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基还财阅读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886229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9.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孝基还财阅读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孝基还财阅读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孝基还财阅读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孝基还财阅读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孝基还财阅读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孝基还财阅读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孝基还财阅读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孝基还财阅读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孝基还财阅读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孝基还财阅读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孝基还财阅读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孝基还财阅读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孝基还财阅读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孝基还财阅读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孝基还财阅读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孝基还财阅读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孝基还财阅读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孝基还财阅读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孝基还财阅读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孝基还财阅读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孝基还财阅读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孝基还财阅读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所以,上一代和下一代密不可分。

我们看这个字就好像一个儿子背负着一个老子。

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即代代相传。

上一代总是想着如何培育下一代,才能对他的父母、他的祖先有所交代;

同时为社会培养出一个好孩子,也是对社会有所交代。

而孩子理应将奉养父母的责任扛在肩上,时时想着父母、孝顺父母,不仅养父母之身,还要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和父母之智慧,这样才能真正让父母身心更快乐,生活更圆满。

在新时期孝的含义更加广泛,概括起来有三种:

首先是对父母的孝,要孝敬父母;

其次,是对国家忠诚;

最后,是通过孝敬他人使自己的人格、品行得到升华,这也正是“孝”的最高境界。

二、悌:

悌是会意字,一个“心”字,跟一个弟弟的“弟”,心在弟旁,表示哥哥对弟弟妹妹的关心;

心中有弟,就是兄弟间彼此诚心友爱。

而弟又有“次第”的意思,即弟弟对哥哥要尊敬顺从。

而哥哥对弟弟要爱护,顺其正而加以诱掖之。

兄弟之间如能各尽其道,自然和睦友爱。

兄弟者,手足也。

兄弟之间要相互关心友爱,彼此息息相通,因为兄弟之间有直接的血缘关系,如同树木一样,同根连枝。

做兄长的要友爱、关心弟弟,做弟弟的要恭敬、尊重兄长。

兄弟之间如果将利益放在第一位,亲情放在第二位,就大错特错了。

不但有违兄弟之道,也有违孝道,因为假如兄弟反目,最痛心的是父母。

所谓“三岁看老”,三岁的孩子谦逊知礼,其后必有大成。

所以兄弟之间要懂得珍爱,相互勉励、扶持,切莫伤和气。

毕竟“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

由此推及,周围的人也会融合为一家人,正如106岁的新加坡“国宝”许哲女士所说:

“我们都是兄弟姐妹。

”如此上下和睦,祥和之气弥漫于宇宙之间,这才是真正的自然之道啊!

《弟子规》中“首孝弟”确实是教育的大根大本。

在家知道孝敬父母,在外面才知道尊敬老师、尊敬领导;

在家懂得友爱兄弟,在外面才知道关心朋友、团结同事。

在家里把孝道行好了,在社会上才能更好地接人待物。

中国老式住宅的大门上往往有这样一副对联:

“忠孝传家久,诗书济世长”,意思是说,孝子出来做事一定是忠臣,不孝父母的人不会懂得爱国家、爱君主、爱百姓。

中国在隋朝以前没有科举制度,国家挑选人才,首先要从各地举荐的孝子中选拔,叫做“举孝廉”,本书就有多处列举“孝廉”出身的人物。

三、忠:

忠为会意字,一个“中”字,加一个“心”字,表明“心正”,一个人的心不偏不斜,是为“忠”。

换句话说,就是经典里面讲的正知正见。

你的言语出之于正知正见,亦为“忠”。

而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忠于自己的祖国和人民。

四、信:

是指做人诚实不欺骗别人,我们与人交往要有诚信。

民无信不立,与人交往,言必合宜,绝不食言,不妄语,不轻诺,言既出,事必行。

五、礼:

是由一定社会的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形成的大家共同遵守的礼仪。

所以我们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应学会礼仪,以礼待人。

即洁身自爱,知节用和,克己制欲,不涉奸乱,端正心思,以德治事。

六、义:

是指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有正义感。

在社会活动中言行举止合乎正义和公益,不起盗心,不占便宜,不偏不倚,俯仰无愧。

七、廉:

是指人的品行正,不贪污,廉洁自律。

我们做事情应当洁身自爱、廉洁奉公,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世界观。

在思想上以清廉为乐。

就我们社会里的官员来说,首先是要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要真正认识到,官是人民的公仆,要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在思想上以勤政廉政为乐,以贪污受贿为耻。

同时,要建立好对权力的监督制约体系,保证官员的权力沿着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运行,在行动上耻于“贪”。

这对“拒腐蚀,永不沾”,也许是最好的药方。

八、耻:

是说做人应懂得知耻、要有羞愧感。

孔子曰:

“知耻近乎勇”,一个民族的强盛,往往崛起于这个民族自知所遭受的耻辱,继而才能勃发图强之力。

二00七年九月十五日

(第二版)

目录

八德篇

孝篇(24孝)1

1、虞舜耕田2、仲由负米3、闵损芦衣4、曾参养志

5、老莱斑衣6、郯子鹿乳7、汉文尝药8、郭巨埋儿

9、江革负母10、蔡顺拾椹11、姜诗出妇12、黄香温

13、董永卖身14、丁兰刻木15、陆绩怀桔16、孟宗哭竹

17、王裒泣墓18、王祥剖冰19、吴猛饱蚊20、黔娄尝粪

21、寿昌弃官22、庭坚涤秽23、李忠辟震24、实夫拜虎

【附】1、老虎引路2、李密孝祖母3、史可法感恩老师

4、杨黼活佛5、道纪法师孝母

悌篇(24悌)28

1、泰伯采药2、赵孝争死3、许武教弟4、姜肱大被

5、缪彤自挝6、王览争酖7、庚衮侍疫8、刘琎束带

9、牛弘不问10、田真叹荆11、李绩焚须12、文本乞恩13、公艺百忍14、士选让产15、陈昉百犬16、文灿拒间17、温公爱兄18、朱显焚券19、张闰无私20、章溢代戮21、郑濂碎梨22、廷机教弟23、严凤敬兄24、世恩夜待

【附】1、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上)(下)

2、季札让国3、兄弟折箭

忠篇(24忠)59

1、龙逢极谏2、比干死争3、张良复仇4、纪信代死

5、苏武牧羊6、日磾笃慎7、丙吉护储8、朱云折槛

9、李善乳主10、嵇绍卫帝11、敬德瘢痍12、元方举知13、金藏剖心14、真卿劲节15、李绛善谏16、李沆不阿17、王旦荐贤18、岳飞报国19、孟容制强20、洪皓就鼎21、孝孺斩衰22、铁铉背立23、于谦劝王24、守仁求心

【附】但愿主公常清明

信篇(12信)89

1、魏征妩媚2、季札挂剑3、郭伋亭候4、朱晖许堪

5、张劭待式6、陈实期行7、羊祜推诚8、曹摅约囚

9、刘平期贼10、戴胄守法11、子仪见酋12、曹彬激诚

礼篇(12礼)97

1、孔子尽礼2、伯禽趋跪3、宋桓罪己4、锄麑触槐

5、孙晷温恭6、荣绪拜经7、原平恭耕8、索敞严肃

9、彦光易俗10、德言对经11、朱熹间居12、居仁敬斋

义篇(12义)105

1、仲淹义田2、天祥衣带3、宋弘念旧4、关公秉烛

5、祖逖避难6、公义变俗7、汉宾惠人8、冯谖焚券

9、袁升还妾10、孝基还财11、云敞葬师12、刘濠焚宅

廉篇(12廉)118

1、大禹克俭2、孔明洁身3、刘宠钱清4、孟尝还珠

5、杨震四知6、山涛封丝7、隐之饮泉8、虞愿见石

9、甄彬赎苎10、孙谦感物11、包拯贡砚12、许衡心主

【附】方志敏以清贫为财富

耻篇(12耻)129

1、句践尝胆2、相如称疾3、丘明素臣4、王烈遗布

5、管宁善化6、朱冲送牛7、元琰避盗8、弘景异操

9、于义决讼10、钱徽焚书11、卢革避试12、纯仁无愧

女德篇

孝篇(12孝)137

1、皇英妇道2、妙真祝寿3、赵妇感火4、储范织席

5、赵王辟疫6、木兰从军7、夏王糟糠8、秀贞谏母

9、吴冯感化10、崔唐乳姑11、菊花无怨12、刘女代耕

悌篇(12悌)145

1、柳卢睦族2、统姊助粟3、韩郑鞠叔4、陈王堂前

5、章嫂让儿6、少娣化嫂7、魏王谢过8、敦妻担金

9、秀姑友恭10、余陈让产11、穗女抚弟12、欧冯均产

忠篇(12忠)152

1、樊姬进贤2、魏负匡君3、滂母无憾4、李秀忠烈

5、虞孙诲忠6、朱韩新城7、长孙规谏8、徐惠匡君

9、董杨训儿10、陈冯杖子11、施氏奴事12、蓝姐捕盗

信篇(12信)159

1、母师止闾2、义母践诺3、陈妇一诺4、程妻守鞋

5、钱林心许6、潘金止旌7、定姜戒诬8、昌蒲慎言

9、邓曼抚民10、冬梅践言11、卢女慰父12、王陈抱子

礼篇(12礼)165

1、太妊斋庄2、姜后脱簪3、缺妻敬馌4、宿瘤采桑5、杨刘责子6、申国家规7、意辛礼法8、公乘责弟9、礼圭尊祭10、郑崔夜绩11、楚媛不违12、杜后礼法

义篇(12义)172

1、臧氏义保2、嫠清捐产3、苞母勖子4、章练全城5、义姑退兵6、平阳义师7、郑卢冒刃8、包崔尺组9、吴谢笞贺10、张高义妇11、陈林义母12、义颛祷侄

【篇二:

中华德育故事】

育故事孝篇

周朝时期,孔子门生之中,德行出众。

以孝行著称的闵子骞,在他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

为了更好的照顾闵损,父亲续娶了一位妻子。

后来,继母生了两个孩子,

这年冬天,闵损父亲要外出了。

对闵损说:

“有你娘在家照顾你,我也就放心了。

记住,在家要听娘的话。

”闵损说:

“放心吧”。

然后父亲就走了。

父亲外出以后,闵损的生活就在砍柴挑水之间飞快度过。

家里所有的重活,几乎都落在他一个人肩上。

但是闵损对此没有一点怨言。

继母的两个孩子在放风筝,继母对闵损说:

“闵损,还不赶紧干活儿!

劈完柴禾,再把水缸里的水填满。

“是的,母亲。

”这时候,他的两个弟弟在争着吃饭,不让闵损和他们一起围着桌子吃饭。

当闵损看到继母为兄弟夹菜时,不仅想起生母对自己的教诲。

生母教导闵损说:

“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

到了冬天,后母让他穿着芦花填的“棉衣”,而让两个亲生儿子穿用棉花填做的棉衣。

闵损被冻得直哆嗦。

闵损的父亲看见长子穿着“棉衣”还哆嗦,追问下知道了实情,十分生气,要赶走后妻。

闵损便对父亲说:

“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

求父亲不要这样做。

”继母得知后,非常受感动,悔改了自己的行为,从此以后对三个儿子一样看待。

二、大禹克俭

中华德育故事廉篇

上古尧帝的时候,洪水遍地,百姓们不能够安居,尧帝派大禹去治水。

大禹为人聪明机智,和蔼可亲,又意志坚强,非常讲信用。

大禹接受治水任务时,结婚才四天。

可是为了天下黎民百姓,大禹毫不犹豫地告别妻子。

与大臣益、后稷一起启程赴任。

大禹到任后,吸取父亲鲧治水的经验教训,努力实践,终于找到了合理的治水方法。

他认为,父亲用堵的方法是行不通的,只有劈开大山,开挖大河,让洪水顺着河流入大湖和大海,才能根治洪水。

因此,他不辞辛劳,日夜苦干。

不论是酷暑还是寒冬,大禹不避风霜雨雪,总是在奔波劳碌,忙于治水。

他的儿子生下来后,他也没回家去看一眼。

在治水期间,大禹曾经三次路过家门,可是他一次也没有进家里去看一下。

大禹带着人们治水,先从帝都冀州开始,完成了壶口工程。

洪水终于被驯服了,顺着河道流向大湖、大海,艰苦卓绝的治水斗争终于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大禹治水立大功,舜就把王位禅让给了他。

三、蔡顺拾椹

中华德育故事孝篇

西汉末年,有个孝子叫蔡顺。

从小就没有了父亲。

他服侍母亲。

非常孝顺。

那时候正逢着王莽的变乱。

那个时候兵荒马乱,年岁饥荒,老百姓没有吃的东西。

蔡顺拿了两个篮子去采桑椹。

他拿着两个篮子是为了把比较熟的桑椹留给母亲吃,比较酸的留给自己吃。

蔡顺就这样去采,不巧回家的路上遇到了盗贼。

在这千均一发之际,刚好盗贼看到他手上拿着二个篮子,觉得很好奇,就问:

“你采桑椹为什么要拿两个篮子?

”蔡顺告诉他:

“因为我母亲喜欢吃甜,所以甜的留给我母亲吃,酸的留给我自己吃。

”盗贼听了之后很感动,就送给蔡顺牛、羊各一头,谷米一担,还有一些银两,让他可以回去奉养母亲。

蔡顺不肯接受。

他的至诚孝行感化了赤眉军,赤眉军当下该过,洗清赤眉。

此后为纪念蔡顺的德行,这条河改为“洗眉河。

四、孝基还财

中华德育故事义篇

宋朝时候的张孝基,娶了同里富人家的女儿做妻子。

那个富翁只有一个儿子过迁。

却是品行很不好。

那个富翁就把儿子赶出了家。

富翁死的时候。

把全部份的家中财产都付给了张孝基。

后来富翁的儿子过迁流落了。

做了叫化子,他无数次悔恨,却又无颜回家。

有一回,张孝基遇见了。

就问他:

“你能够不能够耕种园地呢”?

他回答道:

“能够的”。

张孝基就叫他去耕种园地。

见他很勤力的耕作。

张孝基就再问他:

“你能够不能够管理库房呢”。

他又回答:

张孝基就叫他管了库房。

以后他越加淳厚谨慎。

很勤俭的可靠了。

张孝基就把他父亲所有的家私,统统还给他了。

五、田真叹荆

中华德育故事悌篇

隋朝时候。

有一家人家姓田的。

他家里同胞弟兄们。

一共有三个。

大的名叫田真。

第二个名叫田庆。

小的名叫田广。

弟兄们三个人。

要想分家了。

家里的钱财产业。

都已经议定平均分派。

但是堂前素来有一棵紫荆花树。

长得来非常的茂盛。

因此议定把这棵紫荆花树。

也匀均分做三份。

那里晓得这棵紫荆树。

还没有等他们来分。

就顷刻枯死了。

大哥田真见了、叹口气说道。

树木呢,原来是同株连根的。

一知道将要分砍了。

所以顷刻憔悴。

照这样看起来。

那么我们的人。

还及不来这株树木呢。

因此悲伤得了不得。

兄弟们仍旧同住不分。

大家更加友爱了。

那棵紫荆树,竟依旧照从前一样的荣茂起来。

兄弟三人惊呆了,神树,真是神树啊!

大哥田真双手拥抱着紫荆树,深深为紫荆树这浓厚的生命感应而赞叹;

我们兄弟骨肉之间,还有什么理由不团结一心呢?

兄弟同心,其力断金啊!

田真、田庆、田广烧掉了兄弟分家的契约。

兄弟三人围着花儿馨香、金枝玉叶的紫荆树跳起了吹快的舞蹈。

六、姜肱大被

汉朝时候,有个人叫姜肱,和他的两个弟弟仲海、季江兄弟三人非常友爱和睦。

长大后,虽三人都娶了妻子,但一直抵足同眠惯了,所以虽各自娶了妻,但仍旧不愿分开,便做了一张很大很大的被子,三兄弟仍旧在一起睡。

一次兄弟们同到府城去做事,夜里半路上遇到了强盗,强盗们要杀死姜肱,其他两兄弟便争着替哥哥去死。

强盗们在他们面前都感到了羞愧,便只拿了一些衣物金钱,放了他们。

到了府城,别人看到姜肱他们没有衣服穿,都很奇怪,问是什么缘故。

而姜肱他们都以别的一些话支开了,不愿供出那帮强盗的姓名。

这事不知怎么还是被强盗们听见了,都很感激,同时又有些懊悔。

总之,连强盗的心都开始五味杂陈。

于是他们又偷偷找到了姜肱他们,叩头拜谢,抢走的衣物也统统都还给了他们。

七、彦光移俗

中华德育故事信篇

隋朝时期,梁彦光在短短的时间把向州民风刁焊,自私自利,遗弃老人,兄弟反目,朋友不信的风俗治理得人心淳朴,亲亲和睦,尊贤守义,讲忠讲信的和顺景象。

梁彦光教育民众:

建国军民,教学为先。

不是好书不读,不是好的典籍不看,重要的是以身做责。

他讲解五伦: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为人处世只问是否符合道义,不问是否有功名,作到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移风移俗。

他对焦通说知错就改,孝行第一。

他告诉人们,人是可以教得好的。

从此,相州地区,因为梁彦光推行的德行教育,百姓接受了感化之后,去除了恶风恶俗,一时社会风气得到了极大改善。

天下呈现出遵贤守义、兄弟和睦、讲忠讲信的和顺景象。

八、朱云折槛

中华德育故事忠篇

有位小官叫朱云,刚正不阿,敢说敢为,便上书请求朝见。

当着满朝公卿大臣痛陈朝政积弊:

“当今朝中许多大臣,对上不能辅佐陛下,对下不能为百姓造福:

只知领取国家俸禄,还要欺压百姓。

请陛下赐给我一把尚方宝剑,斩杀一个大奸臣,以警诫其他的官员。

”成帝问道:

“谁是奸臣?

”朱云指着“特进”道:

“就是安昌侯张禹!

”汉成帝大怒道:

“你个小小官吏,竟敢在下面诽谤大臣,还到朝堂上辱骂我的老师,罪当处死,不能赦免!

御史遵旨上前,要捉拿朱云,朱云不肯就范,两手紧紧攀住殿前的栏杆,奋力挣扎,竟把铁栏杆折断了。

朱云大笑呼道:

“我有幸能与龙逄、比干为伍,一起去游地府,也心满意足,死而无憾了。

殊不知汉家天下将会怎么样呢?

”这时,左将军辛庆忌挺身而出,在丹墀上叩头谏道:

“朱云虽然无礼,但他是直炮筒子,为江山社稷计。

如果他的话讲得对,不能杀他;

即使他讲得不对,也应该容纳他,以免阻塞言路。

臣愿以一死担保!

”辛庆忌奏罢,竟把头叩出血来,汉成帝被两位诤臣感动了,便赦免了朱云。

事后,宫廷总管带人要来修补被朱云折断的栏杆,汉成帝语重心长地说:

“不要换新的了,我要保留这根栏杆的原样,用它来表彰直言敢谏的臣子!

九、李善乳主

在汉朝,有一位叫李善的人,当过李家的苍头。

他忠实老成,在建武年间,瘟疫横扫淯阳县,李府全家上下不幸都染上了瘟疫。

短短的期间,一家大小都接二连三地过世了,只留下了万贯的家财,和出生不久的婴儿——李续。

李家堆积如山的金银财宝,刹那间成为了婢女和仆人争夺的对象,利字当头,他们铤而走险,随时都想杀害李家这个唯一的命脉与忠心耿耿的老仆,然后夺取所有的财产。

想起多年来,李元夫妇一直都把他当成是李家的一分子,李善唯一能做的就是,不管怎样,也一定要保护小主人的安全。

万般不得已之下,放弃一切家产,才能保护幼小的李续。

于是他偷偷地收拾行李,伺机逃离李家。

他带着熟睡的李续,连夜逃了出去,意志坚强的李善有着男子汉的坚定气魄,他刻苦耐劳,就得以饥一顿饱一顿地活下去。

可是婴儿还那么小、他开始感到无助和忧虑。

李善跪在地上,不断地磕头祈求说:

苍天啊!

如果没有办法活下去,我怎能对得起主人在天之灵呢?

想不到几天之后奇迹出现了,李善的双乳竟然流出了乳汁。

山居的生活,是常人无法想象的艰难。

当李续还在襁褓的时候,不管大小事情,李善都会在小主人面前,恭敬地向他禀报,因为他把李家唯一的命脉,看作是主人的化身,一样地尊敬他。

所以特别地教导他,希望李续能成为才德兼备的人,将来能重振李家门风。

李续十岁的时候,李善决心为李家恢复家业,于是就来到官府击鼓申冤,县令了解了李善忠义的节操之后,他为李家平反了冤情、收回了财产,谋害的佣人都受到了惩治,李善带着小主人回到了故乡。

县令把李善感动天地的事迹呈禀皇上,光武皇帝非常感动,于是就礼请李善来担任太子舍人这个要职,后又升为日南太守。

当李善要就任太守时,在一里之外,他仿佛已经见到了李元的坟墓。

禁不住心中的悲恸,哭声哀凄。

十、郭伋亭候

中华德育故事信篇

东汉郭伋,是茂陵(今陕西兴丰)人,在并州(今山西省)做刺使,对待百姓们素来广结恩德,言出必行。

有一次,他准备到管辖的西河郡(今山西离石)去巡视,有几百个小孩子,每人骑了一根竹竿做的“马”,在道路上迎着郭伋,欢送他,问他什么日子才能回来,郭伋就计算了一下,把回来的日子告诉了他们。

郭伋巡视得很顺利,比预定告诉小孩们的日子早回来了一天。

郭伋恐怕失了信,就在离城里还有一段距离的野亭里住了一宿,等到了第二天才进城,那些孩子们果然都在路上欢迎郭伋的归来。

郭伋做到了童叟无欺。

十一、赵孝争死

西汉末年,有一对兄弟,哥哥叫赵孝,弟弟叫赵礼。

有一年,天下饥荒,社会就动荡不安了。

有一天,兄弟两个正在家里玩耍的时候,强盗破门而入,在家里乱翻。

因为是灾荒年月,强盗当然是希望能够抢到一点粮食,然而

赵家没有一点的油水,没有一点粮食。

兄弟俩一看强盗冲进来了,吓得就直往门外跑,因为弟弟赵礼跑得比较慢,强盗就一把就抓住了赵礼,抓住了以后就想把赵礼吃掉了。

哥哥本来赵孝是先跑出来的,回头一看弟弟没有跟上来,被强盗抓住了。

自己再跑回来,然后就跪在凶恶的强盗面前,于是哀求说:

“我弟弟有病,身体瘦弱,身上也没有多少肉,而且他的肉也不好吃,只要你们把他放了,我身体好,我身体胖,你们就吃我吧。

”这就是哥哥赵孝争着去弟弟去死,当时强盗都愣住了,俩强盗面面相觑,他们哪里见得有争着要被人吃的弟兄阿!

赵礼就在旁边说:

“是我先被你们抓住的,我如果被你们吃了,那是我命中注定的,我哥哥已经跑了,他有什么罪过?

你们为什么要吃我哥哥!

”所以兄弟俩抱成一团痛哭。

强盗很凶悍,但是也被这兄弟俩友爱之情感动了,所以就撇下兄弟俩就跑了,就没有吃这兄弟俩。

这件事情后来被皇帝知道了,就下令褒奖,就将事情昭示天下,这是兄友弟恭的最好的典范了。

十二、曹摅约囚

晋朝时候有个曹摅。

做了临淄地方的县官。

那县的牢狱里。

有许多判了死罪的犯人。

曹摅在年底边。

到牢狱里去巡视。

见着了这一班判死罪的囚犯。

心里很可怜他们。

就说道。

过新年、在人情上是很重要的。

你们难道不想暂时回到家里去吗。

囚犯们都哭着说。

偌若能够暂时回家。

就是死了。

我们也没有什么怨恨了。

曹摅就尽数把他们放了出来。

限了日期。

叫他们回到狱里。

属员们很固定地和他争执。

曹摅说道。

这班人虽然都是小人。

可是用恩义待他们。

不至于负义的。

我就替诸位担当了这个责任好了。

果然到了限定的日期。

一班犯人。

相率到来。

并没有遗失了一个。

十三、刘宠钱清

中华德育故事廉篇

汉朝时候,刘宠在会稽地方做太守官。

把地方上烦琐苛刻的事,都除去了,把地方上非法的事,都禁止了。

这一郡里地方上的人,大的被他感化了。

等到朝廷里把他调进京城里去的时候,有五六个老年的人,手里拿了一百个大钱去送给他,并且嘴里说道:

“自从你到我们这里来做官以后,境里都没有盗贼,。

所以这些狗也夜里不叫了,人民不为官事连累,所以百姓们也不看到县里的差人了,现在你丢了,我们竟要去了,所以我们特地来奉送你”。

刘宠就在他们手里,拣了一个钱买了些馒头喂江中的鱼。

总算受了他们的人情。

到出境的时候,就把这个钱丢在河里,后人因此把这条河叫做钱清。

十四、王烈遗布

中华德育故事耻篇

东汉朝时候,有一个王烈,字彦方,他的乡里有个偷牛的人,把人家的牛偷了去。

牛主人把这个偷牛的人捉到了。

那个偷牛的人叫王小二,就告了罪说道:

“我偷了你的牛,家中又有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