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银海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905818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522.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海银海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北海银海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北海银海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北海银海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北海银海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北海银海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8页
北海银海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8页
北海银海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8页
北海银海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8页
北海银海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8页
北海银海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8页
北海银海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8页
北海银海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8页
北海银海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8页
北海银海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8页
北海银海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8页
北海银海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8页
北海银海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8页
北海银海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8页
北海银海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海银海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

《北海银海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海银海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海银海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

四.重要经济养殖生物资源15

第三章.银海区水产养殖现状与前景展望16

第一节发展现状16

一.产量稳步增长,效益不断提高16

二.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化程度提高17

三.产业特色明显,经济效益增加19

四.基础建设加强,发展能力提高20

第二节优势21

一.水产养殖自然条件优越21

二.产业链和支撑体系完善21

三.市场广阔潜力大22

四.水产品市场竞争力强22

第三节问题与挑战22

一.增养殖业发展空间受限22

二.发展资金投入不足。

22

三.养殖环境退化和种质复壮困难23

四.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化规模不足23

五.疫病防治体系不完善,检测手段落后。

24

第四节发展潜力24

一.政府重视,政策支持24

二.地方经济发展,市场空间拓展24

三.养殖技术创新,技术支撑加强25

四.产业功能拓展,产业进程加快25

五.资源优势突出,物质保障有力25

第四章.北海市银海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范围、期限、原则、依据26

第一节规划范围26

第二节规划期限26

第三节规划目的26

第四节指导思想27

第五节总体思路27

第六节基本原则28

一.尊重历史,照顾现实,着眼发展的原则28

二.总体规划与分步实施的原则28

三.开发与保护结合的原则29

四.规划与调整结合的原则29

五.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的原则29

第七节规划依据30

一.法律法规30

二.技术规范、标准30

三.区划、规划、文件31

第八节规划的发展目标32

第五章.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布局33

第一节浅海增养殖功能区33

第二节滩涂增养殖功能区34

第三节陆上海水养殖功能区35

第四节淡水养殖功能区36

第五节特殊养殖功能区37

第六章.实施和保障措施38

第一节积极提供政策与法规保障38

一.明确政策法规支撑体系38

二.完善规划实施扶持措施38

三.加强规划实施保障力度39

四.健全规划实施的管理体系和协调机制39

五.加强水域滩涂管理,确保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39

六.建立以渔业协会为主体的渔农管理体系40

第二节探索研究科技与体制保障40

一.深化渔业经营体制改革40

二.完善渔业科技创新体制41

三.强化渔业服务体系建设41

四.建立标准化养殖示范园区,带动养殖业健康发展42

第三节资金与投入保障42

一.积极开拓资金筹措渠道42

二.健全财政支持体系42

三.建立小额贷款制度43

第四节继续完善资源与设施保障43

一.加强对养殖环境水质污染的防治43

二.加强渔业生态保护与建设44

三.加快渔业现代化建设44

四.完善水产品市场体系44

第七章.环境影响和防治措施45

第一节水产养殖池塘排放的主要污染物质45

第二节水产养殖的环境影响45

一.水产养殖对水质的影响45

二.水产养殖对底质的影响47

第三节水产养殖环境影响的防控措施47

一.科学规划养殖布局,合理确定养殖容量47

二.加大科技力量投入,改善养殖模式48

三.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水产养殖监管力度48

第八章.北海市银海区重点项目建设49

第一节海洋产业园区苗种培育项目49

第二节关井石斑鱼综合开发基地49

第三节北海渔业旅游园区50

第四节北海市银海区渔业检测中心建设50

第九章.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登记表、规划示意图51

第一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登记表51

第二节北海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示意图53

 

规划组织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

伍耀丽

副组长:

林武林宝

成员:

苏定军陈琴陈福覃建平

规划编制小组名单

聂振平

张琴

宋志飞王贤丰赵艳飞陈俊琳张琴聂振平

统稿:

审核:

前言

银海区位于北海市区中南部,南临北部湾,全区拥有海岸线长95km,0~20m深以内的浅海滩涂面积11200hm2。

辖区海域滩涂平缓,水质清新,天然饵料丰富,水温适宜,是对虾、青蟹、沙虫等繁殖及海产品加工业最理想的地方,为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近年来,银海区水产养殖业以发展高产、优质、安全、高效养殖为目标,全力推进科技创新、集约经营和依法管理,海水养殖由滩涂、浅海向深海方向发展,淡水养殖向江河水库等大水面方向发展,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产业经济优势,形成了养殖、捕捞、加工流通、休闲渔业相结合的发展格局,为保证水产品质量安全、增加渔民收入、产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的颁布和实施,北海市临海工业和城市化进程形成了跳跃式发展的态势,北海市政府相继对《北海市城市总体规划》、《北海市土地利用规划》和《北海市海洋功能区划》等进行了修编,银海区水产养殖业面临着水域滩涂资源和养殖环境的双重制约。

为适应银海区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我市水产养殖的规范化管理,实现水域资源的有效配置,加快完善和推进养殖证管理制度,有效保护养殖水域生态环境,保持银海区水产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2010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稳定渔民水域滩涂养殖使用权”的指示精神,按照农业部《关于稳定水域滩涂养殖使用权推进水域滩涂养殖发证登记工作的意见》的要求,对《北海市银海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进行修编。

本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广西壮族自治区渔业管理办法》和农业部《完善水域滩涂养殖证制度试行方案》等法规、文件,按照农业部农渔发[2002]5号《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试行规范和《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大纲编写。

在分析银海区的渔业自然条件和生物资源状况、水产养殖发展现状及前景的基础上,结合本地的社会经济及科技发展水平,对养殖水域滩涂进行了功能区域布局,提出了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本规划修编由北海市海洋局和水产畜牧兽医局提出和组织实施,并成立了规划修编工作组,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研究所汇总并编制完成。

《北海市银海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写组

2015年11月

编制说明

背景

《北海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5~2020)》于2015年修编完善,为实现我市养殖水域滩涂资源的有效配置,推进养殖证管理制度,保护养殖水域生态环境,确保养殖水产品的质量安全等发挥了积极作用。

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全面实施,北海市社会经济形成了跳跃式发展的态势,临海工业和城市化进程高速发展。

北海市政府相继对《北海市总体规划》、《北海市土地利用规划》和《北海市海洋功能区划》等进行了修编,银海区水产养殖业面临着水域滩涂资源和养殖环境的双重制约。

为适应银海区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保护银海区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空间,维护持续健康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2010年中央1号)关于“稳定渔民水域滩涂养殖使用权”的文件精神,按照农业部《关于稳定水域滩涂养殖使用权推进水域滩涂养殖发证登记工作的意见》的要求,需要对银海区养殖水域滩涂做出详细规划。

2015年10月,北海市银海区水产畜牧兽医局委托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研究所开展《北海市银海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6~2020)》(以下简称《规划》)编制工作。

编写过程

《规划》编写组首先查阅并分析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2006~2020)》、《广西壮族自治区养殖水域滩涂(功能区)规划(2013~2020)》、《北海市总体规划(2008~2025)》、《北海市土地利用规划》、《北海市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北海市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北海市海洋环境保护规划(2010~2020)》和《北海市南珠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等广西及北海市最新的相关发展规划和区划,到变动较大的区域进行了实地调研。

收集相关资料,对银海区水产养殖业的自然条件和制约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对近15年来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并针对主要养殖区域(含潜在养殖区)、养殖品种、养殖模式进行了实地调研。

在此基础上,按照农业部农渔发[2002]5号《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试行规范和《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大纲的要求编写了《规划》(征求意见稿)。

《规划》征求了市规划局、市资源管理局、市环保局、市水利局和市科技局等多个相关部门的意见,并根据反馈意见对《规划》进行了修改后形成专家评审稿,然后组织相关行业专家对规划进行评审,再根据专家意见进行认真修改完善,最后形成规划送审稿。

主要内容

《规划》(初稿)共分八章。

第一章简述了北海市银海区水产养殖自然条件,主要包括地理位置与地形特征、气候与水文条件和水资源状况。

第二章概括了北海市银海区水产生物资源概况,主要包括重要海洋生态系统、渔业生物资源状况和重要经济养殖生物资源。

第三章分析了北海市银海区水产养殖发展现状、优势、问题与挑战和发展潜力。

第四章明确了规划范围、期限、目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基本原则、规划依据和发展目标。

第五章详细阐述了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布局,主要包括浅海增养殖功能区、深海养殖功能区、滩涂增养殖功能区、陆上海水养殖功能区、淡水养殖功能区、和特殊养殖功能区。

第六章简述了实施和保障措施,主要包括政策与法规、科技与体制、资金与投入、资源与设施保障。

第七章简述了水产养殖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第八章罗列了北海市银海区水产养殖七项重点建设项目,第九章给出了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登记表和北海市银海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示意图。

第一章.北海市银海区海域自然条件

第一节地理位置与地形特征

一.地理位置

北海市银海区位于北海市中南部,以境内有著名旅游胜地北海银滩及拥抱浩瀚的北部湾大海而成名“银海”。

地处北纬21°

25′~21°

41′,东经109°

04′~109°

19′,东与铁山港区相连,西与海城区接壤,南濒临北部湾,北与合浦县交界。

全区行政区域总面积475.16平方公里,辖福成、平阳、银滩、侨港4个镇、48个村(社区),总人口23.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2.4万人。

全区海岸线长95km,20米等深线内浅海滩涂可养面积16.7万亩。

濒临的北部湾渔场是我国的主要渔场之一。

渔业基础设施比较完善,水产品加工业发展迅速,银海区是广西的重点渔区。

二.地形特征

北海市银海区地处北部湾沿岸,大部分为开阔的沿海台地,一般海拔高度10~15米左右,地势平坦,北高南低。

三.岸线、滩涂和海岛资源

农渔业生产条件优越,综合开发初具规模。

银海区面临中国四大优良渔场之一的北部湾,海岸线长达95km。

可供养殖的滩涂面积十万亩,是珍珠、对虾、文蛤、青蟹、方格星虫等优质海产品的天然养殖场。

第二节气候与水文条件

一.气候

银海区季风性气候明显,属海洋性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年平均气温22.6摄氏度。

年均降雨量1683mm。

1.气温

季风性气候明显,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年平均气温22.6摄氏度。

2.降水

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1683mm。

3.风况

银海区冬半年主要受大陆冷高压控制,盛行偏北气流,夏半年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偏南气流。

全年平均风速为3.3m/s,主导风向为北风,频率为26%,其次为东南东风,频率约11%,强风向为东南风。

4.海雾

银海区一年四季均有大雾发生,比较集中出现在每年10月至翌年4月,其中以1~4月雾日居多,4个月雾日占全年雾日79%。

5.相对湿度

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1.5%,年平均最大相对湿度87%,年平均最小相对湿度74%,2~9月相对湿度在81%~87%之间,10月至翌年1月相对湿度在74%~77%之间。

6.蒸发量

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780.7mm,月最大蒸发量在7月,达182.3mm,月最小蒸发量在2月,仅88.6mm。

7.日照

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089.3h,日照频率为39.8%,月平均日照时数147.2h,7月日照时间最长,月平均日照时数215.1h,2月日照时间最短,月平均日照时数仅为63.6h。

二.水文条件

银海区海、淡水温度的季节变化与气温相一致,据监测,平均水温为25.5℃,七月水温最高,平均水温为30.6℃,一月水温最低,平均水温为13.88℃。

海水盐度平均值为28.02,其中冬季盐度最高,平均值为31.14;

夏季盐度最低,平均值为27.15。

海水透明度随着不同区域和不同季节而异,一般是3~8m。

海水pH值7.65~8.26,平均值为8.0;

淡水pH值偏低。

海水营养盐主要是铵盐、磷酸盐、硝酸盐和硅酸盐等,总体上营养盐比较丰富。

潮汐

银海区附近海域的潮汐类型为正规全日潮,日分潮占主导地位。

在半日潮期间,潮汐日不等现象显著,相邻两高潮或低潮的潮高不等,其差值一般为0.5~1.0m,其涨潮历时与落潮历时也不等,差值约为1~2h。

平均海平面为0.38m(黄海基准面起算—下同),最高高潮位3.39m,最低低潮位为-2.12m,平均高潮位1.68m,平均低潮位为-0.82m,平均潮差2.46m,最大潮差5.36m。

潮流

银海区附近海域的潮流性质属不规则日潮流,潮流运动形式接近于往复流。

实测平均流速在20cm/s~50cm/s之间,落潮流速大于涨潮流速,其差值可达10cm/s以上。

最大落潮流速超过100cm/s,最大潮流速在90cm/s以内。

在高潮(或低潮)附近开始转流,高(低)潮过后约5h即半潮面附近潮流达最强。

潮流的垂直变化不甚明显,表层流速稍大于底层,其差值一般在5cm/s左右。

余流

银海区附近海域夏季余流主要呈东南向,冬季则呈东北向。

受径流影响,夏季最大余流流速可达23.4cm/s。

波浪

银海区附近海域的常浪向为NNE向,频率为18.9%,次浪向为WSW向,频率为11.9%。

强浪向为N或偏N向,实测最大波高H1%分别为2.0m(N)、1.5m(NNW)、1.4m(NNE),次强浪向为SW,平均波高1.3m。

一年中各向H1/10≤0.6m的频率为94.7%,H1/10≤0.8m的频率为98.5%,H1/10≤1.0m的频率为99.6%。

根据风区长度利用相关推算方法,算得银海区附近海域N向50年一遇和25年一遇H1/10波高分别为1.74m和1.37m,相应平均周期分别为5.9s和5.6s。

第三节水资源状况

一.海水资源

银海区南临北部湾渔场,区域海岸线长95km,20米深以内的浅海滩涂面积1.12万公顷。

有南澫、电建、咸田等渔港3个。

二.淡水资源

冯家江、福成江和三合口江等几大水系纵贯南北,水源丰富。

三.海水水质

银海区近岸海水环境质量状况总体较好,大部分近岸海域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海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

主要入海河流携带的污染物入海量比2014年有所减少,排污口总体污染负荷仍然较大,水体富营养化是入海排污口邻近海域的主要环境问题。

溶解氧 夏季,近岸海域绝大部分区域溶解氧含量高于5毫克/升,符合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

春季和秋季,近岸海域绝大部分区域溶解氧含量高于6毫克/升,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

化学需氧量 夏季和春季,近岸海域绝大部分区域化学需氧量达到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

秋季,沿岸海域化学需氧量均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

无机氮 夏季、春季和秋季,近岸海域绝大部分区域无机氮达到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

四.淡水水质

依据北海市环保局发布的《北海市2012年环境状况公报》显示银海区各月断面水质为Ⅲ类,水质良好,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

按单因子评价,各指标浓度保持在Ⅰ~Ⅲ级标准范围内,均无超标现象。

决定水质为Ⅲ类的影响因子有汞、磷、大肠菌群、化学需氧量、氨氮、高锰酸钾指数、溶解氧7项,与上年相一致,但该7项污染物影响强度有所变化,汞、总磷、粪大肠菌群、溶解氧影响强度呈上升趋势。

银海区地下水水质一般为Ⅱ~Ⅲ类水,水质良好。

第二章.生物资源状况

第一节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

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编制的“世界自然保护大纲”中,湿地、森林和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

银海区管辖海域范围内存在多种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诸如红树林(海岸咸水、淡水森林沼泽)和海草床(潮下藻类、海草、热带海草植物生长区),它们都是介于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地带,是自然界最具生产力的生态系统之一,在生态、经济和科学文化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维护生物多样性、提供海洋生物生境、提供海洋生物食物、滞留营养物质、防风抗旱、消浪护岸、防止盐水入侵、加速水文和元素循环、调节区域气候、生态旅游景观等。

一.红树林

银海区沿岸有红树植物至少有4科6属7种,主要品种有木榄、红海榄、桐花树、白骨壤、秋茄等,沿海均有分布,其中以侨港镇、福成镇较多,面积数十至数百亩不等。

红树林生态系统中复杂的有机碎屑食物链以及多样的食物链结构,为许多星虫、虾、蟹、贝类以及鱼类躲避敌害、产卵、育苗和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这极大的丰富了银海区的其他类生物资源。

二.海草

银海区分布的海草常见种类有矮大叶藻、喜盐草、贝克喜盐草、小喜盐草、流苏藻、二药藻、羽叶二药藻和针叶藻等七种海草,但是在银海区其分布范围相对较小,覆盖面积亦不成规模。

海草的生长呈季节性变化,通常春季萌发,夏季繁盛,秋冬季消退。

海草的覆盖面积和覆盖度在夏季达到最大。

第二节海洋生物资源状况

一.滩涂生物资源

银海区所辖海域范围内海岸线总长约95km,其浅海海域以及滩涂面积广阔,沿海滩涂面积约有11200hm2,以沙泥海滩、沙质滩为主。

沿海滩涂生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其中包含软体动物单壳类、双壳类、鱼类、,鲎、藻类等共计高达100多种。

滩涂生物在潮岸带上呈垂直分布,在高潮区以甲壳动物的蟹类为主,在中、低潮带分布有多毛类动物、单壳类和双壳类软体动物、藻类植物,鱼类则多分布在低潮带至浅海。

滩涂生物平均生物量约为189.5g/m2。

二.浅海生物资源

银海区所辖海域仅浅海浮游植物就有200多种,其中硅藻和甲藻类占优势,四季丰度平均为2574.76×

104cells/m3。

浮游动物接近100种(类),以桡足类最多,四季丰度平均为(湿重)279.92mg/m3(Ⅰ型网)、1348.75mg/m3(Ⅱ型网);

个体密度四季平均值分别为626ind./m3(Ⅰ型网)、207496ind./m3(Ⅱ型网)。

鱼卵、仔稚鱼垂直拖拽?

获取量四季均值为111.60ind./m3,水平拖拽?

获取量四季均值为1.27ind./m3。

底栖生物600多种,其中多毛类、软体动物、甲壳动物以及鱼类均在100种以上,棘皮动物约有50种;

小型底栖生物的总平均密度为409.9ind./10cm2,生物量(干重)为343.2μg/10cm2;

大型底栖生物平均栖息密度为169ind./m2,生物量(湿重)为54.7g/m2。

三.淡水渔业生物资源

淡水渔业生物资源丰富,仅淡水鱼一类就有50多种,主要种类包括:

淡水鱼类主要有鲤、黄鳝、剌鲤、泥鳅、青鱼、黄缭、鲢、鱼、鳎、鲫、鲮、鳊、鳜、梭(居咸淡水)、鳐(居咸淡水)、鳙、马口鱼、赤眼鳟、胡子鲶、乌鳢、草鱼、鲶等。

爬行类黄沙鳖、鹰嘴龟、金钱龟、山瑞、山龟。

两栖类黑斑蛙、泽蛙、虎纹蛙、饰纹蛙及多种蛙类、蟾蜍等。

淡水及咸淡水甲壳类螃蜞、淡水沼虾、龙虱(有多种)。

软体动物田螺、蚬(有多种)、蚌(有多种)、蜗牛(有多种)。

四.重要经济养殖生物资源

银海区沿岸的海洋生物种类数和生物量都比较丰富?

,重要的经济海洋生物资源丰富,最常见的主要经济种类有贝类10多种,包括近江牡蛎、文蛤、长肋日月贝、华贵栉孔扇贝、栉江珧、泥蚶、毛蚶、菲律宾蛤仔、大獭蛤、缢蛏、杂色鲍、方斑东风螺、翡翠贻贝等;

虾类约10种,包括南美白对虾、长毛对虾、墨吉对虾、日本对虾、短沟对虾、近缘新对虾、中型新对虾、刀额新对虾和须赤虾等;

蟹类3种,包括锯缘青蟹、三疣梭子蟹、红星梭子蟹;

鱼类20多种,包括大黄鱼、青石斑鱼、鲑点石斑鱼、赤点石斑鱼、云纹石斑鱼、黄鳍鲷、真鲷、平鲷、黑鲷、灰鳍鲷、紫红笛鲷、花尾胡椒鲷、鲻鱼、鲈鱼、尖吻鲈、鰤鱼、四指马鲅、六指马鲅、军曹鱼、金钱鱼、中华乌塘鳢、大弹涂鱼、卵形鲳鯵、大鳞舌鳎、半滑舌鳎、黄斑篮子鱼、褐篮子鱼、梭鱼等。

北海市沿海还盛产星虫类的方格星虫、环节类的沙蚕、棘皮类的海参、腔肠类的海蜇、藻类的细基江蓠、羊栖菜等。

其中,特色资源种类如近江牡蛎、文蛤、锯缘青蟹、鲈鱼、中华乌塘鳢、中华鳖等优势明显、地位突出。

其中一些品种的养殖开发潜力强,如方格星虫、大獭蛤等。

而诸如长毛对虾、墨吉对虾等种类,由于生长较慢、疾病多发,已逐渐被淘汰。

第三章.银海区水产养殖现状与前景展望

第一节发展现状

一.产量稳步增长,效益不断提高

适宜的气候条件,兼有土地资源、海洋资源等优势,极宜于大搞农渔业综合开发。

根据这些条件,银海区以科学技术为依托,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进行农渔业综合开发,确立了基地化建设,规模化经营的现代农业综合开发思路,并按“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组建基地、集约经营”的原则,实行区域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逐渐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农业产业化格局。

国内一批实力雄厚的企业集团如北海中信国安实业发展总公司、一民公司、南方科技公司纷纷到银海区投资,参与农渔业综合开发,初步形成了福成、平阳、银滩、侨港四个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相互涵盖、结构合理的区域经济模式,建成了中华鳖、对虾、青蟹、珍珠、大黄鱼等多个农渔业综合开发基地,形成了现代化农业综合开发的雏形。

银海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紧紧围绕渔业增效、渔农民增收和可持续发展总目标,积极调整和优化水产养殖结构,大力发展优势水产品产业,形成了以对虾、罗非鱼为优势主导、多品种稳定发展的品种结构优化、特色明显的发展格局,建立了对虾、罗非鱼、文蛤、牡蛎、大弹涂鱼、金鲳鱼、方格星虫、龟鳖等规模养殖基地,取得明显成效。

银海区水产养殖资源丰富,水产养殖业发展迅速。

2014年银海区水产品总产量21.63万吨,总产值27.39亿元。

水产养殖面积59500亩,其中海水养殖55500亩,淡水养殖4000亩。

水产养殖产量9.16万吨,产值9.19亿元。

二.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