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揭开雷电之谜》.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98208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揭开雷电之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揭开雷电之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揭开雷电之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揭开雷电之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揭开雷电之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揭开雷电之谜》.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揭开雷电之谜》.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揭开雷电之谜》.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揭开雷电之谜》.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揭开雷电之谜》.docx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揭开雷电之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揭开雷电之谜》.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揭开雷电之谜》.docx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揭开雷电之谜》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

《揭开雷电之谜》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生字,通过查字典、近义词等方法理解词语“摄取、勇士、揭开”等词语的意思。

  2、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围绕课文内容,实行提问。

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解释关键词理解句子等方法解决问题。

  3、根据文中的描述,能介绍富兰克林的制作的风筝及简单原理。

  4、通过阅读,感受科学家勇于为科学献身的伟大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围绕课文内容,实行提问。

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解释关键词理解句子等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1、媒体。

  2、预习课文:

  

(1)读通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

  

(2)圈画自己不理解的词语,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去理解。

  [教学时间]

  1.5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

雷电

  师:

这是一种自然现象,你见过吗?

谈谈你所知道的。

  学生谈。

  2、师:

同学们通过书籍、电视等多种渠道,了解了雷电之谜。

(板书:

之谜)有一位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他曾冒着生命危险,从天空摄取闪电,揭开了雷电之谜。

  板书:

揭开

  做动作理解:

揭开

  联系生活经验初步了解“揭开”的不易。

  齐读课题

  3、出示第一小节:

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是18世纪电学的一位勇士。

他曾冒着生命危险,从天空摄取闪电,揭开了雷电之谜。

  指名读,(即时用多种方法理解:

摄取)师引读体会两句的因果关系,男女生合作读体会。

  质疑:

  雷电之谜是什么?

为什么要揭开雷电之谜?

怎样揭开的?

结果怎样?

有什么生命危险呢?

……

  二、深入研读:

  1、学习第2小节:

雷电之谜是什么?

为什么要揭开雷电之谜?

  

(1)出示句子:

从前,人们一直认为,天空中出现电闪雷鸣,这是大自然在显示神威。

  指名读

  引导理解:

人们——绝大部分人;一直——说明存有很久了;大自然在显示神威——认为是天公在发火,对大自然充满了敬畏。

  再指名读。

  

(2)出示:

不过,富兰克林却大胆提出,那是大自然的一种“放电现象”。

  指名读

  师:

他敢于向当时的传统观点挑战,提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观点,向大自然挑战,真是勇气可嘉。

  板书:

敢于挑战

  2、学习第3、4节:

怎样揭开雷电之谜的?

结果怎样?

  

(1)师:

为了揭开雷电之谜,1753年7月的一天,富兰克林亲自做了一个吸引雷电的风筝实验。

他在做实验前做了精心的准备,读读第3节,找找描写他做准备的句子。

  交流,出示句子:

他事先精心制作了一只白色丝绸风筝,风筝上安了一个尖细的铁棒。

风筝用麻绳系住,麻绳末端分成两支,分别接上一片铜钥匙和一小段丝线。

  指名读,即时正音:

丝绸、系住、末端

  自己轻声读,针对内容提出问题。

  交流。

(预设:

为什么用白色丝绸制作风筝?

风筝上为什么要安尖细的铁棒?

为什么在麻绳末端分别接上一片铜钥匙和一小段丝线?

……)

  

(2)自己轻声读第4节,解决问题。

  (有的立即请学生回答,有的内容能够在课后请学生查找资料回答)

  联系下文解决:

风筝上为什么要安尖细的铁棒?

为什么在麻绳末端分别接上一片铜钥匙和一小段丝线?

  结合“觉得手有点麻,当他的手指靠近那片铜钥匙时,一朵蓝色的电火花立刻向手指射过来。

”回答“安尖细的铁棒”、“在麻绳末端分别接上一片铜钥匙和一小段丝线”的原因和冒“生命危险”的原因。

  板书:

勇于献身科学

  (3)复述:

请你来为富兰克林的风筝写一份简单的说明书,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4)师:

为了实验能取得成功,富兰克林还精心实验的时间,是?

(选择了7月的一天来做实验)因为那天?

(引读:

天空乌云密布,雷电交加。

)过了没多久?

这样的天正适合做实验。

  他还精心选择了实验的地点,在?

(费城的郊外)因为?

(比较空旷,容易收集)

  (5)师:

他做了这样精心的准备,实验成功了吗?

他兴奋地叫起来?

(指名读、齐读)

  师:

他勇于实践,知道了雷电之谜就是?

(放电现象)板书:

放电现象

  (6)师:

当他实验成功后,(谁)会说:

“。

”(提示:

看他做实验的儿子、以前嘲笑过他的人、别的科学家)

  (7)师:

富兰克林有着为了科学坚持到底的精神,才会做成实验,让我们在来读读课文,感受他揭开雷电之谜的不易。

  读课文3、4小节。

  3、理解“勇士”

  

(1)师:

富兰克林就是这样揭开雷电之谜的。

人们称富兰克林是18世纪电学的一位勇士,是因为?

(媒体出示第一节,引读)

  

(2)你还能从文章中找到,表明他是“勇士”的句子吗?

  句式:

人们称富兰克林是18世纪电学的一位勇士。

(指导不加上“因为”说)

  4、学习最后一节:

  后来,他还发明了——(读最后一节)

  三、小结:

  真正的勇士,是像富兰克林这样,敢于(引读板书)敢于——,敢于——的人,让我们也像富兰克林这样敢于——,成为生活、学习、工作的勇者吧。

让我们记住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富兰克林。

  【篇二】

  教学目标:

  1.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养成边读边思的习惯,并学会围绕课题、课文内容提问,尝试自主学习。

  3.了解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冒着生命危险揭开雷电之谜的故事,感受科学家献身科学的伟大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围绕课题、课文内容提问,能联系上下文,品读出富兰克林的精神。

  学生准备:

  搜集关于富兰克林的资料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媒体播放:

雷电

  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此时的景象?

(雷电交加、电闪雷鸣、雷电大作……)

  2、为什么下雨时会有雷电现象?

今天,让我们随着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一起来——(板书课题:

揭开雷电之谜)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

  预设:

雷电之谜是什么?

  为什么要揭开雷电之谜?

  怎样揭开雷电之谜?

  揭开雷电之谜的结果怎样?

  ……

  二、初步释疑,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试着在文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做好标记。

  2、交流:

  雷电之谜是什么?

板书:

放电现象

  富兰克林为什么要揭开雷电之谜?

板书:

大胆提出

  怎样揭开雷电之谜?

板书:

风筝实验

  结果怎样?

轰动世界

  3、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结合板书概括地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深入研读,感悟富兰克林为科学勇于探索、献身的精神。

  1、出示第一节:

  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是18世纪电学的一位勇士。

他以前冒着生命危险,从天空摄取闪电,揭开了雷电之谜。

  

(1)齐读第一节

  

(2)理解:

摄取

  (3)“勇士”是什么意思?

(有气魄有胆量的人)

  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划出能说明“富兰克林是一位勇士”的句子。

  3、学生交流

  

(1)学习第二节

  从前人们一直认为,天空中出现电闪雷鸣,这是大自然在显示神威。

不过,富兰克林却大胆地提出,那是大自然的一种“放电现象”。

1752年7月的一天,他亲自做了一个吸引雷电的风筝实验。

  ①指名读

  ②说说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富兰克林是一位勇士?

  师引导理解:

“人们、一直、显示神威’’与“富兰克林却大胆地提出”作比较。

  大自然在显示神威——从前人们一致认为雷暴是天公的怒火,对大自然充满了敬畏,而富兰克林却大胆地向大自然挑战,勇气可嘉。

  人们——说明绝大部分人都是这样认为的,而富兰克林却有着自己与众不同的看法,敢于向绝大部分人挑战。

  一直——说明这种看法已经存有了很长时间了,富兰克林敢于向传统观点挑战。

  亲自做了试验——说明富兰克林敢于大胆实践,用事实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板书:

敢于挑战敢于实践)

  过渡:

富兰克林敢于——,敢于——,真不愧于“勇士”这个称号。

但是在他冒着生命危险来实行风筝实验中,我们更能感受到他身上无比的勇气和胆量。

  

(2)学习三、四节

  ①仔细读读课文第三、四节,围绕“风筝实验”又有什么问题?

  ②质疑

  预设:

为什么选择这样一个天气做实验?

  做实验的风筝与普通风筝有什么不同?

  在这种电闪雷鸣的天气中,富兰克林不怕吗,他为什么愿意冒险做这个实验?

  ……

  ③这是一个怎样的天气?

抓文中的词语来说说(乌云密布、雷电交加、大雨倾盆而下……)

  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天气?

(7月雷雨多,适合实验)

  ④做实验的风筝和普通风筝有什么不同?

  指名学生复述制作实验用的风筝的过程

  抓住麻绳、铁棒、铜钥匙来思考设计的不同

  (风筝上安一个尖细的铁棒是为了摄取闪电中的电流。

麻绳本来是不导电的,可因为闪电中的电流太强了,所以使得麻绳上也带上了一些电。

铜是导电的金属,能让他切实感受到电流的存有,这给了富兰克林的证明。

  ⑤这样的设计的确能让富兰克林切身感受到雷电中的电流,但同时也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危险,再读读第四节说说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富兰克林的勇气和胆量?

  交流并出示句子:

富兰克林觉得手有点麻,当他的手指靠近那只铜钥匙时,一朵蓝色的电火花立刻向手指射过来。

他感到手臂一阵麻木,差一点儿被击倒。

  难道富兰克林不怕危险吗?

不,面临危险,富兰克林没有退却,他心里一定在想——

  指导朗读句子

  ⑥富兰克林对科学如此执着和痴迷,实验成功了,他兴奋地叫了起来——(生读:

)“这就是电,和实验室里的电火花完全一样!

  ⑦这就是富兰克林,一位勇于献身的科学家,一位为了科学将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的科学家,这就是真正的勇士。

(板书:

勇于献身科学)

  ⑧小结:

正因为富兰克林有着为了科学坚持到底勇于献身的精神,才会做这样的实验,多么让人佩服啊!

  有感情地朗读3、4小节

  四、概括升华,总结全文。

  1富兰克林的风筝试验在世界上引起了轰动,为什么会引起轰动?

你想对他说什么?

  出示:

风筝实验轰动了世界,这是因为______,我想对他说:

“________________”。

  小组讨论交流

  2师:

雷电之谜终于被解开,它其实就是大规模的“放电现象”,这是个轰动世界的发现,但富兰克林并没有沉醉于自己的成功之中,而是继续不懈地努力,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造福于人类。

  3说说学习了课文之后,你对“勇士”这个词语有了什么新的理解?

  师:

“勇士”是指那些有力量、有胆量的人;是敢于向大自然挑战、勇于用实践证明自己的观点的人;是为人类做出贡献的人!

  五、课后作业

  1课外阅读《富兰克林传》。

  2搜集一些勇士的小故事,和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11揭开雷电之谜

  富兰克林

  大胆提出→放电现象←风筝实验

  敢于挑战敢于实践勇于献身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