B的实验结果也相加,再对A、B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通过轮组设计可以抵消实验顺序的影响。

(5)随机

随机是科学研究的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随机化控制是研究者最常用的控制无关变量的方式,也是最有效的控制无关变量的方式。

随机化指被试的随机取样、随机分组、随机分配实验处理等。

通过随机化可以控制大量的无关变量,通过随机化可以把研究中的很多差异平均地分配到每个个体身上去,从而创造均等。

只要在研究中采用随机化程序,无论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无关变量,无论无关变量会产生什么样的作用,它对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影响都可以假定为是相等的。

对无关变量的控制,研究者应该首先考虑采用随机化控制,尤其是在无法确定有哪些无关变量会对研究结果造成影响或不能确定采用什么方法控制无关变量时。

(6)盲法

被试之间存在个别差异,这种差异会对研究结果造成影响,当然要严格控制。

有时,被试知道自己在实验组或了解实验真实意图,有可能做出反常行为。

如表现出情绪高涨,加倍努力,或设法迎合研究者的口味等,从而影响实验效度。

有时主试也是无关变量,也会对研究结果造成影响。

如主试的年龄、性别、身份、地位、态度、情绪等都会影响被试的学习、记忆、学业成绩、心理测量等。

甚至主试的偏见、期望不但会影响作为人的被试,也会对动物的行为产生作用。

当主试知道谁在实验组,谁接受了实验处理,会有意无意地给予某些暗示,赋予某种期望,从而影响研究结果的客观性。

盲法是指采用隐蔽手段,控制实验参与者的偏差或期待的一种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

在实验中,如果被试不知道自己在参与实验或正在接受某种实验处理,称之为单盲。

例如,给儿童吃治疗多动症的药,看效果如何。

为了在班级里进行观察比较,有些儿童吃药(实验组),有些儿童服安慰剂(控制组),只有老师知道谁吃药,谁服安慰剂。

这种方法使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实验情景同一化,可以避免被试可能产生的霍桑效应。

如果主试和被试都不知道哪些人接受实验处理,哪些人没有接受实验处理,也不知道实验设计者真实意图,称之为双盲。

例如,研究者将治多动症的药和安慰剂分别装进药袋,药袋上写上儿童姓名,要求老师分发,让儿童服用。

主试(老师)和被试(儿童)都不知道药物处理的真相,教师自然也就无从产生任何期望效应,可以准确地观察实验处理的真实效应。

(7)统计控制法

统计控制法是指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