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全套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916038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51.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全套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全套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全套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全套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全套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全套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8页
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全套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8页
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全套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8页
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全套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8页
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全套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8页
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全套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8页
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全套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8页
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全套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8页
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全套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8页
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全套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8页
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全套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8页
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全套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8页
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全套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8页
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全套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8页
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全套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8页
亲,该文档总共5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全套教案.docx

《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全套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全套教案.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全套教案.docx

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全套教案

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全套教案设计

全册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进度安排,以明确的美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内容开始,贴近学生生活观察想象与创造表现的内容为主轴,四个学习领域相互穿插相互支持,强调艺术特色、注重人文内涵、展示经典作品的“欣赏评述”课程结束。

教材在编排体系上改变了传统学科知识门类划分课业的形式,淡化了美术门类,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拓宽了美术的文化背景,增加了工艺设计的比例。

力求向学生提供美术学习的方法,展示丰富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图像世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欣赏水平。

既考虑到知识体系的建构又突出了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是引导学生认识发展、生活学习、人格构建的一种范例,是教师和学生沟通的桥梁。

【学生分析】

六年级下半学期是小学阶段最后一个学期,学生通过六年的美术学习,掌握了较多的美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对于美术学习内容也比较熟悉,可以较为轻松的完成简单美术作品的创作。

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基础,但是有些学生还不够扎实,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的进行强化训练,让学生进行充分的练习,为今后的美术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和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

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教学重点】

六年级美术课教学的重点,必须在尝试运用多种多样的技能技巧进行表现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学生认识理解能力和自主表现能力。

【教学难点】

如何帮助学生运用适当的技能技巧,表现出自己的感受,是六年级整个教学的难点所在。

【教学措施】

1.合理安排课时,对美术教材进行整合,将同类型的课程作为单元形式进行讲授,方便学生形成系统完整的美术知识,同时也方便学生准备相应的工具材料。

2.强化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针对课本上出现的知识点进行强化记忆,让学生扎实掌握相关知识,同时注重良好绘画习惯的培养,规范创作方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注重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在学习基本知识技能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探索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开阔思路,不局限于课本知识的学习。

【课时安排】

第01课明暗与立体3课时

第02课寻找美的踪迹2课时

第03课记录色彩3课时

第04课雕与刻的乐趣2课时

第05课浮雕2课时

第06课扇面画2课时

第07课工笔花卉2课时

第08课我设计的服装2课时

第09课图文并茂2课时

第10课宇宙之旅2课时

第11课奥运精神2课时

第12课二十年后的学校2课时

第13课毕业啦2课时

第14课电脑美术—电子报1课时

第15课我国古代建筑艺术1课时

 

第1课明暗与立体

【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使学生初步了解物体在光照射下所产生的明与暗,掌握物体明暗的发现方法,学习用铅笔画出这种深浅变化,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2.通过观察,发现,使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和理解物体在光的照射下所产生的明暗状态,并能轻松地在几何体上找到亮面,灰面以及明暗交界线和投影。

3.引导学生理性观察客观世界存在的物体明暗,让学生感受美术与数学,物理等学科之间的密切关系,进而激发学生全面学习全面发展的成长理念。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比较物体在光照射下的明暗变化原理和规律。

【教学难点】

能正确分析各物体的明暗关系,能初步用线条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

【教学准备】

教师:

课件、相关美术作品。

学生:

素描纸,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

3一、视频引入

教师先来播放一则快速绘画视频,让学生比赛看看谁的眼力好,最先看出画的是什么,并且看看是属于什么形式的绘画。

素描虽然是一种单色绘画,没有丰富的色彩,但是仍然能够带给我们逼真立体的感觉,它是如何体现出立体感的呢?

(板书课题)

3二、讲授新课

1.知识点一:

明暗的形成

(1)小实验

教师拿出一张白纸,请同学们看这是一个只具有长和宽的二维平面,接着老师将纸卷起,在右侧打了一束光,请学生观察“除了纸张变为具有长宽高的三维立体外你还看到什么变化?

”学生说色调也发生变化,出现了明暗对比。

因此学生得出结论:

光线照射在物体上会形成明暗对比。

(板书:

光线)

(2)看图总结

物体自身颜色深浅也能产生的明暗对比。

(板书:

固有色)

2.知识点二:

明暗变化规律

课堂活动:

小组竞赛研究明暗变化的规律

幻灯片出示问题:

(1)光线的远近、强弱不同,明暗对比有什么变化?

(2)在恒定光线下,光照方向与明暗有什么关系?

请四人小组学生拿出手电筒和自带物品共同进行研究,看哪个组最先汇报研究成果。

小组汇报研究成果后,有其他小组补充,最后老师拿出石膏正方体、台灯,当众做实验并总结:

(3)光线越远、越弱,明暗对比越弱,反之,光线越近、越强,明暗对比越强。

(4)在恒定光线下,受光的面会比较亮,就把它叫做亮面,背光的面由于受不到光照比较暗,就把它叫做暗面,平行于光线的面介于亮暗之间,就叫做灰面。

这就是常说的三大面。

(板书:

三大面)

3.课堂活动:

小练习

自我检测看图判断光源方向及指出物体的三大面。

启发学生说出光源方向及物体的三大面的位置,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说明,如果对三大面细分可以分成五调子,启发学生分析反光及明暗交界线形成的原因。

总结出:

立体感产生的原因:

三大面五调子

(三大面:

亮、灰、暗,五调子:

亮、灰、暗、明暗交界线、反光)

4.知识点三:

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方式

课堂活动:

请同学上黑板在画好的圆柱体中试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三大面来。

两名学生在黑板上画,其余学生观看并在老师的启发下思考。

教师总结圆柱体明暗的表现方式:

教师依图讲解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方式。

教师随后补充除了上述方法外还能用其他方法,同学们可以任意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明暗,如彩铅、淡彩还能够表现出物体的固有色等。

5.知识点四:

明暗与立体的绘画方法

写实画法就是把看到的形象,根据明暗效果,照实表现出来的方法。

教师演示水杯的写实画法。

第二课时

3一、复习回顾

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复习回顾上节课学过的内容。

将知识点进行梳理,逐条进行强调复习。

3二、作业展示

挑选学生尚未完成的作业进行展示。

请学生相互评价,请作者自我评价,目前作业中体现出的优缺点。

教师进行讲评。

针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

对于出现较多的共性问题,通过示范展示的方法进行纠正。

3三、学生作业

学生继续完成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3四、作业评价

在学生作业的过程中,对于已经完成的作业及时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学生对作业进行自评与互评。

3五、作业展评

展示学生的作业,同学之间进行相互评价。

3六、拓展总结

总结本次作业全班同学普遍存在的优缺点,提出今后注意事项。

展示与本次作业相关的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在课下进行大胆的拓展尝试。

第三课时

完成明暗铅笔素描的创作,练习基本的绘画技巧与方法。

学生作品展评

展示学生的作品,同学间进行相互的点评,找到作品中的优缺点。

个人总结,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总结评价,在今后的创作中应如何进行改进。

【课后反思】

本课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自主、仔细观察能力的培养。

观察,在学生造型表现活动中非常重要,唯有有目的的观察才能把握物体的明暗立体艺术特征,而这是学生进行审美表达的前提何必要阶段。

因此,在实施本课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观察,从而使他们充满自信的参与美术学习。

 

第2课寻找美的踪迹

【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敏锐的发现能力、观察能力,总结美术元素及形式美原理。

2.尝试用照相机拍摄具有形式、色彩以及情意美的事物或景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3.开阔视野,拓展想象空间,激发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运用形式美来表达思想与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发现、认识和探究不同摄影表现形式的特征,鼓励学生用特殊视角去发现身边熟悉的题材进行创作。

【教学难点】

发现自然与生活中关于形式美的事物或景色,并根据形式美的规律,对景物进行寻觅、感知、发现、观察、取舍……从而创作出一件或两件新颖、美观的摄影作品。

【教学准备】

教师:

照相机、课件、相关美术作品。

学生:

数码相机、剪贴材料等。

【教学过程】

4一、引导阶段

以小组的形式,让学生交流他们收集的具有形式、色彩以及情意美感的图片及美术作

品,感受大自然和生活中的美。

4二、发展阶段

利用教材上的和教师收集的范图(如花丛中的花朵、海滩上的鹅卵石、植物的藤蔓叶、房顶上的瓦砾、乡间小路的石板、建筑工地的钢筋架等),欣赏、分析、研究、探讨范图中存在哪些形式、色彩以及情意美感。

分类:

1.摄影作品中具有线条、形状、色彩、肌理和空间等造型元素和形式美感的事物或景色。

2.美术作品中具有线条、形状、色彩、肌理和空间等造型元素和形式美感的事物或景色。

讨论:

在校园及自己的生活环境中,还有哪些具有形式、色彩以及情意美感的事物或景色?

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分析,大胆提出不同见解。

4三、展示与评价阶段

全班展示交流:

1.各小组收集的作品中最具有形式、色彩以及情意美感的事物或景色;

2.可以从自己的摄影作品中挑选出满意的一张进行分享,也可以选一张新闻摄影作品,分析其独特艺术语言所在,还可以从纯粹的美术语言审美的角度,与同学们分享自己喜欢的一张摄影艺术作品……在评价作品过程中,恰当地使用美术语言,来闻述自己的观点。

4四、收拾与整理阶段

引导学生进行剪辑拼贴。

最好使用电脑制作,也可学试用剪刀、固体胶来制作一幅拼贴的照片。

作业要求:

学生四人一组,参考教材上的范图完成一幅拼贴的照片作品;作品要制作工整,主题自定。

第二课时

4一、复习回顾

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复习回顾上节课学过的内容。

将知识点进行梳理,逐条进行强调复习。

4二、作业展示

挑选学生尚未完成的作业进行展示。

请学生相互评价,请作者自我评价,目前作业中体现出的优缺点。

教师进行讲评。

针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

对于出现较多的共性问题,通过示范展示的方法进行纠正。

4三、学生作业

学生继续完成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4四、作业评价

在学生作业的过程中,对于已经完成的作业及时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学生对作业进行自评与互评。

4五、作业展评

展示学生的作业,同学之间进行相互评价。

4六、拓展总结

总结本次作业全班同学普遍存在的优缺点,提出今后注意事项。

展示与本次作业相关的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在课下进行大胆的拓展尝试。

【课后反思】

本课的教学,就是用照相机来记录我们身边的美。

如何用一颗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心来寻找美的踪迹?

教师应引导学生带着审美的眼光,站在审美的角度,开展学习研究活动,到生活中去了解美术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和方法,运用造型元素和形式原理的规律,发现并表现其从形式、色彩以及情意方面给我们的美。

我们用照相机拍摄这些事物中美的局部(部分),做出一件或两件从形式、色彩以及情意方面新颖、美观的摄影作品,给作品起名字,并比比谁的照片拍得更美。

在这一过程中,增进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在寻找和感受美的过程中,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第3课记录色彩

【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发现和认识自然界中景物色彩的变化与光线作用的关系,感受其魅力。

学习运用对比色、邻近色,表现适合的主题。

2.尝试运用多种表现方法记录自己对色彩的感受,发展表现色彩的能力。

3.学会感悟色彩的情感、生命力与表现力,形成退色彩的敏感意识,提高认识色彩世界的能力。

【教学重点】

从了解艺术家色彩风景画的创作方法入手,探寻记录色彩的方法。

【教学难点】

观察、感悟和运用对比色、邻近色,表现出色彩的魅力。

【教学准备】

教师:

风景照片、印象主义绘画作品、传统绘画作品等。

学生:

风景照片、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5一、感悟发现感受色彩

分析光与色彩,了解自然界中物体色彩形成的原理。

播放幻灯片,夜幕降临后,大地在黑暗中苏醒。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绚丽多彩的,美丽的色彩从何而来?

可以说“光创造了色彩的世界,没有光便没有色”。

物体本身无色。

色光有很多颜色。

白色光通过三棱镜被分离出赤橙黄绿青蓝紫,这是可见光谱。

物体反射和吸收不同色光,这才形成了自然界五彩斑斓的色彩。

5二、欣赏提升整理分析

欣赏名家名作,了解印象主义注重在绘画中对外光的研究和表现。

印象主义画家提倡户外写生,直接描绘在阳光下的物象,根据画家自己的眼睛的观察和直接感受,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从印象主义开始,欧洲的画家们更多的注意绘画语言本身。

认识大师莫奈

1840—1926法国印象主义画派创始人之一,莫奈最关心的是如何忠实的在画布上记录下自然界那瞬息万变、丰富的光色变化。

为了研究自然界中物体的色彩变化规律,莫奈有意识地以不同时间、不同光线下的相同景象为题材作画,如1892-1894年创作"鲁昂大教堂组画"时,莫奈租下了教堂对面的一间房子,从天明开始动笔,根据日光的变化,每隔两个小时改画一幅。

一天下来,作品竟有20件,在捕捉瞬间的光色效果方面,莫奈取得了惊人的成功。

5三、分析演示体验方法

1.演示光源色和环境色的区别与变化。

通过演示白纸在不同光线下的变化试验,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2.根据风景照片现场演示分析。

引导学生分析老师是怎样运用冷暖色、光源色、环境色的。

光源色——自然界中不同光源发出的光是不一样的,他们照在物体上引起的色彩感觉也会不同,这便是光源色。

如晨光偏淡蓝紫色,晚霞偏黄红色光。

环境色——自然界中的物体都处于特定的空间环境中,因为光反射的缘故,周围环境的色彩必然会影响到物体,这为环境色。

分析总结物体随着光源和环境的变换,物体的色彩也会发生变化。

平时为了描述方便,我们往往忽略外部条件的影响而赋予物体一个固有的色彩面貌。

但在表现时一定要关注光源色、环境色。

第二课时

5一、复习回顾

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复习回顾上节课学过的内容。

将知识点进行梳理,逐条进行强调复习。

5二、作业展示

挑选学生尚未完成的作业进行展示。

请学生相互评价,请作者自我评价,目前作业中体现出的优缺点。

教师进行讲评。

针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

对于出现较多的共性问题,通过示范展示的方法进行纠正。

5三、学生作业

学生继续完成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5四、作业评价

在学生作业的过程中,对于已经完成的作业及时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学生对作业进行自评与互评。

5五、作业展评

展示学生的作业,同学之间进行相互评价。

5六、拓展总结

总结本次作业全班同学普遍存在的优缺点,提出今后注意事项。

展示与本次作业相关的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在课下进行大胆的拓展尝试。

第三课时

展示评价。

学生展示作品,谈谈作品要表达的情绪,其他同学评述对他作品的感受。

并激发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留心观察美好的事物,并积极大胆的去表现。

培养学生对作品有独特的欣赏与鉴赏力,感受不同作品带来的美感。

【课后反思】

关于《记录色彩》一课的学习,从课题上我们便可理解,本课的首要任务是观察和记录自然的色彩,从而了解风景画的表现方法以及色彩表现按的手法。

色彩学习中极为重要的一点是帮助学生明确并建立色彩的秩序感,即画面中色彩的主次——色调。

从对画面整体的感受入手,描述对作品表现出的情绪、色彩和画面效果的理解。

然后选取局部色彩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冷暖、明度的变化,了解对比与调和,讲解自己对作品主题的认识。

 

第4课雕与刻的乐趣

【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雕刻工艺的材料、工具、程序以及艺术特点,感受雕刻工艺的独特美感。

2.在综合运用已学过的美术知识技能进行雕刻尝试和练习的过程中,懂得因材料设计造型,掌握雕刻基本技法和要领。

3.提高学生手指灵巧程度与协调能力,体验雕与刻的乐趣,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掌握雕与刻的基本技法与要领,选择一种材料进行雕刻。

【教学难点】

懂得因材造型,设计制作出富有生活情趣的雕刻作品。

【教学准备】

教师:

范例、课件等。

学生:

雕刻用工具与材料。

【教学过程】

6一、感悟发现

1.老师展示树根、核桃、葫芦、萝卜、橡皮、石头等物品,引导学生思考。

这些东西能变成艺术品吗?

2.学生讨论,怎样把这些把不同材质的物品变成精美的艺术品。

3.讨论分析后进行汇报,找出共同的方法,引入课题《雕刻的乐趣》

6二、欣赏提升

1.欣赏“精雕细刻”的名家名作,民间工艺作品。

2.欣赏不同材料的雕刻作品。

3.欣赏浮雕与圆雕的作品,了解雕刻的种类。

4.欣赏老师带来的雕刻工具,根据不同的工具分析不同的雕刻方法。

6三、分析演示体验方法

1.根据教师准备的萝卜,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想象。

2.根据这个萝卜你们来想想看,它像什么?

可以做个什么形象?

3.根据萝卜的外形,颜色去设计适合的形象。

6四、创作体验

1.出示制作要求,鼓励学生在具体制作过程中继续探索新方法,发现新问题。

发挥想象,大胆构思。

分组合作,创新方法。

细心雕刻,注意安全。

2.以小组为单位与学生交流探索新的雕刻方法和困难,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6五、展示评价

总结本课的学习情况。

根据学生的实践经验说说本堂课的收获、完成一个雕刻作品大概要经过哪几个步骤。

进一步学习拓展延伸,播放玉雕、根雕等作品图片。

第二课时

6一、复习回顾

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复习回顾上节课学过的内容。

将知识点进行梳理,逐条进行强调复习。

6二、作业展示

挑选学生尚未完成的作业进行展示。

请学生相互评价,请作者自我评价,目前作业中体现出的优缺点。

教师进行讲评。

针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

对于出现较多的共性问题,通过示范展示的方法进行纠正。

6三、学生作业

学生继续完成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6四、作业评价

在学生作业的过程中,对于已经完成的作业及时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学生对作业进行自评与互评。

6五、作业展评

展示学生的作业,同学之间进行相互评价。

6六、拓展总结

总结本次作业全班同学普遍存在的优缺点,提出今后注意事项。

展示与本次作业相关的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在课下进行大胆的拓展尝试。

【课后反思】

所谓技法,就是在雕刻创作中作者对于形象和空间的处理手法。

这种手法主要体现在削减意义上的雕与刻,确切地说,就是由外向内,一步步通过减去废料,循序渐进地将形体挖掘显现出来。

在一次次的减法造型中,我们不仅体会到作品“脱壳而出”的快感,甚至会因材料的特性或用力过猛而减去不该减的地方,而感到惊心动魄,但如果处理得当,也可能因险象环生而倍感喜悦。

同时,还能感受到各种刀法在运用过程中产生的特殊韵味,有些偶然的效果,能使作品产生新的意韵。

因此,教师要善于通过演示,启发引导学生充分挖掘生活中可雕刻的材料,并根据材料的形状、质地、颜色进行雕刻;掌握雕刻方法,提高学生手指灵巧程度与协调能力,体验離与刻的乐趣,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第5课浮雕

【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目标】

1.欣赏中外浮雕作品,认识浮雕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知道泥浮雕制作的材料和器具,学习泥浮雕的制作过程,用陶泥制作一件浮雕作品。

3.在欣赏和表现的学习过程中,提高审美表现能力,激发美化生活、表现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点】

欣赏雕塑作品,体验泥条堆塑和塑刀刻画的技法表现。

【教学难点】

设计制作一件自己喜爱的泥浮雕作品。

【教学准备】

教师:

多媒体课件、教学用书及示范作品。

学生:

收集有关浮雕的资料、图片,泥塑工具等。

【教学过程】

7一、欣赏分析拓展视野

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大家到雕塑馆去参观。

2.课件展示一起欣赏古今中外的浮雕作品如:

中国《人民英雄纪念碑》、《九龙壁》、非洲浮雕等,或者是其他学生的浮雕作品

3.引导学生讨论,欣赏到了这么多的雕塑作品有什么感想?

7二、总结概念分析方法

揭示“浮雕”的概念。

我们知道,从背景中凸出形象的雕塑称为浮雕。

根据凸出的程度不同,还可以分成高浮雕和浅浮雕。

浮雕具有绘画与雕塑相结合的特点。

为什么我们说浮雕具有绘画与雕塑相结合的特点呢?

进一步欣赏:

了解不同材质的浮雕,如:

石浮雕、木浮雕、纸浮雕等等,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材质的表现方法与表现效果。

7三、欣赏分析发现方法

1.讲解制作步骤:

(1)揉泥。

(2)拍泥板、割边。

(3)刻出细节。

(4)整理调整。

2.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老师都用了那些制作方法?

(1)将泥压平刮平(呈长方形)

(2)泥板过程(用泥塑刀刻画轮廓)

(3)刻出大形(将头部面部细致刻画)

(4)雕刻完成(调整稍加纹理装饰)

用搓、捏、压、剪、刻、画等方法制作出泥板浮雕大的形体,并将他们按照刚才画出的形象,利用水作为粘合剂,将他们粘在底板上。

利用泥塑工具或者手指,将自己已经制成的大的形体进行仔细的描绘,也要用到压、剪、刻、画等方法进行装饰最后形成制作好的泥板浮雕。

7四、感悟交流联想创造

引导学生交流自己想设计怎样的浮雕作品?

并运用刚才学到的哪种方法进行创作。

7五、尝试体验

1.尝试创作一件带有主题性的浅浮雕或高浮雕作品。

2.尝试用不同方法制作浮雕作品。

7六、展示评价

1.学生相互展示交流自己的作品。

2.鼓励学生课下为自己的作品图上颜色,并作为礼物送给亲朋或装饰居室。

第二课时

7一、复习回顾

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复习回顾上节课学过的内容。

将知识点进行梳理,逐条进行强调复习。

7二、作业展示

挑选学生尚未完成的作业进行展示。

请学生相互评价,请作者自我评价,目前作业中体现出的优缺点。

教师进行讲评。

针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

对于出现较多的共性问题,通过示范展示的方法进行纠正。

7三、学生作业

学生继续完成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7四、作业评价

在学生作业的过程中,对于已经完成的作业及时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学生对作业进行自评与互评。

7五、作业展评

展示学生的作业,同学之间进行相互评价。

7六、拓展总结

总结本次作业全班同学普遍存在的优缺点,提出今后注意事项。

展示与本次作业相关的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在课下进行大胆的拓展尝试。

【课后反思】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和前一课《雕与刻的乐趣》合为一个单元,以共同学习雕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法。

《美术课程标准》中要求用雕塑的手段和方法进行美术创作活动,并在创作活动中表达自己的认知和情感。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观察、认识和理解形体、空间、肌理等造型元素,探索、尝试泥塑技法和制作过程,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欣赏教材中的中外浮雕作品,学习浮雕的概念,探究堆塑和刻画技法,分析泥浮雕的制作过程,运用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