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阅读阅读专题训练.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611598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文言文阅读阅读专题训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考文言文阅读阅读专题训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考文言文阅读阅读专题训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考文言文阅读阅读专题训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考文言文阅读阅读专题训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中考文言文阅读阅读专题训练.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中考文言文阅读阅读专题训练.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中考文言文阅读阅读专题训练.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文言文阅读阅读专题训练.doc

《中考文言文阅读阅读专题训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文言文阅读阅读专题训练.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文言文阅读阅读专题训练.doc

2018年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16分)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

(乙)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①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②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

注:

①肱:

(gōng)胳膊。

②义:

遵守道义

1.下面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清流见底见往事耳B.实是欲界之仙都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C.于我如浮云皆以美于徐公D.自康乐以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3分)

①古来共谈共:

②夕日欲颓颓:

③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⑴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⑵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4.请说说甲乙两文“乐”的情趣分别是什么?

(4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18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昔周人仕数不遇,年老白首,泣涕于途者。

人或问之:

“何为泣乎?

”对曰:

“吾仕数不遇,自伤年老失时,是以泣也。

”人曰:

“仕奈何不一遇也?

”对曰:

“吾年少之时学为文,文德成就,始欲仕宦,人君好用老。

用老主亡,后主又用武,吾更为武,武节始就,

武主又亡。

少主始立,好用少年,吾年又老:

是以未尝一遇。

”(王充《仕数不遇》)

1.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每句标一处)(2分)

(1)食之不能尽其材

(2)用老主亡

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4分)

(1)才美不外见()

(2)策之不以其道()

(3)泣涕于途者()(4)是以未尝一遇()

3.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一食或尽粟一石人或问之

B.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吾年少之时学为文

C.自是指物作诗立就武节始就

D.其真不知马也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分)

(2)吾仕数不遇,自伤年老失时,是以泣也。

(3分)

5.通读甲乙两文,回答下面问题。

(5分)

(1)甲文中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2)乙文中“周人仕数不遇”的遭遇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3分)

(三)阅读【甲】【乙】文言文选段,完成1-5题。

(18分)

【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节选自周密《观潮》)

1.请用“/”标示下面语句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2分)

(1)至于夏水襄陵

(2)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

(1)或王命急宣()

(2)虽乘奔御风()

(3)既而渐近()(4)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3.下列各组语句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沿溯阻绝往来而不绝者

B.其间千二百里又何间焉

C.方其远出海门今齐地方千里

D.素湍绿潭吴广素爱人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_______

(2)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____

5.填空。

(6分)

甲段描写三峡的夏水,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突出其、的特点,描写春冬之水则紧扣其的特点,以“素湍”、“回清”、“”的动态之美映衬“绿潭”的静态之美,动静相映成趣。

乙段从、色、等方面进行正面描写,由远及近地写出了钱塘江潮雄奇壮观的景象。

(四)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1-4题。

(17分)

【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

”杂曰: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应。

【乙】鲁公治①园,欲凿池,父曰:

“无地置土。

”公遂止。

或曰:

“土可垒山。

”公善之,欲行。

妻曰:

“不畏小儿女颠踬②耶?

”公复止。

或曰:

“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

”公从之,又欲行。

家人有止之者曰:

“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

”公犹夷③不能决,事又寝④。

【注】①治:

修建。

②颠踬:

被东西绊倒。

③犹夷:

迟疑不决的样子。

④寝:

停止。

1.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4分)

(1)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

(2)河曲智叟亡以应亡:

(3)无地置土置:

(4)公遂止遂:

2.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线的句子。

(6分)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分)

(2)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3分)

3.理解填空。

(3分)

甲文中①和智叟对比,一个高尚,一个平庸;②和智叟对比,一个担忧,一个讥笑;③和智叟对比,一个热心,一个冷漠。

4.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愚公和鲁公的性格特点。

(4分)

(五)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18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宋濂尝与客饮,帝①密使人侦视。

翼日②,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③何物。

濂具以实对。

笑曰:

“诚然,卿不朕欺。

”间召问郡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

“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主事茹太素④上书万余言。

帝怒,问廷臣。

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

”问濂,对曰:

“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⑤可深罪。

”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

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

“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节选自《明史-宋濂传》)

[注释]①帝:

指明太祖朱元璋。

②翼日:

第二天。

“翼”同“翌”。

③馔(zhuàn):

食物,多指美食。

④主事:

官职名,茹太素是人名。

⑤恶(wū):

疑问代词,加强反问语气。

类似于“怎么、哪里”。

1.解释下列举重加点词语。

(4分)

(1)走送之走:

(2)俟其欣悦俟:

(3)濂具以实对具:

(4)微景濂微:

2.翻译下面句子。

(4分)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译文:

(2)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

译文:

3.填空。

(用原文语句回答,4分)

甲文中,很多人愿意把书借给宋濂的原因是“,,。

”乙文中,宋濂只列举好的大臣的原因是“,;,。

4.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按语意划分一处,2分)

门人弟子填其室

5.结合甲乙两文,联系生活实际,从读书和做人两个方面谈谈你得到的启示。

(4分)

(六)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18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

“善。

”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

【乙】及沛公至高阳传舍,使人召郦生①。

郦生至,入谒,沛公方倨②床使两女子洗足,而见郦生。

郦生入,则长揖不拜,曰:

“足下欲助秦攻诸侯乎?

且③欲率诸侯破秦也?

”沛公骂曰:

“竖儒!

夫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诸侯相率而攻秦,何谓助秦攻诸侯乎?

”郦生曰:

“必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倨见长者。

”于是沛公辍洗,起摄衣,延郦生上坐,谢之。

郦生因言六国从横④时。

沛公喜,赐郦生食,问曰:

“计将安出?

”郦生曰:

“足下起纠合之众,收散乱之兵,不满万人,欲以径入强秦,此所谓探虎口者也。

夫陈留,天下之冲⑤四通五达之郊也,今其城又多积粟。

臣善其令,请得使之,令下⑥足下。

即不听,足下举兵攻之,臣为内应。

”于是遣郦生行,沛公引兵随之,遂下陈留。

(节选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有删减)

[注释]①郦生:

郦食(yì)其,本为监门吏,后来成为刘邦的谋士。

沛公:

即汉高祖刘邦。

②倨:

通“踞”,叉开双腿坐着。

③且:

还是。

④从横:

从,同“纵”,合纵、连横。

⑤冲:

要塞。

⑥下:

投降、归降的意思。

1.下面句子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臣之妾∕畏臣B.今齐地方∕千里

C.使人∕召郦生D.何谓∕助秦攻诸侯乎

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4分)

(1)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2)时时而间进()

(3)于是沛公辍洗()(4)延郦生上坐()

3.把甲文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4.下面对乙文画线句子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如果您一定要聚合民众,召集义兵来诛杀暴虐无道的秦王,那就不应该用这种傲慢无礼的态度来拜见长者。

B.如果您一定要带领徒弟们,召集义兵来诛杀暴虐无道的秦王,那就不应该用这种傲慢无礼的态度来接见长者。

C.如果您一定要聚合民众,召集义兵来推翻暴虐无道的秦王朝,那就不应该用这种傲慢无礼的态度来接见长者。

5.通读甲乙两文,回答下面问题。

(6分)

(1)齐威王发布的命令中“三赏评选标准”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3分)

(2)在攻打陈留一役中,郦生给刘邦出了怎样的计策?

(3分)

(七)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1—4题(15分)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孟子》)

【乙】孔子谓颜回①曰:

“回,来!

家贫居卑,胡不仕②乎?

”颜回对曰:

“不愿仕。

回有郭外之田五十亩,足以给粥;郭内之田十亩,足以为丝麻;鼓琴足以自娱;所学夫子之道者足以自乐也。

回不愿仕。

”孔子愀然变容,曰:

“善哉,回之意!

丘闻之:

‘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

’丘诵之久矣,今于回而后见之,是丘之得也。

”(选自《庄子》)

注释:

①颜回:

孔子的学生。

②仕:

做官。

1.解释下列加点字。

(4分)

(1)乡为身死而不受()

(2)是亦不可以已乎()

(3)胡不仕乎()(4)孔子愀然变容()

2.找出与乙文“失之而不惧”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A.行道之人弗受   B.辍耕之垄上

C.学而时习之     D.宋何罪之有

3.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善哉,回之意!

4.回答下列问题。

(5分)

(1)甲文多处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请举出其中一例。

(2分)

(2)甲乙两文都强调做人要有所坚守,请谈谈两文分别强调要坚守什么。

(3分)

(八)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1—4题。

(16分)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齐桓公①问管仲②曰:

“王者何贵③?

”曰:

“贵天。

”桓公仰而视天。

管仲曰:

“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

君人者④,以百姓为天。

百姓与⑤之则安,辅之则强,非⑥之则危,背之则亡。

《诗》云:

‘人而无良,相怨一方。

’民怨其上,不遂⑦亡者,未之有也。

”(选自刘向《说苑》)

【注释】①齐桓公:

春秋诸侯,五霸之一。

②管仲:

齐桓公的贤相,辅佐桓公成霸业。

③贵:

以……为贵。

④君人者:

指国君或皇上。

⑤与:

亲附,拥护。

⑥非:

非难,责怪。

⑦遂:

终于,最终。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

(1)环而攻之而不胜()

(2)委而去之()

(3)桓公仰而视天()  (4)辅之则强()

2.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寡助之至礼愈至B.固国不以山溪之险汝心之固

C.以百姓为天域民不以封疆之界D.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三里之城

3.翻译下面句子。

(4分)

(1)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2)民怨其上,不遂亡者,未之有也。

4.孟子与管仲在治国思想上有相似之处,请结合甲乙选段内容分析。

(5分)

(九)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1—4题(16分)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世传桃源事,多过其实①。

考渊明所记,止言先世避秦乱来此,则渔人所见,似是其子孙,非秦人不死者也。

又云杀鸡作食,岂有仙而杀者乎?

……旧说南阳有菊水,水甘而芳,居民三十余家,饮其水皆寿②,或至百二三十岁。

……近岁道稍通,渐能致五味③,而寿益衰,桃源盖此比也欤。

使武陵太守得至焉,则已化为争夺之场久矣。

常意天地间若此者甚众,不独桃源。

——苏轼《和桃源诗序》

注释:

①多过其实:

很多都夸大其词。

②寿:

长寿。

③五味:

这里指日常的调味品。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分)

(1)无论魏晋()

(2)便扶向路()

(3)止言先世避秦乱来此()(4)或至百二三十岁()

2.找出与甲文“具答之”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A.辍耕之垄上B.无丝竹之乱耳

C.奉命于危难之间D.属予作文以记之

3.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不足为外人道也。

(2)又云杀鸡作食,岂有仙而杀者乎?

4.通读甲乙两文,完成

(1)—

(2)小题。

(6分)

(1)甲、乙两文写再寻“桃花源”,各有怎样的结果?

请用原文的语句回答。

(2分)

(2)对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苏轼认为“世传桃源事,多过其实”,你对《桃花源记》有何看法?

请简要说说。

(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