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危害因素识别与消减措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909352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1.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危险危害因素识别与消减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危险危害因素识别与消减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危险危害因素识别与消减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危险危害因素识别与消减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危险危害因素识别与消减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危险危害因素识别与消减措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危险危害因素识别与消减措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危险危害因素识别与消减措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危险危害因素识别与消减措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危险危害因素识别与消减措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危险危害因素识别与消减措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危险危害因素识别与消减措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危险危害因素识别与消减措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危险危害因素识别与消减措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危险危害因素识别与消减措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危险危害因素识别与消减措施.docx

《危险危害因素识别与消减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危险危害因素识别与消减措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危险危害因素识别与消减措施.docx

危险危害因素识别与消减措施

西安金立石油科技有限公司

水平井项目组

危险危害因素识别与消减措施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水平井项目组

2014年03月04日

 

水平井改造危险危害因素识别与消减措施

一、编制目的

1、水平井改造施工中普遍存在着危害因素;

2、危害因素辨识是开展各项安全活动的基础;

3、只有将存在于各项工作中的危险识别出来,评价其风险,并采取控制措施,才能有效减少事故发生。

二、危害识别

危害的识别应由项目经理、副经理、安全组、HSE监督员共同参加,全体员工有责任参与危害识别。

危害的识别的方式主要通过对项目中的关键活动来识别潜在的事故危险。

项目组和各工程处通过《HSE危害和影响调查表》进行危害的调查,并汇总成《HSE危害和影响一览表》,最后形成《HSE危害和影响的确定和评价报告》,报项目经理和本单位领导审批。

危害识别的范围应不尽限于项目施工作业过程本身,还应扩展到社会影响以及施工场合地理、环境、气候等外在因素对健康、安全与环境的影响。

三、风险评价

3.1项目应成立风险评价小组:

组长:

成员:

3.2风险评价小组成员依据经验和各种相关资料对危害和影响清单中的所有危害和影响进行风险评价。

记录已经评价的主要危害和影响。

四、风险控制

风险评价小组对可能构成风险的危害制定详细的风险削减措施。

措施应从人、机、物、环境等方面进行考虑。

风险削减措施制定后,形成《HSE风险削减和控制措施》,由项目经理审批,并下发到各工作组。

各工作组织实施,项目HSE负责验证实施结果。

五、已识别的HSE危害与影响及削减措施

5.1水平井改造现场施工中常见危害与影响

 

作业方式

电弧

灼伤

低温

灼伤

射频

伤害

物体

打击

机械

伤害

高空

坠落

车辆

伤害

环境

破坏

高空作业

起重作业

运输作业

管子加热作业

管子组对作业

焊接作业

防腐作业

探伤作业

试压

试运

汛期作业

植被清除

施工生活废物

▲●:

危险△○:

临界

5.2风险评估分类

危险度

Ⅰ轻微

Ⅱ临界

Ⅲ危险

灾难

描述

损失在2000元以内

人员健康有影响,损失2000—4999元,并有环境影响

人员疾病或伤害,损失5000—9999元并有环境危害

人员重伤或死亡,经济损失万员以上,并环境危害严重

5.3事故易发性分级

频率级

A频繁

B经常

C时有

D级少

描述

每天有可能

每周有可能

每月有可能

每年有可能

5.4、危害识别

序号

事故类别

发生起因

顶级事件

(后果)

1

有毒气体

H2S

1、井口发生泄露

2、硫化氢报警仪器失效

3、井口附近施工时,未采取防护措施,致使井口受损发生泄露

4、防护用品不符合安全要求

人员受伤或死亡

2

物体

打击

1、未戴安全帽

2、在起重机械旋转范围内行走

3、起吊重物的绳索不符合要求

4、工具、制品、材料堆放不安全

5、机械强度不够

6、所有防护用品、用具不符合安全要求

人员受伤或死亡设备损坏

3

机械伤害

1、未经许可开动、关停、移动机器

2、忽视警告标志、警告信号

3、操作错误(指按钮、阀门、扳手、把柄等操作)或酒后作业

4、使用无安全装置的设备

5、无防护罩、护栏或护栏损坏

6、无安全保险装置、无安全标志

人员受伤或死亡设备损坏

4

起重伤害

1、未戴安全帽

2、起吊重物的绳索不符合安全要求

3、捆缚方法或位置不正确

4、

人员受伤或死亡;车辆、货物损失;

5

高处坠落

1、忽视警告标志、警告信号

2、临时使用不牢固的设备

3、未佩戴安全带

4、无护栏或护栏损坏

人员受伤或死亡

6

触电

1、忽视警告标志、警告信号

2、无护栏或护栏损坏

3、(电气)设备未接接地

4、绝缘不良,电气装置带电部分裸露

人员受伤或死亡

7

火灾

1、易燃易爆场所使用明火、未设安全警告标志,违反用火作业程序

2、盛装易燃易爆物质的容器泄露

3、新老管线连头动火前未进行可燃气体检测,乱丢弃烟头等火源

人员受伤或死亡;设备损坏;财物损失

8

环境影响

1、油田伴生气泄漏

2、化学装置容器密封性不严

3、现场固体废弃物不回收

4、下班时不及时清扫现场

污染

9

车辆事故

1、驾驶员疲劳驾车

2、路况不好

3、雨雪天气

4、车辆带病,未及时发现和修理

人员受伤或死亡;车辆、货物损失;

10

井场

1、泥浆池虚掩埋

2、井场塌方

人员受伤或死亡;货物损失;

5.5风险削减和控制措施

A:

风险类别及范围:

物体打击

级别

C

风险识别与描述:

起下钻、交叉作业、搬运作业,如果组织不严密,现场施工不按规定穿戴劳动防护用品,冒险蛮干等,很容易导致物体打击的事故。

风险因素:

搬运时坠落工具坠落引起人员受伤害。

风险评估:

属IV类灾难性危险

面临频率:

时有

潜在危害:

发生人员伤害,严重者甚至致命

恶化因素:

员工不按规定穿戴劳动防护用品,伤者抢救措施不当,延误抢救时间等

风险控制:

(包括减少对危险的面临机会)

1、施工作业前必须按照有关要求进行技术交底和安全措施交底。

2、安全员坚持巡回检查,及时制止和纠正各种违反操作规程和劳动纪律的行为。

3、科学地组织生产,及时部署、落实劳保用品的配发工作。

4、认真执行有关材料采购、检验要求,不合格产品坚决拒绝入库、发放。

5、作业期间不能上下投掷工具。

6、严格执行起重安全管理规定。

7、设立并保持安全道畅通和施工空间。

责任范围:

现场指挥人员、HSE监督员、全体员工

B:

风险类别及范围:

机械伤害(包括刺伤)

级别

B

风险识别与描述:

在施工中对所使用的机械设备维修保养不及时,造成机械设备飞车,转动部分防护罩缺失,操作手技术不熟练等因素引起机械伤害。

风险因素:

造成机械损坏,人员受伤,财产损失

风险评估:

属III类危险

面临频率:

时有

潜在危害:

人员情绪、动作反应发生异常,违反操作规程,盲目蛮干引起事故

恶化因素:

设备不符合安全要求,因抢时间,仓促操作等。

风险控制:

(包括减少对危险的面临机会)

1、施工作业前组织岗位工人进行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保证每个人都掌握岗位责任制、安全职责、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危险点源及危险削减控制措施。

2、坚持现场安全检查,及时制止和纠正各种违章行为。

3、科学地组织生产,及时部署、落实劳保用品的配发工作。

4、保证每个职工正确穿戴劳保用品和使用安全防护用品。

5、施工作业前必须按照有关要求进行技术交底和安全措施交底。

6、科学组织施工、合理安排工作时间,禁止抢时间、突进度。

7、认真执行有关材料采购、检验要求,不合格产品坚持拒绝入库、发放。

8、人员穿着简洁、利落,工作服不能被挂,工作鞋不能打滑。

责任范围:

现场指挥人员、操作手

C:

风险类别及范围:

起重伤害

级别

C

风险识别与描述:

管材、板材装卸过程中,因起重设备发生机械故障,钢丝绳不符合安全要求,现场指挥员、起重工指挥不当,吊物重心偏移滑脱,盲目蛮干等行为均会引起重伤害事故发生。

风险评估:

属IV类灾难性危险

面临频率:

极少

潜尖危害:

设备检查不够,造成突发事件,设备故障未及时排除,违章指挥等造成事故。

恶化因素:

抢救措施不当,未及时送医院

风险控制:

(包括减少对危险的面临机会)

1、施工作业前必须按照有关要求进行技术交底和安全措施交底,持证上岗。

2、施工作业前组织岗位工人进行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保证每个人都掌握岗位责任制、安全职责、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危险点源及危险削减控制措施。

3、及时制止和纠正各种违章行为。

4、坚持检查,保证每个职工正确穿戴劳保用品和使用安全防护用品。

5、认真执行有关材料采购、检验要求,不合格产品坚决拒绝入库、发放。

6、施工作业前,应对员工进行身体检查,严禁有禁忌症人员从事该作业。

责任范围:

现场指挥人员、操作手

D:

风险类别及范围:

高处坠落

级别

D

风险识与描述:

施工过程中,因施工人员未系安全带,思想麻痹、打闹、嬉戏,所搭跳板不符合安全要求,现场安全措施不当,使用吊篮施工等因素,均能引起施工人员高处坠落事故。

风险因素:

发生人员从高处坠落,吊篮突然斜翻,登高作业不系安全带造成人身伤亡事故

风险评估:

属IV类空难性危险

面临频率:

极少

潜尖危害:

设备检查不够,安全带系不牢,盲目蛮干,引起突发事件造成事故

恶化因素:

外伤、骨折、未及时送医院抢救,造成死亡

风险控制(包括减少对危险的面临机会)

1、施工作业前必须按照有关要求进行技术交底和安全措施交底。

2、施工作业前组织岗位工人进行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保证每个人都掌握岗位责任制、安全职责、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危险点源及危险削减控制措施。

3、坚持巡回检查,及时制止和纠正各种违章行为。

4、施工作业前,应对人员进行身体检查,严禁有禁忌症人员从事该作业。

5、在不影响活动范围情况下,人员应正确使用安全带。

6、人员穿着简洁、利落,工作服不能被对象勾挂,工作鞋不能打滑。

7、高处放置工具、材料应采取拴绳固定或设置存放位置。

8、作业期间不能上下掷物料、工具等对象。

9、雨天尽量不要从事高空作业。

10、六级以上大风天气不能从事高空作业。

责任范围:

现场指挥人员、HSE监督员、作业人员

E:

风险类别及范围:

触电

级别

C

风险识别与描述:

在施工过程中所有使用的专用设备较多,如电焊机、发电机、角向磨光机、电动钢丝刷、抽水泵、通井机等,施工时由于人员少,常发生无证或非指定的人员操作,因此造成事故时有发生。

风险因素:

违章作业,不按规定穿戴劳动防护用品,电源线长,随地拖置,湿地作业,漏电现象造成触电事故。

风险评估:

属III类危险

面临频率:

时有

潜在危害:

设备检查不够造成突发事件,设备故障未排除造成事故,未按安全用电要求作业,缺漏电保护装置。

恶化因素:

人员触电后因抢救措施不当导致死亡。

风险控制:

(包括减少对危险的面临机会)

1、正确设立和使用警告标志、警告信号。

2、危险部位、场所应设置合格的护栏。

3、坚持巡回检查,及时制止和纠正各种违章行为。

发现和处理破损的安全设施。

4、认真执行有关材料采购、检验要求,不合格产品坚决拒绝入库、发放。

5、施工作业前,对所使用的电器设备进行检查,防止绝缘层破损,设备带故障作业,施工人员必须按规定穿戴劳动防护用品。

责任范围:

现场负责人、施工人员

F:

风险类别及范围:

火灾危险

级别

D

风险识别与描述:

当施工属于火灾的高发地区,火灾诱发因素随处可见,所以应严加防范。

主要火灾隐患:

吸烟、照明、饮食烟火、电器电路与雷击起火、摩擦起火、静电起火、高温、热辐射、焊接与切割等。

风险因素:

火灾造成人员受伤、设备和财产损失等

风险评估:

属IV类灾难性危险

面临频率:

极少

潜在危害:

人员烧伤后,恢复较难。

火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大。

甚至是无法恢复的。

恶化因素:

未及时送医院,急救措施不当。

风险控制:

(包括减少对危险的面临机会)

1、按照“消防安全管理程序”规定,对现场消防工作进行控制管理,发现事故隐患限时整改并及时报告,由施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拿出处理意见,在周会上通报和处理。

2、职工施工前,应进行消防知识和消防技能的培训,加强全员的防范意识。

项目部成立义务消防小队,消防队成员进行火灾和险情救护训练,并配备相应的器材。

专人保管、保养,遇险时能招之即来,来之能战。

及时与当地消防部门取得联系,获得帮助。

3、《按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DB140—90)对确定的火灾危险点进行灭火器材的配置。

并有专人负责保管(挂牌负责制),保证齐全、有效、使用方便。

4、在危险点设立安全警告牌、注意要点和责任人标牌。

5、严禁违章操作,加强人员组织纪律。

6、危险区内动火或危险点附近动火前,应制订有效的安全措施,与动火申请报告一起报送危险区(点)管理部门和负责人审批后,方可施工,严格执行管理部门的要求,特殊点应按要求在消防部门和消防车监督下施工。

责任范围:

HSE管理部、保卫部门、现场全体员工

G:

风险类别及范围:

管道、容器试压

级别

D

风险识别与描述:

管道、容器试压分分段试压和整体试压,地面试压和井口试压。

试压介质分水。

地面试压较地下试压危险大。

风险因素:

人员和牲畜受伤,管道吸扁损坏,压力表损坏造成试压失败,卸压水任意排放使周围环境受淹。

风险评估:

属IV类危险

面临频率:

极少

潜在危害:

危险区内有人和牲畜;管道意外损坏;试压附件质量不合格。

恶化因素:

意外事故抢救措施不当。

风险控制:

(包括减少对危险的面临机会)

1、按照设计和规范,制度试压施工措施,并符合HSE控制要求。

2、试压段试压附件安装符合施工组织设计图纸要求。

3、地面试压(一般是穿越段试压),应根据压力和介质划定危险警戒范围,试压地点选择在无人或人中较少的地段、远离建筑物并有专人警戒。

4、严禁睡岗和脱岗、严禁人员站在管上或站在危险区内。

5、长距离试压,必须设专人警戒,始端与末端随时取得联系。

人员稠密地区,应与当地管理部门联系。

6、试压过程中,随时注意压力表变化,发现异常立即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并作好记录。

严禁启动阀门,人员远离危险作业区。

7、试压现场应有明显的安全标志,如:

安全警示牌、夜间警示灯、警戒带、旗等。

8、沿线应有专有巡视整个防护区,随时与始末端联系。

现场有值班车,随时待命。

责任范围:

试压负责人、试压作业人员

H:

风险类别及范围:

现场管理

级别

B

风险识别与描述:

施工现场管理,对HSE控制至关重要。

由于现场文明管理不好,造成的各种事故也是常见的。

如:

设备、材料摆置不当,设备发生相撞事故,人员受伤。

施工“三通一平”直接影响作业安全,“三废”处理不当影响环境安全。

人员劳保用品穿戴不当,直接造成人身伤害。

人员管理不当,影响施工人员的情绪,造成事故隐患。

风险因素:

人员受伤、设备损坏。

风险评估:

属II类危险

面临频率:

经常,严加控制

潜在危害:

人员HSE意识不强,防范措施不到位或未落实。

恶化因素:

未及时送医院,急救措施不当。

风险控制:

(包括减少对危险的面临机会)

1、严格按要求作好现场“三通一平”工作。

2、人员管理摸拟军事化,严格施工作业纪律,严格劳保用品穿戴制度。

3、HSE监督员随时时行检查,发现隐患责令整改。

4、严禁人员在设备或车下休息。

5、现场应有急救包,急救车随时待命。

6、严禁现场嬉闹、工具摆放要规格化。

7、施工和生活垃圾要集中堆放,不得随意乱扔。

8、来往车辆要减速慢行,停车要按指定的地点停车。

9、危险材料的堆放要远离作业人群。

10、危险作业环境,要制定特殊的防范措施。

责任范围:

现场指挥人员、HSE监督员、作业人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