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勘查理论与方法考试题目.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08628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5.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矿产勘查理论与方法考试题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矿产勘查理论与方法考试题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矿产勘查理论与方法考试题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矿产勘查理论与方法考试题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矿产勘查理论与方法考试题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矿产勘查理论与方法考试题目.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矿产勘查理论与方法考试题目.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矿产勘查理论与方法考试题目.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矿产勘查理论与方法考试题目.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矿产勘查理论与方法考试题目.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矿产勘查理论与方法考试题目.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矿产勘查理论与方法考试题目.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矿产勘查理论与方法考试题目.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矿产勘查理论与方法考试题目.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矿产勘查理论与方法考试题目.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矿产勘查理论与方法考试题目.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矿产勘查理论与方法考试题目.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矿产勘查理论与方法考试题目.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矿产勘查理论与方法考试题目.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矿产勘查理论与方法考试题目.docx

《矿产勘查理论与方法考试题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产勘查理论与方法考试题目.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矿产勘查理论与方法考试题目.docx

矿产勘查理论与方法考试题目

资源勘查理论与方法课程复习题答题要点

第一章:

1.矿产勘查、普查、勘探的概念?

矿产勘查:

是指矿床普查与勘探的总称。

矿产普查:

是在一定地区围以不同的精度要求进行找矿的工作。

矿床勘探:

是在发现矿床之后,对被认为具有进一步工作价值的对象通过应用各种勘探技术手段和加密各种勘探工程的进一步揭露,对矿床、矿体地质特征及开采的技术经济条件作出评价,从而为矿山开采设计提供依据的工作。

2.矿产勘查的发展趋势(书上6个方面、讲课8个方面)?

(1)找矿难度日益增大,隐伏矿已成为主要的找矿对象;

(2)为了满足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不断开拓新类型矿床的找寻工作。

如斑岩型矿床、蚀变岩型和卡林型金矿、天然水合物等矿产的利用;

(3)为了有效的指导勘查实践,不断加强勘查理论研究;

(4)为适应理论找矿阶段的新要求,加强了对矿床模型和勘查模型的研究与应用;

(5)为提高勘查工作效益,日益重视经济和环境效应分析;

(6)日益重视新技术、新方法的研制及应用;

(7)勘查成果日益商品化;

(8)对勘查人才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

 

第二章:

1.简述矿产勘查的五论基础

(1)地质基础

(2)数学基础

(3)经济基础

(4)技术基础

(5)预测基础

2.试述矿产勘查过程的最优化准则(五个)

(1)最优地质效果与经济效果的统一

(2)最高精度要求与最大可靠程度的统一

(3)模型类比与因地制宜的统一

(4)随机抽样与重点观测的统一

(5)全面勘查与循序渐进的统一

 

最优地质效果与经济效果的统一

——一切矿产勘查工作应遵循的最基本准则

矿产勘查工作必须以获取最佳地质效果为目的,但同时又必须以达到最好的经济效果为前提。

•在矿产勘查不同阶段,这两者统一有不同的容:

普查阶段应以采用合理、有效的综合方法尽快找到潜在矿床并作出远景评价为目的。

在勘探阶段则以查明矿床的工业价值为目的。

•矿产勘查的经济合理性应从整个勘查过程来加以考察:

纯属矿山开拓、采准或开采时要解决的地质问题不宜要求在地质勘探阶段加以解决;矿床勘探工作也不能忽视未来矿山开采设计的基本需要而单纯地追求地质勘探部门的经济效果。

最高精度要求与最大可靠程度的统一

——指导矿产勘查工作精度评价的准则

地质事件是随机事件,其观测结果具有不确定性。

平均值估计的区间大小可以理解为允许误差围,这就是计算的平均值的精度。

而真实的平均值落入此区间的概率,即为对应于该精度的可靠程度。

若想既要有较高的精度,同时还有较高的可靠程度,只有增加观测次数N。

观测次数N一定时,应努力将精度与可靠程度加以统一。

模型类比与因地制宜的统一

——利用所获得的资料的准则

模型类比法:

是将在研究程度较高的已知矿区所总结的规律和积累的经验来指导未知地区工作的方法。

由于成矿作用的随机性,没有两个矿床是完全相同的。

因此,除了模型类比,还得因地制宜。

因为:

•随着新的实际资料的获得,要不断修正已有的模型;

•模型区与未知区之间存在“小异”,因而要求因地制宜。

随机抽样与重点观测的统一

——指导抽样观测的准则

“抽样”不是单指采取样品的工作,而是泛指各种观测。

为了保证抽样的随机性,在地质勘查工作中,按照一定的间距均匀地布置观测线、观测点、取样点。

在如下情况下,需要有不同的观测密度:

•具有不同变化程度的地段或方向上,需要有不同的观测密度;

•整个矿床或调查区的不同地段,由于所处的勘查阶段不同,观测密度也不同;

•为了针对性地研究某一问题,而在关键性地段重点观测。

全面勘查与循序渐进的统一

——地质勘查全过程的最优化准则

全面勘查的含义:

•查明矿床所占据的整个空间;

•对矿床地质条件、矿体外部形态和部结构、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等进行全面调查研究。

循序渐进的含义:

•在矿产勘查的不同阶段,全面勘查的容应与工作阶段相适应;

•巨大的矿床需分阶段或分片地做到全面圈定,延深很大的矿床也应分段地圈定不同深度的矿体。

第三章:

1.我国最新的固体矿产勘查阶段划分方案是?

我国现阶段(1999年在储量分类中开始,2002年作为国标颁布)的矿产勘查工作阶段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预查普查详查勘探

(2)预查是通过对工作区资料的综合研究、类比及初步野外观测、极少量的工程验证,初步了解预查区矿产资源远景,提出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区,并为发展地区经济提供参考资料。

(3)普查是通过对矿化潜力较区开展地质、物探、化探工作和(有限的)取样工程,以及可行性评价的概略研究,对已知矿化区作出初步评价,对有详查价值地段圈出详查区围,为发展地区经济提供基础资料。

(4)详查是对详查区采用各种勘查方法和手段,进行系统的工作和取样,并通过预可行性研究,作出是否具有工业价值的评价,圈出勘查区围,为勘探提供依据,并为制定矿山总体规划、项目建议书提供资料。

(5)矿床勘探是在发现矿床之后,对已知具有工业价值的矿区或经详查圈出的勘探区,通过应用各种勘查手段和有效方法,加密各种采样工程以及可行性研究,为矿山建设在确定矿山生产规模、产品方案、开采方式、开拓方案、矿石加工选冶工艺、矿山总体布置、矿山建设设计等方面提供依据。

2.勘查周期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矿床勘探周期是指完成一个矿床的阶段勘探任务所经历的时间。

影响矿床勘探周期的因素:

(1)与国家矿业管理体制有关

(2)对矿床勘探程度的要求

(3)矿床地质特征的复杂性

(4)勘探技术手段与设备的先进性、便捷程度和有效性

(5)勘探矿区经济地理环境与交通运输条件等

(6)勘探人员的业务素质

(7)勘探报告能否顺利验收

3.可行性论证的概念及其意义?

•可行性论证的概念:

可行性论证或称可行性研究,是西方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起来的一种分析、评价各种建设方案和生产经营决策的科学方法。

•矿产勘查可行性论证的意义:

在于保证矿产勘查工作和后续的矿产开发的经济效益。

4.可行性论证的阶段划分?

•根据1999年新的《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国家标准,矿产勘查可行性论证据其目的、任务及其与地勘工作阶段的对应性分为概略研究(普查阶段)、预可行性研究(祥查阶段)和可行性研究(勘探阶段)。

•概略研究是对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的概略评价。

•预可行性研究是对矿产勘查开发意义的初步评价。

•可行性研究是对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的详细评价。

5.矿产勘查工作研究容?

•矿产勘查研究容:

包括勘查区地质、矿体地质、开采技术条件、矿石加工技术性能和综合评价、放射性测量等。

 

第四章:

1.成矿预测的概念?

(1)成矿预测是在科学预测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剖析成矿地质条件、深入研究矿化信息(找矿标志)、总结成矿规律,进而圈定不同级别的预测区或三维空间的找矿靶区的一项综合性工作。

(2)成矿预测是对发生在过去的成矿事件的未知成矿特征进行的估计或推断。

2.成矿预测工作的一般程序?

(1)明确预测要求

(2)全面收集地质资料

(3)研究成矿规律和建立矿床成矿模式

(4)编制预测图

(5)重点工程验证

(6)编写报告

3.成矿预测的基本理论(3个)?

(1)相似—类比理论

(2)求异理论

(3)定量组合控矿理论

4.成矿预测的准则(5个)?

(1)最小风险最大含矿率准则

(2)优化评价准则

(3)综合预测评价准则

(4)尺度对等准则

(5)定量预测准则

5.成矿预测的基本方法分类?

(1)趋势外推法

(2)归纳法

(3)类比法

(4)综合法

各种预测方法的应用特点及注意事项?

6.科学找矿的概念?

•找矿又称矿产普查,是指在一定的地区为寻找和评价国民经济需要的矿产而进行的地质调查研究工作。

•科学找矿是以现代成矿理论作指导、以地质为基础并采用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方法的矿产普查工作。

7.科学找矿的具体研究容(5个方面)?

•理论找矿、综合找矿、立体找矿、定量找矿、智能找矿

 

8.控矿因素的概念及具体容?

•指控制矿床形成和分布的一切有关因素。

•具体如构造、岩浆活动、地层、岩相、古地理、区域地球化学因素、变质因素、岩性、古水文、风化因素、人为因素等

9.简述槽、台构造成矿分析理论的要点

•地槽成矿的阶段性(早、中、晚三阶段、多旋回性)、类型性

•地台区成矿的双层性

•地洼区成矿的“三多”特点

10.简述断裂构造对成矿的控制

•断裂构造对成矿的控制可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

(1)断裂规模、性质与矿化的关系;

(2)断裂活动时间和期次与矿化的关系;

(3)断裂构造的有利成矿部位总结。

11.简述预测找矿工作中的岩浆岩因素分析研究要点

(1)岩浆岩成矿专属性研究

(2)岩浆岩对成矿的空间分布控制

(3)岩浆活动对成矿的时间分布控制

(4)岩浆活动的物理、化学条件对成矿的影响

(5)岩浆岩与已知矿产的成因关系的判断

(6)岩浆岩被剥蚀程度的研究

 

12.简述预测找矿工作中的地层、岩相、古地理因素研究要点

•对地层:

地层的含矿性分析、成矿序列,地层岩性对成矿的影响;

•对岩相:

不同岩相与成矿的关系,同一岩相相变分带对成矿的影响及对找矿的意义;

•古地理:

不同地理条件对成矿的影响及联系,古地理条件的恢复对找矿工作的指导作用。

13.区域地球化学因素的主要研究容?

•.研究元素的丰度、分析元素分布的区域性特征、元素的共生组合

14.找矿标志及其具体容?

•找矿标志:

是指能够直接或间接地指示矿床存在或可能存在的一切现象和线索。

找矿标志又称矿化信息。

(1)地质标志;

(2)地球化学标志;

(3)地球物理标志;

(4)生物标志;

(5)人工标志。

 

15.成矿规律及其主要研究容?

•成矿规律:

是指对矿床形成和分布的时间、空间、物质来源及共生关系诸方面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1)矿床时间分布规律

(2)矿床空间分布规律

(3)成矿物质来源规律

(4)矿床共生规律

 

16.成矿的继承性、多旋回性及其研究意义?

•成矿的继承性:

指的是区域同一成矿元素或一组成矿元素,在不同时代以相同或不同形式相继成矿的规律性。

•成矿的多旋回性:

指的是在地壳发展过程中,相同的矿床类型或类似的矿产组合在前后构造旋回中周期性地重复出现的规律性。

17.矿床空间分布规律的主要研究容?

•具体体现为:

(1)丛聚性分布:

矿化集中区、成矿区域

(2)带状分布:

全球性成矿带、区域分带、矿田分带、矿床分带、矿体分带

(3)等距性分布:

18.找矿技术方法的概念及分类(5大类)

•找矿技术方法:

是泛指为了寻找矿产所采用的工作措施和技术手段的总称。

•找矿技术方法按其原理可分为:

(1)地质方法:

地质填图法

重砂找矿法

砾石找矿法

(2)地球化学方法、

(3)地球物理方法、

(4)遥感方法、

(5)工程技术方法

 

19.矿化信息的概念及分类?

•矿化信息:

是指从地质信息中提取出来的,能够指示、识别矿产存在或可能存在的事实性信息和推测性信息的总和。

•它可以是有关的资料、数据以及对有关数据经深加工后的成果。

•矿化信息据其信息来源:

可分为描述型、加工型矿化信息和推测性矿化信息三种;

•据其信息的纯化程度(可靠性):

可分为直接的矿化信息和间接的矿化信息,前者如矿产露头、有用矿物重砂,后者如大多数的物探异常、围岩蚀变、遥感资料等。

一般来说,事实性信息中的描述型信息和直接矿化信息相对应,加工型、推测性信息和间接矿化信息相对应。

•因此,矿化信息提取工作的主要研究对象应是具有多解性的加工型和推测性地质信息。

20.找矿模型的概念及分类(5类)?

•找矿模型:

是在矿床成矿模式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发现某类具体矿床所必须具备的有利地质条件、有效的找矿技术手段以及各种直接或间接的矿化信息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1)经验找矿模型

(2)地质-地球物理找矿模型

(3)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

(4)综合信息找矿模型

(5)流程式找矿模型

 

21.信息合成的概念及其一般工作步骤?

•信息合成:

也可称之信息综合,是指把反映地质体各方面的有关信息(数据、资料、图像等)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加工成为一种与源信息具相互关联的新的复合型信息,即由直接信息转换为间接信息。

•信息合成的一般工作步骤:

(1)建立地质概念模型

(2)原始各种信息的预处理工作

(3)信息的关联和提取

(4)信息的综合和转换

22.找矿靶区优选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找矿靶区优选:

是在找矿靶区(找矿远景区、找矿有利地段)已圈定的前提下,应用经验的、数学的或计算机方法,据相对的成矿可能性大小(成矿有利程度)、结合经济、地理、交通、市场供需关系等诸方面因素的综合比较,对找矿靶区所进行的评价和优劣排序,即找矿靶区的分级。

•地质矿产因素

•经济地理因素等

第五章:

1.矿体地质特征及其研究的容?

•矿体地质特征:

指矿体本身固有的地质特点、特性和标志。

即矿体外部形态特征与部质量特征,简称矿体地质。

•矿体地质以矿体为研究对象,研究容包括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物质成分、部结构(不同类型、品级矿石及夹石等在矿体中的分布)等方面特点的变化情况,以及控制这些变化的地质要素,如构造、岩性、成矿作用等。

2.矿体变异及其研究的容?

•矿体变异:

又称矿体变化性,是指矿体地质特征(矿体特性与标志)在矿体的不同空间部位(或各矿体之间)所表现出的差异及变化的特点。

•矿体变异性研究:

包括矿体各标志变化性质、变化程度和控制矿体变化的地质因素(矿床成因)三个方面。

3.勘探类型的划分及其依据?

(5个方面)

•勘探类型划分为:

简单(Ⅰ类型)、中等(Ⅱ类型)、复杂(Ⅲ类型)3个类型。

简单型的五个地质因素类型系数之和为2.5~3.0;中等型的五个地质因素类型系数之和为1.7~2.4;复杂型:

五个地质因素类型系数之和为1.0~1.6。

•勘探类型划分的依据:

(1)主矿体规模

(2)主矿体形态复杂程度

(3)构造影响程度

(4)主矿体厚度稳定程度

(5)主矿体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程度

4.矿床勘探精度与勘探程度?

•矿床勘探精度:

是指通过矿床勘探工作所获得的资料与实际(真实)情况相比的差异程度。

•矿床勘探程度:

是经过勘探后,对整个矿床的地质、技术和经济特点控制研究所达到的详细程度

5.矿产取样及其分类?

•矿产取样:

是指从矿体或近矿围岩和堆积物中采集一小部分有代表性的样品用以进行各种分析、测试、鉴定与实验,以研究确定矿产质量、物化性质及开采加工技术条件的专门性工作。

•依据取样目的,矿产取样可分为:

(1)化学取样

(2)岩矿鉴定取样

(3)加工技术取样

(4)开采技术取样

(5)地球物理取样

6.矿产取样的一般程序?

•样品的采集→加工处理→分析、测试鉴定、试验等→结果的检查与评定

7.影响矿产取样的有关因素?

(1)异地取样和原地取样的不同影响

(2)样品数量与间距的影响

(3)样品体积的影响

(4)样品形状和规格的影响

(5)样品方向的影响

(6)矿产自然特性的影响

8.露头及坑探工程中的采样方法?

(1)刻槽法

(2)剥层法

(3)方格法

(4)拣块法

(5)打眼法

(6)全巷法

9.化学样品的分析方法?

(1)全分析

(2)普通分析

(3)组合分析

(4)物相分析

10.矿体构形及其特征标志?

•是指矿体各部分组合构成的形态特征。

即矿体空间形态特征,包括矿体外部形态、部结构及其变化特点。

•矿体外部形态:

指矿体规模、形状、空间位态及其某些影响因素

•矿体部结构:

是指矿体边界围的各组成部分在三度空间的搭配与排列分布特点。

反映了矿体部物质成分的宏观组合形式,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矿体形态的复杂程度。

11.勘探剖面?

•勘探剖面:

或称勘查断面,是指由勘探工程及其所揭露的地质现象构成的切面。

12.勘探工程总体布置方式?

•勘探工程总体布置方式:

(1)勘探线法:

呈两个方向(走向及倾向)延伸,产状较陡的层状、似层状、透镜状、脉状等矿体。

(2)勘探网:

在平面上形状近于等轴状,矿化品位变化也在各方向无明显差别的矿体。

如,斑岩型矿床、产状极缓或近水平的沉积矿床等。

(3)水平勘探:

陡倾斜的矿体,特别是柱状、筒状、管状矿体。

 

13.勘探工程间距及其影响因素?

•勘探工程间距:

是指沿矿体走向和倾斜方向相邻工程截矿点之间的实际距离乘积,也称“勘探网度”或工程密度。

•勘探工程间距的影响因素:

(1)矿体本身的特性(地质特征)。

)。

如矿床地质构造复杂程度,矿体部结构复杂程度,矿体规模大小,矿体形状、产状和厚度的稳定性,有用组分分布的均匀程度等;

(2)矿产勘查工作阶段及所求取的储量级别。

储量级别高,勘探工程密;

(3)勘探技术手段类型。

求同一级储量,坑道的间距可略稀于钻探;

(4)矿石部结构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

对工程间距也有一定的影响。

14.确定合理勘探工程间距的方法?

(1)类比法:

根据总结和积累的矿床勘探经验和资料,通过对比研究选用同类型矿床已行之有效的工程间距;

(2)加密法:

在矿床勘探开始时用较稀的网度,施工后根据工程对矿体实际控制情况,决定是否加密及在何处加密工程的一种方法;

(3)数理统计法:

据矿体标志值的变化系数(V)及给定的精度(P)确定合理的工程数量(n),其公式为:

n=(tV)2/P2,式中:

t为概率系数,决定于对结论所要求的可靠程度;

(4)稀空法:

对已按一定加密网度勘探的矿床抽去部分工程后,用较稀网度的资料重新作图计算,与原有图件及成果进行对比,以考查是否可用较稀网度达到原网度的精度,即研究原网度是否可以放稀。

其结论主要用于同一矿床尚未进行勘探的地段或供类似矿床勘探时参考。

15.矿体垂直(纵)投影图及其编制步骤?

•矿体垂直(纵)投影图:

是在与矿体延长方向(走向)平行的投影面上表示矿体及部各级储量与矿石品级的分布和工程控制程度的图件,适于陡倾矿体。

•编制步骤:

(1)确定投影面:

根据矿体平均走向线方位确定,原则上尽可能平行矿体走向。

投影面与矿体走向的交角一般不大于15°。

如果大于15°,可采用2或3个方位分段投影;

(2)绘制标高线、基线及勘探线:

标高线与基线构成了矿体垂直(纵)投影图的座标网;

(3)矿体出露地形的绘制:

在矿区地形地质图上将矿体露头中心线与地形等高线的交点投影到投影面上,将各点按高程连接后即得到地形;

(4)将剖面图上的资料投影到剖面线上:

根据勘探线剖面图,将各勘探工程的见矿位置和地质界线点,按比例尺投到相应的剖面线上;

(5)矿体圈定:

根据所有剖面线的投点连接矿体。

由于各个地段矿体的控制程度不同,应划分不同储量级别的块段。

16.矿产资源/储量及其分类分级的依据?

•矿产资源:

是现行可采或潜在可采的天然产出于地壳或地表的固、液、气态矿产物质的堆积体。

•储量:

已查明且具有现行可开采价值的那一部分资源量。

•矿产资源总量=能利用的储量+暂不能利用的储量+尚未发现的资源量

•分类分级的依据:

(1)地质研究程度

(2)可行性论证程度

(3)开发经济意义

17.矿产资源/储量计算的一般过程

(1)确定矿床工业指标;

(2)圈定矿体边界或划分资源/储量计算块段;

(3)根据选择的计算方法,测算求得相应的资源储量计算参数:

矿体(或矿段)面积S,平均厚度M,矿石平均体重D,平均品位C等;

(4)计算矿体或矿块的体积V和矿石资源量/储量:

Q=VD

或金属量:

P=QC

(5)统计计算各矿体或块段的资源量/储量之和,即得矿床的总资源量/储量。

18.矿床工业指标及其分类?

•矿床工业指标:

简称工业指标,是指在现行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工业部门对矿石原料质量和矿床开采条件所提出的要求,即衡量矿体是否具有开采利用价值的综合性标准。

•矿床工业指标归纳为3类:

•第一类:

与矿石质量有关的,如边界品位,最低工业(可采)品位,有害杂质最大允许含量,有用伴生组分的最低综合品位,矿石自然类型和工业品级的划分标准;出矿品位或入选品位等;

•第二类:

与地质体厚度有关的,如最小可采厚度、夹石剔除厚度或夹石最大允许厚度等;

•第三类:

其它的,如一些综合指标:

最低工业米百分率(或工业米克吨值)、含矿系数;与采矿条件有关的采剥比、开采深度等。

19.矿体圈定及矿体边界线的种类?

•矿体圈定:

在储量计算图上把矿体空间形态位置,即矿体边界线确定下来的工作,称为矿体圈定。

•矿体边界线的种类:

(1)零点边界线:

矿体尖灭点的联线;

(2)可采边界线:

是指可供开采利用的矿体(矿块或块段)边界线;

(3)边界线:

连接边缘见矿工程所形成的边界线,表示由勘探工程实际控制的那部分矿体分布围;

(4)外边界线:

用外推法确定的矿体边界线,表示矿体的可能分布围。

它与边界线间的储量的可靠程度要低于边界线围的储量。

开发经济意义

(5)资源储量类别边界线:

以资源储量分类标准圈定,表示不同类别资源储量分布围的边界线;

(6)自然(工业)类型边界线:

以矿石自然(工业)类型划分标准确定的边界线;

(7)工业品级边界线:

在能分采矿石工业类型边界线,以工业品级划分标准确定的边界线。

20.储量计算方法?

(1)几何学方法

•地质块段法

•开采块段法

•断面法(剖面法):

平行断面法、不平行断面法、最近地区法和三角形法

(2)地质统计学(克立格法)

(3)SD法

21.断面法(剖面法)计算储量的一般步骤?

(1)在剖面图上把矿体划分为若干块段;

(2)测量每个块段的面积;

(3)计算两剖面间或剖面外推部分的体积;

(4)计算矿石平均体重及平均品位;

(5)计算矿石储量;

(6)计算金属储量;

(7)矿产储量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