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投资word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890271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09.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证券投资word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证券投资word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证券投资word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证券投资word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证券投资word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证券投资word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证券投资word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证券投资word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证券投资word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证券投资word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证券投资word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证券投资word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证券投资word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证券投资word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证券投资word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证券投资word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证券投资word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证券投资word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证券投资word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证券投资word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证券投资word教案.docx

《证券投资word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证券投资word教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证券投资word教案.docx

证券投资word教案

导论

【教学目的】了解我们生活中的金融和证券

【教学时间】2学时

案例一:

建行引入战略投资者事件

  [引子]市价近7港币的股票,竟然可以2.42港币就买到了,而且是一下子买60亿股。

5月27晚间,建设银行一纸公告让传奇变为现实。

美国银行将在这一系列的行权中累计套得逾千亿港元的无风险收益。

那么,建行三折卖股谜底究竟何在?

美国银行是根据与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于2005年6月17日签订的《股份及期权认购协议》行使认购期权的。

建行银行表示,日前已收到美国银行的行权通知。

  公告称,除例外情况外,未经建设银行书面同意,美国银行此次行权购入的60亿股,在2011年8月29日之前不得转让。

  此次行权后,汇金公司直接持有的和通过其全资子公司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间接持有的建设银行H股股份数为152********4股,占建设银行已发行股份的比例约为65.40%;美国银行持有的建设银行H股股份数为25132974346股,占建设银行已发行股份的比例约为10.75%。

可以说,美国银行开启的此次套利之旅,早在3年前便打下伏笔。

  2005年,建设银行在“A+H”上市之前,陆续与美国银行与淡马锡建立战略性关系,目的是通过国际战略资本的引入,将该行转型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商业银行。

  战略合作的基础,依然是资本的引入。

2005年6月17日,建设银行与美国银行订立一份投资协议及一份战略性协助协议,根据该等协议,美国银行同意于全球发售中购入建行部分股份,并在建行若干业务范畴向其提供战略性协助。

  之后不久的2005年8月29日,作为建行大股东的汇金公司又与美国银行订立股份及期权收购协议。

  按协议,一方面,美国银行向汇金公司购入建设银行股份174.82亿股(相等于全球发售前建行在外流通股份的9.0%),该等股份将于全球发售完成后转换为H股。

  另一方面,汇金公司向美国银行授出一项认购期权,赋予美国银行向汇金公司购入总数相等于截至全球发售结束日期止建行已发行及在外流通股份19.9%的建设银行H股(已扣减美国银行截至当日止已拥有的任何股份)的权利。

这部分认购期权须待惯常条件(包括取得任何必需的同意)达成后方可行使,且在送达一封列明期权行使所涉股份数目的通知书后方会生效,且毋须获中国监管机构的额外批准。

  换言之,作为建行最大战略投资者的美国银行,在最初通过支付25亿美元现金购入9.0%建行股权之后,还获得了最高入股该行19.9%上限的权利。

按双方当初的协议,这笔认购期权可于全球发售结束日期后随时全部或部分行使,并于2011年3月1日到期。

  但接下来的事实是,美国银行除了按约定在当年10月27日建行上市日,继续购入少量H股之后,在之后近3年中并未行使任何期权,直到近期,其名下建行股份仍维持在191.33亿股。

  按双方最初的协议,美国银行接受了汇金方面提出的行权价格随时间变化“水涨船高”的建议。

双方约定,2007年8月29日之前美国银行的行权价均为全球发售项下的每股发售价,这日之后增加至招股价的103.00%;2008年8月29日或之后再度加至招股价的107.12%;2009年8月29日或之后再度加至招股价的112.48%;2010年8月29日或之后则加至118.10%。

  按2.35港币的建行招股价,上述比例分别对应每股2.42港币、2.52港币、2.64港币和2.78港币的行权价。

  除此之外,双方在协议中还约定,最终的行权价将不低于当时建行每股账面值的1.2倍。

  一位曾参与当初双方谈判的某海外投行人士告诉记者,双方做此约定的基础,是考虑建行的股价后市的上涨幅度,即,上市日至2007年8月29日上涨3%,之后三年的涨幅分别为4%、5%和5%。

但建行上市后的受追捧程度显然远远超越了谈判者的预期。

按曾参与建行引入战略投资者谈判的投行人士说法,如今看来相当“实惠”的行权价格,这在双方最初的谈判中应是有所预料的。

但最终选择这样的形式,实际上还是来自美国银行作为其主要战略投资者的定位,可理解为“学费的价格”。

  按建行招股书中的披露,双方曾签订一份独家协议,美国银行在风险管理、公司治理及管理等7个领域向建行提供战略性协助,并为此向后者派驻约50名人员。

  对照建行引入战略投资者处于相对次要位置的淡马锡,上述人士更认为,上述丰厚许多的协助职能也是美国银行最终独家获得入股之外的认股期权的重要原因。

  然而时光流转,近一年间美国本土引发的次按风暴,也让美国银行未能豁免。

按该行2008年1月发布的数据,其次按减记已高达52.8亿美元,并拖累2007年盈利急跌95%。

而之前的2007年12月,其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KenLewis也在公开场合表达了部分变现建行股份“自救”的冲动。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美资大行分析师告诉记者,之所以美国银行的减持计划在迄今的数个月中,仍无显著的迹象,取决于两个方面——原有股份的锁定尴尬和认购期权的巨利诱惑。

  按最初双方的协议,美国银行最初与汇金签署协议时及建行H股上市时购入的股份,将被锁定至上市三年后的2008年10月27日。

而因行使认购期权而向汇金公司购入任何H股,更被锁定至2011年8月29日。

  “业内都能猜到美国银行的算盘,可以在10月锁定期满后按市价卖出原有的股份,已解其本土业务的燃眉之急;同时加快行权,翻手再以低于市价很多的价格买入,”一位欧洲对冲基金的买方研究员告诉记者,“尽管后者要锁到2011年,但面对超级丰厚的收益,即便从市场拆借资金,也是非常划算的。

  美林28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更将此戏称做“扔在桌上的钱”,报告称,“即便美国银行维持现有的持股比例,将相当的60亿股在年内卖掉,也将稳赚30亿美金”。

  另一中资背景的大型投行,则对后市美国银行的操作存有期待。

该行在一份销售邮件中分析,“美国银行是否会减持建行股份的关键在于其对建行的战略定位,是否满意于10%的持股状态,或希望拥有更多的发言权,达到20%的持股水平。

若美国银行利用认购期权进行股份替换,按照目前建行股价6.65港元和行权价2.42港元计算,将套现约103.8亿美元”。

  同时,该行亦推测,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银行的认购成本将上升,因而认为在8月29日之前,美国银行有可能逐步增加期权的行使。

  然而,尽管种种迹象显示,此番美国银行的行使认购期权将加大其10月底抛股的可能性,但海外大行普遍对此表示乐观。

美林将这样的消息定义为,创造买入机会的短期弱点。

瑞银发布的报告也维持了类似的观点。

2008-6-5

   我突然想起了历史名将左宗棠,他曾经仰天悲叹:

一个李鸿章,抵得上十路法国大军。

现在则是几只美国鹦鹉,就能影响中国70万亿金融资产的去向。

2008-5-30

案例二:

美债危机

现在美国国债已经达到全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将近90%,如果达到GDP的150%,就会造成恶性通货膨胀的风险。

根据美国财政部声明,到今年5月16日,美国联邦政府已达法定的14.29万亿美元公共债务上限;如果国会不能在8月2日前提高公共债务上限,美国将面临债务违约风险。

美国民主、共和两党各自提出方案,但相互不买账。

 美国财政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中国共持有1.1598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是除了美国社保基金和财政部外最大的美债海外持有国。

美国提高债务上限,意味着包括中国在内的债权人的权益暂时得到了保障,不用担心美国到期不还钱的情况出现。

大事记

  美国政府提高债务上限大事记

  美国总统奥巴马2011年8月2日签署了国会两院先后通过的提高美国债务上限和削减赤字法案。

至此,持续数月的美国债务上限和政府违约风险的讨论暂告一段落。

以下是今年以来美国政府有关提高债务上限的大事记。

  2011年1月6日,美国财政部致信国会表示,美国债务规模在近期将达到法定上限,如不能尽快调高这一限制,美国政府将出现债务违约。

  2011年4月13日,美国总统奥巴马提议成立一个由副总统拜登领导的专门委员会,就削减赤字和提高债务上限进行谈判。

这个委员会在5月初举行首次会议。

但两党在是否增税、是否接受短期解决方案等焦点问题上争论激烈,难以达成共识。

  2011年5月16日,美国债务达到法定上限14.29万亿美元。

当月,财政部开始采取非常规措施管理财政,以使政府债务在最后期限2011年8月2日到来前不至“断供”。

  2011年6月27日,奥巴马与国会参议院领导人就提高债务上限举行会谈。

此后,奥巴马就债务上限问题多次会见国会两党领导人,但成果有限。

  2011年7月25日,国会两党分别提出各自提高债务上限的方案。

由于共和党方案主张实行“两步走”,即分两次提高借债额度,这意味着奥巴马政府在2012年大选前将再次面临谈判。

相比之下,民主党一步到位的方案更符合白宫利益。

  2011年7月29日,美国众议院就共和党方案进行投票表决。

虽然方案以微弱优势通过,但在当天交付参议院表决时遭到否决。

  2011年7月30日,由共和党控制的众议院投票否决了民主党方案。

  2011年7月31日,经过艰苦谈判,两党终于在提高债务上限方面取得共识。

根据协议,美国债务上限将至少被提高2.1万亿美元,并且政府在未来10年内将削减赤字2万亿美元以上。

协议同时满足了两党的核心要求,即换届选举不受债务上限问题困扰且不向美国民众额外征税。

  2011年8月1日,美国众议院通过提高美国债务上限和削减赤字的法案。

  2011年8月2日,参议院也通过了这一法案。

此后,法案交由总统奥巴马签署

美债危机引爆中国三大危机

老骥

当美国债务上限刚刚提高,全球市场还没来得及松口气的时候,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马上下调了美债的信用等级,这顿时让市场陷入一片恐慌,星期一全球股市暴跌,一遍哀鸿,将来或有崩盘的危险。

今天又传来了美国两房债务信用等级也被标普下调的消息,又给市场信心重重一击,世界经济笼罩在一片阴霾里。

其实,这也是预料中事,美国债务虽然提高了借债上限,暂时避免了债务到期违约的风险,但共和党不同意增加税收,民主党不同意减少福利,结果达成了一年内提高债限2·1万亿美元,10年内减少预算开支2·1——2·5万亿元的糟糕协议。

这分明是在借新债还旧债,拆东墙补西墙,寅吃卯粮,而且债务雪球越滚越大。

你想这样的债务还有多少信用可言,即使标普不下调美债信用级别,市场依然会采取避险措施,只不过没有如此激烈罢了。

美债信用级别下调,导致美元贬值,美国国内通胀预期增大,老百姓生活水平下降,大宗商品和能源价格大幅升高,制造业恢复性经营更加艰难,失业率进一步走高,美国借债成本加大,融资难度增加,这一切使得美国经济复苏更加乏力,前途更加渺茫。

所以,美债问题是美国的经济危机,这也是美国自作自受,本无须替他担忧,然而,让我们不得不担忧的是美国在害己的时候他也会害人,美国利用美元的国际霸权地位,一定会将自己的这次危机再次转嫁给全世界,我们看到美国第三次货币量化宽松政策的出台已呼之欲出。

这个政策一旦实施,新一轮的经济危机必将席卷全球,其烈度要大大超过上次。

但这还不是我们最担心的共性问题,最让人揪心的是我们持有的3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将会大幅度缩水,其中1·16万亿美债最终会打水漂,我们受的损失最大,这是中国的独门不幸。

面对祸事,中国的反应如何呢?

国务院领导尚未表态,不知道还要不要救美国?

经济专家们,有些人内心有愧,一句屁也不放,有些人在献计献策,却总是在美元陷阱中兜圈子,譬如:

有的建议,外汇储备要搞多元化,可是欧债更糟糕日元也疲软,它们不是瘸驴就是瞎马,你要买哪个?

有的建议,要美国学新加坡在美债上搞类似中国的保值储蓄。

可是人家美国断定除了美债没有其他国家能容纳中国的投资,你不得不买,既然是卖方市场你有啥子资格定价嘛。

有的建议,美元美债快成废纸了,我不要票子了我要物质,美国技术解禁,开放市场,我要买你的高科技产品收购你的企业,类似我们的招商引资,不过不想你优惠只要你让卖就行。

可是美国说,你是危险国家,我们得防着你,你想用我们的高科技对付我们,想收购我们的企业控制我们,你当我是你呀,做梦去吧。

有的专家实在觉得窝火于是建议,和美国博一下,既然你不让我好过我也不让你好过,把美债抛它几千亿,制裁一下美国。

可是美国冷笑道,你这是宣战,我的航母可不是吃素的,上次到你的黄海你都没奈何,不怕我开到北京去?

于是我们的专家没辙了。

在事实面前,我们不得不承认美债危机其实就是中国危机,而这些危机早就存在,只是被掩盖被粉饰被忽视而已,今天由美债危机将它们一一引爆,它们是:

一、招商引资的危机

实行改革开放后,我们提出了招商引资战略,截至今年,我国已累计设立外商投资企业70多万家,实际使用外资1·1万亿美元,连续19年居发展中国家之首,居世界第二位。

招商引资对于我国的经济建设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特别是在80年代,那时候我们的家底还很薄,缺少大规模投资的启动资金,通过招商引资解决了这个问题。

但凡事得有个度,不能毫无节制,当我们的国企复兴之后,当我们的私企繁荣之后,当我们的外汇太多之后,大规模招商引资就应该告一段落,进行一下必要的战略调整。

在这里我不去评论它其它方面的是非利弊,因为涉及太多且不符主题,只将与美债相关的问题进行分析。

大家知道外商来中国投资带来的是美元,美元要兑换成人民币才能在中国流通,那么我们接受1·1万亿美元,意味着一方面要拿出7万亿元人民币交与外商使用,这便让老百姓手里的票子被稀释而贬值,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物价不断走高,原因就在于此;二方面是换过来的美元基本用不出去,除了存在银行里就是拿去买外债,这就是美债越买越多的主要原因。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大规模招商引资是不可持续的,早已暗藏危机。

其实2000年后中国就不需要大规模招商引资了,因为中国已不缺钱,同时招商引资的另一个理由市场换技术也不复存在,20多年了,我们把市场丢了技术却没换来。

之所以把招商引资的旗幡越举越高,我看不能从经济上找原因而是要从政治上去考量,有些人希望通过招商引资让某些外国大财团尝到中国的甜头,好在本国政府面前施加影响,以达到支持改革开放的目的,其心可谅,但效果不佳,这一次还闹出了美债危机,我们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二、出口导向型的危机

经济发展的推动力是三驾马车,凡经济运行健康的国家都以内需为主导,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反其道而行之,将外贸出口作为龙头来拉动经济,为什么要这样做?

原因很多,主要原因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导致了大多数人增收缓慢,造成内需不振,加之一些人急功近利,大搞有水快流,于是出口导向型模式应运而生。

现在我们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2010年1——12月累计进出口总值达29727亿美元,实现同比增长34.7%,较上年同期增长7655.43亿美元。

其中:

出口总值15779.32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762.69亿美元,同比增长31.3%;进口总值为13948.3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892.74亿美元,同比增长38.7%,贸易顺差1771亿美元。

也就是说经过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现在的经济依然是出口导向型,中国毅然在贴税为全世界人民服务,为此我们还在浪费资源,贱卖产品,破坏环境,说的难听点,就是吃祖宗饭,造子孙孽。

同时,一年1771亿美元的顺差更加壮大了我国的外汇储备,又为购买美债做出了贡献。

说起来,这几年大家都对出口导向型的发展模式持否定态度,都意识到这种模式的危害大根本不可持续,但是为何又改不了呢?

我看原因有三条:

一是GDP论英雄观念没有根本转变。

二是企业生产力严重过剩。

三是出口企业转变内销困难较大,内需市场萎靡不振。

三、韬光养晦的危机

我们搞韬光养晦主要是针对美国的,不料美国人跟我们的思维方式差距太大,甚至恰恰相反,他们往往用的是逆向思维,所以,美国人吃硬不吃软,你和他搞韬光养晦似乎是是对牛弹琴。

譬如,他炸你的使馆你只晓得哭,他撞你的战机你只晓得叫,他向台湾售武你只晓得骂,他就认为你是怕他。

如果你像俄罗斯那样,把挑衅者格鲁吉亚打它个落花流水,美国人反而会怕你。

又如,美国发生金融危机,我们认为救美国就是救中国,可是美国人不买账,他认为坑中国就是救美国。

本来我们是他的大债主,又舍身救美,按理说不对我们感恩戴德至少也要对我们讲点礼貌,可是美国人不这么想,他认为你是穷国弱国,我是富国强国,你敢上我的贼船我就当一回海盗,我把你吃定了。

为了不让你有还钱的非分之想,他时不时弄出点动静来敲打你,唆使周边国家一起跟你干,怕你不明白还和那些宵小联合军演,怕你不害怕还把航母直接开进你的黄海。

平心而论,中美两国谁的思维方式对呢?

表面上看我们有道义是对的,美国太不近人情是不对的,其实细想一下,人家才是对的。

他玩的是美军+美元的模式,就是当年胡萝卜加大棒的现代版,是美国屡试不爽的传家宝。

用美军维护美元的霸权地位,用美元维持美军的霸主地位,二者相互相成,相得益彰。

所以美国,经济越糟糕,航母越繁忙,再穷不能穷军队,再减不能减军费。

比起我们有的人,稍有点困难就要军队忍耐,其智商高下立判,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我琢磨过要想对付美国,不用毛泽东思想还真的不行。

我们反对学习美国的自由主义经济,但是,我们看到美国在处理军事与经济的关系上,的确相当高明,值得借鉴,他给我们很大的启示:

只有军事,才能捍卫经济,捍卫主权;没有强大的国防,就不能保护庞大的经济,就不能和平崛起。

所以,我们该对韬光养晦说再见了,该对抗议外交说拜拜了,我们要坚决走强军之路,让“中国威胁论”见鬼去吧!

招商引资也好,出口导向也好,韬光养晦也好,本来已成了三大危机,就像三个大脓包一样,迟早都要破,早挤早破,早破早好,今日美债危机引爆三大危机,是好事不是坏事,这些问题解决了,中国的社会经济才能真正步入科学发展的道路,我们的明天才会充满希望。

2011年8月9日

案例三:

关于人民币国际化

案例四:

美国对外输出了什么

美国对外输出的是美元和文化。

产品的竞争最终是文化的竞争。

案例五:

天津的文交所

艺术品证券化

案例六:

美元霸权

二战后于1944年召开的布雷顿森林会议,《关贸总协定》的签订,成立货币基金组织。

共同构成布雷顿森林体系,将美元与黄金挂钩,金本位制开始崩溃。

再然后,尼克松总统实施浮动汇率制,美元基本上代替黄金成为硬通货。

美元霸权形成。

因为是二战之后,作为主战场的欧洲经济一落千丈,东亚的中国更是经历百余年的战火,经济面临崩溃的局面。

相对于亚欧,远在北美的美国是唯一没有被战火波及本土的国家,又因为二战期间罗斯福总统实施新政,将财政权力收归中央政府调控。

所以美国的资本积累极其丰厚,常说盛世古董,乱世黄金。

所以在战后,美国是世界上黄金储备最丰富的国家,银根也最稳定。

美元也最有实力成为通用货币,当然,发展到现在,经济多极化趋势愈发明显,美元的地位受到冲击,主要方面一是本国银根不稳定,有大量的国债掌握在中国等大国手里。

二是欧元的冲击,“用一个声音说话”的欧盟是全球各发达国家组成的政经联盟,拥有非常庞大的经济实力。

是对美元冲击的主要力量

上世纪40年代末,欧洲要在战争废墟上重建欧洲需要大量资金,美国借助或直接操纵国际组织,采用经济援助的手段有效地扩张了使用美元的地区和领域;70年代后,美国利用拉美国家的经济危机,推出“华盛顿共识”,为美元在全球自由流动扫除了民族国家的政策障碍。

更有甚者,美国直接鼓励拉美国家放弃本国货币采用美元作为官方货币。

在金融市场全球化之前,国际实物贸易是对货币需求最旺盛的市场。

利用各种名义和手段,不断提高国际贸易结算中使用美元的比重,是刺激第三国使用美元,增加购入美元数量的主要手段。

美国当局以稳定币值为名,要求世界贸易中的初级商品交易如石油、矿石、谷物等,和大型装备如飞机等,都要采用美元结算。

这些在国际贸易领域中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创造出上万亿美元的货币需求。

有国际评论认为,美国之所以发动伊拉克战争,原因之一就是萨达姆公开要求用欧元作为石油贸易的结算货币。

在全球牢固树立美元的信誉形象,是推动美元进入世界各个角落的需要,因此也就成为美国历届政府共同追求的政策目标。

让美元与黄金挂钩,是树立美元形象与信誉的最好策略。

亚洲国家对美元的称谓“美金”即是一个典型的印证。

在亚洲,人们心目中握有美元就是握有黄金。

美国纸币能赢得这么高的信誉,功劳当然要归属金本位制度。

问题在于,“美元”变成“绿纸”之后,美国并不纠正人们对美元的盲目崇拜,而是滥用他人的信任,无偿占用他人的财富,使美金成为霸权主义者掠夺别人财富的工具。

认真回顾这些年的经济发展不难发现,采用金本位制和放弃金本位制,分别是美国在创造需求阶段和满足需求阶段使用的标志性工具。

这两种不同的货币发行制度只是美国政府在不同经济环境下,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政策工具。

上世纪70年代,尼克松总统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

金本位制的结束标志着美国进入了充分满足世界市场对美元需求的新阶段。

这样的划分,并不意味着美国在创造需求上无所作为。

恰恰相反,在新自由主义的强力推动下,金融的全球化、自由化致使全球的金融交易量飙升,推动美国的美元资产不断膨胀,它吸纳了数不清的美钞。

金融自由化为美国统治集团借助美元霸权剥夺其他国家的发展权铺平了道路;而无节制地输出美元纸币,就是这种剥夺的核心。

根据美元输出的强度,大致可以区分出这样两个阶段:

从20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末,为第一个阶段。

美国在这30年累计通过贸易赤字输出货币达1万亿美元左右。

第二阶段从21世纪开始至今,在短短6年时间内,美国仅通过贸易赤字和预算赤字两项就输出货币达2万亿美元。

至于美国到底发行了多少货币,大多数人都说不清楚。

根据2005年的统计数据,我们只能勾勒出美国发行美元的大致规模:

在2005年的国际储存货币中,美元占到70%的份额;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美元占到68%的份额。

美国利用“绿纸”无偿占有他人财富达到空前绝后的地步

美国滥发纸币,以印刷费为代价换取了他人大量财富。

如果把美国开展双边贸易所需要的美元视为正常需求的话,放手让第三国之间使用美元从事国际贸易,就是美国无偿占有他人财富的“狐狸尾巴”。

由于美国人掌握了话语权,于是人们就只能知道美元作为国际硬通货为世界经济发展带来多少好处,而不能知道或者明白第三国之间的贸易大量使用美元给美国带来的巨大好处。

其实,明白此道理并不复杂。

第三国用美元支付和其他国家的贸易,首先要挣取美元,挣取美元就必须付出实实在在的产品供美国人消费;而美国的全部代价只是维护美国神话并付出印制美元的费用。

人们使用美元的数量越大,美国人从中得到的实惠就越大。

无论美国人如何辩解,都无法改变这种交易不公平、不合理的事实。

结论:

资本市场是大国金融博弈的核心平台,因为:

1.现代金融的核心是资本市场

2.资本市场越来越成为现代经济的强大发动机

3.资本市场在推动实体经济成长的同时也在杠杆化地创造规模巨大的金融资产

4.资本市场通过改变财富的流动状态而使风险由存量演变为流量,金融结构设计成为一种国家战略。

导论

【教学目的】了解我们生活中的金融和证券

【教学重点】了解资本市场

【教学时间】2学时

【教学内容】1..了解资本市场

2.介绍本课程的结构及时间安排

 

一、典型事件与案例

事件1:

建行引入战略投资者

事件2:

美债危机

事件3:

美元霸权和美国军事强权(美国胡萝卜加大棒政策)

案例1:

身份之谜—XX是中国公司吗?

案例2:

为什么在美国上市的公司都是网络股,像新浪等等,没有其他行业?

案例3:

2007年中国个人投资者状况启示录

结论:

资本市场是大国金融博弈的核心平台,因为:

1.现代金融的核心是资本市场

2.资本市场越来越成为现代经济的强大发动机

3.资本市场在推动实体经济成长的同时也在杠杆化地创造规模巨大的金融资产

4.资本市场通过改变财富的流动状态而使风险由存量演变为流量,金融结构设计成为一种国家战略。

二、课程结构及时间安排

第一章:

证券投资工具

【教学目的】1.理解证券投资与风险

2.掌握证券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