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11190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3.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山东省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山东省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山东省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山东省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山东省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山东省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山东省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山东省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山东省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山东省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山东省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山东省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山东省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山东省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山东省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山东省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山东省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36分)

1.下列各项中,有两处注音错误的是()

A.记载(zài)抹煞(mǒ)咀嚼(jué)皓(hào)首穷经

B.斐(fěi)然爱憎(zèng)模(mó)样纷繁芜(wú)杂

C.踱(duó)步参差(cī)纤(qiàn)腰蓊蓊(wěng)郁郁

D.嫉(jí)恨诽谤(bànɡ)颤(chàn)动卓(zhuó)有成效

2.下列各项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点缀枯躁要诀口诵心唯

B.木椽绷带嫡亲变换莫测

C.掂记幔子潺潺苍皇失措

D.晌午凫水嬉游卷帙浩繁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都使马克思感到喜悦。

②瞬间风过,荷叶恢复了举天而立的,紫黄碧黛同时消失。

③每科学问到了现在的阶段,是全人类分工努力日积月累所得到的成就,而这成就还没有,就全靠有书籍记载流传下来。

④近代科学分野严密,治一科学问者多,以专门为借口,对其他相关学问毫不过问。

A.衷心姿势湮没墨守成规

B.忠心姿势淹没故步自封

C.衷心姿态湮没故步自封

D.忠心姿态淹没墨守成规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这个超市占地面积很大,管理规范,货物排列得井井有条,让顾客一进门就了如指掌,很快就可以找到自己想要买的东西。

②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③他兼善篆、隶、真、行、草等多种书体,而最为精妙者,当推行、草二体。

其行、草书,既传古意,又能独辟蹊径。

故其下笔遒劲有力,气脉通灵。

④你对用户越了解,越容易掌握他们会出现在什么地方,以及有什么需求。

这样就不用你再找选题了,选题会锲而不舍地跑到你的脑子里。

⑤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

⑥闽籍侨胞中有许多“四有人士”,即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有实力、学术上有造诣、社会上有影响力的人士。

尤其在东南亚国家,他们的地位是说一不二的。

A.①③⑤B.①④⑥

C.②③⑤D.②④⑥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是一个能力强大的火箭家族,不仅能满足部分国外用户的需求,更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在世界上也是可以引以为傲的。

B.老年人发生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是由劳累、用脑过度、精神紧张、食盐过多、感冒等诱发的。

C.最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节能环保、经济实惠的新能源汽车逐渐进入老百姓的生活。

D.作为中国的建筑师,竟然读不懂自己祖先所写的建筑专书,这让梁思成无法忍受,立志回国终身从事中国传统建筑的研究。

6.下列各项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虽有槁暴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进住鄂县之樊口

C.共其乏困卿能办之者诚决

D.君子生非异也五万兵难卒合

7.下列各句中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而绝江河绝:

横渡

B.若不阙秦阙:

亏损,削弱

C.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赞:

赞赏

D.朝济而夕设版焉济:

渡河

8.下列各项加点词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师道之不复,可知矣②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B、①不拘于时②肃追于宇下

C、①其可怪也欤②失其所与

D、①今其智乃反不能及②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9.下列选项中,词类活用情况不相同的一项是()

A.园日涉以成趣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B.或棹孤舟晋军函陵

C.吾从而师之不耻相师

D.瑜等率轻锐继其后越国以鄙远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今之众人B.行李之往来C.致殷勤之意D.学不可以已

11.下列各组文言句子的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何厌之有句读之不知

B.既自以心为形役农人告余以春及

C.刘备天下枭雄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蚓无爪牙之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12.下列对文化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宋八大家,又称唐宋古文八大家,是中国唐代韩愈、欧阳修和宋代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柳宗元八位散文家的合称。

B.六艺:

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也指《诗》《书》《易》《礼》《春秋》《乐》六种经书。

C.三径:

汉代蒋诩隐居后,在院里竹下开了三条小路,只与少数友人交往。

“三径”常用来喻指归隐。

D.《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由司马光等人花了19年时间编成。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3~15题。

文学中有历史。

当今历史学家大都认为,没有什么文献资料不是史料,不但文学作品,即如佛经、道藏、信札、家谱、账本、碑铭等也无一不是,而且随着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史料范围还在不断扩大。

从“三言二拍”里可以看到晚明市井生活的真实面貌,这对于研究社会史的人几乎是一个常识。

陈寅恪以诗证史,也为大家所熟悉。

但在“五四”以前,史料范围并非如此宽泛,文学作品在大多数史学家眼里也并非史料,有些文献到底属于文学还是史学,一两千年来都没有一致的看法。

神话传说就是如此,其中相当突出的例子是《山海经》。

神话传说是文学,史前时代,无文字可征,只有传说,暂当历史。

三皇五帝至今未曾坐实,但“炎皇子孙”已经成为口头语,甚至成为历史共识。

新的传说还会不断产生,能否成史颇为可疑,但以神话传说研究历史,却是一种重要的方法。

在历史上,《山海经》究竟应归于文学还是史学,曾是死结。

王国维《古史新证》说“而疑古之过,乃并尧、舜、禹之人物而变疑之,其于怀疑之态度及批评之精神不无可取,然惜于在于史材料未尝为充分之处理也。

”这些古史材料就包括《山海经》《穆天子传》等文献。

在《汉书·艺文志》里,《山海经》列于数术类。

此后该书在目录学里的角色转换过几次,《隋书·经籍志》将《山海经》列于史部地理类,也就是将它看成史书了。

历史是讲真实的,《山海经》一般被视为荒诞不经,连司马迁写《史记》都不敢采用。

虽然《山海经》里平实的山川地理内容应归于史部,但其中大量的神话故事却显然有悖信史,所以清人编《四库全书》,言其“侈谈神怪,百无一真,是直小说之祖耳”,将其改列于子部小说家类。

这个死结直到“五四”以后才大致解开。

解开的途径有二:

一是将《山海经》分而治之,不把它看作一部成于一人一时之书,神话归神话,历史归历史;二是神话中也有历史的成分在,仍可以之证史或补史。

分而治之者,以为《山海经》中的《五藏山经》是比较雅正的部分,谭其骧就写了《<五藏山经>的地域范围》一文,分析《山经》写作时的地理知识水平。

将历史成分发掘出来的,自然以王国维用《山海经》来印证甲骨文中殷商先王亥为最明显的例子。

上面说的是介于文学与史学之间的文献,至于纯粹的文艺作品,当然也能从中发掘史料。

但发掘史料是一回事,把整个作品当成真史就很可虑了。

《红楼梦》反映了清代前期的历史现实没有错,可是如果过分坐实到具体历史人物身上,就未免失之穿凿了。

戏说之类当然是文学,但读者观众往往误以为是历史。

如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张诚、徐日昇当时担任与俄国谈判的翻译,工作是以拉丁语作为中介的,而电视剧《康熙王朝》中他们说的却是俄语,观众看到这个情节时被误导也就难以避免了。

(摘编自周振鹤《历史中的文学与文学中的历史》)

13.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当今历史学界,历史学家的研究领域不断地扩展,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都有可能成为他们研究历史的资料。

B.古代的史学家选取史料的范围比较狭窄,他们并未广泛采用“以诗证史”或将小说用于社会历史研究之类的方法。

C.王国维在《古今新证》中认为,有些历史学家如果能充分利用史料,就不会“疑古”,怀疑尧、舜、禹等人物的真实性。

D.历史学者对《山海经》有不同认知,《隋书·经籍志》把它列入史部,视为史书,王国维则把它作为古史材料看待。

1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很多人认为《山海经》的记载荒唐夸张,与真实的历史差别较大,司马迁也持这种观点,因此《史记》并不采用《山海经》。

B.《四库全书》的编者认为,《山海经》所记的神话传说并无真实可言,不宜归入史部,而应列入子部小说家类。

C.谭其骧和王国维利用《山海经》研究历史的方法不同,前者是将神话和历史分而治之,后者则从神话中发掘史料。

D.电视剧《康熙王朝》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了虚构,其中部分情节与历史事实有出入,不能从这类作品中发掘史料。

15.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即使在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也会产生新的传说,这些传说将来会不会成为研究这个时代的史料也未可知。

B.“五四”之前,很多涉及历史的神话传说之所以没有成为广泛使用的史料,是因为这些作品在史学和文学归类问题上存在争议。

C.在历史研究中,当代学者会把文学作品作为史料看待,在他们看来,《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艺术手法差异并不重要。

D.文学作品能否成为史料,取决于历史学家的眼光,而历史学家对文学与史学关系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当时的学术背景。

三、课外文言阅读(共1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9题

颜真卿,字清臣,琅琊临沂人也。

少勤学业,有词藻,尤工书。

开元中,举进士,登甲科。

事亲以孝闻。

四命为监察御史,充河西陇右军试覆屯交兵使。

五原有冤狱,久不决,真卿至,立辩之。

天方旱,狱决乃雨,郡人呼之为“御史雨”。

又充河东朔方试覆屯交兵使。

有郑延祚者,母卒二十九年,殡僧舍垣地,真卿劾奏之,兄弟三十年不齿,天下耸动。

迁殿中侍御史、东都畿采访判官,转侍御史、武部员外郎。

杨国忠怒其不附己,出为平原太守。

安禄山逆状牙孽,真卿度必反,阳托霖雨,增陴浚隍。

料丁壮,储廪实。

禄山既陷洛阳,杀留守李憕、御史中丞卢奕、判官蒋清,以三首遣段子光来徇河北。

真卿恐摇人心,绐诸将曰:

“吾素识憕等,其首皆非是。

”遂腰斩子光,密藏三首。

异日,结刍续体,敛而祭,为位哭之,十七郡同日自归,共推真卿为帅,得兵二十余万。

方朝廷草昧不暇给,而真卿绳治如平日。

广平王总兵二十万平长安辞日当阙不敢乘趋出梐枑①乃乘王府都虞候管崇嗣先王而骑真卿劾之。

帝还奏,慰答曰:

“朕子每出,谆谆教戒,故不敢失。

崇嗣老而蹇,卿姑容之。

”百官肃然。

李希烈僭称帝,使问仪式,对曰:

“老夫耄矣,曾掌国礼,所记诸侯朝觐耳!

”遣将辛景臻、安华至其所,积薪于廷曰:

“不能屈节,当焚死。

”真卿起赴火,景臻等遽止之。

希烈使阉奴等害真卿,曰:

“有诏。

”真卿再拜。

奴曰:

“宜赐卿死。

”曰:

“老臣无状,罪当死,然使人何日长安来?

”奴曰:

“从大梁来。

”骂曰:

“乃逆贼耳,何诏云!

”遂缢杀之,年七十六。

子、硕护丧还,帝废朝五日,赠司徒,谥文忠。

(选自《新唐书·颜真卿传》,有删改)

注:

①“梐枑”是古代官府门前阻拦人马通行的木栅栏。

16.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事亲以孝闻:

侍奉

B.真卿度必反:

预料

C.阳托霖雨:

通“佯”,假装

D.而真卿绳治如平日:

太平

1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广平王总兵二十万平长安/辞日当阙/不敢乘/趋出梐枑乃乘/王府都虞候管崇嗣先王而骑/真卿劾之

B.广平王总兵二十万平长安/辞日/当阙不敢乘趋出/梐枑乃乘/王府都虞候管崇嗣先王而骑/真卿劾之

C.广平王总兵二十万平长安/辞日当阙/不敢乘趋出/梐枑乃乘/王府都虞候管崇嗣先王而骑/真卿劾之

D.广平王总兵二十万平长安/辞日/当阙不敢乘/趋出梐枑乃乘/王府都虞候管崇嗣先王而骑/真卿劾之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颜真卿为官勤谨,深得民心。

他在担任河西陇右军试覆屯交兵使期间,判决了久而不决的五原冤案,被当地百姓誉为“御史雨”。

B.颜真卿才兼文武,隐忍负重。

当叛贼攻破洛阳,杀了留守将领并以他们的首级示众时,他强忍悲痛,暂时隐瞒真相安抚军心。

C.颜真卿守正重礼,勇于弹劾。

有个叫郑延祚的人,母亲死后灵柩停放在寺庙内二十九年不下葬,颜真卿奏本弹劾,反响强烈。

D.颜真卿不畏强暴,忠贞刚烈。

面对反贼李希烈威逼,颜真卿坚守气节宁死不屈,宁愿赴火自焚也不改其大义凛然的志节。

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

真卿恐摇人心,绐诸将曰:

“吾素识憕等,其首皆非是。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虹关何处落徽墨

石红许

在冬天,在春天……为了寻找一截久违的徽墨,我孑然一人蹀躞在在虹关【注】墨染了一样的旧弄堂里,闯进一栋又一栋装满了故事的深宅老院。

我安慰自己,哪怕是能遇见寸许徽墨,也心满意足。

行走在虹关,我一次又一次向墨的深处挺进,去追寻墨的风月身影。

婺源一文友善意地提醒我,虹关徽墨以及制作徽墨的人很难找了,你这样没有目的地寻找,不啻于白费心神徒劳无功。

我不甘心,相信在虹关的后人中一定还有人掌握了徽墨制作技艺,他们会告诉我很多关于徽墨的记忆。

欣慰的是,季节扯起的丹青屏风里,总有一棵需十余个大人合抱的千年古樟,华盖如伞,累了,就在树下坐一坐,仰望绵延浙岭,聆听“吴楚分源”的回声。

穿村而过的浙源水、徽饶古道在炊烟袅袅里把日常琐碎的生活串成一幅恬谧幽静的水墨画,人在画中,画在人中,昔日贩夫走卒、野老道者的身影渐行渐远在徽墨涂抹的山水间,一丝淡淡的忧伤悄然在心里泛浮,随着雨滴从瓦片上、树叶间滚落下来,把人带进梦里故园。

一堵堵布满青苔的墙壁上还隐约留存着经年的墨迹,那是徽墨的遗韵吗?

石板路上,不时与村人擦肩而过;老宅门内,不时与老人目光相撞。

在虹关,我拾掇了一串烙上徽墨温度的词语:

质朴、慈祥、安然,小桥、流水、人家……虹关,允许我拾取半截残墨,记下一串与徽墨有关联的大街小巷地名。

虹关伫立,徽墨式微。

近百年来,科技的迅猛发展带来了五花八门的书写工具,使得人们迅速地移情别恋,墨与砚台的耳鬓厮磨,也早也被墨汁横插一杠,固态磨便黯然失色,近年来渐渐被人遗忘。

到后来,实现了从纸张到数字化的华丽转身,书写也已成为少数人的事情了,墨块更是被束之高阁,制墨传习几乎无人问津。

墨,松烟的精灵,千百年来忠实地在纸上履行职责,一撇一捺站立成墨黑的姿势,氤氲香气里传承着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

徽墨,制作滥觞于南唐,兴盛于明清,享有“落纸如漆,万古存真”之美誉。

有权威人士言之凿凿指陈,北京故宮博物院还保存着数十块虹关徽墨。

徽墨无声,虹关有幸,虹关人因此而自豪。

水口、民居,显然还有徽墨等,不负众望,终于为虹关换来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金字招牌。

虹关徽墨,不小心遗失在古村落、古驿道边,等待人们去擦亮这张泛着黑色光泽的名片——“徽墨名村”。

在一栋民居内,我兴奋地发现,有人在挖掘、研发传统徽墨工艺,遗憾不见墨工,不知那一双手是怎样捣鼓着黑色的诗篇。

不大的台面上摆放了刀、小锤、木槽、墨模等工具,还有一些看不懂的物品,想必都是与徽墨有关的器皿、墨料。

壁板上挂有制墨工序图《一块墨的前世今生》:

点烟、和料、烘蒸、杵捣、揉搓、入模、晾墨、描金。

从采取数种原料到试磨鉴定墨质,一锭墨才得以面世,具体制作起来,其工序之繁复岂是图解所能说得清楚的,想想真不容易。

一锭墨,千杵万揉,浓缩的精华,浓缩的是民族文化的瑰宝。

不经意间,我瞥见阁楼上稳站着一个白髯飘飘、仙风道骨的先生,便主动打招呼,他问询了我的来意,邀请上楼喝茶座谈,我,一个找寻徽墨的陌生人,沿着屋内与厢房连成一体的木质楼梯,漫步走上阁楼,轻轻地踏在楼板上,咿呀作响,我生怕踩醒了乾隆年间经营徽墨的原始账本,生怕踩碎了岁月的痕迹,更生怕踩破了一截遗落的留着明代指纹的徽墨。

先生姓叶,一个隐者、居士、制笔者,放弃大城市的舒适,只身走进虹关,设立工作室,执刀执笔,刻刻写写画画。

兴致来了,叶老师挥毫泼墨,正是徽墨磨出的浆液、芳香、光泽,正是新的徽墨传人制作出的徽墨。

磨墨时,细润无声,我却听到了墨与砚台的喁喁细语。

触摸着徽墨的韵律,我看到了,看到了徽磨沿着纸的纹理在翩翩起舞,“入纸不晕、书写流利,浓黑光洁”。

真想只做一个书者。

舀一瓢清清的湖水,每日轻柔磨墨,从容铺纸,蘸墨挥洒,过上一段墨落纸上荡云烟的幽静生活。

家里书桌内一角散落着几块早年留下的普通用墨,七公分长,其侧分别有描金楷书“金不换”“凝香”字样,背面还有莲荷、白鹤等图纹,虽谈不上金贵,但仍散发着幽幽暗香,还有儿时习书的悠悠往事。

回想小时候上学时,练毛笔字要买描红本、砚台,还有长条形的墨块。

磨墨时总是弄得满手漆黑,便到校外小水塘边去洗干净,再继续练字。

与墨的亲密接触也就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的那几年,以后偶尔再接触毛笔,已经是蘸着液态的墨汁了。

我想,那时研磨的墨一定是虹关的徽墨吧。

这样一想便感到一丝慰藉,回头再看黄灿灿油莱花簇拥的虹关,一身原生态的粉墙黛瓦着装,仿佛特别的亲切,烟雨蒙蒙中弥漫着老家的气息,一股乡愁莫名袭来。

在虹关寻墨,我不为藏墨之好,只是警醒自己要时刻保持一颗対文化敬畏的心。

在寻找徽墨中,我领略到徽墨走过的千年历程,也感受到浓淡相宜的虹关凸显出的古村文化。

这是墨润心灵的过程,这是沉醉馨香的过程,这也是国学照耀的过程。

虹关,坐落在和风细両敲开的绿茵茵帷幔里,是徽墨润开的一首唐诗,深入其中似穿越在一阙宋词里,时光铺陈,岁月静好。

蓦然间,发现村口一小店屋檐下旗幡招展——“有徽墨出售”,我加快脚步走去,带一截虹关徽墨,去描绘心中的故乡。

(选自《散文选刊》,有删改)

[注]虹关,即虹关村,古徽州村落,是“徽墨”产地之一,位于今江西省婺源县。

2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文章开头运用“子然一人”“蹀躞”等词语,形象地描写了“我”寻找徽墨时身心疲惫、孤独失落的状态。

B.“从纸张到数字化的华丽转身”是徽墨式微的原因,“华丽”一词运用反语手法,寄寓了“我”内心的惋惜与不平。

C.文章写了一位“隐者”,表达“我”对其放弃大城市舒适生活、在虹关与笔墨为伴的敬慕之情。

D.文章回忆儿时磨墨习书的一段经历,意在强调“我”与墨的渊源,真实亲切,具有生活气息。

21.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6分)

22.请结合全文赏析,文中的“我”为何要寻找徽墨。

(8分)

五.(共13分)

2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共5分)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4.名句默写:

(每空1分,共8分)

(1)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只要不停地雕刻,即使是金属和玉石也能在上面刻出图案。

(2)《师说》中辩证看待老师、弟子才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将精神上的富足、孤高与物质生活的清贫之间对比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4)《归去来兮辞》中作者以云鸟自喻,表达了过去做官出自无心,如今归田恰如鸟儿飞回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作文(60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2018年暑期,“爱心冰箱”为高温下辛苦工作的户外工作者免费提供消暑饮品的图片在朋友圈广为流传。

“爱心冰箱”通常指人们把自己多余的食物等放入室外特定的“冰箱”中,供需要的人使用,近年来“爱心冰箱”在我国许多城市逐渐风行。

但在实际运行中,“爱心冰箱”也引起一些人的质疑。

例如有人天天想领“免费的午餐”;放入“爱心冰箱”的食品安全性没人把关;带着孩子到“爱心冰箱”拿面包的家长不在少数,教育孩子要心怀感恩的却寥寥无几。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感受?

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一语文试题答案

1.B解析A.记载(zǎi)B.爱憎(zēng)模(mú)样C.纤(xiān)腰D.全对

2.D解析A.枯燥口诵心惟B.变幻莫测C.惦记仓皇失措

3.C解析衷心是发自内心,忠心是对人或事物忠诚。

“姿态”含有态度在内,表现荷叶的形象;“姿势”仅表示动作的状态。

“淹没”指大水漫过,也形容被声音盖过。

湮没:

指名声和成就被埋没。

故步自封:

比喻安于现状,不求进取。

墨守成规:

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4.B解析 了如指掌:

好像指着自己的手掌给人看一样,形容对情况非常清楚。

不合语境。

浅尝辄止:

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对知识、问题等不作深入研究。

使用正确。

独辟蹊径:

自己开辟一条新路,比喻独创一种新风格或者新方法。

使用正确。

锲而不舍:

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做事情能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

也形容有恒心,有毅力。

用错对象。

应改为“源源不断”。

涵泳优游:

这里指反复阅读,深刻理解、体会,自得其乐。

使用正确。

说一不二:

形容说话算数;也形容专横,独断独行。

用错对象。

应改为“举足轻重”。

5.C解析 A项语序不当,“能满足部分国外用户的需求”与“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应调换顺序。

B项句式杂糅,“主要原因是”和“由……诱发”。

D项偷换主语,“立志”前应加上“他”。

6.B解析A有通“又”知通“智”B住通“驻”C共通“供”诚通“请”D生通“性”卒通“猝”

7.C赞:

辅助,协助

8.A解析A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介词,被介词,到

C、语气词,表感叹代词,代自己D、竟然是

9.A解析A.名作状名作动B.名作动C.意动D.形作名

10.D解析A众人:

古意一般人今意很多人B行李:

古意出使的人今意出门时带的包裹、箱子、网篮等。

C殷勤:

古意恳切慰问,今意热情而周到

11.B解析A.宾语前置B.被动状后C.判断D.定后

12.A唐宋八大家,又称唐宋古文八大家,是中国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八位散文家的合称。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每题3分,共9分)

13.C“充分利用史料,就不会‘疑古’”缺少证据,说法绝对。

14.D曲解文意。

据尾段可知,原文的观点是“纯粹的文艺作品,当然也能从中发掘史料”,而选项却说“不能从这类作品中发掘史料”,因此D项错误。

15.B与文意不符。

据首段可知,“五四”之前,很多涉及历史的神话传说之所以没有成为广泛使用的史料,是因为“史料范围并非如此宽泛,文学作品在大多数史学家眼里也并非史料”,而非选项中的“这些作品在史学和文学归类问题上存在争议”。

三、课外文言阅读(共14分)

16.D.治:

治理

17.D本题断句疑难之处集中在两处:

一是对“辞日”与“当阙”的意思的理解。

“辞日”是辞行那天,“当阙”是正对着行宫,根据上下文,应该是广平王“当阙不敢乘”。

二是古代礼仪常识。

按照古代礼仪,广平王在行宫门前不敢骑马,快步走出栅栏后就可以骑马了。

“梐枑(bìhù)”是古代官府门前阻拦人马通行的木栅栏,所以断成“趋出梐枑乃乘”才合乎情理。

据此,可判定D项断句正确。

18.A对象错误。

被当地百姓誉为“御史雨”的是那天下的雨,不是颜真卿这个人。

19.(5分)颜真卿担心动摇军心,欺骗各位将领说:

“我一向认识李憕等人,这些首级全都不是(他们的)。

”(“绐”“素”各1分,句子含意3分)

【译文】

颜真卿,字清臣,琅琊郡临沂县人。

年少时学习勤奋,词采华美,尤其擅长书法。

开元年间,参加进士科考试,考中甲科。

侍奉父母凭借孝顺闻名。

四次被任命为监察御史,担任河西陇右军试覆屯交兵使。

五原有桩冤案,很久不能决断,颜真卿到任后,立即查明情况。

当时正值大旱,案件判决后就下雨了,当地人称这是“御史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