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化学方程式》单元导学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889702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97.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化学方程式》单元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化学方程式》单元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化学方程式》单元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化学方程式》单元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化学方程式》单元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化学方程式》单元导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化学方程式》单元导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化学方程式》单元导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化学方程式》单元导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化学方程式》单元导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化学方程式》单元导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化学方程式》单元导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化学方程式》单元导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化学方程式》单元导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化学方程式》单元导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化学方程式》单元导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化学方程式》单元导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化学方程式》单元导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化学方程式》单元导学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化学方程式》单元导学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化学方程式》单元导学案.docx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化学方程式》单元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化学方程式》单元导学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化学方程式》单元导学案.docx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化学方程式》单元导学案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

一.

二.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重难点:

对质量守恒定律涵义的理解和运用

【课前知识积累】

1.写出两个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

2,质量守恒定律内容:

【情境导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泪”哪去了呢,消失了吗?

二、自主探究:

知识点一:

质量守恒定律(定量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

【提出问题】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有没有变化呢?

【猜想】①②

【阅读】课本P92,93探究。

【实验探究】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方案

方案一

方案二

实验现象

文字表达式

反应前总质量

反应后总质量

分析

【结论】

【反思评价】1.质量守恒定律是参加的各物质的,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

2.注意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内容中的关键词:

参加

3.冰融化后,得到水的质量与原来冰的质量相等,这个变化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为什么?

【提出问题】质量守恒定律是否对任何化学变化都适用呢?

【猜想】。

【实验探究】观察教师演示实验5-5和5-6,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

实验5-5

实验5-6

实验现象

文字表达式

反应前总质量

反应后总质量

分析

【得出结论】进行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需在体系中进行。

■注意:

反应物的总质量是指参加反应的;

质量守恒定律的前提是化学反应。

所有化学反应均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若有形式上不遵守质量守恒的情况,一定是有某些物质被遗漏或逸散到空气中。

【交流讨论】为什么所有化学变化都会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定律呢?

【阅读&思考】阅读课本P95思考以下问题:

1.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是因为,所以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2.在化学反应前后哪些量肯定没有变化,哪些量一定发生变化,哪些量可能发生变化?

【归纳小结】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有“五个不改变,两个一定变,一个可能变”: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我的收获】

三、自我测评(1-5为必做,6为选做,7为思考)

1.在A+B→C+D反应中,反应物中A、B质量比为5:

2,若反应生成的C和D总质量为28g,则反应消耗反应物A的质量为()

A、14gB、8gC、20gD、16g

2.下列各组物质,在敞口容器里发生反应,容器内物质的总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的是(   )

A.碱式碳酸铜受热 B.在空气中加热铜粉 C.在空气中加热硫粉 D.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3.下列各变化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食盐逐渐溶解在水中B.潮湿的衣服在阳光下晒干

C.空气液化后再蒸发得到气态的氮气和液态氧气

D.蜡烛燃烧后,越来越短,最终消失

4.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中共有三种元素B.图中反应物都是化合物

C.该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D.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5.如图表示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某化学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D.两种反应物均为化合物

6.在一个密闭容器中由X、Y、Z、Q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量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物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4

10

1

25

反应后质量/g

未测

21

10

9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B.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C.X中未测值为零D.若Q为氧气,则该反应为氧化反应

7.某可燃物燃烧后生成的产物中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则该可燃物中一定含有元素,可能含有元素。

【作业布置】预习化学方程式的内容

授课教师签名: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读法:

2、学会简单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课前知识积累】

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

(1)写出文字表达式

(2)写成符号表达式

(3)化学方程式。

【情境导入】

我们已经知道质量守恒定律,那么在化学上有没有一种式子,既能表示出反应物和生成物是什么,又能反映出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呢?

回答是肯定的,这就是化学方程式.

二、自主探究:

知识点二:

化学方程式

【阅读】课本P96

1.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l)表示、和反应条件。

 

(2)表示反应物与生成物的个数比。

 (3)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

(4)表示参加反应各物质的总质量生成各物质的总质量(即)

3.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以右图化学方程式为例)

⑴质:

和在的条件下反应生成;

⑵量:

每份质量的碳和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⑶粒子:

每个碳原子和个氧分子反应,生成个二氧化碳分子。

练习:

1、硫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该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意义及读法

2.写出下列反应方程式

(1)磷在空气中燃烧:

(2)铁在氧气中燃烧:

(3)镁条燃烧:

(4)氯酸钾制氧气: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我的收获】

三、自我测评(1-5为必做,6为选做,7为思考)

1.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在反应前后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A.原子的种类B.原子的数目C.原子的质量D.分子的种类

2.以下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化学方程式表示了一种化学反应的过程

B.化学方程式表示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C.化学方程式表示了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

D.化学方程式中,各反应物质量比等于各生成物质量比

3.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

①原子的数目②分子的数目 ③元素的种类 ④分子的种类⑤原子的种类⑥物质的总质量 

A.①③④⑤⑥  B.①③⑤⑥    C.①②⑤⑥    D.②③⑤

4.某化合物X燃烧时发生的反应为:

2X+5O2=4CO2+2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判断X的

化学式为(   )

A.C2H4          B.CH4         C.   C2H2           D.  C6H6

5、化学方程式4P+5O2点燃2P2O5可读作()

A、磷加氧气等于五氧化二磷B、磷和氧气点燃后生成五氧化二磷

C、4个磷和5个氧点燃后生成五氧化二磷

D、4个磷元素和5个氧元素生成2个五氧化二磷

6.写出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化学方程式可表示每_____份质量的铝与________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________份质量的三氧化二铝。

即:

在此反应中铝

、氧气、三氧化二铝的质量比为____:

____:

_____。

现若有108g铝与氧气反应可以生成三氧化二铝____g.

7、写出下列反应方程式

(1)电解水:

(2)过氧化氢在MnO2催化下制O2:

(3)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

(4)铜在空气中受热:

【作业布置】P98练习与运用

授课教师签名: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一.学习目标:

1.领会化学方程式、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含义。

2.明确化学方程式中各种符号及化学意义。

3.学会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和配平简单化学方程式。

(重难点)

【课前知识积累】

用化学方程式完成下表中的化学反应(注明反应条件):

S+O2→

KClO3→

P+O2→

KMnO4→

Mg+O2→

Zn+H2SO4→

Fe+O2→

H2+O2→

【情境导入】

二、自主探究:

知识点一: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阅读】自学课本P99.100,完成以下问题:

1.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

必须以为基础;

遵守。

2.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以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为例):

3.注意:

化学方程式配平的标志:

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发生,因此,需要在化学方程式中注明,如把点燃、加热(常用“△”来表示),催化剂等写在。

如果生成物中有气体,在气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注号;溶液中的反应如果生成物中有固体,在固体物质化学式右边要注号。

■如果,气体生成物就不需注“↑”号,同样,溶液中的反应如果,固体生成物也不需注“↓”。

知识点二:

配平的方法

1.最小公倍数法:

寻找化学反应方程式左右两边各出现一次的原子,且原子个数相差最多的元素为配平起点。

Fe2O3+C----Fe+CO2选择O原子为配平起点,由于3与2的最小公倍数为6,故Fe2O3系数为2,而CO2的系数为3,然后调节C与Fe2O3的系数分别为3和4,既原方程变为:

2Fe2O3+3C4Fe+3CO2。

2.奇数配偶法:

寻找反应式左右两边出现次数较多的原子,且原子的个数为一奇一偶的元素为配平的起点。

将奇数的原子用2、4、4、8….等偶数配成偶数,调节其他元素的原子的个数。

Fe2O3+C----Fe+CO2选择O原子,因O原子的个数为一奇一偶,所以先将Fe2O3用偶数2配平,再依次推导出C、Fe2O3、CO2的系数,分别为3、4、3,即得2Fe2O3+3C4Fe+3CO2。

3.观察法:

当反应方程式两边有的物质组成较为复杂时,考虑用观察法。

即观察分析反应式左右两边相关物质的组成,从中找出其变化规律来确定各自化学式前的系数;在推导其他原子的个数。

Fe2O3+C----Fe+CO2反应中:

C-----CO2,C夺取了Fe2O3里两个O原子,那么一分子的Fe2O3里的3个O原子可以供给3/2个C-----3/2个CO2,然后调节为整数系数为:

2Fe2O3+3C4Fe+3CO。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我的收获】

【小结】

1、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写:

根据事实,左边写反应物,右边写生成物,反应物或生成物不止一种时用“+”连接,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用“—”连接。

配:

在化学式前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并使之成最简整数比),使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各元素的种类和原子个数都相等(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切不可改动化学式中的数字!

一般用最小公倍数法或观察法。

标:

即标明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状态。

气体用“↑”,液体中生成固体用“↓”,但当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均有气体或固体时,不须注明!

将“—”改成“==”。

2、配平化学方程式的常用方法:

最小公倍数法;

奇数配偶法;

观察法。

三、自我测评(1-5为必做)

1.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C+2CuO高温2Cu+CO2B、4Fe+3O2点燃2FeO3

C、2H2O2MnO22H2O+O2↑D、CuSO4+2NaOH=Cu(OH)2+Na2SO4

2.在化学方程式aC2H6+bO2点燃mCO2+nH2O中,各化学计量数之间的关系,

正确的是()

A、2m=aB、3n=2aC、3n=aD、2b=2m+n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碳在氧气中燃烧;

(2)硫在氧气中燃烧;

(3)红磷在氧气中燃烧;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5)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

(6)加热高锰酸钾固体;

(7)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8)北京奥运会火炬使用燃料是丙烷(C3H8),这是一种价格低廉的燃料,它燃烧后火焰的颜色具有较好的可视性。

其完全燃烧的产物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

3.用I2O5测定空气受CO污染的程度,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I2O5+5CO===I2+5X。

根据生成X的多少,可判断CO的含量,X的化学式为。

4.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1)Mg+O2——MgO

(2)KClO3——KCl+O2

(3)CaCO3+HCl——CaCl2+H2O+CO2↑

点燃

5.小明从化学方程式4P+5O2=====2P2O5中总结的信息有:

①参加反应的物质是磷和氧气②反应条件是点燃③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不变④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作业布置】P1011、2、3、4、5授课教师签名: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一、学习目标:

1.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

(重点:

计算的依据和步骤)

2.掌握化学计算的解题格式,培养化学计算题的解题能力。

3.通过有关化学反应的计算,能从定量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

【课前知识积累】

1.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用高锰酸钾加热的方法制氧气

氢气和氧化铜加热条件下的反应

用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并加热的条件下制氧气

2.在4P+5O2点燃2P2O5反应中,份质量的磷跟份质量的氧气起反应,生成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

【情境导入】请你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并填写下表:

反应物

生成物

H2O

H2

O2

质量比

36

4

32

A

18克

2克

x

B

y

8克

64克

由上表可知:

(1)x=______g,y=______g

(2)在化学反应中,不管反应物和生成物质量是多少,各物质的质量比

(填“相同”或“不相同”)

二、自主探究:

知识点: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尝试练习】现有8g氧气与足量的氢气完全燃烧,能生成多少克水?

[审题]

该题涉及的化学变化(化学方程式)为;

题目给出的已知量为_______的质量,未知量为______的质量;

已知量与未知量有什么关系?

[解题]请你在草稿纸上书写出详细的解题过程。

[对照]写完后,请先自己检查,再与同学的解题过程对比、交流,然后与P102例1比较有哪些异同。

【阅读】自学课本P102例1、例2后,完成以下问题:

1.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可分为哪几个步骤?

2.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应注意哪些问题?

【火眼金睛】

电解36g水可得到多少g氢气?

下面是四位同学的解题过程和结果如下,请你仔细检查后回答:

他们做得对吗?

分别有什么缺陷?

 你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

甲同学

解:

设可得Xg氢气。

HO2通电H↑+O2↑

33   1

36g  x

33/1=36g/x   

x=1.1g

答:

可得到1.1g氢气

乙同学

解:

设可得X氢气。

 H2O通电H2↑+O2↑

 18    2

 36   x

 18/2= 36/x 

x=4g

答:

可得到4g氢气

丙同学

解:

设可得Xg氢气。

2H2O通电2H2↑+O2↑

 36   4    32

 36g         x

   36/32= 36g/x 

x=32

答:

可得到32g氢气

丁同学

解:

设可得氢气质量为X。

2H2O通电2H2↑+O2↑

36     4

36g     x

   x=4g

答:

可得到4g氢气

【归纳小结】

1.计算的依据是。

2.计算的方法和步骤:

解题方法:

明确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出并配平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分析已知量和未知量,根据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列比例式求解。

步骤

设:

;(未知量带单位吗?

写:

;(要注意什么?

标:

;(有关的量标在什么位置?

已知量带单位吗?

列:

;(怎么比呢?

答:

■常见的错误:

不认真审题,答非所问;

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写错;

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

相对分子质量计算错误;

单位使用错误;

把不纯物质当成纯净物进行计算。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我的收获】

三、自我测评(1-5为必做,6为选做,7为思考)

1.镁在氧气中燃烧,化学方程式为2Mg+O2点燃2MgO,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4.8g镁和3.2g氧气反应生成8g氧化镁B.5g镁和3g氧气反应生成8g氧化镁

C.3g镁和5g氧气反应生成8g氧化镁D.3.2g镁和4.8g氧气反应生成8g氧化镁

2.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共A克,加热完全反应后得到B克氧气和C克氯化钾,

则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为()

A.(A+B-C)克B.(A-B-C)克C.(A+B+C)克D.(A+C)克

3、已知反应A+B

C+D且A与B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4∶3,若反应后生成C和D质量共2.8g,则消耗的反应物B为()

  A.0.3g    B.0.9g  C.1.6g    D.1.2g 

4.9.6g镁可与()氧气完全反应.

A.3.2gB.6.4gC.8gD.9.6g

5.16g硫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生成SO2的质量为()

A、8gB、16gC、24gD、32g

6、实验室要制取6.4g氧气,至少需加热分解多少克的KMnO4?

 

7.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测定当地矿山石灰石中碳酸钙的含量,将足量的稀盐酸加入

到10g石灰石中,产生CO2气体的情况如右图所示:

(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1)从图中可以看出,10g石灰石与盐酸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

碳最多是g。

(2)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作业布置】P1031、2、3

授课教师签名: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单元复习

一、复习目标:

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能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2.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的原则,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3.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掌握化学计算的解题格式,锻炼化学计算题的解题能力;通过有关化学反应的计算,能从定量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

二、知识复习【温故知新】

知识点一:

质量守恒定律

1.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实质:

的重新组合。

2.质量守恒定律

内容: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总和。

微观解释: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前后原子的没有改变,原子的没有增减,原子的也没有变化(原子的“三不变”)。

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化学反应前后“五个不变,两个一定改变,一个可能改变”

知识点二:

化学方程式

 知识点三: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依据:

定律。

2.步骤:

(1)设

(2)写出反应的。

(3)标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已知量、未知量。

(4)列出,求解。

(5)简明地写出答案。

3.计算类型:

①已知反应物质量求生成物质量;②已知生成物质量求反应物质量;③已知一种反应物质量求另一种反应物质量;④已知一种生成物质量求另一种生成物质量。

三、自我测评

1.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已知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Q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n,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物质质量g

X

Y

Z

Q

反应前

4

10

1

21

反应后

0

12

15

待测

A.反应后Q的质量为10g

B.反应中Y与Q发生改变的质量比为1∶1

C.反应后生成15gZ

D.该反应方程式中X与Q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3

2.将20gH2O、O2和N2的混合气体点燃,完全反应后生成18g水,则剩余气体不可能是()

A.H2和N2B.O2和N2C.H2、O2和N2D.N2

3.

下列化学方程式中:

A、4P+5O2=2P2O5;B、2Fe+6HCl=2FeCl3+3H2↑;C、S+O2=SO2↑;

D、2H2O=2H2↑+O2↑;E、Al+H2SO4=Al2(SO4)3+H2↑

未配平的是_____;

反应条件写错的是_________;

未注明反应条件的是______;

箭头使用不当的是______;

化学式写错的是_________。

4、自来水消毒过程中常会发生如下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图乙所示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反应;

D物质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

写出图甲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氢气是一种清洁能源,以氢燃料电池为动力的汽车已在北京市试运行。

实验室用右图装置制取氢气,氢气还能在氯气(Cl2)中燃烧。

纯净的H2可以在黄绿色的Cl2中安静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生成氯化氢(HCl)

气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

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

(2)在点燃氢气之前,要先检验_____________。

(3)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氢气点燃后在氯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

6.无色液体A在一定的条件下可分解成B、C两种气体,将点燃的硫放人B中,则燃烧更旺,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D。

将C通过加热的氧化铜,则生成A和E。

由此可推断(填化学式):

(1)A是:

()B是:

()C是:

()D是:

()

(2)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A→B+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CuO→A+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某实验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实验室中氯酸钾样品的纯度,取一定质量的该样品与1g的二氧化锰混合,其总质量为6g。

依次加热该混合物t1、t2、t3、t4时间后,分别冷却称量剩余物质量,记录的有关数据如下表(样品中的杂质不参加反应):

加热时间

t1

t2

t3

t4

剩余固体的质量(g)

4.24

4.16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