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10区域地理特征与地理信息技术学案0516355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910519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84.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10区域地理特征与地理信息技术学案0516355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10区域地理特征与地理信息技术学案0516355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10区域地理特征与地理信息技术学案0516355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10区域地理特征与地理信息技术学案0516355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10区域地理特征与地理信息技术学案0516355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10区域地理特征与地理信息技术学案0516355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10区域地理特征与地理信息技术学案0516355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10区域地理特征与地理信息技术学案0516355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10区域地理特征与地理信息技术学案0516355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10区域地理特征与地理信息技术学案0516355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10区域地理特征与地理信息技术学案0516355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10区域地理特征与地理信息技术学案0516355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10区域地理特征与地理信息技术学案0516355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10区域地理特征与地理信息技术学案0516355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10区域地理特征与地理信息技术学案0516355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10区域地理特征与地理信息技术学案0516355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10区域地理特征与地理信息技术学案0516355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10区域地理特征与地理信息技术学案0516355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10区域地理特征与地理信息技术学案0516355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10区域地理特征与地理信息技术学案0516355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10区域地理特征与地理信息技术学案0516355Word格式.docx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10区域地理特征与地理信息技术学案0516355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10区域地理特征与地理信息技术学案0516355Word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10区域地理特征与地理信息技术学案0516355Word格式.docx

D错:

秦岭—淮河线属于自然地理界线,具有过渡性,两侧地理环境无明显差异。

第2题,长江导致两岸交通不便,联系较少,天然地将江苏省划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因此苏南和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第3题,由于苏南和苏北地区以长江为界,以前陆路交通联系不密切,不便于两区域经济联系;

进入21世纪,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方式的便捷程度提高,促使苏南和苏北地区经济合作更加广泛。

答案:

1.C 2.D 3.D

全国卷Ⅲ)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下图是一帧剪纸作品。

据此完成4~6题。

4.图示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  )

A.四川盆地B.华北平原

C.珠江三角洲D.长江三角洲

5.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  )

A.沟壑纵横,降水集中B.地势低平,降水丰沛

C.地形封闭,排水不畅D.山河相间,降水均匀

6.该景观主要分布区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是(  )

A.川剧B.豫剧

C.粤剧D.越剧

第4题,D对:

图示反映了一派“小桥流水”的水乡景色,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势低平、水网稠密,是该景观的主要分布区。

四川盆地位于我国西南地区,海拔相对较高,河流水量大,水流急,没有该景观分布。

B错:

华北平原降水较少,地表河流稀少,无该景观的分布。

C错:

珠江三角洲地势低洼,河流水量较大,不是该景观的主要分布区。

第5题,B对:

由上题可知,该景观主要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势低平,降水丰沛。

沟壑纵横,降水集中,是黄土高原地区的特征。

地形封闭与三角洲的地形特点不符。

山河相间是横断山区的典型特征,降水均匀与长江三角洲降水季节变化大的特点不符。

第6题,D对:

越剧主要流行于上海、浙江、江苏等地,是该地区的代表性地方剧种。

川剧流行于四川全境和云南、贵州等部分地区。

豫剧主要流行于河南等省区。

粤剧主要流行于广东等省区。

4.D 5.B 6.D

7.(2014·

全国卷Ⅱ)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附)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量。

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与水温共同制约鱼类资源数量。

图中所示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冻土发育,河流众多,沼泽广布。

(1)分析叶尼塞河泥沙含量较多,而鄂毕河泥沙含量较少的原因。

(2)通常,大河河口的鱼类资源丰富,但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相对较少。

说明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较少的原因。

(1)题,从材料中看出,影响河流泥沙含量的因素主要是河流的侵蚀、沉积等,而河流侵蚀、沉积的变化主要与地形有关。

从图中看出,叶尼塞河支流多流经中西伯利亚高原,河床比降大,因而流速快,河流侵蚀作用强烈,增加了河流泥沙含量。

鄂毕河主要流经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平坦,因而河水流速慢,泥沙容易沉积,导致河流泥沙含量小。

(2)题,鄂毕河河口位于北冰洋,纬度高,水温低,这样鱼类生长缓慢,同时结冰期长,鱼类不易存活。

北冰洋水温低也导致营养物质和饵料贫乏。

鄂毕河流经地区多沼泽,营养物质多被沼泽植被吸收,入海口处河水中的营养物质缺乏,因而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较少。

(1)叶尼塞河支流多流经中西伯利亚高原,河床比降大、流速快、侵蚀强,增加了河流含沙量。

鄂毕河主要流经平原,流速慢,泥沙沉积,含沙量小。

(2)鄂毕河河口区纬度高,水温低,鱼类生长慢。

结冰期长,鱼类存活率偏低。

鄂毕河流经沼泽,营养物质被植物吸收,河水中营养物质严重缺乏,不利于浮游生物生长。

北冰洋营养物质和饵料较为贫乏。

区域自然地理要素分析

(1)特征

区域要素

具体内容

地理位置

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山河位置、政治地理位置、交通地理位置等方面

地形特征

地形种类、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地势起伏、地形成因、地形对所在区域其他自然环境要素(气候、河流、植被、土壤)及人类活动的影响等方面

气候特征

主要的气候类型、气候要素(主要指降水和气温)分布、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对动植物和河流的影响、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等方面

河流特征

水文特征

年径流总量、径流的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含沙量、结冰期等水文特征

水系特征

发源地、流向、河长、流域面积、干支流、河网密度、落差、河流分段与注入海洋等水系特征

开发利用

河流中上游地势起伏大、河流流量大、落差大、水流急的地区,主要是开发水能资源;

在河流中下游地形平坦、水流平缓、河道宽阔、流量稳定的地区,主要是开发内河航运

(2)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成因

不同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成因有不同的思维线索,其常见的思维模型有:

①地形成因:

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两方面。

内力作用主要从地壳运动——板块碰撞或张裂、地质构造(褶皱、断层)、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角度分析;

外力作用应先根据区域特征判断外力作用的类型(流水、风、海浪、冰川等),进而找出对应的外力作用形式(侵蚀、搬运、沉积作用等)。

②气候成因:

主要因素有太阳辐射(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及季风环流)、下垫面(地形、海陆、洋流)。

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决定下的太阳辐射和大气环流是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决定因素;

局部地区气温和降水发生改变是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下垫面因子影响的结果。

③水文、水系特征成因:

一般从地形、气候、植被等方面分析。

地形影响河流流向、流域面积、水系形状;

气候决定河流的流量及其季节变化、汛期长短、有无结冰期及长短;

流域内的植被状况影响河流的含沙量的大小、调节径流的季节变化。

题组 区域地理特征分析

下图是我国四川省西南部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

米),甲河谷气候炎热少雨,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读图回答1~3题。

1.关于图中乙地地形的成因及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由流水作用形成的洪积扇

B.是由甲河流形成的江心洲

C.是丙山脊的自然延伸

D.是由甲河流形成的河漫滩

2.调查发现,甲河谷植被稀少,森林覆盖率不足3%,其主要原因是(  )

A.地质灾害多B.背风坡气流下沉

C.土壤肥力差D.河谷宽度大

3.某科技公司通过技术手段,在甲河谷一些区域生产出的水果肉质厚实、风味浓郁、口感甜美,其主要利用了该河谷(  )

A.丰富的优质水源B.特殊的光热条件

C.良好的生态环境D.廉价的劳动力

第1题,根据等高线的分布特征可知丙处为河谷地形,乙地形最可能为流水作用形成的山前洪积扇。

第2题,该地区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河流与山脉相间分布,甲河谷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地带,气流下沉,降水稀少,故河谷干热,植被稀少。

第3题,甲河谷气候炎热少雨,形成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积温高和湿度低等环境特点,有利于农作物养分的积累。

1.A 2.B 3.B

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禾木是新疆阿尔泰山区的一个小村庄。

村中居民大多习惯吃肉、吃面却不习惯吃菜。

每到冬季,这里就变成了银装素裹的世界,厚厚的积雪,构成童话般的冰雪梦境。

禾木的美景少不了木屋,当地人将粗大笔直的红松整木两端挖槽,相互嵌扣,木头之间的缝隙用泥巴黏合,屋顶普遍采用“人”字形。

近年来,随着外地游客的不断进入,禾木居民的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蔬菜的需求量逐渐增加。

下图示意禾木的地理位置与冬季的木屋。

(1)禾木有“雪乡”之称,冬季平均积雪厚度为1.5米,试分析其自然原因。

(2)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分析禾木村建造特色木屋作为民居的原因。

(3)有人主张在附近的草原开荒种植蔬菜,请评价当地种植蔬菜的条件。

(1)题,影响积雪厚度的因素有降雪量、气温高低、地形坡度等。

禾木位于阿尔泰山山麓地带,冬季西风带来的水汽随地形抬升,在山麓地带形成降雪;

该地纬度高,气候寒冷,积雪不易融化,积雪深厚。

(2)题,从禾木村特色木屋的原料、形态、功能,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加以分析。

禾木村地处阿尔泰山山麓,森林资源丰富,建筑木屋原料充足;

屋顶普遍采用“人”字形,利于冬季积雪从屋顶滑落,避免压坏房屋;

粗大原木使墙体增厚,保暖性能好。

第(3)题,评价应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进行。

有利条件:

禾木村降水较多,水分条件好;

大陆性气候,光照条件好,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蔬菜的生长,蔬菜品质好;

地理位置偏僻,外地蔬菜不易运入,游客较多,蔬菜需求量大。

不利条件:

该地纬度高,热量条件差,不利于蔬菜生长;

当地居民种植蔬菜经验不足;

市场有限,且季节变化大;

在草原开荒种植蔬菜易造成植被破坏,使土壤侵蚀加剧。

(1)西(北)部山地有缺口,利于西风带来水汽,水汽遇到阿尔泰山的阻挡,被迫抬升,形成降雪;

禾木纬度较高,冬季寒冷而漫长,积雪不易融化,积雪深厚。

(2)地处阿尔泰山山麓,森林资源丰富,建筑原料充足;

“人”字形屋顶利于冬季积雪从屋顶滑落,避免压坏房屋;

(3)有利条件:

游客增多,市场需求量大;

降水较多,水分条件好;

大陆性气候,光照条件好,昼夜温差大,蔬菜品质好,地理位置偏僻,外地蔬菜不易运入。

纬度较高,热量条件差;

草原开荒易造成植被破坏,使土壤侵蚀加剧;

当地居民种植经验不足;

市场有限,且季节变化大。

高频考点二 区域差异比较

(2016·

全国乙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科考队于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

考察中发现,堪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

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

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

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

下图示意堪察加半岛的地形。

(1)说明堪察加半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

(2)分析堪察加半岛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的原因。

(3)某科考队员欲近距离拍摄熊,推测他在甲地选择拍摄点的理由。

(1)题,读图可知,堪察加半岛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且山脉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或南北走向);

堪察加半岛属于季风气候区,受地形影响,山脉东西部的降水量存在明显差异;

在山区,由于地形高差大,气候的垂直分异较为明显。

(2)题,影响某区域生物种类或生物数量多少的因素,有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文等)和人为因素(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类型、居民的环保意识、生物保护政策等)两方面。

第(3)题,甲地靠近河流,河流中有熊的重要食物——鲑鱼,熊出没的几率大;

甲地位于该半岛南部,且海拔较高,森林广布,易于拍摄者隐蔽;

甲地位于山脉西侧,地处夏季风的背风一侧,降水较少,晴天较多,便于拍摄。

(1)山脉大致呈南北向,阻挡季风,形成多雨区和雨影区;

地形高差大,形成气候垂直差异。

(2)纬度高,植物生长缓慢,食物供应量少;

环境空间差别大,适宜生存的空间小;

冬季寒冷漫长,生存条件恶劣。

(3)河流附近,熊出没的几率大;

山地地形,且有森林,便于隐蔽;

降水较少,晴天较多,利于拍摄。

1.区域自然地理要素差异的成因

(1)气候差异的形成

(2)地貌差异的形成

(3)水文差异的形成

①气候因素中的降水量差异直接造成河流水量差异。

②地形条件决定了河流支流多少、流域面积大小和流速大小的不同。

③流域内的植被状况不同造成河流含沙量的不同。

④河流所处的纬度及流向决定了有无冰封期、冰封期长短及有无凌汛现象。

(4)土壤差异的形成

不同区域的气候、植被及人类生产活动因素的差异造成土壤类型、厚度、肥力、酸碱度的差异。

2.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相似或差异明显地区比较的侧重点

(1)比较北美、南美、澳大利亚、南亚等地区的地形特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2)比较我国秦岭南、北两侧地区的气候、水文特征的差异。

(3)比较中亚地区与同纬度的西欧地区的气候特征和水文特征的差异。

(4)澳大利亚和巴西自然环境的异同比较(位置、气候、地形、资源等)。

(5)马达加斯加岛与台湾岛都有回归线穿过,可以比较两者地形和气候类型的异同。

(6)南极洲和北冰洋都位于极地地区,可从气候特征及其成因、科学考察、特有动物等方面进行比较,还可以对中山站、长城站、泰山站和黄河站的位置进行比较。

 我国东、中、西地理特征比较

下图表示分布在Q线附近的带状景观长廊,几乎整合了中国所有类型的自然景观及人文景观。

据图回答1~2题。

1.Q线上地理差异较小的是(  )

A.地域文化       B.海拔高度

C.纬度高低D.温差大小

2.关于图中四地说法正确的是(  )

A.①由火山喷发后留下的火山口储水而成

B.②地处山区,城市形态为放射状

C.③垂直带谱与地中海沿岸的阿尔卑斯山相似

D.④地周边酸性土壤适合茶树生长

第1题,沿线东西距离相差5000多千米,上下落差5000多米,温差较大,地域空间辽阔,地域文化丰富多样,千差万别,纬度大约都在30°

N附近,差别较小,选项C正确。

第2题,青藏高原湖泊群多是冰蚀作用形成;

成都位于成都平原上,城市形态为圆形或不规则的多边形;

贡嘎山垂直带谱的基带是常绿阔叶林带,而阿尔卑斯山垂直带谱的基带是常绿硬叶林带;

④地位于东南丘陵,属于亚热带酸性土壤分布区,有利于茶树种植,选项D正确。

1.C 2.D

 不同区域间的差异

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下面为朝鲜半岛和叙利亚1月等温线分布图(单位:

℃)。

材料二 叙利亚地形以高原为主,经济结构以农业为主,棉花和小麦占出口比重较大。

(1)朝鲜半岛和叙利亚冬季等温线都发生明显的弯曲,造成等温线弯曲的主要因素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2)朝鲜半岛从东南向西北和叙利亚从西南向东北在气候变化方面的共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朝鲜半岛最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

制约叙利亚农业发展的主要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两个地区河流流量季节变化都较大,朝鲜半岛河流汛期在________季,叙利亚河流的枯水期在________季。

(5)两个地区西南部人口众多,城市密集,试分析该现象形成的原因。

(1)题,朝鲜半岛中部等温线向南弯曲较大,说明中部气温明显低于东西两侧,这与半岛中部南北走向的山脉有关。

叙利亚处于地中海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影响明显,等温线向东弯曲较大。

(2)题,主要从气温方面分析。

朝鲜半岛从东南向西北和叙利亚从西南向东北气温年较差都增大。

第(3)题,朝鲜半岛属于季风气候,为季风水田农业;

叙利亚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雨,农作物生长所需的水源缺乏。

第(4)题,可结合两地降水季节变化的特点分析。

第(5)题,影响人口和城市分布的条件包括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和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社会经济条件。

(1)地形 大气环流(西风带)

(2)海洋性气候减弱,大陆性气候增强

(3)季风水田农业 水源不足

(4)夏 夏

(5)地形平坦,气候温和湿润,农业较发达,靠近海洋,交通便利。

 区域内部差异

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奥里诺科河干流发源于圭亚那高原,呈一巨大弧形绕行于圭亚那高原(下图),最后注入大西洋,其支流较多。

整个流域内降雨量相差很大,有些地区年降水量只有510毫米,有些地区降水达4000毫米,多年的观测结果表明,干旱季节的日平均流量最小只有330立方米/秒,汛期可达81100立方米/秒。

奥里诺科河中游平均河宽1~1.5km,下游平均河宽2km左右,水位年变幅12m,河道为均匀剖面,平均坡降约为0.045‰。

奥里诺科河一年中有两次沙峰,第一次沙峰出现在汛期(涨水季节)的干支流,第二次沙峰出现在汛后(退水期间)的干流。

(1)比较图中①②两地年降水量的大小。

(2)分析①②两地年降水量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

(3)试解释奥里诺科河一年中两次沙峰的成因。

(1)题,从图中①②两地的位置及地形分析,①地位于平原,②地位于迎风坡,因此降水量①地小于②地。

(2)题,来自海洋上的暖湿东北信风,吹过沿海平原地区时,地形抬升作用小,①地年降水量少。

当气流经过广阔的平原到达山麓时,东北信风并没有失去很多的水分,且不断得到地面水汽补充,在山前地带形成大量降水,②地年降水量大。

第(3)题,在汛期的涨水季节,河流流量增大,河水的侵蚀与搬运能力增强,河流含沙量大。

在洪水期,干流水位高,支流流速变慢,泥沙沉积下来。

在汛期结束的退水期间,干流水位下降,支流流速增大,沉积在各支流中的泥沙流入干流,从而产生了第二次沙峰。

(1)①地降水量小于②地。

(2)①地地形平坦,水汽在此受地形抬升作用小,而②地位于山地迎风坡,水汽在此易抬升,降水量大于①地。

(3)在汛期时,因干流河道水位升高,流经奥里诺科平原的所有支流都有回水,河流流速变慢,泥沙随即沉积下来。

汛期后,干流水位降低,干支流比降增大,沉积在各支流中的泥沙流入奥里诺科河干流,从而产生了第二次沙峰。

高频考点三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江苏卷)下图为某地区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以下图层组合最适合用遥感(RS)技术获取信息的是(  )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③④⑥D.②③⑥

2.进行农业适宜性评价可以利用的图层组合是(  )

A.①②④⑤B.②③④⑤

C.②③④⑥D.①③⑤⑥

第1题,遥感主要获取地表地物的影像信息,结合各图层可判断①②④正确,故答案为A。

第2题,此题实质是考查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即地形、土壤、水源等对比分析可推断正确答案为C。

1.A 2.C

3.(2014·

福建卷)下图示意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智慧城市。

读图,地理信息系统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

A.分析、管理空间信息B.跟踪动态定位信息

C.整合、集成网络信息D.获取实时通讯信息

地理信息系统属于空间管理系统,处理的是空间数据,据此可排除C、D项;

跟踪动态定位信息应利用全球定位系统。

A

“3S”技术的应用选取技巧

由于“3S”技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因此在选取某一技术时应认清三者概念及相互关系,具体选择时应把握其本质区别:

遥感(RS)是人的视力的延伸,它是侧重于收集信息的感知手段,通过飞机或卫星上携带的传感器接收地物辐射或反射的电磁波来获得信息,并经过简单处理后获得资料,如航片、卫星云系图片等,因此遥感本质上是“看”的过程。

而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在一定的数据源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对比、计算得出有益于人类生产生活的结论,它侧重于“分析、计算”,相当于“想、算”的人的活动。

例如:

气象卫星在高空收集到云系等信息情况并传输到地面,这是RS技术的应用,而将卫星云图与地面上实测到的气温、湿度、风向等信息(统称为数据源)经过计算、分析处理得出天气情况的预测,则是GIS技术的应用。

GPS相对应用途径单一,即定位并通过多次定位计算速度等。

它的最大特点是工作对象是一个“点”或“多个点”,明显区别于RS与GIS技术的工作对象——“面”。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GIS的数据存储采用“分层”技术,即将地图中的不同地理要素,存储在不同的“图层”中。

图1和图2示意存储我国某一区域不同信息的两组GIS图层,读后完成1~2题。

1.将不同的图层要素进行重叠,就形成不同的主题地图。

若要获得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影响的专题地图,则要从图1、图2中调用的图层数分别是(  )

A.2个、2个B.2个、3个

C.1个、3个D.1个、2个

2.若利用上面的两组GIS图层信息为造纸厂选址,则在下列图层中应增加(  )

①大气污染 ②区域规划 ③水系分布 ④矿产分布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第1题,将图2中的地形图层与聚落分布图层和图1中的交通线分布图层重叠可形成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影响的专题地图。

第2题,造纸厂会产生水污染,应布局在城市河流的下游方向,需要考虑水系分布,同时,造纸厂会对城市功能区的布局产生影响,因此其选址要考虑区域规划。

1.D 2.C

 全球定位系统

下面图1示意野外应急救援太阳能辅助定位灯标,图中太阳能光板与水平地面的夹角称为太阳能光板倾角。

图2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完成3~4题。

图1

图2

3.定位灯标(  )

A.利用GPS实现准确救援

B.太阳能蓄电池充电时受天气影响小

C.通过RS感知警示灯报警

D.太阳能光板倾角随纬度增大而增大

4.若图2中安装该定位灯标在(  )

A.甲地,突发泥石流能及时报警

B.乙地,利于迷路游客寻求救助

C.丙地,方便露营游客手机充电

D.丁地,可为攀岩运动提供照明

第3题,定位灯标利用GPS实现定位;

太阳能蓄电池充电时受天气影响大;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定位灯标通过太阳光线感知警示灯报警;

太阳能光板始终垂直于太阳光线,因此太阳能光板倾角和正午太阳高度互余,正午太阳高度自太阳直射纬线向南北递减,而不是随纬度增大而增大(或减小)。

第4题,甲地等高线向外凸出,为山脊(山峰),不是泥石流通道;

若乙地游客迷路,可通过定位标杆中的定位指示牌获取位置信息,寻求救助;

丙地位于河谷,易发洪涝灾害,不适合露营;

定位标杆没有照明功能。

3.A 4.B

 遥感技术

棉花遥感识别是棉花种植面积遥感估算的关键,下面是我国北疆地区不同时期棉花光谱信息与其他作物光谱信息的曲线分析图。

图中前3个波段为可见光波段(分别为蓝波段、绿波段、红波段),第4波段为近红外波段。

读图回答5~6题。

5.容易将棉花从其他作物中识别出来的最佳波段是(  )

A.蓝波段B.绿波段

C.红波段D.近红外波段

6.根据图中信息及相关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6月份和9月份相比,棉花遥感识别最佳时期在6月份

B.盛絮期棉花反射率明显降低

C.北疆地区是我国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