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整经1.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882106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8.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整经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七章整经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七章整经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七章整经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七章整经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第七章整经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第七章整经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第七章整经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第七章整经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七章整经1.docx

《第七章整经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整经1.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七章整经1.docx

第七章整经1

第七章整经

第一节概述

整经是将卷绕在有边筒子无边筒子上的丝线,按织物规格所要求的总经丝数\门幅\长度,平行地卷绕成经轴或汁轴,供浆丝或织造使用.

一.整经工艺要求

1.全片经纱的张力和排列要均匀

2.张力适度、不恶化纱线物理机械性能。

zx

3.整经根数、长度应准确。

4.经丝断头,整经机应能立即停车。

二.整经方式

1.分批整经。

(轴经整经)分批整经原理p丝85

(1)将总经丝数分成若干批、卷绕到若干经轴上,通过经轴的并合,卷绕成织轴。

(2)经轴卷绕长度应为织轴卷绕长度的整数倍(考虑浆丝伸长等)。

(3)经轴密度小于织轴密度。

(4)生产效率高、整经速度快、适宜大批量生产。

(5)主要用于单色织物及批量大的品种。

2.分条整经。

(带式整经)分条整经原理p丝83

(1)将整经数分成若干条卷绕到整经圆框上,通过上轴机构,卷绕成织物。

(2)条经密度等于织轴密度。

(3)生产效率低。

(4)适宜多色纱整经及批量小的品种。

第二节筒子架

一.筒子架分类。

1.按筒子退解方式来分:

(1).固定筒子轴向退解筒子架。

张力波动小、适宜高速、筒子容量较大。

(2).回转筒子径向退解筒子架。

张力波动大、不宜高速、筒子容量较小。

2.按筒子的补充方式来分:

(1)单式筒子架。

(间歇式整经)

a.每根纱线由一只筒子供给。

b.筒子退解半径大致相等、经丝退解张力均匀。

c.换筒需停车,集体换筒、有换筒回丝。

说明:

单式筒子架的分类:

A.固定式固定筒子架P丝92图5-13(a)

换筒时间长、生产效率低

B.活动式(推车式筒子架、分段旋转式筒子架)推车式筒子架见P丝94

换筒可在整经过程中进行、生产效率高。

(2)复式筒子架(连续式整经)复式筒子架P丝93

a.每根纱线由两只筒子(工作筒子和预备筒子)交替供应。

b.换筒不停车、无换筒回丝。

c.筒子退解半径不均、经丝退解张力不匀。

(工作预备)

d.外形尺寸比单式筒子架长、后经丝张力差异大、断头处理(后排纱线)时间长

二.张力装置.

1.双圆盘式张力器.双圆盘式张力器装置P织62(c)

第一对圆盘:

起减震作用.

第二对圆盘:

控制纱线张力.

2.环式张力器

通过圆环和固定细杆,使丝线获得一定张力,并能调节经丝退解张力.

第三节整经张力

整经张力包括单纱张力和片纱张力两方面.

整经张力的控制要求:

(1).大小适当、均匀。

(2)满足经轴适当卷绕密度前提下,应尽量采用较小张力。

一.整经时单纱张力的变化。

1.筒子大小端(锥形)的影响。

小端纱线退解张力小于大端纱线退解张力

原因:

筒子小端纱线与筒子表面摩擦小。

2.筒子退绕直径D的影响。

随D↓,退绕张力先↑再↓.

原因:

开始时,直径D大,气圈回转速度较慢,气圈不能完全脱离卷装表面而使纱线受到较大摩擦,故退界解张力较大.

中筒时.W↑,纱线脱离卷装表面,F阻小,退绕张力小.

小筒时,w↑,气圈张力较大,F阻小,但退绕张力较大.

注:

一般筒绕直径不宜过小,以免小筒子退绕时张力急剧增加.

3.导纱距离的影响.

实践表明,存在最小张力的导纱距离,大于或小于此值,张力都会增大.

原因:

导纱距离短,退绕时纱线易于筒子摩擦,F↑.

原因:

导纱距离长,退解气圈的纱线质量越大,气圈离心惯性力越大,F↑.

说明:

生产中一般采用的导纱距离为140~250mm.

4.整经速度v的影响

随v↑,纱线张力↑.

如:

19.5Tex.v=500m/min→1000m/minF增加近一倍.

5.退绕点的影响.

退绕点位于筒子下半部分时,退解张力较小.

原因:

位于筒子下半部分时,由于纱线自重,纱线容易抛离筒子表面,从而摩擦纱段较短,退解张力较小.

注:

为减小这种张力差异,筒子锭座的中心线应低于导纱孔垂直下方15±5cm处.

6.纱线线密度的影响

Nt↑,退绕张力↑.

二.经时片纱张力

1.从前向后,张力逐渐增加.(前排<中排<后排=

原因:

前排筒子引出的纱线至伸缩筘的距离要小于中后排、摩擦阻力和纱线本身的悬索张力小。

2.中层〈上〈下层

原因:

中层筒子引出的纱线与导纱件的摩擦包围角要小于上层和下层。

三.均匀片纱张力的措施

1.采用间歇整经方式及筒子定长。

2.分区段配置张力装置的附加张力。

(1)配置原则:

前排配置较大的附加张力,后排配置较小的附加张力,中层附加张力应大于上、下层。

说明:

区段越多,张力越均匀,但管理越不方便。

(2)配置方法:

a.前后分段法

前后方向分两段或三段(常用),也有结合上下方向分三层而成六个区或就个区配置。

b.弧形分段法张力装置弧形配置图见P织65

3.纱线合理穿入伸缩筘伸缩筘穿法见P织65

(1)分排穿筘法(常用)

a.穿法:

从第一排开始,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将纱线从伸缩筘的中点向外侧逐根逐筘穿入。

b.特点:

距离较短的前排穿入纱路包围角较大的伸缩筘中部

后排穿入纱路包围角较小的边部,能起到均匀纱线张力的作用。

(2)分层穿筘法。

a.穿法:

从上层(或下层)开始,把纱线穿入伸缩筘中部,然后逐层向伸缩筘外侧穿入。

b.特点:

纱线层次清晰,找头引纱方便,但张力差异较大。

4.适当增加筒子架到整经机机头的距离。

可以减小上下层纱线对导纱体的包角,从而减小张力差异,一般为3~5m.

5.加强生产管理,保持良好机械状况。

第四节新型分批整经机

一.轴的传动和制动。

1.经轴的传动。

a.经轴的传动要求:

恒线速,恒张力

b.经轴的传动方式(直接传动)

A.液压传动效率高、调速范围大、灵敏、设备昂贵

B.直流电动机传动调速范围广、平滑、起动力矩大

2.经轴的制动

经轴、压辊和导纱辊同步制动

二.断头自停装置和夹纱器

(一)断头自停装置。

1.断头自停装置的要求:

灵敏度高

V=600~1000m/min时,断头不卷入经轴。

一般设定停车距离为3~4m,在0.3~0.4s内停转。

2.作用原理。

(1)接触式:

断头自停瓷钩。

(2)电气式:

探测感知件

(二)夹纱器。

停车时,迅速将纱线夹住,防止筒纱因惯性继续引出。

四.测长及满轴自停装置。

9

为保证经轴内外密度均匀,在整经过程中不允许调节加压辊压力。

五.伸缩筘及其微动装置。

1.伸缩筘。

(八字形,表面镀铬)

保证经纱排列均匀、控制片纱幅度及片纱定位。

2.微动装置。

可作上下、左右微动,即可保证纱线排列均匀,又可防止纱线定点磨损筘齿。

第五节新型分条整机

一.整经滚筒的传动与制动

1.滚筒的传动

2.滚筒的制动

二.经控制台

除装有滚筒开、停按钮外,还有测厚辊,测长辊,定副筘等。

三.条带起始位置调节

按动换条按钮,便可使整经控制台横移至下一个条带起步位置。

四.倒轴部分

由倒轴器、主传动系统、支轴支架横移及升降装置(上落轴)装置、加压装置等组成。

五.分绞筘及分绞装置。

分绞作用是在条带开始卷绕前,把经纱分成上下两层,放进一根绞线,然后上下层交换位置,再放进一根绞线,两根绞线把经纱的排列顺序固定下来,以便穿经工作。

第六节整经工艺设计

一.整经工艺设计。

1.整经张力。

通过张力装置工艺参数及伸缩筘穿法来调节。

2.整经速度v

(1)纱线线密度。

线密度小、张力小、V  小。

(2)纱线的质量。

条干均匀、单丝强度较高、V大。

(3)筒子的质量与成形

结头少、成形好、 V大。

注:

鉴于目前纱线质量与筒子卷绕质量不够理想,一般V取400m/min,过高,断头率增加。

3.经纱的排列与穿法。

(1)经纱要求均匀,否则经轴表面凹凸不平。

(2)经纱穿筘方法以分排穿法为宜。

4.经轴卷绕密度。

(1)随压纱辊压力↑而↑。

(2)随整经张力↑而↑。

5.整经根数。

(1)以多头少轴为原则(过稀、不平整、片纱张力不匀)

(2)存在最佳整经根数m。

(与v也有关系)

过多、断头率↑,过少、张力不匀。

(3)一次并轴的各轴整经根数腰尽量相等或接近相等,并小于最大容筒数。

6.整经长度

为织轴上经纱长度的整数倍(浆伸率、回丝长度等)且略小于经轴的最大绕纱长度。

二.整经的产量与质量

(一)整经的产量。

1.理论产量kg/台.时

G理=60*Tt*m/10*10=6v*m*Tt/10m---整经根数Tt---线密度

2.实际产量

G实=k*G理K-----有效时间系数

(二)整经质量

1.纱线质量。

纤度、强力和断裂伸长率有减小趋势,但正常情况下,影响不大。

2.纱线卷绕质量

(1)长短码

(2)经轴表面不平整

(3)张力不匀

(4)倒断头。

三.整经技术发展趋势。

1.高速大卷装

2.完善纱线质量保护。

3.均匀纱线整经张力。

4.均匀的纱线排列一。

5.减少整经疵点。

6.静电消除装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