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上册笔记之欧阳数创编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909576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5.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地理上册笔记之欧阳数创编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初一地理上册笔记之欧阳数创编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初一地理上册笔记之欧阳数创编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初一地理上册笔记之欧阳数创编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初一地理上册笔记之欧阳数创编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初一地理上册笔记之欧阳数创编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初一地理上册笔记之欧阳数创编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初一地理上册笔记之欧阳数创编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初一地理上册笔记之欧阳数创编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初一地理上册笔记之欧阳数创编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初一地理上册笔记之欧阳数创编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初一地理上册笔记之欧阳数创编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初一地理上册笔记之欧阳数创编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初一地理上册笔记之欧阳数创编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初一地理上册笔记之欧阳数创编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初一地理上册笔记之欧阳数创编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初一地理上册笔记之欧阳数创编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初一地理上册笔记之欧阳数创编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一地理上册笔记之欧阳数创编文档格式.docx

《初一地理上册笔记之欧阳数创编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地理上册笔记之欧阳数创编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一地理上册笔记之欧阳数创编文档格式.docx

二、地球仪。

1、地球仪:

缩小的地球模型就是地球仪。

2、地轴:

用手指拨动地球仪,使它绕着一根固定的轴转动。

这根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的假想轴叫地轴。

3、两极:

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两极。

其北极表示地球最北端,南极表示地球最南端。

4、赤道:

在地球仪表面与南、北极距离相等的地方所画圆圈叫赤道,赤道将地球分平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表示为0°

5、经线和纬线:

在地球仪表面,赤道和赤道平行的圆圈叫纬线,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逐渐缩短,到两极缩为一点,为了区别各条纬线,分别为他标定了度数,这就是纬度。

6、高、中、低纬地区:

(1)低纬度:

~30°

(2)中纬度:

30°

~60°

(3)高纬度:

60°

~90°

7、经线和经度:

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叫经线。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各条经线的长度相等,为了区别各条经线,也分别标定了度数,这就是经度。

8、本初子午线:

本初子午线也叫0°

经线是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也是经度的起点线。

9、东西半球的界线:

20°

W,160°

E。

10、经线和纬线的特点:

(1)形状不同:

除极点外所有纬线圈都是圆;

经线都是半圆

(2)长度不同:

纬线圈从赤道南北两极逐渐缩小;

经度的长度不同。

(3)方向不同: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三、经纬网。

1、什么是经纬网:

有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过构成的网络叫经纬网。

2、经纬网的作用:

(1)确定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位置。

(2)确定物体运动的方向。

3、经纬网的识别:

(1)东西半球的识别:

①东半球范围:

W~0°

,0°

~160°

E,经度从西到东逐渐增大。

②西半球范围:

160°

E~180°

W,180°

E~20°

W,经度从西到东逐渐缩小。

(2)南北半球的判断:

补全法,找出赤道,然后判断,自上而下,经度变小是北半球,经度增大是南半球。

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

世界的海陆分布。

1、海陆所占比例:

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2、陆地占29%,海洋占71%。

二、七大洲。

1、记忆口诀:

亚、非、美、南、欧、大。

2、名称:

①亚洲②非洲③北美洲④南美洲⑤南极洲⑥欧洲⑦大洋洲

3、六大陆:

①亚欧板块②非洲版块③北美板块④南美板块⑤南极洲大陆⑥澳大利亚大陆

三、四大洋。

太、大、印、北。

①大西洋②太平洋③印度洋④北冰洋

四、各大洲间的分界线。

1、亚欧分界线:

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黑海、里海、大高加索。

2、亚洲、非洲:

苏伊士运河、红海。

3、欧洲、非洲:

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

4、亚洲、北美洲:

白令海峡。

5、北美洲、南美洲:

巴拿马运河。

3世界的地形

一、海拔。

1、海拔也叫绝对高度,是地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海拔。

2、相对高度:

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高度差。

二.陆地地形。

1、五种形态:

山地、高原、平原、盆地、丘陵

三、海底地形

1、从陆地向海洋不断延伸,海底的地形有:

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大洋中地称海岭(巧记为:

架、坡、沟、盆、脊)

四、地形图的识认。

1、等高线:

在地形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2、等高线地形图。

(1)概念:

用等高线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叫做等高线地形图。

(2)判断:

①等高线密集,坡度大,等高线稀疏,坡度小。

②等高线的弯曲部分,数值向低处凸起,表示山脊,水向两侧流,弯曲向高处凸起,表示山谷,水向中部集中。

③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重叠的地方为陡崖。

(巧记为:

“低凸山脊高凸谷,顶间鞍部叠陡崖”)

3、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

海洋:

蓝色平原:

绿色高原:

黄色积雪冰川:

白色

4、等深线:

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深线。

4海陆变迁

一、大陆漂移假说。

1、提出人: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

2、内容:

大陆漂移假说认为地球上只有一块叫“泛大陆”的庞大陆地,被叫做“泛大洋”的广袤海洋所包围。

后来,泛大陆开始破裂,“碎块”像浮外漂移,到今天的位置,形成现在七大洲、四大洋的基本面貌。

二、板块构造学说。

亚非美、南太印。

2、六大板块:

(1)亚欧板块

(2)非洲板块(3)美洲板块(4)南极洲板块(5)太平洋板块(6)印度洋板块

三、火山和地震带。

1、两大地震带:

(1)环太平洋山脉地震带;

(2)横贯亚欧南部,非洲北部山脉地震带。

2、喜马拉雅山的形成:

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相互挤压。

3、日本多火山地震带:

位于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交界处。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

1世界的人口

一、世界人口以最快的速度持续增加。

二、人口计算公式。

出生率=出生人口/总人口数×

100﹪

死亡率=死亡人口/总人口数×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出生人口-死亡人口/总人口数×

三、世界人口的分布。

1、人口稠密区:

亚洲的东部、南部。

欧洲西部。

美洲的东部。

2、地形:

平原、盆地。

气候:

温和。

降水:

较多。

纬度:

中、低。

3、人口密度:

每千米²

的人口数。

单位:

人/千米²

四、世界的人口问题。

1、什么是人口问题:

世界人口的迅猛增长引起了许多问题。

特别是一些经济不发达国家的人口过度增长,影响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给人类生活带来许多问题。

2、人口问题的表现:

过多:

交通压力增大;

居住条件变差(住房总面积、人均住房面积均为建筑面积数);

就业困难;

饥饿贫困;

造成环境污染加剧;

生态环境恶化,森林、草原、耕地等各类土地资源以及水资源、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数量的减少;

人口老龄化;

教育经费短缺。

过少:

容易形成老龄社会,造成社会劳动力不足;

社会保障负担加重;

同样增加年轻一代的压力;

在国家防卫上也存在不利因素,造成兵力不足。

3、途径:

与环境、资源和社会经济。

4、措施:

计划生育。

2世界的人种

一、世界的人种。

1、黄色人种:

亚洲、美洲、北冰洋。

2、白色人种:

亚欧、美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

3、黑色人种:

非洲。

二、人种与地理环境:

肤色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变浅。

3世界的语言与宗教

一、世界的语言。

1、六种联合国工作语言:

汉语、英语、法国、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2、英语:

流传最广。

3、汉语:

人数最多。

4、法语:

法国、比利时、瑞士、加拿大。

5、俄语:

俄罗斯。

6、西班牙语:

西班牙、拉丁美洲。

7、阿拉伯语:

阿拉伯、西亚、北非。

、世界的宗教。

名称建筑特征标志经典分布地区

基督教尖顶十字架《圣经》欧洲、北美洲、

南美洲、大洋洲

伊斯兰教圆顶星月《古兰经》亚洲西部、

非洲北部、中部

佛教方顶卐《金刚经》东亚、东南亚、南亚

第四节世界的聚落

一、聚落的组成。

1、什么是聚落?

人们集中居住的地方。

2、聚落的形态①乡村②城镇或③村庄④集镇

二、世界文化遗传

1、中国:

长城、秦兵马佣、故宫。

2、外国:

威尼斯水城、金字塔、雅典卫城。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

2天气和气候

一、天气和气候。

1、什么是天气?

天气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如晴、阴、下雨、风和日丽、暴风骤雨、阴转多云。

2、突出特点:

多变。

二、气候。

1、什么是气候?

气候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它具有相对稳定性,如:

四季如春。

2、特点:

相对稳定。

三、常见的天气符号。

四、天气预报。

1、什么是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是气象工作者通过对天气资料的分析,发布的将要出现的天气状况,主要包括气温和降水。

2气温和降水

一、气温。

1、什么是气温?

气温是指空气的温度。

气温的差异是造成自然景观和我们生存环境差异的主要因素之一。

2、表示方法:

“℃”。

二、1、什么是等温线:

在地图上把气温相同的各点连接起来,叫等温线。

2、世界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1)由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2)同纬度地区陆地和海洋的温度不同。

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

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三、降水。

1、降水的主要形式:

雨、雪、冰雹。

(霜、雾不算降水。

2、降水形成的两个条件:

(1)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和凝结核;

(2)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

3、降水的三种类型:

(1)对流雨(垂直);

(2)地形雨(爬坡);

(3)锋面雨(水平)。

四、世界降水的分布。

1、雨季:

(1)印度的乞拉朋齐;

(2)夏威夷群岛的卡维金尼山。

2、世界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

(1)赤道附近降水多;

两极地区降水少。

(2)南、北回归线附近;

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3)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4)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五、气候类型图的制作和识别。

1、气温年变化曲线(要用平滑的曲线联结成线)。

2、逐月降水量图(柱状图)。

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气候现象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

一、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地球的形状。

2、地球的运动。

3、海陆的分布。

4、地形地势。

5、人类的活动。

二、地球的形状对气候的影响。

1、地球的形状影响太阳辐射的大小。

2、太阳高度角:

太阳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

(角度在0°

之间)

3、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最大,太阳辐射最强。

当太阳光线垂直照射赤道时,随着纬度的增高,太阳辐射的强度逐渐降低。

4、当太阳光线垂直照射赤道时,随着纬度的增高,太阳辐射的强度逐渐降低。

5、地球的运动有两种方式:

自转、公转。

6、地球的自转:

(1)什么是地球的自传:

地球围绕地轴自西向东不停的转动。

(2)自转的周期:

24小时(一天)。

(3)自转的方向:

自西向东(逆时针)。

(4)产生昼夜更替现象:

出现一天中天气的变化。

三、地球的公转。

1、

(1)什么是地球的公转?

地球绕着太阳转。

公转的轨道面和地轴形成66.5°

的夹角。

(黄赤道夹角23.5°

)。

(2)公转的周期:

一年。

(3)公转的方向:

自西向东。

(4)公转引起四季的更替

2、春风、夏至、秋分,冬至。

春风3月21日;

夏至6月22日;

秋风9月23日;

冬至2月22日。

3、五代划分。

(1)热带23.5°

S~23.5°

N

(2)北温带23.5°

N~66.5°

(3)南温带23.5°

S~66.5°

S

(4)北寒带66.5°

N~90°

(5)南寒带66.5°

S~90°

四、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

1、海洋和陆地物理性质不同。

陆地吸热快,散热快。

海洋吸热慢,散热慢。

2、同纬度地区,陆地和海洋温度不同,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

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3、洋流的影响:

寒流经过区气温低,降水少。

暖流经过区气温高,降水多。

五、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

1、地形的影响:

山地高原气温低、降水少;

平原、盆地气温高、降水多。

2、地势的影响:

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每下降0.6℃。

六、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1、通过改变地面状况,影响局部地区气候。

2、积极作用:

植树造林,修建水库,使气温变化趋于缓和。

3、消极作用:

排除CO2滥伐树木,致使全球气温升高。

4、热岛效应:

在人口密度大、工业集中的城市,往往中心城市的气温比郊区高,风速比较去小,上升气流显著,雾和低云增多。

4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一、热带:

①热带季风气候②热带草原气候③热带雨林气候④热带沙漠气候

1、热带雨林气候。

(1)分布地区:

南北纬10°

之间,从南美洲、亚马逊平原最为典型。

(2)气候特点:

全年高温,多雨。

(3)代表城市:

新加坡(亚洲)

2、热带草原。

南北为10°

到南、北回归线之间。

以非洲中部最广大。

全年高温,一年分为旱、雨两季。

巴马科(非洲马里)

3、热带季风气候。

亚洲、中南半岛、印度半岛。

全年高温,一年分为旱(11月到次年5月)、雨(6月到10月)两季。

孟买(亚洲、印度)

4、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回归线经过的内陆地区以及大陆的西岸地区,以撒哈拉沙漠最为广大。

终年高温干燥。

喀土穆(非洲苏丹)

二、亚热带:

①热带季风气候和季风性湿润气候②地中海式气候

1、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中国、美国、巴西的东南部。

夏季高温多雨,四季分明。

杰克逊维尔(北美洲美国)

2、地中海式气候

南、北纬30°

~40°

之间的大陆西岸,以地中海地区最为典型。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罗马(欧洲意大利)

三、温带:

①温带季风气候②温带海洋性气候③温带大陆性气候

1、温带季风气候

中国的东北部、俄罗斯的东南部、朝鲜半岛。

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冬季温和少雨。

沈阳(亚洲中国)

2、温带海洋性气候

中纬地区的大陆西岸。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年内降水均匀。

伦敦(欧洲英国)

3、温带大陆气候

亚欧大陆和北美洲。

东冷、下热、温差大、降水少。

莫斯科(欧洲俄罗斯)

四、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亚洲大陆北部,北美洲北部;

以俄罗斯和加拿大面积为最大。

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促,降水量少。

西西伯利亚(亚洲俄罗斯)

五、寒带:

①苔原气候②冰原气候

1、苔原气候

北冰洋沿岸。

全年严寒,夏季短促,降水少。

巴罗角(北美洲美国)

2、冰原气候

南极洲和格陵兰岛。

全年酷寒,降水稀少。

六、高山高原气候。

在中、低纬度的山地和高原。

自然景观垂直变化显著。

七、金昌的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1)气候特点:

夏季炎热少雨,冬季寒冷干燥,降水稀少。

(2)降水少的原因:

深居内陆,几乎受不到夏季风影响。

(3)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干旱缺水,影响、制约工农业的生产和发展。

八、如何判读气候类型图。

1、以高定球:

最高月气温出现在7月,属北半球;

最高月气温出现在1月,属南半球。

2、以温定带:

最冷月气温大于15℃属于热带;

最冷月气温大于0℃属于亚热带或温带海洋性气候。

3、以水定型:

以降水量的多少出现的时间来判断它到底属于那种气候类型。

第五章世界的发展差异

1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

一、不同类型的国家(有60多亿人口,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1、领土面积

(1)面积最大的国家:

俄罗斯:

1707万㎞²

(2)面积最小的国家:

梵蒂冈0.44㎞²

“袖珍国”。

(3)中国面积:

960万㎞²

,居世界第三位。

(4)面积居世界前十的国家:

①俄罗斯②加拿大③中国④美国⑤巴西⑥澳大利亚

2、国家人口多少悬殊。

(1)世界人口第一大国:

中国。

(2)世界人口最少的国家:

梵蒂冈1000多人。

(3)地广人稀的国家:

澳大利亚。

(4)人口居世界前十的国家:

①中国②印度③美国

3、政治体制不同:

①社会主义国家(中国)②资本主义国家(美国)③地区(没有获得独立的殖民地或属地-百慕大地区)

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1、划分标准:

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

2、发达国家的分布:

北美洲、欧洲、大洋洲,除澳大利亚、新西兰外,都在北半球。

3、发展中国家的分布:

亚、非、拉,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南部、南半球。

4、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三、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

1、产生诧异的原因: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2、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

(原因:

发达国家利用其掌握的高技术和从发展中国家购买来的廉价材料,制造技术含量最高的工业品,并销售到世界各地,获取高额利润。

3、发展中国家相对处于贫穷状态: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由于历史上长期受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侵略和剥削,大量资源被掠夺,生产品种单一,建设资金不足,生产效益不高。

四、如何缩小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

1、推进南北对话(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关于经济、政治等方面问题的商谈,叫做“南北对话”)。

2、进行南南合作:

(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称为“南南合作”)。

3、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五、国际上产生矛盾和冲突的根本原因:

贫富差距。

2国际合作

一、国际间矛盾和冲突的根源。

发达国家与发展国家之间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

二、当今世界的主题:

和平与发展(东西问题和南北问题)。

3国际组织

一、三大国际组织。

UN(联合国)、奥委会、红十字会。

二、联合国。

1、总部:

美国纽约。

2、六大机构:

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国际法院和秘书处

3、安理会的主要职责:

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4、常任理事国,中英美法俄。

5、主要负责人及任期:

秘书长,任期5年。

6、联合国的主要职责:

1、防止战争,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2、发展国际间的友好关系;

3、开展国际合作,解决国际的经济、社会、文化和人道主义性质的问题。

4、协调各国行动的中心。

三、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

瑞士洛桑。

2、奥林匹克精神:

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

3、理想:

和平、友谊、进步。

4、标志:

五环

四、红十字会

1、主要任务:

1、防止并减轻人类的疾苦,保护人的生命健康;

2、保障人类的尊严;

3、为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和社会福利工作。

2、标志:

十字标志。

五、世界贸易组织(WTO)

1、总之:

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和福利进步,主张贸易自由与公平。

2、总部:

瑞士日内瓦。

3、职能:

减少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易限制,控制和减免关税,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4、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六、国际组织。

一、主要有:

欧洲联盟、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石油输出国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名称简称总部所在地

欧洲联盟(EN)欧盟比利时布鲁塞尔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北约比利时布鲁塞尔

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欧佩克奥地利维也纳

上海合作组织中国上海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新加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