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简易卧式铣床的传动装置的课程设计(蜗杆减速器).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882225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1.6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设计简易卧式铣床的传动装置的课程设计(蜗杆减速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机械设计简易卧式铣床的传动装置的课程设计(蜗杆减速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机械设计简易卧式铣床的传动装置的课程设计(蜗杆减速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机械设计简易卧式铣床的传动装置的课程设计(蜗杆减速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机械设计简易卧式铣床的传动装置的课程设计(蜗杆减速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机械设计简易卧式铣床的传动装置的课程设计(蜗杆减速器).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机械设计简易卧式铣床的传动装置的课程设计(蜗杆减速器).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机械设计简易卧式铣床的传动装置的课程设计(蜗杆减速器).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机械设计简易卧式铣床的传动装置的课程设计(蜗杆减速器).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机械设计简易卧式铣床的传动装置的课程设计(蜗杆减速器).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机械设计简易卧式铣床的传动装置的课程设计(蜗杆减速器).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机械设计简易卧式铣床的传动装置的课程设计(蜗杆减速器).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机械设计简易卧式铣床的传动装置的课程设计(蜗杆减速器).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机械设计简易卧式铣床的传动装置的课程设计(蜗杆减速器).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机械设计简易卧式铣床的传动装置的课程设计(蜗杆减速器).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机械设计简易卧式铣床的传动装置的课程设计(蜗杆减速器).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机械设计简易卧式铣床的传动装置的课程设计(蜗杆减速器).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机械设计简易卧式铣床的传动装置的课程设计(蜗杆减速器).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机械设计简易卧式铣床的传动装置的课程设计(蜗杆减速器).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机械设计简易卧式铣床的传动装置的课程设计(蜗杆减速器).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机械设计简易卧式铣床的传动装置的课程设计(蜗杆减速器).doc

《机械设计简易卧式铣床的传动装置的课程设计(蜗杆减速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设计简易卧式铣床的传动装置的课程设计(蜗杆减速器).doc(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机械设计简易卧式铣床的传动装置的课程设计(蜗杆减速器).doc

目录

绪论设计任务书………………………………………………………1

第一章传动方案的分析和拟定………………………………………2

1.1采用带传动——蜗杆传动………………………………………………2

1.2采用二级圆锥——圆柱齿轮传动………………………………………2

1.3采用二级蜗杆——圆柱齿轮传动………………………………………3

1.4确定传动方案……………………………………………………………3

第二章传动装置总设计…………………………………………………4

2.1选择电动机类型和结构形式……………………………………………4

2.2选择电动机的容量………………………………………………………4

2.3确定电动机转速…………………………………………………………4

2.4计算传动装置的总传动比和分配各级传动比…………………………5

2.5计算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5

第三章蜗杆传动的设计计算…………………………………………6

3.1选择蜗杆传动类型………………………………………………………6

3.2选择材料………………………………………………………6

3.3蜗杆传动计算…………………………………………………………6

第四章轴的设计计算…………………………………………………10

4.1蜗杆轴的计算…………………………………………………………104.2涡轮轴的计算…………………………………………………………19

第五章键的选择和计算…………………………………………………28

5.1蜗轮轴上键的选择计算………………………………………………28

5.2蜗杆轴上键的选择计算…………………………………………………28

5.3蜗杆轴的联轴器上键的选择计算…………………………………29

第六章轴承和联轴器的选择和计算…………………………………31

6.1轴承和联轴器的选择…………………………………………………31

6.2轴承的校核计算……………………………………………………31

第七章箱体的设计…………………………………………………33

7.1箱体结构设计……………………………………………………33

7.2减速器附件及其结构设计………………………………………………34

设计心得体会…………………………………………………………37

计算与说明

主要结果

简易卧式铣床的传动装置设计

1.设计题目

设计用于简易卧式铣床的传动装置(如下图)。

(1)设计数据

数据编号

1

丝杠直径/mm

50

丝杠转矩/Nm

500

转速/r/min

20

丝杠直径∅50mm,丝杠转矩T=500N·m,转速n=20r/min,

(2)工作条件

室内工作,动力源为三相交流电动机,电动机双向运转,载荷较平稳,间歇工作。

(3)使用期限

设计寿命为12000h,每年工作300天;检修期间隔为三年。

(4)生产批量及加工条件

中等规模的机械厂,可加工7、8级精度的齿轮、蜗轮。

2.设计任务

1)确定传动方案,完成总体方案论证报告;

2)选择电动机型号;

3)设计减速传动装置。

3.具体作业

1)机构简图一份;

2)减速器装配图一张;

3)零件工作图二张(输出轴及输出轴上的传动零件);

4)设计说明书一份。

第一章传动方案的分析和拟定

对本题目进行分析:

首先,卧式铣床的刀具的行程有工作行程和返回行程,进行往返运动,这就决定着所设计的方案中电机是正反转工作的,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将频繁起动电动机正反转的要素考虑到设计方案中。

其次,卧式铣床作为一种加工工具,是用来满足一定的使用要求,需要将其精度考虑到设计方案中。

最后,要满足卧式铣床的功能要求,例如传递功率的大小,转速和运动形式。

此外还要适应工作条件(工作环境、场地、工作制度等),满足工作可靠、结构简单、尺寸紧凑、传动效率高、使用维护便利、工艺性和经济性合理等要求。

要同时满足这些要求是困难的,在进行传动系统方案设计时应统筹兼顾,保证重点。

根据机器的功能要求以及传动比大小,拟定以下三种传动方案

1.1采用带传动——蜗杆传动

方案一

图1-1

1.2采用二级圆锥——圆柱齿轮传动

方案二

图1-2

1.3采用二级蜗杆——圆柱齿轮传动

方案三

图1-3

1.4确定传动方案

带传动承载能力较小,传动相同转矩时,其结构尺寸要比其他传动形式的结构尺寸大,传动效率中等,传动精度低,但传动平稳,能缓冲吸振。

因此宜布置在高速级。

蜗杆传动可实现较大的传动比,结构紧凑,传动平稳。

头数较少时,效率较低,头数多或环面蜗杆效率高,但加工困难,成本高。

其承载能力较齿轮的低,当与齿轮传动同时应用时,宜布置在高速级,以减少蜗杆尺寸,节省有色金属;另外,由于在高速下,涡轮和蜗杆有较大的齿面相对滑动速度,易于形成动力润滑油膜,有利于提高承载能力和效率,延长寿命。

圆锥齿轮(特别时大直径,大模数的圆锥齿轮)加工困难,所以一般只在需要改变轴的分布方向时采用,并尽量放在高速级和限制传动比,以减小大锥齿轮的直径和模数。

斜齿轮的传动平稳性较直齿轮的好,常用于高速级或要求传动平稳的场合。

本设计是简易卧式铣床的传动装置设计,首先传动精确,不易用带传动;其次,锥齿轮加工困难,且对轴承的要求较高,也不宜采用。

故选择方案一,即采用蜗杆传动。

第二章传动装置总设计

2.1选择电动机类型和结构形式。

电动机类型和结构形式要根据电源、工作条件(温度、环境、空间尺寸等)和载荷特点(性质、大小、启动性能和过载情况)来选择。

根据工作条件和载荷特点应选用Y系列全封闭自扇冷式笼型三相异步交流电动机,电压380V。

2.2选择电动机的容量.

由机器的工作要求可知:

工作机所需功率Pw应由机器工作转矩和运动参数计算求得,

电动机至工作机之间传动装置的总效率,总效率按下式计算:

其中联轴器的效率;2头蜗杆传动的效率(已包括一对轴承的效率);滚动轴承的传动效率。

把各效率代入上式得

则所需电动机的功率

因载荷平稳,电动机额定功率略大于即可。

查《设计手册》表12—1,该电动机的额定功率应选择为1.5kW。

2.3确定电动机转速

丝杠工作转速为,蜗杆传动比范围为。

电动机的转速可选范围为

符合这一范围的同步转速有750,1000,1500,3000.由于750的转速不符合功率要求,可排除。

转速越高,重量约轻,价格越便宜,但减速器的传动比越大,外廓尺寸越大,制造成本越高,结构不紧凑。

所以,选择型号为Y100L-6的电动机,其转速为,异步转速为,重量为33Kg。

2.4计算传动装置的总传动比和分配各级传动比

总传动比

2.5计算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

0轴(电动机)

涡杆轴

丝杠

将各轴的参数列入表中

表一

轴名

功率(Kw)

转矩(Nm)

转速

r/min

传动比

效率

输入

输出

输入

输出

电动机

1.41

13.2

940

蜗杆轴

1.4

1.1

177

175

60

15.7

0.78

丝杠

1.06

506

500

20

1

0.99

Pw=1.05kW

Pd=1.41kW

I=47

计算与说明

主要结果

第三章蜗杆传动的设计计算

3.1选择蜗杆传动类型

根据GB/T10085-1988的推荐,采用渐开线蜗杆(ZI)

3.2选择材料

考虑到蜗杆传动功率不大,速度只是中等,故蜗杆用45钢,因希望效率高些,耐磨性好些,故蜗杆螺旋齿面要求淬火,硬度为45-55HRC。

涡轮用铸锡磷青铜

ZCuSn10P1,金属模铸造。

为了节约贵重的有色金属,仅齿圈用青铜制造,而轮芯用灰铸铁HT100制造。

3.1.3蜗杆传动设计计算

1.蜗杆副的滑动速度

因为

所以,蜗杆下置

初选[]值

由,查《机械设计手册》表9-8,得

°

查《机械设计手册》图9-6,的[]=0.43,(z=2)

2.中心距计算

由,查《机械设计手册》表9-9,得

使用系数

转速系数

查《机械设计手册》表9-1,得

弹性系数

寿命系数

查《机械设计手册》表9-7,得

接触系数

接触疲劳极限

接触疲劳最小安全系数

中心距

3.传动基本尺寸

蜗杆头数

蜗轮齿数

模数

蜗杆分度圆直径

蜗轮分度圆直径

蜗杆导程角得

蜗轮宽度

1.蜗杆:

分度圆直径

齿顶圆直径

齿根圆直径

2.蜗轮:

分度圆直径

齿顶圆直径

齿根圆直径

齿宽

4.齿面接触强度验算

许用接触应力

最大接触应力

合格

5.轮齿弯曲疲劳强度验算

轮齿弯曲疲劳极限查《机械设计手册》表9-1,得

弯曲疲劳最小安全系数

许用弯曲疲劳应力

轮齿最大弯曲应力

6.温度计算

传动啮合效率

轴承效率

搅油效率

总效率

散热面积

箱体工作温度

°

(中等通风,取)合格

7.精度等级公差和表面粗糙度的确定

考虑到所设计的蜗杆传动时动力传动,属于通用机械减速器,从GB/T10089-1988圆柱蜗杆、涡轮精度中选择8级精度,侧隙种类为f,标注为8fGB/T10089-1988。

查《机械设计手册》,得蜗杆齿面粗造度

蜗轮齿面粗造度

8.润滑油粘度和润滑方式

由,查表得粘度

润滑方式为浸油润滑

参数

涡轮

图如下

图3-1

第四章轴的设计

本章中的设计包括轴的尺寸和形状设计,轴的校核以及与轴配合的联轴器、键和轴承的选择。

4.1涡杆轴的计算

4.1.1轴上的功率、转速和转矩

由第二章相关数据得

蜗杆数据为

涡轮数据为

4.1.2初步确定轴的最小直径

根据课本表15-3,取,于是有

联轴器的计算转矩,查课本表14-1,取

再结合电动机的轴,查《机械设计手册》,选用LX2型弹性柱销联轴器,其公称转矩为。

半联轴器的孔径为,长度为。

4.1.3轴的结构设计

轴的尺寸和结构如图所示

图4-1

1.根据轴向定位的要求确定轴的各段直径和长度

为了使轴的直径与联轴器的孔径相适应,所以取1—2段的轴径;为了满足半联轴器的轴向定位要求,1—2轴段左端需制出一轴肩,故取2—3段的直径为;半联轴器与轴配合的毂孔长度,为了保证轴端挡圈只压在半联轴器上而不压在轴的端面上,故1—2段的长度应比略短一些,现取。

2.初步选择滚动轴承

因轴承同时受有径向力和轴向力作用,故选用单列圆锥滚子轴承。

根据工作要求,并根据,查《课程设计手册》表6—7初步选取0基本游隙组、标准精度级的单列圆锥滚子轴承30208,其尺寸为,故取;而

3.滚动轴承采用轴肩进行轴向定位

由表6—7还可以查出:

,所以取

因此:

轴段4—5与轴段5—6成为一个轴段;

轴段9—10与轴段10—11成为一个轴段。

4.计算蜗杆齿宽

由《机械设计》教材表11—4可查得:

当,时,的计算公式为:

和中值较大者。

通过计算分别得:

所以应选,现取

5.初步设计箱体尺寸

由《课程设计手册》表11—1可得箱座壁厚,箱盖壁厚,蜗轮外圆与内箱壁距离;它们分别为:

由于圆周速度小于,所以蜗杆在下,于是:

故取。

根据结构要求,轴承端盖应选用凸缘式轴承盖。

查《课程设计手册》表11—10可得:

螺钉直径,螺钉数为:

4;

根据轴承盖的结构设计,先取

由图可看出,箱体总长度为:

代入数据得:

从而可得:

6.由上一步可知,轴承端盖的总宽度为:

根据轴承端盖的装拆及便于对轴承添加润滑脂的要求,取端盖的外端面与半联轴器左端面间的距离

故取

至此,已初步确定了轴的各段直径和长度。

图4-2

确定轴上圆角和倒角尺寸

查《机械设计》教材表15—2,可得各轴间处的圆角半径以及轴端倒角。

(如图4—2)

轴左端倒角为1.6

轴右端倒角为1.0

2、3截面处的圆角为1.2

4、9截面处的圆角为1.6

df1=37.88mm

b2=55mm

t=58

dmin=12.6mm

T=18590N.mm

b1=75mm

计算与说明

主要结果

4.1.4求轴上的载荷

根据上图和有关数据,可求得各支反力和各面的力矩以及合成后的力矩,列表如下

载荷

水平面H

垂直面V

支反力

弯矩M

总弯矩

扭矩

4.1.5按弯扭合成应力校核轴的强度

进行校核时,通常只校核轴上承受最大弯矩和扭矩的截面的强度。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以及轴单向旋转,扭转切应力为脉动循环变应力,取,轴的计算应力

因为,,故安全。

4.1.6精确校核轴的疲劳强度

1.判断危险截面。

截面、2、3、只受扭矩作用,虽然键槽、轴肩及过渡配合所引起的应力集中均将削弱轴的疲劳强度,但由于轴的最小直径是按扭转强度较为宽裕地确定的,所以截面、2、3、均无需校核。

从应力集中对轴的疲劳强度的影响来看,截面4和9处轴肩及过度配合引起的应力集中最严重;从受载情况来看,截面上的应力最大。

截面9的应力集中影响和截面4的相近,但截面9不受扭矩作用,故不必做强度校核。

截面上虽然应力最大,但应力集中不大,而且这里轴的直径最大,故截面也不必校核。

截面6和7显然更不必校核。

因此该轴只需校核截面4左右两侧既可。

2.截面4左侧。

抗弯截面系数

抗扭截面系数

截面4左侧的弯矩为:

3.截面4上的扭矩为:

于是得截面上的弯曲应力为:

截面上的扭转切应力为:

轴的材料为45钢,调质处理。

由《机械设计》教材表15—1可查得。

截面上由于轴肩而形成的理论应力集中系数及按教材附表3—2查取。

因,;

经插值后可查得

又由附图3—1可得轴的材料的敏性系数为:

,;

故有效应力集中系数按《机械设计》教材式(附3—4)为

由《机械设计》教材附图3—2得尺寸系数;由附图3—3得扭转尺寸系数。

轴按精车加工,由〈〈机械设计〉〉教材附图3—4得表面质量系数为

轴未经表面强化处理,即,则按教材中式(3—12)及(3—12)可得综合系数值为:

又由〈〈机械设计〉〉教材3—1及3—2得碳钢

于是,计算安全系数值,按教材式(15—6)—(15—8)则得

故知其安全。

4.截面4右侧。

抗弯截面系数为:

抗扭截面系数为:

弯矩及弯曲应力为:

扭矩及扭转切应力为:

由教材表3—2查得,,

又由附图3—1可得轴的材料的敏性系数为:

于是,有效应力集中系数与4左侧相同。

即:

由《机械设计》教材附图3—2得尺寸系数

由附图3—3得扭转尺寸系数

由附图3—4得表面质量系数为

轴未经表面强化处理,即,则按教材中式(3—12)及(3—12)得综合系数值为:

所以轴在截面4右侧的安全系数为:

故该轴在截面4右侧的强度也是足够的。

4.2涡轮轴的计算

4.2.1轴上的功率、转速和转矩

由第二章相关数据得

大齿轮数据为

4.2.2初步确定轴的最小直径

根据课本表15-3,取,于是有

联轴器的计算转矩,查课本表14-1,取

再结合电动机的轴,查《机械设计手册》,选用LX4型弹性柱销联轴器,其公称转矩为。

半联轴器的孔径为,长度为,半联轴器与轴配合的毂孔长度。

4.2.3轴的结构设计

拟定轴上零件的装配方案

拟定轴上零件的装配方案是进行轴的结构设计的前提,它决定着轴的基本形式。

所为装配方案,就是预定出轴上主要零件的装配方向、顺序和相互关系。

该装配方案是:

右端轴承、轴承端盖、半联轴器依次从轴的右端向左安装,左端只装轴承及其端盖。

(轴的结构简图如图4—3所示)

图4-3

4.2.4轴向定位的要求确定轴的各段直径和长度

1.为了使轴的直径与联轴器的孔径相适应,所以取1—2段的轴径;为了满足半联轴器的轴向定位要求,1—2轴段左端需制出一轴肩,故取2—3段的直径为;半联轴器与轴配合的毂孔长度,为了保证轴端挡圈只压在半联轴器上而不压在轴的端面上,故1—2段的长度应比略短一些,现取。

2.初步选择滚动轴承。

因轴承同时受有径向力和轴向力作用,故选用单列圆锥滚子轴承。

根据工作要求,并根据,查《课程设计手册》表6—7初步选取0基本游隙组、标准精度级的单列圆锥滚子轴承30212,其尺寸为

故取;而

滚动轴承采用轴肩进行轴向定位,由表6—7还可以查出:

3.计算蜗轮齿宽。

由公式,可得

因此取

4.为了使蜗轮不发生轴向上的移动,应使轴段4-5的长度略小于蜗轮齿宽。

因此取;

根据结构设计要求,取轴肩。

为使蜗轮两侧面距箱体内壁的距离相等,

由结构设计要求,轴承端盖的总宽度取为:

根据轴承端盖的装拆及便于对轴承添加润滑脂的要求,取端盖的外端面与半联轴器左端面间的距离

故取

至此,已初步确定了轴的各段直径和长度。

5.确定轴上圆角和倒角尺寸

查《机械设计》教材表15—2,可得各轴间处的圆角半径以及轴端倒角。

(如图4-3)

轴左端倒角为2.0

轴右端倒角为1.6

2、3、4、5、6截面处的圆角都为2.0

4.2.5求轴上的载荷

M=4403.3N.m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