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青州.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907173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9.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青州.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山东青州.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山东青州.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山东青州.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山东青州.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山东青州.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山东青州.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山东青州.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山东青州.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山东青州.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山东青州.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山东青州.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山东青州.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山东青州.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山东青州.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山东青州.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山东青州.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山东青州.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山东青州.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山东青州.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青州.docx

《山东青州.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青州.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青州.docx

山东青州

 

山东省青州市

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2008~2015年)

 

青州市人民政府

2010年12月

 

目录

一、总则1

二、现状与形势2

(一)首轮矿产资源规划回顾2

(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4

(三)矿产资源现状与形势5

(四)供需形势与保障程度10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规划目标11

(一)指导思想11

(二)基本原则12

(三)规划目标13

四、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16

(一)基础地质调查16

(二)矿产资源调查评价16

(三)矿产资源勘查17

(四)勘查规划分区18

五、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20

(一)合理调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总量20

(二)优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布局24

(三)优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结构25

(四)节约与综合利用矿产资源26

六、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27

(一)总体要求27

(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28

(三)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30

(四)矿山环境恢复治理重点工程31

(五)矿山土地复垦32

(六)铁矿开采塌陷地治理34

七、规划实施保障措施35

(一)加强规划实施管理35

(二)健全规划实施机制35

(三)完善资金筹措与投资保障体系36

(四)加强矿业权市场建设37

(五)完善规划实施的科技措施38

(六)规划调整38

(七)加强规划重大工程项目的管理38

(八)建立完善规划评估机制39

附表目录

附表1青州市主要矿产资源储量表

附表2青州市主要矿区(床)资源储量基本情况表

附表3青州市主要矿产开发利用现状表

附表4青州市主要矿山开发利用现状表

附表5青州市主要矿产探矿权现状表

附表6青州市主要矿产采矿权现状表

附表7青州市主要矿产品产量、需求量预测表

附表8青州市矿产资源重点调查评价分区表

附表9青州市矿产资源调查评价项目表

附表10青州市矿产资源勘查分区表

附表11青州市主要矿产资源勘查规划区块表

附表12青州市矿产资源开采分区表

附表13青州市主要矿产资源开采规划区块表

附表14青州市主要矿产矿山最低开采规模和最低服务年限规划表

附表15青州市主要矿区最低开采规模和最低服务年限规划表

附表16青州市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表

附表17青州市矿山土地复垦规划表

附图目录

附图1青州市矿产资源分布图比例尺1:

5万

附图2青州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图比例尺1:

5万

附图3青州市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规划图比例尺1:

5万

附图4青州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图比例尺1:

5万

附图5青州市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图比例尺1:

5万

一、总则

“十二五”时期是青州市深化改革开放、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攻坚时期,也是谋求跨越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矿业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运行质量,对全市社会经济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为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总原则和“有偿有序、供需平衡、结构优化、集约高效”的总方针,加强对我市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利用的宏观调控,促进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资源效益和环境效益协调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国务院和国土资源部有关矿产资源政策、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第二轮山东省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省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编制技术指南》、《市县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成果要求》的要求,以及《山东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潍坊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办法》和《青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青州市十二五规划纲要》)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有关文件,密切结合本市实际,编制《青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本《规划》是省、潍坊市矿产资源规划体系的组成部分,是指导本行政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规范性文件,也是市政府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依法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以及矿山生态环境保护进行监督管理的依据。

《规划》以2007年为基准年,2008--2015年为规划期,展望到2020年。

《规划》适用本市所辖行政区。

二、现状与形势

(一)首轮矿产资源规划回顾

青州市人民政府于2004年11月发布实施了第一轮《青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规划的实施对促进矿产资源管理的科学化与规范化、提高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促进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有效保护矿山地质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

1、突出成效

——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日趋规范,开发布局全面调整。

资源开发的“小、散、多、乱、差”状况有了明显改观,取缔了一批无证矿山,严格进行矿产开采分区管理,关停了禁采区内所有矿山。

——矿山规模结构初步优化。

铁年产量提高了10万吨、水泥用灰岩年产量提高了50万吨、建筑石料用灰岩年产量提高了120万吨,对水泥用灰岩、建筑石料用灰岩、砖瓦粘土和建筑用砂等小矿山进行了关停,矿山总数从2001年的145个减少到2007年的102个,压减了矿山43个,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迈进了一大步。

——矿山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重要交通干线两侧可视范围内矿山全部关闭,对生态环境和景观影响较大的矿山已恢复治理。

2、存在问题

——规划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约束力还不够强。

上轮青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是于2004年编制完成并组织实施的,至2007年只有1年的实施时间,规划主要指标未能全面执行。

——矿产勘查有待加强。

铁矿山企业保有储量与其开发规模、发展速度不相适应,以往查明矿产勘查程度较高,现勘查难度增大、勘查资金投入风险加大,影响了商业性勘查资金的投入。

——矿产开发布局与矿山规模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和优化。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粗放,生产设备和采掘工艺落后,资源利用率低,破坏浪费矿产资源的现象仍然存在。

资源开发缺乏统一规划和合理布局,仍然存在一个矿床甚至一个矿体由多家分割开采,造成大矿小开,一矿多开现象。

――采空塌陷较为严重。

铁矿开采塌陷0.21平方公里。

部分区域遭受山体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威胁,存在较严重安全隐患。

――矿产资源开发与管理存在薄弱环节。

对矿产资源的破坏浪费缺乏强有力的法律手段,对矿产开采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难以进行有效的监督;矿业权市场尚未健全完善。

(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1.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青州市位于山东省中部,胶济铁路中段,西接淄博市临淄区,东临昌乐县,北靠寿光市和东营广饶县,南接临朐县。

地理位置:

东经118°10′—118°46′,北纬:

36°24′—36°58。

东西长53.6km,南北宽60.6km,面积1569km2。

辖15个乡镇、6个街道办事处,1164个自然村。

2007年末全市总人口908203人,有汉、回、满等20多个民族。

胶济铁路、羊临铁路、济青高速、青东高速、309国道和青垦、胶王、博临铁路纵贯市区与乡镇区,均有公路相通,交通极为方便。

“十一五”时间是青州市历史上经济实力增长最快、效益最好的时期之一,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1%,2007年全市实现国民生产总值(GDP)22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4920元,是2000年的2.8倍,其中采矿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31亿元。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活力不断增强,一、二、三产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2.0%、19.0%和16.8%。

2007年进出口总值达到5.3亿美元,年均增长19.1%,引进外资2.8亿美元,增长17.9%。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050元,增长10%;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6020元,增长11.1%。

农民人均纯收入6760元,增长11.7%。

矿业秩序实现历史性转变,环境保护得到大力加强,循环经济有效推进,城乡居民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

2.“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青州市“十二五”总体目标是:

到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603亿元,年均增长13%,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7:

51:

42;实现地方财政收入34.58亿元,年均增长16%,万元GDP能耗降每年降低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51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644元,年均分别增长11.5%、14%;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

(三)矿产资源现状与形势

1.矿产资源概况

截止2007年底已发现铁、铜、铅、金和石灰岩、白云岩、砖瓦页岩、建筑用辉绿玢岩等建材非金属矿产,以及地热、矿泉水(含地下水)共20种,有矿床、点(矿化点)174处。

其中经普查、勘探的矿地42处(勘探的6处、详查的5处、普查的31处)占24.14%其中大型矿床5处、中型矿床28处、小型矿床9处。

预查矿产地132处,占75.86%。

经普查勘探工作查明有资源储量的矿产(含地下水)11种,其中金属矿床铁1种;建材非金属矿产有建筑用石灰岩、(饰材)辉绿玢岩、建筑用砂、水泥用石灰岩及配料用粘土、砖瓦粘土、页岩和白云岩等矿产8种;水气矿产有矿泉水、地下水2种(附表1)。

全市固体矿产年末保有资源储量为86232.76万吨(其中:

铁矿19600.268万吨、水泥用灰岩45280万吨、水泥用粘土4789万吨、建筑用灰岩6915.31万吨、白云岩3088.8万吨、砖瓦页岩4740万吨、砖瓦粘土260.86万吨、建筑用辉绿岩495.9万立方米),其潜在经济总值为424.11亿元。

主要矿产及矿区(床)资源储量情况见附表1、附表2及附图1。

2、矿产资源特点

(1)矿产资源总量较丰富,种类较少,但人均占有量多。

截止2007年底,保有资源潜在经济总值为424.11亿元,占潍坊市矿产资源总值的15.85%,人均占有矿产资源潜在经济总值为3.69万元,属矿产资源较丰富的地区。

(2)铁矿、建材非金属矿资源优势明显。

各类矿产资源潜在经济总值不均衡,铁矿占全市矿产资源潜在经济总值的33.93%、水泥用石灰岩占40.41%、水泥用粘土、建筑用石灰岩、白云岩、砖瓦页岩、建筑用辉绿玢岩、砖瓦粘土等占25.66%。

(3)矿产资源区域特色明显,同类矿产分布相对集中。

铁矿主要分布于西部淄河断裂带内及两侧;水泥用石灰岩、建筑用石灰岩、砖瓦粘土页岩、白云岩等,均分布于西南部低山丘陵区;煤的预测区和地热能源矿产则分布在益都断裂以北的平原地区;而蓝宝石、膨润土、建筑用辉绿玢岩、玄武岩等分布于东部郑母火山岩地区。

3、矿产资源调查、勘查、开发与保护现状

――基础地质调查

全市范围内的1:

20万区域地质调查、水文地质调查、重力测量、地球化学测量和1:

10万—1:

20万航空磁法测量已全部完成;1:

10万航空放射性测量已基本完成;1:

5万区域地质调查完成3幅(五井福、青州幅和临字幅)计205平方公里,占市区总面积的13.07%;在重要的成矿区(带)、重要地质构造区带内开展了1:

1万-1:

5万的矿产地质普查、综合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测量;新一轮1:

25万淄博幅和潍坊幅区域地质调查已覆盖青州市全境。

――矿产资源勘查

截至2007年底,全市共设置探矿权8个,勘查登记总面积为1249.3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79.6%,勘查矿种以水泥用灰岩为主。

2010年全市设置探矿权9个,勘查登记总面积为1282.9平方千米,其中煤2个、水泥用灰岩3个、地热1个、金1个、多金属1个、白云岩1个。

探矿权设置情况见附表5。

截止2007年底已发现铁、铜、铅、金和石灰岩、白云岩、砖瓦页岩、建筑用辉绿玢岩等建材非金属矿产,以及地热、矿泉水(含地下水)共20种,有矿床、点(矿化点)174处。

其中经普查、勘探的矿地42处(勘探的6处、详查的5处、普查的31处)占24.14%其中大型矿床5处、中型矿床28处、小型矿床9处。

预查矿产地132处,占75.86%。

2001年至2007年新增矿产地2处,新查明铁矿8520.17万吨、建筑用灰岩5619.98万吨、白云岩3088.8万吨、砖瓦页岩4740万吨。

同时在青北300平方公里内发现地热异常区3处,面积约20平方公里,可进一步勘查,为新能源开发利用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截止2007年我市共有矿山企业102个(含矿泉水),开发利用的矿产有铁矿、水泥用石灰岩、建筑用石灰岩、砖瓦页岩、矿泉水等五种。

其中以铁矿、建材非金属、矿泉水、为主。

在102个矿山企业中,按矿山开采规模,全市除铁矿和水泥用石灰岩各有1个中型矿山外,其余均为小型矿山,从业人员2665人。

2007年实现年产矿石量686.57万吨(其中铁矿38.73万吨、水泥用石灰岩160万吨、建筑用石灰岩669.37万吨、砖瓦页岩16.6万吨、矿泉水1.594万吨),矿业产值为13141.22万元(其中固体矿产矿石产量884.7万吨,矿业产值为12770.63万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37.97%和25.88%。

矿业产值较高的矿种为铁矿、建筑石料灰岩。

主要矿产开发利用现状如下:

(1)铁矿:

是全市矿业经济的支柱,有生产矿山5个,从业人员1051人,2007年产铁矿石38.13万吨,矿业产值4384.95万元,占全市矿业产值的33.36%。

(2)水泥用石灰岩:

开发利用1处,2007年产矿石160万吨,矿业产值1280万元,占全市矿业产值的9.74%。

(3)建筑石料用灰岩:

开发86处,2007年矿石产量669.37万吨,矿业产值6398.47万元,占全市矿业产值的48.62%。

(4)砖瓦页岩:

开发利用7处,2007年产矿石量16.6万吨,矿业产值707.16万元,占全市矿业产值的5.38%。

(5)矿泉水:

开发利用3处,2007年产量为1.594万立方米/年(43.67立方米/日)矿业产值370.59万元,占全市矿业产值的2.78%。

经矿产资源整合,2010年全市共设采矿权72个,其中水泥用灰1个,年产矿石200万吨;铁5个,年产矿石45万吨;建筑石料用灰岩59个,年产矿石1016万吨;矿泉水3个,年产1.72万米3;砖瓦用页岩4个,年产矿石20万吨。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

截止2007年底,青州市累计铁矿开采塌陷面积为0.21平方千米,毁坏耕地面积18公顷。

各类矿山废渣、尾矿现存总量为5.45万吨,占地0.95公顷,各类矿山矿坑水及选矿废水年产出总量为58.96万吨,年处理量为58.96万吨,排放达标率100%。

2007年废石排放量为2.39万吨,废石处理量为2.39万吨,综合利用率100%。

全市铁矿开采塌陷面积已治理复垦面积9.09公顷,治理率为43.3%。

此外,青州市分布有大量的露天矿山,长期的露天开采,留下或正在形成许多采矿坑、挖掘面和滚石带,易造成边坡失稳,产生崩塌、滑坡等重力地质灾害,对采矿安全构成威胁,严重破坏了地质地貌形态,恶化了自然生态地质环境。

截至2007年底全市有破损山体21处,境内弥河两岸遗留挖砂矿坑4处,境内有砖瓦窑场60多家(现已全部关闭),占用、破坏土地约80公顷(0.8平方公里)。

2010年底全市有破损山体18处,已治理2处。

5、存在主要问题

――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缺乏长远规划。

我市在建材非金属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存在“大材小用、大矿小开、重复建设、采富弃贫、采易弃难、乱采滥挖”现象,不仅浪费了资源,还破坏了矿产资源的整体性,为今后矿山规模化建设、集约式开采利用,留下了不可弥补的创伤。

――铁矿、建材非金属矿山企业规模小而过于分散,集约化程度低

――资源开发与生态地质环境保护矛盾十分突出

随着铁矿产量的迅猛增加,采空塌陷速度加快,塌陷面积逐渐扩大,山体破坏、耕地破坏和因超采地下水造成的地面沉降等仍在发生。

失地农民增多,加大了社会的负担。

(四)供需形势与保障程度

1、主要矿产供需形势

——铁矿资源:

铁矿是青州市的优势矿产,铁工业则是本市的主导产业之一。

2007年实际生产铁矿石为38.73万吨,消费量51.8万吨,年末保有资源储量为19600.268万吨。

2010年铁矿石产量为45万吨,2015年预计产量55万吨,需求量55万吨。

预测2008—2015年将动用储量450万吨,至2020年预计产量60万吨,需求量60万吨,保有储量能够保证规划期内规划期内开采所需。

——水泥用灰岩:

已查明的水泥灰岩矿产地3处,查明资源储量45280万吨。

2007年全市水泥灰岩产量为160万吨,2010年产量为200万吨。

预测2015年产量为350万吨,2008年-2015年总产量为1900万吨,2020年产量为450万吨,2008年-2020年总产量为3900万吨,现保有资源储量能够保证规划期内水泥生产所需。

——建筑石料用灰岩:

本市建筑石料用灰岩资源储量丰富,查明资源量约6915.31万吨。

2007年全市实际开采建筑石料用灰岩约669.37万吨,2010年产量为1016万吨,预测2015年开采量达到1300万吨,2020年开采量达到1500万吨,2008-2020年期间累计开采量为15000万吨。

从预测储量及需求量看,本市的建筑用灰岩资源保证程度较低,要大力加强地质勘查,争取发现新的矿产地。

——砖瓦页岩:

2007年砖瓦页岩产量16.6万吨,201年产量20万吨,预测2015年开采量达到25万吨,2020年开采量达到30万吨。

2008—2020年累计预测产量达300万吨,只占2007年末保有储量4740万吨的6.4%。

现有储量完全可以满足砖瓦页岩规模化建厂的需要,既节省了耕地又环保。

青州市主要矿产品产量、需求量预测情况见附表7。

2、保障程度

——保障程度高、能够满足需求的矿产:

铁、水泥用灰岩、砖瓦页岩。

这些矿产资源丰富、查明储量多、矿石品质好,可以满足规划期内的需求。

——保障程度低、供给有缺口,不能满足需求的矿产:

建筑石料用灰岩,应适当投入勘查大幅提高其资源保证程度。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为中心,以提高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根本目标,统筹全市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调控开发总量,优化矿业结构与布局,提高资源利用率,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矿产资源,保护矿山地质环境,实现资源与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努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总方针,以科学开发、合理利用、矿业可持续发展为总原则。

1.鼓励勘查,突出重点

加强基础地质调查,重点是矿产地质、城市地质和农业地质调查;加强重点成矿区带的调查评价,突出深部找矿和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实现找矿新突破,保障老矿山的资源接续,提高资源保障程度。

2.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加强资源保护,坚持综合评价、合理开采、节约利用矿产资源。

依靠科技进步,提高采选冶综合回收率和共伴生矿产的综合利用率。

正确处理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改善矿山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协调稳定发展。

3.宏观调控,市场配置

根据国家产业政策,进一步建立健全矿业权市场,运用市场经济规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宏观调控,适度开发;重点抓好矿山合理布局、矿业结构调整,建立政府管理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资源配置新机制。

4.依靠科技,持续发展

推进地质找矿理论研究与创新,广泛采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开展基础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开展采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的科技攻关,鼓励开采利用难采矿产,加强共(伴)生矿产的勘查、开采和综合回收利用;提高矿产资源勘查水平和资源利用率,促进矿业的持续发展。

(三)规划目标

1、总体目标:

开创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的新局面,实现矿产资源的合理布局、优化结构、规范开采、效率提高、资源节约与环境良好的新格局,加大矿产资源的调查评价与勘查力度,增强资源保障程度,进一步完善矿产资源宏观管理体制和微观运行机制,培育政府科学调控与市场高效运作相结合的矿业市场,建设更加便利的矿业服务保障体系,提升我市矿业的综合竞争力与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2、2015年规划目标:

(1)地质调查与评价

开展新一轮成矿预测,完成重要成矿远景区(带)1:

5万地质矿产调查及重要地区1:

5万专项地质调查;对重要成矿区(带)开展矿产地质调查,提供一批找矿远景区及找矿靶区。

完成1:

5万城市地质调查,完成1:

5万地质灾害调查。

(2)矿产资源勘查

通过加强重点矿种调查评价和新一轮成矿产区划的研究,实施落实省(市)规划项目(附表8、9),实现煤、铁矿和地热(系本市重点项目)等矿产的深部和外围找矿的突破,同时加强水泥石灰岩、水泥用粘土矿的普查勘探,提供可供两用的矿产地3—4处,新增铁矿资源储量1000万吨、水泥用石灰岩2亿吨。

(3)矿产资源开发利用

——对主要矿产资源实行开发总量控制。

根据全市经济总量增长和市场需求以及资源条件,对主要矿产资源实行开发总量与目标矿种开发量双重指标控制,规划到2015年我市铁矿、水泥用灰岩、建筑灰岩、砖瓦用页岩、矿泉水分别控制在55万吨、350万吨、1300万吨、25万吨、1.8万吨左右。

——调整优化矿山规模结构和产品结构,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结构和布局趋于合理。

控制采矿权设置数量,矿山总数压至48个。

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推进矿山企业进行资产重组、联合、兼并,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关闭资源枯竭、长期亏损、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生态环境差和生产能力过小的矿山。

——提高资源利用水平,有效保护资源。

规划期内主要矿产资源的开采回采率和选矿回收率、综合利用率将继续保持较高水平,并进一步提高,部分矿种力争在基期水平的基础上再提高1~2个百分点。

(4)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矿山环境得到有效整治。

矿山采空塌陷综合治理率达到65%以上。

露天矿山环境平均治理率达到50%,其中城市规划区、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及重要道路两侧直观可视范围内的露天采场复垦和损坏山体修复治理率达到80%。

矿区“三废”达标排放率达到95%,废水综合利用率达到80%;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

建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土地复垦监测制度,土地复垦率达60%。

3、2020年规划目标

——落实省、潍坊市规划,全面完成新一轮1:

25万水文地质、生态环境(农业)地质地球化学调查和水文地质调查。

——根据规划期内矿产资源调查评价的成果,新划定一批矿产勘查区,对成矿条件较好的地区进一步开展矿产勘查,不断增加矿产资源储量;继续开展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缓解危机矿山资源枯竭现状。

——铁矿、水泥用灰岩、建筑灰岩、砖瓦用页岩、矿泉水分别控制在60万吨、450万吨、1500万吨、30万吨、2万吨左右。

主要矿山总数控制在40个。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法规体系和监督、管理体系逐步健全和完善。

采空塌陷区和露天矿山平均治理率达到70%,基本实现资源开发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四、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

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实际需要,开展公益性地质矿产调查工作,为社会商业性矿产勘查提供基础信息服务。

同时通过政策引导和扶持,鼓励多渠道社会投资。

开展适应市场需求的商业性矿产勘查,提高地质矿产勘查程度和矿产资源的保障能力。

(一)基础地质调查

开展新一轮成矿预测,完成重要成矿远景区(带)1:

5万地质矿产调查及重要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