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精细阅读 2.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894220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49.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文言文精细阅读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中考文言文精细阅读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中考文言文精细阅读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中考文言文精细阅读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中考文言文精细阅读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中考文言文精细阅读 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2页
中考文言文精细阅读 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2页
中考文言文精细阅读 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2页
中考文言文精细阅读 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2页
中考文言文精细阅读 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2页
中考文言文精细阅读 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2页
中考文言文精细阅读 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2页
中考文言文精细阅读 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2页
中考文言文精细阅读 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2页
中考文言文精细阅读 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2页
中考文言文精细阅读 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2页
中考文言文精细阅读 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2页
中考文言文精细阅读 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2页
中考文言文精细阅读 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2页
中考文言文精细阅读 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2页
亲,该文档总共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文言文精细阅读 2.docx

《中考文言文精细阅读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文言文精细阅读 2.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文言文精细阅读 2.docx

中考文言文精细阅读2

中考文言文精细阅读

《邹忌讽齐王纳谏》

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战国策》或《战国策•齐策一》,文章题目中“讽”意思是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

(用含蓄的话劝说或指责)。

 

通假字 

   孰视之 孰通熟,仔细 

   

古今异义词 

   1.今齐地方千里 地方:

古义:

土地方圆 今义:

名词,地点,处所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左右:

古义:

国君近旁的近臣 今义:

方位词 

   3.明日,徐公来 明日:

古义:

第二天 今义:

今天的下一天 

   4.能谤讥于市朝 谤讥:

古义:

指责,劝谏(中性词) 今义:

诽谤,讥讽(贬义词) 

   5.窥镜而自视 窥:

古义:

照 今义:

偷偷地看 

   6.暮寝而思之 寝:

古义:

躺而不睡 今义:

睡觉地方 

   

词类活用 

   1.邹忌修八尺有余 修:

长,这里指身高) 

   2.朝服衣冠 朝:

名词作状语,在早晨 服:

 名词用作动词穿戴  

   3.私我也 私:

形容词用作动词,偏爱 

   4.王之蔽甚矣 蔽:

受蒙蔽,这里的意思是因受蒙蔽而不明。

或:

(受)蒙蔽 

   5.闻寡人之耳者 闻: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6.吾妻之美我者 美:

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美,认为……美 

   7.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

名词用作状语,当面 

  

一词多义 

 

重点词语解释 

   1.而形貌昳丽 昳丽:

光艳美丽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孰:

谁,哪一个 

   3.旦日:

明天,这里指第二天 

   4.皆以美于徐公 以:

以为,认为 

   5.能谤讥于市朝 谤:

指责别人过错 讥:

讽刺 市朝:

公共场合 

特殊句式 

   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判断句 

   2.忌不自信 宾语前置 

   3.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省略句 

   4.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倒装句 

   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判断句,状语后置(此所谓于朝廷胜) 

   6.有求于我也 状语后置(于我有求也) 

   7.能谤讥讽于市朝 状语后置(能于市朝谤讥) 

   8.皆以美于徐公 状语后置(皆以于徐公美) 

   9.皆朝于齐 状语后置(皆于齐朝) 

  

朗读节奏 

   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2.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 

   3.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4.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理解性默写 

重点语句翻译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大小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3.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一个美?

 

   4.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能在公众场所批评议论我的缺点,并能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到下等奖赏。

 

   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这就是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课文内容理解 

   1.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从“不自信”到“暮寝而思之”,反映出他怎样的品质?

(3分) 

   *围绕“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来答。

示例:

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能正视自己。

 

   2.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

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因为齐王身边的人阿谀奉承(私王.畏王.有求于王),不可能听到真实的情况。

意对即可。

 

   3.“王曰‘善’。

”请你结合文意品析“善”字的表达作用。

 

   *体现了本文语言精练的特点。

一个“善”字,既表达了齐王的赞同和诚意,又恰如其分地显示他的矜持和尊贵。

 

   4.揣摩“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说说这段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活动,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人物的活动分为三个层次。

邹忌对徐公“孰视之”,表明他的认真,也表明了徐公的美;“窥镜而自视”是为了作比较,显示出邹忌虽不自信但也不轻信;“暮寝而思之”则表明他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

 

   5.齐威王下令后,进谏者由“门庭若市”到“时时而渐进”,再到“无可进者”,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齐王纳谏后,朝政的弊端越来越少。

或齐王纳谏后,需要改进的地方越来越少。

 

   两个要点:

一是齐王纳谏,一是朝政的弊端或需要改进的地方越来越少。

后一点答“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之类,也给满分。

 

   

开放性试题 

   1.请就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内容或写法写一段评注性的文字。

(3分) 

   *能围绕内容或写法的某一方面进行评述,言之成理即可,鼓励有创见的表述。

示例,内容方面:

邹忌能以自身为例,由家事巧妙地联系到国事,讽劝齐王纳谏除蔽;写法方面:

把家事和国事进行类比,推己及人,以此达到讽劝的目的。

 

   2.威王一“善”,政局迥异,初时“门庭若市”,后来“无可进者”,请根据“无可进者”写出“门庭若市”的反义成语。

“门庭若市”体现了威王的“广开言路”,在我们学过的古文中,还有哪一篇文章也提到了“广开言路”的问题?

(2分) 

   *“门可罗雀”或“门庭冷落”《出师表》 

   3.俗话说: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从语言运用的角度,邹忌的进谏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4分) 

   *忠言不一定逆耳。

在与同学.父母.师长等的交往过程中,在向对方提出意见或建议时,如果能讲究说话方式,语言含蓄委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那么忠言完全可以顺耳,从而使对方愉快接受。

 

   4.对文中的邹忌和齐威王,你更欣赏谁?

请简述理由。

 

   *只要表明自己的观点,并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即可。

 

   示例1:

喜欢邹忌——他有勇气,说话讲究技巧,有自知之明等。

 

   示例2:

喜欢齐威王——他胸怀宽广,虚心纳谏,有富国强兵的愿望等。

 

   5.邹忌的谏言和诸葛亮《出师表》中的进言有相似之处, 邹忌的建议是什么?

请用《出师表》中的四字词语来回答;邹忌进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3分) 

   建议:

开张圣听(“咨诹善道”或“察纳雅言”)  

   启示:

在人际交往中要尊重对方,用对方可接受的方式提出建议,注意语言委婉。

 

   这个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只要能围绕委婉的说话方式谈启示,言之成理即可。

 

   6.“门庭若市”是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请写出其反义词。

*门可罗雀 

   7.从文中看,齐威王最终能使齐国“战胜于朝廷”,达到“大治”的原因是什么?

这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

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小石潭记》

 文学常识 

柳宗元,唐代文学家,散文八大家之一,本文是《永州人记》中的一篇。

 

  

一词多义 

   1.蛇:

永州之野产异蛇( )斗折蛇行( )  

   2.伐:

伐竹取道 ( ) 齐师伐我( ) 

   3.明:

明灭可见 ( ) 庭下如积水空明( ) 

重点词语解释 

   1.清洌:

清凉  

   2.可百许兴:

大约有一百来条。

可,约。

许,表示对数量的估计。

 

   3.佁然不动:

呆呆的一动不动。

佁然,愣住的样子。

 

   4.俶尔远逝:

忽然。

 

   5.斗折蛇行:

斗折,像北斗星那样曲折。

蛇行,像蛇爬行那样弯曲。

 

   6.悄怆:

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

  

   7.邃:

深  

   8.寂寥:

寂静寥落。

 

   9.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坻:

水中高地 屿:

小岛 嵁:

不平的岩石 

   10.明灭可见 明灭:

或现或隐 

   11.以其境过清 清:

凄清,冷清清 

 

理解性默写 

   1.描写游鱼静态的句子:

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 然不动; 

   2.描写游鱼动态的句子: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3.描写潭上多姿的树蔓的语句: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重点语句翻译 

   1.皆若空游无所依:

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凭借也没有。

 

   2.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

 

   3.斗折蛇行:

(泉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5.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堪,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6.其岸势犬牙差互 *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

 

   7.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覆盖着,缠绕着,摇动着,连缀着,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8.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流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中为之一乐。

 

   9.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向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

 

   

课文内容理解 

   1.本文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作者抑郁忧伤之情。

 

   2.文中对潭中鱼的描写,栩栩如生,动静结合,字面上写鱼,实则写潭水的清澈。

 

   3.段落归纳 

   

(一)发现小石潭 

   

(二)描写潭水和游鱼 

   (三)探究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景物 

   (四)写出了作者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 

   4.作者描写潭的总体感受是什么?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5.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 

   A.本文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作者悲凉凄怆的心绪。

  

   B.第一段作者围绕着“石”来写,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不同的景致。

 

   C.第二段写了游鱼.阳光和影子,动静结合,展现生动的画面,目的是表现鱼的活跃.可爱。

 

   D.柳宗元被贬失意,心情抑郁,所以认为小石潭“不可久居”。

其实作者笔下的小石潭风景如画,如果我们能跨越时空到此一游,或许会流连忘返。

 

开放性试题 

   1.柳宗元借小石潭的景色表达了被贬之后的苦闷抑郁之情。

像这种借景抒情表达心志的文言名篇有很多。

请联系《醉翁亭记》.《岳阳楼记》和《桃花源记》等篇章中的一篇,以“小石潭凄寒幽静”为上句,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

(2分) 

   小 石 潭 凄 寒 幽 静 , 

   上句:

 

   *可摘引原文,可自行创作。

(共2分,内容与篇章不符或有错别字各扣1分) 

   例

(1)琅琊(王牙 )山蔚然深秀 例

(2)岳阳楼壮美雄奇 例(3)桃花源和平宁静 

   2.文章运用骈散结合的语句描绘出优美的意境,令人回味无穷。

选出其中你最喜欢的一句,并做简单的分析,语言表达力求简洁。

 

   句子:

  

   分析:

  

   *理解文意,谈出语句特点即可。

 

   3.如果你能经“时空隧道”返回到唐朝,并与柳宗元在小石潭相见,听他倾诉内心的郁闷悲怆之情后,说几句劝慰的话。

其中要恰当引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或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相关名句。

(限在40字以内) 

   *所写的句子含有劝勉安慰之意给1分,能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等名句中的其中一句恰当地融合于内容之中,给1分。

 

《陋室铭》

文学常识 

   1.文章的作者是唐朝诗人刘禹锡。

 

   2.铭: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古今异义词 

   1.谈笑有鸿儒 鸿:

古义:

大 

   今义:

鸿雁 

   六.词类活用 

   1.有仙则名 名:

有名(出名.闻名) 

   2.无丝竹之乱耳 乱:

干扰(扰乱.使……乱) 

 

一词多义 

重点词语解释 

   1.谈笑有鸿儒 鸿:

大 

   2.无案牍这劳形 形:

形体.身体 案牍:

官府公文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馨:

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调:

调弄,这里指弹。

 

   5.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灵:

灵验,神奇 

   6.斯是陋室 斯:

指示代词,此,这 

   7.往来无白丁 白丁:

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8.阅金经 金经:

佛经 

   9.无丝竹之乱耳 丝竹:

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丝:

本指弦乐器 竹:

本指管乐器 

 特殊句式 

   1.何陋之有 宾语前置:

有何陋 

      

理解性默写 

   1.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文章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5.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6.用比喻赞美"陋室"的句子是: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7.《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

孔子云:

何陋之有?

 

   8.作者在文中结尾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比,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话是: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9.《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0.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重点语句翻译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孔子云:

“何陋之有。

” 

   *孔子说:

有什么简陋的呢?

 

   3.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人帘里。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课文内容理解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

(2分)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表现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写出了环境的清幽雅致。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写出了作者生活情趣的高雅。

 

   D.文章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陋室”不陋的道理。

 

   2.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开放性试题 

   1.“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功颂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

人们经常用“座右铭”来激励鞭策自己。

请你从平时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则有关学习方面的“座右铭”。

 

   *示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记承天寺夜游》

 文学常识 

   1.作者:

苏轼,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学过他的文章(词)有《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江城子 密州出猎》《浣溪沙》。

 

     

重点词语解释 

   1.念无与为乐者 念:

考虑,想到  

   2.怀民未寝 寝:

睡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

只是 闲人:

清闲的人 

   4.相与步中庭 相与:

共同,一起 步:

散步(或:

漫步 走 行走)。

 

   5.庭下如积水空明 空明:

形容水的清澈透明。

 

   6.月色入户 户:

窗户 

   7.欣然起行 欣然:

高兴的样子。

行:

走。

  

   8.解衣欲睡 解:

脱. 脱下 

   9.水(月光)中藻.荇(水草,这里指竹子和柏树的影子)交横 。

 

理解性默写 

   1.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主旨句) 

   3.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

月色入户,无与为乐。

 

   4.《记承天寺夜游》中的“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一句,描绘了一个空明澄,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重点语句翻译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张怀民也没睡,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散步。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 月光照在庭院中,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和荇(水草)。

 

   或:

庭院中的月光,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有像交错纵横的藻和荇似的水草,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枝叶在月光下的影子。

 

   3.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 哪一夜没有月亮呢?

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呢?

只是很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4.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月光照进窗户(十分优美),我高兴地起来走出屋外。

 

课文内容理解 

   1.全文以“月光”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浩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旷达心境。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复杂感情。

 

   *

(1)旷达胸怀

(2)贬谪悲凉。

(3)人生感慨。

(4)赏月喜悦;(5)漫步悠闲。

 

   3.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请按不同的表达方式划分层次,并写出各层次大意。

 

   * 记叙 描写 议论。

 

   第一层:

(1-3句)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庭院漫步。

(表达方式是叙述,交代清楚了时间.地点.同游者.游历的缘由) 

   第二层:

(4句)观月赏景。

(写景.描绘月夜庭中美景) 

   第三层:

(最后3句)月夜问天,自喻闲人。

(庭中月色或月光如水,议论,点出作者旷达乐观的襟怀) 

   4.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闲人”的含义?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

(或表现作者虽遭贬谪仍强作轻松愉快的复杂心情。

既有由赏月咏月而发的自豪自慰,又有为"闲人"的境遇而生的惆怅和苦闷。

) 

   5.文章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旷达(豁达)乐观的胸怀。

 

   6.“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这一段写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点?

点染出一个怎么样美妙的境界?

 

   *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

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7.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

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

 

   * ①遂至承天寺。

 理由:

唯张怀民可以同乐  

   ②怀民亦未寝 。

 理由:

心境相同 欣赏趣味相同  

   ③相与步于中庭。

 理由:

关系亲密 

   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理由:

志同道合 志趣相投 命运相同 

   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请参考下面的背景材料,说说为什么作者称自己为“闲人”,这体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

 

   背景材料:

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同意见,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

《记承天寺夜游》即写于此时。

 

   *①苏轼才华横溢,素有大志,但不被朝廷重用 ②仕途失意的落寞 ③自我排遣的旷达 

   9.体会“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这一句的妙处。

 

   *“积水空明”用比喻的手法写出月光的清澈透明。

用“藻.荇交横”写竹柏之影参差错杂。

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清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意思对即可) 

开放性试题 

   1.本文写作时,苏轼已被贬黄州。

当时,他备受监视,近乎流放。

揣摩文章最后一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赏月的欣喜;贬谪的悲凉;人身的感慨;被贬的无奈寂寞;虽屡遭贬谪,但仍乐观豁达。

(至少说出两种情感,意思对即可) 

《曹刿论战》

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左传》 

   2.《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编年体史书,保留了我国自公园前722年以后200多年间的许多史料。

 

  

通假字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徧:

同“遍”,遍及.普遍 

  

古今异义词 

   1.小大之狱 狱:

古义:

官司.案件 今义:

监狱 

   2.牺牲玉帛 牺牲:

古义:

古代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祭品 今义:

为正义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

 

   3.齐师伐我 伐:

古义:

讨伐,攻打 今义:

砍伐 

   4.又何间焉 间:

古义:

参与 今义:

中间,隔开,不连接,空间,时间 

   5.肉食者鄙 鄙:

古义:

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今义:

轻视,看不起 

   6.弗敢加也 加:

古义:

虚夸,以少报多 今义:

增加 

   7.虽不能察 虽:

古义:

即使 今义:

虽然 

   8.再而衰 再:

古义:

第二次 今义:

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又一次 

   9.必以信 信:

古义:

信实.诚实 今义:

书信 

   10.忠之属也 忠:

古义:

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今义:

忠诚 

 

词类活用 

   1.神弗福也 福:

名词用作动词,赐福 

   2.一鼓作气 鼓:

名词用作动词,击鼓(进军) 

 

一词多义 

   1.间:

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 )②挑拨离间( )亲密无间( ) 

   2.师:

①遂逐齐师 ( )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3.属:

①忠之属也 (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 ) 

   4.牺牲:

牺牲玉帛( ) 为国牺牲( ) 

   5.故:

故克之(因此,所以) 公问其故(缘故,原因) 

   6.请:

曹刿请见(请求) 战则请从(请让我) 

   7.从:

战则请从(跟随) 民弗从也(服从,听从您的命令拼死作战) 

   8.以:

何以战(凭,靠,凭借) 必以分人(把) 

   9.之:

肉食者谋之(代词,代这件事) 小大之狱(结构助词,的) 公与之乘(代词,他) 

重点词语解释 

   1.既克,公问其故(克:

战胜) 

   2.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间:

参与  

   3.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可以:

可凭借 

   4.肉食者鄙 鄙:

浅陋,这里指目光浅短 

   5.望其旗靡 靡:

倒下 

   6.公将驰之 驰:

(驱车)追赶 

   7.弗敢专也 专:

独自享有,独自专有 

   8.小信未孚 孚:

为人所信服,信服 

  

特殊句式 

   1.夫战,勇气也 判断句 

   2.再(鼓)而(气)衰,三(鼓)而(气)竭 省略句 

   3.(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驰)矣。

”(鲁军)遂逐齐师。

 省略句 

   4.夫大国,难测也,(我)惧(齐军)有伏焉 省略句 

   5.何以战 倒装句:

以何战 

  

朗读节奏 

   1.可/以一战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理解性默写 

   1.《曹刿论战》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 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 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

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4. 本文中出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