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科普阅读题选择题练习.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88414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72.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科普阅读题选择题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化学科普阅读题选择题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化学科普阅读题选择题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化学科普阅读题选择题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化学科普阅读题选择题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化学科普阅读题选择题练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化学科普阅读题选择题练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化学科普阅读题选择题练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化学科普阅读题选择题练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化学科普阅读题选择题练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化学科普阅读题选择题练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化学科普阅读题选择题练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化学科普阅读题选择题练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化学科普阅读题选择题练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化学科普阅读题选择题练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化学科普阅读题选择题练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化学科普阅读题选择题练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化学科普阅读题选择题练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化学科普阅读题选择题练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化学科普阅读题选择题练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科普阅读题选择题练习.docx

《化学科普阅读题选择题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科普阅读题选择题练习.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化学科普阅读题选择题练习.docx

化学科普阅读题选择题练习

化学科普阅读题选择题练习

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

1.(5分)阅读下列科普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1)1915年4月22日下午5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两军对峙的比利时伊珀尔战场,趁着顺风,德军一声令下开启了大约6000只压缩氯气(Cl2)钢瓶。

霎时间,在长约60公里的战线上,黄绿色的云团飘向法军阵地。

所经之地绿色植被枯黄褪色;英法士兵先是咳嗽继而喘息,甚至死亡,部分逃到高高的山上的士兵活了下来;战场上的武器锈迹斑斑。

这就是战争史上第一次化学战。

(1)推测氯气可能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

(2)推测氯气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

(3)元素周期表中氯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______。

(材料2)氯气可用于制备多种消毒剂。

①二氧化氯是一种高效、安全环保型杀菌消毒保鲜剂。

②漂白粉是一种广泛普及的杀菌消毒漂白剂,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Ca(ClO)2],其水溶液遇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和次氯酸[HClO],HClO起到杀菌、消毒、漂白的作用。

(1)①中二氧化氯的化学式为ClO2,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2)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答案】【材料1】

(1)黄绿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刺激性气味)

(2)毒性、与金属反应(氧化性、漂白性、腐蚀性)(3)17【材料2】

(1)+4

(2)Ca(ClO)2+H2O+CO2===CaCO3↓+2HClO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材料的叙述可知,【材料1】

(1)氯气可能具有的物理性质是黄绿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刺激性气味);

(2)氯气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是毒性、与金属反应(氧化性、漂白性、腐蚀性);(3)元素周期表中氯元素的原子中,具有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故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7;【材料2】

(1)①中二氧化氯的化学式为ClO2,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可根据化学式中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故为+4价;

(2)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O)2+H2O+CO2===CaCO3↓+2HClO。

考点:

物质的性质、用途

2.碳酸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吕布兰、索尔维和侯德榜为碳酸钠的工业化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

I、吕布兰法

1789年,法国医生吕布兰(N.Leblanc,1742-1806)以食盐、浓硫酸、木炭和石灰石为原料,开创了规模化工业制取碳酸钠的先河,具体流程如图:

(1)碳酸钠俗称__________。

(2)不断有科学家对吕布兰法进行改进,是因为此法有明显不足,请写出一条不足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索尔维法

1892年,比利时工程师索尔维发明氨碱法制碳酸钠,又称索尔维法。

原理如下:

NaCl+NH3+CO2+H2O═NaHCO3↓+NH4Cl2NaHCO3

Na2CO3+CO2↑+H2O。

某兴趣小组采用下列装置模拟索尔维法制备碳酸氢钠,进而制得碳酸钠,实验完毕后,将三颈烧瓶内的反应混合物过滤、洗涤、低温干燥,并将所得固体置于敞口容器中加热,记录剩余固体质量,实验记录如下:

加热时间/min

t0

t1

t2

t3

t4

t5

剩余固体质量/g

未记录

15.3

13.7

11.9

10.6

10.6

请回答下列问题:

(3)装置图中,饱和NaHCO3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达)

(4)有同学认为应该在长颈漏斗内放置一团蘸有酸液的棉花,理由是______

(5)根据实验记录,计算t2时NaHCO3固体的分解率是________(已分解的NaHCO3质量与加热前原NaHCO3质量的比值)(精确到0.1%)。

若加热前NaHCO3固体中还存在少量NaCl,上述计算结果将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6)制碱技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把持在英、法等西方国家手中,我国化学工程专家侯德榜先生独立摸索出索尔维法并公布与众,又于1943年创造性地将制碱与制氨两种工艺联合起来,基本消除废弃物的排放,同时生产出碳酸钠和氯化铵两种产品,这就是著名的侯氏制碱法。

下列认识或理解正确的是(______)

A科学认识是在曲折的、艰辛的积累过程中不断进步的;

B“科技兴邦、实业救国”是侯德榜先生回国研究的巨大动力;

C侯氏制碱法大大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它符合当今“绿色化学”的理念。

【答案】纯碱、苏打污染环境

吸收氨气、防止空气污染50%偏小ABC

【解析】

【分析】

【详解】

(1)碳酸钠俗称纯碱或苏打,故答案:

纯碱、苏打。

(2)吕布兰法制备纯碱过程中有一氧化碳、氯化氢气体产生,污染环境,故答案:

污染环境。

(3)稀盐酸易挥发出氯化氢气体,碳酸氢钠溶液可与氯化氢气体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故答案:

(4)浓氨水易挥发出氨气,为防止氨气逸散,污染空气,可放置一团蘸有酸液的棉花,故答案:

吸收氨气、防止空气污染。

(5)解:

设原

的质量为x,

时刻,分解的

的质量为y。

答:

时刻,

的分解率是50%,

若加热前碳酸氢钠中混有氯化钠,则最终得到固体质量偏大,由此计算得到的原固体总质量偏大,

时刻分解的

的质量不变,则分解率偏小。

故答案:

50%、偏小。

(6)根据题意,A、科学认识是在曲折的、艰辛的积累过程中不断进步的,A符合题意;B、“科技兴邦、实业救国”是侯德榜先生回国研究的巨大动力,B符合题意;C、侯氏制碱法大大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它符合当今“绿色化学”的理念,C符合题意。

故答案:

ABC

3.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灭火弹”是一种常见的灭火器材,主要分为沙石灭火弹和干粉灭火弹目前市场上的灭火弹主要以干粉为主。

超细干粉灭火剂是目前国内外已查明的灭火剂中,灭火浓度最低,灭火效能最高,灭火速度最快的一种。

超细干粉灭火剂单位容积灭火效率是哈龙灭火剂的2-3倍,是普通干粉灭火剂的6-10倍,是七氟丙烷灭火剂的10倍以上,是二氧化碳的15倍;超细干粉灭火剂对大气臭氧层耗减潜能值(ODP)为零,温室效应潜能值(GWP)为零,对人体皮肤无刺激对保护物无腐蚀,无毒无害;超细干粉灭火剂灭火后残留物易清理,不会造成火场中人员中毒或窒息死亡。

同时,超细干粉灭火剂储存期限可达10年,不需频繁更换及维护。

“灭火弹”具有两种引爆方式供使用者选择,一种是拉发式(又称主动式),用力拉出拉索后延时七秒钟即爆炸;另一种是引燃式(又称被动式),使用时只须撕开封皮掏出超导热敏线用力投入火场即可。

在扑灭森林大火时,由于人员多,接受灭火弹使用方法培训的专业人员少,因而应该选用引燃式超细干粉灭火弹,这种灭火弹只要投入火场,成功率几乎是百分之百,能显著减少扑救人员的伤亡。

而在应用于其它方面的灭火,则可根据现场情况选用,比如一些狭小场所或投挪不准的失火点、火灾场所会导致灭火弹滚动而不易被火苗点燃灭火弹的情况,适宜于使用拉发式灭火弹。

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常见灭火弹主要分为沙石灭火弹和____

(2)下列关于超细干粉灭火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

A是灭火效能最高的一种灭火剂B对大气臭氧层耗减潜能值为零

C灭火后残留物易清理D会造成火场中人员中毒或窒息死亡

(3)某种干粉灭火剂的主要成分是NaHCO3,遇热时NaHCO3会分解生成Na2CO3并放出CO2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4)狭小场所或投掷不准的失火点灭火时,适用于使用____(填“拉发式”或“引燃式”)灭火弹

(5)“森林防火,人人有责”。

请你对预防森林火灾提一条建设性意见____

【答案】干粉灭火弹ABC

拉发式禁止火种(严禁烟火)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短文可知,常见灭火弹主要分为沙石灭火弹和干粉灭火弹;

(2)A超细干粉灭火剂是目前国内外已查明的灭火剂中,灭火浓度最低,灭火效能最高,灭火速度最快的一种,故选项正确;

B超细干粉灭火剂对大气臭氧层耗减潜能值(ODP)为零,温室效应潜能值(GWP)为零,故选项正确;

C超细干粉灭火剂灭火后残留物易清理,故选项正确;

D超细干粉灭火剂不会造成火场中人员中毒或窒息死亡,故选项错误;

故选ABC。

(3)碳酸氢钠遇热会分解成碳酸钠和二氧化碳,方程式为:

(4)狭小场所或投掷不准的失火点灭火时,适用于使用拉发式灭火弹,引燃式灭火弹需要用力投入火场;

(5)“森林防火,人人有责”,预防森林火灾最主要的就是禁止火种(严禁烟火),还可以建立防火隔离带,建立森林火灾的预警网络系统等。

4.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是逐渐深入的。

如图是不同时期科学家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

1808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

他认为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不可再分割;同一类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的原子是以简单的整数比相结合。

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森发现原子中存在电子。

1904年汤姆森提出了一个被称为“西瓜式”结构的原子结构模型,电子就像“西瓜子”一样镶嵌在带正电的“西瓜狐”中。

电子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是由更小的粒子构成的。

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做了一个实验:

用一束质量比电子大很多的带正电的高速运动的粒子轰击金箔,结果大多数

粒子能穿过金箔且不改变原来的前进方向,但也有一小部分改变了原来的方向,还有极少数的

粒子被反弹了回来。

据此他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

(1)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汤姆森发现了原子中的电子,这在当时是件很了不起的事,但由于受到那时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他们的理论中存在一些缺陷甚至错误,按照目前初中阶段你学的原子结构的理论,你认为道尔顿的原子论存在的缺陷是_________。

汤姆森原子结构模型的缺陷是________。

(2)根据卢瑟福的实验所产生的现象,不能够获得的结论是______。

A原子核体积很小B原子核质量较大

C原子核带有正电D核外电子带有负电

(3)通过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历史,你对科学的发展有哪些感想?

____________。

【答案】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不可再分割没有发现带正电荷的原子核D科学是不断发展的,科学道路是曲折而漫长的,每一种科学理论都有它的局限性

【解析】

【分析】

(1)根据物质的构成、原子结构知识回答;

(2)根据卢瑟福的实验所产生的现象分析判断,注意着重分析现象发生的原因;

(3)随研究的深入和时间的推移,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越来越接近事实真象回答。

【详解】

(1)直接构成物质的微粒有三种:

分子、原子、离子,它们都能直接构成物质,故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结论不正确,原子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荷的核外电子构成的,电子很小,通过高速运动占据了原子核外相对很大的空间,且原子不是实心球体;

故填:

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不可再分割;没有发现带正电荷的原子核。

(2)用一束质量比电子大很多的带正电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结果是大多数α粒子能穿过金箔且不改变原来的前进方向,说明原子核相对很小,原子内部有相对较大的空间;但有一小部分改变了原来的方向,说明原子核带正电荷,因为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在α粒子从原子核附近通过时,造成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方向;还有极少数的α粒子被反弹了回来,说明原子核质量远远大于α粒子,也就是说原子核质量较大;由以上分析可知:

A、原子核体积很小,正确;

B、原子核质量较大,正确;

C、原子核带有正电,正确;

D、核外电子带有负电,错误,以上实验现象不能说明核外电子带有负电。

故选D。

(3)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过了无数自我否定,而是逐渐接近事实真象,可见,科学是不断发展的,科学发展的道路是曲折而漫长的;每一种科学理论都有它的局限性;

故填:

科学是不断发展的,科学道路是曲折而漫长的,每一种科学理论都有它的局限性。

5.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原文作者:

董丽颖、张永刚等,原文有删改)

传统纸质纤维的易燃性是众多纸质文物损毁消失的一个主要原因。

探索基于无机材料的新型耐火纸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羟基磷灰石(HAP)是一种天然矿物质,其组成可表示为Ca5(PO4)3(OH),呈现白色,是制造耐火纸的一种理想原料。

早期制备的HAP纳米线长度较短,一般小于10p*m,柔韧性较差。

后经改进,制得的HAP超长纳米线的直径约为10nm,长度在几十微米到100ptm之间,具有超长的长度和超高的长径比,从而具有高柔韧性。

用HAP超长纳米线制备的新型无机耐火纸具有高柔韧性,可以任意卷曲,可耐高温,不燃烧,并且具有优良的书写和打印功能。

这样的耐火纸有望应用于书籍、重要文件及档案的长久安全保存。

研究者还发现,HAP超长纳米线耐火纸对多种有机污染物具有较高的吸附量,可以用于处理废水,其对水中有机物的吸附量如图(a)所示;用回收的耐火纸再次吸附有机物,循环使用5次,每次的吸附量如图(b)所示。

近来,一种对PM:

细颗粒物有吸附作用的新型HAP超长纳米线被研发出来,并制成口罩的滤芯,这种材料有望在空气净化领域发挥作用。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Ca5(PO4)3(OH)是制造耐火纸的一种理想原料”可推测其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

(2)与传统纸张相比,HAP超长纳米线制成纸张的优点是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

(3)HAP超长纳米线耐火纸对氯仿的吸附量可以达到_______g•g-1(结果取整数)。

(4)吸附有机污染物时,HAP超长纳米线耐火纸____(填“能”或“不能”)重复使用。

(5)下列说法合理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

AHAP纳米线的长度对耐火纸的柔韧性有较大影响

BHAP超长纳米线耐火纸难溶于水

CHAP超长纳米线耐火纸只对氯仿有吸附作用

【答案】不易燃韧性好,耐高温,不燃烧7能AB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由“耐火”可知其具有不易燃烧的化学性质;

(2)后经改进,制得的HAP超长纳米线的直径约为10nm,长度在几十微米到100ptm之间,具有超长的长度和超高的长径比,从而具有高柔韧性;用HAP超长纳米线制备的新型无机耐火纸具有高柔韧性,可以任意卷曲,可耐高温,不燃烧,并且具有优良的书写和打印功能;

(3)由统计表中的数据可知,HAP超长纳米线耐火纸对氯仿的吸附量可以达到7g•g-1;

(4)HAP超长纳米线耐火纸对多种有机污染物具有较高的吸附量,可以用于处理废水,其对水中有机物的吸附量如图(a)所示;用回收的耐火纸再次吸附有机物,循环使用5次;

(5)A.早期制备的HAP纳米线长度较短,一般小于10p*m,柔韧性较差。

后经改进,制得的HAP超长纳米线的直径约为10nm,长度在几十微米到100ptm之间,具有超长的长度和超高的长径比,从而具有高柔韧性,故说法正确;

B.HAP超长纳米线耐火纸对多种有机污染物具有较高的吸附量,可以用于处理废水,HAP超长纳米线耐火纸难溶于水,故说法正确;

C.HAP超长纳米线耐火纸对多种有机污染物具有较高的吸附量,故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不易燃;

(2)韧性好(或耐高温或不易燃烧);(3)7;(4)能;(5)AB

6.认真阅读下面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酸奶因其独特风味、营养丰富等原因,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酸奶不但保留了牛奶的所有优点,而且某些方面还扬长避短,成为更加适合于人类的营养保健品。

其一,酸奶在发酵过程中除将大量的乳糖分解成单糖外,还将蛋白质水解变成微细的凝块,含有丰富的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营养更高,更易于吸收。

其二,酸奶中的脂肪代谢优于牛奶,酸奶中含有3%的脂肪,其脂肪易于消化,同时酸奶中的磷脂肪能促进脂肪乳化,从而调节胆固醇浓度。

其三,酸奶发酵后,牛奶中的钙被转化为水溶形式,更易被人体吸收利用。

目前,市场上既有酸奶,又有各种口味的酸奶饮料。

酸奶饮料是在牛奶中加入水、糖或甜味剂,经人工调酸制成的饮料,其中所含的蛋白质、脂肪远远不能与酸奶相比,营养只有酸奶营养的三分之一。

在选购酸奶时,消费者应认真区分酸奶和酸奶饮料,选购时要看清产品标签上标注的是酸奶还是酸奶饮料。

发酵型酸奶因含有活性益生菌,从生产到销售都必须冷藏完成,所以进入商场超市后都是在低温奶销售区(冷藏柜)。

酸奶很适合青春期正在发育的青少年或患骨质疏松症的中老年饮用。

饮用时要注意合理方法和时机,可在饭后2小时饮用,因为饭后胃液的pH值上升,这种环境很适合乳酸菌生长,能让酸奶的营养充分发挥;别空腹喝酸奶,酸奶中活性乳酸菌只有pH值在4以上才能生长,而空腹时pH都在2以下,所以乳酸菌就会被胃酸杀死,营养价值就会大打折扣;不要加热喝,如果温度过高,酸奶中的有益菌就会失去活性。

由于酸奶不含防腐剂,如果保存条件不好,酸奶中的活体乳酸菌会不断繁殖,产生的乳酸使酸度不断提高,酸奶的口感变得过酸,严重时酸奶会变质。

因此,夏季要注意冷藏和保存时间。

(1)酸奶优于牛奶的原因是_____。

A含有丰富的人体必需的氨基酸

B脂肪代谢好

C有利于钙的吸收

D保质期长

(2)从营养的角度看,一般不选择酸奶饮料的原因是_____。

(3)酸奶很适合青春期正在发育的青少年或患骨质疏松症的中老年饮用,因为,这部分人群更需要补_____。

(4)活性乳酸菌生长的pH是_____。

A大于7B等于7C大于4D小于2

(5)对于酸奶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饭前饭后饮用均可

B不要加热后饮用

C注意冷藏

D酸奶中含有防腐剂

【答案】ABC营养只有酸奶营养的三分之一钙CBC

【解析】

【详解】

(1)酸奶不但保留了牛奶的所有优点,而且某些方面还扬长避短,成为更加适合于人类的营养保健品。

其一,酸奶在发酵过程中除将大量的乳糖分解成单糖外,还将蛋白质水解变成微细的凝块,含有丰富的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营养更高,更易于吸收;其二,酸奶中的脂肪代谢优于牛奶,酸奶中含有3%的脂肪,其脂肪易于消化,同时酸奶中的磷脂肪能促进脂肪乳化,从而调节胆固醇浓度;其三,酸奶发酵后,牛奶中的钙被转化为水溶形式,更易被人体吸收利用;由于酸奶不含防腐剂,如果保存条件不好,酸奶中的活体乳酸菌会不断繁殖,产生的乳酸使酸度不断提高,酸奶的口感变得过酸,严重时酸奶会变质,因此,酸奶保质期不宜过长。

故选ABC;

(2)酸奶饮料是在牛奶中加入水、糖或甜味剂,经人工调酸制成的饮料,其中所含的蛋白质、脂肪远远不能与酸奶相比,营养只有酸奶营养的三分之一;

(3)酸奶中富含钙元素,钙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儿童缺钙会患佝偻病,老年人缺钙易患骨质疏松症;

(4)根据“别空腹喝酸奶,酸奶中活性乳酸菌只有pH值在4以上才能生长,而空腹时pH都在2以下,所以乳酸菌就会被胃酸杀死,营养价值就会大打折扣”可知,酸奶中活性乳酸菌只有pH值在4以上才能生长。

故选C;

(5)A、酸奶饮用时要注意合理方法和时机,可在饭后2小时饮用,因为饭后胃液的pH值上升,这种环境很适合乳酸菌生长,能让酸奶的营养充分发挥,故A错误;

B、酸奶不要加热喝,如果温度过高,酸奶中的有益菌就会失去活性,故B正确;

C、发酵型酸奶因含有活性益生菌,从生产到销售都必须冷藏完成,故C正确;

D、酸奶中不含防腐剂,故D错误。

故选BC。

【点睛】

本题通过酸奶和酸奶饮料知识的介绍,考查了获得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认真阅读,获取有用信息,并结合已有的知识,理解信息。

7.品味馒头中的化学

山西是面食的王国。

发面馒头是山西人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一道美食。

制作馒头的面粉是由小麦经筛选清洗后研磨而成的,其主要成分是淀粉(C6H10O5)n)。

制作馒头首先要发面,过去,人们用“老面”当“起子”,让面团发酵,由于“老面”中同时含有乳酸菌,乳酸菌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有酸味的乳酸,加入适量的碱面可除去酸味,使馒头酥松多孔。

乳酸具有酸的通性。

有时候,人们也用小苏打作发酵粉,小苏打受热易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使用时可在小苏打中加入一定量的食酷,这样蒸出的馒头不仅暄软,而且碱味还不大。

现在人们大多用酵母菌发酵,当面团中缺乏氧气时,酵母茵通过将葡萄糖转化成为二氧化碳和乙醇来获取能量,化学方程式为

,产生的二氧化碳将面团发起,而酒精则挥发。

在有氧气的环境中,在酶的催化作用下,酵母菌将葡萄糖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酵母菌最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是20-~30°C,温度达到60°C时酵母菌死亡。

酵母细胞中含有碳、氢、氧、磷、钙、铁、铜、锌、钴等元素。

我们在吃馒头时,少量的淀粉在咀嚼过程中被口腔中的淀粉酶催化,从而发生水解反应,生成麦芽糖(C12H22O11),大部分的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被彻底消化为能被人体吸收的葡萄糖。

小麦中含有较为丰富的B族维生素,B族维生素在酸性溶液中很稳定,即使加热也不会分解。

而在碱性环境中很容易被分解破坏,即使温度不是太高也是如此。

B族维生素还怕高温,怕漂白粉、氯气、二氧化硫和双氧水等物质,而且还容易在淘米、洗淀粉的过程中溶在水里流失掉。

B族维生素有助您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昂扬的情绪。

根据短文回答问题:

(1)向“老面”发好的面团中加入碱面,发生反应的微观实质是____________。

(2)用小苏打做发酵粉,蒸出的馒头暄软多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酵母菌发酵时,应将面团放在____________的环境中,酵母菌有氧呼吸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写出酵母菌中含有的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

A人体摄人淀粉后主要在胃里被消化

B用酵母菌发酵制作馒头时,不需要加碱面

C二氧化硫漂白馒头,不会影响健康

D长期食用加入大量碱面的馒头,人体会缺乏B族维生素

【答案】碳酸根离子和氢离子反应生成水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小苏打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或小苏打受热分解生成的碳酸钠能与食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或小苏打能与食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都写出或写一点)温暖(或20~30°C)

铁、铜、锌、钴中的任一种,写名称或元素符号均可B、D

【解析】

【详解】

(1)向“老面”发好的面团中加入碱面,发生反应的微观实质是:

碳酸根离子和氢离子反应生成水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

(2)用小苏打做发酵粉,蒸出的馒头暄软多孔的原因是:

小苏打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或小苏打受热分解生成的碳酸钠能与食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或小苏打能与食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3)酵母菌最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是20~30°C,故用酵母菌发酵时,应将面团放在20~30℃的环境中;

在有氧气的环境中,在酶的催化作用下,酵母菌将葡萄糖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酵母细胞中含有碳、氢、氧、磷、钙、铁、铜、锌、钴等元素,含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有铁、钴、锌、铜等。

(4)A、由资料可知,大部分的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被彻底消化为能被人体吸收的葡萄糖,不符合题意;

B、用酵母菌发酵制作馒头时,不含乳酸菌,不需要加碱面,符合题意;

C、二氧化硫对人体有害,不能用来漂白馒头,不符合题意;

D、由资料可知,B族维生素在酸性溶液中很稳定,即使加热也不会分解。

而在碱性环境中很容易被分解破坏,故长期食用加入大量碱面的馒头,人体会缺乏B族维生素,符合题意。

故选BD。

【点睛】

常量元素:

CHONPKSKCaNaCl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